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读后感(9篇)

  • 上传日期:2022-12-26 18:07:26 |
  • ZTFB |
  • 10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一

时间如驹过隙,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华丽的姿态结束了,经过这门形势与政策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在国家政策,还是社会经济、就业等方面都使我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这门课程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因为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

同时这门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沦,对于掌握形势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势是变化的,但在一个时期内,形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如当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等,在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都是相对稳定的,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构成基本形势的框架。

比如说到两会热点问题就不得不提食品安全。说到问题食品,很多人立刻就能举出例子,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范围之广,不禁让我们迷茫,到底还有什么食品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为什么在民生之根本问题上,却经常出现问题?

监管问题也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唯一归因,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君石院士看来,我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很多,其条件不尽相同,卫生操作规程又很难监控,所以时不时出些问题倒是“正常”的了。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或提案,其中大部分都要求政府严加监管。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考虑,这可能吗?我只想强调,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它是生产出来的。我觉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社会历史的大发展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它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对人们的作用,使我们知道其在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为国家做贡献,使我们做有价值的人。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的道德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懂得把握机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从而去从容的应对的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知识,才有实力为自己的梦想勾画蓝图。

其次,要经常的参加社会实践,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才能真正的知道我们的所学是否有用。

再者,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想在未来中有所立足的话,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规划,并且按照自己的规划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即使前面有再大的风雨,也要依然坚持到底,无怨无悔。

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学会沟通,积累人脉。无论作为学生也好,还是职场人员也好,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人脉。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要付诸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1)发展思维能力;(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6)搜集信息;(7)促进身心健康;(8)展示个人才华。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三

这两天听了专家的精采演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习,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四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我们七年级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印制了教师、学生、家长调查表,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数学规律等校本课程体系。真正实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数学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保证开足课时。

2、老师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保证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接受校本课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我们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4、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五

虽然进入____经十月有余了,但是真正接触校区相关的工作事务却是从去年年底才开始的。短暂的五个月的时间中,我虽然也进行过一些电话咨询和投诉的工作,但是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停留在一个不足够专业的位置上。所以对于此次去___的_习,我既期待又心怀犹豫,一方面因为学习可以提升我的自身能力而开心,一方面又对自己不够自信,怕表现不好会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但事实证明,我把握住这次机会是正确的选择,此次去___的_习让我的内化素养于外化素养均得到了提高,也让我对课程顾问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次学习的内容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块:1.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顾问;2,来电咨询和电话邀约;3.来访咨询;4.如何处理客户投诉;5.攻单技巧。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顾问,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内化素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要会站在家长的角度上为他思考,要学会让交流成为享受、让执行成为动力、让招生成为爱好,并且在同时具备强烈的成功欲望、对成功的自信和专业技术和流程的认知,因为课程顾问的自信指数影响着家长的信任指数及交费速度。同时,优秀的课程顾问要养成以下几种礼仪习惯:全心的倾听以便了解家长所需、必要的记录以示重视、快速的判断并作出回应、灵活的应对以取得家长信赖、准确的定位做好课程推介、明确的目标为达成攻单。二专业知识是课程顾问不可或缺的职业基本功,也是衡量课程顾问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其中包含了客户信息、课程知识、学校信息等,如果客户信息一次留不全,可以在第一次见到家长时先留下姓名和电话等关键信息,方便日后完善。

关于来电咨询和电话邀约,就我所知,目前____区的电话主要用于“接”而不是“打”,也就是说来电咨询较多,而邀约较少,基本上都采用短信平台的方式对家长进行邀约,收到收不到并不好进行确认,以后或许可以考虑多进行电话邀约来提升成功率。关于来电咨询,课程顾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接听电话最好在3声以内,太快或者太慢都会让家长觉得太突然或者不耐烦;2.保持微笑让客户感觉到友好;3.不要在打电话过程中和旁人说话,否则不礼貌;4.控制好声音和语调,声音友好,语调平静、自信;5.详细记录电话结果;6.要确认家长挂断电话之后再挂电话,挂电话时不要太重。

来校咨询对于攻单成功更具优势,来电咨询和邀约的目标也是要造成来校咨询,所以课程顾问一定要重视来校咨询的家长,从心态到外在到环境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具备自信的心态,要注意保持微笑,端正站姿与坐姿,以让家长感到职业化、自信与真诚。其次,要保持环境的干净整齐具有条理,要建立舒适和谐的谈话环境,不妨将家长请入座,倒上一杯茶水,让家长感受到亲切,软化家长的心理。来校咨询的家长大多是怀着报名的心态来得,要学会倾听家长的话,了解家长的需求,对症下药。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地运用反问的技巧,在家长犹豫不决或提出负面问题的时候,反问可以转移话题也可以将难题丢回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专业化,更容易达成攻单。当然,倾听要有耐心,课程顾问需要提升自己捕捉准确信息有用信息的能力。推荐课程时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课程顾问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在这里可以推荐两个小技巧:一是宣传优惠报名活动,二是营造报名名额限制。

客户的投诉是每个企业、学校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出现的问题未被及时察觉或提出的问题未得到及时的解决,而处理好客户投诉能够有效的维护学校品牌形象、挽回客户对学校的信任和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留住客户。所以在面对客户投诉时,作为课程顾问要充满自信和热情,而不是畏首畏尾,因为会做出投诉这个举动的家长都是还对学校抱有忠诚度的家长,课程顾问对于这样的家长要积极挽留。处理客户投诉需要遵从五个原则即心理上有准备、情绪上有安抚、场合上有选择、过程中有倾听和记录以及原则上守中性立场,所谓的中性立场指只表明理解,并不判断对错。处理客户的投诉有几个技巧可以分享:从倾听开始、认同客户的感受、关心客户的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客户提供选择方案;2.诚实的向客户承诺;3.适当的给客户一些补偿,要注意补偿的原则是“感谢客户对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而不是“我们为了补偿您而。”,这样就避免了学校的低姿态。

在攻单的技巧方面,有专业人员对我们进行了指导,我们学习了“四人心态”和一些提升成功率的话术。所谓的四人心态是指:用大人心态夸赞客户、用男人心态认同客户、用强者心态去拥抱客户、用商人心态以达到成交为目的去和客户沟通。四人心态的标准化动作即:认同到赞美到转移问题到反问,前两步为处理心情,后两步为处理事情(在面对家长时,每一个课程顾问都要遵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步骤)。在转移问题的时候,专业的课程顾问要做到把问题转移到课程特色上去,少说但是、多说同时。要注意在向家长推荐课程时不要家长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也不要下意识、不假思索的回答家长的问题,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死穴”,让家长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就不容易去解决问题。

课程顾问作为培训学校特有的一种职业,是学校的第一张名片,不但肩负着学校的招生、宣传、财务、前台的日常维护工作,爷是学校文化载体的有效呈现。一个成功的课程顾问应该具备正确的态度、合理的知识构成和纯熟的招生技巧,只有具备了专业技巧和专业招生行为的课程顾问,才是资深完美的课程顾问,而这正是我的发展目标,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我也相信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如果任何人都喜欢和积极自信拥有良好心态并全力以赴的人在一起,那么我就要成长为那样的人!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六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兰州石化集团、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甘肃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七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熟悉,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熟悉。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

因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越,教师还通过因特网等去挖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此,教师自己必先占领其高地,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教与学和互动必须呈现于教师职能的改变,与学生 学习角色的根本转变。所谓教师职能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落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把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同轨而行,应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学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持评估,保持开放的心态,肯于在实践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留,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八

20xx年11月22日,我们xx乡山东头初中,全校统一组织家长到学校开课,开课组织得很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全校共有429名学生,应到家长429名,实到401名,全校出勤率93%,其中九1、九2、九3、八2、八3、七2、七3、出勤率都在95%以上。另外通过电话等手续请假的家长16名,真正缺勤的家长仅仅2名,这说明家长对家长学校很重视,家长很支持学校的工作。

<>,首先开课前就检查了授课教师德备课,组织观看了有关的光碟,开课前三天让学生口头通知家长开课日期,开课前一天,书面通知开课日期和详细地点并准备好了点名册,开课当天提前2小时,各班在黑板上写上“授课题目: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等内容,在每一张课桌的左上角,贴上了相应家长的坐标,内容有“家长姓名 学生姓名 我最近的奋斗目标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等内容。

其次各班教师在教室里进行授课,针对本班的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教师特别注意多讲学生的发光点,在讲缺点时,教师讲得很策略,同时,家长也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反馈给教师,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地做好了笔记,对今后教育学生有了第一手材料,这一段时间一个半小时,有些家长放学了还找教师或班主任教师个别谈教育学生的方法。这说明家长对教师很信任,同时也说明教师备课很认真,说到了家长的心坎上了。

<>,我们采取轮流使用的方法,分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三个组,每组看一个小时的专家讲课,家长看得很认真,效果很好。

<>85%的家长都带了书,有些家长是忘了带书了。因为我校当时的家长定书情况很好,全校定书共400余本,达到了90%以上,不少家长反映,平常在家没有事的时候,看一看家长课程,对家长课程中专家的提示,应该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应该如何配合等,家长从来都不知道,有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甚至是错误的方法,说明家长对家长课程的认识很好。

会前学校统一发了家长入学通知书、家校联系卡,发给每位班主任一份班主任工作要求,会后每个班级上交了点名册、备课 、总结体会、本堂课的典型事例,回收了家长作业。

总之,我们这次组织的家长课程牵手两代教育组织得很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次开课,我们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下,准备将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摆放在家长的课桌上,让家长们观赏一下自己孩子的劳动成果;在每张桌子上摆上一杯水,配齐学生服务员,让孩子也给家长服服务;每人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信中必谈自己对家长的感恩之情,必谈自己的远大志向,谈自己对父母的要求,谈自己的承诺等等,这封信不用封口,不贴邮票,在信封的上端写上入会人的姓名(爸、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

推荐课程校准及解读心得体会报告九

透过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网上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非浅,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这天,没有知识和潜力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不断提高,应丛基础作起,从学生的教育做起,从课改作起。

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评价: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学反思,用新课程理念及要求自我评价过去的教学活动实践,感悟点颇多,目的是提高自我以后的教学实践潜力,使自我的教学活动贴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标准,使自我的教学更高效。

新课程新在哪关在"新"上,新课程理念,新课程资料,新教学组织安排,新评价等,明白新课程的特点,更好理解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特点

(1)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新课改革目标: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资料,增强与社会提高、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构成用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潜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潜力;正确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潜力。

(3)结构创新:课程中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资料,还要求到达同样的标准的做法,为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4)新课程的实施:立足的角度,具体落实新课标,借鉴的经验,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要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强调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一样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新课改教学实施中要体现出尊重和满足不一样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构成用心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新课程的评价

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我的提高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我透过学习获得的认识和具体方面的体会,新课程为学生带给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更有助于学生大众全面学习,终身学习。透过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有了全面的了解,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要完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不论是从知识上还是技能上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我们在新课程的实验之路上任重而道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