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区域活动创设心得体会 关于区域活动的心得(五篇)
- 上传日期:2022-12-26 13:26:32 |
- ZTFB |
- 9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学习区域活动创设心得体会一
宁波和北仑的实践探索从区域化党建和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的角度来解决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启示意义。从北仑区“三位一体”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来看,我感到,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一是服务为本。北仑区“三位一体”模式,核心是突出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最终要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党员服务、为发展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从根本上说,服务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服务为本,党才有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党在群众中才有威信,群众才愿意跟党走。二是统筹融合。“三位一体”模式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的统筹,包括资源、工作、力量的统筹和人心的融合,特别是把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结合得非常好。做到这种统筹融合,我们的工作才有实效,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三是共建共治。“三位一体”模式强调“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各个单位、各个组织既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又做到优势互补,把政府担负的职能和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共同进行社会治理,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四是共享共荣。“三位一体”模式确保了整个发展成果共同享用、共促发展、共享繁荣,切实提高全体居民的幸福感。总之,北仑区“三位一体”的探索实践,走出一条以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北仑的经验可贵之处在于:通过推进区域化党建,进一步扩大了党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使“党委领导”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建设公共服务中心,更大范围内地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政府负责”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建立和谐共建理事会,完善民主协商议事机制,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和其他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协同”有了运作平台,“公众参与”得到可靠保障。我认为,这些经验非常实在,很管用,是中央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正像很多同志讲的那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下面,我从北仑的经验出发,围绕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推进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他还明确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实际,所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群众,关键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推进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内在地统一于推动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之中。
首先,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区域化党建,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特征,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发,进一步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同时鲜明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能不
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密结合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区域化党建,对于解决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设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提供了科学思路和实践途径。紧紧抓住这个重点,就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引领、组织、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本领,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经受考验、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二,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区域化党建,是按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他还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和各项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适应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新环境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切实搞好区域化党建,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基础性作用,意义重大。通过推进区域化党建,运用科学的理论、制度和方法,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必将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夯实基层基础,以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
第三,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区域化党建,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需要。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前进道路上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归根到底,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区域化党建,既是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规划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通过推进区域化党建,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党的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好组织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优势,为推进实施“”规划,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深入总结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经验,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推进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形成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实践证明,加强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的一种新探索新实践,运用整合资源、统筹兼顾的方法,突破了过去那种单纯的单位制党建模式的束缚,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了基层政权组织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从各地特别是宁波的探索实践来看,以下几方面经验值得重视。
第一,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各地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的要求,适应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社会结构和空间形态的新变化,通过调整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初步构建起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这不仅实现了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统筹协调能力。在基层组织设置形式上,按照区域化理念,针对不同地域、行业和人员的特点,在一定区域内全面推行新的组织设置方式,统筹推进区域内党组织设置、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等工作。在工作领导体制上,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组织领导体制,在城市基层探索形成了以街道党委(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可以更好地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积极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联系和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也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受到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主动将服务资源、项目和设施向区域内所有党组织、社区单位、党员和群众开放,打造了党组织关怀党员、服务群众和调处矛盾、促进和谐的新阵地。在服务队伍建设方面,按组织关系、活动关系、区域关系、行业关系等多种形式,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党员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在服务方式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线工作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全程代理等做法,推进实施“四议两公开”、民主恳谈、党员议事会等制度,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把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这些好的方式方法,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第三,以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为重点,积极创新民主协商平台和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合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各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取得较好效果。比如,通过建立区域性和谐共建理事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了解各方利益诉求,积极吸引各类群体和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好社会管理工作。通过健全协商议事机制,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运用民主协商的方法解决区域内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及时发现处理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这些平台和机制,有利于及时把握和有效协调基层社会各种利益诉求,形成“党建共抓、发展共谋、和谐共促、矛盾共处”的良好工作格局,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各方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引导组织作用。
第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创新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效能。近年来,各地适应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在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面,通过开发党员动态管理系统,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运用党员基本信息智能卡管理模式,采取建立党员干部网上学院、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形式,积极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在畅通党群沟通交流方面,充分运用党建网站、公开电子邮箱、在线访谈、官方微博等各种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方面,注重研究网络舆论规律和特点,加强社会舆情监测,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和处置机制,扩大党组织在虚拟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信息化条件下管理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以上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也需要深入探索研究,因为实践在不断发展,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总之,我们要坚持探索、实践、研究,再探索、再实践、再研究,不断提高这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深化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进一步增强党建研究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从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目标任务,保证正确的研究方向。要积极借鉴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成果,不断
拓宽研究视野和思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敢于直面问题、触及矛盾、独立思考,形成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去化解纠纷、解决问题、检验成效。当前,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再作深入研究。
第一,如何深化区域化党建,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要研究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区域化党建的适用范围、工作机制等问题,科学界定区域范围,积极构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综合平台。研究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问题,积极探索“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贯通”的领导体制,建立完善沟通协商、共驻共建、双向服务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服务能力。
第二,如何充分发挥区域性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要研究如何科学界定区域性党组织的功能和定位。研究区域性党组织如何创新方法、提高效能,统筹和引领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有效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研究区域性党组织如何加强对基层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的领导和协调,如何畅通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对区域性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要研究基层群众诉求的新变化、基层社会矛盾的新特点,不断提高区域性党组织负责人的应急处变能力。研究基层各类组织形态功能的多样性、利益群体的差异性、思想观念的复杂性及其对社会管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提高区域性党组织负责人沟通协调能力。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问题,不断提高区域性党组织负责人依法公道办事的能力,切实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最后,衷心希望宁波市和北仑区在加强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大胆探索,继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鲜经验,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关于学习区域活动创设心得体会二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
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关于学习区域活动创设心得体会三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一:中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
今天是我们玩区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课,请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我旁的边,分配起了区域。区域是轮流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建筑区,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特别调皮,再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争执。于是在玩之前,我们做了勾勾手指头的保证的,谁一犯错,就会被取消资格,黄牌罚下场。他们的再三要求和保证,我心软了。话音刚落,他们几个高兴地朝着建筑区走去,玩了起来。我坐在美工区的一角,观察着他们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们班里很活跃的孩子,有时活跃的只要一看见人就容易兴奋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一会儿,他们就为了一块积木争吵起来了终于,嘟嘟他开口了:“阮老师说过《孔融让梨》记得吗?告诉我们要谦让,并且刚开始在玩之前,我们都答应老师的要好好玩,可是。。。。说着说着,他们不再为一块积木争吵了又恢复到了平静。
玩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二:中班区域活动反思(1364字)
区域游戏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区角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班有四个区域:新东小市场、美工吧、益智区和红乐坊。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有的画画、有的开心的编辫子、玩沙漏,卖东西„„他们常常将画好的画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他画的是海底世界;问我买不买她的菜,要买的话可以便宜点卖给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反思如下;
1: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比如我们红乐坊。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2:我们教师可指导不当急于求成,导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反思,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三:中班区域活动反思(1526字)
一、班级中区域活动的情况:
因为教室的局限性,中班的区域活动多少会受到一些阻碍,比如:区域的摆放不能长时间固定、区域的占地面积较小、区域材料投放的局限等等。
但是,老师们还是根据现有的条件为孩子们创设了较好的区域环境,这学期,我们也可以从各个班级的区域中看到老师们的创设与理念的转变。
班级中的各个区角是孩子们最喜爱玩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们是中班的孩子,生活经验还是比较欠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从而使孩子们乱玩,什么都学不到,或许还会染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本月区域活动的创设:
在活动中,我们是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活动结束后要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
这次的区域我们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删减和扩充。比如把建构区进行了扩充,把原来的娃娃家也纳入到了建构,为孩子们的建构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间。另外把阅读区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就这样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的规划,今天是我们新区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发现了重新布置之后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区域活动的重点:
(一)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势:
● 活动目标明确
我们区域活动多样化、目标详细化。
一月份的常规目标是:
1、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区域牌自主选择区域活动;
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这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一月份的活动目标是:
1、角色扮演:逐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学习模仿成人对自己的关爱;
2、建构区: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3、探索区:尝试用瓶盖蘸上颜料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 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化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 及时的评价
中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二)区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区域中的不足之处: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我们设置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四: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1557字)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五: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2241字)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应灵活多样。
在《指南》中说“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指南》,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当小林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导、帮助。一开始,我从预定目标出发,想转移小林的兴趣,但这个困难实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这个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让他用调羹来舀,从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进行提高,这样既保护了小林尝试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灵活控制能力,这样和乐而不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学会积极等待。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小林在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难就不
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小林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关于学习区域活动创设心得体会四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孔妍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
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孔妍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创想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创想区》的区域版块当中,我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纸箱进行游戏,增加了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关于学习区域活动创设心得体会五
在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应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就幼儿园而言,德育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培养幼儿诚实、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品质,而应该进一步帮助孩子学会共处、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学会竞争、学会分清是非、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形成互相协作、严守纪律,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行为品德,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基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做好德育工作。
幼儿从早晨来园开始,我们就注意在各个活动环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让幼儿每天在上学和放学主动向家长、老师其他幼儿问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每天都带领幼儿学习弟子规,通过讲故事、总结本班好人好事等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懂得如何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在组织喝水的时候,我们教育幼儿要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与人合作;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会随时把院中地上的垃圾捡起;我们抓住每一个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自理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总之,通过我们的努力,增加了幼儿对道德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幼儿的特点总结出了一些好的方法与各位老师一起分享:
1、让幼儿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在活动时间讲给老师听,老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以聊天的形式以问问题的方式帮幼儿分析,例如;关心生病的父母,问他们自己生病会有什么感觉,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妈妈生病会如何,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并鼓励幼儿平时碰到就付诸行动, 对幼儿做的好的行为给予强化。
2、 让孩子扮演别人,从而能从他人的立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例如蜡笔小新中妈妈在家忙家务,小新和爸爸认为很简单,所以随意弄脏妈妈的劳动成果,于是妈妈让自己休息一天,让他们父子俩负责家务。在劳动中小新和爸爸才了解妈妈的辛苦,从而在也不随便糟蹋妈妈的劳动成果了。
3、与家长密切配合,要有一致性,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并以身作则,共同为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
一、树立强烈的渗透意识: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德育渗透意识,不仅注重给予幼儿发现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帮助幼儿掌握学科学的技能和方法等,而且还关注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培养。因为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能使整个认识过程积极化,没有情感色彩的认知,便是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更是失败的。因此,在掌握本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熟悉理解德育大纲的精神实质,使德育大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各科大纲的目标和要求分解、渗透到学期、月、日及各个活动的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常常会听到幼儿为自己的言行辩解道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中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包括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
三、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要做到:
第一, 有爱心,充满感情地去爱每个幼儿,尊重班上那些淘气、各种能力显露较迟、胆小懦弱幼儿的要求和心理;
第二, 师生共同参加活动,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第三,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做幼儿的表率。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民国语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 国语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四篇)
- 2023年新疆之历史心得体会如何写(汇总15篇)
- 最新辅警提升作风心得体会(优秀18篇)
- 2023年科学课金属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17篇)
- 2023年中国践行多边主义心得体会(精选9篇)
- 2023年预防和处理早恋心得体会(大全16篇)
- 阅读和推广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阅读推广人的心得体会(8篇)
- 最新新生幼师班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10篇)
- 2023年全面从严管党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5篇)
- 最新教育理念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