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 红色韶山旅游实践心得(6篇)

  • 上传日期:2022-12-26 10:58:11 |
  • ZTFB |
  • 13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广东韶关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宝墨园。

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始建于清朝末年,1957年荒废,1995年重建,现在占地100多亩,集清官文化、岭南建筑工艺、岭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于一体,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宝墨园作为开放给民众休憩的场所,是番禺最早的花园。

宝墨园共有八大景区,40多个景点,30多座石桥,河湖众多,流水纵横,建筑、园林、山水、石桥布局合理,建筑工艺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嵌瓷等艺术精品琳琅满目,各展馆珍藏、陈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书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这里,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正门的石牌牌坊上“宝墨园”三字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牌坊高13.68米,宽27米,用4000多块白色、青色的花岗石砌成,重600多吨,其中横梁的石头中重37吨,雕刻着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兽等图案。两旁的对联“宝聚紫坭,点化三江连一水,墨挥南国,皴(cun)成万绿吐千红。”是叶选平题字,由刘云书写。背后的横额“宝墨生辉”由关山月手写。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品。

大家现在走的这座九龙桥是仿照北京金水桥而建的白石拱桥,由一条主桥、两条副桥组成,全用白色花岗石砌成,横跨在宽6米的鲤鱼涌上。“九龙桥”三字是从宋微宗赵佶(ji)的瘦金体中提取出来的。中间的桥有一块长7米、宽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龙,刀法流畅,力度坚硬,预示着九龙腾飞,如意吉祥。大家走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对面的吐艳和鸣壁。

吐艳和鸣壁是青砖悬山式一字影壁,实意是“隐避”,目的是不让园内的情况直接暴露在外,从而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气氛。整个影壁宽22.38米,高5.83米,由3万多块青砖雕砌而成,灵活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通雕、锈雕等工艺,达到层次多、立体感强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艳百鸟合鸣图案,以凤凰为中心,取“百鸟朝凤”之意,精雕细刻了600多只形态、种类各异的鸟类,有凤凰、孔雀、山鸡,蚱蜢、蜻蜓等,还有苍松翠柏、竹子、柳树等100多种花卉植物。全图以凤凰为中心,取“百鸟朝凤”的意思,充满勃勃生机,象征着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雕刻,分别有《兰亭序帖》、《快雪时晴帖》、《行穰(rang)帖》和赵孟頫(fu)的题跋。雕刻的字体流畅自然,保留了古代大书法家的精髓,笔法洒脱,如一条条垂直悬挂的线条,所以广东砖雕有“挂线砖雕”的美誉。

这幅巨型砖雕,由沙湾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设计,雕刻,是岭南传统砖雕艺术的杰作,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大家请跟着我,往右走。我们进入千丈回廊。可以看到右手边的是治本堂、宝墨堂和放生池。

现在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治本堂。治本堂原是包公厅。包公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书端州郡斋壁》,其中开头的两句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为官正直、清廉是治国的根本。

大家看到堂内中央悬挂着国画《荷花》,由广州画荷名家梁业鸿所画,象征包公清正廉明、刚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左右对联是:“治迹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脉其清如水仰先贤。”表达了后世对包公为民请命的崇敬之情。

堂内左侧还有著名书法家启功所写的“宝墨园”名匾。它是用西汉古墓出土的木料制作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木质纹理细密、光洁鉴人,书法圆润流畅,是由广州文史馆赠送的。

堂内右侧有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画筒,是由香港著名收藏家卢中坚先生捐赠,造型精美,刻工精细,不愧为文房瑰宝。

堂后有一块写着“宝墨园”园名的花岗石石匾,是旧园遗物大的唯一见证,在60年代初被毁断裂,后来重新拼接上。

走出治本堂,沿着放生湖走,我们就来到了宝墨堂。

宝墨堂是为了纪念包公而建的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三面环水,正对着鉴清桥,堂前的湖面有石雕的龟蛇、仙鹤,湖上遍布荷花、睡莲,五彩斑斓的锦鲤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大家请看一下堂前的水榭有两株高25米、有80年树龄的盆栽老榆树,苍劲挺拔,就像两位替包公执法的大将军,在捍卫着社稷的正义。堂的正中悬挂着包孝肃(包公逝世后皇帝追封的谥(shi)号)的画像。他身穿大红官服,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脸色并不是传说中的黑色。黑脸包公只是艺术形象,用黑色代表严肃、正直、铁面无私。两旁的对联是:“汗青昭正气,宝墨仰遗风”。这是宝墨堂的点睛之作。画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图案,景色的通花木雕挂落,显得庄重典雅。

要想全面观赏宝墨园,最佳位置是在宝墨堂对面的鉴清桥。鉴清桥临宝墨湖而建。站在桥上可清晰看到宝墨堂三面环水,绿波荡漾,柳荫清凉,树木掩映。宝墨堂屋脊上有8组精美的陶塑装饰,是石湾陶塑大师凌国礼根据包公的故事创作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现在我们经过的就是龙图馆了。龙图馆是宣扬包公政绩的地方,因为包公曾任龙图阁直学士而得名。其建筑具有岭南古建筑的风格,砖木结构,前后有回廊,风火山墙。“龙图馆”三个字由欧初题写。

观赏完宝墨园,穿过龙图馆,继续往前走就是赵泰来藏品馆。赵泰来先生是英籍华人、广州市荣誉市民、宝墨园名誉会长。他先后多次给宝墨园捐献了各个朝代的名画、古董文物,所以特建这馆来收藏。

宝墨园的回廊长达1300多米,以拱形青瓦作顶,采用传统的黑漆木梁、木柱、斗拱,用仿木石凳连接长廊的两侧,供游人休憩。千丈回廊随地形高低曲折起伏变化而变化,连接宝墨园的亭、台、楼、阁、池、馆、榭各景点,可赏景可停留,快慢相宜,远望林木青葱,近观湖水涟漪,锦鲤游动,亭台楼阁错落各处,让人不禁惊叹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通过千丈回廊,就来到了紫气清晖牌坊。

此牌坊位于宝墨园中部,与宝墨堂、紫带桥、清明上河图浮雕同处在宝墨园的中轴线上,牌坊全由白色麻石构成,仿照古代礼制仪门,五叠四柱三拱门,即有五座檐楼,其中一座明楼、两座次楼、两座边楼,斗拱式结构,整座石牌坊规模宏大,象征着清官的高风亮节。

牌坊基座四周镶嵌青色花岗石十二生肖的图像及暗八仙牌。牌坊前有一对青石狮子,坊后有一对瑞兽麒麟;坊的正面石匾“紫气清晖”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书,背面“鉴古通今”是黎雄才所书。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走的是紫带桥。紫带桥横跨清平湖,如长虹卧波,形态优美,是九孔石拱桥,全部由白石砌成。岸边杨柳依依,美不胜收。最令人赞不绝口的是桥栏两旁总共30多幅的立体石雕,取材于《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的故事;雕刻工艺精美绝伦,人物生动自然,马匹、交战场面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精品。

跨过紫带桥,我们就可以看到停泊在清平湖边的紫洞舫。

源于明清时期的紫洞舫,是仿照珠江三角洲传统特色的画舫而建,源于明清时期的紫洞舫。传说在明末清初,南海县紫洞乡人麦耀千在广州做官,经常乘船往来于广州、南海两地,他为了炫耀,建造了一只雕梁画栋的大船,船身雕刻了山水、花鸟鱼虫,以名贵木头装饰,镶嵌云母、骨片,船身可大摆筵席,船头有桌椅,便于观赏沿途风光,船尾是厨房。整只船如同精致的艺术品,因为往来于紫洞乡,因而称之为“紫洞艇”。后来有钱人家纷纷仿造,终于发展成为游船和水上茶楼,停泊在广州荔湾和长堤,成为独具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的高级画舫。

现在大家看到的清明上河图是大型的彩绘浮雕瓷壁画,是宝墨园的另一个镇园之宝,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以宏伟的气魄、开阔的场景精致入微地刻画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全盛时期的繁荣景象,场面宏大,内容错综复杂,画面共1648个人物,描绘了都市生活、人情世态、生动自然,开创了风俗画的先河。

彩绘浮雕《清明上河图》比原作扩大了100倍,全长62.8米,高7.3米,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绘相结合的手法,由1352快浮雕此片拼彻而成。整幅画立体感强,气势磅礴。虽然描绘的只是北宋都城,但却是当时中国社会商品交易繁荣的缩影。

各位游客,聚宝阁是宝墨园收藏各种文物、古董珍品的地方。它仿照江西南昌滕王阁的建筑风格,绿色琉璃瓦攒尖顶,分上下两层,装饰多以木雕、石雕、灰塑,室内装修均以名贵紫檀、檀(tan)香木雕刻。第一层收藏有宋元明清的陶瓷,第二层收藏、陈列了历代名人的字画真迹。著名的有文征明的《百美图》、祝枝山的《梅花诗》以及刘墉、海瑞、董其昌的书法。唐伯虎、仇(qiu)十洲名画24幅则用檀香山刻成浮雕,古朴典雅,独具特色。二楼还有重彩壁画《大闹天宫》,由广州美院曾洪流教授创作,历时13个月完成,共213个人物,构图严谨,色彩瑰丽,不愧为艺术精品。珍藏中的极品还有嘉庆的御墨、乾隆小楷竹简孙子十三篇等。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进去看一下。我的讲解就到了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最新广东韶关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二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原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这座建筑进行了保护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整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建筑平台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平面布局以聚贤堂为中心,其他单元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连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格局。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体制和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陈家祠的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应用了多种建筑艺术手段,整个陈家祠的建筑主体和部件,都可见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灰塑、陶塑和彩绘;二是,极富岭南风味,陈家祠的建筑功能切合岭南的气候特点,如长廊贯通全院可以遮阳挡雨,房舍高达可以通风降温,庭院满目苍翠,让人感到清凉、爽快。陈家祠建筑构件的比例和整体风格,装饰的外观造型和内容题材,都凸显了岭南的文化特色和风情、风貌。

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具有浓烈明间艺术韵味的屋顶脊饰,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的六队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师,那是带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

现在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陈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是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脊基为灰塑,上层脊基为陶塑,陶塑全是佛山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五色,人物均是:有前无后,有眼无珠,面部不施釉彩,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具印制,届时根据人物身份、形态的不同,选配组合,再以捏、按、奈、贴等手法加工完成。最后还要按仰视的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请大家注意看看,每条花脊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这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而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不仅还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人们期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里。

大家看了那么多石雕,我就跟大家讲一下他的工艺流程,先按客户对主题内容的要求进行平面或立体的设计,并分解为砖格编上号,然后依题材划分局部。选用统一规格的、质量上乘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的技法,逐块雕刻。最后按顺序拼接镶嵌于砖墙上,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这就是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是当年陈姓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石雕月台的栏杆,是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的。其望柱雕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籽的葡萄、石榴共戏,是暗喻百子千孙。望柱头的雕饰更为特别,以花岗岩雕成一盘盘菠萝、杨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寓陈氏子孙终年以礼果奉祀祖先的虔诚之意,由此可见,广东民间工艺的匠心独运。

最新广东韶关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三

海陵岛位于南海之滨,阳江市西南端,为广东第四大岛。该岛交通便利,经广湛高速公路至广州仅3.5小时,是粤西、粤东、粤中的海上中转站。全岛陆地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 1992年6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辖海陵、闸坡两镇。除宋太傅张世杰庙址和陵墓、古炮台等名胜古迹外,还有10多处沙滩可供开发为海水浴场,享有“东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之美称,是一颗镶嵌在南中国海岸上的明珠。

岛名为“海陵”,有人说因岛上有个张太傅的陵墓,“海上的陵墓”那自然就是“海陵”了。张太傅就是南宋末年的大忠臣张世杰,曾官至太傅枢密使,大约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罢。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新会涯门那场海战惨烈悲壮,陆秀夫背着才九岁的宋帝赵昺跳海自尽了。张世杰率领宋军残部继续展转抗敌,最后在这一带不幸遇台风牺牲,遗骸被收葬在这岛上的赤坎(力岸)村。但是,古阳江在南朝还属宋康郡时(约432年),便有海陵令(县)。即是说,在张太傅之前800多年,已经有“海陵”这地名。

那么,这名字最初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海陵岛原名叫螺岛(或螺洲),那是因为他的地型像一只横放着的海螺壳。后来,随着地质变化,渐渐从海中浮起来,变成了望不尽头的“海上丘陵”了,这才叫海陵。我们前面这座草王山上有只巨大的石蟾蜍,别看它屹立在山顶,仔细看看,石上还有许多蚝壳呢。莫非是人们粘上去的?要不是从海上来的?原来这蟾蜍石就是海上的一块礁石,据史书记载:“海陵旧名螺洲,又名螺岛。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蚝壳。”这就是海陵由一块海上礁石变成现在的海陵岛见证。

【闸坡】

各位游客,穿过大岭埂隧道,就是闸坡镇了。关于闸坡名字来历,有人说是从前男人出海了,家里的妇女常站在高坡上眺望,等待丈夫回来,所以叫“站坡”;阳江淦民发音“站”、“闸”不分,所以又叫“闸坡”;又有人说,闸坡原来是建立在一个很杂乱的山坡上,所以叫“杂坡”……凡此种种都是望文生义,其实闸坡名字的来历,源于马援庙门的楹联。

古时候,阳江沿海的岛上,渔民乐天知命,过着祥和的日子。传说不知什么时候起,海上游来了一条孽龙,经常兴风作浪,渔家的日子从此就不太平了。海啸一来,家破人亡,满目疮痍。后来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途径阳江,知道这种情况,就从海上吆喝调来一块大石头,把波浪镇住,

这块大石头就是现在闸坡镇前面的“蝴蝶洲”。从此,海不扬波,渔民也纷纷迁来,便成了一个新渔港。为了纪念这位伏波将军马援,人们就在海边山上建了一座马援庙,庙门口撰写这样一副对联:“叱石默佑舳舻稳, 闸波维持海陵平”意思是:马援将军把大石头移到这里,保佑了渔船的安全;大石把波涛闸住了,从此风平浪静,维持了海陵岛的安宁。后来,当地渔民感激、怀念马援将军“叱石闸坡”之恩,便把这新港命名为“闸坡”。

【大角湾景区】

大角湾位于海陵岛闸坡镇东南,是海陵岛知名度最高的景点。虽然海陵岛面积不大,只有108平方公里,可是沿岸却分布着12个形态各异的沙滩。而大角湾以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目前已成为海陵岛旅游资源综合评分最高的景点。20xx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现在我们到了景区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和美丽的沙滩。大角湾滩长2.45公里,宽50~60米,螺线型湾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湾。大角山与望寮岭两边拱卫,湾内波冲浪涌,华山顶上时有云雾缭绕,正所谓山无水不秀,峰无云不媚,所以这里的景观层次丰富。这里的水质、噪音、空气均达国家一类标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里的沙质,金黄洁净,沙样平均粒度0.35mm,为国际海水浴场最佳粒质0.3mm~0.4mm的中间值,堪称沙粒质量中的“世界之钻”。现在,请看中间这个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海螺雕塑,它已成为大角湾的标志。这座雕塑是银色浪花托起了一个硕大的海螺,这因为一是海陵岛以前被称为“螺岛”、“螺洲”,海螺象征着海陵岛,二是岛上的渔民出航之前都会吹奋进的螺号声,海螺也代表海陵人民勇于进取的精神。

大角湾以其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每年吸引了上百万的游客。根据游客需要,现在已将大角湾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东边是以体育运动为主的东浴场,这里曾主办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全国九运会沙滩排球赛,以体育为载体还开办了阳江市第一、第二届旅游文化节;中间是以大众娱乐为主的大众浴场,是大角湾的核心,全国帆板锦标赛暨帆板冠军赛曾在这里举行;西边配合南方假日酒店设置了沙滩园林吧,游客可以在这里听涛声,品茗茶,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陶醉。

【马尾岛】

各位游客,在美丽的海陵岛还有一个魅力小岛叫马尾岛。这小岛位于海陵岛西南端,与闸坡镇山岭相连,海岸线曲折多弯,三面环海,实为半岛。相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一怒之下驱散了天马,任其各自放纵逍遥,竟有一匹在此流连忘返,终于化为山脉长伴海陵,长长的马尾变成了马尾岛。老人们会指着间隔数十米的大洲、洲仔二岛,告诉我们那便是“马鞍”。

从闸坡港出发渡海去马尾岛,乘机艇约20分钟行程。马尾岛上林荫遍布,沿曲径前行,有巨石列布海滩,或浑圆平整,或突兀[wù]峻峭,虎伏狮立,形状奇特。前望大海澎湃,近处沙细滩平。攀石隙而过,就是宁静安谧的马尾湾海水浴场。海底平缓,水面平静。水中安全地带宽阔,颇受游人青睐。值得一提的是“暑假的时候,我们去了海陵岛旅游,这次旅游不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有很多爸爸的同事,一共有二十多人。海陵岛是广东省级旅游度假区。一大早我们就坐高铁前往广州,直到下午四点多我们才到达海陵岛。我们先去酒店放好行李,就匆匆来到海边,感觉到一阵清新的海风。于是我们,脱下鞋子立马走入沙滩,沙子磨蹭着脚底,软绵绵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走了一会,天已经晚了,我们便去钱大妈吃海鲜。这里鱼类贝类应有尽有,数不胜数。第一道菜上来了,是虾。一上来我就迫不及待夹了几只放在自己的碗里。第二道菜是鱿鱼……最后是一条大鱼,我吃到了海的味道,鱼十分清爽,香甜。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门了,我们先去买纪念品。然后我们去了“十里银滩”。看到这一大片海水,我就迫不及待的换泳衣去了。换好后,走出去,海风温柔的抚摸我的脸庞,风中带着海水的腥味,却是那样的醇,那样的甜。我大步跑向大海。浪一层层地涌来,冲湿了我的脚丫,也顽皮的带走了我留下的印记。海水是冰冷的。我立马跳下水了,突然一个大浪冲来,我没防备的摔在沙子上,又一个大浪冲来,冲湿了我的脸。我马上站起来,开始追跑着玩跳浪,只要有浪来便轻轻一跳,跳过了浪。浪冲来,退回去时也带走了脚下的沙子。整个人仿佛在向后退。

阳光照在海上,海面闪闪发光要想有许多小星星。我多么希望能在这里多留几天,能带走那一阵海风。我多么希望能在沙滩上留下一串印记。

马尾夕照”,这里是海岛的最西角,是观日落的最佳地点。晚霞满天时,许多游人驻足于此等待,直到尘世的喧嚣、人间的烦躁随着那片刻的辉煌沉入海面。

最新广东韶关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京力,祝您旅游愉快!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清晖园的正门。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清晖园的历史。清晖园所占的这块地原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黄上俊的“天奉阁”和“灵阿之阁”的旧址,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归清代乾隆士龙廷槐所有。他重新修建清晖园,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他的母亲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她居住,并且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请看大门上方“清晖园”三字就是李兆洛的笔迹。

请大家随我入园参观。

请看我们前方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可谓奇特。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园中最名贵的一颗树-玉棠春,又名功名树,因为这种树只能由皇帝赐给获取功名的人栽种,这是当年是龙元任之侄被清朝光绪皇帝赏赐的。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如果团友们细心可以发现,清晖园的树木开花都是白色的,白果、白玉兰、白木棉、玉堂春、白茶花……都是白的。其实这些白的花朵突出了清晖园的第一个特点-清,主人用“白”来象征自己清高和自洁的品格。

清晖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

各位团友,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清晖园的最特别的主体建筑物,大家觉得它的形状象什么?对了,象一艘船,我们称为船厅。它的设计别出心裁,是整个清晖园的建筑精华所在。它是模仿苏州寄畅园的船厅式样,又参照珠江的紫洞艇而建成的一座两层楼舫,又叫做“小姐楼”。为什么叫小姐楼呢?这有段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千金小姐,聪颖秀丽,深得父母亲的钟爱,所以父母特地为她建造了这阁楼。你看,船厅临水,恍如建在水面一般,最妙的是船头右边有一株柳树,象稳固船头的竹竿,而缚在沙柳树的紫藤又象一条缆绳,这是主人特地栽种的,整座船厅就象一艘停泊在珠江洒畔蕉林丛中的“紫洞艇”了。这座建筑物是华南建筑难得的孤例,充分反映出顺德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经过船厅,前面是碧溪草堂。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这百寿图可是第一宝。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上车后在为大家解说。

碧溪草堂曾经是县政府招待所,1962年,著名的诗人郭沫若游清晖园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生到凤凰园。蔷薇郁郁红似火,芒果森森碧入天。

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黄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虽写于六十年代,他当时已兴奋地唱出“为喜乾坤已转旋”。我想如果今天他看到顺德的经济发展,其感受定然会更为深刻。

最新广东韶关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星。

北京路步行街北起中山五路,南至惠福路,全长440米,沿街商铺138户。以经营服装、百货、鞋类、餐饮、珠宝为主。服装类的专卖店占34%,百货类占17%,皮革鞋业占15%,餐饮类占14%,珠宝类占11%,文化类5%,医药保健类占3%,服务类占1%。广州市商业的龙头企业一一广百就坐落在步行街上。

街道特色

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址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现今,这一区域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一奇特现象,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造就了这块神奇土地灿烂无比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之后,北京路更汇集了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等市级大百货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时装商场。

钟表、珠宝金饰、皮具、鞋子专卖店使北京路的商业气氛更浓、档次更高、品种更齐全、设施更完善。

历史来由

近年来,越秀区政府根据本辖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和鲜明的商业经济优势,在“擦亮广州市的窗口”的共识下,北京路步行街千年古道确定把北京路以及与之相连的教育路和西湖路,结合周边商业网点、旅游景点、文化古迹,规划建设为一个综合性的“羊城商业旅游区”。

这个繁华区域的形成有着历史渊源。明清时期,今中山路(旧称惠爱街)是广州旧城东西主干线,南北两边大都是官署衙门(东有府学,西为将军衙门,中有两个总督衙门),是政治中心区。北京路(旧称双门底)则是由城南直通天字码头(-登陆入城用)的主干道。因此,现在北京路北段与中山四路相连接的丁字形地段,成为当时衙署官僚及其随员、家属居住的集中地段。为适应他们的消费需要,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市的繁华商业中心。

“双门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唤作“双门底”,至今许多老人也还称这个旧名。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有城门楼一座,名为“大南门”,这是广州的内城楼之一,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了。“双门底”的起源是因着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清人笔记所说“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楼拆除马路后,铜壶转存于广州市立博物馆,后来拨调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双门底在清代是商业重地,故流传有“双门底卖猫———装假”的歇后语。一直在双门底经营至今的“活化石”,是陈李济药厂。该厂前身陈李济杏和堂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铺面就在今天的“银座”一带,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历史的最老见证了。

“永汉路”典故

民国年间北京路那时叫“汉民路”,为的是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后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汉路”,为什么叫“永汉”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来当时主政广东的是杨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广州的路名上以垂久远,但当时的规矩是只有已故的历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荣。杨永泰动了脑筋,就将“汉民路”改作“永汉路”,又将相近的万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这样就把“永泰”两字嵌入了两条路名之中,这也是北京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许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兴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带,更是粉饰一新,车水马龙。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许氏家族,连街名也叫“许地”,这个由潮汕西迁来的巨族百余年间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说家专门著有《千秋家国梦》来诉说许家的兴起。许家的后人曾带我在许地转了几次,指点着残存的建筑告诉我当年这里是某某的居所,看着弯弯的月亮门、百余年的蚝壳窗、墙头上依稀的灰批单龙,真令我浮想联翩。最后老先生指着家门口一株种在破缸里的苏铁说,他祖母年轻时,这树就已种了几十年,现在树龄差不多百余年了。看着这干瘦的树头露着恹恹的生气,仿佛就是许地旧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铺子,广州人最熟悉的是绸缎铺“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轩”,三多轩今已迁到广州路,老铺旧地还住着当年店主黄家的后人。摸着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筛下的阳光幽幽照在贴金的檐花上,还真有些繁华的余韵!百多岁的老画人黄金海在这住了七十多年,我见到他时,已不太能清晰说话,可精神还很健,今年初才辞世,享年104岁。如果他能细述北京路的百年沧桑,那该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儿指着旧铺的外墙说,那儿原来有“三多轩笺扇庄”的水泥字,是民国元老谭延闿的手笔,可惜在最近翻新外墙时拆掉了。我细细地寻觅过,却像北京路上的许多往事一样,半点遗迹也找不着了。

大小马站今昔

最旺的一段(大南路以北)的北京路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只有两处建筑,一是屹立于大南路转角处(今为中国石化公司所使用)的六层大厦,另一处是北京路尽头的广东财政厅大楼,罗马柱式巨柱及新古典主义的外墙尽显国民初年的情怀。

最新广东韶关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六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氏族人捐资合建的宗族祠和书院。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建筑,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包括九座厅堂,东西斋10座房子和其间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19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他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联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形式。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环绕四周,与内部庭院相应。从外往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建筑特点】

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铁铸和彩绘,玲琅满目。他们的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精雕细刻,用材讲究,确确实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二是极富岭南风味。那些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了岭南的建筑风格。长廊贯通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广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优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

【一进(大门外)】

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脊饰。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韵味。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就想要凌空而下,气势雄伟。陈氏书院将灰塑独角狮装饰在垂脊上,带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

接着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陈家祠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为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以灰塑做脊基,上层为陶塑。陶塑是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色。石湾陶塑瓦脊,题

材丰富、形象传神、工艺特别。人物均是有前无后,脸部有眼无珠,不施釉彩。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印制,根据人物不同的形态,选配头型、帽饰、手脚、服饰,然后用捏、按、捺、贴等手法进行加工,按仰望角度视线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石湾瓦脊一般分成若干小块塑造烧制,在屋顶驳接嵌砌而成。每条花脊,在烧制的时候,都标有店号和年代,这条首进中路花脊是光绪辛卯年(1891年)文如壁店烧制的。当时为陈家祠烧制花脊的还有宝玉荣记、美玉成等店铺。

请大家注意看,每条花脊的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像飞翔在凌空一样,气势不凡,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这种怪异的动物,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人们祈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理。

请各位放眼望去,正门两侧那平整光滑的青砖檐墙上,有六幅大型砖雕,其中两幅长4.8米,宽2米,就像巨幅的画卷镶嵌在墙上,它使原来单调平板的青砖墙变得秀气典雅,又使整座建筑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六幅大型砖雕,人物鸟兽形态传神生动,雕工精细入微,立体逼真,是广东现存最好和最大型的作品。这些砖雕是选用质量上等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技法,逐块雕琢,拼接镶嵌于砖墙之上。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再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固有“挂线砖雕”之称,体现了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两扇大门。两扇大门上彩绘的门神高达4米,黑脸者为尉迟恭,红脸者为秦琼,是唐代太宗的大将军。据说有两位气宇轩昂的大将军守卫门户,能起到镇邪保平安的作用。

【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

跨进首进大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四扇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门挡中。它立在大厅和庭院正中之间,分隔了内外空间,透过镂空雕花,院内景物若隐若现,又使到内外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幽深高雅的美感。这四扇屏门上雕刻的都是吉祥如意的内容,如“金殿比武”、“渔樵耕读”、“三羊启泰”等。其图案内容,大多含有很微妙的寓意。如裙板上雕刻的这幅“创大业,儿孙永发”图,用芭蕉树的大叶象征大业,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象征着儿孙永发。以五只蝙蝠围绕着一团家:“寿”字的烟云,被寓为“五福捧寿”。这幅“福”字图,最有象征意义,把一棵老竹雕刻成一个“福”字形状,两个“福”字一正一反,暗喻福到盈门。几只仙鹤站在老竹丛中,画面题词“青春发达,大器晚成”,比喻人和物的成长过程,又暗喻“福寿双全”。还有这幅“渔舟唱晚”图,三只渔船停泊在河岸边,一张正在晾晒的渔网高高挂起,坐在船头上的几个渔夫手拿乐器在弹唱,母亲怀抱婴儿望着背救生浮葫芦的孩子爬到船篷上玩耍,表现出广东水乡渔民在辛勤劳动后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转出屏门,视线豁然开朗,庭院各种花草树木绿茵婆娑,香气袭人。沿着中轴线方向,前庭架起了东西两道彩带般的长廊,连接首进和中进建筑。长廊上塑有“竹林七贤”、“公孙玩乐图”、等历史题材故事;有“镇海层楼”、“浮丘丹井”等清代羊城八景;还有各种花鸟瑞兽、吉祥如意图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把庭院装扮的情趣盎然。灰塑工艺积极复杂,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入稻草或草纸,制成草根灰和纸根灰,用铜线做骨架,以瓦筒为躯干,艺人直接在建筑装饰部位上制作,随意发挥技艺,最后绘上矿物质颜料而成。灰塑的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逼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充满浓郁民间生活气息。其中有一种以蝙蝠造型的吉祥图案,生动活泼,神态亲近可爱,化丑为美、夸张形象是民间常用的艺术手法。因“蝠”与“福”谐音,所以我国民间把蝙蝠视为福的象征。如在一只蝙蝠前画一串铜钱,则被称为“福在眼前”;两只蝙蝠重叠,又称“福上加福”等等。陈氏书院的灰塑,题材十分丰富,塑艺精美,规模宏大,总长度为1800余米,居全省民间建筑装饰之上。

穿过长廊,迈上台阶,两座建筑之间,山墙高耸,形成一条通道,只见头上青天白云,眼前每进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巷”。站在青云巷凉风阵阵。它美观而又实用,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及防火的作用。

中座聚贤堂是书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是当年陈姓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有一座雅致的石雕月台,月台上的石雕栏杆、月台柱以及望柱头的雕饰是陈氏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月台柱雕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子的葡萄、石榴共戏,是暗喻百子千孙的意思。望柱头的雕饰更加特别,以花岗石雕成的一盘盘菠萝、杨涛、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家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予了陈氏子孙以礼果终年奉祀祖先的虔诚敬意。这又是一个体现广东民间艺人匠心独运的生动例子。

【后进】

后进是安放神主牌位和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这里共有是一座八米多高木雕大神龛,龛堂阶台上安放着密集整齐的牌位,正中最高者为陈氏远祖舜帝,列祖按序排列。另外凡是捐巨资兴建陈氏书院的陈姓族人,均可以在此设立长生位,标明捐资金额,并按辈分大小、出资多寡及社会地位排列放置。神龛外饰大型木雕镂通花罩,其雕工精致,规制宏大,龛堂庄严肃穆。每年春秋两季,陈姓族人在此举行隆重的合族祭祖仪式,以示对祖先的虔诚敬意。陈氏书院龛罩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龛罩上还铭刻有制作年代,营造商号及地址,如“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等,这是研究陈家祠营建情况的可靠原始资料。

【西斋和厢房】

看完三进主体建筑,我们可以简单游览一下东西斋和厢房。东西厢房是当年

陈氏学子们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廊庑与厢房项链。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环境优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室内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前东厢为《滕王阁》,图中描绘才气过人的唐代诗人王勃意气风发的吟作“滕王阁序”的场面,前西厢绘《夜宴桃李》,画面表现了桃花盛开时,李白和诸学友在桃李园中夜宴的情景。用文人雅士为题材的壁画,正与厢房的使用功能相匹配,虽然只有两幅作品,但却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使书院更富诗意而显得雅致清新。

总的来说,陈家祠在建筑上最突出的是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结晶。1959年郭沫若先生参观陈氏书院后感叹不已,即时赋诗赞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对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给予极高评价。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一颗明珠”是当之无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