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2-12-26 10:51:26 |
  • ZTFB |
  • 10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一

五公祠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称之为“五公祠”。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五公祠近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

观稼堂

原名为观稼亭。椐《琼山县志》记载:观稼亭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是一座六角飞檐大亭,它为纪念苏东坡指凿双泉,造福桑梓乡里的丰功伟绩而建。“观稼”两字,寓意为:观浮粟泉水旺盛,灌溉金穗千亩之意。该亭在明末清初时被毁,康熙四十三年(1704)琼州知府贾堂深感观稼亭对教化当地百姓黎民、思忆先贤丰功伟业有远深意义,便在旧址重建。道光十四年(1834)又经扩建,形成为当时海南最大的亭榭。据清人张育春撰写的《重修观稼亭记》记载:观稼“亭前为平坂,旁浥清泉,有溪流一道,自东环流而西,两旁绮丽交错,阡陌纵横,士大夫游息于此,比之裴中立绿野堂,洵城北一名胜”。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朱采在修建五公祠时,又重修了观稼亭,并改名为观稼堂。在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五公祠左附观稼堂,循旧例藏琼崖历代名贤文物遗著”。自此观稼堂也就成为海南文人学子品茶赋诗与进行学术交流的地方。

学圃堂和西斋

朱采当时增建学圃堂和五公精舍的目的在于兴办学堂,讲学明道,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据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右侧建学圃堂,聘海内硕儒讲学其中,又建横宅一连四间,名五公精舍,为学子研习之地,本道契五公,教兴后学之意”。民国四年(1915)琼州道尹朱为潮在《重修五公祠记》也记载:“五公精舍仿学海堂例,选全琼庠生,秀才三十名,研习经史词章之学,聘宁波郭晚香在学圃堂讲课”。郭晚香浙江宁波人,晚清著名学者,朱采在建学圃堂和公精舍后,向当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推荐聘请郭晚香来琼讲学,他来琼时带来了八千多卷古版文献书籍,置于海南第一楼上,学圃堂就是他当时讲学的地方,五公精舍和东斋分别是学生和老师的宿舍。郭晚香在学圃堂讲学不久便病逝,因后继无人,诸学生便由朱采保荐到广州的学海堂继续学业,五公精舍便用于收藏郭晚香的遗书和典册,民国六年(1917)五公精舍也因此更名为五公祠图书馆。

苏公祠

为纪念苏东坡而建。他北返后,海南学子经常在他曾借寓过的金粟庵入饮酒赋诗,进行学术交流,怀念这位“一代文宗”,久之便把该处题名为“东坡读书处”。元代在此基础上开设“东坡书院”,大书法家赵孟頫为之题匾。书院几经变迁,至明初毁废,但遗迹尚存。明万历45年(1620xx年)琼州副使戴禧在原址重建。并改书院为“苏公祠”,奉祀苏东坡与其子苏过。清顺治、乾隆年间又对该祠进行重修,光绪20xx年(1889年),朱采在修建海南第一楼时对苏公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并增建山门等建筑。现在的苏公祠基本上是光绪年间建修的规模。苏公祠山门口陈列的石雕系明代修建苏公祠时的原物,山门口悬挂明太祖朱元璋赞海南诗句“南溟奇甸”横匾。苏公祠正厅陈列着苏东坡及其子苏过和学生姜唐佐的牌位。大厅圆柱悬挂民国四年(1920xx年)由朱为潮撰联,现代著名书法家麦华三重书的“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的楹联一付。

泂酌亭

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因苏东坡“指凿双泉”而建。当时琼州郡守承议朗陆公品赏浮粟泉水后,赞其泉水甘甜,便在井泉旁甜,便在井泉旁建亭,经常邀请朋友、同僚在亭上品茗赋诗。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东坡遇赦北返,再借寓金粟时,陆公邀苏东坡为亭命名和赋诗,苏东坡欣然命笔,即席写了《泂酌亭诗并叙》:“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予南迁过琼,得双泉之甘于城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味异。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明朝该亭被毁,清乾隆年间,琼州学使翁方纲在原址重建,同治八年(1869),郡守戴肇辰又整修该亭。现在的泂酌亭基本上保留了清代修建时的风格。清代海南学者王国宪重刻的《泂酌亭诗并叙》现陈列在五公祠碑廊里。

浮粟泉

苏东坡在五公祠留存遗迹及之一。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来琼时,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这时间他教导当地百姓掘井之法,并亲自“指凿双泉”一泉曰金粟,一泉曰浮粟,由于泉水其味甘甜,水源旺盛,常冒小泡浮于水面很象粟米,因此“汲者常满”。民国初金粟泉被毁,余下浮粟泉。清乾隆58年(1793)琼州太守叶汝兰品饮该泉后,感觉水质甚佳便为该泉题匾名,寓意:水源旺盛,五谷丰登。清著名金石家汪垢为泉撰联:“粟飞藻思,云散清襟”,镶刻其旁。后又有人在“浮粟泉”,匾下增刻了“神龙”两字,该匾在“文革”期间被毁。

浮粟泉历经近千年沧桑,从不枯渴,不论大旱或大涝水位都保持现状不变。传说取水之人只要在井旁用脚一跺,井底下如源源不断的冒出水泡,那么来年一定会财源滚滚,生活蒸蒸日上。解放前,海府地区的财主和商人第到除夕都会到此踏上几脚,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并雇用人力或牛车把该水拉回家饮用。该水经化验属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

粟泉亭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纪念苏公“双泉”造福桑梓乡里而建。该亭在清代列为八景之一的“苏亭蘸(zhàn)翠”。粟泉历代有重建修,现在的粟泉亭系民国四年(1915)重建。

因何修建粟泉亭有这样的传说:明万历四十年的一天,琼州郡守翁汝遇率郡城官民在金粟庵祷雨,祷雨事完,作稍事休息,翁汝遇便到浮粟泉中取水解渴,并赞其水甘美,突然间雷电交加,天降大雨,翁汝遇认为是浮粟神龙显灵保佑,喜降甘霖,便决定在浮粟泉北角坡上建亭以志纪念。施工时掘得一砖,上该有诗云“泄尽先天秘,再修来世身,若思逢故友,二姓草头人”。旁落“东坡行书”款,翁汝遇觉得此事甚为奇异,便把砖刻揣回收藏。据考该诗是苏东坡初到琼时,借寓金粟庵时写的,由于当时他初来乍到,面对生疏的环境和生活的困境,因而产生了佛家的思想,认为他会客死海南,于是写了这首诗,埋在该处,好让后人知道他的不幸遭遇。

琼园

民国四年(1915)扩建五公祠时增辟的一组园林古迹群。主要建筑有洗心轩与游仙洞。琼园两两字取:“南溟奇甸,琼台胜境”之意。1986年又在该园增建了五公庙和五公祠佛祖庙,供游客游览时参拜。

洗心轩

建于民国四年(1915),是一间亭榭式的古建筑,四周辟廊。正门走廊园柱悬挂朱为潮主持修建洗心轩时撰写的楹联意义深远,耐人寻味:“一水可曾将耳染,纤尘绝无上心来”。这付楹联的来源包含着一个传说。据传朱为潮修建琼园时,应如何规划,同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他对此拿下定主意,有一天他亲率同僚到实地勘察地形。众官又为此争论不休,加上正是酷热的响午时分,使得他烦躁不已,这时他走到浮粟泉边,叫随从取水止渴,并用泉水洗脸清热,突然间他感到大脑豁然一亮,琼园的规划在大脑中已清晰成形。他便决定在琼园建一中心建筑,并为之命名为“洗心轩”,以此告诉后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到此游一游,喝上一口清心爽口的浮粟泉水,心中所有的烦恼与杂念将远离而去。洗心轩解放后有重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民国期间的建筑风格。

游仙洞

用海南火山岩垒砌而成的人工假山,它根据民间传说而建。据说宋朝年间有一道士,自幼出家修道,修炼多年,总不能成仙得道。有一天,他在梦中见到一神仙点化说:大海中有一神龟,在你垂暮之年访得此龟,并在其首坐化,定能成仙。醒后,他苦思不解其意,便决定外出云游寻访。苦经十多年,踏遍了东南沿海,总悟不到梦境中的神龟。有一天他来到雷州,听说苏东坡被贬在海南,便决定到岛上游一游,顺便结识和请教于这位大学者。一天,当他踏上这块神奇的荒岛时,他顿然一悟,海南的地形正酷似他梦中的神龟,于是他便到儋州拜访苏东坡,请教龟首在何处,经过几个月的交往,这位道士为苏东坡的博学所折服,而苏东坡也深被这位道士的精神与决心所感动,于是便告诉他说:琼州地形似神龟,郡城琼山是龟首。道士便辞别了苏东坡来到琼山探访他梦中的龟首。几经折磨他终于发现了现在的五公祠正是他魂牵梦迥要找寻的地方,于是他便在游仙洞这地方结茅苦修,他的意志与决心感动了玉皇大帝,一天玉皇大帝派来了一位神仙把他引接到天界授予了神位。因为这位道士是在此得道成仙,神游而去,为纪念这位道士坚韧不拨的意志,民国四年朱为潮便在此建起了这座假山,并命名为“游仙洞“。

两伏波祠与汉两伏波将军

两伏波祠为纪念西汉的路博德、东汉的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而建,是海南较早的古迹之一。海南最早建伏波庙是在宋朝,据《正德琼台志》记载:“伏波庙在郡城北六里龙岐村”。明万历四十五年琼州副使戴熹又在府城西边的教场演武亭建“汉二伏波祠水久该祠被毁,至清朝先后有重修,雍正八年郡城文武捐修”。清光绪十五年朱采主持修建五公祠时,把“汉二伏波祠”迁建在五公祠内,并改名为“两伏波祠”,同时增建了拜亭,民国年间和解放后该祠有几次较大规模的重修,一九八三年老一辈革命家廖沫沙同志在参观五公祠时,适逢两伏波祠重修竣工,应邀欣然为祠名题匾。

路博德,汉代西河平周人,初拜右北平太守,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随霍去病征匈奴有功,被封为邳离候,堆去病死后,升迁为卫尉。汉武帝元鼎年间,南越国发生内乱,并反叛汉朝。汉时越族各部通称为“百越”,生活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越南的北部,秦灭亡时,时任南海尉的赵佗乘乱天并桂林,象郡,自称为南越王,汉朝建立初时汉高祖刘邦对南越采取和协政策,使南越采取拉拢的措施,使赵佗自动“改号,不敢为帝”,对汉朝称臣,自此历经文、景、武三朝,赵佗称臣奉职,不断“使人朝请”,维护与汉初的和好关系。至武帝元鼎四年(前111),南越国出现内乱宰相吕嘉杀南越王越子兴,立王兄建德为王,起兵反叛汉朝,他传令南越各郡县,煸动民族情绪,抗击汉军。元鼎五年(前110),武帝令路博德为伏波将军,领军出桂阳(湖南郴县),下湟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领军出豫章(江西南昌),下横浦,征伐南越,次年杨仆攻陷寻陕、石门,缴获越船和积粟,进而挫改越军先锋数万。待路博德至,路、杨两军共围建德、吕嘉于番愚。杨仆攻击越军,纵火烧城,天明时城中南越将士尽投降缴城,南越王越建德与宰相吕嘉率数万部将逃入海中,乘船西去,路博德派军队乘胜追击,十月斩获建德、吕嘉,至此南越反叛平定。为加强汉朝对南越的统冶,路博德把其地设置了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儋耳、珠崖两郡就在海南的儋州与琼山。海南的设郡标志着海南从此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与封建中央政权发生联系。

路博德的南征其意义和贡献是极其远深和重大的。南越的平定为边疆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九郡的设置,告别是儋耳、珠崖二郡的设立,确定了我国南方的版图,使封建中央政权开始对南疆的开发,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典故

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词。该祠位于海口市区与琼山区接壤处。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南。 五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内祭祀着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时两度出任宰相,他内制宦官,外抑藩镇,为国家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后因朋党之争被贬海南岛并死于此,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都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李纲和赵鼎都曾两度拜相,李光是宋高宗时的参知政事,胡铨任宋高宗时的枢密院偏修。李纲等4 人都是在金兵入侵的年代被秦桧等投降派迫害而贬到海南岛的。这5 位精忠报国的名臣虽遭贬谪,但丹心不泯,在兴修地方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 五公祠高10多米,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四角攒尖式屋预,素瓦红椽,三面回廊,可凭栏眺望。挂有“海南第一楼”横匾。祠内还有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表达了后人的崇敬心情。

在五公祠东侧,有一明代所建的高楼,是祭祀苏东坡的苏公祠。祠内有一座石刻苏东坡像。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岛,曾在这里暂住20多天。他得知当地群众饮水困难,于是开凿了俘粟泉和洗心泉。浮粟泉甘美清冽,水面泛起小泡,状如粟粒,故名。1920xx年,重修苏公祠时增建了粟泉亭、洗心轩、洞酌轩,统称为琼园。苏公祠与五公祠相连,环境幽静,花木繁茂,有“圣祠叠翠”之誉。

五公祠及两侧的苏公祠、伏波祠、学圃堂、观稼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亭台楼阁连成一片,构成一组园林式建筑群,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占地近7 公顷。这里环境典雅,建筑巍峨,古木参天,花香袭人,素有“琼台胜景”之称。

“五公”是指唐宋两代被朝廷贬低来海南的五位历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赵鼎及宋代大学士李光、胡全。他们万里投荒,不易其志,为海南岛的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海南人民历代建祠祭祀他们。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雷琼道道台珠采修建海南第一楼纪念“五公”,故名五公祠,后来便以五公祠称呼海南第一楼及其周围一组古建筑。

溯源

清朝雷琼道台朱采于光绪十五年(1889)主持修建,同时增建和重建了观稼堂、学圃堂、西斋(又名五公精舍)。祠内奉祀唐、宋两代被贬来琼的(唐)李德裕、(宋)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五位历史名臣,俗称“五公”。

五公祠为楼阁歇山顶建筑,建筑面积498.88平方米,高12.26米,后墙柱处砌墙,其余三面辟为廊,整座大楼由18根木柱和10根石柱支撑,其建筑风格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带有南洋建筑的痕迹,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五公祠正门悬挂“五公祠”的金字匾额,楼上挂有“海南第一楼”,落款署:“光绪十五年嘉兴朱采”,楼内大厅挂“安国危身”横匾。楼下供奉五公神位和展出五公史迹,大厅圆柱挂楹联二副,其一:“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原为民国观察使朱为潮一九一五年撰联,著名学者容庚先生一九八0年重书;其二:“於东坡外,有此五贤,自唐宋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论;处南首级中,别为一郡,望烟云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原为民国广东学使徐祺撰联,著名学者商承祚一九八一年重书。楼上大厅圆柱有楹联二副,其一:“唐嗟未造,宁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由清朝海南举人潘存撰联,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一九八0年重书。其二:“五贤系两代兴衰,报国投荒,唐宋迄今留正气;一身睹万民憔悴,筹边弭乱,冰渊夙夜凛遗规”。为民国琼崖镇守使黄志桓撰联。这些楹联惊天地、泣鬼神,正气浩然,雄姿勃发,充分表达了五公高风亮节和刚正不阿的品质和精神。

五公祠历代有重修,民国四年(1915)琼州道尹朱为潮曾主持修缮。解放后,在1954年、1973年、1992年、1996年由广东省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口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对这组古建筑进行修缮。五公祠(海南第一楼)最大规模的一次维修是在20xx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海口市人民政府和五公祠管理处共同出资对其进行抢救性的维修。抢修后的海南第一楼,光彩夺目,焕然一新,再现了百年古楼的风采和雄姿。

五公祠之所以称为海南第一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筑规模和所奉祀的五公他们高风亮节的品德在当时都堪称第一。

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二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海府路,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

五公祠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 、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称之为“五公祠”。

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五公祠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20xx年6月26日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公祠悠久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

这里楼阁参差,疏密相间:亭廊宛转,错落有致:叠石假山,丘壑分明;泉井湖水,浣羡渺弥:树木花卉,沧古洒洒,素有“琼台胜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之誉。

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海口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 、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这里,树木蓊郁,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好一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五公祠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称之为“五公祠”。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五公祠近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

观稼堂

原名为观稼亭。椐《琼山县志》记载:观稼亭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是一座六角飞檐大亭,它为纪念苏东坡指凿双泉,造福桑梓乡里的丰功伟绩而建。“观稼”两字,寓意为:观浮粟泉水旺盛,灌溉金穗千亩之意。该亭在明末清初时被毁,康熙四十三年(1704)琼州知府贾堂深感观稼亭对教化当地百姓黎民、思忆先贤丰功伟业有远深意义,便在旧址重建。道光十四年(1834)又经扩建,形成为当时海南最大的亭榭。据清人张育春撰写的《重修观稼亭记》记载:观稼“亭前为平坂,旁浥清泉,有溪流一道,自东环流而西,两旁绮丽交错,阡陌纵横,士大夫游息于此,比之裴中立绿野堂,洵城北一名胜”。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朱采在修建五公祠时,又重修了观稼亭,并改名为观稼堂。在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五公祠左附观稼堂,循旧例藏琼崖历代名贤文物遗著”。自此观稼堂也就成为海南文人学子品茶赋诗与进行学术交流的地方。

学圃堂和西斋

朱采当时增建学圃堂和五公精舍的目的在于兴办学堂,讲学明道,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据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右侧建学圃堂,聘海内硕儒讲学其中,又建横宅一连四间,名五公精舍,为学子研习之地,本道契五公,教兴后学之意”。民国四年(1915)琼州道尹朱为潮在《重修五公祠记》也记载:“五公精舍仿学海堂例,选全琼庠生,秀才三十名,研习经史词章之学,聘宁波郭晚香在学圃堂讲课”。郭晚香浙江宁波人,晚清著名学者,朱采在建学圃堂和公精舍后,向当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推荐聘请郭晚香来琼讲学,他来琼时带来了八千多卷古版文献书籍,置于海南第一楼上,学圃堂就是他当时讲学的地方,五公精舍和东斋分别是学生和老师的宿舍。郭晚香在学圃堂讲学不久便病逝,因后继无人,诸学生便由朱采保荐到广州的学海堂继续学业,五公精舍便用于收藏郭晚香的遗书和典册,民国六年(1917)五公精舍也因此更名为五公祠图书馆。

苏公祠

为纪念苏东坡而建。他北返后,海南学子经常在他曾借寓过的金粟庵入饮酒赋诗,进行学术交流,怀念这位“一代文宗”,久之便把该处题名为“东坡读书处”。元代在此基础上开设“东坡书院”,大书法家赵孟頫为之题匾。书院几经变迁,至明初毁废,但遗迹尚存。明万历45年(1620xx年)琼州副使戴禧在原址重建。并改书院为“苏公祠”,奉祀苏东坡与其子苏过。清顺治、乾隆年间又对该祠进行重修,光绪20xx年(1889年),朱采在修建海南第一楼时对苏公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并增建山门等建筑。现在的苏公祠基本上是光绪年间建修的规模。苏公祠山门口陈列的石雕系明代修建苏公祠时的原物,山门口悬挂明太祖朱元璋赞海南诗句“南溟奇甸”横匾。苏公祠正厅陈列着苏东坡及其子苏过和学生姜唐佐的牌位。大厅圆柱悬挂民国四年(1920xx年)由朱为潮撰联,现代著名书法家麦华三重书的“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的楹联一付。

泂酌亭

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因苏东坡“指凿双泉”而建。当时琼州郡守承议朗陆公品赏浮粟泉水后,赞其泉水甘甜,便在井泉旁甜,便在井泉旁建亭,经常邀请朋友、同僚在亭上品茗赋诗。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东坡遇赦北返,再借寓金粟时,陆公邀苏东坡为亭命名和赋诗,苏东坡欣然命笔,即席写了《泂酌亭诗并叙》:“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予南迁过琼,得双泉之甘于城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味异。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明朝该亭被毁,清乾隆年间,琼州学使翁方纲在原址重建,同治八年(1869),郡守戴肇辰又整修该亭。现在的泂酌亭基本上保留了清代修建时的风格。清代海南学者王国宪重刻的《泂酌亭诗并叙》现陈列在五公祠碑廊里。

浮粟泉

苏东坡在五公祠留存遗迹及之一。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来琼时,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这时间他教导当地百姓掘井之法,并亲自“指凿双泉”一泉曰金粟,一泉曰浮粟,由于泉水其味甘甜,水源旺盛,常冒小泡浮于水面很象粟米,因此“汲者常满”。民国初金粟泉被毁,余下浮粟泉。清乾隆58年(1793)琼州太守叶汝兰品饮该泉后,感觉水质甚佳便为该泉题匾名,寓意:水源旺盛,五谷丰登。清著名金石家汪垢为泉撰联:“粟飞藻思,云散清襟”,镶刻其旁。后又有人在“浮粟泉”,匾下增刻了“神龙”两字,该匾在“文革”期间被毁。

浮粟泉历经近千年沧桑,从不枯渴,不论大旱或大涝水位都保持现状不变。传说取水之人只要在井旁用脚一跺,井底下如源源不断的冒出水泡,那么来年一定会财源滚滚,生活蒸蒸日上。解放前,海府地区的财主和商人第到除夕都会到此踏上几脚,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并雇用人力或牛车把该水拉回家饮用。该水经化验属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

粟泉亭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纪念苏公“双泉”造福桑梓乡里而建。该亭在清代列为八景之一的“苏亭蘸(zhàn)翠”。粟泉历代有重建修,现在的粟泉亭系民国四年(1915)重建。

因何修建粟泉亭有这样的传说:明万历四十年的一天,琼州郡守翁汝遇率郡城官民在金粟庵祷雨,祷雨事完,作稍事休息,翁汝遇便到浮粟泉中取水解渴,并赞其水甘美,突然间雷电交加,天降大雨,翁汝遇认为是浮粟神龙显灵保佑,喜降甘霖,便决定在浮粟泉北角坡上建亭以志纪念。施工时掘得一砖,上该有诗云“泄尽先天秘,再修来世身,若思逢故友,二姓草头人”。旁落“东坡行书”款,翁汝遇觉得此事甚为奇异,便把砖刻揣回收藏。据考该诗是苏东坡初到琼时,借寓金粟庵时写的,由于当时他初来乍到,面对生疏的环境和生活的困境,因而产生了佛家的思想,认为他会客死海南,于是写了这首诗,埋在该处,好让后人知道他的不幸遭遇。

琼园

民国四年(1915)扩建五公祠时增辟的一组园林古迹群。主要建筑有洗心轩与游仙洞。琼园两两字取:“南溟奇甸,琼台胜境”之意。1986年又在该园增建了五公庙和五公祠佛祖庙,供游客游览时参拜。

洗心轩

建于民国四年(1915),是一间亭榭式的古建筑,四周辟廊。正门走廊园柱悬挂朱为潮主持修建洗心轩时撰写的楹联意义深远,耐人寻味:“一水可曾将耳染,纤尘绝无上心来”。这付楹联的来源包含着一个传说。据传朱为潮修建琼园时,应如何规划,同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他对此拿下定主意,有一天他亲率同僚到实地勘察地形。众官又为此争论不休,加上正是酷热的响午时分,使得他烦躁不已,这时他走到浮粟泉边,叫随从取水止渴,并用泉水洗脸清热,突然间他感到大脑豁然一亮,琼园的规划在大脑中已清晰成形。他便决定在琼园建一中心建筑,并为之命名为“洗心轩”,以此告诉后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到此游一游,喝上一口清心爽口的浮粟泉水,心中所有的烦恼与杂念将远离而去。洗心轩解放后有重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民国期间的建筑风格。

游仙洞

用海南火山岩垒砌而成的人工假山,它根据民间传说而建。据说宋朝年间有一道士,自幼出家修道,修炼多年,总不能成仙得道。有一天,他在梦中见到一神仙点化说:大海中有一神龟,在你垂暮之年访得此龟,并在其首坐化,定能成仙。醒后,他苦思不解其意,便决定外出云游寻访。苦经十多年,踏遍了东南沿海,总悟不到梦境中的神龟。有一天他来到雷州,听说苏东坡被贬在海南,便决定到岛上游一游,顺便结识和请教于这位大学者。一天,当他踏上这块神奇的荒岛时,他顿然一悟,海南的地形正酷似他梦中的神龟,于是他便到儋州拜访苏东坡,请教龟首在何处,经过几个月的交往,这位道士为苏东坡的博学所折服,而苏东坡也深被这位道士的精神与决心所感动,于是便告诉他说:琼州地形似神龟,郡城琼山是龟首。道士便辞别了苏东坡来到琼山探访他梦中的龟首。几经折磨他终于发现了现在的五公祠正是他魂牵梦迥要找寻的地方,于是他便在游仙洞这地方结茅苦修,他的意志与决心感动了玉皇大帝,一天玉皇大帝派来了一位神仙把他引接到天界授予了神位。因为这位道士是在此得道成仙,神游而去,为纪念这位道士坚韧不拨的意志,民国四年朱为潮便在此建起了这座假山,并命名为“游仙洞“。

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四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东经110度35分,北纬20度05分,地址在得胜沙路—长堤路老街区。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老街)位于海甸溪南岸,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处旧城区中心地带,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五

亲爱的各位朋友,我先给大家描述一副场面,看大家可否能猜到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突然大地晃动,继而在平原的某一个点突然喷发出一种高温粘稠岩浆,炽热无比的岩浆像条条凶残的火龙,从地下喷涌而出,吞噬着周围的一切,霎时间,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浓烟散尽,一望无际的平原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山丘,那是熔岩遇空气而凝固成熔岩石以及大量的火山灰组成的。对了,有朋友猜对了,这就是火山爆发的震撼场面,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去的地方呢,是火山爆发后13020_年之后的场景了。它便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城市火山群地质公园——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公园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石山镇,整个火山群面积约为108平方公里。现在的火山口公园以其火山成因之典型、类型之多样、形态之优美、结构之完整,以及溶洞之奇异、矿泉之珍惜、植被之长青而成为重要的地质遗迹,在20_年时候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整个公园由火山农具展览区、演艺广场、山岳配天、马鞍岭火山口这几个部分所组成。当然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山农具展示区和马鞍岭火山口了。

火山农具展示区

在火山农具展示区,你可以看到古人用火山石打造的生产、生活用具,如石磨、石臼、炸糖器等,还可以从中了解到海南的火山文化。这里的石头颜色乌黑,有气泡,呈蜂窝状,质地坚硬,是铺设地面的好材料。所以,待会大家进入园中,望眼遥看,整个公园的路面都用火山石砌成,据说赤脚踩上还有按摩消除疲劳的保健作用呢。

马鞍岭火山口

除了火山农具展示区,大家一定要参观的便是马鞍岭火山口了。整个马鞍岭火山口成锥形,南北突起,中间凹陷,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马鞍,因此得名马鞍岭。它是我们琼北地区的最高点,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之一,马鞍岭高222米,深度有90米。我们可以沿着建在火山壁上的小路下行到底部,各种植物自然地生长着,像一幅天然的画壁;抬头仰望飘着浮云的天空,瞬间觉得自己的渺小,心里想着去看外面的世界。大家别看此处“坑”深,可却不会有积水,因为火山石本身就是天然的过滤器,雨水会通过孔隙往下流成为地下水。因此石山火山群有五宝:植被、土壤、石材、温泉和矿泉水。海南很多的优质矿泉水比如我们的“国水”——椰树火山矿泉水,正如它广告中说的那样“一饮椰树矿泉水,方知海南人寿长”,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海南人均寿命居全国之首,和我们的火山矿泉水想必是有密切联系的。用火山矿泉水泡茶更是至清至淳,至柔至甜。其实火山口周围是琼北最缺水的地区,过去当地每户人家屋檐下都摆放着水缸,以保存雨水,因此当地形成了“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的水缸,谁家水缸多就嫁谁”的婚俗,是不是很有特色呢?大家有兴趣的话可登上马鞍岭顶部的观海亭,极目远眺,烟波浩渺的琼州海峡和高楼鳞次栉比的海口市尽收眼底。还有那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实在是养眼护目。现代的高楼大厦与历经沧桑的古地貌相映成趣,不禁令人满怀伤感。火山爆发带来了肥沃的土质,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茂盛的热带树木,和飘香的瓜果。荔枝成熟季节,千顷荔枝园更是让人

赏心悦目,颇有“千里莺啼绿映红”之趣。火山口所在的石山镇和永兴镇因此被称为“荔枝之乡,水果之乡”。

肥沃的土地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的水果,还给我们带来了美味佳肴——石山壅羊。当地百姓用石山经过挑选的“羊草”喂食圈养的壅羊,使得石山壅羊皮细肉嫩,不腻不膻,不论是汤涮、白切、红焖都是上等的美味。游火山口是千万不能错过品尝石山壅羊火锅的。

大家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去领略火山公园的奇特,品尝人间美味石山壅羊了呢, 那还等什么,我们出发吧!

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六

鹿回头山顶公园,位于三亚市区南边3公里处的三面环海的海边小山,主峰海拔275.1米。这里山岬角与海浪辉映,站在山上可俯瞰浩翰的大海,远眺起伏的山峦,三亚市全景尽收眼底,景色极为壮观。

主峰海拔275.1米。鹿回头因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而得名。"鹿回头"也因此名扬于世。现在,鹿回头山顶已建设成一座美丽的山顶公园,并根据美丽的传说在山上雕塑了一座高12米、长9米,宽4.9米的巨石雕像。三亚市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鹿城"。这里山岬角与海浪辉映,站在山上可俯瞰浩翰的大海,远眺起伏的山峦,三亚市全景尽收眼底,景色极为壮观。

鹿回头公园曲径通幽,顺着山势建有哈雷慧星观测站、白色的听潮亭、红色的观海乾、情人岛,此外还有猴山、鹿舍、黎家寮房、龟鳖天堂、游鱼仙池等景点供观赏,使游人乐而忘归。鹿回头山上鲜花四季盛开,姹紫嫣红,异彩纷呈,更可喜的是,还可以品尝到海南椰子中的珍品--红椰子。

鹿回头山脚下。在这里可以看到色彩斑谰的鹦鹉鱼群、五光十色的海星、奇形怪状的寄蟹、其貌不扬的海参、海蚯蚓和珍奇的小亚鱼,此外还有海铁树、海柳、珊瑚树、海葵、鸡毛草、软珊瑚和海蚌、水母、海刺、海棉等海底观赏物,绚丽多姿,令人神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残暴的峒主,想取一副名贵的鹿茸,强迫黎族青年阿黑上山打鹿。有一次阿黑上山打猎时,看见了一只美丽的花鹿,正被一只斑豹紧追,阿黑用箭射死了斑豹,然后对花鹿穷追不舍,一直追了九天九夜,翻过了九十九座山,追到三亚湾南边的珊瑚崖上,花鹿面对烟波浩翰的南海,前无去路。此时,青年猎手正欲搭箭射猎,花鹿突然回头含情凝望,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向他走来,于是他们结为夫妻。鹿姑娘请来了一帮鹿兄弟,打败了峒主,他们便在石崖上定居,男耕女织,经过子孙繁衍,便把这座珊瑚崖建成了美丽的庄园。

古代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猎手,头束红巾,手持弓箭,从五指山翻越九十九座山,涉过九十九条河,紧紧追赶着一只坡鹿来到南海之滨。前面山崖之下便是无路可走的茫茫大海,那只坡鹿突然停步,站在山崖处回过头来,鹿的目光清澈而美丽,凄艳而动情,青年猎手正准备张弓搭箭的手木然放下。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坡鹿回过头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两人遂相爱结为夫妻并定居下来,此山因而被称为"鹿回头"。根据这个美丽爱情传说而建造的海南全岛最高雕塑"鹿回头"已成为三亚的城雕,三亚市也因此得名"鹿城"。

鹿回头已定位为情爱文化和生态展示并重的主题公园,主要景点包括顺风台、鹿苑、滑道、紫气东来、情爱文化园、黎族歌舞表演、鹿回头雕塑、山顶花园、北亭观景台等,这里还是三亚市区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属常绿热带季雨林生态类型,植物种类丰富,有许多国家级和海南省特有物种。

"爱的美丽传说,凝固成隽永的风景"南海情山--鹿回头公园这里流传着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里展示着海南黎族的风俗与文化;这里拥有保护完好的热带植被与生态;这里还是登高望海和观赏南国海滨城市夜景的佳处;"南海情山"、"黎族圣山"、"生态之山"传扬着鹿回头公园的神奇与美名。

鹿回头山顶公园"人生莫负海南游,五指山高景物优。最爱凤凰临宝地,三亚难舍鹿回头。"马万祺先生一首有感而发的抒情诗,描述了鹿回头公园在海南旅游中的地位。鹿回头公园位于三亚市区东南鹿回头半岛上,三面环海,以"情爱文化"为主题定位,素有"南海情山"的美誉。

鹿回头公园内情爱文化景点错落有致,主景点"鹿回头"雕塑就是根据海南黎族这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而建造,高15米,是海南全岛最高雕塑,并成为三亚市的城雕,三亚因此被称为"鹿城"。其他情爱文化景点还有"爱"字摩崖石刻、"永结同心"台、"连心锁"、"夫妻树"、"仙鹿树"、"海枯不烂石"、"月老"雕像、"爱心永恒"石刻等。每年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期间,情侣们必定会来到这里海誓山盟,情定终生。鹿回头还是著名的"黎族圣山"和"生态之山"。

公园开辟有黎族民俗文化长廊、黎族村寨风格的"玫瑰抱"和黎族歌舞表演场,以及"丰收图"等黎族图腾石刻,展示着黎族人民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公园同时也是三亚市区热带植被和生态保护最好地点之一,有数十种珍稀保护动物和500多种植物,包括100多种国家及省级保护植物,生活生长其间。作为海南唯一的山顶公园,鹿回头还是登高望海和观赏南国海滨城市景色的唯一佳处,山上艺术夜景灯光系统的开放,又使其倍添迷人风采。白天,放眼望去,山、河、城、海浑然一体,大海长空一色;入夜,山下万家灯火,山上玉树琼花,夜空五彩斑斓,水面波光粼粼,梦幻如诗般醉人。

"鹿回头山崖的前方有"天涯海角",再前方就是茫茫的大海。人们知道,尽管南方海域中还有一些零星的岛屿,就整块大陆地而言那儿恰恰是中华大地的南端,于是那儿也便成了民族真正的天涯海角。既然如此,那头鹿的回头也就非同小可了。中国的帝王面南而坐,中国的民居朝南而筑,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永远神奇地指向南方,中国大地上无数石狮、铁牛、铜马、陶俑也都面对南方站立着或匍匐着,这种目光穿越群山、越过江湖,全都迷迷茫茫地探询着碧天南海,探询着一种宏大的社会心理走向的终点,一种绵延千年的争斗和向往的极限,而那头美丽的鹿一回头,就把这所有的目光都兜住了……"。余秋雨先生在《天涯故事》中的这一段精彩描述,道出了鹿回头的文化和精神境界。

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七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天涯区,距主城区西南约23公里处,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_年第一旅游名胜,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景区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石耸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间。

清雍正年间(1720_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天涯区距主城区23公里处,以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驰名海内外,是海南建省20_年第一亮丽品牌。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画屏;椰林、波涛、渔帆、鸥燕、云层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

"天涯海角"一词,早时是用来表达一种异乡的情结,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承载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区一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时期当地政要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与"天涯"、"海角"石相隔不远处的"南天一柱"巨石,雄峙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榜所书。翻到2元人民币背面,您会发现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中国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中。

天涯海角游览区使人们心中的"天涯情结"找到了物化的载体,"五大名石"又成为景区与游人心灵连接的

纽带,每年四方游人慕名来到他们向往的这块圣地,沿着"历史名人雕塑园、笆篱凝霞景区、海天自然景区、天涯路"等景点尽兴游览,以圆心中"走遍天涯海角"的梦想。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响大江南北,更使"天涯海角"成为海南和三亚旅游的标志和代名词。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尽头,而是意境意义上的天涯海角。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铨曾用"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的诗句与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倾吐了谪臣的际遇。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游人至此,似有一种到了天地尽头感觉。

为什么古人把这里定为天涯海角呢?长期以来,一直是难解的历史之谜。在二十一世纪经过多方考察,这一历史之谜已经揭开。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间,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知府程哲在此镌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另一块巨石上题刻"海角"二字,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一处天下闻名的风景点了。

王毅将军,是军事教育家、国民党将军王俊的胞弟。1920_年生于澄迈县文儒乡北雁峒排坡园村的王毅,1920_年考入西江陆海军讲武堂。1920_年毕业后被保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曾参加黄埔学生第一、第二次东征。1920_年秋黄埔军校毕业。1920_年随军北伐。1920_年冬,奉派考入日军陆军士官学校就读,1930年冬回国。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天涯"和"海角"这两块大石头也是有来历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五大名石

进步石

"进步石"与"平安石"毗邻。初始望去,"进步石"由上百块形态各异的巨大石头垒叠在一起,层次分明,自下往上排列,循序渐进。拾阶登高,步步高升,顿时海阔天空,寰望天际,笑傲南海。进步石寓意学业不断进步,事业蒸蒸日上。1733年(清雍正年间)崖州七品知州程哲题刻"天涯"二字后,登上"进步石",不久即官位连升三级。

爱情石

"爱情石"坐落在天涯海角大门正对面的海上,两块石头像"日"、"月"重叠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随。它与前方爱情广场上的天涯海角星遥相辉映,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演绎着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浪漫爱情故事。

财富石

"财富石"即"南天一柱"石。耸立在海天之间,顶天立地,充满财富和阳刚之气。其石景被印在第四套人民币二元面值纸币的背面。相传"财富石"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灵气。曾有一香港富商败落后浪迹天涯,与"财富"石亲密接触后,回到香港重振了事业。因此,"财富石"被当地老百姓和游客们视为财富之石。

幸运石

幸运石即"海角"石。1938年11月,指挥海南岛抗战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天涯海角的这块临崖绝壁上题写了"海角"二字,意欲与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经过艰苦的七年抗战,王毅作为海南岛的受降将军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称"幸运"石。

平安石

"平安石"又称"天涯石",它四平八稳,雄峙南海之巅,经历着风雨和海浪的考验,它依然坚如磐石,笑傲于蓝天白云之下。相传它是南海上亿年"石祖",被派镇守南海,祈求南海风平浪静,保佑众生四季平安。每年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平安石"前祈福平安。

爱情栖息地

" 天涯海角 " 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之一。一些古典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

诗词,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因体现了纯朴亲情而流传百世,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因表达了广袤友情而成为千古绝句。一些现代歌曲,如 " 天涯呀海角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 、 "希望你能爱我到地老到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到天涯 " ,因反映了深厚爱情而广为传唱。 " 天涯海角 "这一集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情绪感受于一体的词汇,千百年来积淀下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国人心中植下了深深的 " 天涯情结 " 。

天涯海角除了有闻名遐迩、让人抚今怀古的摩崖石刻群外,在20_年后还包括黎族风情园、历史名人雕塑园、笆篱凝霞景区、海天自然景区和 "天涯路"等几大区域,以原始、自然、古朴为主要特色。黎族风情园集中展示了海南黎族绚丽多姿的风土民情。历史名人雕塑园建有十几尊塑像,缅怀追思对海南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笆篱凝霞景区,婀娜摇曳的椰树在艳阳、晴空和大海的衬托下,展示着海岛特有的热带风情。海天自然景区,海浪长年累月的冲刷塑造出千姿百态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间,笑傲惊涛骇浪,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拾级而上登台望远,但见沧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阔天空的景象。穿行于林荫" 天涯路 " ,观石、赏花、听溪,各种奇石异木和高山流水、百川归海等园林景观营造的生态氛围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连忘返。

民风民俗

浪漫潜水

活动分为半潜(乘船)和潜水,身体不适合潜水的情侣安排凌晨潜。参加天涯石

天涯石

潜水的情侣在海底举行 " 爱你比海深 " 活动,此项活动将打破吉尼斯海底婚礼记录。

情山夜话

游览鹿回头公园,聆听鹿回头爱情传说,俯看三亚市美丽的夜景,欣赏激光灯表演。

亚龙戏海

上午游览彩蝶纷飞的蝴蝶谷,海底贝壳集粹的贝壳馆,象征图腾的亚龙湾中心广场。下午情侣在世界最美丽的海滨之一亚龙湾海滨换好泳装投入大海的怀抱,尽享爱的甜蜜和欢乐。

风情婚宴

安排豪华气派的大型婚宴,全国妇联、海南省、三亚市党政领导为情侣们祝酒。

出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6公里,到达了马岭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似乎有一种到了天地之尽头的感觉。“天涯海角”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古时候交通闭塞,“飞鸟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望海兴叹,故谓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诠哀叹:“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唐朝宰相李德裕用“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诗句倾吐了谪臣的际遇。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谪臣贬官的悲剧人生,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成为我国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览胜地。

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渺,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据记载,“天涯”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府范云榜所书。“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恶浪涛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渔民指航打鱼。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他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早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现在景区内还建有海水浴场、钓鱼台及海上游艇等设施,一座由现代建筑和仿古典传统园林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天涯购物寨”、“天涯漫游区”、“天涯画廊”、“天涯民族风情园”、“天涯历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区,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附近有“点火台”、“望海阁”、“怀苏亭”和曲径通幽组成的登山多层次游览胜地。

2022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实用八

朋友们,来到海南前您曾听说过海南第一楼吗?如果没有听过,那请你现在猜一猜,它会是哪座楼呢?大多数的朋友您一定会在脑海中搜索哪座摩天大楼去了。其实海南第一楼就只是一座十几米高的木结构建筑,可为什么称这个只有10几米高的楼为第一楼呢,是因为它是古代海南最高的楼,在当时站在此楼上眺望可是一马平川。他现在就是位于五公祠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五公祠看看吧!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上,这里原是海口市与琼山市的分界线,整个五公祠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占地约7公顷,是海南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到海南岛的五位名相、名臣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栓而建,故名。该祠由五公祠、苏公祠、观稼祠、学圃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一组古建筑群组成,人们习惯以五公祠统称。这里齐花异木掩映楼阁,地近闹市,独有清幽,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美称。

有人称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祠,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刚刚和大家说的海南第一楼,它是五公祠中最大的建筑,此楼还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地方,那就是它全部由木材搭建而成,原来是无一钉一铁的,现在已经进行了修建。至今已有100多年了,据说能保持这么久是因为有五公的正气镇住了此楼。

大家跟我来,我们来看这五个塑像,知道他们是谁吗?中间的这个是李德裕,/考*试*大/他在唐文宗和武宗时为宰相,因遭奸党陷害,被贬到海南,在三亚崖州地区有许多李姓人家自称是李德裕的后代,两旁的四位是宋朝的李纲、李光、赵鼎、胡栓。

大家来看这副对联“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这两副对联概括了五公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凭百折不挠的精神,五公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对海南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海南人民广为传颂。

在海南第一楼的左边是学圃堂和五公精舍,右边是苏公祠。说道苏公祠自然就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据说是先有苏公祠,重建后才有五公祠的。大家来看看在苏公祠前这一石碑,这可是国家一级文物,为宋徽宗赵诘手书《神宵玉清万寿宫诏》碑,赵诘自创的瘦金体书法刚劲清秀,由此可窥一斑。

大家来这边,这里就是琼园了,看到那个浮粟泉了吗?传说,苏东坡被贬至此地时,指地凿泉。发现了“浮粟泉”,因为泉涌如浮粟,甘爽纯净而得名。

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你们自己去更加亲密的接触五公祠,半小时后我们在大门口集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