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心得体会(九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2-12-26 10:46:14    小编:ZTFB
立德树人科学教子简短 教育是立德树人事业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心得体会(九篇)

  • 上传日期:2022-12-26 10:46:14 |
  • ZTFB |
  • 12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一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十九大是2017年10月24日闭幕,一周后,也就是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还带领政治局常委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坚定政治信念。自此,便开启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涵养党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习近平总书记将共产党人的信仰,形象地比喻为“总开关”。的确,信仰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思想上坚信不疑,所以意志上坚忍不拔;灵魂中坚实熔铸,所以行动上坚定不移。革命年代,信仰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和平时期,信仰则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正是坚定的信仰,让血肉之躯拥有了超越艰难险阻的力量;也正是忠诚的信仰,让境界因之提升、人格因之升华、事业因之兴旺。大浪淘沙,惟真信仰不会被黑暗吞没。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世道人心的真理。

(一)回顾党的历程,增强党员荣誉感。回顾我党96年的历史,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28年的不懈奋斗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人民大众从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解脱出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从1981年到现在,我们党依靠和带领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复兴、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历史,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在享受党的惠民政策,用自己的辛劳创事、创业的同时,必须记住党恩、感谢党恩,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同时,更应该为自己的党员身份而自豪,要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号召,学习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精神,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光辉形象来之不易,切实增强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同志十分注重历史的研读。如其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又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我觉得读史有三点重要价值:

一是明智,可以明善恶,辨是非,看清历史发展进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同样的事件发生,你比别人会看深,看得远。

二是感恩,“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曾经沧海难为水,事非经过不知难”,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干事创业,就会有牺牲奉献。牺牲奉献靠谁,靠的是共产党员。好日子不会从天降,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老祖宗把江山传下来,我们是做“坐吃山空”的“败家子”,还是做“感恩担当”的“大孝子”,全凭自己选择。

三是奋进,“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同样是人,前辈们能牺牲奉献,难道我们要贪图享乐吗?

(二)坚定理想信念,把好思想总开关。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员是最大公无私、最英勇无畏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但是,不可否认,现在个别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使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员!

(三)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新党章开篇便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表述,特别强调了党员的觉悟问题,明确了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关键条件。觉悟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有没有思想觉悟,是共产党员是否真正在思想上入了党的最重要衡量标准。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

有句话说的好,“人做不好,才分越大,可能越危险”。“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谨慎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人格完善了,就成人了,本领增强了,就成才了。是人才,就得出来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古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平台,就是我们的职业。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境遇,不同的心态,也便会有不同的感受,选择利他,同样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无关金钱与名利。没有得失,从容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便是我们的初心和信念。而这正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工作岗位,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心存感恩,做到爱岗敬业

网上曾有一篇文章写的很好:善待你的单位。你不种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你衣着华丽;你不造车,但你以车代步;你不盖楼,但你家居安泰;你不是神仙,但许多人尊重你;你没有才华,但你仍然能够参与社会;你相貌平平,但你的爱人喜欢你;你能力一般,但你的儿女崇拜你。这是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他们进行交换?你是依靠什么获得你需要的生活物品?你是依靠什么赢得社会的尊重?――那就是咱们的工作岗位。

工作岗位是你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和纽带,是显示自己存在和人生价值的舞台,是你美好家庭、和谐人际关系的后院。在工作中你要感谢那些能够让你独当一面的人,感谢那些能够给你压担子的人,感谢能够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的人,感谢能够给你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人。因为那是机会与信任,那是平台与发言权。我们大家肯定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领导批评你,是因为领导觉得你还值得培养,如果领导不愿批评你了,也就是放弃你了”。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批评过我们的领导和同事。

爱岗敬业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大多数人都希望单位能够给与自己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平时不要总想党给了我们多少?而要问自己为党的事业做了什么?奉献了多少?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去工作,从而赢得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尊重。因为只有爱岗才会敬业,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无怨无悔做出无私奉献。

(二)甘于奉献,坚持锐意进取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一般群众,应当甘于奉献不为索取。当前,学校各项工作都相当繁重,作为党员,应淡泊名利,志在奉献,奉献是党身上不能或缺的品质。我们一定要树立奉献意识,规范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自觉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三)三尺讲台守初心――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对于我们每个教育人来说,初心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做一名好老师;我们的初心就在那三尺讲台。唯有唤出师者的初心,方能牢记住我们每位老师的使命。具体来说,教师的初心可以概括为“三心”:

1、师者应不忘信仰之心,对教育事业负责任。作为教育人,对教育的信仰乃是教育健康发展、教师幸福成长的魂之所系,如果缺失对教育的信仰,必然使自己沦为一个自甘平庸、缺少幸福感的人。古之圣贤,无不为自己的信仰孜孜以求,作为当代人民教师,对教育的信仰是立业之基。坚守信仰,方能固守精神家园,方能克服职业倦怠,方能抵御物欲横流,方能恪尽责任之心。

2、师者应不忘敬畏之心,对教师称谓敢于担当。西汉杨雄有句名言:“师者,人之楷模也。”就是说教师在各方面不仅是学生的楷模,更应是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和榜样。社会敬畏教师这一职业,不仅是敬畏知识,更有对道德的敬畏。我们作为教师,更应对“教师”这一称谓更有敬畏之心,

3、师者应不忘仁爱之心,对学生关怀备至。教育不止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的碰撞、感情的共鸣、有爱的教育才有生命力。

(四)立德树人勇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教育人的光荣使命。习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的岗位看似平凡,实则光荣而伟大;我们的使命,事关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未来。只有我们每一位教育人都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人民才会幸福,民族才会复兴。让我们牢记“做好老师”这个初心,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二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立德树人让师德在岗位闪光!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的核心是“爱”,一种没有血缘的爱。 前几天,我上网搜寻师德内含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20xx年3月31日,江苏省殷雪梅老师为了救六位学生,张开双臂,用身躯阻挡飞奔而来的轿车小车竟把殷老师撞出了25米25米呀!在这个世界曾经生活、奋斗、奉献了的殷老师,52年的生命历程戛然而止在殷老师的追悼会上,挽幛如云,白花如雪,哀声动地,泪洒如雨。送别时,万街空巷,十里长街,十万群众,挥泪送别。被她救下的孩子们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撕心裂肺地呼唤着:“殷老师,您快回来啊”,“殷老师,我们想您了”,“殷老师,别离开我们”殷老师用爱谱写了生命的赞歌,用生命诠释了师德的真谛!

师德是良心。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重来,唯独教育不能重来。孩子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家长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生命的一段历程,当我们面对孩子时,要经常地换位思考,假若我是孩子?假若是我的孩子?

师德是爱心。有了爱就有无限的精力;有了爱就有无限的能力;有了爱就有无限的事业动力!在孩子们自卑时,向他播撒春天般温柔的阳光,在孩子们奋力攀登时悄悄递上一支登山的竹杖,在孩子们学海泛舟时默默送上一对搏击浪涛的双桨,在孩子

们苦苦求索时及时把孩子们希望的灯火点亮!扶孩子们上马,送学子们一程,因为大爱如风,风过无痕,我们知道这爱的深沉!

师德是奉献。捧出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邹友云孤身一人守望太阳山,30年如一日,托起了明天的太阳;地震瞬间向倩老师展开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幼小的生命,自己的身体却被砸成了两截;张家春托起生命之门,40多个孩子逃过死亡的厄运,这个年轻的羌族儿子却站成了一座爱的丰碑他们柔情写大爱,铁肩单倒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师德是人梯。给求学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春雨,滋润着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莘莘学子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是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说这些都是场面上说说,书上写写的大道理,那么,师德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呢?高尚师德的“爱”又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其特殊性主要由教育劳动的性质和劳动对象的性质决定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劳动是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的人与正在形成道德文化素养的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不仅作为这种劳动的客体而出现,而且也是作为主体而出现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不仅改造着学生,也改造、影响、发展着教师的个性品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同自己的同事,同学生的家长,同学校领导等也发生种种关系,但按照其重要程度说,所有这些关系都不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那么重要,因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尚师德集中体现在“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具体表现为:

首先,热爱学生是热爱事业的集中体现。

进而,严格要求是热爱学生的重要手段。

再进而,严以律己是教学相长的先决条件。

热爱孩子是整个人类道德的一个规范。但教师热爱学生却具有特殊的内容,与家长爱孩子或者一般人爱孩子不同。首先,教师爱的不是指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爱每一个昨日还不认识而今天却来学习的孩子,教师没有养育过他,他的生命也不是教师赋予的,因而,这种爱是无私的。再则,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爱学生便是爱未来,爱事业的集中体现,这种爱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的。

作为师德,不管是“三爱”还是“三心”,都集中地体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师爱是神圣的,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一视同仁的爱。师爱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的春风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对学生的爱。 有位家长曾告诉我:她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放学回家,兴奋地告诉他们:“今天老师待我特别好。”

她问:“怎么个好法呀?”

儿子认真地答:“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一下我的头。”

全国优秀教师梁种玉老师介绍师德经验时说得好:“学生生病送温暖,学生困难送关心,学生进步送鼓励,学生退步送鞭策。”

然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更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

当前,在能否严格要求学生上,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是不能严格要求学生,放任自流。这种教师对学生身上的缺点错误采取放纵的态度,监考时,他明明发现有学生在作弊,却眼开眼闭;课堂上乱哄哄的,他不加制止依然讲着自己的课;学生不交作业,他也不加追究。要知道,如果想成为一个要求不严的教师,那是简单和容易的,他可以少费一些劳动、时间和精力。在一些不能明辨是非的学生的心目中,还以为他是善良的,关心学生的人。其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动,是一种偷懒的行动。他根本不可能教育好学生,其本质上是在欺骗社会,对事业的渎职,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溺爱。

二是不能恰当地要求学生。一些教师以为一味地增加作业量,一味地考试测验,拼命地给学生加负,是在严格要求学生,甚至认为体罚也是一种严格。殊不知,你这一门学科的作业与考试多了,势必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此一味地加码,更是无端地侵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必然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违反教学规律的行动简直是在摧残人,是一种变相体罚,与高尚师德背道而驰的。

由此看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建立在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严以律己是教学相长的先决条件。而能否正确对待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更是能否严以律己实行高尚师德的试金石。

特级教师梁种玉基于这一认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请学生评文、请学生评课、请学生评为人等多种向学生征集意见接受批评的方法。

他看见运动场上,经常有人在后退着行走或两手支撑着倒立行走。受如此健身法的启发,有一回,他居然别出心裁,也这么倒过来试试,把他自己写的文章印发给班上每一位学生,由学生来批改打分。

他首次印发给学生的是一篇曾在本地一家报纸发表过叙写他自己学骑自行车经历和感受的短散文——《骑车小记》。他自以为还拿得出手,没想到竟有两位学生给他的文章挂起了“红灯”。一位说:“你看,文中竟有一个错别字呢,‘市镇建设’中的‘镇’写错了,应写成‘市政建设’。”另一位说:“文中有一个细节,说‘我’在大街上撞倒了一位老妇人,在得到老妇人原谅后,‘我’当即给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细节显然是杜撰的、虚假的,我们又不是日本人,逢人便九十度鞠躬。”

那是两位既严厉又调皮的学生,我们大可不必指责他俩的以偏概全。事实上,他们对老师文章批评的理由都完全成立,他们的敢于指出和善于评判更是难能可贵,这无疑有助于教师人格的完善和“教学相长”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意义深远。

特级教师梁种玉曾用征文的形式,让学生作《梁老师上得最差(好)的一堂课》这篇作文,叙写或评议他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征集同学们对他课堂教学的意见和改进的建议。

提到他的这一做法,特级教师梁种玉说:“当然,记相对完整的一堂课,是有难度的;写一堂差课,难度则更大。为此,需对这次征文作一定的写作指导,并强调对写差课的征文作必要的评选倾斜。一般说来,好的课好写些,写的学生也相对多些,有一篇写我始业课上得好的征文——《梁老师的第一印象》还在《中学语文报》上发表了呢!然而,我更欢迎写我差课的征文,尽管这些征文也只是指出我课堂上局部存在的问题,却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更有涉及师德师风的。”

他还特别提到: 一次上课,他兴致正浓时,教室门外突然出现一位问讯的家长,他态度冷淡,告诉那家长:“这里没有这个学生!”还把教室门关得嘭嘭响。一位学生的征文叙写了这件事,文中写道:“假如那位家长是我的母亲于是我再也无心思听这堂课了。”这篇征文对他触动很大,从此,凡在校园里见到家长,他总是主动热情,极其耐心。

梁种玉,从爱事业到爱学生,从严格要求学生到严格要求自己,从一个侧面诠释了“高尚师德”。

最近,在媒体接连看到两篇关于师德的报道。

一则是《新京报》刊发的著名作家郑渊洁在微博里记录今年发生在北京一所重点小学里的一件事:班主任要求学生匿名写出对她的感受,并保证不管怎么写她都不会生气。有两位同学写了负面感受。班主任阅后大怒,叫两人“投案自首”。见全班无人吭声,班主任就冷笑着读歌颂她的文章,读完一篇让文主拿走一篇。最后两篇负面文章的主人暴露,从此噩运开始。

另一则是扬中教育信息网报道的一位新校长上任后了解到一件小事:学校林老师班上有一个学生,父亲是残疾人,在当地市场以磨剪刀为生,母亲有些智障。得知孩子家庭情况后,林老师每年到了冬天,都会和孩子约好在周末到利民市场接到孩子,然后带她去洗澡,三年从未简短且。当校长问起这件事时,这位老师再三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请校长千万不要声张。

同样为人之师,言行影响之差别,何止天壤。

第一则报道中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人是不能讲诚信的,别人的许诺是不能相信的,哪怕是自己的老师亦然。通过这件事,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讲真话是要吃亏的,轻信别人也是要吃亏的,而两位学生,更是接受了惨痛的教训。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三

通过“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培训学习,体会颇深。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校园欺凌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四

7月14日上午10点,党委委员同志做的题为“三尺讲台守初心,立德树人勇担当”的专题党课在四号教学楼四楼党建活动室召开。党委委员冯静华同志理论联系我校目前的实际,就如何结合实际,考虑学校长远工作,做好学校当前的工作做了重要解读。

党课上,党委委员冯同志讲到,信仰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她带领党员重温党的历史,并强调读史的三点重要价值:明智,感恩,奋进。对于我们一线党员教师来说,要想真正实现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教师岗位上的党员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心存感恩,做到爱岗敬业。冯委员说在幼儿师范系有很多教师,她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她们对待工作正立足于此。

二是甘于奉献,坚持锐意进取。学校各项工作相当繁重,作为党员应淡泊名利,志在奉献。要树立奉献意识,规范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自觉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三是做人们满意的好老师。教育者的初心就是三尺讲台,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育者应不忘信仰之心,对教育事业负责任,同时怀有敬畏之心,不负教师称谓,敢于担当。更要不忘仁爱之心,对学生关怀备至。

四是立德树人勇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冯委员强调我们的岗位看似平凡实则光荣伟大,我们的使命事关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未来。只有每一个教育人都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人民才会幸福,民族才会复兴。

通过本次党课学习,对党员教师们有效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提升了党员教师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为下一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五

雨越下越大,我站在路边焦急地等待着,我浑身都湿透了,不禁打了一个又一个寒颤。正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忽然,有一把伞为我遮住了雨。我回头一看,哦,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老师,您忘记我了吗?我是您的学生呀?”,奥,想起来了,是我教过的学生。顿时,有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和自豪。忽然间,又有一种愧疚让我站立不安。因为曾几何时,“唉——,是个教书匠”,这样的叹息深深地刺痛过我的心,我为之而动摇过,但此时的一把小伞却打湿了我的眼眶;曾几何时,“家有万担粮,不当孩子王”的古训重重地拷问过我的灵魂,但此时那双深邃的眼睛又激发了我的教书热情。我骄傲,因为,我是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骄傲,我是老师》。

老师,是一个光辉的名字;老师,也是一个沉甸甸的称呼。他肩负的使命是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民族的兴衰。她演绎着多少故事、多少酸甜苦辣,还有多少个刻骨铭心的情景。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废寝忘食,有限的年年岁岁中披星戴月。睡梦中叫过学生的名字,饭盆里呈现过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失眠、焦虑、抑郁、恐慌,都已经不是陌生的词组,都或多或少地敲打过我深夜还亮灯的窗棂。尽管我累过、怨过、也哭过。但每当我一想起肩上的责任,顿感泰山压顶,浑身是劲。

我只是千万个老师中的普通一员,我只是汪洋中的一页扁舟,在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敬业的老师和感人的故事。他们不畏艰苦,孜孜以求;他们任劳任怨,一丝不苟。虽然他们清贫,却彰显出神圣和伟岸;虽然他们平凡,但创造着伟大和幸福。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成功的喜悦;从他们身上,我读懂了生命的价值;也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忠诚和奉献。

有这样一位老人,没有人不拍手称赞,也没有人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也是一个让我永远记忆犹新的日子。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想想早点去学校。我坐在温暖的车里,哼着小曲,慢悠悠地向学校走去。农村的黎明醒来的很晚,出来很久还是伸手不见五指,车窗外的寒冷,使我不由自主地蜷缩着身子。快到学校时,借着车灯,远远地看见校路口屹立着一个瘦弱的身影,仿佛怀里还偎依着一个孩子。我定睛一看,啊,马老师!他还是第一个到校,他还是站在那个危险的路口,他还是在温暖着那双几乎冻僵的小手。五十多岁啦,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无论狂风骤雪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酷夏,他每一天都站在那里接送学生。他坚持着,坚持着---为了一个信念,也为了一份良心,更为了一种责任,他坚持着!

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能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吗?当你身边有这样的老师,难道你不感到自豪和骄傲吗?作为父母,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这样的关爱,难道还不放心吗?

看看身边的我们,深感责任太重太重。走上三尺讲台,要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要为人师表。要立德,立大德,就从小事做起;要育人,育新人,就大爱无疆。像马老师这样德高望重的真人并非遥不可及,像他这样的圣贤也不仅仅在古书里。他,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心里,他用自己的师魂,每时每刻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他用自己的大爱,锻造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精英!

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存的问候,都体现着教师的风采;一汪感动的泪水,一次倾心的交流,都彰显着教育的骄傲。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勤勤恳恳的实干;我们没有叱姹风云的飒爽英姿,只有滴水穿石的信念;我们也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自负,只有默默地收获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哦,老师,有人说,您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人说,您是蜡烛,然灭自己,照亮别人;我说,您就是您!您就是一个天地间大写的人!!

我骄傲!我是老师!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六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xx9日在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讲话中指出: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 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关爱学生,立德树人》。

我是始丰中学一名普通的老师,在始丰中学,我收获着一个个惊喜,品尝着一份份感动。学校实行教改,全体领导和老师都拧成一股绳,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努力,更是为了教改的最后成功而努力。看!这边教室里班主任在给初一学生做小组培训,那边初二教室又在开展学习小组推进会。在初三教室里,我们看到了学生大胆的展示自我,听到了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全体学生用他们的自信、阳光相互感染着,使得整个校园呈现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我校的庞丽云老师,白天她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晚上她关心着学生的生活就寝,庞老师把工作当作了她的生活。“我的快乐来自与学生的相处”,庞老师如是说,所以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她蹲守学校,与学生同甘共苦,学生成绩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培养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在庞老师的努力下,班级风气和谐,家长无比信任。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庞老师一直在践行着“身正为范”。

我校的杨云芳老师,她用爱心、耐心、细心铺就了一条教育大道,无数学生在这里快乐成长。带着“以爱育人”的初衷,杨老师踏上三尺讲台,秉着用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的宗旨,她让学生成长快乐如花。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有她忙碌的身影,谈心、辅导;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德困生,都有她不懈的付出,尊重、理解。俗话说“种树先护根,育人先培心”,杨老师收获的是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当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尊重、信任时,学生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能够更好实现我们育人的目的。

在始丰,正是因为有着许多平凡却又伟大的老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才有了始丰的今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演绎着无悔人生,书写着“师德”大字!用无私的奉献谱写幸福的人生!用自己的的青春智慧和热血诠释人民教师的内涵,用真和善哺育纯洁的心灵,用爱与美铸造闪光的灵魂!

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对教育痴心不改,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就一定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铁肩担道义,爱心筑师魂。老师们,让我们为了心中共同的梦想风雨兼程!让我们热忱、执着、坚定地用无私的爱心谱写幸福的人生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八

教育是强国之基,教师是教育之本。当前,中国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个社会都对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充满渴望。而当代人民教师就必须立足于此,全员全程全方位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从明道、立德、治学、爱生四个方面认真践行立德树人新要求,努力担当起人民教师的时代使命。 

以明道为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学最初的本意是道路,后泛指天地万物的途径、本源、规律、终极真理等,是天地万物共同的自然本性。

而总书记所讲“明道信道”的这个“道”,就是马克思主义之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是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想信念,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人民教师就是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全程全方位参与思政教育,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传播者。

古今中外,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教育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个目标都是一致的。

当前,中国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教师就要勇于挑起历史责任、政治责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立德为本,帮助学生筑梦圆梦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里强调的人生三个根本追求目标,亦称三纲领。《大学》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以上三纲领,并通过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以达到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理想的至善,这是中国几千年的道德传统。

新时代对于教育者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要求人民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以德立身”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修身”,为人师者要坚持以德性高标准完善自己;“以德立学”就是强调立德与立学、人品与学识的统一,即在授业的同时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德施教”就是在教学中注入道德精神,让教学有思想,有灵魂,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对于当前的教师来说,今天“德”的要求,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私德,也是社会应具有的公德。 

而广大的人民教师就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仅自己亲身践行,更要在课程中播下思政教育的种子,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以治学为基,培养世界一流人才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寥寥数语,道出了“大师”之于大学的重要性。一所学校有没有“大师”,是衡量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外不少高校之所以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级一流大学,是因为有一批成就卓著的大师。而大师的高水平离不开严谨的治学。中国要发展,我们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因此,人民教师既要有高尚品德,还得有真才实学。 

当前,我国高校正积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自然要求广大教师成长为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并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

而青年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循循善诱,教师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面对当今信息时代带来的知识爆炸,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和渊博知识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严谨治学,积极进取,努力站上世界知识探索、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前沿,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为学生启迪思想,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当今教师从事教书育人事业的根基所系。 

以爱生为重,打造民族复兴“梦之队”

“爱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从古至今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不少这方面的事例。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一生为人、治学、处事的高尚品格,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尤其是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爱满天下”为核心的爱生思想,一直感染着后人,他说:“真的教育就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育才造土,为国之本”。在当今这个伟大时代,爱生对于教育事业、对于教师本人来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主力军,而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民族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这要求人民教师对学生要悉心爱护,坚持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只有对学生充满关爱的老师,才有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做到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关照学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我们的教师群体,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所蕴含的伟大机遇,这个机遇既是国家的,也是学校的,还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

只要真正扎根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明道、立德、治学、爱生四个方面,积极践行时代对教师提出的立德树人新要求,就能够提升广大教师的能力水平,从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强大的推动力。

2022立德树人科学教子心得体会简短九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

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战略转型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如何才能强起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这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

立德树人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内在需求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要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说,“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

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材,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