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铊中毒案件心得体会 铊中毒危害(五篇)

  • 上传日期:2022-12-25 18:10:43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化学铊中毒案件心得体会一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金属

是否有气体产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

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cuo=cu+co2

+cuso4=feso4+cu

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课本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铝与硫酸镁溶液

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

实验现象

结论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g/cm)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关于化学铊中毒案件心得体会二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二(5至8班)理科班化学老师。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高二化学选修4的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面临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教学研究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虽然班级较多力求做到全批全改。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后进生未抓在手。由于本学期理科学生面临会考文科压力,学生对理科的学习比较松懈。特别是后进生而言,会考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无暇顾及其他高考科目。

5、教学反思不够。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关于化学铊中毒案件心得体会三

经过期中考试让我对自我近段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有所反思。考试结果反应的主要问题: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一些类型的题目学生没有见过,不知该从何入手,导致得分太低,主要原因:复习不到位,基础知识不扎实。

作为一名新教师,虽然已经教了快三个个月了,但还没有必须的经验,主要有点是课堂气氛很活跃,我比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他们又感觉我是新教师,上课有些松,导致他们上课不能认真学习,只是浮在表面而已,自我的缺点很多,对教材的分析不够,不能bawo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也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离我的期望相差太大。

一、对学生学习引导的反思

初中的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可是“化学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初三的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主动学习化学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化学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景选择提高。经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经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可是,我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知识的构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样能怪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化学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我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化学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好学”的假象,我都是成功的。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本事、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比如,教师在讲解“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果对“配平”讲解的不透彻,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配平的现象;对学生本事的训练意识要加强,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学生的思维本事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事的没有提高;还有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近。总之我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齐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到达的质量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十分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对学习本事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即要分层教学。异常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学生仅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主角,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往往能较好地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供给很多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我要扬长避短,认真听取陈教师的课,认真备课,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每一堂课,把握好重点与难点,多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研究中考趋向,是自我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

关于化学铊中毒案件心得体会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20 ml水中能溶解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溶解度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出问题】描述溶解度的时候限定了温度、溶剂量、饱和状态,为什么?溶解度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提出问题】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在该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2.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

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

【提出问题】根据曲线能否查出五种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大小?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继续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在100℃的时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相同。

的溶解度最大77.3g,而

的溶解度只有0.07g,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

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关于化学铊中毒案件心得体会五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 高温 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现象 (a组)稀盐酸属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fe +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铜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zn fe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铜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namgal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练习:

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2) 锌和硫酸铜

(3) 铜和硫酸锌(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 o2 ===2cuo

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 + 2hcl == zncl2 +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 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