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制作方案心得体会 制作设计心得体会(7篇)

  • 上传日期:2022-12-24 14:39:52 |
  • ZTFB |
  • 11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学习制作方案心得体会一

我们小组一共是七个人,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以下情况。

刘坤 老师,担任初三语文课,并任班主任,初三自从8 月1 号后就开学了。但是她仍然学习和加班两不耽误。付树杰老师婚期来临,可是为了按时参加培训学习,很多结婚用品一直没有置办,惹得她对象很是不乐意,还以为付树杰老师有什么想法呢?为此两个人还闹了矛盾,幸亏我和刘传军老师去了她家及时的和她男朋友作了解释,好在乌云过后一片晴朗的天。她对象由原来的不理解变得特别支持她的学习了。另外胡士红老师李莹莹老师赵永青老师张连泉老师更是身兼数职,即要忙于函授学习,还要忙于教学辅助教师的说课考试上课的评委工作。至于我呢开始 我认为这无非又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又会流于形式罢了,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后来觉得并非如此简单,领导及各部门及班主任老师和指导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每天都坚持发表文章评论,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本次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对待。特别是听说我们泉韵班代表济南时,全国才1 万名教师才有资格参加培训时,自己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虽然是在假期,面临着假期读书笔记简笔画毛笔字的练习,还有学校的值班任务,家务、教育上小学的女儿,却也从未放松过在这方面的学习。幸好老公非常支持我的学习,主动承担了家务活还有孩子的暑假作业的督促,我非常感谢他,真的。一方面在时间上尽力争取多学习多看案例文章,另一方面态度上可以说非常认真。前几天我感冒了,在线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我也及时把作业作完。随着学习的推进,自己对此事的认识也由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因为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受益非浅。现在我每天在电脑旁边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八个小时,有时候感觉很累,我那天在qq 曾经说比作家务还要累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不过我很庆幸的是自己收获很大,我感觉到了我们泉韵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总结本次培训的优点如下:

1 、老师们的确是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2 、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本次网络培训的优越性,专家设计的程序,和排名,还有视频和全过各地的老师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所在,这种形式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

3 、培训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案例很多,老师们易于接受,从而也认同了培训的内容,只有老师从内心愿意接受培训才会达到最佳培训效果啊!就象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学习的。

4 、本次培训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文章,评论,特别是每天老师的文章和评论得到老师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及时的反馈信息。这样也培养了老师们的自信和成就感。

总结本次培训的缺点如下:

1 、由于网络的排名,致使出现了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利用发表文章数来排名,这样既加大了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又可能使有些优秀的文章不能选出,。我看到课程简报中有很多文章也不是原创,而且也没什么可借鉴的地方。今后是不是可以规定作业文章数,让老师们发表少而精的文章,也许更能反映一线教师的真实情况。尽管我在网上分别从不同的心态来说明这种情况,只要老师有所收获就达到了我们这次培训的目的了。

2 、 培训学习的负面影响

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相应的一些教师培训师干训校本培训也应运而生。 我不反对教师培训学习, 的确是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和理论素养, 而关于教师培训也成了教育教学的热点。 可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我仅举几例:

1 、凡是培训要求教师有笔记反思,还要求具体次数字数,什么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千字的反思日记。

2 、在假期还要有简笔画、毛笔字钢笔字等等。

3 、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培训写笔记备课辅导学生辅导记录,作业批改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等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其实有很多工作老师们在平时已经做了,只是没有以书面形式体现。以上这些不做不行吗?答案是不行,因为上面领导还有学校领导要检查,这也纳入平时的教学常规。由于以上这些我总感觉好象真正用于教学,用于研究的时间少了,有时候很难克服培训与“ 学” 与“ 工” 的矛盾。应付检查应付一些琐碎的事情多了。我们去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时,他们学校没有校本课程培训这一说,有的是老师的集体备课,钻研教材,精选题目。他们微机体育课根本不正常上,于是又有人说他们那里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谁来为老师减压》的文章,我把它转贴给大家看,文章中说有资料调查大部分老师心理压力很大,我也感觉的确如此。我从事教学11 年了,就在我们区经历了几次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了,还有考试制度的变革,我怎么感觉越学习越迷茫了呢?时代不同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总感觉仅仅是从教师这方面来转变观念,效果微乎其微。教育是全人类的大计,更应该强调社会大环境来改变,大环境的变革才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合理过度,包括考试制度,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包括家长和学生的观念都要转变。我想这样也许才能真正为老师减压吧!

3 、关注教师权益的内容少,唱高调的老师比较多,还没有反映出一线教师的心声。新课程新理念的提出对老师的要求又提高了一个水平,要求老师作到的太多了,可教育不是万能的啊!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吧!我在网上还有新闻中杂志中看到过很多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例子,最后一定会说该老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等等,老师体罚学生是不对的,可有多少是学生打了老师的,谁来负责呢?现在社会对老师这个职业也不是那么神圣了,也不象从前那样尊师重教了。我曾在山东教育上看到一篇文章道出了老师的心声:学生打了老师,谁来负责?谁来保障老师的合法权益?我这样说可能要遭到非议的,说我在唱反调,一定会有老师说这个学生怎么只和一个老师打架呢?还是这个老师无能啊!我听说过很多这样的例子,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但是还在教学一线上,成绩倒数第一也是很觉得丢人的,学生和他们打架的确是让老师们很伤心的。我不否认刚才材料中讲得对待学生出现错误教师的误区,这些都很对,我在阐述的是,教师特别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很难作到在教学生涯中不和一个学生发脾气,不伤害过一个学生自尊心,刚才看到过很多老师的宽容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给学生一个笑脸,都是积极阳光的一面。一辈子的教学中能作到吗?值得大家怀疑。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作一个好人不容易,可一辈子作个好人更不容易。那么我要说的是:作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一辈子作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那么我们要作的是尽可能多的宽容善待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多的多给学生一个阳光灿烂的笑脸,我们问心无愧,对得起我们的学生,对得起我们这份职业,让别人去说吧!

4 、培训的普及面不广,不适合对当今中国所有教师培训,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没有电脑更没有上网的地方老师就不能接受新知识,就不能培训学习提高了,这样就会造成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上的不均衡,教师之间的差距也会更大。建议今后专家组考虑到这种情况,可采用资料来学习。

本次网络远程培训的收获很大,效果也很好,这是有目共睹,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今后更加适合我们教师的培训。

描写学习制作方案心得体会二

时光飞逝,岁月入流,转眼间已然要升入大四,再过不长时间就会毕业,趁着还有一年时间,为指导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应该阶段性的进行一下个人总结。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一、大学三年在学习上的回顾与总结

逐年的成绩明显有所提高,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人生的最宝贵的财富。坚持阅读人文书籍,扩展知识面,并且每次读书中间做一些笔记,看完之后就写写感受,丰富自己的认知,多角度的看问题。在做作业上,每次坚持自己的作业自己做,不抄袭。态度决定一切,大道至简!

二、大学三年在思想方面的回顾与总结

刚进入大学时,状态还不错,但是因为无人鞭策与监督,和自己的认知的变化,慢慢从一个积极的状态逐渐走向懒散。到了大学二年级逐渐认识到人无一技之长何以立足于社会,于是开始再度孜孜不倦的学习,从游戏中脱身,事物在否定之否定中发展,我现在到达的一个状态一定优于之前认为的好状态,这是我所感激的。大学三年级时决定忍受孤独与寂寞,立志考研!明知这是一条很艰辛的道路但是我认为我能处理好其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如果没能成功我将受到磨练,对于未来必是一件好事,如成功那么我将收获更大的自信!

三、大学三年在生活上的回顾与总结

大学中我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尊重自己,也尊重老师同学,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并且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四、大学三年里我的收获

(一)我所收获到的不抱怨

大学期间,我有幸体会到一句话的`分量,“尽人事听天命”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这时我们不能一味怨天尤人,否则对于我们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我们自己陷入更深的不幸中。

(二)我越发的相信希望的意义

生活中最不能丧失的就是希望,我不求将来能飞黄腾达,但是一定要追求一份体面的生活,希望会让我生长出力量得到我想要的。

(三)坚持不懈和梦想

只有继续努力才是硬道理,一个平凡的人秉持一份不平凡的梦想,坚持不懈,终究会成就一番令人惊叹的事业!

(四)人间真情

每当接触到人间真情,我都会被感动的一塌糊涂,是的,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理性的生活态度是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他的收益会更大,但是我不是机器,还是喜欢人性多一点的感觉,我希望我能坚持住!

描写学习制作方案心得体会三

1、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

2、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3、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莫过于学习了。

4、生活不是苦难,也不是享乐,而是我们应当为之奋斗并坚持到底的事业。

5、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6、在任何一个成功的后面都有着十五年到二十年的生活经验,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是没有这些经验,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会有,而且在这里,恐怕任何天才也都无济于事。

7、我喜欢读书,喜欢认识人,了解人。多读书,多认识人,多了解人,会扩大你的眼界,会使你变得善良些、纯洁些,或者对别人有用些。

8、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9、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10、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11、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14、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15、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可为。

描写学习制作方案心得体会四

期中考试过去了,我要再次制定学习计划。

1、上课认真听讲,做题认真审题,争取不做“小马虎”。

2、不会的题一定要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

3、每天坚持读书,把书中的好词好句都记录下来,以便提高我的日后写作水平。

4、必须认真自觉的完成家庭作业。

我的.学习计划制定好了,以后我要严格执行,争取期末考出好成绩。

<>

描写学习制作方案心得体会五

有幸参加党课的学习,我感到高兴,自豪,兴奋,我非常感谢系部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使我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我们党光荣历史和新时期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孜孜追求和渴望早日加入党组织的决心。

从我正式开始接受党课再次熏陶和教育的那天起,就决心按党章的规定严苛要求自己,努力在党课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角色的转变。从普通同学向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转变,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高度重视党课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这一点做到了,而且做的比较好。因为每一次的培训或者活动我都积极准时地参加,从未迟到或者早退过,并且都作了详细而认真的听课笔录,并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博课上发表了自己对于党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是学习内容的转变。大学时上党课,看到很多同学都昏昏欲睡,好一点的同学会带闲书到课堂上“认真”学习,而这次,由于授课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且富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课堂上我都很认真地听讲并积极思考,消化吸收。在讨论中我都拟好发言提纲,积极发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

三是思想的转变。大部分同学包括自己,对党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的感性认识上,我想通过这次党课的培训与学习,我们能够对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上来,从而对于党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和生动。

在党课学习期间,通过认真听经验和知识丰富的老师们的生动而深刻的讲课,

通过和一起上党课的其他学员们的讨论交流,我的主要学习心得有:

首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2)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要做劳动人民普通一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和中国人民群众一律平等,不谋私利,不搞特权,要符合以上条件,至少必须在思想上,生活上,组织上,作风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自觉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义务,行使党的各项权利,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且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距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决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自觉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入党。同时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远大理想,不辱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端正动机,牢记宗旨,做合格学生党员。

我们当代青少年首先要树立树立远大理想。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有源源不竭的动力,才能坚定地走好自己的道路。只有在平时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形成一种好的习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不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作为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党的建设出发,从人民出发,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有目标,有方向,才能获得成就。

二、学会如何适应社会

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

清华大学送给毕业生的五句话中,“健康比成绩重要”,让我明白了将身体事学习生活得前提,健康也是我们青年人走向社会的重要筹码,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良好的身体。但是,我们还有要健康的身心,这就要求我们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生活上要乐于助人,要勤劳,要不怕苦,这才能使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能够在社会立足。这才是我们共产党人所具备的品质。

其次,我们要有好自己的心态。

竞争、就业、生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临的三大问题,他对我们每个人都充满挑战。面对残酷现实的竞争,我们应该勇于接受挑战而不是逃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珍视人生,珍视生命,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要拿出共产党人的精神,要相信,困难会有,疼痛会有,但牛奶和面包最终也会有。不要总是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社会的不公,而应该更多寻找自己的原因,发挥个人优势,寻找成功的路径。

再次,要用知识装备自己。

描写学习制作方案心得体会六

主 讲 人: 黄达德

学习时间: 20xx年2月15日

学习地点: 村党员活动室

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加强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并不是党员个人的私事,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它是直接关系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二、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迫切需要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与党的先进性有着天然的关联。首先,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其次,加强党员干部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其次,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再次,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三、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第一,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的思想武器。

第三,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政策利弊、检验工作得失的价值尺度。

第四,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修身立德、建功立业的行为准则。

描写学习制作方案心得体会七

一、研究目的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

一、中国饮茶简史

1、原始阶段(先秦)

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

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要用它。一些文人雅客也喜欢喝茶,并有诗文反映茶事。可看出,饮茶已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提神,保健的需要,还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因此,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饮茶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梯,可以说茶文化的逐步形成时期。

3、饮茶风气传播全国(唐朝)

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到了唐代中期,饮茶风气已经普及全国。唐代南方已经有四十三个州,郡产茶,遍及今天南方13个产茶省区,可以说,我国产茶地区的格局,在唐代

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北方不产茶,北方人说饮之茶全靠南方运去,因而当时的茶叶褒义是非常繁荣的。唐朝盛行的另一个原因是佛教的盛行。上自皇家王室,下至穷苦百姓。饮茶的习俗与儒,道,佛,哲学思想融会贯通,渐渐进入百姓们的精神领域。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追求禅的意境。因此有所谓的“禅茶一味”之说。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也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外国传播。因此,唐代是中国饮茶和茶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

也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历的一座里程碑。

4、饮茶风气的盛行(宋代)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茶叶生产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龙团凤饼,名冠天下”的建茶精工细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茶文化也获得了发展,宋徽宗赵佶还对茶进行深入研究,写成茶叶专著《大观茶论》。他是历第一个亲自写茶书的皇帝,饮茶的技艺传到海外。推动了饮茶之风的盛行。宋代饮茶风气的盛行还反映在都市里的茶馆文化生活非常发达。宋代的诗人嗜茶,咏茶的也特别多。明清两代,随着散茶的广泛流行,泡菜用具变得讲究起来,工艺精巧的紫砂壶和瓷器茶具品种繁多,茶进入了许多人家。这些都构成了中华茶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向海外传播,时世界茶文化的源头。

5、饮茶风气的鼎盛(明清)

明代在茶叶生产上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在茶生产上除了改进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其

次是花茶的生产,尤其是乌龙茶的制法的出现,此外,还有红茶,也是起与明而胜于清。明清时期在茶叶品饮方面的重大成就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工夫茶是适应是茶的泡法需要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成的茶技艺。

6、中国茶叶再现辉煌(现代)

至清代后期,我国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原因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政府懦弱无能,国运凋敝,百业不兴,中国茶叶生产一落千丈。新中国诞生以后,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经济,茶叶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建国初期70年代,作为大宗的出口商品,换回大量的外汇以购买国家所急需的物品.饮茶对人类,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生津的生理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同时茶叶被称誉为“本世纪最文明的饮料”。联合国有关组织决定在全世界提倡饮茶。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企业都已话巨资研究开发茶叶和茶饮料。茶叶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产品。随着茶叶经济的发展,茶文化也随着产生和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茶文化蓬勃发展,茶成为世人公认的保健饮料。茶有24种公效,茶对攻克一些疑难病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茶道的产生和发展

1、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茶艺出自茶道,始于唐代,因此,又有称其为茶道、茶礼的。首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一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从中可知,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序。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十六个郡,可见规模之大。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赶上宫廷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987年,陕西扶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使用的金银茶具以及琉璃茶具等,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整,而史料又未曾作过记载的茶类珍贵历史文物,它更帮助人们了解了唐代皇宫饮茶的豪华与饮茶的具体方式。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还远未完善。晋、

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在中国古代,如唐朝宫廷的“清明宴”、宋代的“斗茶”、明清文人的“茶宴”、寺院的“普茶”。以及现代百姓招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里面都蕴含着茶的“道”

和“艺”,但与生活紧切结合,所以比较接近实际,不像日本茶道那样过于程序化。中国现代,发展成为规范化操作程度的要算是中国台湾。中国台湾陆羽中心,致力于普及的泡茶技艺,通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百姓积极参与,并与众多茶馆紧密结合的一种大众饮茶消费的形式。应用的器具包括、茶萼、茶船、茶巾、茶汤、茶档、茶盘、茶盂、水壶等。

2、茶道的形式及其发展

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志着“泡茶道”的诞生。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茶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要经过“三沸”。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稍后锅中的条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因茶叶有不同种类,所以还存在另一种方法,将饼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开水冲泡,而不用烹煮,这是末茶的饮用方法。到了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点花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陆羽《茶经》说:“花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而点茶是由阉茶发展而来的。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

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据宋代蔡襄的《茶录》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钞茶一钱匙,先注汤调令极度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神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状态。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中叶的中唐时期,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创始人。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有陆羽、常伯熊、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齐已等。

[唐代]茶人对茶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饮茶修道的思想。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历[五代]、[北宋]、[南宋]末而亡,为时约五百年。

3、茶道的宗旨

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道中所修何道?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

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4、外国茶道

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主人迎客入茶室,要跪坐在茶室门口,让客人一个个进去,客人经过门口时,要在门旁洗手,然后脱鞋入茶,主人则最后才进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礼。主人开始煮茶时客人要退出茶室,到后面花园或石子路走走,让主人自由、从容地准备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以后,再让客人再回茶室,然后开始一起饮茶,饮完茶以后,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向客人祝福道别。印度人好喝奶茶,也爱喝一种加入姜或小豆蔻的“萨马拉茶”。印度人传统饮茶方式较特别,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另外,绝不用左手递送茶具,因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他们先在茶壶里泡上浓浓的一壶,要喝时倒少许在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随各人习惯,调上浓淡不一的味道。有客人来时,茶壶里的浓茶一倒,开水一冲,再在茶中加入果酱或蜂蜜,冲成果酱茶,即可尽情而饮。以肉食为主的蒙古人,几乎餐餐都喝茶,喝砖茶。这种砖茶是一种制成块状的茶,沏时敲一小块放入锅内加水煮开,不能简单地用开水沏泡,这种茶加一些盐和牛奶、羊奶、奶油,就成了奶茶。泰国人喜欢冰茶。即在热茶中放入一些冰块。在气候炎热的泰国,饮用这种冰茶使人倍感清凉舒适。英国人喝茶,已成癖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来,空腹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次“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说,正规的,一天起码4顿。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英国茶里还可以加一片柠檬、方糖或新鲜牛奶,这样泡出来的茶和中国茶的味道就完全南辕北辙了。据说茶水中加了味,就会使易于伤胃的茶碱减少。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喜欢喝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所以,美国至今竟仍有不少的人对茶叶只知其味,不知其物。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不过不是中国式的,而是欧洲风味的。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遗憾的是,由于这茶以饮、以凉为主,便没有中国茶沏出的那种品种,那种温馨,那种悠闲,喝茶的情调也大打折扣。德国人也喜欢饮茶。德国人饮茶有些既可笑又可爱的地方。比如,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我国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窨制过的茶叶,他们所谓的“花茶”,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之香远;德国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涩酸味。德国人也买中国茶叶,但居家饮茶是用沸水将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的茶叶

不断地冲、冲下的茶水通过安装于筛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壶内,之后再将茶叶倒掉。有中国人到德国人家做客,发觉其茶味淡颜色也浅,一问,才知德国人独具特色的“冲茶”习惯。到土耳其没喝过苹果茶就如同没到过土耳其一样。土耳其人的好客热情,请喝茶更是他们的一种传统的习俗。主人往往热情的提供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苹果茶。土耳其茶起来较苦,虽然茶味浓浓,却不是那么讨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扑鼻,然而浓的化不开的感觉并不是每个初者都可以接受的。只有土耳其盛产的苹果茶,可以说是老少咸宜,男女皆爱。酸酸

甜甜的苹果茶,浓浓的苹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着清寒的秋日,喝来格外的舒爽。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都喜欢绿茶,但饮用时总要在茶叶里加入少量的红糖或冰块,有的则喜欢加入薄荷叶或薄荷汁,称为“薄荷茶”。原因是北非气候干热,人们多吃肉食,而喝薄荷茶有利于解暑和帮助消化。这种茶清香甜凉,喝起来有凉心润肺之感。由于北非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不许饮酒,却可饮茶。因此,饮茶成了待客佳品,客人来访时,见面“三杯茶”,按礼节,客人应当看主人的面,一饮而尽,否则,视为失礼。埃及人喜欢甜茶。他们招待客人,常在茶里放许多白糖,同时送来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这种浓甜茶只要喝上二、三杯,嘴里就会感到黏黏糊糊的。马来西亚肉骨茶,它的口碑的确不俗。肉骨茶吃法独特,其汤配猪腰,再蘸豆卜或者油条来吃,大块肉则可吃可不吃。而另外替客人准备的猪腰、肉骨等更令人食欲大增、欲罢不能。

四、研究性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中国有四五千年的饮茶史,是世界上拥有饮茶史最长的国家。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喝茶不仅仅是品尝茶的味道还一种礼节,一种沟通,一种洗礼,一种文化。从古代逐渐发展至今的茶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喝茶讲究方法,讲究心境。如今,喝茶的方法是越来越多样,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中,它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国人民并根据自己国家的风俗,口味,发展成自己国家的茶道。然而,在飞速发展的年代,生活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简单方便的饮茶方式。饮料产家抓住了机会在是市面上推出了盒装,瓶装饮料的茶饮料,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然而,饮料产家却忽略了最原始茶的味道,加入了香料。方便的饮茶方式是满足了人们对茶饮用的需要,可是人们无法体验到沏茶过程中的那份宁静和安详。其实,在忙碌过后不妨来沏一道茶,安抚一下一天紧张工作心情,使自己宁静,安详。这不为一个放松的好方法。在海口的大街上,有着形形色色的茶艺馆,可是这些茶艺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清雅脱俗,是一个品茶的好去处。人们在里面大吵大闹,甚至还打起了牌,把茶当成酒喝,这种场景和我印象中“茶艺馆”这个词并不相符。让人觉得到失望。人们的文化素质对中国茶道的影响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人们的文化素质决定了他们对茶道的理解和体会。为什么古代文人可以从这一小杯茶中感悟出很多的人生道理和写出一篇篇的著作呢?如今茶道的发展趋势是,年轻人都喜欢方便快捷的饮茶方式,喜欢外国的饮茶方式,不喜欢茶的那种苦味。更不会去坐下来去沏一杯茶品尝。而老人们却喜欢那种悠闲的方式,那种先苦后甜的味道。这种现象也许这和人的人生经历有关。饮茶最讲究水,可是如今环境污染给中国茶道的发展有了阻碍作用。水污染已经成了很严重的问题,没有优质的水是泡不出上好的茶的。目前以茶道出名的不是茶的发源地中国,而是日本茶道。这有些让人失望。中国的传统茶道有很多已经失传了。而且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流传下来的中国茶道文化有了些改变。不过中国人爱喝茶的爱好还是没有变。中国茶道没有像日本那样发扬光大也许是因为日本有专门在学校开展了茶道这一个科目,使有兴趣的学生能学到沏茶的方式和体会到茶道给人带来的心灵洗礼。同时,日本人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并不像中国人那样随便地给客

人倒上杯茶就行了。而是有很多的步骤,每一步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开设茶道这一科,使中国茶道发扬光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