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接待服务心得体会和感想 政务接待服务心得体会和感想总结(4篇)

  • 上传日期:2022-12-24 06:47:24 |
  • ZTFB |
  • 7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政务接待服务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一年来,镇政府先后召开了党政负责人、支部书记、部门一把手会议,传达了县会议精神,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谢绍峰同志任组长,胡剑任副组长,负责指导全镇的政务服务工作;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杨杰。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人员专门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了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做到了领导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我镇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实施,党政办负责协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保证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阵地建设,把政务服务工作的基础搞扎实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包括社会救助、综合治理、农技服务、村建国土、劳动保障等6个窗口单位,财政、计划生育、户籍办理等设在各自的办公大楼一楼,总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全镇共9个便民服务点均配齐了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和办公人员。

三、健全制度,把政务公开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建立和健全了便民服务工作各项制度,制定了《20_年政务服务公开方案》,并配套了六项工作制度:《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发布协调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政策解读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试行)》,针对政务服务信息进行网上公开实行“各分线申请—分管负责人审批—办公室审核—办公室分管负责人审批—网上公布”严格的审批制度,针对镇便民服务中心,制定了《首问首办责任制度》、《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卫生保洁制度》、《考勤制度》,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工作。

四、出台新招数,把政务公开作为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

1、层层压实责任。认真贯彻落实、首问责任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廉政和考勤制、。力争办事程序科学、民主、合理、简便、办事条件具体、明确,努力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限度方便服务对象。接待群众做到文明、热情、主动,不推诿扯皮,不欺上瞒下。

2、及时向社会公开。①各种服务电话和举报电话;②对机关办点干部分工、分线、办点的情况都予以公开;③公开部门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④农民负担项目及资金的缴付管理;⑤各项惠农补贴项目及标准;⑥农合、五保、低保办理工作流程。

3、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①考勤登记扎实。计生、民政、农技、畜牧、信访、水利、林业、村建、环保、国土、人社等窗口单位每天坚持签到;②加强培训与督查。每月的1号进行培训,每月的25日进行督查,并每年实行讲评2次以上。③及时更换宣传内容。④做到“五个落实”,即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以及有关工作措施和制度,使政务公开工作,长期有人管、有人抓,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⑤实行挂钩制。即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坚持每月一汇总,每月一通报,每月一讲评,每月一结算,真正做到奖优罚劣。⑥实行廉政管理。即坚持“六个严禁”,严禁违规办理服务事项,严禁向服务对象“索、拿、卡、要、报”,严禁在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炒股、观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严禁向服务对象耍态度或拖延时间,严禁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4、加强对便民服务管理。全年对便民服务点指导2次以上,有场地、有台账、有登记簿、有宣传栏、有制度、有办事指南,居委会等村场便民服务点工作有声有色。①优化服务态度,采取主动询问制;②优化服务方式,采取下村办理、入户办理、代办服务、领办服务等;③优化公示公开,每村定制了一块村级惠农资金公示栏。

推荐政务接待服务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55号)和全省政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工作部署,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目标,秉持开放、互动、平等、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解决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创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方式,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高并发、大流量、跨区域、多层次、高效率等政务服务需求,消除信息孤岛,促进部门业务融合,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持续有效推进政府治理创新,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工作原则

(一)问题导向、创新突破。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时间长、盖章多、材料多、中介多、收费多”等问题,研究制订目标可达的解决方案,优化政务服务架构、完善建设机制、打通信息壁垒。

(二)总体设计、规范先行。根据国家和省的顶层设计要求,按照全市一盘棋、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建立覆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流程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推动政务大厅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网上服务大厅的融合,最终形成市、区、街(镇)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三)统筹建设、分级使用。市级统筹建设基础性、公共性的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确保数据同源展示,系统无缝对接,应用统一发布,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集约发展。

(四)信息共享、安全可靠。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数据资源,发挥统一平台优势,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办事证明材料,简化政务服务流程环节。重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升技术能力,完善管理机制,全面保障平台运行和数据安全。

(五)优化服务、注重实效。以数据开放、技术创新为着力点,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实名认证注册,优化用户体验,增进互动交流,着力解决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科学设置绩效指标,加强政务服务水平的考核评估,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三、总体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具体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建设市、区、街(镇)联动的南京政务服务网,并延伸至社区(村),全力打造纵横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服务全渠道的网上“政务航母”,建成以统一身份认证形成的一码、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形成的一网、线上线下集约办理的一门、面向社会公众的统一客户端,以及提供监督投诉的一号等“五个一”为特色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水平,打造南京政务服务品牌。到20xx年,全面实施并完成“3456”工程。

促进三方融合:促进政府部门的供给侧改革、增强企业群众的需求侧感受、引导社会中介服务接轨等三个方面的业务融合、同网运行。

整合四大平台:整合全市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和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等四大平台,纳入统一的政务服务体系,实行政务服务的全流程、产品化供给。

聚焦五化目标: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产品化、平台化、协作化目标,实现事项同码、服务同项、数据同源、标准同一、跨区域通办。

实行六统一:建设统一的管理体系、集成统一的服务门户、编织统一的用户网络、搭建统一的监管平台、延伸统一的业务系统、汇聚统一的数据中心。

四、主要工作

(一)理顺并搭建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总体构架,对接国家和省政务服务的系列标准规范。

1.落实技术方案。按照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技术方案,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构架,明确系统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和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2.确立标准规范。制定“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规范和接口标准,形成统一的电子证照归集、比对和存储标准,自然人和法人统一的身份信息在线校验核对标准,公共支付和物流快递业务统一接入技术规范,实现政务服务数据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交换共享。

3.对接完善目录系统和事项库。按照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的要求,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内容公开。围绕“三级四同”(省、市、区三级,名称、编码、类型、依据相同)的要求,做好市区两级权力清单的补充完善工作。健全清单信息动态调整机制,改变部门网站政务事项发布方式,通过反向链接实现与全省政务服务门户相关内容与目录系统同步更新,严格做到一数一源、实时同步。

(二)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市、区、街(镇)、社(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办理。

4.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为办事对象提供实名认证,通过全市网上政务服务“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证照共享、统一搜索服务、统一咨询评议。制定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市、区、街(镇)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各环节数据信息,统一由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归集、比对和存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满足政府部门审批过程中的证照审核、材料鉴别的需要,真正做到“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

5.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全省政务服务网办理。依据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库,以自建或统建网上服务两种方式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功能,并对接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现有自建或拟自建的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应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验证和服务流程信息的上传。同时,统一建设“云服务”平台,提供事项网上受理、结果反馈等基本功能,供所有非自建系统的政务服务事项使用。各级各部门应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互联网入口,统一迁移至全省政务服务网门户,方便企业和群众“一站式”获取所需的政策定制、“套餐”服务,众筹办事攻略。

6.升级改造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技术规范和业务要求,在技术架构、数据处理分析、任务分发、在线监管、安全防护等方面升级改造平台系统,对接物流快递应用平台,实现审批服务申报材料、证照批文第三方速递,进一步拓展综合管理平台的服务功能,增强对互联网办事大厅的支持力度。

7.开发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移动互联网客户端。依托“我的南京”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对接网上办事大厅的服务功能,广泛应用场景式办事导航体系、智能检索、智能标签、电子地图、搜索优化等智能化互联网技术,提升网上办事服务的便捷度和使用率。

8.建立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要求,建立统一的公共支付平台,满足非税收入收缴的网络支付,为缴费人提供通过政务服务门户的“一站式”支付服务。

(三)深化并推进网上联合审批和跨层级、跨区域联动审批,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协同办理。

9.改造和延伸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市级各相关部门应当改造业务办理系统,将业务受理、办理和结果反馈的相关数据实时上传到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业务办理系统、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及政务服务门户间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将业务办理系统向区(园区)、街(镇)延伸部署,实现市、区、街(镇)三级一套标准服务、一个系统办理、一个口径统计。

10.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建立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应用的监督和考评机制,细化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提高平台应用率和信息准确度。在统一项目代码和数据交换规则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联动审批信息的跨层级、跨部门自动采集。

11.推进其他服务管理事项网上协同办理。大力推广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多规合一、联合踏勘、联合验收等服务模式创新经验,准确把握公众办事需求,全面梳理服务关联事项,持续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服务环节,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

12.对接完善系统功能。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做好12345政务热线、公共资源交易等平台对接、系统完善和功能拓展,实现政务服务的全面覆盖。

(四)完善并细化全流程在线电子监察、绩效考核与数据分析,促进政务服务的规范运行和效能提升。

13.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开展绩效考核。按照国家和省考核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完善考评系统,对各区(园区)、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定期通报考评结果。

14.加强对政务服务数据信息的分析运用。建立数据分析机制,建设完善数据信息分析系统,加强对政务服务数据信息的挖掘与运用,为提升和优化全市发展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12月,进行动员部署,建立工作机制;各部门围绕工作任务制定详细方案、排出关键节点、明确时间进度、落实工作团队;开展技术培训,解读建设指南,培训业务骨干;进行宣传推广和引导,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认同感。

(二)实施阶段。20xx年6月,完成软硬件环境建设;年底前初步建成统一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完成事项动态管理平台向区(园区)的延伸,市级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完成向区级对口部门的延伸覆盖,各相关单位完成加载和维护政务服务门户相关板块和栏目内容,实现重点事项和热点事项的全程网上运行。20xx年,建成统一的人口、法人等基础资源库,市级政务服务达到国家三星级标准,全市50%的区达到国家三星级标准。

(三)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库、电子证照库、投资项目库等专题数据库建设,市级政务服务达到国家四星级标准,全市60%的区达到国家三星级标准;20xx年,市级政务服务达到国家五星级标准,全市80%以上的区达到国家四星级标准。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改善发展环境,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发展活力的思想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组织、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组长,市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协调“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务办,市政务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市政府办公厅、编办、政务办、法制办、发改委、财政局、邮政局、信息中心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总体协调、技术保障和督查推进三个工作组集中办公,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统筹部署,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专项落实,明确工作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分工,责任到人,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群众监督。组织媒体广泛宣传“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成效,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四)开展监督检查。要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为重点督查事项,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市监察局、市编办、市政务办等部门,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进行约谈和督办,推动各地各部门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推荐政务接待服务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20xx年,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围绕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市政务公开办和市电子政务办的精心指导下,着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实效化建设,使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的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度政务公开考评工作的通知》(六政办明电〔20xx〕74号)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政务公开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我局自始至终把推行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局领导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局办公室主任任政务公开领导组办公室主任,日常政务公开工作由办公室负责。20xx年,我局通过招考及遴选的方式选拔了2名计算机专业优秀人才充实到政务公开工作队伍中,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

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坚持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布置并狠抓计划落实,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有序、健康开展。我局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议或局务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全体干部积极参与,把政务公开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业务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方面文件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关规定。政务公开工作做到有计划、目标,有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定期召开政务公开领导组会议及全局干部会议,及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注重加强对局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政务公开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增强机关工作人员政务公开意识,改变工作作风,提高业务水平。

二、完善机制,强化监督

严格按照省司法厅及市政府政务公开标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将政务信息发布的规范化作为常态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强化任务分解。20xx年,我局制定出台了《六安市司法局信息工作规定》和《六安市司法局关于对信息发布工作进行任务分解的通知》,要求局属各科室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政务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细化工作流程。我局严格执行《六安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六安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六安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六安市司法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六安市司法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六安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等制度,健全信息流转渠道,做到信息发布,从初审、上报、审核到上传网站,一事一审,先审后发。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发布登记制度等,用制度规范政务公开的各个环节,完善工作台账,通过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从而不断推进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安排部署、督促检查、组织考核等工作。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按照市政府政务公开及信息公开工作部署要求,我局加大投入,对六安市司法局门户网和六安市普法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对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和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梳理和完善。

二是完善公开内容。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内容的补充以及公开内容的更新。重点公公开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行政收费等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信息,并将法律援助、法律条文等普法内容以及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成效列入我局政务公开的常态工作。

三是注重公开时效。凡是我局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外,我局全部及时公开。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如每年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相关信息、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程序等信息,除了在政府网上公布以外,还通过报刊、广播(政风行风热线栏目)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对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的信息的,我局将在所属职责范围内予以澄清,说明事实真相,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拓展公开形式。抓住农民工回乡过春节的有利时机,通过广播、专栏、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物权法》、《劳动法》、《合同法》、《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刑法修正案八》、《工伤保险条例》、《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丰富政务公开内容和形式。积极参加政风行风上线活动,现场接听热线咨询电话,向听众宣讲了向广大听众介绍了六安市司法鉴定工作情况和推进司法鉴定行风建设专项活动和文明窗口建设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公证处“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创建暨“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信力”实践活动开展等情况,进一步加大了我局政务公开力度,拓展了政务公开形式。

推荐政务接待服务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接待外宾计划书

实训目的: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日常接待礼仪的知识

实训场景: 国际会计师协会来访我会计师协会,进行学术交流

实训人员: 1.参加人员、2.人员分配: (1)被接待方:玲 (2)接待方:(会长)、(副会长)、(秘书) (3)解说:黄德敏

知识运用: 1. 接机礼仪 握手及称呼礼仪

2. 乘车礼仪: (一)小轿车

(1)、小轿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坐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

(2)、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

(4)、如果主人夫妇搭载友人夫妇的车,则应邀友人坐前座,友人之妇坐后座,或让友人夫妇都坐前座。

(5)、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

(6)、女士登车不要一只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

(二)吉普车 吉普车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

(三)旅行车

我们在接待团体客人时,多采用旅行车接送客人。旅行车以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依每排右侧往左侧递减

3. 引领礼仪: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4. 宴请礼仪: 陪餐领导先到达宴会地点; 掌握宴请的人数、时间、地点、方式、标准,并提前通知宾馆;精心编制宴会菜单,做好宴会设计;摆放席位卡,并核对确认。接待人员提前一小时到宴会厅,督促检查有关服务;严格按拟定宴会菜单上菜、上酒水等,特殊情况按主陪领导意图办理,准确把握上菜节奏,不宜过快或过慢;接待人员人员主动引导客户入席、离席。

5. 座次安排: 其一,面门为上。就是说在室内活动的话,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是上座,因为它视野开阔,且受干扰最小。标准的报告厅、会场及餐厅雅间等,主席台或主位都是面对正门的。 其二,居中为上。就是中央高于两侧。当需要区分中央与两侧的位次尊卑时,自然是居中为上位。

其三,以右为上。我国传统习俗是左为上,它目前在我国主要是在政务礼仪中比较通行。在一般的社交活动、商务交往乃至国际交往中,现在都遵守国际惯例,即以右为上(注:这里的左和右,是指当事人自己的左和右)。 其四,前排为上。 其五,以远为上。就是距离房间正门越远,位置越高。

6. 会见、会谈礼仪: 会见前双方应做好准备;会见时主方人员应提前到达会见地点迎候来宾,迎候时主方应在会客厅门口等候,客人到达时应主动上前行礼表示欢迎,并按尊者先坐原则,引领来宾入座。

7. 欢送礼仪

场景细分: 场景一:接待前准备 (1) 确定来宾人数、职务、性别及一些细节问题;航班抵达时间

(2) 确定具体的接待规格、安排接待工作用车、来宾用车、来宾餐饮住 宿等 (3) 安排接待人员

场景二:机场接机 王会长与熊会长握手问候,王会长介绍代会长与熊会长等认识,并由代会长引领出机场。 司机(冷)引领来宾乘车

场景三:下榻酒店 由姜引领来宾进入预定的客房休息,并告知晚宴时间

场景四:晚宴 由代会长邀请来宾就坐

场景五:会谈、参观 我方接待人员与来宾学术会谈,并引领来宾参观

场景六:欢送 欢送并赠送来宾纪念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