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烈士遗书心得体会(实用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1 03:34:54    小编:ZTFB
最新烈士遗书实用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最新烈士遗书心得体会(实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3:34:54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和提升自己。最近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可能是时候总结一下了。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明确自己的成就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通过对自己的心得体会的总结,我发现了一些改进的方向和提升的空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收获,我希望通过总结来深化对这些体会的理解。如何撰写一篇干货满满、有启示的心得体会?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好的启示和思路。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一

“烈士遗书”,这个词语充满了悲壮和感人。在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历史长河中,有千千万万志愿经外、情系家国的英雄先烈,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遗书。这些遗书不仅仅是他们生命的写照,更是对家人、亲友和后人的无限厚望。今天,我要从烈士遗书中汲取力量,把我对烈士精神和愿景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感悟。

烈士遗书里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还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殷切期望。这样的期望,不是那些时候的烈士们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但是他们从不放弃,他们用烈士的血与生命,将这份期望传承给后人,启迪着我们奋发向前。这种力量,正是中国民族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第三段:领悟。

读烈士遗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悲愤情绪,更是一些技巧和策略的领悟。烈士遗书中借着一些语言的表达和对于情感的化解,让我们认知到了事物的真实本质,思考到了人生要经历的重要关口,使我们学会忧国忧民的关键技巧:不抱怨、不妄想、无私无我地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断进取。这些,也是烈士遗书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第四段:深刻理解。

在烈士遗书中,几乎都饱含着对生命的完美肯定和对人性的积极评价。无论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怎样磨炼、挑战着一个人的毅力和才华,无论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过程中折服于世俗的无望与失落感怎样不断疯长,我们时刻都应该去理解人性、去释放人性、去实现人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激活人性的力量,激发出我们的真实潜力,才能逐步获得生命的真正高贵和意义,让自己成为烈士一样的人物,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

烈士遗书的文化价值是不容小觑的。烈士在逝去的那一刻,留下的他们的遗书是他们思考、感悟、领悟、理解和归纳人生经验和价值的最好见证。只有通过文化深度挖掘、解读、展现、传承,我们才能拓宽文化视野,真正领会烈士们表达的思想及其升华出来的精神境界,进而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继承和发扬好的传统、坚持创新精神、以攀登“新的高度”为目标而奋勇前进。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二

7月26日,提笔写这段话的时候,距张楠同志牺牲恰是一周年。

一个人很难记得一年前的某一天他做了什么;一群人很容易忘记一年前身边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一段历史湮灭一年的时光,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这次的报告会,在我心里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是的,我们不会忘记20xx年7月26日,在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张楠同志光荣牺牲;我们不会忘记,就在牺牲的三个月前,他递交了那份传唱至今的请战书;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在山东总队的历史中,张楠的名字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我想,这就叫信仰。这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怎敢忘?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英雄的英魂永驻我心。

我跟张楠也算是半个老乡吧。

我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吴桥人。在张楠父母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但是作为英雄的父母,张爸爸和张妈妈的精神境界是崇高的。“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当这句话从张爸爸的口中说出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潸然泪下。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安全,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作为军人,我们就是为祖国和人民承担风险的人,接过张楠手中的接力棒,我们责无旁贷!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是中国第一个全国公祭的烈士纪念日,明天就是国庆节。对正式设立烈士纪念日,舆论的支持度很高。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场上围绕爱国等国家认同的核心概念出现很多争论,人心似乎“散了”。而对设立烈士纪念日的普遍支持反映出公众心理的另一面。人们缅怀他们,这是公众政治及社会情怀的明确投射和寄托。新时期的国家认同有了不同于过去的结构和表现,但它是存在的,而非虚无的。

自近代以来,中国充满苦难,道路曲折,但到了今天,人们看到过去一个世纪中国崛起的总趋势,并对这一进程予以认同。这应是今人有愿望和兴致大规模缅怀献身于这一进程烈士们的基础性原因。

新中国是中华民族几代人复杂探索的成果,现政权公布的烈士名单跨越了当年党派力量的界限,这代表了全民族政治认识的升华。这种升华会有很宽阔的内涵,它促进了新中国是“中国”概念的延伸和放大,为社会增加了凝聚力。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批评和牢骚满天飞,离心力无处不在。与此同时,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又都有根植于历史和思想深处的政治定力。成功设立烈士纪念日这件事明确提示我们,当下的中国社会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已是思想政治上的一盘散沙。在与政治有关的领域,这个国家有共同的感动,共同的景仰,在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问题上,我们并非像互联网显示的那样四分五裂。

中共烈士占了国家烈士的很大一部分,从雨花台到全国各地人民军队烈士以及殉难共产党员的纪念场所,吸引着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尊敬。这一切所展示的并非这个时代精神的断壁残垣,它们就是社会凝聚的基石。

诚然,人们缅怀为创建新中国做出牺牲的烈士们,其实包含对中国现实的期许和更高追求。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催生了相当多样的情感,它们经常是国家现实政治的压力,而非保护伞。

烈士的血不能白流,这是很多有不同思想倾向的人都同意的一句话。说到底,缅怀烈士为中国社会提供的是积极动力,是鞭策和拷问。

中国的烈士数量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它反映了中国国家道路形成过程的艰难和惨烈,也是中华民族为成立新中国所付代价之大的印证。新中国是全民族非常严肃的选择,不断完善它,促进它的全面成长,使之成为可以容纳中华民族所有雄心、满足人民各种需求的理想国家,这是今天和今后几代中国人面对共和国烈士的庄严责任。

大量烈士们献身于缔造新中国,我们应致力于打造国家前进的惯性能力,这两大步的结合才能组成中国从旧时代走向未来的完整系统。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中国复兴的滚滚洪流中,看清未来很难,但通过把过去连成线,我们能大致判断未来的方向。

缅怀、尊重烈士的国家,道德底线不会长时间沉默。集体追求的惯性即使微弱了,也会不断归来。事实证明,新中国就是这样的政治—道德体。与烈士道德示范南辕北辙的东西,在我们的社会里决不可能长久。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四

《烈士遗书》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珍品,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典范,也是革命历史的丰碑。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深深体会到了它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启示和激励,成为了我人生中的重要经历。

《烈士遗书》由于其作品背景,使其充满了鲜明的时代色彩。20世纪2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数以万计的有志之士奋起抗争,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而献身。这个时期的烈士,不是名利场上的成功人士,而是奉献精神的代表人物,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了中国未来希望的火炬。

在烈士遗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严谨的思考和深刻的洞察力。这些献身精神的烈士,他们的所思所念高超深刻,不但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国,如何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更告诉我们在乱世之中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发挥韧性。在长时间的人生旅途中,过往的困境总是让我们焦急起来,但烈士遗书教育我们要保持坚定信念,这是我们坚强胸膛的力量所在。

烈士遗书的文化价值在于它自身所蕴含的时代意义。文学作品的形式呈现,其实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呈现,是历史的反映。今天,我们求新求变,我们在和行业竞争中超越自我,我们应该从烈士遗书中汲取力量,积极传承和体现其思想精华,发扬传统文化这一道路。

第五段:结论。

烈士遗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遗产,它是我们珍爱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我们能够看见那些烈士们内心的寂寞、悲痛和愧疚,但更多地,我们应该从中感受到烈士们特有的精神不屈和崇高精神。相信任何人阅读完这部经典的作品后思想都会有所启迪,内心肯定会有所刻骨铭心的体验,激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五

4月2日星期六,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辽化三小的操场上,五、六年级的师生早已站好了方块队,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最扎眼的就是我们胸前那朵小白花,那是我们前一天亲手制作的,因为我们今天就要在校领导的组织带领下步行前往辽阳市烈士陵园,去祭扫为解放辽阳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我们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操场出发,步行来到了辽阳市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心那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广场周围,放眼望去,青松翠柏,它们就像一个个高大的卫士,在这里守卫着英魂。

祭扫仪式开始了,大会第一项:少先队员敬献花圈,尔后,我们在悲壮的的音乐中向革命英雄默哀致敬......终于轮到我们上台了,我快速地轻抚了一下胸前的小白花,我站在第一排,我想自己的动作一点儿也不能出错。因为在学生组成的方阵中,只有我们辽化三小五年四班的同学站在纪念碑高台两旁,一左一右,各两排。主持人孙海天和张喻琪一同走上台作演讲并主持,当宣布少先队员代表献词时,我的心里像是住进了一只小兔子,咚咚咚地直跳。因为我们要说誓词了,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是,我还是很紧张、兴奋,毕竟我是第一次站在纪念碑前宣读誓词。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两层楼的烈士纪念馆,那里的屋顶有一个红色的大五角星,在馆内我看到英雄们的照片和光辉事迹,雷锋就是其中的一位。那里还展出了先烈们使用的木枪盒、铁手枪、大炮等实物;介绍了辽阳攻坚战的资料,看着微型实战场景,我仿佛听着一声声呐喊与炮火声,我的心里更是对先烈们充满了敬仰之情,革命先烈是多么的英勇呀!

走出纪念馆,我再次仰望高大耸立的烈士纪念碑,这次祭扫烈士墓使我更加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忠贞不渝,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加倍学习,拼搏进取。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六

烈士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群体之一,他们为了保卫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荣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间,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做一位有担当、贡献社会的人。

第二段:烈士的精神。

烈士的殉国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亲人在世,国家为家,烈士的行为告诉我们,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是无价的,爱国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务。通过了解这些烈士的事迹,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之心与无私之情,他们的行为令人肃然起敬,让我们思考着自己应该如何才能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段:烈士的献身精神。

烈士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捍卫祖国的尊严,唤起了人们对于爱国、敬业、忠诚的重视。他们的无私、忠诚、勇敢无畏的献身,让我们信仰这个世界被公正善良和宽容所统治。在缅怀他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感性去对待烈士的精神,将这种精神化为行动,让更多的人尝试发扬这种精神。只有在人们共同的奋斗中,国家才会更加蓬勃发展,文明社会才会更加繁荣发展。

第四段:烈士的爱国行动。

烈士的爱国精神不仅表现在献身上,还体现在很多行动中,如抗日战争、反腐斗争等。他们身先士卒,始终坚守着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全身心地付出。这种坚定不移的行动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标杆,让人们明白到如果能够如烈士般,为国出力,那么国家必然会感怀万分,它将以更加热情的姿态回报我们的付出。

第五段:烈士的意义。

烈士是历史传承而来的珍贵财富,他们以自己的献身精神铸就了民族荣光,成就了国家的伟大。他们对于我们意义深远,以他们为榜样,我们要铭记祖国的恩情,将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烈士为榜样,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合起来,拼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建设、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我们永远缅怀烈士,以他们为鉴,牢记他们的精神。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七

逝如楠木长留香,英雄精神励后人。把生命定格在了索马里的张楠,却早已改变了人们对"战友"这个词的理解。

据广播《山东新闻》报道,“20xx年7月25日,星期五。现在召开队务会,组长给我们提了要求,主要是提高警惕、加强训练、确保安全等等,下步一定要更加努力,积极完成好任务。”这是张楠的最后一篇日记,更加努力、积极完成好任务,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承诺。

在驻索马里的七名战友中,赵团军是最特殊的一位,他和张楠共同经历了最后的生死瞬间:“最后一句话就是‘团军,我不行了’,他说完这句话,眼睛就往外翻了,整个人就软地下了,我眼睁睁看着他这样。”

时隔一年,现在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团军依然很激动。他说他总是时时刻刻就会想起张楠。想起他手把手教他打枪,把自己总结的射击口诀跟他分享,想起赴索马里登机前,他大包小包从远处跑过来,只憨憨地笑,在索马里过年时,却变戏法似的从他的大包小包里掏出春联、气球、中国结等,还是憨憨地笑。想起共同执行警卫任务时,张楠把身体挡在大使前面时的那个眼神。那一幕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反正一拿起枪就想起他,躺在同一个战壕中,他虽然去了,我活着爬出来了,虽然他牺牲之前,他没有向我交代什么,但我知道,不管是在部队发展也好,还是孝敬爸妈也好,我的责任我知道,替他完成他未完成的意愿。”

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张楠昔日的战友们陷入了悲痛之中。但在张楠牺牲后的第五天,武警临沂支队一中队中队长井跃华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思想汇报,“当时我打开那个信封的时候,我一看就是张楠的字,我的心里那种说不出来。他说‘如果祖国需要,我可以为了外交事业献出我自己的生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去做的。”

现在,一中队每次点名的时候,依然会喊起张楠的名字,全中队的官兵集体答到。在中队组织射击训练时,战友们都会在1号射击位置架设上总队唯一的那一把高精狙击步枪,张楠曾经用它刷新了特战记录。武警临沂支队一中队战士宋名烜:“我们张楠班长,从新兵下连开始对我的思想引导,到以后他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精神,我感觉在我以后遇到任何情况、危急时刻,我会随时奉献自己的一切。”

20xx年12月25号,临沂平邑发生矿难,张楠生前所在部队武警临沂支队一中队参与了全程救援。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极寒天气下,官兵们坚守42天,终于完成任务。武警临沂支队一中队中队长井跃华回忆:“站在那里三十几个小时,六七十个小时,都笔挺笔挺的,手都冻烂了,脚上磨着泡,眼睛上都是霜,总想着张楠在激励着我们,如果说我们干不好,我们就愧对了英雄流尽的最后一滴血。”

张楠年仅2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异国他乡,但好兵张楠却永远都在。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八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是小时候我脑海中延安最深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延安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对这个革命的圣地也就越来越向往。

6月27日,在局党组的组织下,我终于就要到达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了,旅途中,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一种说不清是亢奋、敬重还是虔诚的情绪充满了我的心扉。当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时,厚重的黄土高坡,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我们学习团一行参观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现场观看了聆听了解说员翔实而生动的讲解,我才知道以前从书本和电视上得到的对延安的认识是多么的粗浅和简单,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的丰饶和厚重。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同时,通过这次的学习和旅行,我还深刻的感觉到了领导和同志们都我的关心和爱护。局领导在工作重,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还安排我们出来学习参观受教育,给我们充电、洗脑、加油的机会;唐局长明知自己身体不宜上山,宁可在上下当后勤,也要给我们攀登华山的机会,只为了让我们不留下遗憾;华山上因为我腿抽筋,大家情愿放弃了近在咫尺的南峰,这也许可能是许多老同志一生中唯一次登上华山的机会;路上我出现腹泻时,领导和老同志多次对我嘘寒问暖!想想他们,再比比自己,差距真的不是一点。

这次的学习,我上了一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生动一课,让我洗了一次大脑,净化了一次人生灵魂,吸收了很多精神食粮,我一定会努力弥补我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上多读书,在工作上多思考,在业务上多钻研,在思想上多追求,回到工作岗位用一个新姿态,新精神、新干劲,为药品监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烈士遗书心得体会篇九

20__年7月末,张楠牺牲的消息刚刚传回国内,很多人并不相信我们的武警战士会牺牲在异国他乡。

采访前一天,我再三跟武警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的甘剑干事确认:能否见到张楠的父母并采访他们?几次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我几乎一夜失眠。

张楠牺牲时,他的姐姐才过世一年,张楠年过六旬的父母在这么短时间內先后送走了自己挚爱的一双儿女。我知道每一次采访都是对张楠父母的伤害,可这个问题又似乎无法避免,难以成眠的我只希望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第二天见面,发现二老看起来气色都还不错,悬了一夜的心终于放下了。

20__年7月末,张楠牺牲的消息刚刚传回国内,很多人并不相信我们的武警战士会牺牲在异国他乡。无怪大家的不相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索马里的战火纷飞。而张楠是武警系统在国外执行警卫任务时牺牲的第一个人。

张楠的妈妈朱丽萍和爸爸张圣林都是朴实而又要强的人。张楠犯的一点小错都会被他们严厉的批评教育,哪怕只是因为放学后饿狠了的张楠吃光了家里仅有的三颗苹果。他们教育张楠的方式或许严厉,但他们对张楠的爱丝毫不比天下任何一对父母少。

张楠灵柩回国时,坚强了一辈子的朱丽萍痛哭失声,一声“楠儿啊!”让无数人落泪。这是只吃了她一个月奶水就因她工作繁忙被送回老家的楠儿,这是温和懂事每逢假期都要看望全家老小的楠儿,这是被战友称为‘铁楠’让她无限骄傲的楠儿,这也是有危险任务永远冲在前方负伤也不让家人知道的楠儿。

朱丽萍曾对张楠说“儿子,你孝顺妈妈不用给妈妈买任何东西,只要能给妈妈尊严就够了。”孝顺的张楠入伍11年来,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捧回了一摞,两枚三等功军功章熠熠生辉,这是朱丽萍最宝贵的财富。只是谁都没想到,张楠最后带给妈妈的荣誉是“献身使命的忠诚卫士”称号。

回顾张楠的人生履历,参军入伍是他的坚持,续签士官是他的坚持,去索马里执行安保任务更是他的坚持。在张楠想续签上士时,朱丽萍曾特意从老家赶到临沂,劝说张楠回家,看到张楠态度坚决,朱丽萍妥协了。当被问及是否后悔送张楠当兵,是否后悔支持张楠去索马里执行任务时,张楠父母非常坚决的说,“不!”

朱丽萍只是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张楠第一次负伤时,曾在视频通话里问她:“妈妈,你看我有什么变化?”朱丽萍说张楠白了瘦了,还批评他总是打哈欠没精神,张楠笑着对妈妈说以后会注意。她不知道,这时张楠因为伤口疼痛,已很久没有睡上安稳觉。

采访结束前,朱丽萍突然对我说:“张楠没走,张楠现在离我们很近。”

“什么?”朱丽萍带着方言的话语让我一愣。

“我一直觉得张楠就在我身边,他没离开。”朱丽萍又说了一遍,张圣林在她身边认同的点了点头,那一刻我突然说不出任何话,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的父母,英雄不朽,张楠没有离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