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 创新课程的收获与感悟(6篇)

  • 上传日期:2022-12-23 21:58:13 |
  • ZTFB |
  • 12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创新课堂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体验、创新、成长。

二、指导思想

我校是宿迁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为迎接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积极打造我校科技特色品牌,现阶段在校园中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为科技竞赛做好准备。

三、组织实施

(一)为了做好创作活动的组织工作,各班主任应对本次科技制作、绘画积极宣传、发动并做好项目(作品)的征集工作。

(二)本次竞赛对各项参赛项目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成绩纳入12月班级评比。

四、活动时间

20__年12月6日至12月16日;

作品上交截止时间20__年12月16日前。

五、活动内容

学生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每班1件。(作品可多报名参评)

学生科幻画作品展示每班1幅作品(作品可多报名参评)

六、具体要求

(一)科技小制作、小发明:

1、参赛对象: 3-5年级每班上交1份科技小制作或小发明实物或模型。

2、作品要求:围绕科技创新,力求创新、实用,贴近生活。要求附上说明。

(二)少儿科幻画

1、参赛对象:全校3-5年级学生,每班1幅。

2、活动主题:体验创新、节能减排等等。

七、评比及加分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评选,并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及奖品,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为班级加分3、2、1分。公示获奖班级和未参与班级,未参与班级扣2分

对于创新课堂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工作任务

1、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以孔副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

2、积极推进科技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教育。

3、探索课堂教学与科普教育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领略科技前沿的风景(听科普讲座,参与科普实践活动等)。

4、积极创建学校的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对那些开展活动较好的科技小组给予扶持,使其能更上一个台阶。

5、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6、保证必须的科技创新活动经费。

三、具体措施

(一)科普宣传

1、 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科技创新活动宣传发动工作。

2、 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班级出好一期科普宣传专刊。

3、通过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主题教育。

4、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知识教育。

(二)科普实践

1、 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通过因特网在网络上学习科技知识,收集科技资料,在班会上互相交流。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4、 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召开一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

5、 组织学生看一场科普录相片。

(三)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1)“科技创新小制作”——比如利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旧包装等物品,运用科学原理自主创新。

(2)“电脑制作” ——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站(网页)设计、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等。

(3)写发明创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图纸等。

2、科幻绘画比赛

采用“绘画形式多样化”的比赛方法,作品用a4纸(学校提供),绘画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粉画、水彩画、钢笔画、蜡笔画、剪纸画、粘贴画、电脑画或综合技法画等多种技巧、风格、材质表现(但不包括非画类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作品要具备想象力、科学性、绘画水平(设计、色彩、技巧)、真实性。

3、科普手抄报比赛

根据主题进行集体或者个人创作。优秀作品选送学校展评。

4、撰写科普小论文

通过开展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通过学习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结合科技兴国、科技兴县、科技兴校的思想,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体裁不限(如科技小论文、科普童话、科普幻想。)

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求课任老师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精心组织、积极参与、讲究实效,认真地投入活动,利用活动契机,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实践能力。

对于创新课堂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中考结束后,我校13位教师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效课堂影子培训班,来到了全国闻名的洋思中学,从课上到课下,从听课到讲座,从认真看、仔细听到面对面的提问、交流,从普通教师到教研组长再到学校管理层面,这几天的学习给每位学习的老师带来了思想和方法上的震撼,一个紧张、有序、朴素的洋思课堂逐渐清晰起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这种课堂模式背后的用心教书、不断创新、持之以恒的洋思精神也逐步清晰起来。今天,我想就洋思中学的高效课堂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听完洋思中学第一堂公开课就让我感到,洋思中学的课堂是有序的,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守纪律,学生好象是经过特别训练似的,说话、做事都有条不紊,老师一声令下,每个学生都精神抖擞,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懈奋斗着,没有一个学生越雷池一步,即使是合作学习阶段,所有学生都在探讨、研究和商量,没有一个学生废话。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这么“听话”呢?是什么原因让洋思的课堂这么“有效”呢?我想我是这么理解的:

<>

洋思中学总是比别的学校提前3天开学,开学后,老师并不急于上课,传授学生各科知识,而是利用这三天的时间让学生背诵《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以及洋思特有的《课内规定》和学校内的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有课上的也有课下的,甚至有吃饭的行为规范、睡觉的规范、走路的规范等等,用年级组长曹伟林的话说叫做管理上“滴水不漏、密不透风”。每个任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也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给学生一些特殊的课堂行为规范,以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配合老师完成各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英语教师会特别要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语文教师会要求学生课前大声读课文;数学教师会要求学生做题的规范性等等。有了这些规章制度后,日常的检查也必须到位。洋思中学每个班级门口都有这个班级的班级名片,除了展示班主任老师的姓名和班级特色外,还有一栏要展示今天受到表扬学生的照片。学校内每个班级都有摄像头,记录下每个班级每节课的纪律情况,违反纪律的同学要在课外活动的时候留下来抄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写清楚自己违反了哪条规范,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以后应该怎样做。就是这样反复抓、抓反复、一盯到底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正是这样密不透风的管理,让学生非常“听话”,让良好的课堂纪律为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

<>

听过几节公开课后,发现洋思中学同一学科的同一堂课有基本相同的课件和当堂达标试题,各科所出题目的覆盖面广、典型性强,都是一些课标中明确要求、中考中容易出现或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题目紧扣教学目标,质量很高,而洋思中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这么高质量的课堂设计一定是备课组共同讨论的结果,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洋思中学教研活动的高效性。学生手中没有老师们要求购买的各种习题集,学生学的依据除了课本外更多的是老师们给学生设计印刷的课堂训练和过关测试题,而老师们将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备课、作题、出题上了。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们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办公室的书桌象教室一样是一个朝向的,老师们有的拿者一本厚厚的习题集忙着作题,有的在电脑上完成备课,有的埋头批改学生的考试试卷。集体备课分为自备、研备、改备和回备四个环节,备课的要求其实和我们学校也是大同小异,问题的实质是洋思的备课活动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折扣,备课的目的就是集大家所长,就是为课堂服务,就是为更有效的教好学生。所以,高效的教研活动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课堂第一分钟,老师要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学习目标不要求学生读出来,但要求学生认真看,最好能够记住,而学习指导要作到四个明确,即: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明确自学时间,明确自学后的检测方式。经过发展的洋思教学模式不要求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没有专门的阅读指导,但课堂一开始的自学指导却是一堂课的主旨所在,可能刚开始的学生不知道重视这课上的第一分钟,忽略了老师的指导,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不断的体会到老师的课堂学习目标,不断的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纠正,不用几节课,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课前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也就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向自学的高速公路了。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课堂模式的灵魂,洋思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是“习”得的,这个先学后教的过程,就是学生“习”的过程。先学是学生在教师自学指导下的先学,后教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解,主要还是学生之间的纠错、讨论和探究。因为有了先学,教才有方向;因为有了先学,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真实的认知情况;因为有了先学,才有了学生独立的思考;因为后教也不是教师的单纯讲解,才“逼”得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等、不靠。教师在学生的先学后教环节中是观众、是引导者、也是裁判。是观众,而且是有孙悟空火眼金睛的观众,发现学生在学时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站在讲台上,要走到学生中间,一看、二听,腿勤、眼勤,但嘴不能勤,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后教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所以,教师的脑子也要勤,在脑子中进行课堂的第二次备课,设计不同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这里教师又起到了引导者和导演的作用。看似简单的先学后教其实教师并不轻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所要教授的知识特点,还要关注所教学生的不同情况,既要补差,又要培优,教师尽量少讲解,少说话,还要驾御这样的课堂,最后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还要总结提升,所以,这个环节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

<>

洋思的课堂改革最先开始的就是当堂训练,可见当堂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洋思中学注重培养学生“每天象考试一样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当堂训练来实现的,但当堂训练又不仅仅有考试的模式,它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学的情况,也是一堂课的成果验收阶段,通过当堂训练教师发现了学生真实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堂训练逼着教师精讲,逼着学生学会,从而又进一步对课堂纪律、集体备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检验和促进。

<>

洋思的“三清”包括堂堂清、日日清和周周清,堂堂清是关键,周周清和日日清是通过不同的制度保障完成的。其实,有了堂堂清,日日清和周周清也变得轻松了。“三清”运动的落实成就了洋思的高效课堂,保证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目标的实现,它和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课堂模式相互辉映,将课堂的高效落到了实处。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运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该在“灵活”上作足文章,学习洋思中学求真、求实、做细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的使用学习的各种知识,才能将洋思模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

对于创新课堂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

通过接触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根据实际来进行探索改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二、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三、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为例,展示教学的全过程。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知耻自爱自尊自强尊重他人赢得尊严

个体尊严国之兴衰责无旁贷

保护他尊欣赏他人

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围绕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展开,首先,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孟子的话,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耻自爱,自尊自强,二要尊重他人,保护他人自尊心不受伤害,从内心接纳他人;最后,个人尊严,我们还要为国家、民族争光添彩,国之荣辱,我辈有责。

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对于创新课堂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经过为期十天的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新课改的创新之处。其中就新课改中的学生观浅谈一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语文开放题教学。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新教材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下面就这十天来对新课改的认识,谈一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篇文章,按照传统的讲法就是把第一段当中的修辞——讳饰和两个对于将一下,把课文的字词字音讲解一番。学生听了没有新意,而且海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那么学生在学了这一篇课文后就觉得这篇课文没有讲什么。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讲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主要是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中,引导学生了解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在挚友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怀念与不忍。这样的话,课堂的主动权就在学生手中。那么学生提出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解答,这样学生既又足够的空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以致用,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一篇小说,不仅仅是放个电影让学生看一看就罢了,新课改中,我们可以截取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一个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切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上几点是通过这十天的培训得出的一点感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检验。

对于创新课堂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从记事起,家中书房挂满了竹子图,水墨的质感清晰而饱含韵味,节节的竹竿象征着蒸蒸日上,大有不与世间污秽同流之意。小时候虽惊叹于画上竹子的惟妙惟肖,却对边上那几行小字频频皱眉。

小时对书法不甚了解,长大了才慢慢有所知晓,那字非隶非楷,并不如平日所见那些大家之字整齐美丽。

年纪再长些,我了解到那是明清时期板桥的字画,此时又方知郑燮的字长久以来一向备受世人议论,有说他的字歪歪斜斜,似连小学生都不如;却也有人以为它错落有致、别有韵味的,他们说隶书、楷书皆传承于千百年的书法文化,而郑板桥又将其进行了创新。

板桥体诞生于满清较胜时期,那时的清王朝对文字的约束更是严格,无论是八股文的盛行抑或文字狱的猖獗,都使那个时代的文章死气沉沉,而郑板桥却在如此重压之下构成独一无二的文体,是他对当朝封建的不腐还是对自由与创新的向往。

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不仅仅出现板桥体这样绝世佳作,更是构成了五千年独一无二而又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上溯至春秋时期,孔子对于炎黄帝思想的传承与对治国修身创新性的独特融合,构成了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儒家思想;而战国的孟子,他又传承了孔子的“仁”的理念,对执政也进行创新,融入“仁政”的概念;诸子百家的文化成为后世文人诸如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杜甫等文人墨客传承的对象,而那些垂名青史的大师们无一不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一样的经历与情感酿出文化与文学无与伦比的美丽。

传承与创新对现世也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作家韩寒对于古典文学的继承与现今社会挫败的创新,还是现代舞对古典芭蕾的传承与对近代自由的新鲜无独的创新,甚至是高科技产品的出现都以身证明创新与传承的重要性。

传承是对于古旧文化的肯定与对精华的保留,而创新是结合不一样的时局、不一样的社会状况而产生的独一无二的资料。唯有两者共同结合,才能到达“和”的境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