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高校体育讲座心得体会总结范文(三篇)

  • 上传日期:2022-12-23 18:49:52 |
  • ZTFB |
  • 7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高校体育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一

高校体育教学中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而强化学生的体能发展,而是通过结合体能、心理及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团结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等思想价值体系,以促使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一篇

1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操作流程分析

通过动员,使评估工作人员认识到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评估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高评估工作人员的评估技能,

使其更加熟悉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操作规程、掌握评估反馈机制的操作方法和要求,从而降低评估工作人员发生主观误差的概率,完善教学评估的监督机制。

2评估的组织实施

评估的组织实施阶段是对体育教学进行实际评估的过程,也是整个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的核心环节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教育评估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估信息,并在整理评估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制定评估计划,运用简便、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评估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胜任力模型注重外显和内隐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既要能准确评价体育教学的外显业绩,又能体现体育教师的动机、个性特质等内在个体特征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和价值,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效度的同时为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提供努力的方向。

在具体评估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评估方式的多样与互补。

长期以来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中,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习惯于注重评价教学的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流于形式,很少注重教学的过程。

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整体延续的系统过程,在评估过程中,不能采用“期末一次性评价、开学一次性公布”的“一棒子式”评估方式,要采用日常评估与期末集中评估相结合,课前、课堂与课后评估相结合的系统评估方式,从而用评估方式的多样化来促进评估过程的科学化。

(2)评估主体的个性与真实。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主要包括领导、专家、教师自我、学生、同事等,每个主体在评估时,都会受到评估视角、文化背景、情感倾向等方面的影响,体现每个评估个体的个性特点,

这就需要在评估实施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评估氛围,加强严谨求实、坚持原则、公正客观的思想教育,实现评估过程的客观性。

(3)评估内容的丰富与针对性。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主要就教学态度、内容、组织过程、效果、师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在组织实施中,各项内容的具体观察指标既要清晰明了,又要能涵盖和反映该项内容的主旨;

同时,根据不同评估主体,评估内容的针对性也要充分体现,对学生来说,对教学过程、内容和教学效果有更直接的认识,而同事、领导对教学态度、师德或科研能力等方面了解更多,因此,在组织实施中,就在丰富评估内容的同时注重评估的针对性。

在教学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中还需要通过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来形成综合的评估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收集、汇总、处理时技术手段的科学性,也要防止技术操作不严谨或失误造成的疏漏,更要杜绝由于人为主观的情感偏好而弄虚作假的事件发生,这就需要评估的监督机制发挥作用。

3评估的总结反馈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推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创新。

如果忽视评估的总结反馈和沟通改进等后期工作,就会使教学评估工作成为对教学“历史”的清算。

基于胜任力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着眼于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体育教师成长,体现评估工作的发展性,强调组织评估与教师个体的共同参与,重视评估中与评估后的沟通与辅导,并使沟通机制贯穿于评估工作的全过程。

在总结反馈中,要沿着上、中、下三个线路进行:上线要向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报告,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发展决策提供服务与参考,在汇报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客观地报告评估结果及相关情况。

中线要与被评估的教师进行沟通和反馈,以提高以后体育教学工作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在沟通中,沟通反馈的方式尤为重要,是采用书面还是口头、正式还是非正式、详细还是笼统的方式,都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下线要在一定情况及范围内向外界公布,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

公布评估结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应以“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为最根本原则,一定要权衡公布的范围和具体方式,以鼓励先进为目的,以定量公布为重点,不能打击和挫伤了教师教学的信心与兴趣,引起并激化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评估结果的总结反馈还需要反映到下一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这就必须与一定的奖惩措施相联系。

如果评估结果出来以后,评估成绩不分优劣、不奖励、不与评聘挂钩,就会出现吃“大锅饭”的情况和个别教师滥竽充数、混迹其中;而评估结果一旦完全用于晋级、升职等功利目的,教学评估就较多地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保障机制,重视质量文化建设,给教师提供申诉和复议通道,不仅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还要让教师的意见建议反馈给评估管理机构,进而形成完整的双向交流反馈机制。

4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中要注意的问题

4.1重视受评教师的发展性

现代评估理论日益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性价值及其发展,更加强调个人的自觉、自我激励、个体自治和自我实现,更强调以人为本的评价。

以胜任力为基础的高校体育教师评估本身具备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但要想真正体现对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实现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仍需要细致、科学地进行规划。

因此,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管理氛围,应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超越自我氛围,促进教师追求卓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是共同参与,评价中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绩效目标,并且与学校体育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强调评估的全员参与性,突出教学评价的民主性和正向发展性;

三是机制建设,高校要把评价结果与体育教师的相关个人利益适度联系,将评估结果的一些重要指标作为选聘培训、晋职晋级等提升相关利益的重要依据,使得评估本身与高校外在奖励、激励制度联动发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强化评估过程的系统性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框架结构、组织人员、评估指标、流程设计、始末契合等方面进行构建。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既要配置有领导机构、组织团队、实施小组,又要有监督保障机构;在人员配置上,不仅要合理配置各级主管教学的领导、管理者,也要考虑人员的职称结构、年龄特征、学科背景;

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要充分考虑胜任力中的显性和隐性指标的体现,从个性发展、工作态度、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充分考量,组织体育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确定;

在流程设计中,各个环节要有机结合,相互衔接,不可虎头蛇尾;

在每个评估周期的连续性方面,注重评估的常设机制建设,形成周而复始、循环提高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4.3提升评估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需要管理者及组织人员进行评估表的分发、宣传、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等的工作,例如在这些微观操作中,

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的很多体育运动实践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对不同评估主体、对象、内容等要提前制定好相关规范化操作程序和规定,避免人为的作弊、个人倾向、疏漏等问题的出现。

在操作规范化方面,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处理:

一是建设和完善规范化制度,对各种评估操作有详细的制度规定及操作规程,使相关人员按章办事;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对有些主观故意的作弊和个人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打击各种不规范、不尽责、不作为的工作行为,从而净化教学评估环境,真正使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起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蓬勃发展的作用。

有关高校体育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二

x年11月13日至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首届x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听专题报告、分班座谈、大会交流等形式,对当前高校和青年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探讨,收益良多。

目前我院正在积极进行示范院校建设,建设示范院校就是要争创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示范的最终成果就是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普通教育不是一个标准,它包括了职业能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在内的综合质量要求。职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更为必要。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工作对象、在工作中政治辅导员将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等等,作为示范院校,我们要在这方面更为积极、大胆地探索,以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引领其它高职院校。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

“只有看清对象,才能有的放矢”。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在培训过程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祯教授从新的视角为我们分析了80后青年的特点,启发我们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80后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很好的印象,早些年网络和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称80后是“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人们对80后的一些看法和偏见亦在逐渐改变,尤其是在x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以及奥运圣火护卫战中,年轻人的血性表现,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又一次的爱国热潮,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至此各种媒体对80后进行的积极报道和正式宣传,甚至称他们是“鸟巢一代”。

我们在工作中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最具影响力和表达力,因而可以在贴吧上针锋相对探讨问题,可以在学生会大选时精心筹划找来“粉丝”;他们看似缺乏理想信念,但却具有最自觉最真实的道德能力,因而可以在举国哀悼汶川地震之日自发组织到国旗下静静默哀;他们具有参与诉求,因而很多同学纷纷参与安利纽崔莱健康长跑,告知所有市民积极投身奥运……他们要轻松,拒绝沉重;要乐观,拒绝悲情;要通俗,拒绝高深;要搞笑,不要古板。他们要理想,不要理想主义;要享乐,不要享乐主义;要激情,不要激进主义。对于这种哲学,也许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时也该放下轻视之心和苛责之情,给予它们一点应有的掌声和欣赏。

二、从大学生思想特点看辅导员角色转变

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已经开始变化,甚至辅导员队伍中也出现更多的80后身影。迅速膨胀的学生规模、80后学生呈现的新特点,给我们辅导员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长期“保姆式”管理并不是学生们想要的大学生活,只会适得其反,结果是培养了一批缺乏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提高的“弱势能力”群体,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需要。因此,辅导员角色能否实现从“事务型”向“人生导师”转变,是决定辅导员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辅导员应从教育者变为陪伴者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培训中,师大辅导员杨博告诉我们,“应该为学生过大学第一个生日”、“应该关注‘特情’学生”,这些都说明辅导员应该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就在他的身边。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家里困难交不上学费的学生,如果一味的教育他要诚信、要按时缴纳,势必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反而怪老师不通情理。不妨我们把身份变为陪伴者,帮他找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时常询问他的生活现状,他会觉得老师一直在关心他、关注他,甚至觉得不交学费对不起老师。用心感化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辅导员应从说服者变为倾听者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比如,碰到学生打架,面对问题学生,不能急于说服批评,首先要分析他们的心理。学生打架后一般有三种心理:第一是害怕。他们担心会受到辅导员的批评和学校的处分,有极强的防御心理;第二是委屈、不服。学生之所以打架,都有他们自己的“道理”。辅导员和他们谈话,学生会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第三是激动。不论学生打赢还是打输,对辅导员的言语、表情十分敏感,很容易激动。这时,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如何去说服对方认错,而是要通过积极倾听,抓住学生的问题要点,然后做到句句话精确、到位,讲出重点,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三)辅导员应从评价者变为理解者

不要因为某个错误行为就轻易对学生本人作是非性评价,而应耐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思考行为的后果,从“学生为何会这样”的角度看待问题,启发他们思考今后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评价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找到问题的症结。

(四)辅导员应从指导者变为引导者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当校园“事故”发生后,辅导员首先应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立足学生一生的发展,而不应着眼于学生闯祸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上。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而不单是对错误行为的不满,学生才会解除“心理防线”讲实情。

三、更新思想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

辅导员工作意义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繁杂,针对学生呈现的新特点、出现的新问题,我认为辅导员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首先,抓好班团干部队伍建设。他们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我的工作成效。班团干部素质高,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班工作就能做好,良好的班风就能形成;反之,则影响恶劣。因此应积极对班干部进行培养,定期组织班干部培训,增强班干部队伍的管理和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的敢管、会管能力。组织召开骨干碰头会,及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培训学习中,金融学院的张玉敏处长为我们介绍的“党员成长手册”引起了我的兴趣,其内容包括支部书记谈话、同学寄语、任课教师评估、大学轨迹、未来展望及人生理想规划、个人园地等栏目。我们也可以建立“干部成长手册”,使我们所有学生干部看到自己的成长,找到未来的发展目标。

其次,抓好班集体建设。优秀的班集体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内容包括:

1、以学风建设为契机,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了解,学风建设工作除了辅导员的引导外,还可以建立“知心工程导师制”。每一位任课教师负责相应的学生,以专业科研指导为基础、就业与职业指导为重心,在课余时间对其负责的学生进行适时帮助,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未来职业生活,为就业作好准备。

2、以班级活动为平台,锻炼班里同学的综合能力。实施班级活动项目化,采用竞标的方式,针对不同活动主题,选择策划最好的团队负责开展。这样既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热情,也使除班委外的更多同学能力得到展示,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价值认同感。

3、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途径,形成班级核心价值理念。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论坛、班史、宿舍文化三个部分。在班级论坛上同学们围绕学生的思想、生活的热点确定主题,自由写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旨在舒缓学习压力、加强思想交流、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班史,由同学们选出的“史官”负责撰写,旨在记录同学们三年在大学的点点滴滴,培养同学们的归属感。宿舍文化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宿舍的好坏,直接影响宿舍内每位成员,也决定了班里的氛围。

再次,辅导员要积极在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指导。引进心理测评工具,在学生大一入学后开展心理测评,这将有助于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指导工作。有意识的规划,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理性看待自己的专业、了解未来的职业,进而明确目标、把握自己的方向。

最后,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人、了解、关心青年学生,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抓住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青年学生的脉搏和利益需求,积极进行理论探讨,提高对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把青年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增强了工作自豪感,认识到自己正在从事着指导学生未来发展的最神圣的职业。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课题。正是因为“严峻”,真正解决了也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有关高校体育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三

x年11月13日至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首届x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听专题报告、分班座谈、大会交流等形式,对当前高校和青年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探讨,收益良多。

目前我院正在积极进行示范院校建设,建设示范院校就是要争创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示范的最终成果就是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普通教育不是一个标准,它包括了职业能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在内的综合质量要求。职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更为必要。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工作对象、在工作中政治辅导员将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等等,作为示范院校,我们要在这方面更为积极、大胆地探索,以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引领其它高职院校。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

“只有看清对象,才能有的放矢”。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在培训过程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祯教授从新的视角为我们分析了80后青年的特点,启发我们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80后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很好的印象,早些年网络和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称80后是“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人们对80后的一些看法和偏见亦在逐渐改变,尤其是在x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以及奥运圣火 护卫战中,年轻人的血性表现,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又一次的爱国热潮,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至此各种媒体对80后进行的积极报道和正式宣传,甚至称他们是“鸟巢一代”。

我们在工作中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最具影响力和表达力,因而可以在贴吧上针锋相对探讨问题,可以在学生会大选时精心筹划找来“粉丝”;他们看似缺乏理想信念,但却具有最自觉最真实的道德能力,因而可以在举国哀悼汶川地震之日自发组织到国旗下静静默哀;他们具有参与诉求,因而很多同学纷纷参与安利纽崔莱健康长跑,告知所有市民积极投身奥运……他们要轻松,拒绝沉重;要乐观,拒绝悲情;要通俗,拒绝高深;要搞笑,不要古板。他们要理想,不要理想主义;要享乐,不要享乐主义;要激情,不要激进主义。对于这种哲学,也许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时也该放下轻视之心和苛责之情,给予它们一点应有的掌声和欣赏。

二、从大学生思想特点看辅导员角色转变

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已经开始变化,甚至辅导员队伍中也出现更多的80后身影。迅速膨胀的学生规模、80后学生呈现的新特点,给我们辅导员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长期“保姆式”管理并不是学生们想要的大学生活,只会适得其反,结果是培养了一批缺乏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提高的“弱势能力”群体,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需要。因此,辅导员角色能否实现从“事务型”向“人生导师”转变,是决定辅导员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辅导员应从教育者变为陪伴者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培训中,师大辅导员杨博告诉我们,“应该为学生过大学第一个生日”、“应该关注‘特情’学生”,这些都说明辅导员应该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就在他的身边。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家里困难交不上学费的学生,如果一味的教育他要诚信、要按时缴纳,势必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反而怪老师不通情理。不妨我们把身份变为陪伴者,帮他找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时常询问他的生活现状,他会觉得老师一直在关心他、关注他,甚至觉得不交学费对不起老师。用心感化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辅导员应从说服者变为倾听者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比如,碰到学生打架,面对问题学生,不能急于说服批评,首先要分析他们的心理。学生打架后一般有三种心理:第一是害怕。他们担心会受到辅导员的批评和学校的处分,有极强的防御心理;第二是委屈、不服。学生之所以打架,都有他们自己的“道理”。辅导员和他们谈话,学生会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第三是激动。不论学生打赢还是打输,对辅导员的言语、表情十分敏感,很容易激动。这时,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如何去说服对方认错,而是要通过积极倾听,抓住学生的问题要点,然后做到句句话精确、到位,讲出重点,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三)辅导员应从评价者变为理解者

不要因为某个错误行为就轻易对学生本人作是非性评价,而应耐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思考行为的后果,从“学生为何会这样”的角度看待问题,启发他们思考今后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评价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找到问题的症结。

(四)辅导员应从指导者变为引导者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当校园“事故”发生后,辅导员首先应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立足学生一生的发展,而不应着眼于学生闯祸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上。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而不单是对错误行为的不满,学生才会解除“心理防线”讲实情。

三、更新思想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

辅导员工作意义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繁杂,针对学生呈现的新特点、出现的新问题,我认为辅导员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首先,抓好班团干部队伍建设。他们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我的工作成效。班团干部素质高,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班工作就能做好,良好的班风就能形成;反之,则影响恶劣。因此应积极对班干部进行培养,定期组织班干部培训,增强班干部队伍的管理和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的敢管、会管能力。组织召开骨干碰头会,及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培训学习中,金融学院的张玉敏处长为我们介绍的“党员成长手册”引起了我的兴趣,其内容包括支部书记谈话、同学寄语、任课教师评估、大学轨迹、未来展望及人生理想规划、个人园地等栏目。我们也可以建立“干部成长手册”,使我们所有学生干部看到自己的成长,找到未来的发展目标。

其次,抓好班集体建设。优秀的班集体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内容包括:

1、以学风建设为契机,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了解,学风建设工作除了辅导员的引导外,还可以建立“知心工程导师制”。每一位任课教师负责相应的学生,以专业科研指导为基础、就业与职业指导为重心,在课余时间对其负责的学生进行适时帮助,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未来职业生活,为就业作好准备。

2、以班级活动为平台,锻炼班里同学的综合能力。实施班级活动项目化,采用竞标的方式,针对不同活动主题,选择策划最好的团队负责开展。这样既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热情,也使除班委外的更多同学能力得到展示,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价值认同感。

3、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途径,形成班级核心价值理念。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论坛、班史、宿舍文化三个部分。在班级论坛上同学们围绕学生的思想、生活的热点确定主题,自由写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旨在舒缓学习压力、加强思想交流、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班史,由同学们选出的“史官”负责撰写,旨在记录同学们三年在大学的点点滴滴,培养同学们的归属感。宿舍文化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宿舍的好坏,直接影响宿舍内每位成员,也决定了班里的氛围。

再次,辅导员要积极在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指导。引进心理测评工具,在学生大一入学后开展心理测评,这将有助于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指导工作。有意识的规划,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理性看待自己的专业、了解未来的职业,进而明确目标、把握自己的方向。

最后,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人、了解、关心青年学生,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抓住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青年学生的脉搏和利益需求,积极进行理论探讨,提高对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把青年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增强了工作自豪感,认识到自己正在从事着指导学生未来发展的最神圣的职业。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课题。正是因为“严峻”,真正解决了也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