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8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0 02:47:32    小编:ZTFB
会计基本假设汇总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2:47:32 |
  • ZTFB |
  • 14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注重实用性,将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这些心得体会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辑的,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一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既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既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某个特定的部分或单位;既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会计核算的四项酝酿前提,具有相互储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具体期限,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基本,都应作为西藏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是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二

最后,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为便于统一计量提出了货币计量前提。

至此,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一般来讲,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能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分别也是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处的企业集团不是一个法律主体)。又如,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反映其财务状况,但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

(2)会计分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如果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而无期限,在逻辑上就要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规定期限,这是会计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有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这两项假设,既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看成是逝水不断的长河,又人为把它隔断以测定其流量,于是产生了会计一系列基本原则、特有的程序和方法,以便既立足于继续经营,而又可能分清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为一个会计主体连续提供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期初、期末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信息。

(3)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才有了权责发生制这个会计基础。如果没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上就无所谓“收入实现”、“费用分配”,无所谓“折旧”和“摊销”,也就不存在本期和非本期,不存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存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因而也就不可能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过程逐渐复杂,生成规模不断扩大,会计管理日益加强,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任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对经济活动管理、反映的具体化,它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加强。

关键词。

会计职能、分离、经济管理、具体化、各种问题、加强。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

1、定义。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对象。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和修订后的《会计法》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如企业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表现为盈利,要按规定进行分配,反之即为亏损,要按规定进行弥补;(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3、要求。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1)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会计资料才是有用的。真实是会计的.生命。会计核算的过程应当如实再现经济活动的全貌。(2)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3)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才能为领导做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会计监督职能。

1、定义。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监督企业、事业等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求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不符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监督企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凡符合有关规定的,会计人员予以办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处理;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违法收支,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以便处理。(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公共财产,包括其各项资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监督公共财产是否得到很好的保管或正确的记录,账实是否相符。发现公共财产短缺或损毁,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过程。

会计监督按照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即审核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对于违法的经济活动,要坚决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动,才能鼓励正当经营;限制滥用、浪费,才能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事前监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使会计监督处于主动地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通过检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已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意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规定要求的预期目标。

3、要求。

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过程之后,若把会计监督放置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审视其质量,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会计监督的主体应当扩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三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在会计核算中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自身去查假、打假,其结果不难想象。应当看到,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单位,是会计监督的主力军。但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如出于种种目的歪曲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随意操纵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或随意改变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办法,以达到夸大经营者业绩或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其结果必然损害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20修订后的《会计法》,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弘扬遵守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的先进典型,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会计基本职能的重要作用。

(一)、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实现资金效益最佳化。会计运用经济手段对企事业单位等经济活动过程中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行核算和监督,并不断向有关部门、单位领导提供信息资料。掌握收支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单位增收节支,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做出努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否得力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金效益最佳化,就必须加强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保护财产安全与完整。社会主义财产是企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和条件,管好、用好各种物资,制止铺张浪费、揭露和打击破坏国家财产的犯罪活动是职能的又一重要方面。就某一个经济单位来讲,会计利用它的专门核算方法对各种物资的收发、货币资金的收支等在有关账册和会计资料上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反映。以便随时查明资金,物资的增、减、余的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各单位会计人员定期所做的财产清查、清库,核对账账之间、账实之间是否符合等一系列的账务处理,就有利于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使货币资金不致短缺,各种财产物资不致损毁、浪费和丢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风云变幻的形势下,财经人员更应该洞察秋毫,维护财经纪律,做好资金结算及财务的清查,善于理财,当好管家,履行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也正是在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又一神圣职责与义务。

三、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中小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由于其发展前景使得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其次,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

(三)、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会计人员作为单位“内部人”与单位利益具有一致性,对单位会计业务进行全面监督,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个人的利益。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制止企业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可能会遭到领导的刁难,甚至打击报复,导致内部监督弱化和缺失。

四、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途径。

(一)、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财会制度。

经济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的具体化,是指导财会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法则和依据。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执行这些经济方针政策,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我国颁布的《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原来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核算模式,这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项根本变革。这些经济政策和新的会计制度都是企业财务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对此财会人员应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坚持执行。

(二)、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审核监督,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通过集中核算对单位财务严把审核关,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为政府当好家、理好财。对单位的每笔经济业务均按权限规定实行层层审核把关,防止单位挤占、挪用、滥列乱支等违规违纪问题。

(三)、积极参与和组织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主要是制定和选择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方案,它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筹备资金决策、资金投向何种生产经营决策、技术改造决策、成本核算决策、利润分配决策以及财务计划编审和会计核算方案指定等决策。企业这些重大的决策,有涉及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的,有涉及各方利益测关系的,有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管理决策的,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决策,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和预测,及时正确地为领导提供决策要求的依据,促使企业的重大决策不偏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经纪律,从而保证企业的决策得以实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各种职能控制。虽然,在目前会计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从会计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会计的管理职能作为会计的首要职能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李定清,会计基本职能探析[j],财会月刊,04)。

[2]秦瑞荣,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再认识[j],广西审计,,(01)。

[3]肖振西.再论会计基本职能[j].经济师,,(09).

[4]尤锦华.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基本职能[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03)。

[5]于崇玲,邹小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21。

[6]瑞荣,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再认识[j],广西审计,1996,(01)。

[7]云展云舒.财会周刊[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颜秀文.浅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j].经济研究导刊,2008.13.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四

手工实训的课程已经结束,是该总结一下了,这两个月的我还好没有虚度,认认真真的跟着老师的流程一步步的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向税务机关申报增值税纳税表的所有流程,直到最后的装订会计凭证。

手工实训课跟着老师一步步的走过来,细心地填写,认真的计算,才知道原来实际生活中的记账原来是这样的,它让我为以后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刚开始的手工实训课是从服务业开始的。当时第一次看到原始凭证和票据的迷茫,让我不知道如何下手,和基础会计所给的题目截然不同,但它是把所学的知识彻底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的练习,突然觉得做账也并非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难事,通过服务业流程的计算,然后接着就是做的工业,接着的工业也觉得得心应手,虽然工业相对来说是最复杂的,但只要认真的听,能坚持下来,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做工业帐的时候我也迷糊过,因为它分为供、产、销三个部分。

虽然难,但只要理解,就易于接受。最后做的是商业,商业相对来说比工业账简单,它主要是进货和销货两个部分,但做起来也比较复杂,登记明细账的时的加权平均成本计算得细心,还是比较容易算的,在这实训中的课程,用老师的话说,商业是我们工作中最常用的,所以当时商业账我做的特别认真。

实训课不仅使我了解了更多的会计知识,还让我对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有了很大的帮助,它让我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时更容易明白书中的知识,让我把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训中的实践知识联系起来分析题目中的问题。

虽然两个月很快过去了,但它让我学会了很多理论知识,感谢学校给我们开实训课,也比较感谢实训课老师的悉心教导,它让我在即将踏入社会的路途中有了更多的实践。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五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基本条件即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这四项会计假设适应传统经济环境,并为会计实践所检验,证实了其公道性。但是,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日趋广泛,商务逐渐走进现实生活,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系统。同时也带来了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对传统的会计系统产生了重大,会计假设更是首当其冲。

1、会计主体呈现多变和模糊的特点。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这个实体是有形的、相对明确和稳定的,在空间上限定了会计活动的范围,夸大的是会计信息提供对象的特定性和单一性。随着网络技术和机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便捷,交易决策可以在瞬间完成;企业的分、合也变得更加轻易,尤其是网络公司联合协作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夸大的单个的、独立的、稳定的企业实体,不能适用计算机网络上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同盟体的新情况,而且也不能再为网络公司会计信息表露的范围和态度提供基本支持。由于网络公司是独立企业按照不同交易事项自由组合成临时经营主体,在完成交易活动后,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解散公司或者和其它企业另行组成一个新的网络公司,从而使得会计主体在认定上产生困难。另外网络筒机的随时性、不确定性,使企业的重组、合并、吞并、分立可以在短期内实现频繁变动,从而使得会计主体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状态之中,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传统会计主体在这种条件下已失往意义。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对会计主体作出新的界定或对会计主体假设本身进行修正是无法回避的题目。

2、经营的临时和短暂性使得原来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完全适用。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假定一个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持续经营下往,不会清算或破产,直到实现企业主体的计划和完成受托责任为止,它限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事实上,这一假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它总是一个有限生命的组织,一旦能够证实会计主体已无法履行其所承担的各项义务时,该假设就失往了支持它的事实基础。在网络,会计主体十分灵活,存在的时间是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网上吞并、收购、破产等活动使得人们很难辨清一个会计主体是否在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的静态观受到了动态因素的挑战。如网络时代,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另外,持续经营假设在传统会计中,是在一段时间内为考虑财产估价和用度分配等题目而设立的,而网络会计可实时反映财产估价和用度分配题目,况且对于虚拟企业来讲,由于其经营活动的短暂性,使得资产的本钱计价,用度收进的定期配比不切实际。所以原来意义上的持续经营假设已经不再完全适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实时呈报模式已具备可行性。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可以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较短时段,并将其作为编制财务报告、提供经营成果的时间范围。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主要是通过定期报告形式来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题目,以利于下一周期的生产经营。但是人为地划分会计期间将不可避免引起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而且定期提供的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具有严重滞后性,从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求,这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固有的缺点。网络时代,高的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使得网络公司的事项或交易可以在瞬间完成,资金可在瞬间划拨。激烈的竞争机制要求决策者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供及时的、最新的会计信息,会计报告期必须缩短。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可使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随时获得动态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后才可获得,这就有效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和滞后的题目。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决不能以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4、货币化信息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

贷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职员所记录、分类、汇总财务报告时,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经济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缺陷。网络环境下,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诸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无形资产信息、背景信息、未来信息、企业竞争力等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使用者决策有重大价值,假如单纯用货币来计量,那么,它们都将不得不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近年来,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十分重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前瞻性,期看会计报告能够提供更多的面向未来的非货币信息,做出公道、有效的决策,从而避免因不慎而招致的决策失误。单纯的货币化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二、对假设的重新熟悉和理解。

1、会计主体由尽对实体信息使用现向相对主体信息使用现转变。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往的夸大单个尽对实体信息使用观,转向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现,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只要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协作的联合体,都可将其视为会计主体。这一定义是将经济利益的高度同一性作为衡量和判定会计主体的标准。它包含两层含义:1.不与外界发生同盟关系而独立运作的,即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或按照一定的协议而相互协作的企业,由于其内部存在明显的经济利益,可直接看作会计主体;2.对于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处益而适宜协作的企业同盟体,也应将其看作一个会计主体。

2、引进即时经营假设和暂时性子假设。

由于持续经营假设面临网络经济的和挑战,假如仍然沿用这种假设,终极得到的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含有人为估计和判定的成分,由此得到的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只是外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综合反映与,具有一定的暂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将持续经营假设改为即时经营假设,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在其存续期为条件,否则应进行清算会计。同时引进暂时性子假设。由于在存续期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当前得到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只是一种暂时性结果。一方面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熟悉到,当前得到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暂时性,就会留意到会计信息所反映和客观事实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特点,并适当做出分析和调整。另一方面,假如企业仍然持续经营,可以以为当时的暂时性信息仅供前期的短期决策,在后一期得到的结果,可以借助网络和机技术,并结合当时的市场情况与前期对比,进行在线平衡核算。如资产进行重置本钱、重新摊销等。在这种假设和于假设下,企业无论何时得到的财务状况,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都是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决策有很大帮助。

3、建立自动分期假设。

尽管会计分期受到网络和实时报告的影响,但是由于会计目标的更加具体和不同需求者的特殊需要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需要在即时经营假设的支持下,改会计分期假设为自动分期假设,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不同时间(包括年、季、月、日,甚至小时)的信息需求,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核算出最新、最正确的贴目。

4、改进计量手段,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

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局限于将资金流与信息流合二为一的、抽象化的、观念上的货币,而应实现计量手段多元化。我们不能由于货币计量手段单一性的便利而丧失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从而偏离会计的最初目的。由于货币只能反映能予以计价和量化的事项,但是企业中还存在大量不能量化揭示的事项,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的经营理念为员工和的认可程度、治理职员思想素质及经营技能的高低等,这些事项对企业的经营成败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都应想法予以反映。因此,在会计报告中应该对非财务信息加强计量,以此进步会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和相关性。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六

在会计理论完善与发展中,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规范法和实证法两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解读,并提出移植法、杂交法、综合法三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趋势,期望对促进会计理论发展,指导会计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解读。

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最为适用的方法为规范法和实证法,两种方法存在着本质区别,同时也具备各自的优缺点。

(一)规范法。

会计理论研究规范法是在问题提出、资料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总结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最终以文字叙述会计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会计实务的描述必须以会计准则、会计原则为依据,以确保会计理论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归纳法,即对大量存在的会计现象进行观察、计量、归纳、整理、分析,进而用逻辑性较强的语言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二是演绎法,即通过一般性的原理推导出能够反映个别事实的相关结论,形成一套会计程序或方法,用于指导会计实务。

规范法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论应用等方面,具备较强的针对性,通过推理论证及时发现会计理论的不正确之处,对于优化和规范会计实务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规范法不重视检查和考证假说,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到会计信息产生的经济后果,加之资料收集受研究人员的主观性影响较大,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证法。

会计理论研究实证法是通过研究实际效果,而后对会计准则、会计程序进行选择,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这种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研究问题,确保研究结论能够对重要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有利于获取有价值的会计研究成果;第二步,推理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其发展为假说,以便在之后的研究阶段对假说进行检验;第三步,根据假说设计研究程序,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将已有的研究成果代入模型中;第四步,根据研究需要选取样本,利用定向取得、筛选、随机取样等方法搜集相关数据;第五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实证法通过实践检验和论证获取的理论经验,能够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会计理论研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在实证研究中,需要运用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能够大幅度提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实证法是对假说正确性的检验和论证,由于影响某一会计现象的因素多且复杂,所以仅凭因果关系论证出结果,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端。

(三)规范法与实证法相结合。

由于规范法和实证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充分发挥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弊端,所以可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消除两种方法的对立状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和全面性。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要运用实证研究确定会计对象与环境因素的.因果关系,合理预测判断实际情况,并运用规范法明确研究方向,通过归纳、演绎建立起会计理论,最后利用实际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校验。这样一来,能够大幅度提升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严密性和精确度。

(一)移植法。

移植法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另一学科领域中,形成新的学科。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可以创新运用移植法,加强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展会计学科研究领域。如,将预测与决策理论、信息理论、控制理论等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引入到会计学科中,可以形成会计预测与决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控制等理论方法。将心理学、哲学、法学等学科方法与技术运用到会计学科中,形成会计心理学、会计哲学、法务会计等边缘会计学科。

(二)杂交法。

杂交法是将两个不同学科进行相互渗透,通过理论、原理、方法的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对两个学科的简单重合,而是在保留各自学科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形成新学科。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可创新运用杂交法派生出独立的会计边缘学科,如会计学与历史学融合形成会计史学,补充两个学科的不足,对两个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

(三)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具备较强综合性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针对复杂现象能够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研究,进而形成理论依据丰富、方法技术先进的学科。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可创新运用综合法,促进会计领域延伸发展。如,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会计学科进行研究,形成管理会计学,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会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对研究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促进会计理论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在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要善于结合运用规范法与实证法,使两种方法优势互补,并且还要对研究方法不断开拓创新,逐步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会计理论稳步发展。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七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2.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目的。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单位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3.货币计量的要求。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八

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三)收付实现制。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甘肃冲刺

甘肃动态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九

即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前提。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希望对你有帮助。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上假设企业法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会计关注的中心。会计假设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会计主体假设产生的原因在于恰当地维护业主投入到企业的资本的需要。

2.持续经营假设

即假定每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3,会计分期假设

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对象的时间界限,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较短时期,以便提供会计信息,是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4.货币计量假设

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暗示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

会计假设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会计原则的基础,也是进行会计实务的必要条件,所以又叫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前提。[2]会计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它们本身是会计人员在有限的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的修正。在通货膨胀时代,对币值稳定的假设的否定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或现时成本会计;在信息时代,会计主体假设的外延被扩展。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于所有企业,对清算会计的运用渐增。当货币计量假设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人力资源会计应运而生。衍生金融工具显示人们为保持币值稳定而做出的努力。权责发生制假设为会计假设增添了新的内容。

会计假设的设立是为了引申出相应的会计原则,如:持续经营假设可说是最重要的假设,它是资产计价的最重要的基础,衍生了历史成本、折旧、资本保持等会计原则。它使会计的重心转向了未来,资产计价应依据公司的长期收益能力,除非资产价值的变化对持续经营价值产生影响。否则就没有必要对资产进行再估价。加上币值稳定假设,历史成本就成为资产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固定资产的购置为了长期使用,应采用折旧的形式,按使用期限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分期转换为费用;由于股份公司必须保持资本完整,才能确保经营的连续性,而为了保全资本,企业只能从累计利润支付股利,又导致了精确区分资产和费用的必要。会计分期假设首先为持续经营提供了技术的可行性,其次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以计算定期收益,使成本与收配比的问题。又如权责发生制假设,要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和支付现金时确认其影响,并将它们记入相联系的期间的会计记录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由此导致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同时又要考虑应计和递延费用以精确计量利润。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

新中国的会计研究一直处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迁中。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的会计研究在国内外广大会计学者的大力推进下,在理论研究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会计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回顾与综述。

自新中国成立起,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巨大的变迁过程中。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总体是在曲折中发展,在迂回中前进。改革开放后,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及梳理对建国以来的会计理论研究内容择其主要方面加以综述。

建国初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深受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影响,认为会计具有阶级性。中国会计界对会计对象进行了讨论,并修改会计对象定义为“在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以及社会主义财产”,同时还被广泛接受的一个新观点是:“会计的对象是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的资金运动”。这次讨论激发会计学界纷纷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促进了会计原理一类著作的繁荣。

此间,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成果的代表著作是1962年由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会计原理》,它修正了会计对象的`定义,强调如实反映和加强监督的会计基本任务,并把会计分为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实事求是地说明会计的性质,即会计具有两重性。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我国通过解放思想,从具体国情和实践出发,开创了会计研究繁荣发展的新篇章。期间,会计研究的重心基本上是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认识,到实证检验以及制度环境影响的一个过程,体现出与国际会计研究趋同的特征。

(一)会计基本问题研究。

首先,对会计本质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个是由杨纪琬、阎达五提出的“管理活动论”,他们认为,会计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另一个是从国外引进并有所发展的“信息系统论”,它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并对决策起支持作用。在国内最早支持这一理论观点的是余绪缨和葛家澍教授。两种理论观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会计信息作用的侧重点上。从会计信息有用性视角,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是一致的,至少并不相悖。

其次,除了反映(核算)和监督这两项会计基本职能外,会计学界对其他职能的认识很不一致。不管怎样,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反映经济真实。企业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或要求,信息质量越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就越强。

最后,引进并开展了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用会计准则来规范,以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财务报告为信息传递手段的财务会计,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管理会计”教材于80年代初出版(余绪缨),此后,学者们进一步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深入研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其理论的研究是从基本准则开始,再到具体准则。制定准则在我国是会计改革中的新事物,所以首先着重研究国际经验,分析国际会计惯例,然后开展对准则的完善与发展的研究。同时,先是较多地研究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若干基本概念以及假设、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报表的要素、要素在报表中的确认与计量学等的探讨,继而联系到我国已制定和将要制定的会计准则,研究一系列现实问题。

(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主题而展开。同时,开展了会计新兴学科和新会计领域的探索,如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会计核算规范体系、成本会计等。经验―实证研究方法的兴起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带有改革和创新意义的一件大事,实证法对我国会计研究的运用起了很好的示范促进作用。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起步较晚,但应当大力倡导。当然,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还需将实证法和规范法相结合去分析问题。

三、结论与展望。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总体是在迂回中前进的。改革开放后,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引进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会计教育制度改革和会计专业期刊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会计的发展。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空前繁荣,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日益凸显。

未来中国会计研究可在以下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与创新:1.加强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2.将我国的会计问题国际化;3.开展中国会计问题的创新性学术研究;4.深化会计改革。这必将为会计理论的进一步繁荣开辟无限广阔的道路。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一

导语: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企业集团、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可以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例题·单选题】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

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例题·判断题】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由于有了会计分期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外商投资企业等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根据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这些企业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算成人民币,来提供以人民币表示的财务报表。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二

本文结合笔者单位的情况,对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关系进行研究,找出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的意义,并提出了自己的浅见。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

全面系统地审核和监督企业已完成的资金运转,将企业财务的状况和盈利的能力之类的经济信息提供给外部和企业有经济方面的利害关系的债权者、投资者与政府的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的活动被称为财务会计。

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控制与监督费用的开支是财务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基于商品生产下的价值运动是会计的对象,加强经济的管理以及提高经济的效益是会计的任务。它是企业的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主要是通过会计程序,想有关的部门和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对企业或者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

索耶曾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对组织中的各类业务与控制实行独立的评价,确定是否要遵循公认的程序与方针,是否满足相关的规定与标准,是否有效及经济地使用资源,是否实现了组织的目标”。现阶段,业内普遍的定义是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人员,评审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以及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的活动就是内部审计,其目的是促进内部的控制和管理,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建立健全成本的控制体系。

在不同的单位里,内部审计的内容各有不同,在行政事业单位里,主要是对预算和专项经费实行监控,其中,执行预算的监控是指根据系统设定的财务数据与预算项目,实现相关财务系统的对比分析与穿透式的查询,找出产生差异的缘由,且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实行预警的`定义;专项经费的监控主要是设定专项的经费来源的总额与分项的金额、支出总额与分项的金额,并在此基础上检查专项的经费来源和支出的情况,以及检查是否有超支的现象和支出是否串户及核算不规范的现象。

三、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

从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共同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职能来看,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性,但还有侧重点,它们都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不过财务会计重在事中的监督,而内部审计主要是在事后及事前监督;从任务方面来看,二者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都是为了预防与防止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生以及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等;从对象方面来看,二者基本上是相似的,内部审计包括财务的审计、内控的审计、专项的审计、合同的审计、责任的审计以及项目概预算与预算的审计。审计的监督是独立的,而会计的监督还存在着局限性。

四、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意义。

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财务会计要对事业单位里发生的一些交易以及一些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等程序的加工,借助财务报表的形式向外提供经济信息,提高单位的透明度。财务会计利用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的事中监督和参与财务管理的决策,完成对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履行的考核工作,从而加强内部管理的力度。

内部审计在单位中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内部审计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审计人员非常熟悉单位内部的业务和流程,且能随时到单位的内部了解相关的情况,这样就有助于发现单位的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从而提出风险控制制度的改善策略。

另外,它还能参与到单位的经济活动中,从内部控制的制度上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并进行针对性的加强风险管理;从另一方面来说,内部审计能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和纠正经济活动中的问题,监督职工们执行相关的规定和制度,监督财务会计部门客观地进行会计核算,且及时地对外披露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供保证,避免发生会计的舞弊行为。另外,随着内部审计的角色转换,即从以差错防弊监督转化为服务性监督,由合法的、真实性审计转化为将内部控制当成管理中心的审计,将审计的着力点按情况分在事前、事后及事中,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的透明性。

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工作在单位中都是举足轻重,但不能互相替代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内部审计常常会受到轻视,其机构也不健全,监督的职责不能很好地履行。而且有些单位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比较浅,仅凭会计的职能来完成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财务工作失效,缺乏有力的说服作用。因此,为了让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机构,并充分发挥建起监督作用、风险防范作用,为完善内部的控制体系出力。

如果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工作能够统一起来,为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管理制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单位面临的经济风险降低,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1]于世伟.浅谈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j].活力,2011,(10):74。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三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四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甲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甲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甲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甲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要点提示】会计主体假设在测试中常见的测试角度是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分,常出考题。

3.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4.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范围;。

(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2.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3.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2.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3.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

四)货币计量。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五

会计专业基本守则是会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它们为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在会计专业中,准确无误的数据和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会计专业守则的遵守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遵守会计专业基本守则的重要性,它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规范和道德伦理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第二段:诚实和透明原则的重要性。

在会计工作中,诚实和透明是最基本的原则。作为会计人员,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遵守这些原则,确保我们的工作和记录是真实可靠的。如果我们选择违反这些原则,我们就会失去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影响我们职业发展的机会。此外,诚实和透明原则也有助于预防诈骗和虚假报表,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作。因此,诚实和透明是我们在会计专业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第三段:保密和隐私原则的重要性。

保密和隐私原则是会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守则之一。在处理客户和企业的财务信息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机密,确保客户的隐私不被泄露。这不仅保护客户的利益,还维护了我们作为会计从业者的声誉。此外,保密和隐私原则还有助于防止信息的滥用和利益冲突的产生。因此,作为会计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保密和隐私原则的重要性,并努力遵守它们。

第四段:完整性和客观性原则的重要性。

完整性和客观性原则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守则。作为会计人员,我们必须将所有重要的财务信息记录在案,不能有任何遗漏或遗忘。同时,我们需要保持客观态度,不受个人利益、偏见或偏见的影响,为客户和企业提供客观、中立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客户和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

第五段:操守和责任原则的重要性。

操守和责任原则是会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之一。作为会计人员,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负责,并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应该始终尽职尽责地完成我们的工作,并对我们的记录和报表负全责。此外,我们还应该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并秉持高尚的职业行为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并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多的机会。

结尾。

在我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我通过遵守会计专业基本守则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诚实和透明、保密和隐私、完整性和客观性、操守和责任是我在会计专业中的指导原则。只有遵守这些原则,我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工作者,为客户和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因此,我将一直尽力遵守会计专业基本守则,并将其视为我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准则。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六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七

会计专业是一个涉及巨额资金和大量商业信息的领域,因此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和守则来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运作。这些守则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包括会计伦理、准则、方法和流程。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基本守则的重要性,对此有着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合规性与精确性的重要性(200字)。

作为会计专业人士,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和精确性。只有合法、合规的账务记录,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运作情况。在实践中,我注意到要遵循会计准则和规定,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来处理和报告财务信息。同时,在处理账务记录时,需要准确无误地记录每一笔交易和资金流动,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段:诚信和保密的原则(200字)。

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除了要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外,还要遵守诚信和保密的原则。这意味着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不得故意篡改或伪造财务记录,也不得泄露客户的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同时,我们还要始终保持客户的利益为先,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诚实、透明和可信赖的财务服务。

第四段:专业素养和学习的重要性(300字)。

作为会计专业人士,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职业环境。我认识到,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和实务,还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学业中,我努力提高自己的会计技能,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模拟案例,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负责和勤奋的态度(300字)。

会计工作需要严密的思维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我们要以负责和勤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对待每一项账务操作还是每一次报表编制,都要经过认真的审核和核实,确保没有任何错误或遗漏。同时,我们也需要勤奋地学习新的会计政策和法规,以及掌握最新的会计软件和技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会计专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总结(100字)。

会计专业基本守则是我们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应遵守和遵循的重要规范,包括合规性、精确性、诚信和保密等原则。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专业素养和学习,保持负责和勤奋的态度,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优秀的会计人员,为企业和商业社会做出贡献。

会计基本假设心得体会篇十八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甲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甲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甲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甲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要点提示】会计主体假设在测试中常见的测试角度是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分,常出考题。

3.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4.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范围;。

(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2.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3.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2.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3.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内涵。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2.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目的。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单位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3.货币计量的要求。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记账基础。

(一)会计记账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三)收付实现制。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