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1:19:46 |
  • ZTFB |
  • 14页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首先明确总结的主题和目的。希望大家能够从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收获。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一

春节已渐入尾声,就像彗星拖着那长长的尾巴划向远方……,无论是在家团聚过年的人们、还是外出旅行的人们都开始为返程做起了准备,车站也将迎来新一阶段的高峰。

春节固然轻松热闹,但我们却不能逃过上班入学的命运。在许多人眼里回家的心情总是很矛盾,也许本不准备回去,但是遥远的家有着一丝牵挂与亲情,便也就回去了。春节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淡,但是家的亲情却一直很浓,家人们依然是忙碌的,没有太多的语言,但是那样的忙碌,在任何人的内心也洋溢着一种幸福。

时光飞逝,离别在即。原本很平常的一切,也许在离别的时候尤显珍贵,当你迈出家的那一刻,也许会感觉特别的辛酸与不舍、很沉重,甚至都没有勇气再和亲人多说几句,匆忙离开,只有心知道此时自己的心情。

火车上也许早已是人潮涌动,这样的拥挤,几乎连蹲的位置都没有,拥挤就像是会呼吸的痛,刺痛着每一颗奔波的心。而今有一个位置其实在许多时候也是应该满足的。然后,才知道幸福其实许多时候也很简单,幸福其实不远,永远都到不了的地方才叫远方,幸福是相对的,当你过得比别人好就是幸福;当你能轻松的笑就是幸福。

汽笛长鸣,火车渐渐驶向远方,时间只很慢、很慢,漫漫长夜唯有孤单的心事相随相伴,但却特别难受,想想即将告别在家的幸福与快乐,回到一个人孤独打拼的岗位,泪无声的滴落。

窗外的景色随着火车的飞驰飞快的变化着,时针愈转离单位就愈近,心情也在悄然的变换,将离别的愁死轻轻放入心匣中;将家人的祝福化作微笑挂在脸上,去迎接新的未来。一种新的信念在心底渐渐萌生:为自己所爱的人去奋斗、为了亲人的幸福去打拼。

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与家人相见,最悲伤的时候莫过于与亲人分离。而分离是必然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分离就没下一次的相见。

返程很难,难在心头,不想与亲人们分离;难在眼前,新一轮的高峰期然返程变得困难。

当你们走向远方,你们要记得在你们的身后一直有一盏亮着的长明灯,它为你们守候、为你们照亮远行的路,即使你身处黑暗、即使你迷失方向,它都会在那里,永远亮着。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二

时间匆匆流逝,不知不觉20xx年已经到了最后一天,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大年三十。

2月11日除夕之夜,中国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地看着《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

其实,还没到除夕的时候,我就开始期待今年的春晚节目了,我在想:今年的节目究竟会如何呈现呢?今夜,我得到了答案,《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给了我非常大的惊喜,可以看得出春晚策划人员是花了很大心思的。

从整体上看,《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反映了时代主题,每个节目也与当下社会相关联,充满了生活气息,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非常“接地气”。观看完《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后,我和家人们都对节目赞不绝口,总之整台晚会举办得非常成功,给观众们营造出“牛年喜气洋洋”的新春气氛。

《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各类舞蹈节目。今年的舞蹈种类很多,有少数民族民俗舞、现当代舞、中国古典舞、街舞、芭蕾舞,今年的春晚舞蹈数量也是历年来最多的,可以满足不同舞蹈爱好者的需求。而且芭蕾舞、街舞、中国古典舞、少数民族民俗舞、现当代舞等舞蹈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创新,舞台效果十足,让我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

春晚的节目热播着,时针滴答滴答地转动着,时间正在一点一滴地过去,“5、4、3、2、1”跟随春晚节目主持人一起倒数着时间,最后时针在零点的时候敲响了,全国人民迎来了新的一年,迎来了牛气冲天的牛年。20xx,将所有烦恼、悲伤通通带走;20xx,将希望、温暖带到了我们身边!20xx年,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每年都有一个节目,令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期待,那就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除夕的那天晚上,我们全家人早早地煮好饭菜,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伴随着歌声与舞蹈节奏,主持人也一一登上了舞台,《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

《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展现出时代的主旋律,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盛宴,同时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今年春晚每一个节目都十分美轮美奂,让我们全家人都赞不绝口。

今年的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歌曲类的节目,每一位歌手在表演的时候都饱含真情,而且表演内容也十分创新。他们通过歌词将人民的伟大实践记录了下来,唱着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故事,唱出新时代的精彩。他们的歌声蕴含着巨大能量,鼓舞每一个中国人奋勇向前,开辟出未来的新天地。

除了歌曲类节目,我还特别喜欢语言类节目。语言类节目题材多种多样,例如有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欢乐,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今年语言类节目与人们的生活十分贴切,表达人们对美好活的向往,在欢乐的气氛中歌颂着真善美,我看完后也十分感动。

总的来说,今年的晚会给观众们展现了中国特色、民族文化、地域特色以及世界多彩文明的魅力。不管语言类节目、舞蹈类节目还是歌唱类节目的制作都十分精良,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力量。

最后,春晚在我们家的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感谢央视给我们带来这场盛宴。20xx年已经结束了,希望在新年一年,国家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三

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第四次发表新年贺词。一如既往温暖人心,一如既往催人奋进。

聆听新年贺词,翻开2017年的日历,不禁感叹,时间是存在的维度,也是存在本身。我们的一切过往、一切奋斗、一切憧憬,都汇聚成奔腾不息的时间之河。

聆听习主席的贺词,使我们置身历史的长轴,感受时间的分量。

习主席说,2016年,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要牢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前辈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就在一天前,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他用“71年前”和“68年前”两个时间点,引出“愚公移山精神”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也是用时间加以标注:两个一百年。

今天,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日益临近,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就要成真。

只有把2016、2017,刻录在世纪的唱片上,才能听到历史的足音和时代的脉动。

蕴含其中的时间感,使我们读懂了习主席新年贺词中这两句话的隽永之意——

“201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让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一起迎接新年的钟声!”习主席每年的新年贺词,总有一些“金句”直抵人心。

在贺词中,习主席提到“天眼”落成启用、“神舟”“天宫”遨游星汉,奥运健儿勇创佳绩,西子湖畔展现中国风采,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背后是亿万人民的不懈奋斗。

奋斗,是2017年我们的共同约定——

在贺词中,习主席深情告白:“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全面小康,激动人心却得来不易。正如习主席所讲,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幸福的日子,来年,我们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继续奋斗。

奋斗,是书写历史的最好方式——

在贺词中,习主席用不到200字,勾勒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最新成果,又坚定地表示“要继续发力”。展望2017,将要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年多前,习主席到访美国西雅图,在演讲中,他做了一个“人”字的手势,并说“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听众。

“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心中有人民——

四年的新年贺词,提及“人民”二字46次,足见人民在他心中的位置。

所以他说,2016年,多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我们深感痛惜。

所以他说,中国维和部队的几名同志壮烈牺牲,为世界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怀念他们,要把他们的亲人照顾好。

所以他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心中有人类——

记得2016年“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13次讲到“人类”。正是这种胸怀和视野,使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奋斗中,展现出超凡的气象和宏大的格局。

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表达了中国人民“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的理想与担当。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四

新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为过去一年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造成的严重损失“深感痛惜”,对壮烈牺牲的维和部队官兵深表“怀念”,并用“最牵挂”表达了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之情。

“我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他都惦记着。”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退休工人刘养顺感动不已。

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素有“红松故乡”美誉的伊春全面停伐,转型升级。2016年春,习近平专门到林场考察调研、慰问走访,鼓励大家自力更生,多找新的门路。

“习近平总书记来过后,我家开了个农家餐馆,今年差不多增收10万元,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日子越过越红火。”刘养顺说。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习近平的新年展望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继续发力”。

此时此刻,黄浦江畔、东海之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钢花四溅、机器轰鸣。

过去的一年,国企改革的风云激荡中,“宝武大合并”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关头勇者胜。”坚守生产一线的副总经理储双杰说:“尽管我国钢铁行业依然存在产能过剩、自主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但我们坚信创新发展大有可为。”

此时此刻,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我们坚持和平发展,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谁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中国人民决不答应!”习近平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祖国最南端的三沙市公安边防支队永兴边防派出所,全体官兵围坐在会议室内,一同观看习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有国才有家,我们在这里执着坚守,就是为国为家的最好奉献。”派出所教导员王兴海说。

在内蒙古边防某团三角山哨所,官兵们听着习主席的话语,意志更加坚定。2014年,习主席冒着严寒,专程来到这里看望他们,2015年春节前夕又回信勉励他们。连队指导员窦宏杉说,新的一年,全连官兵一定牢记职责,不负嘱托,为祖国边陲筑牢屏障!

碧海深蓝,一架架歼-15舰载战斗机从辽宁舰甲板呼啸升空。正在某海域进行航母编队训练的海军官兵,通过卫星转播第一时间收看了习主席的新年贺词。

起飞助理唐博说:“逐梦大洋、砺剑海天,就是我们海军官兵迎接新年最好的方式。航母编队走向深蓝壮志酬筹,我们必须奋发图强,苦练本领,保卫祖国不受侵犯!”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五

有民谣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民谣是春节活动大事记,中原人民置办年货的活动也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

北京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太原的《避债谣》:“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在豫东则有民谣:“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六

1.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著名语言大师老舍,用他的大笔、风格、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者先从春节我们要吃的“腊八粥”、“腊八蒜”写起,给文章添加了许多乐趣,把食物描写的非常的到位。还把春节孩子们要干什么事写了出来。放鞭炮是男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春节前几天,大人们都很忙,因为店铺很快就关门,所以必须在春节前把食物准备好,每到除夕的那一天,大家们更忙了,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上了对联,家家户户都飘着酒肉菜的诱人香味,鞭炮声不断的响起。家家户户的灯到晚上都是亮的,除了很小的小孩子在睡觉,大家都很愿意等新年的钟声响起,等待凌晨烟花的升起。家家户户的喜庆,给春节添加了积分绚丽的色彩,让春节更有气氛。过年了,孩子们肯定都是拜年去了,大人们给红包,孩子们还玩鞭炮,这样的喜庆一直持续到春节结束。

2.春节,一个喜庆的节日,给中国添加了许多的色彩,让传统的中国更红,更绚丽!老舍先生认为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这当然不能成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节恐怕就是元宵节的灯会了,也有焰火。

我认为还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说现在还未到元宵节工人就要返岗工作,学生就要返校上课,实在有煞风景。况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传统和文化是有一些差异的,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已趋于淡保而除夕就不同了,举国欢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湖四海,全球华人到处欢歌笑语——辞旧迎新嘛!

在中国的词语里恐怕没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词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词条后面的举国同庆,合家团聚,万家灯火了!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开心和快乐的——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虽然总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天总是欢天喜地的,但既然高兴既然满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现在有了“五一”“十一”这些黄金周,加之平时休假时间长了,有更多休闲方式可供选择,“年”的情结便淡了下来,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国人心底,是团聚和-谐平安亲情的符号!

借老舍先生的话来做结:“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节。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七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富有欢乐和温馨的时刻。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外国人,我有幸能够体验和感受春节这一特殊的节日。在这个祝福与团圆交织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春节教会了我团圆的重要性。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亲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乡,共度佳节。无论天涯海角,无论前方有多远的路程,家人们都会坚持回家与亲人团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春节期间,我看到了那么多人深情地与亲人相拥相爱,分享喜悦与快乐。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每一刻。

其次,春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以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着传统文化。我参与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放烟花等。这些活动不仅令人愉快,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我了解到春联中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美好的寓意,饺子则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在春节期间,我还有机会观看了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场充满传统元素和创新精神的演出。这些文化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增进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此外,春节也教会了我对生活要有感恩之心。看到众多人们在春节期间忙碌而快乐地准备庆祝活动,我深感到自己应该感恩所有美好的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份快乐,每一个良好的状态都应该被珍惜和感激。在春节期间,我被感染了家人们的喜悦和快乐,更加重视了亲情的重要性。这让我懂得,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对生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最后,春节让我明白了互助的重要性。在这个佳节中,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我亲眼目睹了许多人在春节期间帮助他人修理房屋,购买年货,互相赠送礼物和祝福。这些无私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在这个社交网络发达的时代,人际关系的脆弱和疏离感导致了许多心灵上的空虚。春节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互相关心和帮助,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在春节过后,我终于明白了这个传统节日的深意和价值。春节让我感受到了团圆的快乐,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感恩之心,明白了互助的重要性。这些值得珍视的体会将继续激励着我,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用心地对待每一个人和事物,并将这份美好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春节中获得力量,成为一个更加关爱、快乐的人。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八

春节,其实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都知道“春节菜价贵”,因此,大家都纷纷把大锅的炖肉,大锅的蘑菇往自己家里塞,顶多叫冰箱伺候着。

很快,腊月二十四了,小年到来了。“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提着枪,上上方,见玉皇。”这一天,也算个喜庆的日子。人们现卖鸡鸭,欢快地饱餐了一顿。“好话多说,赖话少讲,给你打糖饼给你吃灶糖。”吃过饭后,是要吃糖的。这可是小孩的最爱。三五颗糖下了肚,这一天的高潮,便算是过去了。

过了二十四,新年,可就快到了。鸡鸭鱼肉在市场上,可就成为了“抢手货”了。什么“雪碧”呀,“可乐”呀,小孩儿们最好这一壶。买了几瓶,便与炖肉等一并“关押”在冰箱内,只等侯发落。

二十八这天,超市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大伙儿抢着安置年货。大人们满脸喜庆,瓜子、水果在他们手中流传;小孩儿们满心欢喜,巧克力、果冻堆满了他们放货的“小车”。不一会儿,大家便满载而归。

除夕这天,也是一年中最忙、最热闹的一天。孩儿们的第一件大事,无非是买鞭炮等。在那震耳欲聋的“噼啪”声中,第二件大事——“买各种玩意儿”拉开了序幕。在家中,但人们也是手忙脚乱的,把各种冰冻了的菜做成各类美味的佳肴。当天晚上,是要吃年夜饭的。小孩儿捧出雪碧,大人们端来了“鸡鸭鱼肉”等——尤其是与,断然少不得的——全家人聚在一块儿,美美地吃上一顿。当晚,大家都要熬夜看“春节联欢晚会”,还千万不能忘给小辈们一份压岁钱。万家灯火只待过了子时方才消逝在夜幕之中。

年初一,一大早爆竹声便响起来了。大家穿上新衣服,揣上几个苹果,便去“登门拜年”了。

元宵节,咱这的光景与北京大不相同。咱这儿不赏灯,也不猜灯谜,只看那烟花在空中慢慢“绽放”,就已是一种美的享受了。

春节,一股脑儿的功夫,在鞭炮声中欣然而来,又在人们的无限祝福语之中,欣然而去。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九

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

“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买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了几朵鲜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明亮的彩灯照耀得清晰可见,远处的群山也依稀可辨。随着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惊喜的欢呼声。小河之畔,时而隐现一张张仰望天空的笑脸。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

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走亲访友:

“恭喜发财!”一阵阵问候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问候。而伙伴们则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钞票也多了起来,甚至手中还会赚得一大把香烟。而这大多是送给自己的老爸,有时也会试着抽一下,可咳嗽几声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们则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则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观看着tv节目,精彩的节目时而惹得老人们会心地笑个不停。

春节时的心得体会篇十

2017年春节时间是2017年0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星期六。下面小编准备了更多关于春节的资料,提供给大家参考!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 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又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便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在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变成了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 “年”。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