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1:33:29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沉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和挑战。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借鉴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文明做人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以德为先则是个人品质的根本。我校最近组织了一次“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主题演讲比赛,通过参与比赛,我对文明做人和以德为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段:文明做人。

文明做人指的是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礼貌、尊重和关爱。我发现,作为一个文明的人,我们需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并且乐于提供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

以德为先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互相尊重、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这些道德品质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不断培养和发展的。

通过参与演讲比赛,我深刻认识到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重要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感受和需要,只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人际关系的紧张。而通过遵循文明的行为规范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才能以德服人,取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要时刻保持文明的行为举止,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力争在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努力成为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只有文明做人以德为先,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近日,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鉴开中学举行报告会上,六名师德先进教师分别用自己精彩的报告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自身切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小故事,现身说法,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节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诠释。六名师德先进教师典型的故事,平凡中见伟大,简朴中见真情,体现了他们对教育、对生活、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高尚的师德。听了这六位老师精彩的报告,感动之余,感触颇多。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一、加强学习,充实与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原来的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三、关爱每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不关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学生们也决不会喜欢的。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教育而伤透脑筋。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用行动诠释师德的真正内涵。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实际行动向优秀教师学习,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没有张扬,即使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没有得意,即使是全国的教师都会对她崇敬。就这样,两个小时的时间,以82岁的高龄,坐在讲台上,没有一次休息,没有喝过一口水,她在我们面前演绎了一段低调的奢华。这就是于漪先生给我的印象。

感动: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先生如是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是写在于漪先生讲述的时候的背景图上的,从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虽然它在不断的滚动播放着,但是在整场报告的过程中,它一直在我的眼前闪现。

她说,不争名夺利,不追求利益,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姑且不论这么崇高的思想,只是这样的心态已经属于及其淡定的了。看着现在的我们,评比名师、追求利益,面对工作,异常烦躁。总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总有许多让人遗憾的表象。

一辈子做教师,比起很多要跳槽的人来说,这样的决定不仅仅是定力的作用,更是一种信念的坚持。当教育事业成为一个老师的毕生的飞物质追求,当教育信念成为了一老师的信仰。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在教育事业事业上实践成果的呢。感受着这些方面心态,忽然就觉得自己的心灵在于先生的平和中安静下来了。

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即使自己在他人的眼里,已经踏上了中国教师的顶峰了,但还是这么低调的说“一辈子学做教师”。相对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名师们,自以为是的大言不惭来说,真的是两个极端的笑话了。这时,我能想通曾经的一位老师坐在讲台之上给我们讲座的时候说的那句话了:“今天,我是向各位汇报我的这些年的经历的。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只是一路行走的几许痕迹而已。”

有人说:“只有走的越高的人,才会越低调。”正如小时候数学老师说过的那句话:“只有半桶水才会不断的摇晃证明自己有水在,而满满的一桶水,不用摇晃,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在努力地过程中,我们的心态也决定了自己未来的一桶水,还是半桶水。

感知:学科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知道吗?

于漪先生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有老教师这样对她说:“学科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知道吗?”于是,被震撼了的她开始努力,下定决心不仅仅要知道学科教学的大门,而且还要登堂入室。

想起很多老师谈起的:“高级之后,发现自己没有方向了。”“评上了高级之后,我什么都不想做了……”之类的话语和观点很多。总觉得高级职称之后,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终点了,不再是以往有拼搏的人了。看着有些教育局为了激发老师们继续努力,不惜重金推出各样的评比,还有更高的职称要求等等。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挽救”这些年轻的`才三十多的老师,不要荒废人生。

要知道,高级也不过是十多年的教龄,相对一个老师来说也不过是一个稍微懂点的而已了。何况,高级职称评审也仅仅是过关性的考核,根本算不上什么高手行列。但是,我们的心理定位是否有点问题了呢。

看着于漪先生的话:学科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知道吗?我也想问自己:学科教学的大门在哪里,我知道吗?如果知道,就入门,然后准备登堂入室吧。

感思: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

人,虽然并不一定违背热胀冷缩的原理,但是人心却是一定遵守这个原理的。很多人,一旦到了一定的位置的时候,就开始膨胀起来了。有的人是因为自己在行政管理上到了一定的位置,然后就开始膨胀了,于是对别人颐指气使,或者是居高临下的看别人。总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总觉得自己脱离了那个底层的群体。有的人是因为自己在专业之上有了一点成绩,于是就以专家自居,总是觉得自己的观点决定了其他人。觉得符合自己观点的,就是合理的。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也使得自己忘乎所以了。殊不知,这样的膨胀却让人看出了他的弱小。人说,人只有在缺少的方面,才会不断的努力去遮掩。膨胀也正是如此。

于漪先生说:“我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这句话,让我们今天很多膨胀了的人,着实应该清醒一下。它告诉了我们在日常看问题的时候,应该有的两个视角:第一多多看别人的优点,第二多多看自己的不足。

通常在自我膨胀的人的眼里,看的最多的是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不足。相反的观点,就是看到了问题所在。看到别人的不足,那么只有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优点,那么别人都是不足了。这样的人生,和相反角度的人生来比,则是完全不同方向的。

于漪先生的人生态度,着实值得我们感思。一切不仅仅是在于一种态度,更应该是一种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信条。她的态度,也应该成为我们奉行不悖的准则。

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文明的重视越来越浓厚。在人与人的相处中,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都显得尤为重要。文明做人以德为先,既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以我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我深感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守法、讲礼貌、关爱他人、遵守道德规范为基础,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在守法方面,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首要准则之一是要以守法为基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闯红灯,不乱扔垃圾,不非法占地等等。遵守法律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只有做到“人人守法,人人为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而有序的社会环境。

另外,讲礼貌也是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重要内容。礼貌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展示自己教养和修养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失言失态,尊重他人的主观感受,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插队,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等。同时,对于他人的帮助和关心,我们应该给予真诚的感谢,不忘回报,增进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爱他人是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更高层次追求。我们应该拥有关爱心灵并付诸行动。对于弱势群体,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包括关心孤寡老人的生活,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关心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教育等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予以支持和鼓励。只有通过关爱,我们才能建立起更加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构建一个文明和慈善的社会。

遵守道德规范是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时刻铭记良好的道德规范。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时刻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有悖于道德的事情。比如,诚实守信,不抄袭作业和考试,不传播谣言,不欺负他人等。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和包容,尊重他人的差异,不以自我为中心,增加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宽广的胸怀。

文明做人以德为先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完善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方位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和好书,汲取智慧,同时也要从他人身上学习,向优秀的人和事物学习。不断培养自己成熟和全面的素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只有通过积累和实践,才能培养起健康的人格,做到文明做人以德为先。

总之,文明做人以德为先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通过守法、讲礼貌、关爱他人、遵守道德规范等方式,我们可以改善社会的环境和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只有在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同时,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和谐和美的社会。

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第一段:引入主题及重要性(200字)。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繁忙和纷杂。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如何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文明的人成为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我眼中,文明做人以德为先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够给我们自己带来幸福,也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和谐与进步。

文明做人以德为先,首先意味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是社会的基石,它涵盖了友善、宽容、尊重、诚实等众多方面。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和谐相处,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其次,文明做人以德为先还意味着遵守社会公德。我们应该尊重社会规则、遵纪守法,做到文明行为、遵守交通规则,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最后,文明做人以德为先还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权益。我们应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三段: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300字)。

在个人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一次,我在公共场合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了,我立即过去扶起他并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老人感激地向我表示感谢,并告诉我他很感动我这样热心的行为。这次亲身经历让我明白,只有怀着善良的心,才能够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另外,我也发现,自己遵守交通规则和礼貌待人时,身边的人也会更加友善和谦和。这让我感受到了文明行为在社会中的持续影响力。

第四段:结合身边的例子进一步论证(300字)。

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体现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中,也能够在社会中蔓延开来。我身边有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每个星期,他会带领学生去社区帮助老人,清洁街道。他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珍惜学习机会。正是因为他的言传身教,他的学生们纷纷向他看齐,团结友善,成为学习上、生活中的榜样。这个例子再次证明了文明做人以德为先的重要性。

第五段:总结(200字)。

文明做人以德为先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追求的目标。它不仅让我们个人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也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和谐与进步。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权益,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记住,做好人、做文明人,从自己做起,影响他人,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学生也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

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一个教师当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和领导者那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应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上周六听了实验小学陈老师的关于“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提升”的报告,收获颇丰。

于老师首先从一个互动话题开始,问道:成功等于什么?他给出两个选项欲念和方法。于老师通过于教师间的互动,对这一问题作出解释。他指出,足够强烈的内心欲望,会推动无限的可能性。使我感受到欲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都应写教学反思,这样就会产生“欲念”,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踏上成功的大门。于老师的讲解是我认识到:如果把反思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压力,那么,在反思面前我们就会熟手无策。所以,我们要把教学反思当做走向成功的助力。

通过运动报告,我领悟到: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们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五字标准:得、失、疑、特、灵。报告中,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典型事例,我熟记于心的有以下两例:一是断绳妙用,跳绳运动是小学生体育课中得必须内容,于老师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对协调性差的'学生通过断绳来改善他们的协调性,最终使学生学会跳绳,改善了协调性。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更多的发散思维,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易于发现日程生活融于教学,做到一箭双赢功效。二是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在跑步中相撞,撞到昏厥引发的思考。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跑步要分道进行,出现问题要及时与领导与学生家长沟通,并要及时去医院救治。这样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产生,同时,我们还要和学生家长及医院做好联系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报告中,在讲到教学反思中,有这么一段话深深的吸引了我:“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已有所得,及时记下,优化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只有深深领悟这段话,那么我们离成功的表就会更近。于老师在报告中重点谈了如何写教育论文,他总结了写文章的四字法则:“小、实、新、巧”做到以上四点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向中国学校体育游戏类刊物投稿,将本地特色游戏写成文章进行投稿,这样比较容易发表。

讲到写文章的两点模式:一是问题模式。包括:(1)提出问题(2)解决问题(3)最后效果。写文章只要包括以上三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问题模式的文章。二是案例模式。包括(1)背景(2)细节(3)主题(4)结果四步。通过案例来写成描述性文章。报告最后,于老师讲到人的成长过程包括:学习、实践、反思。与此同时给我们提出五点走向成功的标准:(1)能不能想的到(2)能不能做出来(3)能不能写出来(4)能不能持续下去(5)能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了,我们的文章也就会源源不断的发表了。

做人德为先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很久没有聆听谭先生的讲座,前几日,与谭先生有了联系,听闻谭先生有一场关于“深化阅读鉴赏,提升汉语能力”的讲座,便欣然前往聆听先生教诲。先生是语文学界,尤其是修辞学界的大师,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总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过去一年学会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我们年轻一代语文教育工作的者的知识上的指点。在这里,我不敢谈讲座纪要之类的内容,只把自己学习的一点心得,加以自己的理解谈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是对语文内涵的理解,谭先生比较赞同语文是语言与文化结合的观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的理解是,“语文”二字实际上,“语”是基础,“文”是核心,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最终的目的是文化的传播与教化,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语言的角度出发,途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文化”的范畴拓展到多大的范围?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也进行过相应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从语言的角度告诉学生具体的知识,包括构词法、修辞方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这是学生进行思考的前提,也是工具。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结束,而是开始。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认为,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文化的概念不宜过于宽泛,以常规的是非观,荣辱观为主导即可,过于开放的文化思考,会将本来迷茫的青少年引入一个更加恶性的思维环境。但对于中学教育,又切不可置文化教育于不顾,(心得体会)只是谈些文法写法,鉴赏手段等,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会认为语文学习寡而无味。

其次是关于语文能力提高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谭先生谈了两点,我觉得最为切中时弊,一是写作能力的提升,一是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时谭先生再讲胡明扬谈语文教学一节时强调,文学鉴赏能力加写作能力并不完全等于语文能力的提高,还包括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化修养的提升。而这种修养提升的途径,则主要是通过鉴赏与写作,那么这里就要求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通过有限的语言知识把文化素养的部分渗透进去。

第三部分,谭先生着重从鉴赏分析的角度,通过亦庄亦谐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堂优秀的语文教学案例,其中对“落英”的考据与解释,对古代诗歌中地名的解释,无不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谭先生是站在学者的高度,为我们呈现诗歌的魅力,而回到中学语文的课堂,我们必须首先给学生一种踏实的文化暗示,回归课本,真正把课本讲得鲜活才是中学语文教师的过硬功夫。其中,谭先生所讲的内容中,谈到“貌离神合”诗歌表现的穿透力时,“境同而情异”“理殊而趣谐”这两个词组,就恰恰规范了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答题用语,高中诗词鉴赏环节,相当一部分考题,出现在两首主题相近的诗词之中,这样的词组使用频率相当高。这既是学会的宗旨之一,也是这场讲座为一线教师“解渴”的有力证明。

这次讲座之后,我感慨颇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亮点,一是这次报告会是概括与具体结合的报告会,既有高度的指导性,又有客观的可执行性,听过之后让我们能够有所行动。二是这次报告会的内容,极大程度地体现了学会服务于一线教师的宗旨,让我们真正看到语文教育的新希望和新目标。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始,衷心希望学会多举行这样的报告会,也希望学会越办越好,谭先生身体健康。

以上内容,如有不妥,欢迎批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