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创新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智慧创新未来教育培训心得(六篇)

  • 上传日期:2022-12-22 17:12:57 |
  • ZTFB |
  • 14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智能创新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战斗力和工作的基础。凸显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使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我们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还开展党组织向党员赠送“入党纪念日惠存册”,党员向党组织赠送心里话并写进“入党纪念日留言册”的“互赠两册”仪式。同时,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昌周周讲主题学习活动延伸进网格,通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诵读一段党章党规、开奖一次特色党课、举行一次交流分享、唱响一首红色歌曲”等“五个一”环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携手共进更党走,传递红色物业好声音”“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视察湖北讲话精神;牢记嘱托不忘初心,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党在我心中”等自选活动融入其中,以此激励党员带领居民群众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使命感。

形式多样的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社区率先垂范带领群众组成近千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周末清洁家园55次,疏通清理楼道44栋130个单元,取缔私装地锁1890个,认养树木96棵,年均解决问题和矛盾5类60多起。

<>

“有的放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我们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搭台、设哨、开场”,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搭台”就是社区党员群众事务综合服务平台,我们把辖区内最贴近群众需求的10个商家组织起来,满足群众就学帮困、就业指导、康复保健、校外托管、交友联谊、形象设计、信息交流、家电维修、房屋中介、家政服务等需求。

“设哨”就是社区志愿服务哨卡。以网格为区块,定人定点定时开展邻里协调“岔巴子”、爱绿护绿“啄木鸟”、宣传造势“吹鼓手”、治安巡逻“管的宽”、强身健体的“老顽童”、综合治理的“防火墙”六大行动,社区治理和自治的责任和义务。

“开场”则是社区组织一月一次便民秀场。以“小薇服务大民生”的思路,解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琐事不便利的小烦恼,引进义诊、磨刀、理发、修伞、修鞋、修拉链、配钥匙、缝补衣服、管道维修、智能手机应用辅导等10类微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生活的微心愿。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让居民在矛盾和问题中纠结,引导他们客观分析理性处理,才能把居民兴奋点转移到爱家园、建家园、兴家园上来。

社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居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广泛开展“道德风尚展”活动,每年进行读书演讲、文艺演出、竟赛比赛、评先表模等四大类12项系列活动,“给全体居民一封信”,“做文明业主倡议书”,“我爱我家摄影展”、“一封好家书”、“居规民约红黑榜”“凡人善举”、“道德讲堂”、“我秀红旗跟党走”“我们的节日主题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有图有真相,获得社区居民广泛赞誉。坚持典型引路,推出“感动南湖十佳人物”、社区百名道德业主、千户文明家庭评选,居民参与面达90%,媒体报道近千篇次。

近年来,武昌区中央花园社区还牢固树立“执网”就是执政的理念,紧跟新媒体发展应用步伐,开通全国第一个社区书记党建直播间,通过直播讲好社区故事,发出社区好声音,创新基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围观人数也从最初的几百几千积攒人气热度157.3万人次,刷新最高在线峰值“22万+”,线上线下反响强烈。当38度以上高温跳闸断电影响5栋楼房200多户居民时,当辖区企业油烟噪音扰民业主维权时,当物业服务质量每况愈下影响生活质量时,群众领袖带领居民群众理性应对,遵纪有序地协商调处,再没有发生堵马路、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不良言行。

<>

基层社区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穿针引线”的细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精心编织党和政府与居民群众的连心网。

“一户一重天,猫眼看世界,相见不相识,邻里不往来”的现代都市病,曾一度在社区流行,我们把邻里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打产品“对症下药”。将室内外近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场地,整合成20多处邻里文化活动阵地,为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搭建平台,组织了近千人的活动队伍,年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30余场。从邻里文化热土上培育出“时尚七太”精品,荣膺首届中国达人秀八强称号,走进中央电视台《我们有一套》、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等栏目,红遍全国,借助其影响力和吸引力,组建了“时尚七太”艺术团,由最初的7人变成300多人的特色文体团队,“时尚七太”不再单指数量化的人,而是一个团队,一种精神,一个追求、一种跨越。参与全市特色社区评选,自编自演《中央花园我的家》,把浓浓的邻里情和深深地家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获奖后居民们捧着奖牌抱在一起高兴地哭了。他们珍惜荣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再多的矛盾和问题,都会以“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解决在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社区零上访、零投诉、零事故。

<>

群众的获得感是检验虚实的金标准,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底气和担当,需要耐心细致见成效。

大道理小情理为居民解难事。居民反映社区一门店的顶部竖起3个20来米高的无线信号发射塔,有150多户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在辐射圈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他们坚决要求将其除掉,有好事者提出用“武力征服”推倒发射塔,矛头直指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行业巨头。社区一方面发动“红色头雁”分别到居民家里做工作,另一方面四处奔波联系发射塔的运营商。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开了6次协调会,1次听证会,以居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大道理,说道把居民当亲人的换位思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运营商迁走了发射塔,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居民送来了“上为民分忧,下为民解愁”的匾牌。

反事正说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有部分居民反映有人在自家庭院外的土坡上,锯掉了7棵大树并花了5万元种植高档花草,因证据不足,当事人不承认砍树,只顾大面积种植花草。组织上门做工作吃了“闭门羹”,群众反响很大。为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我们想办法与当事人通了电话,对他的行为不直接指责,而是先发制人,把他的占地欲望反过来说成自愿奉献的行为,并请媒体跟踪采访报道。社区志愿者还要向他学习,对这片园地进行花草养护和树木认养,当事人听后立马消除敌对情绪,一味说自己很低调。植树节当天,我们组织社区近百名志愿者戴着红袖章,到花园养护并在花木上挂上了自己的名字。像这种用正激励引导居民向上向善的方法已成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常规武器”,解决了800多户居民水压不足的问题;破解了15年物业费涨不动、服务质量上不去的怪圈;补齐了辖区企业单位发展扰民的短板。年均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重点和痛点问题四类57项,居民群众纷纷点赞。

有关智能创新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一、案例背景

1992年11月,由于连年亏损及资产负债率高达191%,西南地区最大的国有针织企业——重庆针织总厂宣告破产了。近3000名职工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失去了40余年依靠生存的工厂,随厂破产下岗的168名普通党员恰似没有母亲的孩子,失去了归宿,迷失了方向。重新求职之怨、漂泊游离之气、生活无保障之恨,加之随后旧城改造拆迁的利益纷争,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下岗职工中积累,不满政府和组织的情绪也传导给了下岗后游离在社会的普通党员中。部分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党员违纪违法事件时有发生。破产企业成了“不稳定”的头痛企业。20xx年,按相关规定,破产企业重庆针织厂服务管理工作交给了辖区的街道。街道党工委按照党章等相关规定,指导石杨三社区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将辖区内82%以上的重针厂共产党员团结起来。20xx年,石杨三社区在坚持十多年每月定时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基础上,搭建党员议事平台,在党员中选取各年龄、各层次威信较高、能力较强的17名党员组成“党员议事厅”,将群众反映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上来,通过集中商议、民主决策,积极调处矛盾纠纷。同时开展政策理论学习讨论,把党的声音、惠民政策传达到社区的党员群众中去。经过近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发展共商、民生共议、难题共解的和谐局面,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良好彰显。

二、主要做法

重针厂破产几年后,其关系未转隶地方政府管理前,下岗破产的职工成了“无籍村民”,过去的党员骨干失去了组织引领,日常服务管理事务没有人去牵头打理,多数失业人员无所事事,群众怨气大,积累的矛盾问题多,原企业小区成了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街道接手服务管理工作后,通过综合研判分析,强化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举措,搭建党组织服务平台,创建“党员议事厅”,明确了议事规则,让“问题”党员履行了义务,让“潜水”党员露出了水面,让“失联”党员找到了组织。在党组织引导和党员的带动下,使过去的“头痛”破产企业,变成了如今和睦相处的模范团队。

(一)议什么?——群众所需所盼都得议。群众身边无小事,鸡毛蒜皮是正事,群众的需求,就是议事的范围。通过设置“议事箱”、开辟“议事栏”、收集“议事项”,“党员议事厅”成员入户调查,召开居民座谈会,通过“议事簿”书面征求意见,梳理出党员组织生活不健全、生活就业求职难、业余文化缺乏单调、孤老养老无照顾等各类问题近百个。通过汇集群众的“怨气孔”,也为找准“出气口”明确了方向。

(二)怎么议?——党员谏言平台这样议。“党员议事厅”搭建后,制定完善了《议事制度》,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党员组建议事厅成员,定人定责定时,每月16日定期开展一次议事厅集中议事活动,特殊情况临时召集议事。一是确定议事主题。议事前,由议事厅成员收集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归类,形成议定事项的主要内容,确定议事主题,并将议事内容进行公示。二是讨论议事内容。议事中,由议事厅成员根据确定的议事主题进行议事,群策群力献良方,群言群计谋发展,对议事主题有感兴趣的非党员群众也可参加。三是形成议事方案。议事后,由议事厅厅长主持,安排专人记录,将议事厅座谈、讨论、评议、汇总后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报上级处理,并形成会议纪要备案。

(三)谁来议?——骨干党员带头大家议。群众的想法群众提,群众的难题共同解。企业虽然破产了,但党员骨干却情系组织。为此,社区党委通过走访了解,启用曾任社区书记、群众基层好、多年来热心公益的退休老党员张光玉,担任破产企业重新组建的党支部负责人,同时通过党员大会选举了不同层面的17名党员代表,作为“议事厅”分析、研究、解答群众诉求的代表,负责参与议事厅日常意见的收集、认定与反馈,按规定完成相关议定事项。坚持“议事事项众从群众中来、问题解决到群众从去”原则,以服务群众为要议,积极化解破产企业和其他居民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使党群“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

三、几个成效

(一)健全了机制——让普通党员增强了意识。以创建“党员议事厅”为契机,健全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学习制度。明确了党员代表的议事程序、原则和方法,建立了议事厅成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制定了议事厅评议党员、评议社区、评议街道和政府履职情况制度、辖区民意收集测评和企业破产后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帮扶办法,完善了12371党建信息系统,增添了服务群众的举措,使党员干事有了机制保障,让组织生活得到了恢复,增强了党员意识。

(二)夯实了基础——让议事制度形成了常态。社区结合辖区破产企业矛盾多的特点,以建立常效机制为着力点,形成议事常态化。一是念好“三字经”,提升党员议事能力。“严”党员转入关。社区党委书记与每名转入党员面谈,全面了解个人思想状况、工作及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查明党员档案是否齐全,并详细告知社区党委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党员联络卡,关注党员学习成长情况。“温”党史铭历史。每月开展党史主题教育,通过重针厂老党员讲党史、讲故事,观看红色影片,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编演经典文化节目,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建国路,教育大家要当好守城之士。“建”志愿者队伍。以老党员为主体,建立六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深入小区楼栋,参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社会事务,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二是做好“三本账”,丰富党员议事载体。一是写好“一本来访日志”。建立“党员议事厅”成员责任区制度,根据辖区党员居住的情况,划分议事厅成员责任片区,每名成员要作好群众来电、来访记录。二是绘好“一本帮扶手册”。1名“党员议事厅”成员联系2?3名帮扶对象,建立“六到家”的工作制度,每月至少入户一次了解需求情况,实施切实可行的帮助。三是拟好“一本议事记录”。“党员议事厅”成员每月定期集中1?2次,以近期居民群众反映最迫切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为议题,积极调处矛盾纠纷,解决复杂疑难问题。

(三)密切了感情——让党员群众巩固了关系。“党员议事厅”的创建,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拓展了“三个平台”,即为民说话有了讲台、发挥作用有了舞台、落实民主有了平台。使原本游离于社会的破产企业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了有效发挥,充分发挥党员与群众朝夕相处的优势,构筑起“民有所需,党有所应”的格局,群众主动向“党员议事厅”代表反映情况,“党员议事厅”代表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党员群众连成了一片,群众诉苦有人听、怨气有地发、难事有人帮,彻底扭转了过去普通党员怕干事、党群之间交流少等不良倾向。“党员议事厅”的创建,不仅议解了群众的难事,而且议回了丢失的传统,议实了群众路线,议出了党群之间的和谐关系。

(四)破解了难题——让问题解决找到了钥匙。“党员议事厅”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专找群众关心的鸡毛蒜皮说事。譬如,针织厂老旧小区,房屋漏水、楼道照明设施缺失,小区公共通道地面破损年久失修,脏乱差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但因管理权限未明确,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党员议事厅”代表通过征求多方意见后,归类梳理了问题,并形成了议事事项,通过党员代表认真客观的议事,明确了小区居民应承担的职责及监管义务,同时将居民群众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社区、街道向区政府和市国资委主管部门反映,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诸如,业余文化活动、就业培训、养老服务、公交站点设置、旧城改造、小区安全等问题,通过近年来“议事厅”平台作用的发挥,群众反映的100余件各类鸡毛蒜皮难事、苦事、烦心事等都得到了有效解决,久治难愈的一批“痼疾”得到“医治”。在80余次的议事活动中,辖区群众在实际生活中还找到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钥匙,文明有序解决问题的良好风气已初步形成。

(五)搭建了平台——让学习教育取得了成效。“党员议事厅”开启几年来,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宣传平台,让党员自觉性、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增强。一是学党纪法规,强化使命意识。结合近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使老党员燃起了入党时的激情,增添了党员的光荣使命感,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自觉做到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人。二是学现代知识,跟上时代步伐。20xx年底,“党员议事厅”收集到“老年人想学习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的愿望后,社区党委及时组织开办了13期“互联网+”电脑、手机培训,参加人员达到100余人,最大的73岁,最小的56岁。三是学模范党员,争当星火传承。退休党员鲁心银到社区了解到重针厂破产后党员们的艰难处境,深受触动,他明白企业破产是优胜劣汰的必须趋势,但工作可以丢、党的信仰不能丢,企业可以垮、党员的精神支柱不能垮。为此,他主动担起支部书记的职责,并应邀担任了街道“两学一做”微宣讲团的宣讲员,带领辖区党员找到了自己为党增光的定位点。“党员议事厅”的有效运作,党员代表引导群众,从最初只关心吃、穿、住、行个人利益转到了对社区的建设管理上来,群众对身边事务的态度从“议论纷纷”变为“纷纷议事”,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从“接受管理”变为“争当主人”,对社区的建设从“漠不关心”变为“积极主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几点启示

一是基层党建的必然产物。石杨三社区创建的“党员议事厅”,虽成立初衷是给破产企业党员成立说话、“发气”的一个平台,但在实践中,它却丰富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也是新时期推进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必然产物。

二是增强普通党员民主意识。受传统机制的影响,多数党员注重“服从”二字,却淡化了民主意识。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如何在思想、行动上真听、真言党的事业,通过自己的思考,在议事平台上,敢于向党的组织提出真知酌见,从心里产生了对党的真心爱护之情。为了荣光党的事业,“党员议事厅”的创建,为他们畅谈党的事业,关心党的建设,贴近党心民心提供了话语权,强化了为党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助力街道党工委化解各类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党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辖区老党员多,经历丰富,对党感情深厚。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价值观念差异化的环境中,用老党员围绕核心价值观,以身边人为媒介,讲传统、讲美德、讲爱国等,引领社会正能量,用100余名社区党员的星火,以党的理念去感染辖区56万平方米内的1.5万居民群众,这也是石杨三社区 “党员议事厅”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

有关智能创新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20xx年12月17日—19日,中国酒业协会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在安徽阜阳召开了“中国竹筒酒装备创新论坛”。国内外竹筒酒装备骨干制造企业70余家,竹筒酒生产企业27家,共计13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家工信部规划司王建忠处长,安徽阜阳市市委、副市长操龙灿,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中国酒业协会竹筒酒分会副理事长兼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副主任赵建华,安徽省酒业协会秘书长李文汉,安徽金种子集团董事长锁炳勋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酒业协会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言冰主持。

安徽阜阳市副市长操龙灿、安徽省酒业协会秘书长李文汉、安徽金种子集团董事长锁炳勋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出席会议嘉宾的欢迎,并对近几年阜阳市竹筒酒酿造和技术装备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就当前国内酿酒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认为在中国竹筒酒行业调整转型时期,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积极开展行业活动,组织召开的竹筒酒装备创新论坛这样的论坛主题明确,创意很好,是一次务实的会议。

中国酒业协会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副主任赵建华做了“共同提升竹筒酒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围绕竹筒酒行业现状,竹筒酒行业转型升级进程,竹筒酒行业转型升级成果,下一步重点工作等四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赵建华副主任重点介绍了中国竹筒酒158计划的实施情况,目前158计划项目在中国酒业协会大力组织下,全国竹筒酒酿酒企业已全面展开。中国酒业协会已正式向工信部规划司呈交了《关于请支持竹筒酒食品安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改造纳入国家技术改造专项的报告》,工信部规划司非常重视。赵建华认为,竹筒酒行业经过近五年时间,通过在湖北劲牌、内蒙古河套、江苏今世缘、河北衡水老白干、山东景芝五家企业的试点和总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一)全面完成国家下达课题指标,争取20xx年底进行国家验收。20xx年至20xx年将对试点企业,衡水老白干、今世缘、致中和等企业竹筒酒转型升级分别进行技术鉴定。(二)开始设想是在竹筒酒行业实现机械化,现在在国家工信部的要求下,竹筒酒行业要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全面转型升级。重点要有理论支持。在重点工序要下大力气。如,大曲制造、蒸馏等。工艺过程中全面实施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不但在企业管理销售中实现,也要用到生产过程中。(三)目前大型竹筒酒企业已基本全面展开了转型升级,但也有薄弱环节。对此项工作开展还不尽人意。中国酒业协会将继续促进在全行业全面发展。

工信部规划司王建忠处长传达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的重要精神,就做好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跟踪推进和检测分析工作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题主线,通过持续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具体要求。王建忠处长指出,近期重点方向包括5个方面,即重大技术装备、高端材料和新材料、电子信息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大幅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中国竹筒酒装备创新论坛的技术交流热烈而务实。安徽金种子酒业公司副总经理陈兴杰、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等国内竹筒酒装备研发与制造企业的16位代表先后发言,用影音、动画、图表、视频、ppt等形式展示了竹筒酒生产不同工艺阶段,装备研发与制造的创新技术,围绕竹筒酒生产酿造过程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使与会代表开阔了眼见,启发了思路。

本次会议首次实现了竹筒酒生产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同台交流,使竹筒酒技术装备创新的新观点、新技术得到了有效的融合。湖北稻花香、安徽金种子等竹筒酒企业设备负责人表示,希望中酒协多组织这样的务实会议。

安徽金种子集团为会议制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并表示感谢。

中国酒业协会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

20xx年12月29日

有关智能创新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基本特征,是我们抓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他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在实践层面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何为高质量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根据马克思的划分,高投入所带动的高增长无疑是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则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对高质量发展,中央也有明确的解释,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经济学里,发展与增长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解释:“如同一个人,增长是指身高体重的增加,发展则是指知识素质的提升。”由此他进一步指出,增长重点强调的是经济总量,发展虽然也要有一定的总量,但重点强调的却是经济质量。

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我体会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二是以资源集约和节约为前提;三是以提升产出质量和效率(竞争力)为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通过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如果这样理解高质量发展,那么接着的问题是:我国经济为何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从对外出口看。无须讳言,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高增长得益于成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可20xx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围堵中国的出口。由于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生产,而且成本比我们更低。在中高端产业方面,由于美欧发达国家近年来大幅减税吸引了高端制造企业回流,而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却相对落后,因此要想靠出口中低端产品拉动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从国内投资需求看。自20xx年以来,我国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率出现了下滑趋势。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完成,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其边际收益必然大幅递减。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困难正是如此,我们不仅拥有了较为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而且已建成了中低端制造业体系。随着投资空间的逐步缩小,今后若再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也已难以为继。

从供需结构看。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原理:收入决定消费。意思是说:中低收入群体对中低端产品有消费需求;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高收入群体对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有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高收入群体在日益扩大,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长期以来我们的生产要素却集中于中低端产业,导致中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短缺的矛盾。这种局面不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正是基于以上现实,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

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升级通常是从“劳动密集型”升级到“资本密集型”,然后再从“资本密集型”升级到“技术密集型”。需要研究的是,中国经济实行高质量发展是否也应遵循这一升级路径?我们是否能超越这一路径而实现跨越式升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是怎样形成的。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众所周知,人类早期农业的生产效率极低,直到17世纪工业革命到来,机器的发明推动了机械农具的采用,农业才得以升级。不过到19世纪末,农具的自动化程度虽不断提高,但种植技术却未有大的改进,故此前的农业称为“传统农业”。进入20世纪后,生物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传统农业便升级为现代农业。

事实上,在工业化中期之前,其他产业的升级路径也是如此。如制造业先从手工生产升级到机械化生产,然后再升级到智能机器生产。服装业最初也是手工缝制,后来采用半自动缝纫机,而今天则采用全自动化机器。也正因如此,马克思当年用“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企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所谓资本有机构成,指的是由企业技术构成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假定某企业原来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而现在一个工人操作5台机器,这样技术构成就提高了5倍。技术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当然也随之提高。由此可见,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的过程。应当追问的是:工业化中期之前,为何产业会普遍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

马克思解释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为取得超额利润,行业内部的企业必然出现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市场价格不由某个企业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这样企业要争取超额利润只能降成本。比如有两家企业生产玻璃杯,每只市场价格为10元。当价格由市场锁定后,企业要赚取更多利润就必须降低生产耗费或者提高生产效率,可这两者都需使用先进的机器。

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分析的是工业化中期前的情形。当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特别是第三次新技术革命后,产业升级却发生了变化,有不少企业直接从劳动密集型跃升为技术密集型,也有企业一经设立便是技术密集型,微软、英特尔、苹果公司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国内的大牌制药企业“同仁堂”“九芝堂”等,产业升级也主要靠提升技术含量,而不是提高有机构成。

为何微软、苹果公司不再走传统产业升级的老路?对此我们可借助经济学的“受价”与“觅价”原理作分析。所谓“受价”,是指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觅价”则是指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产品价格。经济学指出,有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觅价”,是因为此类企业有独特的领先技术,别人无法与其竞争,他可通过调控产量主导定价。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觅价权,争取超额利润就无需降成本,当然也就用不着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同时,由于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潜在竞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觅价权,企业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让产品向更高的技术层面升级。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苹果手机已升级到iphonexs,可苹果公司自己主要是做研发,产品生产加工却委托给了别的企业。

分析至此可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产业升级是部门内企业竞争的结果,目的是争取超额利润;第二,产业升级路径取决于觅价权,企业没有觅价权会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而有觅价权则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第三,觅价权来自独特的领先技术,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前提是必须拥有自主创新的领先技术。

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我国要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必须转换发展动力,从过去的投资、出口拉动转换为创新驱动。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驱动力,那么科技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目前人们的共识是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关于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有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通过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必须明确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不同主体追求的目标,因为创新主体和目标与创新动力紧密相关。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科技创新主体有三个: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科技人员。我的看法,政府是体制创新主体而非科技创新主体,政府可推动科技创新但不直接从事科技创新;企业与科技人员是创新主体,但两者追求的目标却又有所不同。

政府作为体制创新主体,其动力来自对民族复兴的追求。鸦片战争后一百年,中国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建国初的一个时期,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经济发展处处受制于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企业的创新动力,则来自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有利润最大化的牵引,照理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可时下不仅国企缺乏创新动力,民企也普遍创新不足。究其原因是创新有风险。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曾将企业分为三类:风险偏好型;风险规避型;风险中型。由于创新失败的概率高,而大多企业又属风险规避型,若没有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企业当然不愿创新。

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一方面来自他们的报国情怀,另一方面也来自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但无论出于何动机,科技人员都不会缺少创新动力。有数据显示,我国专利申请连续几年居全球之首,年均超过100万件;到20xx年底专利拥有量已超过100万件。两个100万足可佐证这一判断。

由此看来,当前增强创新动力,重点是在政府与企业。关于推动体制创新,关键是要通过中央顶层设计,并利用中央的权威加快“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破除各种束缚创新发展活力的桎梏,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让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经济依靠创新提质增效。

增强国企创新动力,关键是激励或约束企业高管层。有两招:一是将技术创新(如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对高管层采用“工资+期权”的薪酬机制:工资与年度绩效挂钩,期权与整个任期的创新收益挂钩。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关键是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问题是这种机制如何建?从国际经验看,创新板市场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纳斯达克(创新板)对推动美国技术创新居功甚伟,而英国1995年也开放了创新板(aim)。我国的创新板虽然已经在上海设立,但进出机制尚待完善,这方面的改革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以便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平台并分担风险。

有关智能创新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山东动脉智能(domor)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简 介

山东动脉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成立,注册资本金500万元,致力于信息技术产业,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控制技术,专业从事智能化弱电系统产品的研发与系统集成设计,个性化集成各类语音文字、图像与视频智能化应用处理系统,着力推动社会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是最早从事智能化信息化的工程服务商之一。

以“解读科技密码,创造智能未来,做最值得信赖的信息化弱电系统集成商”为目标,以“用心多做一点 do more with the heart”为核心价值观,坚持“合作、创新、高效、职业”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专业提供需求解决方案,并长期提供ict技术与劳务外包服务。在数字通信、智能化建筑、智能化社区、数字化城市等各类信息化系统集成领域,提供专业化的总体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实施管理、系统安装调试以及软件系统的集成设计开发、技术服务;为社会缔造安全、舒适、节能、高效、方便的环境贡献力量。

公司坚持走科学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解决行业业务需求,自主研发的domor l9000型“来客宝”访客登记系统,以及domor q100l“八方宝”全图摄像机获得科技进步奖,并取得良好应用。

公司拥有各类认证工程师,国家

<>

发的安防二级资质。

多年来,公司主要服务与党政机关、学校、医院、银行、保险、商场、工矿企业、体育馆、展览中心、物流、零售等各行业,设计实施了上百个信息化弱电系统工程,在从业实践中,通过多项重点大型工程的建设,使我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化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与现场管理经验,为今后实施更高要求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脉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涉及以下智能化系统:

信息机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工程系统 呼叫中心系统来客登记系统led照明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电视系统 ip广播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ip监控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灯光控制系统音响控制系统 智能卡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场馆智能系统 电子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平安城市系统 智能路灯系统数字化城管系统数字社区系统

有关智能创新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基本特征,是我们抓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他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在实践层面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何为高质量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根据马克思的划分,高投入所带动的高增长无疑是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则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对高质量发展,中央也有明确的解释,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经济学里,发展与增长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解释:“如同一个人,增长是指身高体重的增加,发展则是指知识素质的提升。”由此他进一步指出,增长重点强调的是经济总量,发展虽然也要有一定的总量,但重点强调的却是经济质量。

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我体会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二是以资源集约和节约为前提;三是以提升产出质量和效率(竞争力)为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通过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如果这样理解高质量发展,那么接着的问题是:我国经济为何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从对外出口看。无须讳言,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高增长得益于成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可20xx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围堵中国的出口。由于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生产,而且成本比我们更低。在中高端产业方面,由于美欧发达国家近年来大幅减税吸引了高端制造企业回流,而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却相对落后,因此要想靠出口中低端产品拉动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从国内投资需求看。自20xx年以来,我国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率出现了下滑趋势。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完成,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其边际收益必然大幅递减。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困难正是如此,我们不仅拥有了较为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而且已建成了中低端制造业体系。随着投资空间的逐步缩小,今后若再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也已难以为继。

从供需结构看。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原理:收入决定消费。意思是说:中低收入群体对中低端产品有消费需求;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高收入群体对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有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高收入群体在日益扩大,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长期以来我们的生产要素却集中于中低端产业,导致中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短缺的矛盾。这种局面不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正是基于以上现实,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

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升级通常是从“劳动密集型”升级到“资本密集型”,然后再从“资本密集型”升级到“技术密集型”。需要研究的是,中国经济实行高质量发展是否也应遵循这一升级路径?我们是否能超越这一路径而实现跨越式升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是怎样形成的。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众所周知,人类早期农业的生产效率极低,直到17世纪工业革命到来,机器的发明推动了机械农具的采用,农业才得以升级。不过到19世纪末,农具的自动化程度虽不断提高,但种植技术却未有大的改进,故此前的农业称为“传统农业”。进入20世纪后,生物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传统农业便升级为现代农业。

事实上,在工业化中期之前,其他产业的升级路径也是如此。如制造业先从手工生产升级到机械化生产,然后再升级到智能机器生产。服装业最初也是手工缝制,后来采用半自动缝纫机,而今天则采用全自动化机器。也正因如此,马克思当年用“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企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所谓资本有机构成,指的是由企业技术构成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假定某企业原来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而现在一个工人操作5台机器,这样技术构成就提高了5倍。技术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当然也随之提高。由此可见,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的过程。应当追问的是:工业化中期之前,为何产业会普遍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

马克思解释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为取得超额利润,行业内部的企业必然出现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市场价格不由某个企业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这样企业要争取超额利润只能降成本。比如有两家企业生产玻璃杯,每只市场价格为10元。当价格由市场锁定后,企业要赚取更多利润就必须降低生产耗费或者提高生产效率,可这两者都需使用先进的机器。

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分析的是工业化中期前的情形。当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特别是第三次新技术革命后,产业升级却发生了变化,有不少企业直接从劳动密集型跃升为技术密集型,也有企业一经设立便是技术密集型,微软、英特尔、苹果公司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国内的大牌制药企业“同仁堂”“九芝堂”等,产业升级也主要靠提升技术含量,而不是提高有机构成。

为何微软、苹果公司不再走传统产业升级的老路?对此我们可借助经济学的“受价”与“觅价”原理作分析。所谓“受价”,是指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觅价”则是指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产品价格。经济学指出,有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觅价”,是因为此类企业有独特的领先技术,别人无法与其竞争,他可通过调控产量主导定价。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觅价权,争取超额利润就无需降成本,当然也就用不着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同时,由于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潜在竞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觅价权,企业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让产品向更高的技术层面升级。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苹果手机已升级到iphonexs,可苹果公司自己主要是做研发,产品生产加工却委托给了别的企业。

分析至此可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产业升级是部门内企业竞争的结果,目的是争取超额利润;第二,产业升级路径取决于觅价权,企业没有觅价权会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而有觅价权则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第三,觅价权来自独特的领先技术,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前提是必须拥有自主创新的领先技术。

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我国要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必须转换发展动力,从过去的投资、出口拉动转换为创新驱动。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驱动力,那么科技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目前人们的共识是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关于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有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通过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必须明确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不同主体追求的目标,因为创新主体和目标与创新动力紧密相关。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科技创新主体有三个: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科技人员。我的看法,政府是体制创新主体而非科技创新主体,政府可推动科技创新但不直接从事科技创新;企业与科技人员是创新主体,但两者追求的目标却又有所不同。

政府作为体制创新主体,其动力来自对民族复兴的追求。鸦片战争后一百年,中国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建国初的一个时期,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经济发展处处受制于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企业的创新动力,则来自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有利润最大化的牵引,照理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可时下不仅国企缺乏创新动力,民企也普遍创新不足。究其原因是创新有风险。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曾将企业分为三类:风险偏好型;风险规避型;风险中型。由于创新失败的概率高,而大多企业又属风险规避型,若没有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企业当然不愿创新。

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一方面来自他们的报国情怀,另一方面也来自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但无论出于何动机,科技人员都不会缺少创新动力。有数据显示,我国专利申请连续几年居全球之首,年均超过100万件;到20xx年底专利拥有量已超过100万件。两个100万足可佐证这一判断。

由此看来,当前增强创新动力,重点是在政府与企业。关于推动体制创新,关键是要通过中央顶层设计,并利用中央的权威加快“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破除各种束缚创新发展活力的桎梏,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让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经济依靠创新提质增效。

增强国企创新动力,关键是激励或约束企业高管层。有两招:一是将技术创新(如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对高管层采用“工资+期权”的薪酬机制:工资与年度绩效挂钩,期权与整个任期的创新收益挂钩。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关键是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问题是这种机制如何建?从国际经验看,创新板市场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纳斯达克(创新板)对推动美国技术创新居功甚伟,而英国1995年也开放了创新板(aim)。我国的创新板虽然已经在上海设立,但进出机制尚待完善,这方面的改革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以便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平台并分担风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