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关图心得体会总结 老子出关的启示和感悟(四篇)

  • 上传日期:2022-12-22 15:20:10 |
  • ZTFB |
  • 10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老子出关图心得体会总结一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将欲取之,必先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5、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9、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4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4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7、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48、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4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0、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5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2、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3、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54、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5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6、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7、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5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6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64、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6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66、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68、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0、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7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7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6、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7、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8、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9、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8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1、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8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8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87、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9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2、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93、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9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9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推荐老子出关图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夫子庙。“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指的就是南京城南夫子庙地区的秦淮河风光带,自六朝起,这里就是居民商业集中地,为古都繁华地带。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文德桥,这里有著名奇观“文德半月”,秦淮河水从我们脚下缓缓渡过,“十里秦淮”就是指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水道。

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它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因为孔子在古代被人尊称为孔夫子,所以孔庙被称为“夫子庙”。它集旅游、休闲、文化、商业为一体,展现了六朝古都的风貌。

整个夫子庙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都是在一条南北中枢线上成方位对称的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文德桥之所以有半边月的奇景,是因为它与子午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大家向东看,有一堵红墙,经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全国最大的照壁,长110米,照壁起着遮蔽和装饰作用。

这是盼池,当时文人洗墨之处,也是失火取水之处。

池的东边是魁星阁,魁在古代是保佑文人高中的星宿,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说。池的西边是聚星亭,是天下群星聚集的地方,盼池的北边是一个牌坊,这就是“天下文枢”坊,四个字意指天下文化聚集的中心。

游客们,我们穿过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就来到了大成门,在左右各有两块石碑,这就是“孔子问礼图碑”,上面刻有孔子从山东到南京向老子虚心请教的情景,蹬上露台,我们可以看到一尊孔子青铜雕像,高4.18米,这是我国最高的孔子铜像。在铜像之后就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现在我们就到殿内看一看。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我国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是孔子四位门生的汉白玉雕像。

殿内有38幅由翡翠、玛瑙、黄金、鸡血石为材料制作的“孔子圣迹图”,它描述了孔子一生的生平事迹。

穿过大成殿来到学宫,这里是当年秀才学习的地方,学宫的主体建筑是“明德堂”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袢所题,德指“忠信,忠于国家,取信于民”。

明德堂前有一钟亭,内有礼运钟,还有一鼓亭,内有圣音鼓,是为纪念孔子2550周年所建,在明德堂后面还有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等。

大成殿外东西两侧是东西市,是当时进行商品买卖的地方,它充分展现了明末清初街市风貌,所以夫子庙特色还在于庙市合一。

在夫子庙的东边有座江南贡院,是当年科举考试场所,也是我国古代 最大的科举考试的遗。科举制度发源于隋唐时期,当时有号20644间。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在院试中考中的是生员,也就是“秀才”,秀才参加第二级考试“乡试”,考中的人称“举人”,举人参加第三级考试“会试”,会试考中是“贡士”,贡士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由皇帝主考,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在夫子庙周围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的桃叶渡;吴敬梓故居陈列馆;东晋名望族王导、谢安古居及乌衣巷;明末传奇风尘女子李香君媚香楼等。好,游客们,今天的游览至此结束,再见!

问答

1、孔子生平及主要著作?

孔子,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

年,享年73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他还编写了现存最早的偏年史《春秋》

2、夫子庙在我国众多孔庙中有哪些特点?

庙市合一,它先有学宫后有孔庙,有全国最大的照璧(长110米,高10米),有唯一用天然河道形成的泮池,有全国最大的孔子铜像,画像。

3、夫子庙的建筑特色及旅游特点是什么?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阁窗”的典型徽派建筑风格,集庙、市、景合一。

4、什么是泮池,照壁有什么作用?

所谓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称为“泮”。当年鲁国于泮水河畔建学宫,后人纷纷效仿,在孔庙前修一水池称为泮池。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是利用天然河道内秦淮河而形成的。照壁起遮蔽和装饰用。

5、夫子庙的泮池和寺庙前的放生池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是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易起火,泮池和放生池都是便于防火救火。 不同点:夫子庙前的泮池为月牙形,沿袭传统,教化黎民百姓像流水一样源远流长。

寺庙前的放生池为圆形或半圆形,是供寺庙内和尚放生用的。

6、桃花扇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讲述了什么故事?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共40出,故事内容是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

7、国子监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明代的国子监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他们除了教学授课外,还整理编订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国子监学生最多时多达9972名。

8、“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院”是什么意思?

因文德桥在每年的阴历十一月十五子时,月正当头,人立桥头自顾无影,桥的东西水面各有一半牙儿的倒影,相传古人在桥上争看这一奇景,曾数次将桥栏杆挤塌,故有此说,现在这句歇后语形容好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9、 为何何孔庙的门都叫“大成门”,大殿都叫“大成殿”

表示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10、 大成门内四块碑的名称,内容是什么?

a) 孔子问礼图碑:记载孔子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从山东曲阜前往洛阳寻求巩固鲁国政权的办法,图上绘的是孔子跪在洛阳城门外,向坐在马车上的老子请教。

b) 《集庆孔子庙碑》撰写碑文的是元朝翰林院学士卢挚,内容是“诏以兴学作士为王政”强调教育及培养人才是立国之本。

c) 《封四氏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刻于1331年

d) 《封至圣夫人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夫人的碑,因孔子在元朝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加封孔子夫人为至圣夫人,刻于1331年。

11、 中国科举制度始于何年,终于何年?始于隋朝,终于清末1920xx年。

12、 江南贡院是哪一级的考试场所?当时的号舍多少间?考试考几场?每场考几天?考试内容是什么?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内容?

明初前53年是乡试、会试的场所,后是明清两代江南乡试的场所,号舍20644间。考三场每场三天共九天。考试内容:教材有《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等,考试科目:《书》(八股文)、《诗》(试帖诗)、《论》(经论)、《赋》(律赋)共四科,八股文是主要形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3、 江南贡院建于何年?科举制度分为哪几个等级?每个等级的称呼是什么?

始建于南宋(1168年),科举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4、 与夫子庙、秦淮河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泊秦淮 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及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5、 简单介绍孔尚任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孔子六十四代孙,生于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1720xx年,享年71岁,戏曲作家,创作传奇剧《桃花扇》。

16、 什么是国子监?

即国立大学,他们除了教学授课,还编写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白科全书《永乐大典》,国子监的监生最多时达9972名,还有许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分到六部实习,合格者留六部工作。

17、 王导、谢安为何人?

王导:东晋宰相,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立者,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民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既说明了王导为司马睿的晋室定下了汗马功劳,也点明了王家权势之大。

谢安:40岁时由会稽赴建康接任宰相,在建康做了两件大事,从而名垂青史:

(1) 阻止了桓温的篡位活动。

(2) 指挥了淝水之战(“东山再起”这一成语取之于此)

18、 南京曾有几处孔庙?在哪里?

有三处:(1)在现市政府内。(2)在朝天宫内。(3)在现夫子庙

19、 坦腹东床、画龙点睛、青梅竹马的典故?

20、 秦淮小吃的特点?

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咸甜适宜、美味可口的特点,融历史、文化、烹饪、养生于一体。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湖南长沙火宫殿并称四大小吃群。

21、 秦淮分月的原因?

因文德桥的方位是正南北向,其走向与日晷上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年阴历十一月十五子时,可见桥的东西水面各有一半月亮。

22、 为什么学宫都和孔庙相邻?

为了表明儒学修身立国的正统地位。

23、 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为何意?

当时的江南省分安徽、江苏、上海。安徽为上江,江苏是下江,所以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是当时安徽省和江苏省的考生进行乡试前预考的地方。

24、 在科举制度之前采取什么制度选拔官吏?西汉时是采用察举举制,东汉时是九届中正制。

20、“八股文”中的“八股”是指?

破题、承接、起讲、八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25、 秦淮八艳:陈圆圆、顾横波、柳如是、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

董小宛。

26、 什么是雅乐

祭孔所用的音乐,是中国古代吕庭典礼仪式音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传说是周公亲自编定,此后作为中国礼乐文化得以长期保存,历代音乐家也对其作了许多变革,乐器则为传统的古乐器编钟和编磬为主,具有强烈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功能。

27、 门钉在古代建筑中有什么作用?

门钉除了座装饰外,主要起着将门板和穿带钉在一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建筑大门才装饰门钉,最高等级是纵横皆九。

28、 简单介绍编钟、编磬。

编钟: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编磬: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组磬组成。

29、 秦淮河的源头:溧水东庐山的溧水河和句容宝华山的句容河。

30、 四亚圣:颜回、曾参、孔伋、孟轲。

2、大成殿前的平台古称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答: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 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

5、大成殿中的屋脊鸱吻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

6、大成殿内的"三宝"是哪三宝?

答: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

7、殿中央陈列的孔子画像有多高多宽?

答:殿中央陈列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

9、大成殿内四周墙壁悬挂的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共有几幅,名称是什

么?

答:共38幅,称为"孔子圣迹图"。

10、大成殿内四周墙壁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有多大,里面共有多少人物?

答:每幅画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

1、学宫主要有那几个单体建筑?

答:有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

2、学宫的正堂一般都叫做明伦堂,为何南京独称“明德堂”?

答:明伦堂取义教人明白伦理道德。当年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

堂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就写成了“明德堂”,一直沿用至今。

3、明德堂后的尊经阁以前是什么地方,现在做什么?

答:以前是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

4、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什么建筑?

答:分别是崇圣祠和青云楼。

5、崇圣祠是做什么的地方?

答:崇圣祠原为祀孔子父母的地方,现为梨园。

6、尊经阁后的卫山上的亭子叫什么?天下文庙皆该亭始于何时?

答: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

7、南方孔庙的屋面与北方孔庙的屋面有什么区别?

答:南方孔庙的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

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

俗文化的表现之一。

8、夫子庙水上游旅游线路称什么?

答:夜泊秦淮。

9、学宫的门匾“东南第一学”是由谁题写的?

答:由清末状元秦大士所题写。

10、科举时代秀才一般每逢什么日子到学宫来听讲?

答:每月逢旧历初一和十五都要到这里来听训导和宣讲。

推荐老子出关图心得体会总结三

“为无为”就是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就是没有特别强烈的企图心,不是为了我获得什么什么去做事,我放轻松,轻装前进,放下企图心去做事,反而会做得更好。“事无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以“无事”的心态去做事,这样做事情结果反而做得更好,境界更高。“无味”,可以解释成朴素和本真的心态,你以这种朴素和本真的心态去体会人生的话,那么您的人生一定会体味出更多的精彩来。所以,消除企图心,轻装前行,凡事尽力而已,这样收益反而越来越多,境界也会越来越高。

老子讲的意思是,把小事当作大事去做,把细节当作重要的事去做,把少的东西当作多的东西去做。也就是说,你看着那东西少,你觉得任务很小,但是你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一个特别多的事去认真去做,这是做事的具体方法。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真理,也就是说,每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他莫不是把这小事做好了,不断提升积累,然后最终成为高手。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工作中是,遇到这样的一位上级机关的领导,虽然他并不懂林业,但每一件事不管我们的认为重要或者不重要,他都很认真对待,都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做,或者来要求我们来做,结果他始终把工作做得好好的。

孔子说“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而老子说“以德报怨”。后世就为这个问题开始争论了,争论到底老子高明还是孔子高明。其实这是没有搞清楚两者讲话对象到底是谁。老子《道德经》写的是管理的内容,是给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写的,所以,在当年老子这些东西都是治国的内容。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是是公司的最高领导,下面的员工由于种种原因有怨言,那么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怎么办?难道马上以怨报怨,与员工斗争,甚至开除员工吗?长期这样做肯定不合适,那样的话你的公司可能很快就倒闭了。作为领导,应该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主动感化员工,解决问题,继续给予恩惠,让员工成为一个善人,这就叫“抱怨以德”。孔子讲话对象基本都是老百姓,普遍人。对于普通人不能用领导者的标准要求他,而是要求坚持“以直抱怨”的道德底线。“直”就是公平、正直,譬如起争执了,要裁决,上法院,这是“以直抱怨”。老百姓之间能保持一个“直”,一个公平这就非常好了。

另外一个角度,强者对于弱者“以德报怨”,显示出强者的气度、格局。譬如,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相国,大权在握,但面对廉颇的挑衅主动避让,这是以德报怨。廉颇知道真相后也被感动,负荆请罪,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平等的双方只要“以直报怨”就行,社会显得公平。而弱者对于强者说“以德报怨”,那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行为。譬如抗战胜利以后,我们不敢向日本索赔、不敢到日本驻兵、不敢管辖硫球群岛,都是一种懦弱行为,美其名为“以德报怨”,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与“以德报怨”相对应的是“以怨报德”。你一直做好事,可反被别人埋怨,被别人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几个人,最小的是儿子,前面都是姐姐,这家里面就让姐姐无休无止的去为弟弟付出。姐姐家里边省吃俭用,把在外面打工赚的钱,全都往家里汇,弟弟基本上不干活,但是家里面父母认为这是应该的。就算这样无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还责怪姐姐,这就叫"以怨报德"。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你只要少付出一点,你就是对不起我了,你就伤害我了,我就跟你没完。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第一,我们该做好事,还要做。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回报,甚至回报不好我不做了。第二,要反思做好事的方法了。为什么我们发出善的信息,回馈的却是恶的东西?说明帮助的方式有问题,要调整方式,冷静一下、反思一下,换一种方式。“大善是小恶”,“升米恩,斗米仇”,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做好事善事也要得法。做好事不当,也可能害人害己。

“图”是图谋,要去做的事。中医讲治未病,这是《黄帝内经》里的思想,意思就是别等到有病了再治病,有病了再治病相当于要去打仗了您现拿锤子砸兵器;渴了您现挖井,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一定要打提前量,我们要学会御敌于战壕之外。真的到大病爆发出来了,这时候医学往往力不从心。

细节决定一切,好的坏的都是取决于细节。简单的道理往往被忽视,细节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成大事的关键。老子告诉大家要做好工作,从细节上开做,从细节开始、点滴做起,这是修行的方法。有人认为,“无为”是老子希望大家什么都不做,清空自己,放下一切,什么都不做就是“无为”。这是胡解,把《道德经》解偏了。实际老子说“无为”是对自己的,对于自己的欲望,那种需求;对大家要“为”,老子讲“为大乎其细也”,明显是要“为大”的,希望做出大事的。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您要做一个很宏大、很了不起的事,先不要想着这么宏大的事情如何做,而是只把它当成你的努力方向。而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把细节做好,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过一段时间以后,您回头一看,您原来所期望的目标其实早已完成了。一个人怎么做才会成功?你只要按以下三点去努力,肯定会成功。第一,你的事业是对众生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坏事,这是方向。第二,你对它有兴趣,做这事感觉到快乐了,然后认认真真去做。第三,你能够坚持下去,愿意坚持十年。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你肯定能够有所成就。

凡是容易轻诺的人,因为他看轻这种承诺,他觉得承诺可以随便给,很简单。如果您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更容易“寡信”。如果许下了诺言,那么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一定要做到。把每件事都要当作难事来做,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不要贪多,这样做事才会没有困难。

推荐老子出关图心得体会总结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20xx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