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2:26:11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深入思考和总结的产物,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有一些感悟和经历,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下来,既能够巩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与他人分享交流,相互促进进步。总结是每位学习者必备的一项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到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和本质,为自己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经验。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事实来支撑观点。1.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身学习和经历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阅读《乡村振兴促进法》后,受益颇丰。我觉得《乡村振兴促进法》真的是一部重点促进“三农”全面工作的法律,尤其是将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摆在突出位置、贯穿法律始终,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法律对于涉及到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各项要素,如集体经济的发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种业的高质量发展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使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有法可依。
第三十七条写道,“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等各方面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法律鼓励各方面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也是更好的“集民智”,倾听群众的意见,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对于生产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和资源化的利用,农村住房建设的绿色环保等改善人居环境的举措也是法律着重强调的。
无论是本土人才的培育或是城市人才的下乡,亦或是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真的是汇集各类专业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第二十八条中还写道,“一些机构组织要为各类人才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真正的从细处从小处去落实振兴工作。农村发展确实是大有可为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力量的“一池春水”。
法律最后还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明确了各方责任,确保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护航”乡村振兴一路前行!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_脱贫攻坚圆满完成,20_乡村振兴正式开始。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到达终点,作为新时代青年,当立足当下、矢志不渝,在新起点上出发向未来。
回首过往峥嵘岁月,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鲁迅曾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诚哉斯言!君可见,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出使西域,连通中外,纵贯东西,开辟丝绸之路。君且看,“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历经八年,修筑一条断绝贫穷的绝壁天路,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踏上小康之路。张骞的丝绸之路的终点是东西友好,贸易往来;毛相林绝壁天路的终点是全村摆脱贫穷,迈向小康。由此观之,路是走出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每条路都有终点,作为当代青年,当牢记前辈打造的路,在他们的路的终点,再出发。
立足当下旖旎风光,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宋代潘阆曾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君可见,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亦如蛟龙入海,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祝融探火等,表明我们在路上。20__年,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君可见,今日之中国,坚忍不拔,矢志不渝,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我们正昂首阔步的向未来前进,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我们在起点上踔厉奋发,矢志不渝,作为当代青年,当坚实走好每一步,矢志不渝出发向未来。
面向未来光明前景,前行中终点亦起点。
尘雾之微,补益山河;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前行路上终点亦起点,君可见古之“丝绸之路”为今之“一带一路”打下坚实基础;君且看,往之“脱贫攻坚”为今之“乡村振兴”奠起基石。作为当代青年,站在先人的终点之上,当矢志不渝再出发,在起点上出发向未来光明前景。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作为当代青年,当怀着“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韧劲,做好“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的准备,“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矢志不渝再出发,昂首阔步向未来。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习近平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然而,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脱贫产业需要接续培育,脱贫人口需要持续帮扶。今后要在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重点是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脱贫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收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筑牢种子、耕地、农机支撑。种子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耕地方面,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和种植结构管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农机方面,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同时,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念好特色经,写好融合诀,建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今年还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系统谋划农村改革。乡村建设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善通村组路、农村供水、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方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努力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农村改革方面,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2022年1月,我从x省x市温江区来到了大邑县王泗镇七一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蓦然回首,我和我的“七一村”已相识、相知、相爱百天,我相信,这份村中的岁月、真挚的情缘将成为我往后人生的“独家记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的“七一村”,我想对你“深情告白”。
爱你,是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懂你,是深入群众的与众悲欢“真交心”。
为你,是脚踏实地的接续奋斗“不了情”。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推进乡村振兴,要打牢夯实产业振兴这个基础。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比如,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中坚持质量兴农是重要要求。比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重要环节。比如,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必将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
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未脱贫人口最多。这些人都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要在20_全部实现全部脱贫,任务重,使命艰巨。这任务谁来扛着?这使命谁来担当?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便民服务中心两级党员干部带领全中心人民尤其是贫困群众齐心协力来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首先要懂农业,就是熟悉了解党的“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熟悉当前我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情况,就是知道种地的老百姓会种什么,想种什么,能种什么;养殖的农民会养什么,想养什么,能养什么……会抓“三农”工作,是“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其次就是“爱农村”,不仅是爱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有一种从灵魂深处热爱这块热土的情怀,有一种扑下身子能一头扎进农村的动力。我在农村工作二十个年头了,刚在农村工作的时候感觉工作很枯燥,没意思,时间长了,就爱上了农村的山山水水,爱上了农民的勤劳、淳朴的性格,有了一种扎根这里的想法,每每投入做一件事情,就会觉得就有一种乐趣,一种动力,一种灵魂的升华。
最后就是“爱农民”,就是要从骨子里尊重他们,善待农民,和他们坐在炕塄畔上拉家常感觉到亲切,不能觉得农民文化素质低,眼界低就去看不起他们,能客观认识农民身上的缺点错误,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施舍。
如果我们具备了懂农业的本领,有了爱农村扎根农民的情怀,有了爱农民、懂农民、将自己放身农民中的情趣,就有了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样才能踏踏实实投身农村,扎扎实实将党的“三农”政策落实落地,才能把乡村振兴的规划图一锤一锤敲扎实。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黄河以其伟岸的胸怀哺育着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而黄河流域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关键的链条。陕西省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省份,作为西农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来到了黄河流域上的两个小小村落,淳朴的民风和自然清新的空气是我对这座农业小村的初印象,但这里逐渐发展的新颖农业园区更让我耳目一新。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并用智能大屏上的实时监测观测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品尝了新鲜的冬枣,感受了正在晾晒黄花菜;随后我们又前往了两村进行调研,首先和当地村两委取得联系,获得其鼎力支持,而后了解了村子路线和布局,农业产业情况和村民生活质量等等。从一份份调研问卷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更饱含着一户户村民淳朴温暖的真心。农村的土地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已然收获的金黄色麦子是沉淀后的累累硕果,无论大学毕业后作何选择,我们都将谨记“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为我们脚下的土地而竭尽全力。
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从这次的调研来看,乡村振兴,还任重而道远,新一代青年必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作为致力于为家乡作贡献的青年,“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的这一片丰饶的土地,需要我们来建设和守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路上;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_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_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_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然而,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脱贫产业需要接续培育,脱贫人口需要持续帮扶。今后要在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重点是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脱贫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收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筑牢种子、耕地、农机支撑。种子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耕地方面,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和种植结构管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农机方面,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同时,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念好特色经,写好融合诀,建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今年还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系统谋划农村改革。乡村建设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善通村组路、农村供水、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方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努力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农村改革方面,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唯有汇聚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合力,乡村才能聚要素、添人气、增活力,广大农民生活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才能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我们克服新冠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刻认识到,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守好“三农”基础,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和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成效可考核。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围绕耕地和种子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书记指出:“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_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近期,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乡村振兴,我村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各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一起商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从商讨的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村庄只是提出一些近期工作任务,根本谈不上乡村振兴策略。因此,我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有了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农民是勤劳能干的农民,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农耕上。换句话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很多农民的思想跟不上当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方针为要求,把各行业中热爱“三农”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农村工作队伍,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乡村振兴合力,通过培养新农人队伍和解放思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和思想基础。
给村干部以适当压力、发挥村民主人翁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作为全村发展的带头人,必须要有与时俱进、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村的村干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么这个村庄的发展也就止步于当下,落后于未来。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制定振兴战略时,要以村民愿不愿意,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尺度。只有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才会关心村里的乡村振兴战略,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因此,党委政府要给村干部以压力,使村干部有紧迫感,紧跟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带领村民致富,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正确引导和带领下,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绘制出蓝图,把工作落实到位,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党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各种资源配置的投入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政策和设施基础。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要在全力保障稳定增收上抓紧抓实。要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产业扶贫带贫减贫体系。坚持外引自建并举,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继续开展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规范提升合作社,在确保应保产业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贫困户参保比例。加大劳务培训输转力度,因户制宜发展“五小”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要在巩固提升清零成果上升级加力。健全易辍学特殊群体风险防控和“一对一”长效帮扶机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稳步提升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基础医疗救治能力,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建立健全农民住房安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排查管护长效机制,第一时间解决房屋安全隐患和供水不稳定问题。加快推进村组路、产业路、入户路、农户庭院硬化,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
要在补齐全面小康短板上持续攻坚。按照“巩固领先指标、提升一般指标、突破弱项指标”的原则,紧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等关键领域,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开展全面小康补短板行动,加快补齐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各领域短板弱项。
要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上精准高效。聚焦“五个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区域品牌和集散能力建设,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动优质农产品向城市聚集、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编制乡村振兴村级规划,加大全域无垃圾城乡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讲卫生、讲礼貌、讲节俭、讲勤劳和改赌博之风、迷信之风、攀比之风、不孝之风为重点的“四讲四改”行动,促进乡风文明。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务必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看齐的高度来认识,务必牢记唯脱贫攻坚为大、唯脱贫攻坚为先、唯脱贫攻坚为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民本意识,困难在肩,冲锋在前,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担当和态度,以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勇气,以超常规的措施和手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破除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从鲁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决定、共担风险,处处闪耀着为民担当、干事创业的情怀。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五是党建上要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是每个参观点最突出、最显眼的标志。“为集体操心、让群众省心、请组织放心”、“村庄发展快,要靠书记带;群众生活美,要靠班子领;火车开的稳,要靠党员撑”、“党员农家乐”、“党员文明户”、“党员责任牌、责任区”、“党员请您歇歇脚、上下楼梯慢慢走”等暖心提示清晰显眼,处处体现了党员示范带头,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都离不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只有强一个支部,才能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三基建设”,激活基层党委、农村党支部内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_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故事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刻认识到,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守好“三农”基础,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和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成效可考核。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围绕耕地和种子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书记指出:“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书记强调:“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走进红色山西心得体会(模板17篇)
- 最新研修宝心得体会精选(通用11篇)
- 最新部队青春奋斗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8篇)
- 部队青春奋斗心得体会(精选11篇)
- 2023年警察增强本领心得体会范文(实用13篇)
- 2023年参观木板厂心得体会精选(汇总10篇)
- 最新干部双重信仰心得体会(优秀11篇)
- 激励前行团课心得体会实用 团员的发展团课心得体会(3篇)
- 最新精神卫生课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2023年红色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