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女性创业心得体会及收获 女性创业感悟(6篇)

  • 上传日期:2022-12-22 08:41:48 |
  • ZTFB |
  • 13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海南女性创业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三亚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在三亚落笔洞发现的"三亚人"遗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汉代在今三亚市崖城镇设珠崖郡,隋代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明清时改称崖州,民国后改崖州为崖县。1954年崖县政府所在地从崖城搬到三亚,直到1984年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所以说,作为城市,三亚是很年轻的。这里是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45万人口中,有黎族17万人,苗族2800多人,回族近7000人。除市区外,三亚市管辖着十镇三乡,还有五个大型国有农场。

三亚地处北纬18度,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终年无霜。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在三亚这片热土上,依然是姥紫婿红,绿意盎然,暖风袭人。"海外风光别一家,四时杨柳四时花。寒来暑往无人会,只看桃符忆岁华。"古人描绘三亚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这首诗,已被传为佳句。正因为如此,三亚成为全国最好的避寒、冬泳、度假休闲胜地。

三亚得天独厚,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环境、温泉、民族风情和热带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于一地,是世界上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三亚不仅热带滨海自然景观之美冠海南,而且人文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这里有古代朝庭贬官、高僧名道的足迹,有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当您陶醉于椰风海韵的时候,那些同景观相联系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一定会让您感慨系之,浮想连朗。

三亚热带滨海的主要观光和休闲地有亚龙湾、鹿回头、天涯海角、大东海、南山、蜈支洲岛等。她们共同的特点是,不仅阳光明媚,沙滩细白,椰风摇翠,海韵迷人,而且都处在纯净的生态环境中。近海海域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标准,大气环境优于国家一类标准。全国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海南人均寿命居全国之冠,而三亚又是海南最长寿的地方。

三亚的市花是三角梅。无论是景区景点,还是山野道旁,你随意可以见到一蓬蓬浓密的青枝绿叶上,飘动着一簇簇艳丽的红花,热烈得好像冬天里的一团团火,那便是三角梅了。三亚的市树是酸豆树。它躯干巨大,枝叶浓密,树姿宏丽,是非常珍贵的草坪孤立风景树。然而在南山文化旅游区,你可以看到成片的酸豆树林。由于"鹿回头"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留在景点介绍中讲),三亚获得"鹿城"的别称。

三亚市作为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越来越注重市容市貌的美化。他们在沿三亚湾20公里滨海狭长地带建设"椰梦长廊",以及整治大东海,新建雨林广场,就是近几年来实施的城市绿化美化重点工程项目。椰梦长廊以广植椰树为主,树阴下铺植绿草,其间点缀灌木、花卉,穿插布置娱乐、景观文化小品,形成集观赏、游览、休闲为一体,妙趣横生、生机盎然的滨海带状公园。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游客们可前往赏景听涛,怡悦身心。

朋友们,让我们放松身心,融人这一方被古人称作"极地异域"、如今正朝建设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方向前进的热土和海洋吧!

<><>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国一流,亚洲首选、世界著名的国家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市。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1919平方公里的热土,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209公里的海岸线,是三亚成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人间仙境。

三亚是我国最南端的城市,那里有高大的椰树、银色的沙滩、碧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大海。

记得,我第一次踏上亚龙湾的海滩时,那激动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天水相连,天海一色,太美了!我迫不急待地投入大海的怀抱,脚踩着软绵绵、细细的沙子,一个浪头向我扑来,我一屁股坐在沙滩上,裤子都湿了,我还没有站起来时,又来了一股浪,把我再次推倒,让我喝了一口咸咸的海水。我连忙起身,索性换泳裤在海边游玩。海风推动着巨浪,掀起了无数浪花。雪白的浪花排成整齐的队伍,一排排地向前推进着,追逐着、嬉戏着,如顽皮的孩子,欢快地涌上沙滩,又快速地向后撤退,把我一次次地推到岸边,再兜回来。放眼望去,是浪花跳跃的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点点金光,如无数把碎金撤向大海。弯腰俯身,细细的海沙轻托着我的双脚,细腻滑润,我的整个身子在海水中轻轻跳跃,指间白色的细沙轻快地在指缝中流淌,真是太刺激了,太好玩了……我在浪花的`怀抱中蹦跳着、欢笑着,浪花簇拥着我,缭绕着我,我沉浸在浪花柔美的拥抱中。

三亚真是太美了,大海真是太壮观了,它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留在我有脑海中。

主题海南女性创业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老街)位于海甸溪南岸,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处旧城区中心地带,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得胜沙路

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街上还有间冼太夫人纪念馆(俗称“冼夫人庙”),为纪念在南北朝时期对治理海南有卓越贡献、为安定团结统一开创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现在得胜沙逐渐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新华南路

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宣传板招揽顾客。

中山路

中山路是五金灯饰一条街,骑楼与鳞次栉比的霓虹广告辉映,现在主要为温州人的商业街。

博爱路

街边小店销售家电、小商品、服装、鲜花、礼品等,生活气息浓郁。贯穿博爱路的是东、西门市场。东门为海鲜干货市场,西门则是古玩一条街,大大小小古玩摊档沿街而摆。\

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__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海口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两侧都是一幢幢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南洋风格柱廊式骑楼。编号:011的“海口市骑楼街(区)”最早建于1849年,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至今还发挥着情感价值。许多马来西亚等地的老华侨们在每年回国祭祖的时候,总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转转,给身边的孙子讲讲这里当年的故事。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南洋街上拥有历史记忆的骑楼在逐渐消失。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文物局以及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正致力于“海口骑楼建筑保护和综合整治项目”,评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进而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海口的骑楼老街纳入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来。

主题海南女性创业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亲爱的各位朋友,我先给大家描述一副场面,看大家可否能猜到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突然大地晃动,继而在平原的某一个点突然喷发出一种高温粘稠岩浆,炽热无比的岩浆像条条凶残的火龙,从地下喷涌而出,吞噬着周围的一切,霎时间,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浓烟散尽,一望无际的平原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山丘,那是熔岩遇空气而凝固成熔岩石以及大量的火山灰组成的。对了,有朋友猜对了,这就是火山爆发的震撼场面,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去的地方呢,是火山爆发后13020_年之后的场景了。它便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城市火山群地质公园——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公园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石山镇,整个火山群面积约为108平方公里。现在的火山口公园以其火山成因之典型、类型之多样、形态之优美、结构之完整,以及溶洞之奇异、矿泉之珍惜、植被之长青而成为重要的地质遗迹,在20_年时候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整个公园由火山农具展览区、演艺广场、山岳配天、马鞍岭火山口这几个部分所组成。当然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山农具展示区和马鞍岭火山口了。

火山农具展示区

在火山农具展示区,你可以看到古人用火山石打造的生产、生活用具,如石磨、石臼、炸糖器等,还可以从中了解到海南的火山文化。这里的石头颜色乌黑,有气泡,呈蜂窝状,质地坚硬,是铺设地面的好材料。所以,待会大家进入园中,望眼遥看,整个公园的路面都用火山石砌成,据说赤脚踩上还有按摩消除疲劳的保健作用呢。

马鞍岭火山口

除了火山农具展示区,大家一定要参观的便是马鞍岭火山口了。整个马鞍岭火山口成锥形,南北突起,中间凹陷,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马鞍,因此得名马鞍岭。它是我们琼北地区的最高点,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之一,马鞍岭高222米,深度有90米。我们可以沿着建在火山壁上的小路下行到底部,各种植物自然地生长着,像一幅天然的画壁;抬头仰望飘着浮云的天空,瞬间觉得自己的渺小,心里想着去看外面的世界。大家别看此处“坑”深,可却不会有积水,因为火山石本身就是天然的过滤器,雨水会通过孔隙往下流成为地下水。因此石山火山群有五宝:植被、土壤、石材、温泉和矿泉水。海南很多的优质矿泉水比如我们的“国水”——椰树火山矿泉水,正如它广告中说的那样“一饮椰树矿泉水,方知海南人寿长”,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海南人均寿命居全国之首,和我们的火山矿泉水想必是有密切联系的。用火山矿泉水泡茶更是至清至淳,至柔至甜。其实火山口周围是琼北最缺水的地区,过去当地每户人家屋檐下都摆放着水缸,以保存雨水,因此当地形成了“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的水缸,谁家水缸多就嫁谁”的婚俗,是不是很有特色呢?大家有兴趣的话可登上马鞍岭顶部的观海亭,极目远眺,烟波浩渺的琼州海峡和高楼鳞次栉比的海口市尽收眼底。还有那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实在是养眼护目。现代的高楼大厦与历经沧桑的古地貌相映成趣,不禁令人满怀伤感。火山爆发带来了肥沃的土质,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茂盛的热带树木,和飘香的瓜果。荔枝成熟季节,千顷荔枝园更是让人

赏心悦目,颇有“千里莺啼绿映红”之趣。火山口所在的石山镇和永兴镇因此被称为“荔枝之乡,水果之乡”。

肥沃的土地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的水果,还给我们带来了美味佳肴——石山壅羊。当地百姓用石山经过挑选的“羊草”喂食圈养的壅羊,使得石山壅羊皮细肉嫩,不腻不膻,不论是汤涮、白切、红焖都是上等的美味。游火山口是千万不能错过品尝石山壅羊火锅的。

大家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去领略火山公园的奇特,品尝人间美味石山壅羊了呢, 那还等什么,我们出发吧!

主题海南女性创业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高15米的《鹿回头》雕塑矗立在鹿回头公园五岭的最高峰,是根据当地黎族爱情神话传说而创作的室外雕塑作品。传说古代有一青年猎手,头束红巾,手持弓箭从海南五指山追赶一只坡鹿直至南海之滨前面山颠悬崖之下便是浩瀚的大海,无路可走,猎人正弯弓搭箭,忽然火光一闪,烟雾腾空。神鹿回过头却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并和青年猎手结为恩爱夫妻,在鹿回头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耕种、纺织、捕鱼、狩猎、种植椰子树,天长日久形成了鹿回头这一黎族山寨。鹿回头这一传说已成为三亚的象征,雕塑已成为三亚的城雕,也成为相传有5000多年历史的海南黎族神化传说的代表,也得到海南一百多万黎族同胞的认同和敬仰。

涯海角中秋欢乐节"是公司培育多年的一个旅游活动品牌,每年的中秋之夜,都要在天涯海角风景区和鹿回头公园两个活动场地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及游园活动,有传统的灯谜会、民间舞狮大会、月饼展销大会、品茗会等,而最富有特色的莫过于鹿回头的"鹿山赏月大会",处鹿山之巅,迎习习夜风,观海月初露,赏月满鹿山,加上山下灯火掩映,如临人间仙境。在鹿雕南平台还有"福"、"禄"、"寿"塔灯三座,中秋夜,亲友相聚,共同点亮塔灯蜡烛,可祈得"福寿双全"、"幸福团圆"、"吉祥平安"。鹿回头的中秋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誓山盟由孙凯题写"海誓山盟"摩崖石刻,山盟亭和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团团长何宝森精心设计的"山盟碑"组成的一组景点。

一见钟情

立于鹿回头公园的半山回车场边,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石刻正面面对鹿雕和公路,背面可观赏三亚全景。尤其,可近观三亚两河河口与入海处的壮丽景色,还可以欣赏到鹿回头广场的景观。此处的"一见钟情"即能表达对爱人的钟情,也可表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三亚秀丽山水的钟情。南海情山鹿回头流传着一个海南黎族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位黎族青年猎手,他头束红巾,手持弓箭,从海南岛腹地五指山追一只坡鹿来到南海之滨。前面山巅悬崖之下便是茫茫大海,坡鹿无路可走,青年猎手正张弓搭箭,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坡鹿回过头来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两人遂相爱并结为恩爱夫妻。此山因被称为"鹿回头",也成为青年男女海誓山盟的情山。经过10多年的文化底蕴的挖掘及积淀,鹿回头文化得到全新的诠释,什么是鹿回头?她是中国的三大少数民族爱情传说之一,可与云南的阿诗玛,广西的刘三姐媲美;她是仙鹿回头的地方,仙鹿的这一回头,回出了人性,回出了对生命的渴望与留念,她是中国一个经典的情爱文化载体,同时也是黎簇的族源文化,海南黎族文化发袢的根源。根据美丽的爱情传说,公园建成了:"爱"字摩崖石刻,"永结同心"的海誓山盟台、"连心锁"、"夫妻树"、"仙鹿树"、"海枯不烂石"、"红娘"、"月老"等景点,着力塑造一花一木无不含情、一草一石处处有爱的氛围,以展现满山都是情、满眼都是爱、满心都是感动的情爱文化主题。每年的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这里是来自国内外的情侣们必到的海誓山盟、永结同心、祈求百年好合之地。红绳树在许多黎族村寨高大的榕树下,人们会看到由几块大石头垒成的房屋,那就是黎族人经常朝拜的土地庙。庙里既没有神位,也没有香炉,只有一块形状象男性生殖器似的石头,黎家人称为"石且"(石祖)。黎族人认为榕树是有灵性的,她是人类善良的朋友。大叶榕是雨仙,种得越多,这一地区的水量越丰富,也能风调雨顺;小叶榕则被认为是村寨的阴护神仙,她能保护全村的人丁兴旺、丰产丰收和大吉大利。若村寨死了小叶榕树,黎人们相信那是村中将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即将去世的征兆,所以对生长在村寨的榕树是严禁砍伐的。可以相信黎族人对石且和榕树的顶礼膜拜是属于原始文化的范畴,来源于对祖先的崇拜,与生育的图腾有着密切的联系,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幸福,并能满足人们消灾去难的宿愿,这就是民间平安吉祥树的由来,鹿回头山顶的吉祥平安树因黎族传说则更具神秘色彩。

永生相伴

在鹿回头山顶的西麓,有一块巨石,一截两半。一半傲立在山顶端,一半平躺在脚下,伸向海里,当地人称为相伴石。相传是位女子为了等待打猎的恋人相守在山顶,遥望远方,长久化做了一块立石。恋人归来后,听到村中人们的诉说,奔向山巅,长跪在少女石旁,誓死相依,便化作了一块平躺的石头,希望在恋人累的时候,能够在他的身上休息做伴。

鹿回头位于三亚市南部5公里的三亚湾,是三面临海的半岛,状似坡鹿站在海边回头观望。该景点的传说美丽动人。相传古时候五指山里有一位勤劳勇敢而又善良的黎家青年猎手上山打猎时,发现了一只美丽的梅花鹿,便紧追不舍。9天9夜之后,他翻过了99座山,趟过99条河,一直追到三亚湾边上的珊瑚礁上。前面是碧波万顷的茫茫大海,后面是紧追上来的猎手,花鹿已走投无路,便站立不动的调回头来凝望那位猎手。就在猎手搭箭弯弓,准备发射的时候,只见眼前电光一闪,刹那间又变成一团白色的烟雾,当浓烟散尽之后,花鹿不见了,只见站在眼前的是一位美丽的黎家姑娘,姑娘含情脉脉地向着猎手走来,向他倾诉心中的衷情。原来该姑娘系天上的仙女,因钟情于人间的这位勤劳勇敢的年轻猎手,征得王母娘娘的准允后,便下凡人间向该猎手倾诉爱慕之心。青年猎手也为这位姑娘的真情所感动,两人便海誓山盟,结下百年之好,在此安居乐业、繁衍子孙,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后人便将这地方以“鹿回头”相称。三亚市也因此别称“鹿城”。

以后,此处的半岛、山岭和村寨都名以“鹿回头”。鹿回头半岛最高点海拔285米,鹿回头岭于1984年开辟公署内有哈雷慧星观测纪念点、听潮亭、情人岛等观赏、休憩设施。岭上有高达15米再现鹿回头神话的塑像,岭下建有度假宾馆多处和珍珠养殖场。鹿回头岭是观海景、山景和三亚市景的最好去处。

鹿岭之巅,人们已经建起了鹿回头公园。只见园内红花绿树,亭台栏障,加上别致的曲径回廊,倒像是一座小花园,只见公园内游人如云,笑声四起。神话中的猎手和仙女的传说,已被雕塑成“鹿回头”巨型石雕,其高为12米、长9米、宽4.9米,屹立在鹿岭上,雕塑像的作者林毓豪先生(原“五羊城”作者)花了4年时间和心血,完成这件巨大而不朽的神话作品。该作品构思独特,造型优美,一只神鹿回头凝望,两旁分别屹立着英俊的黎族猎手和美丽的鹿女。若从市区远眺,远远便可望见这对情人以其迷人的仙姿,满面笑容地欢迎四方来客,而若在仙鹿像处,可俯瞰浩瀚的大海,远眺起伏的山峦,三亚市全景尽收眼底。你要是来到猎人和鹿女幽会的地方,细细品味“鹿回头”那动人的故事,你必将会终生难忘--这里的情、这里的景、这里的秀和这里的美。

主题海南女性创业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这里,树木蓊郁,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好一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五公祠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称之为“五公祠”。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五公祠近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

观稼堂

原名为观稼亭。椐《琼山县志》记载:观稼亭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是一座六角飞檐大亭,它为纪念苏东坡指凿双泉,造福桑梓乡里的丰功伟绩而建。“观稼”两字,寓意为:观浮粟泉水旺盛,灌溉金穗千亩之意。该亭在明末清初时被毁,康熙四十三年(1704)琼州知府贾堂深感观稼亭对教化当地百姓黎民、思忆先贤丰功伟业有远深意义,便在旧址重建。道光十四年(1834)又经扩建,形成为当时海南最大的亭榭。据清人张育春撰写的《重修观稼亭记》记载:观稼“亭前为平坂,旁浥清泉,有溪流一道,自东环流而西,两旁绮丽交错,阡陌纵横,士大夫游息于此,比之裴中立绿野堂,洵城北一名胜”。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朱采在修建五公祠时,又重修了观稼亭,并改名为观稼堂。在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五公祠左附观稼堂,循旧例藏琼崖历代名贤文物遗著”。自此观稼堂也就成为海南文人学子品茶赋诗与进行学术交流的地方。

学圃堂和西斋

朱采当时增建学圃堂和五公精舍的目的在于兴办学堂,讲学明道,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据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右侧建学圃堂,聘海内硕儒讲学其中,又建横宅一连四间,名五公精舍,为学子研习之地,本道契五公,教兴后学之意”。民国四年(1915)琼州道尹朱为潮在《重修五公祠记》也记载:“五公精舍仿学海堂例,选全琼庠生,秀才三十名,研习经史词章之学,聘宁波郭晚香在学圃堂讲课”。郭晚香浙江宁波人,晚清著名学者,朱采在建学圃堂和公精舍后,向当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推荐聘请郭晚香来琼讲学,他来琼时带来了八千多卷古版文献书籍,置于海南第一楼上,学圃堂就是他当时讲学的地方,五公精舍和东斋分别是学生和老师的宿舍。郭晚香在学圃堂讲学不久便病逝,因后继无人,诸学生便由朱采保荐到广州的学海堂继续学业,五公精舍便用于收藏郭晚香的遗书和典册,民国六年(1917)五公精舍也因此更名为五公祠图书馆。

苏公祠

为纪念苏东坡而建。他北返后,海南学子经常在他曾借寓过的金粟庵入饮酒赋诗,进行学术交流,怀念这位“一代文宗”,久之便把该处题名为“东坡读书处”。元代在此基础上开设“东坡书院”,大书法家赵孟頫为之题匾。书院几经变迁,至明初毁废,但遗迹尚存。明万历45年(1617年)琼州副使戴禧在原址重建。并改书院为“苏公祠”,奉祀苏东坡与其子苏过。清顺治、乾隆年间又对该祠进行重修,光绪15年(1889年),朱采在修建海南第一楼时对苏公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并增建山门等建筑。现在的苏公祠基本上是光绪年间建修的规模。苏公祠山门口陈列的石雕系明代修建苏公祠时的原物,山门口悬挂明太祖朱元璋赞海南诗句“南溟奇甸”横匾。苏公祠正厅陈列着苏东坡及其子苏过和学生姜唐佐的牌位。大厅圆柱悬挂民国四年(1915年)由朱为潮撰联,现代著名书法家麦华三重书的“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的楹联一付。

泂酌亭

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因苏东坡“指凿双泉”而建。当时琼州郡守承议朗陆公品赏浮粟泉水后,赞其泉水甘甜,便在井泉旁甜,便在井泉旁建亭,经常邀请朋友、同僚在亭上品茗赋诗。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东坡遇赦北返,再借寓金粟时,陆公邀苏东坡为亭命名和赋诗,苏东坡欣然命笔,即席写了《泂酌亭诗并叙》:“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予南迁过琼,得双泉之甘于城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味异。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明朝该亭被毁,清乾隆年间,琼州学使翁方纲在原址重建,同治八年(1869),郡守戴肇辰又整修该亭。现在的泂酌亭基本上保留了清代修建时的风格。清代海南学者王国宪重刻的《泂酌亭诗并叙》现陈列在五公祠碑廊里。

浮粟泉

苏东坡在五公祠留存遗迹及之一。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来琼时,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这时间他教导当地百姓掘井之法,并亲自“指凿双泉”一泉曰金粟,一泉曰浮粟,由于泉水其味甘甜,水源旺盛,常冒小泡浮于水面很象粟米,因此“汲者常满”。民国初金粟泉被毁,余下浮粟泉。清乾隆58年(1793)琼州太守叶汝兰品饮该泉后,感觉水质甚佳便为该泉题匾名,寓意:水源旺盛,五谷丰登。清著名金石家汪垢为泉撰联:“粟飞藻思,云散清襟”,镶刻其旁。后又有人在“浮粟泉”,匾下增刻了“神龙”两字,该匾在“wenge”期间被毁。

浮粟泉历经近千年沧桑,从不枯渴,不论大旱或大涝水位都保持现状不变。传说取水之人只要在井旁用脚一跺,井底下如源源不断的冒出水泡,那么来年一定会财源滚滚,生活蒸蒸日上。解放前,海府地区的财主和商人第到除夕都会到此踏上几脚,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并雇用人力或牛车把该水拉回家饮用。该水经化验属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

粟泉亭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纪念苏公“双泉”造福桑梓乡里而建。该亭在清代列为八景之一的“苏亭蘸(zhàn)翠”。粟泉历代有重建修,现在的粟泉亭系民国四年(1915)重建。

因何修建粟泉亭有这样的传说:明万历四十年的一天,琼州郡守翁汝遇率郡城官民在金粟庵祷雨,祷雨事完,作稍事休息,翁汝遇便到浮粟泉中取水解渴,并赞其水甘美,突然间雷电交加,天降大雨,翁汝遇认为是浮粟神龙显灵保佑,喜降甘霖,便决定在浮粟泉北角坡上建亭以志纪念。施工时掘得一砖,上该有诗云“泄尽先天秘,再修来世身,若思逢故友,二姓草头人”。旁落“东坡行书”款,翁汝遇觉得此事甚为奇异,便把砖刻揣回收藏。据考该诗是苏东坡初到琼时,借寓金粟庵时写的,由于当时他初来乍到,面对生疏的环境和生活的困境,因而产生了佛家的思想,认为他会客死海南,于是写了这首诗,埋在该处,好让后人知道他的不幸遭遇。

琼园

民国四年(1915)扩建五公祠时增辟的一组园林古迹群。主要建筑有洗心轩与游仙洞。琼园两两字取:“南溟奇甸,琼台胜境”之意。1986年又在该园增建了五公庙和五公祠佛祖庙,供游客游览时参拜。

洗心轩

建于民国四年(1915),是一间亭榭式的古建筑,四周辟廊。正门走廊园柱悬挂朱为潮主持修建洗心轩时撰写的楹联意义深远,耐人寻味:“一水可曾将耳染,纤尘绝无上心来”。这付楹联的来源包含着一个传说。据传朱为潮修建琼园时,应如何规划,同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他对此拿下定主意,有一天他亲率同僚到实地勘察地形。众官又为此争论不休,加上正是酷热的响午时分,使得他烦躁不已,这时他走到浮粟泉边,叫随从取水止渴,并用泉水洗脸清热,突然间他感到大脑豁然一亮,琼园的规划在大脑中已清晰成形。他便决定在琼园建一中心建筑,并为之命名为“洗心轩”,以此告诉后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到此游一游,喝上一口清心爽口的浮粟泉水,心中所有的烦恼与杂念将远离而去。洗心轩解放后有重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民国期间的建筑风格。

游仙洞

用海南火山岩垒砌而成的人工假山,它根据民间传说而建。据说宋朝年间有一道士,自幼出家修道,修炼多年,总不能成仙得道。有一天,他在梦中见到一神仙点化说:大海中有一神龟,在你垂暮之年访得此龟,并在其首坐化,定能成仙。醒后,他苦思不解其意,便决定外出云游寻访。苦经十多年,踏遍了东南沿海,总悟不到梦境中的神龟。有一天他来到雷州,听说苏东坡被贬在海南,便决定到岛上游一游,顺便结识和请教于这位大学者。一天,当他踏上这块神奇的荒岛时,他顿然一悟,海南的地形正酷似他梦中的神龟,于是他便到儋州拜访苏东坡,请教龟首在何处,经过几个月的交往,这位道士为苏东坡的博学所折服,而苏东坡也深被这位道士的精神与决心所感动,于是便告诉他说:琼州地形似神龟,郡城琼山是龟首。道士便辞别了苏东坡来到琼山探访他梦中的龟首。几经折磨他终于发现了现在的五公祠正是他魂牵梦迥要找寻的地方,于是他便在游仙洞这地方结茅苦修,他的意志与决心感动了玉皇大帝,一天玉皇大帝派来了一位神仙把他引接到天界授予了神位。因为这位道士是在此得道成仙,神游而去,为纪念这位道士坚韧不拨的意志,民国四年朱为潮便在此建起了这座假山,并命名为“游仙洞“。

两伏波祠与汉两伏波将军

两伏波祠为纪念西汉的路博德、东汉的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而建,是海南较早的古迹之一。海南最早建伏波庙是在宋朝,据《正德琼台志》记载:“伏波庙在郡城北六里龙岐村”。明万历四十五年琼州副使戴熹又在府城西边的教场演武亭建“汉二伏波祠水久该祠被毁,至清朝先后有重修,雍正八年郡城文武捐修”。清光绪十五年朱采主持修建五公祠时,把“汉二伏波祠”迁建在五公祠内,并改名为“两伏波祠”,同时增建了拜亭,民国年间和解放后该祠有几次较大规模的重修,一九八三年老一辈革命家廖沫沙同志在参观五公祠时,适逢两伏波祠重修竣工,应邀欣然为祠名题匾。

路博德,汉代西河平周人,初拜右北平太守,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随霍去病征匈奴有功,被封为邳离候,堆去病死后,升迁为卫尉。汉武帝元鼎年间,南越国发生内乱,并反叛汉朝。汉时越族各部通称为“百越”,生活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越南的北部,秦灭亡时,时任南海尉的赵佗乘乱天并桂林,象郡,自称为南越王,汉朝建立初时汉高祖刘邦对南越采取和协政策,使南越采取拉拢的措施,使赵佗自动“改号,不敢为帝”,对汉朝称臣,自此历经文、景、武三朝,赵佗称臣奉职,不断“使人朝请”,维护与汉初的和好关系。至武帝元鼎四年(前111),南越国出现内乱宰相吕嘉杀南越王越子兴,立王兄建德为王,起兵反叛汉朝,他传令南越各郡县,煸动民族情绪,抗击汉军。元鼎五年(前110),武帝令路博德为伏波将军,领军出桂阳(湖南郴县),下湟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领军出豫章(江西南昌),下横浦,征伐南越,次年杨仆攻陷寻陕、石门,缴获越船和积粟,进而挫改越军先锋数万。待路博德至,路、杨两军共围建德、吕嘉于番愚。杨仆攻击越军,纵火烧城,天明时城中南越将士尽投降缴城,南越王越建德与宰相吕嘉率数万部将逃入海中,乘船西去,路博德派军队乘胜追击,十月斩获建德、吕嘉,至此南越反叛平定。为加强汉朝对南越的统冶,路博德把其地设置了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儋耳、珠崖两郡就在海南的儋州与琼山。海南的设郡标志着海南从此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与封建中央政权发生联系。

路博德的南征其意义和贡献是极其远深和重大的。南越的平定为边疆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九郡的设置,告别是儋耳、珠崖二郡的设立,确定了我国南方的版图,使封建中央政权开始对南疆的开发,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典故

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词。该祠位于海口市区与琼山区接壤处。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南。五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内祭祀着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时两度出任宰相,他内制宦官,外抑藩镇,为国家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后因朋党之争被贬海南岛并死于此,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都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李纲和赵鼎都曾两度拜相,李光是宋高宗时的参知政事,胡铨任宋高宗时的枢密院偏修。李纲等4人都是在金兵入侵的年代被秦桧等投降派迫害而贬到海南岛的。这5位精忠报国的名臣虽遭贬谪,但丹心不泯,在兴修地方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五公祠高10多米,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四角攒尖式屋预,素瓦红椽,三面回廊,可凭栏眺望。挂有“海南第一楼”横匾。祠内还有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表达了后人的崇敬心情。

在五公祠东侧,有一明代所建的高楼,是祭祀苏东坡的苏公祠。祠内有一座石刻苏东坡像。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岛,曾在这里暂住20多天。他得知当地群众饮水困难,于是开凿了俘粟泉和洗心泉。浮粟泉甘美清冽,水面泛起小泡,状如粟粒,故名。1915年,重修苏公祠时增建了粟泉亭、洗心轩、洞酌轩,统称为琼园。苏公祠与五公祠相连,环境幽静,花木繁茂,有“圣祠叠翠”之誉。

五公祠及两侧的苏公祠、伏波祠、学圃堂、观稼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亭台楼阁连成一片,构成一组园林式建筑群,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占地近7公顷。这里环境典雅,建筑巍峨,古木参天,花香袭人,素有“琼台胜景”之称。

“五公”是指唐宋两代被朝廷贬低来海南的五位历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赵鼎及宋代大学士李光、胡全。他们万里投荒,不易其志,为海南岛的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海南人民历代建祠祭祀他们。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雷琼道道台珠采修建海南第一楼纪念“五公”,故名五公祠,后来便以五公祠称呼海南第一楼及其周围一组古建筑。

溯源

清朝雷琼道台朱采于光绪十五年(1889)主持修建,同时增建和重建了观稼堂、学圃堂、西斋(又名五公精舍)。祠内奉祀唐、宋两代被贬来琼的(唐)李德裕、(宋)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五位历史名臣,俗称“五公”。

五公祠为楼阁歇山顶建筑,建筑面积498.88平方米,高12.26米,后墙柱处砌墙,其余三面辟为廊,整座大楼由18根木柱和10根石柱支撑,其建筑风格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带有南洋建筑的痕迹,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五公祠正门悬挂“五公祠”的金字匾额,楼上挂有“海南第一楼”,落款署:“光绪十五年嘉兴朱采”,楼内大厅挂“安国危身”横匾。楼下供奉五公神位和展出五公史迹,大厅圆柱挂楹联二副,其一:“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原为民国观察使朱为潮一九一五年撰联,著名学者容庚先生一九八0年重书;其二:“於东坡外,有此五贤,自唐宋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论;处南首级中,别为一郡,望烟云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原为民国广东学使徐祺撰联,著名学者商承祚一九八一年重书。楼上大厅圆柱有楹联二副,其一:“唐嗟未造,宁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由清朝海南举人潘存撰联,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一九八0年重书。其二:“五贤系两代兴衰,报国投荒,唐宋迄今留正气;一身睹万民憔悴,筹边弭乱,冰渊夙夜凛遗规”。为民国琼崖镇守使黄志桓撰联。这些楹联惊天地、泣鬼神,正气浩然,雄姿勃发,充分表达了五公高风亮节和刚正不阿的品质和精神。

五公祠历代有重修,民国四年(1915)琼州道尹朱为潮曾主持修缮。解放后,在1954年、1973年、1992年、1996年由广东省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口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对这组古建筑进行修缮。五公祠(海南第一楼)最大规模的一次维修是在20__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海口市人民政府和五公祠管理处共同出资对其进行抢救性的维修。抢修后的海南第一楼,光彩夺目,焕然一新,再现了百年古楼的风采和雄姿。

五公祠之所以称为海南第一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筑规模和所奉祀的五公他们高风亮节的品德在当时都堪称第一。

主题海南女性创业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鹿回头游览区位于三亚市正南约3公里处,鹿回头半岛伸向大海,山岭峻峭雄伟,半岛的平面图酷似站在海边回头观望的金鹿,这和黎族民间传说中的鹿回头不谋而合,鹿回头的故事令人深信不疑。

相传,远古年代,在万顷波涛的南海之中有一个神奇的海岛,海岛中部有一座山,山的名字叫五指山,山里有位黎族青年名叫阿黑,人们亲切地称他阿黑哥。一天,阿黑哥到森林里去狩猎,天上飘来一朵白云,一阵清风之后一股香味扑面而来,眼前出现一只金色的小鹿。阿黑哥张弓搭箭,小鹿拔腿就逃。阿黑哥追了三天三夜,渡过了六十六条河,翻过了九十九座山,来到现在这南、海之滨。鹿面对茫茫大海无路可逃,回头一眸,说时迟那时快,阿黑哥搭箭弯弓、支左屈右

突然,眼前一阵烟雾,金鹿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黎族姑娘。阿黑哥如坠云雾里,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弓箭。

原来,这位黎族姑娘是天上不甘心孤独寂寞的仙女,她是特意下凡来人间寻找爱情的。见阿黑哥心地善良、英俊潇洒便以身相许。鹿女和阿黑哥,可谓“天造一对,地配一双”。 阿黑哥和鹿女过着凿井耕食、临海结网、冬窟夏巢的生活,沉浸在爱河之中。他们繁衍生息、子孙繁盛,现在三亚市有48万多人,这其中或许有鹿女和阿黑哥的子孙后代,人们习惯地把他们称为“鹿的传人”。地久天长,后人把鹿女和阿黑哥定情安居之地称为鹿回头。 1983年,海南(通什)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在南边岭兴建鹿回头公园,以山顶的巨型花岗岩雕塑《鹿回头》为中心,方圆2公里内辟为山顶公园。

现在,我们驱车沿着这崎岖的盘山公路盘旋而上,进入美丽的鹿回头公园。园内,顺着山势建有听潮亭、观海轩、情人岛、猴山等景观,山上还生长着130多种名贵的植物,鹿回头公园充满着热带滨海山川的气息。

一路海风吹拂,山花烂漫,远处的渔帆点点,海鸟飞翔,近处椰林成片,仿佛到了神话的王国。看,南边山脚下这片椰林中的栋栋别墅,正是1956年营造的广东省委鹿回头招待所,后改建成椰园别墅式宾馆,即鹿回头宾馆。

【鹿回头塑像】

这就是鹿回头雕像,一只漂亮的花鹿身旁分别轻偎依傍着黎族青年阿黑哥和黎族女子。阿黑哥体格健壮,手持弓箭,面对南海憧憬未来。黎族女子身着黎族的筒裙,其实这筒裙是仙女的云锦(天衣)羽衣所变,筒裙似乎散发着香味,女子在阳光的沐浴下,美丽动人。鹿女和阿黑哥成了三亚的自由爱神,他们面对三亚城乡,脸上洋溢着子孙繁衍兴盛的喜悦,充满幸福和快乐。

鹿回头塑像的作者是林毓豪(广州五羊雕像的作者),塑像高15米。从市区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对情侣、神鹿的群体形象。

【奔向大海】

各位都回来了,这很好。大家半梦半醒,陶醉在美好传说之中的样子非常可爱。鹿回头的传说,给了我们许多的联想和启示:首先是自由恋爱,自主婚姻,追求幸福。仙女下配凡夫,鹿女和阿黑哥不畏千辛万苦,有缘千里来相会,结为百年好合,找到了爱的港湾。几千年来,黎族一直保持着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传统习俗,这和鹿回头的传说有惊人相似之处。其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黎族青年阿黑哥心有灵犀一点通,接受仙人点化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一条走出深山奔向海洋的崎岖道路,一条奔向远大前程的路。黎族是海南岛的先居民族,他们世居深山老林,如果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临海而居,向大海和台风挑战,确实需要有一股无畏的勇气。

可以说,心地善良、诚实敦厚、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爱情美好的人物形象就是黎族所崇拜的偶像。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