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新实践心得体会实用 劳动创新与实践(四篇)

  • 上传日期:2022-12-22 04:03:19 |
  • ZTFB |
  • 9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劳动创新实践心得体会实用一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何为高质量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根据马克思的划分,高投入所带动的高增长无疑是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则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对高质量发展,中央也有明确的解释,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经济学里,发展与增长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解释:“如同一个人,增长是指身高体重的增加,发展则是指知识素质的提升。”由此他进一步指出,增长重点强调的是经济总量,发展虽然也要有一定的总量,但重点强调的却是经济质量。

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我体会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二是以资源集约和节约为前提;三是以提升产出质量和效率(竞争力)为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通过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如果这样理解高质量发展,那么接着的问题是:我国经济为何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从对外出口看。无须讳言,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高增长得益于成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可20xx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围堵中国的出口。由于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生产,而且成本比我们更低。在中高端产业方面,由于美欧发达国家近年来大幅减税吸引了高端制造企业回流,而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却相对落后,因此要想靠出口中低端产品拉动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从国内投资需求看。自20xx年以来,我国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率出现了下滑趋势。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完成,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其边际收益必然大幅递减。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困难正是如此,我们不仅拥有了较为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而且已建成了中低端制造业体系。随着投资空间的逐步缩小,今后若再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也已难以为继。

从供需结构看。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原理:收入决定消费。意思是说:中低收入群体对中低端产品有消费需求;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高收入群体对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有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高收入群体在日益扩大,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长期以来我们的生产要素却集中于中低端产业,导致中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短缺的矛盾。这种局面不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正是基于以上现实,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

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升级通常是从“劳动密集型”升级到“资本密集型”,然后再从“资本密集型”升级到“技术密集型”。需要研究的是,中国经济实行高质量发展是否也应遵循这一升级路径?我们是否能超越这一路径而实现跨越式升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是怎样形成的。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众所周知,人类早期农业的生产效率极低,直到17世纪工业革命到来,机器的发明推动了机械农具的采用,农业才得以升级。不过到19世纪末,农具的自动化程度虽不断提高,但种植技术却未有大的改进,故此前的农业称为“传统农业”。进入20世纪后,生物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传统农业便升级为现代农业。

事实上,在工业化中期之前,其他产业的升级路径也是如此。如制造业先从手工生产升级到机械化生产,然后再升级到智能机器生产。服装业最初也是手工缝制,后来采用半自动缝纫机,而今天则采用全自动化机器。也正因如此,马克思当年用“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企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所谓资本有机构成,指的是由企业技术构成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假定某企业原来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而现在一个工人操作5台机器,这样技术构成就提高了5倍。技术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当然也随之提高。由此可见,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的过程。应当追问的是:工业化中期之前,为何产业会普遍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

马克思解释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为取得超额利润,行业内部的企业必然出现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市场价格不由某个企业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这样企业要争取超额利润只能降成本。比如有两家企业生产玻璃杯,每只市场价格为10元。当价格由市场锁定后,企业要赚取更多利润就必须降低生产耗费或者提高生产效率,可这两者都需使用先进的机器。

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分析的是工业化中期前的情形。当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特别是第三次新技术革命后,产业升级却发生了变化,有不少企业直接从劳动密集型跃升为技术密集型,也有企业一经设立便是技术密集型,微软、英特尔、苹果公司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国内的大牌制药企业“同仁堂”“九芝堂”等,产业升级也主要靠提升技术含量,而不是提高有机构成。

为何微软、苹果公司不再走传统产业升级的老路?对此我们可借助经济学的“受价”与“觅价”原理作分析。所谓“受价”,是指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觅价”则是指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产品价格。经济学指出,有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觅价”,是因为此类企业有独特的领先技术,别人无法与其竞争,他可通过调控产量主导定价。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觅价权,争取超额利润就无需降成本,当然也就用不着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同时,由于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潜在竞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觅价权,企业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让产品向更高的技术层面升级。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苹果手机已升级到iphonexs,可苹果公司自己主要是做研发,产品生产加工却委托给了别的企业。

分析至此可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产业升级是部门内企业竞争的结果,目的是争取超额利润;第二,产业升级路径取决于觅价权,企业没有觅价权会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而有觅价权则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第三,觅价权来自独特的领先技术,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前提是必须拥有自主创新的领先技术。

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我国要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必须转换发展动力,从过去的投资、出口拉动转换为创新驱动。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驱动力,那么科技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目前人们的共识是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关于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有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通过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必须明确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不同主体追求的目标,因为创新主体和目标与创新动力紧密相关。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科技创新主体有三个: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科技人员。我的看法,政府是体制创新主体而非科技创新主体,政府可推动科技创新但不直接从事科技创新;企业与科技人员是创新主体,但两者追求的目标却又有所不同。

政府作为体制创新主体,其动力来自对民族复兴的追求。鸦片战争后一百年,中国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建国初的一个时期,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经济发展处处受制于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企业的创新动力,则来自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有利润最大化的牵引,照理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可时下不仅国企缺乏创新动力,民企也普遍创新不足。究其原因是创新有风险。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曾将企业分为三类:风险偏好型;风险规避型;风险中型。由于创新失败的概率高,而大多企业又属风险规避型,若没有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企业当然不愿创新。

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一方面来自他们的报国情怀,另一方面也来自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但无论出于何动机,科技人员都不会缺少创新动力。有数据显示,我国专利申请连续几年居全球之首,年均超过100万件;到20xx年底专利拥有量已超过100万件。两个100万足可佐证这一判断。

由此看来,当前增强创新动力,重点是在政府与企业。关于推动体制创新,关键是要通过中央顶层设计,并利用中央的权威加快“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破除各种束缚创新发展活力的桎梏,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让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经济依靠创新提质增效。

增强国企创新动力,关键是激励或约束企业高管层。有两招:一是将技术创新(如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对高管层采用“工资+期权”的薪酬机制:工资与年度绩效挂钩,期权与整个任期的创新收益挂钩。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关键是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问题是这种机制如何建?从国际经验看,创新板市场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纳斯达克(创新板)对推动美国技术创新居功甚伟,而英国1995年也开放了创新板(aim)。我国的创新板虽然已经在上海设立,但进出机制尚待完善,这方面的改革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以便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平台并分担风险。

最新劳动创新实践心得体会实用二

【摘要】伴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更倾向于质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从人才培养的源头上提升其综合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重要战略举措,所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的意义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试图探索解决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问题的有效途径,期望能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再是单纯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目的是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适应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把创新创业的新的理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

(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定位仍是在校内接收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主要是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的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主要是通过调研、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以团队形式展开研究,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生之间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目前全球经济步入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不足显得尤为突出,而大学生毕业人数却在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所以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自主创新创业就成为大学生的出路之一。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育,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为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指引方向,通过自身内部的消化,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三)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显得尤为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来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人才。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是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急需。所以在高等学校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为新的教育形态,对国家高层次的人才储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给社会输送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能力的新人才,给建立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在高等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根源提高人才质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

(一)各高校处于探索阶段,重视程度尚显欠缺

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仍然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距离,所以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的指引作用相对有限,国内大学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主要还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专注于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力度不够,引导不够,投入不够,有的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的落实,有的确实在落实,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仍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作用。

(二)指导教师的指导经验不足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指导、监督和管理项目的实施。项目的执行如调研、数据收集、分析、整理等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现实情况是大都高校的教师是专业的课程教师,对课本的文化知识比较精通,而对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缺乏经验,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经验不足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经费投入不足及报销难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在国内起步较晚,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经费支持上非常有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特征是学生需要外出做大量的调研及数据收集,发生的费用远远超出项目经费,由于学生没有收入,所以因经费问题,造成学生对训练项目缺乏兴趣,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在报销经费时往往设置各种比例,由于项目发生的经费比较单一,大部分是调研发生的费用,一旦超出限制就会给学生的报销带来难度,可能出现有经费无法报销的情况,经费的报销难问题,使得大学生训练项目参与度较低。

(四)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参与热情不高

大学生主要还是受传统的择业观影响,找个稳定的工作安心上班,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背景下,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择业、报考公务员、进一步深造等途径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对自主创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心理上有意回避创新创业。即使有的大学生申请的该项目,也缺乏足够的热情,在实践的过程中因经费、能力、精力等原因放弃了,导致项目无法继续下去,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五)缺乏合适的选题

国家指导思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选题应由学生选择,但是全日制的大学生主要学习生活于大学校园,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对实践型选题难度较大。目前,大都高校采取指导教师提供选题,学生来选择的模式,但易出现大量的选题仍偏向于专业理论研究,缺乏有意义的真正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选题。

<>

(一)加大经费投入及报销的灵活性

由于大学生群体收入来源极为有限,高校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适当提高经费额度,对于大量需要外出调研的项目应增加额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应加大投入做大做强,让学生能分享成功喜悦,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经费报销方面,应区别对待,有别于普通教职工的报销,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特殊性,发生经费往往比较单一且数量较大可能突破了上限,学校应给予特殊的照顾,尽量能给顺利项目进行提供帮助,从而提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的质量。

(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重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对学生培养的重大意义,高校应加强对该项目的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及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给指导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机会,提高指导经验及能力。构建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交流开展项目的经验、成果、资源,提高学生对项目的充分认识,共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界定为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举措,为学生多创造训练机会,为学生创造训练的氛围。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管理体系

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计划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该项目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可以尝试对于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给予的一定学分奖励,也可以作为一门选修的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中,突出该项目的重要性。同时要重视培养相关的指导教师,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青年教师培训的必备内容,并作为竞岗、职称评定、升迁的重要参靠依据,提升教师对该训练计划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管理上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高效、高质、有序的安排该训练项目,只有从高校、指导教师、学生三方面完善入手才能真正的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效果。

(四)积极引导学生自行产生好的选题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教师提供选题,学生选择教师选题的模式来参与,这样实际上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乏好的选题主要原因是与社会实践活动接触较少,了解较少,这需要指导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不能包办,可以给学生提供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找热点,寻找好的选题。同时可以请外来专家给学生培训,把社会热点、社会需求等最新的理念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产生选题,提高选题的质量。

(五)搭建平台,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吸纳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产生灵感,产生有意义的创新理念。第二,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创业协会、创业基金会等机构,为学生创造实战的机会,在实战中寻找合适的项目。第三,学校也可以通过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给学生以锻炼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效果。第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团体组织的创业创新大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提高实践能力,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陈寅平,孙晓红,章刘成,尹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5(1).

[2]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

[3]吴雅蓉.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4]滕爽,华欣,郑立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5]付少彬,张芸,梁玉君,孟庆峰.浅谈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广州化工,2015(12).

[6]张莉,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

作者简介:吉欢(198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学。

最新劳动创新实践心得体会实用三

<>

团组织是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加强团组织建设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公司团委以“五好”建设为重点,按照“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活动阵地好”的要求,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团的工作基础。通过开展“下基层促团建”活动、举办团青干部理论培训班、组织基层团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重要精神、深入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现状调查等活动,为进一步强化“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打实思想基础。同时,不断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职工书屋和员工活动室等阵地建设。通过开展各类球、棋牌、卡拉ok比赛,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活动等,吸引团员青年,形成浓厚的组织氛围。

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追求进步是共青团组织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为此,项目部团总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引导、培育“学习型”青年职工作为工作的重点,全面增强他们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一是开展以“团旗引路、书海泛舟”为主题的青年读书活动。在各团支部成立青年读书小组,利用网络、青年之家为阵地、开座谈会,达到“同读一本书,共享精神食粮”的目的。二是开展“青年课堂”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工作技能。选取青工最感兴趣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三是大力推动“师带徒”活动,为新进大学生挑选经验丰富的师傅,带业务、导思想、传作风,注重团员的交流、学习、提升。四是深入开展青年素质工程,为青工岗位成才搭建平台,适时开展礼仪培训、公文写作、心理健康、名人励志等方面的系列知识讲座活动,并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

共青团组织是青年人心灵的家园,是青年进步的桥梁,是党组织联系青年的纽带,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为企业发展而奋斗,是团组织肩负的重要职责。因此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工作必须放在企业的全局工作中谋划,放到维护团员青年最根本的利益中探索。公司团总支以争创最佳青年突击队活动奋战急难、险重任务,多次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上游围堰堰前细沙、土工膜铺设、道路清扫义务劳动,为度汛安全重点部位抢工期奉献力量,充分体现了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提升班组管理,以“五小攻关”活动提高企业效益,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中找准切入点,在引导青年岗位成才中寻求结合点,在激励青工创新创效中抓住突破点。通过抓实“双争”工作、典型激励、榜样引导等,进一步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击队作用,引导他们在推动公司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市场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贡献才智。

青年人阅历浅、思想相对单纯、容易受各种新生事物的影响。要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青年,帮助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共青团组织还要围绕服务青年这一重点,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改变传统的说教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既关注青年成长发展中的“大事”,又关注青年工作生活中的“小事”;要把教育青年与娱乐青年结合起来,既要体现青年人的特点,注重娱乐性,又要注重思想性和政治性,寓教于乐;让他们在企业舒畅、顺心、尽责地勤奋工作,自觉地承担起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重任。

<>

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不仅是当前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行政工作的重要部分。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确保党对共青团的领导和支持,企业要营造出党政共同关心青年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共青团依照法律和团的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要在培养的前提下,给青年交任务、压担子;要关心基层团干的成长,要继续在经费、时间、阵地等方面为共青团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对本单位的共青团工作多过问、多指导、多帮助,让团组织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要切实关心青年人的成长进步,把青年“推优”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日程。企业党群各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给共青团工作以实际的支持和帮助,要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舞台,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共同推动共青团工作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要仅仅团结和依靠广大团员青年,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围绕青年、贴近青年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使团员青年能够主动团结在共青团组织周围。

<>

任何组织要生存与发展,履行好自身的职能,都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从大环境及小背景中,我们必须看到,与老一代“葛洲坝人”相比,当代青年成长环境具有开放性,自我发展注重个性化,每个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广,精神文化需求日趋丰富,关注社会变革的热情表现强烈,社会活动的方式丰富多彩。面对这些新变化,团组织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青年工作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活动内容都能逐步与形势的变化相适应,不断提高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努力构建更具活力、更加有效、青年更热衷参与的基层组织体系。要将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引入到团建工作中,切实提高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要注重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健康向上、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牢牢占领青年思想文化阵地。近年来,项目部团总支先后发起“圆梦筑爱为未来”的捐款活动,号召团员青年向当地孔玉中心小学、折骆小学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这些活动,有力吸引了广大团员青年。与此同时,要通过对基层团干部多压担子,多交任务,在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中提升团干部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团干部的威信和地位,让团干部在青年中就能起到一个思想、行动先行的作用,从而带动和影响青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手段,提高自身能力。团干部要按照党的要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爱岗敬业,勤于思索,勇于创造,自觉奉献,“专”职的要出成绩,“兼”职的要出水平,努力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干部。

最新劳动创新实践心得体会实用四

仪陇县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56个乡镇,920个村(社区),总人口108万,有基层党组织1527个,党员33000余名。

2005年,该县日兴镇九湾村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村。对扶贫开发中的问题,由于大家意见不一,党员干部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下手,于是村党组织把“水”、“路”、“产业”等13个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贴在13个碗上,所办事情的轻重缓急、谁先谁后都交给全村群众决定。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就往相应碗里丢玉米粒,每人一颗。就这样,用“投玉米粒议事”的方式,群众选定了“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发展顺序。村党组织立即根据群众意愿组织实施,仅用5个月时间,便修通了8公里村道路,吃上了自来水,办成了群众多年想办却未办成的事。这件事引发了党员干部的深思,更启迪了县委政府的思维。于是县委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村“两委”权责不清、定位不明,村务管理混乱、群众监督缺失,村民自治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派出调研组深入九湾村实地调研,对其做法进行了总结规范,村务管理“五权”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在全县、全市、全省推广。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深度报道。

【主要做法】

一、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让支部清楚“干什么”。主要通过三个环节:一是提出重大议题。围绕农村工作中最重要、最迫切需要办理的事务提出议题,经“两委”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修定和完善、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后,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二是督促落实决议。指导党员干部和其它村级组织带头围绕形成的决议开展活动,协调各方利益,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和督促决议的落实。三是检查落实情况。对决议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好的进行奖励,差的予以通报批

-1234-

第二篇: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湖北省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

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

1/14

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

2/14

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矛盾纠纷增多。二是工作方式简单化。对党的惠农资金,村干部一“发”了之,没有向群众讲明党的惠农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后,群众只领“钱”,不知“党”,导致农民一面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吃奶”,一面“骂娘”,缺乏对党的感恩之心。三是教育手段政治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停留于开大会、读文件,内容空泛,脱离实际。邪教、宗教势力乘虚而入,进村入户,打着“治病行善”的旗号,反复做思想工作,竭力拉拢老弱病残愚等群众。

通过准确把脉,兴山县委认识到: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二、主要做法:

对症下药,兴山县委调研发现:2003年首创于榛子乡的“户联责任区”制度,在村民自治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7年首创于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的“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模式,无疑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2009年春,在总结完善上述两项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兴山县委决定全面建立“两会两评”农村党建模式。两会即“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两评即“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两会”是核心,“两评”和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是保障。由此,强化服务,加强自治,凝聚民心,强基固本,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变党员“结对子”为组织“搭台子”,建立“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关怀理事会,积极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支部增选一名支委,担任关怀理事会常务理事,专门负责关怀理事会日常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元的工作经费。按需设置理事岗位,以理事岗位分类成立党小组。根据群众需求,普遍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和文化关怀四个理事岗位,相应建立了四个党小组,组长由党员理事推选产生。每个理事岗位由数人承担,村干部、无职党员、致富能人、九佬十八匠、退休干部等自愿申报,村党组织确认后开始履行职责,任期不限。重点关怀三类对象,即老弱病残愚、鳏寡孤独、留守家庭等特困群众;农村进步青年;参与邪教、刑

3/14

满释放等特殊人员。关怀理事会理事以党的惠农政策和个人特长为关怀手段,参与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项目。县财政按1000元的标准,支持各村成立民间文化协会,添置必要的文化设施。按500元/场的标准,鼓励县昭君艺术团送戏下乡,带动民间文化协会开展活动。

二、变村域层面自治为农户联合自治,建立“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以屋场院子、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兼顾考虑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等因素,由农户自愿按25-30户的规模联合组成“户联理事会”,推选理事长1名、理事1-2名。户联理事会组织农户开展“四联”自治活动,即经济联合,推动产业化,形成一“会”一品;治安联防,开展平安创建,反邪教,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好事联办,由公益事业建设、困难帮扶向人的精神关怀拓展;文化联学,老曲新唱,丰富群众集体文化生活。开展“五好”户联理事会创建活动(即产业发展好、社会风气好、党员作用发挥好、公益事业好、村庄面貌好),一年一评或一年多评,以奖代补,与惠农项目安排挂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治和理事组织自治的积极性。

三、变“一肩挑”为责权重构,实行书记、主任分岗评。对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细分村书记、村主任两个岗位的职责,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实事项明确为村书记岗位职责,村民自治事项明确为村主任岗位职责,进一步突出村书记的党建责任。村书记落实惠农政策事项,按“党支部形成初步方案→党支部召集“两会”理事商定最终方案→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的程序运行,改变传统上由村委会干部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运作路径;村主任落实村民自治事项,按“村委会或户联理事会提出议案→党支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委会组织实施或指导户联理事会实施→村务公开”的程序运行。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实行分岗考核,作为村书记应向乡镇党委和本村全体党员述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评;作为村主任应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村民代表的考评。运用分岗考核结果,书记、主任双岗考核均合格的,继续实行“一肩挑”;主任岗位考核合格但书记岗位考核不合格的,原则上可继续担任村主任,但书记应受到批评教育,严重者应免去其书记职

4/14

务,另行选(派)村书记;书记岗位考核合格但主任岗位考核不合格的,或批评教育,或依法罢免主任职务。罢免主任职务的,原则上不能继续担任村书记。

四、变“一言堂”为扩大民主,实行党员、理事群众评。将群众评议引入党员民主评议、“五好户联理事会”评比和优秀关怀理事评比中,先由群众“背靠背”(党员、理事回避)评议党员或理事发挥作用情况,然后在党员会或理事会上通报群众评议结果,最后组织党员或理事“面对面”相互评议,始终把党员和理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强化群众对党员和理事的舆论教育功能。依据评议结果,对党员和理事给予奖励或批评。对不合格党员,适时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

五、变无钱办事为有钱办事,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实施“155”工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即盘活集体土地,建成1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经济林”;盘活集体山林,建成5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丰产林”;村平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实行“两让一返”扶持政策,即让利、让权、返税。抢抓宜巴高速和十宜铁路建设机遇,将河道采砂权全部“让”给村集体;抢抓小水电建设机遇,把过去县、乡在电站中占有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让”给村集体。对烟叶种植村,按产值返还一定比例的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对以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兴办的企业,返还地方留存部分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变“输血”为“造血”,从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扶持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初步成效:

“两会两评”模式推广以来,全县建立关怀理事会92个、户联理事会1001个、关怀理事党小组372个,共有关怀理事1908名,户联理事会理事2961人,网络农户42840家。机制一变天地宽。“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起到了“通一脉而活全身”的功效。

一是创新了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成立关怀理事会专门联系服务群众,在服务形式上实现了组织化,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具体化,在服务对象上实现了分类化,在服务时间上实现了经常化,

5/14

在服务手段上实现了多元化,扩大了党员的参与面、群众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困难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尤其是通过党组织“搭台子”,无职党员的个体“零散服务”已转变为有组织的配套“全面服务”,被动完成“政治任务”式服务已转变为主动“紧贴群众需求”式服务,真正做到了关怀有真感情,关怀有真措施,关怀有真成效。据调查,各村关怀理事会基本做到了“每月走访所有农户一次、帮困难群众办实事一件”。过去,外出务工的农民无人管;如今,水月寺镇南对河村村民简帮青在广州因工死亡后,关怀理事会理事长简锦带领3名理事与厂方交涉,使厂方在原定赔偿28万元的基础上追加了17万元精神抚慰金。死者家属感激地说:“村党支部是我们的主心骨,关怀理事会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是延伸了农村社会管理链条,村民自治水平提高。“两会两评”模式通过“户联理事会”这个小单元,搭建了“村委会——户联理事会——农户”这一新的村民自治链条,加强党的领导,方便村民自治,重组了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了农民联合起来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四联”,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自治内容紧贴农民需求,逐步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虚到实的转变,村级组织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指导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自户联理事会普遍建立以来,村民互换劳力21.2万人次,自发整修堰塘水渠11.8万人次,修路105公里。峡口镇泗湘溪村钟家槽有40多户不通公路,柑橘运输难。去年,村委会计划修通此路,却因“赔树还田”搁浅。今年,在户联理事会的牵头下,农户自愿集资,村适当补贴,三个月就修通了2.8公里路,解决了卖柑难。返乡农民工王江发展山鸡养殖,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大养殖规模。今年,他当选户联理事会理事长后,联合群众走“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迅速扩大5倍,年创产值达80万元。

三是健全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党建激活。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既是监督机制,也是激励机制,更是保障机制。评出了党建责任和党员意识,评出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评出了荣誉和价值,评出了党建活力。首创“关怀理事会”的南对河村党支部被省

6/14

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后,该村书记简锦感慨地说:“过去埋头抓经济,经济也没抓上去;现在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党员活了、群众活了,经济也活了”。过去,老党员自身放弃服务群众,组织也未要求服务群众;如今,81岁的老党员林和玉,自觉参与思想关怀,帮助2名参与邪教的邻居改邪归正,她自豪地对群众说:“一颗红心向着党,海枯石烂不变心!”过去,少数党员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拖群众后腿;如今,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争着带头,担心落后被群众批评。在高速公路建设房屋拆迁中,党员黄教明哭着做通妻子工作,按时完成搬迁。2009年底,兴山县可全部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保证了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在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的昭君村,60岁以上的村民人人享有“养老金”,都说“托了共产党的福”!

四是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跟党走新型农民增多。党的惠农政策由党组织召集关怀理事会理事来落实,群众从党员干部、党员理事手中领取党的惠农资金,明白了党的惠农意义,真切地体会到党的温暖。群众自觉凝聚在党的周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参与到关怀行动中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难题得到缓解。无职党员在关怀服务中参与惠农政策的落实,畅通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扩大了党内民主,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统一。成立民间文化协会,遇有红白喜事,群众自娱自乐,说唱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政策,在节目中展现了真、善、美,展现了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赢得了群众。古洞村关怀理事会上门帮助参加邪教组织的郑明申办好低保手续,解决了生活困难,他逢人就说,“还是党组织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改邪归正,自觉跟着共产党走。全县在关怀对象中已发展党员61人。安桥河村今年有50多名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南对河村在外务工的万淼知、万忠婷受到关怀后,夫妻双双加入了党组织。

四、启示

7/14

兴山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切合村情民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之举。它给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农村党建必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两会两评”模式成败的关键是支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怀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主导;“户联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领导;“两评”关键在支部的引导。因此,在“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中,兴山县注重了支部班子建设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只有抓住了支部这个“龙头”,新农村建设才真正有了“领头雁”。

二、农村党建必须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关怀理事会”主要是发挥了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户联理事会”主要是激发了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治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在“两评”中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好坏群众说了算。通过“两会两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党员和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在农村的领导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农村党建必须服务中心、紧贴群众需求。在“关怀理事会”中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文化关怀等理事岗位,在“户联理事会”的“四联”中突出经济联合、好事联办,让“两会两评”模式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来展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支部也通过“两会两评”的运行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农村党建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四、农村党建必须着眼于凝聚民心。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就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关怀理事会”对农民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怀,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通过“户联理事会”开展“四联”活动,让村民始终围绕建设新农村奔小康开展自治,让农民感受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通过“两评”,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的为民宗旨和责任。农民通过切身的感受,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对实现小康生活

8/14

目标的期盼。农民心齐了,气顺了,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农村党建自然而然显现出勃勃生机。

广东翁源: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

广东省翁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在全县农村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全县共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152名,银行提供贷款512万元,政府贴息50多万元,拉动民间投资创业资金30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起初动因

一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农村党员处于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不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等“三化”问题,仍然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瓶颈”,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一项新的机制来加以解决,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基于新形势下这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实践。

二是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农村党员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他们的形象如何,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农村群众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强不强,农村党员先进性能否体现出来,党员的“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如何通过从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

9/14

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问题,提高他们创业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结合这一现实需要,顺应时代要求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三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客观要求。由于现实中农村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十分对等,义务强调的多,权利体现相对较少,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党员就是修桥修路带个头,捐款捐物带个头,选举时投一下票,每个月交交党费而已,久而久之,党员在许多农民眼里变成了有奉献没实惠的苦差事,导致许多农村中青年骨干和致富能手不愿加入党组织。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让农村党员得到了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使党员得到的实惠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这项工程,实质上是一项关爱帮扶机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的、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具有致富带富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好的人向党组织靠拢,从而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创新载体。

四是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的必然要求。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因其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群众希望身边的党员既是党对农村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致富奔康的引路人,渴望党员说给他们听,干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基于这种必然的要求,“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要求被列为帮扶对象的农村党员要签订《帮扶承诺书》,积极履行相关义务,不仅要带头创业致富,还要发挥创业示范带动作用,主动积极地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同时,通过建立与困难党员、普通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制度,使之成为了一条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做法

10/14

(一)结合产业发展,选准帮扶对象。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对象主要是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标准和条件一是有发展生产的能力、有可行的创业致富项目,种养具有一定规模;二是有良好诚信度,诚信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三是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群众信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社员(会员)等。由农村党员个人申请,基层党组织推荐呈报,县领导小组组织专员实地考察和项目评估,符合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帮扶对象。目前全县已有种植13位种植兰花、72位种植九仙桃、三华李、柑桔等水果,以及27位养猪、18位养鱼、13位养鸡等共152位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创业示范帮扶对象。

(二)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创业发展。由县统一筹集设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资金,从2008起,由政府贴息50多万元,银行贷款512万元,帮扶培养152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在县扶贫办设立专帐进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县农信部门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目前已为152位创业示范带头人发放了每人3至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共512万元。

(三)建立教育基地,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突出实用技术”的方针,翁源县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在创业示范带头人所在村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使创业示范带头人得到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同时,组织本县专业技术人员与创业示范带头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项目和信息,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帮助分析市场前景。目前,全县已建立兰花、柑桔、九仙桃、水果种植等10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07以来,在全县各镇共举办兰花、三华李、九仙桃种植和猪、鸡、鱼养殖等各类培训班53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6000多人次。

(四)创业示范承诺,发挥带动作用。翁源县加强对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管理,要求帮扶对象签订承诺书,一是对帮扶资金做到专款专

11/14

用,认真规划经营管理好发展项目,争当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二是带头学习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带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争当产业发展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三是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依法办事,争当文明兴村带头人;四是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帮困解难,争当为民办事带头人。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对示范户的生产和带动群众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承诺执行情况,听取村民对示范带头人的评议和意见;年终,对创业示范带头人进行评估考核,对发挥作用好的示范带头人继续予以支持,对发挥作用不够的取消帮扶资格,不再享受帮扶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协会(合作社)带动。县委成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一创业示范带头人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跟踪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成立各种类型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建立了兰花、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及养殖行业等23个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上,组织协会和合作社中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产业”,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带动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初步成效

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已成为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和党内互助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农村党员威信不断提高。翁源县通过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瓶颈”问题,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提供了动力,激发

12/14

起了他们的创业致富热情。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使创业示范带头人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致富本领,一批农村党员一跃成为当地创业致富带头人。如江尾镇仙北村党员陈求坤种植兰花15亩,年产值可达70多万元;九仙村党员王文坚种植九仙桃30多亩,挂果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多万元;龙仙镇李洞村党员郑绍畅扩种柑橘30亩,水果种植面积达70多亩,全部挂果后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随着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能力的提高,使群众对党员刮目相看,农村党员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形象,提高了的威信,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

2、农村党员先进性不断凸显。帮扶对象在享受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优厚待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积极履行帮扶承诺,怀着感恩的情怀,不忘回报社会,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农村创业的“领头雁”,较好地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本色。如江尾镇仙南村兰花种植专业户陈现夫,不仅招聘当地农民务工,还牵头创办了全好兰花专业合作社,从技术和资金扶持了30多户农户种兰致富。联益村李达明养鸡致富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实践积累,带动了5户群众户均养鸡10000多只,每户年收入都超过5万元;南塘村沈成柱在发展综合养殖致富后,主动帮助村民建标准猪舍,无偿为村民养猪提供技术支持,为村民提供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有10多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还垫资25万元为村里建设食水工程,使全村和周边群众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目前,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与一般党员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实行“党内互助”,全县逐渐形成了“先富带后富,齐奔致富路”的创业热潮,152位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共带动全县1452户农民群众走上创业致富之路,为村民办好实事实事216件。

3、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好帮扶对象甄选,跟踪服务,组织评议等各项工作,在引领党员群众创业致富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

13/14

的水平不断提高,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如仙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苏英明,九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健南,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兰花、九仙桃产业,成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农民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增强了。苏英明、村委主任王健南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均再次当选支书、主任。此项工程的帮扶举措,使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成为党支部的中坚力量,还使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作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入党成为了当前农村的新时尚,涌现了农民入党热潮。同时,在家乡新形势的变化下,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参与创业。如仙北村汤金龙去年主动回乡种植九仙桃30多亩,加入了九仙桃专业合作社,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上半年,翁源农村有入党积极分子1683人,发展农村党员428人,其中35岁以下的236人;而2007年,该县全年入党积极分子仅有710人,发展农村党员仅有264人,35岁以下的仅有86人。全县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人数占农村新发展党员总数的73%,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发展壮大了农村党员队伍,进一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组织组织实施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了牵头部门作用,宣传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氛围,财政部门做好帮扶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农信部门加大支农力度,涉农单位加强指导和技术扶持,各镇村党组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各方都积极关心支持,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农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发展,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富民兴村进程。152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户均增收2.53万元。江尾镇兰花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并被评为广东省唯一的兰花专业镇。

14/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