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1:34:02 |
- ZTFB |
- 9页
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加入一些个人感情色彩和思考深度,会使心得体会更具吸引力和触动力。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涉及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欢迎大家一同探讨。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篇一
章校中。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古今乡愁多少诗。《泊船瓜洲》,王安石的乡愁,是一缕绿了江南的徐徐春风;《秋思》,张籍的乡愁,是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清朝纳兰性德的乡愁又是什么样子呢?是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行走的背影,不再坚毅挺拔。是因身心的遥遥相离,是因相离的丝丝牵挂,如山如水,沉在脚步,沉在心尖。
我叩问一块山石,我身在何方?身在征途。我叩问一水浪花,我心在哪里?心系故园。我经过崇山峻岭,经过小河大川;我经过山海关外,经过军营帐篷......山,一座一座地被我的脚丈量着翻了过去。但是,我翻不过去埋藏在心上的一座大山。因为那里有,父亲的参天大树,母亲的袅袅炊烟,妻子的青青菜园,女儿的明亮小窗。
驻营夜宿了。在山的腹地,搭起帐篷,把绵绵乡思温暖起来,把浓浓乡情点燃起来。帐篷连着帐篷,帐篷接着帐篷。乡思互明,壮观;乡思传递,酸苦。沉沉的脚印,撒开在异乡跋涉的空间里,深浅不一;渺渺的山水,望不断天涯苍茫的烟云,百结愁肠。长相思,长相思,一首长相思啊,在征程中诞生;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不解人意的雪,冰开征程;不解人意的风,寒冷枕巾。这烦躁嘈杂的'声响,碎了思乡的心,使我连梦也做不成。
复叠的目光同雪花一起洒落,吟哦的心灵同寒风一起飘摇。夜在慢慢侵深。风不理解人啊,举着寒冷的冰刀,不停地划过帐篷,刮出刺耳的令人烦躁的声响;雪也没有了往日的温情,铺天盖地,又被狂风抛起一团一团白色的石块,一阵一阵地砸在篷布上,发出了嘈杂的令人心惊的振动。
可恶的风,可恶的雪,声声扣击心窝。不能寐啊不能寐,情苦谁知?家乡才没有这种乱人的声音。那是一片宁静的窗畔,田园蛙鸣青色,风弄竹梢笛音;那是一片祥和的村庄,老屋推门咿呀,老牛蹄声沉稳;那是一片希望的天空,晨风炊烟芭蕉,小鸟啾鸣桂树。行走,无歌。苦痛的相思在时空中穿越。夜深的黑面,明亮的帐灯,那劳累的焦虑,跌倒的的幽苦,把心路紧紧裹住,散不开的苦忆疼思,于风谷中萌发出一声一声的蹉叹。
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在旷野,在风雪,在夜深。于是重叠复加跋山涉水的画面、辗转反侧的画面、抬头仰望的画面、孤独沉思的画面、苦不堪言的画面。长相思,长相思,一首长相思啊,在征程中诞生;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浅近的文辞,隐藏着一把苦痛的忧伤。一种况味,隐隐然,是乡思。校园里传来了深情的朗诵声: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篇二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篇三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被誉为“豪放派”,情感饱满,表现自由。其中,他的《长相思》成为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之一。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的深情缱绻,表达出了对离别情人的长久思念之情。对于这首诗,我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和体会。
第二段:长相思的意境之美。
《长相思》描写了作者与别离的恋人,隔山相望,思念彼此。这种思念之情非常深刻,能够让人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诗中,白居易通过描写远山和夕阳等细节,将长相思之情寄托于自然景色之中,形成了一种婉转悠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之美被后人传颂不止。
第三段:长相思的深沉情感之美。
《长相思》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更重要的原因是诗中表达的深沉情感。作为烈士爱情诗,长相思的风格具有典型性,抒发了爱情,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一寥寥数语的描写,白居易刻画出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情感的深邃度,人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细腻而哀婉的美感。
第四段:长相思的诗意之美。
诗是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形式,长相思诗中更是具有了意境、情感的同时,展现了出其诗意之美。作者在长达十二句的诗词中,通过婉转句式,自然的哀怨之感,对离别的情思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细腻的描写,细节的丰富,完美的展现出了爱情的不纯,人性的复杂之美。
第五段:长相思的价值之美。
白居易因为《长相思》成了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之一,但也许这首诗并不只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歌,也许更多的是在表现一种人性的美。诚实、坦率、不卑不亢、以及永远的思念,这些都是白居易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在其中更体现出了他自身的品质,也是这首小诗的力量。
结尾:
《长相思》是文化的薪火,是传承的图腾,也是历史的记忆,它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重要的是政治、伦理、观念层面的意义,引导着我们刻画人性美,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笔者感觉到这首诗歌体现出一份真挚的爱情,一份可贵的人性,常常能带给我一份宁静和美好。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篇四
如今行走在关外,你说你知道,一驿复一驿,思亲头易白。只是关外的天,苍凉的蓝,遍地都是橙黄的叶子,两三凄然,两三惆怅,一更,一更,所以明月落下的时候,浮起的是你的悲伤。
家乡还在,只是山高水长,路途残缺,四季还在,只是花开有时,昨日不再,这个异地的夜晚,寒冷温柔着你的骨头,乡关何处是?魂梦依稀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篇五
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我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非常思念远方的家人。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的风景,是清寒苍凉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
我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而更多的是怀家思乡之情,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最忆的还是家中的温暖。所以,我的乡梦不成,帐外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家乡无尽的思念。
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我向山海关那边前进,晚上,我与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我想起了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我向山海关那边前进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军帐多,队伍庞大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我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我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我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更何况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有一队兵去山海关那边打仗,他们吃力地爬上山,整天辛辛苦苦满身汗水。
晚上,将士们疲倦地走进帐篷,脱了衣服准备睡觉,入夜,大家都睡着了,只有草地里的蛐蛐在叫,可是,每个帐篷里都亮着灯,原来,大家都没睡着,其中有一个将兵叫纳兰性德,他非常想家,纳兰性德担心果儿(他孩子的小名)读不上书,担心家里没钱了,纳兰性德引得别的将兵也睡不着了,都想起了家乡的温馨生活,纳兰性德作了一首诗: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走出帐篷,看见一只蛐蛐,他伸手捉住了它,纳兰性德把蛐蛐握在手里抬头望着天空,心想:“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唉!”他把蛐蛐放在草丛,转身进了帐篷,纳兰性德坐在床上想:“小时靠在妈妈身边与他读。
唐诗。
宋词,那时坐在木头大交椅上,阳光照在小时的身上,多么舒服呀!可现在却在这里鬼混!真可惜”他的眼皮越来越重,最后,纳兰性德终于睡着了。
第二天,他照样爬山去了。
到了晚上,我和战友们住在帐篷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像一个个萤火虫。帐篷外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天气恶劣再加上环境嘈杂,使我们无法安心入睡。我不禁思念起我的故乡,故乡是那么温暖,那么宁静,那么让人留恋……想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所以,我挥笔写下了这首《长相思》来寄托我的思乡之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篇六
作者: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解】:
1、永怀:长思。
2、倚立句: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3、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4、南陵:今安徽东南。
5、占梦:卜问梦境。
【韵译】: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
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凉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
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评析】:
这是一首因时光流逝,对凉秋而怀旧的诗。流露作者盼望友人来信,却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终竟怀疑对方已有新交,唯恐为人所弃。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风格爽朗清淡,不雕饰,不造作。细细吟来,一种悲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而生。或以为此诗是写女子怀念情人,并疑心他有了新欢,而把自己抛弃。此乃解人自解,不足为训。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篇七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赏析。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蔡篙云《柯亭词论》评价说:“纳兰小词,丰神迥绝。”“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馗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这就是说由于纳兰性德身历此情此景、故其笔下的塞外风光更为亲切感人。王国维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点到了此篇独到之处,盛赞它的“千古壮观”。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是说此种况味,此种情调表现了纳兰性德深层的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年羹尧是其女婿。
说到纳兰性德的名字,还有一说应予驳正:《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3年第间期登载有刘德鸿《纳兰性德探幽三题》一文,其中说明珠的妻子,爱新觉罗氏“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长子冬郎,就是后来的大诗词家纳兰性德。”时下有一历史小说《康熙与他的情敌》一书出版,其中也说纳兰性德小名“冬郎”。其实是沿袭了黄天骥先生对纳兰性德诗句的误解,性德《填词》诗有句云:“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冬郎乃唐代诗人韩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学典故。因纳兰性德生于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联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实古人称十一月为冬,十二月为腊。纳兰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么“冬郎”,在他生前,担任宫廷侍卫之后,将“成德”的名字,改为“性德”。这就是由于乾学所记“避东宫嫌名”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而考证得的结论。
风光。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与红楼。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了。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伟人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明珠,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真有道理,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
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和曹雪芹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生平。
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与妻子卢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性格。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篇八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健康中国护理心得体会实用 护理服务心得与体会(六篇)
- 2023年政府夜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7篇)
- 最新学习erp课程心得体会简短(精选10篇)
- 诚信争章心得体会及收获 关于诚信的收获与感想(6篇)
- 实践课心得体会docx总结(实用8篇)
- 2023年民间斗殴事件心得体会(汇总16篇)
- 最新观看松山战役心得体会如何写(通用9篇)
- 最新电气实践教学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9篇)
- 2023年涉军涉网心得体会(大全12篇)
- 课堂落实新课标心得体会及收获 课堂落实新课标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五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