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建设心得体会及收获 桥梁工程概论心得体会(3篇)

  • 上传日期:2022-12-21 01:47:33 |
  • ZTFB |
  • 10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中国桥梁建设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

三、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一、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课前预习,文字上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学生无问题,不必多花时间。)

导言。茅以升是我国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提问:预习时,要求制作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读课文以后,填写前两项(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勺,填得怎样了?抽查,评价,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米四个句子。

小结(指导边看课文边在书上的某些段本写明要点,并在一些句子下边标单横线,不要离开课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层次:(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_(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提示;第九段的写法,是不是总与分的结构关系呢?回答,明确:这一段是用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说明,没有总结的句子。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种有总有分的方法。

提问:《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它传播厂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试从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理解。提示课文句子: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两肩上,一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议论,回答,明确:l.传播石拱桥的结构知识。2.传播石拱桥的历史知识。3.传播卢沟桥的结构知识。4.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5再现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小结: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传播有用的知识的文章。上边五个句子,就是从结构、外形、历史各方面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现在先初步了解;以后还要进一步探讨。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上边举出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与它们相同的表述方法。

复习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三、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上一节课举例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确:1.运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数字;4.解说;5摹写。(板书)提问:文中还有与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吗?思考、议论,准备回答。

二、教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板书)

1.用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说;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小结:(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本文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举例,例如,在我国的石拱桥中,举出了赵州桥、卢沟桥,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下定义的方法,待以后有机会再举例子说明。(四)至于摹写,只是为了对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绍,使人容易认识,它并不像记叙那样是为了给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补充板书)总之,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阐明事理,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就是符合说明文特征的典范。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并用《中国石拱桥》印证,就可以明确,说明文同以记叙、描写手法为主的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提示:说明文要准确说明对象,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第三段中说到旅人桥,用大致、可能,是根据在写作文时仅仅能占有的资料,还不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如果去掉大约、可能,就变成绝对的结论语气了。又如,第二段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是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来写的,这就准确地写出人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词语次序,不可移动。试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语言运用准确的例子来。学生看课文,议论,准备回答;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提问。回答,明确(举例):第三段,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既表明石拱桥多;接近于到处都有却又不是到处都有。第五段,在当时可算…··,从时间上相对地说,不犯绝对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省、巧、高三个字,不仅用得准,而且用得精,位置决不能变动。

小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文章内容的严密性,达到预期的说明效果。

三、当堂巩固

指名朗读。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读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注音,不要脱离课本而板书注音。陡、墩)等课本上无注音,可作补充。

四、布置作业

(一)体会下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出现比较早。

2这座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3.其中最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二)介绍赵州桥四个特点,第二点同第三点能不能互换?

(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积累·联想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互查。

板书设计(一)

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桥名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结构特点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一)全桥只一个大拱,长374米,桥洞像一张弓(二)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近拱圄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板书设计(二)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1.数字说明(应当正确无误)

2.引用说明(古今资料,科技书刊)

3.比喻说明

4.解说说明(阐述事理)5.判断说明

6.图表说明

7.比较说明

8.举例说明(有代表性)

9.定义说明

最新中国桥梁建设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放眼世界,当今的中国在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强弱。”“国家的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确,看看我们的身边,你就会发现这一点。

走在大街上,你看不见乱扔废纸,听不见不堪入耳的脏话,取而代之的是“谢谢”,“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公交车上都在学习李素丽,城乡搭建孝敬老人大拼比。中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民也开始了网上看信息。这表明中国的人民素质在发展。

如果按照古代的说法,商人是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在今天,商人的足迹已经遍布天下,还有人会说商人是最底下的了吗?以商人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现在,虽然不是锦衣玉食,但全世界都离不开中国制造。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比以前的水稻单产增产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推广。八十年代,国际组织给他的奖项多得像米粒一样。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大提高。

远古时代的人类看见天上打雷,误认为是雷公发怒,吓得四处逃窜而现代,高科技不仅解释了这个问题,而且探索出了更多关于自然的神奇现象。航天科技使千年的“嫦娥奔月”成为现实、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等,一条条通向奥秘而又消失在奥秘中的道路上,更多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科研成果不断的被刷新,中国的科技水平一项项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的骄傲!

中国发展的如此的快,离不开这适合它的土壤。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有力的创造和保障了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人人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我国逐渐发展成一个平等、自由、和谐拥有高科技的法制社会。

中国,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2004年我国目前运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中国成功的举办。

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在这片神奇的国土上,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劳动和生活,创造了辉煌的建设业绩,谱写了灿烂的时代篇章,建设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如某些政客所说:“如今东方的睡狮醒了,世界为之颤动。”

我骄傲,我为中国喝彩!

最新中国桥梁建设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难匹”。游完乐山以后,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大家朝思暮想的峨眉山了。当年大诗人李白也是沿着同样的道路前往峨眉山的。峨眉山在李白的心中十分崇高。他在登山时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登峨眉山》一诗:

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临,绝怪安可息。

蜀中有那么多的雄奇的大山,李白对峨眉山情有独钟。因此,在他出川远游的时候,路经乐山,也要上岸去游览一下心中的峨眉山。

李白到了白水寺,见到了好友广浚和尚,在寺前的明月池畔,二人论琴比剑,广浚为李白弹响了高山流水般的琴声,琴声如此悠扬,不仅让李白如沐春风,而且周围的青蛙也被琴声吸引,学着琴声一起和鸣。李白很为广浚的琴声所感动,写下了他那篇著名的《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随流水,遗响如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今天寺前还留有“广浚弹琴处”和“李白听琴处”。从此以后,青蛙们也学会了演奏。广浚去世后,寺的周围琴声不绝,其叫声如广浚的琴声那样悠扬婉转,这就是峨眉山的“弹琴蛙”。直到今天,人们到白水寺前,还要去一睹弹琴蛙的风采。

峨眉山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系邛崃山脉北岭南支,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境内群峰挺秀,山色绮丽,具有“雄、秀、奇、险、幽”的特色。尤以“秀甲九州”闻名于世,以“峨眉天下秀”与“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并称为巴蜀四大风景名胜。峨眉山又是著名的佛教胜地,被称为普贤萻萨的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渐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因此,我们说峨眉山是一个集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8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1996年12月同乐山大佛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峨眉山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山、卫生山、安全山的荣誉。峨眉山市也成为中国十大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据《峨眉山志》记载,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之分,民间呼之为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而目前供中外游客游览的峨眉山主要指大峨山。它的最高峰3099米,山势雄伟秀丽,经历代文人墨客的反复渲染,最后终于送给它一个靓丽的雅号:“峨眉天下秀”。

关于峨眉山名称的来历,我翻阅了许多资料,各说不一。但是有三种说法较有代表性。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山的形状像蛾的眉骨而得名。任豫的《益州记》中说:“峨眉在南安县界,两山相对如峨眉。”张华的《博物志》说:“观此山如初月。······真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第二种说法是以水取名。《水经注》有“俄水之眉,故名俄眉”之说。俄水即大渡河,绕峨眉山而过,眉是指的支流。大渡河的一条支流从峨眉山而来,因此得名。

第三种说法是以山势取名,“峨”是形容它的高,“眉”是形容它的秀。如同姑娘的蛾眉,秀美无比。其实峨眉山远看像美丽的少女,走近了才知道它心胸之博大,内涵之丰富,身躯之伟岸,体格之刚劲,其性格更像一个奇伟的男子。峨眉山的挺拔峻秀,高大雄伟,是中国其他同类文化含量很高的大山所不能匹比的。泰山、嵩山、华山和两个衡(恒)山,这古老的中华五岳,除了南岳衡山稍显高大外,其他不过是峨眉山的小兄弟。峨眉山不仅仅是高大而已,它不是一座文化荒山,作为文化大山,比起中华五岳来,它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它一直远离中华文化的中心,但是它却在这一隅小角落里,积淀出了厚厚的文化层,其文化积淀的层面之高,与它的伟岸的身躯十分相宜。峨眉山可以说是无壑不秀,无壑不幽,无山不峻,它的那些深沟幽谷为它提供了无比的肚量,使它能够将各种纷呈的文化都容纳进来。这一点,让中国的许多大山、名山都感到困惑不解,在中国的西南的四川的西南的一角,居然出现了这么一座大山。

那么是谁造就了峨眉山的伟岸身躯呢?近现代的地质学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玄奥的谜底:峨眉地区几亿年前还是一片泽国水乡,大约距今6千万年左右,强烈地壳运动震撼了峨眉大地,把地下沉积物抬出海面,同时受到挤压变形和断裂的影响,形成一系列的背斜、向斜和断裂组成的复背斜地质构造,东部下降为峨眉平原,西部上升成气势巍峨的峨眉山。地质学家说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峨眉山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基本上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峨眉山独特的地质特征,为各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地貌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历代名人学士赞辞很多。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其实峨眉佳景何止十处?只要各位细心体察,就会看出峨眉山是以“雄、秀、奇、险、幽”的自然风光在祖国名山大川中独树一帜。(以下分别阐述)

(雄)它海拔3099米,在川西南平坝上,孑然独立,气宇轩昂,耸立天际,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但见山陵起伏,江河如带,原野空阔,沃地千里,令人心怀开朗,神驰气壮,这是“雄”的特色。

(秀)全山重峦叠嶂,千岭万壑,佳木繁荫,郁郁葱葱,呈蓝露翠,这是“秀”的特色。

(奇)每当云海茫茫,金顶俯视,则霓彩摄身,霞光护体,入夜则磷灯万点,闪烁迷离,不时有惊涛响于幽壑,雷霆动于崖底,这是“奇”的特色。

(险)山中到处有悬崖绝壁,高者达七百余米,游山大道或筑于半崖之上或辟于绝壁之间,拾级而登,坡有钻天之号,穿谷而前,天有一线之名,这是“险”的特色。

(幽)山中有许多深邃的岩洞和如练的飞瀑,到处是碧翠的深壑,清激的泉流,应和着猿啼蛙噪,鸟唱虫鸣,宁静安详,这是“幽”的特色。

这五大特色是许多名山也不能兼备的。一般的名山,游人只要登上绝顶,全山之胜,尽收眼底。而峨眉山则不同,峰峦交错,互为屏障,道路迂回是~景物殊异,如不细心观摩,便难于认识它那独特的神韵。特别是峨眉山的四大奇观,遍览华夏也难寻其二:那便是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

(日出)高山观日出,万里山河,到处可见,不足为奇。但登峨眉观日出,就大不一样了。泰山、庐山、黄山观日都在海拔20__米以下,而峨眉山观日出,却在3000米以上,视点高了,踞高望远,更加浩瀚壮观,故有诗云:

云海茫茫浩无垠,一轮旭日冉冉升。霞光万道驱昏暗,山涌银涛顶灿金。

(云海)峨眉山是白云的故乡,是白云的世界,许多佛寺,都冠上了一个“云”字,卧云庵、白云寺、集云寺······隐没在白云深处的银色世界里。峨眉山的云海非常的秀美,在无风之时,“海波”不兴,但见远处山尖,露出云层,宛如茫茫大海中的岛屿,再回顾峨眉三峰,也成了三个孤岛,故峨眉山又称“秀岛”、“蓬莱仙岛”。风起云涌之时,远山近树,忽隐忽现,变幻无穷,使人遐思无限。

(佛光)峨眉山的佛光又称峨眉宝光,金顶祥光,是峨眉山的十景之一。佛教界认为是从佛的眉字间放射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如果能看见,你就是与佛有缘,运气特别好。佛光一般是下午2点到5点间,雨过天晴才有机会出现。峨眉佛光在中国乃至世界类似自然奇观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首先,它发现的时间要比其它地方早1900多年,并且色彩相当的秀美,而且一年四季都有,年平均出现75次,而其它地方每隔几十年才有一次,甚至几十年以后都会消失,因此,峨眉宝光堪称世界之最是当之无愧的。

(圣灯)峨眉圣灯又名“佛灯”,被人们赞为是“万盏明灯照普贤”。能观看这一奇观更不容易,首先它必须具备4个自然条件才会出现:①雨后初晴②天上没有明月③山下没有云层④山顶没有大风大雨。这种奇特景观出现的原因可能性很多:⒈原始森林中古树兜发光⒉磷火发光⒊灯光星光倒映在水田之中所发的光⒋萤火虫发光⒌磷化物的燃烧现象⒍一种叫密环菌在高温条件下发光。这样,就形成了无数光点,在山谷中腾涌,就象童话中仙山撒下的宝珠,一位唐代的诗人就这样写到:

莽莽空中稍稍灯,

坐看迷浊变清澄。

须知火尽烟无益,

一夜阑边说向僧。

那么这是峨眉山的4大奇观。

古老而神奇的峨眉山终年常绿,从山脚到山顶景区气候可以分为亚热带、温带及亚寒带气候,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山顶与山脚的平均温差为摄氏14度,加之低云、多雾、雨量充沛,因而它既是琼花瑶草的王国,又是珍禽异兽的乐园。因此峨眉山又有“天然动物乐园”、“植物王国”之称。景区植被覆盖率达86%,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200多种,而具有药用价值的有1600多种,200多科,如天麻、峨参、川贝、黄莲等。特有种属中尚有距今1亿多年到7千万年的孑遗植物,如桫椤、珙桐、洪椿、水杉、银杏等30多种,属世界著名的花卉杜鹃、报春、兰花就有50多种。这些植物不仅给峨眉山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而且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在这山上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弹琴蛙是峨眉山中的珍稀动物,它发出的声音就象弹奏古筝一样,非常的优美动听。峨眉环毛大蚯蚓最大体径可达2厘米,体长80-100厘米,在地球上至今尚未发现比峨眉环毛大蚯蚓还要大的蚯蚓。它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区,每到寒冬季节,能钻到深达1-2米的土层中避冬御寒,当地人称它为“透山龙”。

峨眉山的生态猴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分布在半山腰的一线天和洪椿坪一带。由于它们见人不惊,与人同乐,与人相亲,便成为了山中独具特色的“活景观”。峨眉山猴尾巴特别短,故称短尾猴,学名藏猕猴,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佛教名山,故称“猴居士”。全山几百只猴子,它们各有自已的“阵地”,各有自已的“大王”。因为环境的关系,每一个片区的猴子都有自身的“特色”,于是就是了文明猴、流氓猴和强盗猴之分。不过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它是山中一霸,为了大家的安全,我还是提醒大家“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到时候谁玩谁都很难说的。

但峨眉山上的猴子只怕一种人,那就是峨眉山的僧人,它知道僧人的武术相当历害,那可不是一般人惹得起的。所以这里又要让大家了解一下峨眉武术的精华。

峨眉武术名扬天下。在唐宋的时候,峨眉山中部分僧道在运粮、背柴、挑水等劳动过程中,经常在陡险曲折的山道中行走,练成了强健的身体,也养成了好动的习惯。经课之余,练拳踢腿,使枪弄棒,无形之中形成一种风气。由于他们平日里参禅打坐,俱有雄厚的内功基础。僧道之间,切磋武技,取长补短,模仿山猿动作,自创新路,时间一久,就练出了一种独特的武术风格。这便是峨眉派武术的来历。南宋峨眉山武僧德源长老集山中僧道武技之所长,结合自身体验,进行总结,编撰成《峨眉武术》一书。自此,峨眉山僧道才有了系统的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武林中自成体系,被称为峨眉派武术。

武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有其生命力。峨眉武术,传至明代,臻于成熟,技惊天下,与少林、武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明代峨眉永庆寺的一个武僧月朗,武艺超群,其头坚如铁,人称“铁头和尚”。一天,他从山林中砍柴回寺,突然山道间出现一只猛虎,挥之不去。和尚一怒之下,上前一把抓住老虎的脖子,就象牵一只小羊羔似的,把它带回了寺庙,用铁链拴住。后来经过方丈的教育,才放虎归山。

清朝白龙洞湛然法师,精于武术,结合前辈经验和生平所学,写出了《峨眉拳谱》一书,使峨眉派武术理论进一步发展。他概括了峨眉派武术的特点及形成的经过:“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滿江湖。”这就是说峨眉派武术是博采各家之长,结合自身特点而成。“八叶”是指主要的八派武术:“僧、岳、赵、杜、洪、化、宇、会。”“僧”就是指峨眉僧家所创的流派。

清嘉庆年间,峨眉山龙神堂极善法师一次上山看到雨后的黑龙江水宛如乌龙飞升、旋绕而进,顿时悟出练拳之道,应柔中含刚,盘旋中寓猛进之势。于是将自已学的“形小而弱的蛇行拳,改为形大势长,拳刚、掌巧、腿变的乌龙拳。这套拳路,经他苦练十载,才获成功。

时至民国,峨眉派武术,雄威犹在。清音阁李真法师内功深厚,精于剑术,有“峨眉剑仙”之誉。年逾古稀,威风不减,当其舞剑,但见寒光闪闪,飞龙绕身,令人胆寒。舞毕,静若处子,神泰安然。而且门人众多,遍及甘、陕。享誉四海的海灯法师,名噪武坛的李瑛大师,就是其中的皎皎者。

金顶的永庆和尚,武艺惊人。据说在1935年的一个月明之夜,他在寺外绕大树三圈,腾起一腿往大树踢去,顿时树叶纷飞,宿鸟惊起,树身晃动不已。这颗大树颇壮,如果没有千斤之力,很难动摇。三年以后的一个夏天,永庆手拿短锄,身上背上草席,食物从1000多米高的舍身崖腾空而下,(这个舍身崖就是处在峨眉山顶的一处山崖,被称为是中国自杀率最高的地方,至于原因我们以后再说。)那么永庆从这里跳下,轻飏谷底,目的是为了掩埋一位当时峨眉山声望最高的一位女长老的尸体,表现出他勇武和悲悯的情操。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在这儿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总得来说峨眉武术朴实无华,重实战,攻击性强;攻守互应,刚柔相济,虚实结合,从不摆花架子,所有套路编排全部从实战出发,讲求“拳打一条线”,在很狭窄的地方比如在小巷子里也可以施展得开。俗话说“南拳北腿”,峨眉地处不南不北之地,感觉更象是手腿并用,有“拳打三分,脚踢七分”的说法。施展开来可以说是“劲如风、站如钉,重如山,轻如毛,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峨眉武术还包括各种武术器械和人们常说的“武功”。功夫包括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练“精、气、神”;外功、硬功专练身体某一部分的刚猛之力,像铁头功、铁膝盖等。轻功专练纵跳,像飞檐走壁;气功是练气与养气。禅武和一的上乘功夫,一旦练成,可以以柔克刚,制敌于瞬间。据说还有一种软功练成以后全身关节可以自由伸缩弯曲,非常历害。

但是峨眉山真正历害的,真正最有名气的还是峨眉山的的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末年。按照常规的看法,佛教最早进入中原地区后,在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原大地上很是热闹的时候,四川的佛教传播却是悄无声息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了,最后佛教在中国留下了四大道场,峨眉山就居其一,这又让人们大吃一惊。文殊菩萨选中了五台山作为道场,地藏菩萨选中了九华山作为道场,观音菩萨在普陀山显灵说法,普贤菩萨则选中了峨眉山。在中国众多的佛教胜地中,峨眉山成了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峨眉山的寺庙成百上千,直到今天还给我们留下了26座,而且几乎座座寺庙都名闻天下。报国寺的雄伟广博,伏虎寺的幽深秀丽,清音阁、洪椿坪的玲珑精致,仙峰寺、洗象池的离奇圣洁,万年寺的雄浑古朴,华藏寺的金碧辉煌,与峨眉山著名的冷杉、含笑、珙桐、桫椤、楠木、香樟,以及数不清的珍稀类动物一起,构成了峨眉山的灵魂。

佛教在峨眉山居于垄断地位也来之不易,这也是经过了长期与道教争夺大山的过程。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对于峨眉山这样的钟灵之地,道教岂能放过。曾经峨眉山的许多显赫之地,都被道教所占有,峨眉山里也曾遍布道教的宫观。在后来的争斗争中,道教没有占到上风,佛教的势力一天天增大。尽管道士们传说,轩辕黄帝退位后,也曾到峨眉山修炼而升天,吕洞宾也曾到峨眉山的紫芝洞,千人洞隐修,就是搬出这些人来,也还是以失败告终。峨眉山上最后一个道教宫观,是纪念吕洞滨的纯阳殿,也在清代乾隆年间被改成了佛教寺庙。现在攀登在山上,只依稀可见天皇台、真人峰、九老洞之类的地名,让人遥想起这儿曾是道教的胜地。

“三皇九老洞,万古一仙峰”,九老洞是峨眉山道教的一个著名的胜地,以洞里曾经住着九位老仙人而得名。九老洞扑朔迷离,带有十分浓厚的神秘色彩。仙人居住的洞中究竟是什么样子,确实没有人知道其中的详情。据说,九老洞里深不可测,相传在宋代时,曾有一人打着火矩进入洞中30余里,能听到里面传出来的鸡犬之声,洞壁上刻有许多奇文异字。据说,再往里走,洞中有九个支洞,各支洞又有九个小洞,九条阴沟,深不可测。

峨眉山佛教与道教的争斗几乎是看不见硝烟的。佛教采取的斗争策略是争取道士归依佛门,在佛门僧侣的说服下,众多的道士放弃了原来的信仰,成为佛教的僧侣。这样对道教来了一个釜底抽薪,道教在峨眉山也就难以立足了。

在峨眉山万年寺的象牙坡下,有一个白龙寺。以前也是道教的宫观,因为它是传说中的白蛇与青蛇的修炼之处,即使后来变成了佛庙,还是将寺的名字取名为白龙。白龙就是白蛇,进入白龙寺,已经看不到白蛇的一点痕迹,哪怕有关她的故事传说也没有一丝踪影。所幸的是,在寺侧,被翠竹环绕,流水淙淙的地方,有一个洞,是白娘子修炼之地,看到洞旁大书“白娘子修道处”,终于感到了一丝欣慰,它证明了白娘子的存在和在峨眉山的活动。原来的洞已经堵塞,现在的洞是后人修复的。

白娘子一生正气,经常惩恶除善,尽管在峨眉山经过千年的修炼,已经得道成仙,但依然眷念人间温情,表现出了神仙的人性的一面。她与许仙一见钟情,两人一起到了风光旖丽的杭州西湖,始终受到法海和尚的阻绕,于是,为了人间最美好的爱情与法海和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引出了一段雷锋塔的故事。

白娘子与法海的斗争,是峨眉山上佛教与道教争斗的缩影,而法海占上风,也是峨眉山佛教占上风的真实反映。当然,中国人之所以喜爱这个故事,主要是感动于白娘子与许仙的可歌可泣的爱情。

于是,峨眉山这座大山,展示给人们的,就不再是仅仅是严肃、刻板的宗教文化,也不仅仅是佛光、圣灯、云海、日出等奇绝的自然风光,还有人间最美的爱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