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人家心得体会和感想 让黄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心得体会(6篇)

  • 上传日期:2022-12-20 18:09:51 |
  • ZTFB |
  • 12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黄河人家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导游员,这一路上,不仅有我给大家介绍我们河南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还有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专心开车的李师傅了。他可是我们旅游车队的金牌司机!各位就尽管敞开心扉,迎接我们河南人民的热情吧。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当中,哪位对我或李师傅有意见或好的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后,我预祝本次旅行能够在各位的支持下圆满结束。

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连霍高速公路上了。一直向西,经过上街、巩义、偃师,大约2个小时到洛阳市的孟津县下高速就到了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说话间,我们已经进来到了巩义境内。说到巩义,就不得不提这里的陵墓。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纳闷,好好的提陵墓干什么?因为啊,我国著名的北宋时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宋徽宗赵佶以外,其余的8位皇帝都埋在巩义,加上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内,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说的“八帝十陵”。除此以外,巩义还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将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亲王夫人等皇室宗亲陵墓上千座,在巩义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墓群,成为了当地一大旅游特色。我们所熟知的名臣寇准、包青天包拯、杨家六郎杨延昭都长眠在这里哪!

接下来,我把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阳给各位简单地介绍一下。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左思的《三都赋》曾经使"洛阳纸贵"、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洛阳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所谓“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中国古代,讲究阴阳之说,单数为阳,“九”为至尊,它是虚数,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个王朝。这种说法又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专家考古发现,认为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算起,先后被作为国都时间长达一千五六百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思想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河南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20xx年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5a级景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北部邙山有东周以来诸皇陵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出土了40余万件珍贵的文物,建成了目前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而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场所,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

好了朋友们,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停车场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我们在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游览时间是2个半小时,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希望2个半小时后各位准时在车上集合,不要迟到。

谢谢!

关于黄河人家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黄河,我是长江,你在北方,我在南方,

我们深情的守望着,中国大地的心堂

南来北往,都是故乡,每一次落泪,都要水涨

你我同在,国家富强人民安康

我很羡慕你那尘土飞扬,五光十色的黄土高原

你是否也喜欢,我这里的长江长

这里风景如画,这里风光无限

我知道我的语言,乏力,没有杀伤

但我的心情已经上膛

借助春风夏雨的臂膀

射向你的那片天堂

关于黄河人家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20xx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关于黄河人家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20xx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关于黄河人家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黄河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民族,意味着腾飞,意味着母亲。

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访过我的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对于一个华夏子孙来说,这是一种不孝,一种莫大的不幸。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让我对她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感。渐渐地,我明白了黄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五千年来,孕育出灿烂的华夏礼貌。她积淀着礼貌印记和语言文化珍宝。随这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学历史。从历史中我明白了从旧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构成冲击的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自然的本事……

从地理中,我明白了黄河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黄河以她英雄的体魄出此刻亚洲的平原上。它是我国第二条长河,流经九个省市……,你也能够投稿

语文课本上,一次又一次的在我面前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黄河画卷。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气。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豁达……无不使我心潮澎湃,胸怀坦荡。

而此刻呢黄河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遭受严重破坏。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的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浮着很多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

天哪!这是我心中的黄河吗

行动起来吧,拯救黄河!如果你是炎黄子孙,那么,请你投入到拯救黄河的运动中去吧,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必须能焕日光彩;那么,今日的炎黄子孙,将无愧时代,无愧于后人!

关于黄河人家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20xx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池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实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