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 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范文(8篇)

  • 上传日期:2022-12-20 16:50:41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通报,一般通用的“三段式”写作,对于申论来说,有一定的“借鉴”之处,特别是批评通报的写作中,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办法,并辅以相应的议论等,均可联系到申论写作中针对概括出的问题提出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或方案进行论证。无疑,这种联系,自然会不断增强我们在学习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申论应试是大有裨益的。

(一)通报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通报有两个特点:

1.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是通报的生命。通报的任何情况、事实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差错,更不能编造假情况。因此,写通报,对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要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没有水分。例如对先进事迹的通报表扬,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不要拔高,更不能借贬低群众,来提高先进人物。

2.目的的晓谕性。表彰先进的通报,对被表彰单位是一种鼓舞、激励;对其他单位是一种教育,引导其找差距,学先进;对后进单位是一种鞭策,激励他们学习先进,迎头赶上。批评性通报的目的则是让人们知道错误,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引以为戒。交流情况的通报,是让人们了解通报的事项。

(二)通报的主要类型及行文方向

根据通报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可将通报分为三类:

1.表彰通报。用于在一定范围内表扬好人好事。

2.批评通报。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批评错误,纠正不良倾向。

批评通报和表彰通报,都是下行文,制发单位没有级别限制。

3.情况通报。多用于向有关方面知照应该掌握和了解的信息、动态,以供工作参考。

情况通报多作下行文,也兼作平行文。

(三)通报的作用

通报对下级和有关方面的指导作用重于指挥作用,主要是起到倡导、警戒、启发、教育和沟通情况的作用。具体作用是:

1.嘉奖和告诫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对具体的人和事表扬或批评,借以达到鼓励先进、弘扬正气或批评错误、打击歪风邪气的目的。表彰通报和批评通报对当事人的奖励或惩罚,具有行政约束力。

2.交流作用。传达重要情况和知照事项的通报,能及时交流信息,上情下达,并能促进上下级之间、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

(四)通报的结构与写法

1.标题。通报的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个要素构成,有时可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通报”二字。但比较重要的通报则不能省略。

通报的签署和时间也可以在标题下方,这样则不再落款;通报也可以有抬头、落款,时间则写在发文机关下面。

2.正文。

(1)表彰通报正文的一般写法。

1)叙述先进事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迹、怎么做、结果;

2)对上述事件进行分析、评议,指出其典型意义,或概括其主要经验。语言要简明概括;

3)提出表彰或发出号召。

如果是转发式的表彰通报,正文部分先对下级机关所发的这个材料进行评价,加上批语,即对被表彰者进行评议等,再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2)批评通报正文的一般写法。

1)通报原由,即将事故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等交待清楚;

2)对事故进行分析评议,重点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指出事故的性质及其危害,并提出处分决定;

3)写明防止此类事故的措施,要对症下药,提出告诫,或重申某一方面的纪律。

(3)情况通报的一般写法。

情况通报的正文,关键在于对情况的掌握要确实、全面、充分。它的正文包括:

1)叙述情况;

2)分析情况,阐明意义;

3)提出指导性意见。

(五)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从通报与通知的特点和作用,可以看出它们的主要区别有:

1.内容范围不同。通知可以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转和转发公文,传达需办理和周知的事项等;通报则是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交流重要的情况、信息。两者虽然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况,以及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的精神或情况。

2.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内容具体,要求受文机关了解要办什么事,该怎样办理,不能怎样办理,有严格的约束力,要求遵照执行;通报的目的主要是或交流、了解情况,或通过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们,宣传先进的思想和事迹,提高人们的认识。

3.表现方法不同。通知的表现方法主要是叙述,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叙述具体,语言平实;通报的表现方法则常兼用叙述、说明、分析和议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六)通报的写作要求

1.注意时效性。发通报要抓住时机,及时将先进典型和经验向社会宣传推广,对反面典型予以揭露,引起警戒,或对某些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予以通报,以起到交流情况、信息,指导工作的作用。错过时机的通报,就失去了它的时效性,没有行文的意义了。

2.注意指导性。不能事无巨细都发通报,要选择对工作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事项来发通报。通报要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应选择典型。先进的典型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能揭示时代的本质,体现时代的精神。反面的典型,应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体现鉴戒的作用。所以,只有选准、选好典型,通报才能起到激励教育、推动工作和批评警戒的作用。

3.注意真实性。通报中所涉及的事例,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经过反复调查、认为是真实可靠的,绝不允许捏和虚构。同时,事例的反映要准确,不能夸大或缩小,要实事求是。通报在结尾提出的希望和号召,也必须切合实际,有一定的针对性,使读者能够接受或受到启示。

关于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一)纸质文件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部门名称或职务统称(如: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工程设计部、工程监理部、工程管理部、公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部门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

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例:按职务分类如“××、××副总经理、××部长并××、××、××同志(副部长、部门主管等)”;按性质分类如“××、××、××部(以上为公司机关内单位)并××、××、××主任(以上为外面的项目部)”。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例:“××部长并×副总经理”;“×部长并×总工程师、总经理”。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关于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为推进我区环卫作业市场化,现面向社会公开拍包公告公文写作范文区环卫处承担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现公告如下:

一、标的物:公告公文写作范文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所承担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

生活垃圾清运基本情况:承担的生活垃圾清运站(点)主要有城区垃圾中转站、城区平湖广场、平湖西路、政务新区、甘棠镇大桥村、轩辕国际大酒店、湾山社区垃圾集装箱点,城区100个余个垃圾池(房、箱)以及仙源、三口镇、太平湖镇、公告公文写作范文北大门垃圾集装箱点。有相关车辆5辆,从事垃圾清运工作8人。日转运垃圾60余吨。

工作标准:垃圾装满集装箱时应及时运走,不留夜,不影响垃圾集装箱正常转运;城区垃圾池(房、箱)和新增垃圾点按规定及时日产日清或日产日清,保证垃圾池(房、箱)净、地净、四周2米范围内净;车辆设备维护正常,车况良好,无故障,全年安全无事故;保持车辆整洁,清运车辆垃圾不遗撒,不外露;上垃圾场道路车辆无苍蝇;服从甲方管理及安排的其他工作。

承包经费包干范围:实行年经费总承包,包括车辆燃油费、车辆修理费及劳务费。

经营使用年限于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3月31日终止。

二、报名条件:

1、有管理能力的自然人(包括环卫正式职工)或有垃圾清运经验的专业公司。(一)年龄在30-60周岁以内(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二)身体健康(健康体检表一份);(三)从事相关行业证明(有汽车驾驶、修理等相关行业资质或管理方面经验);(四)无不良不法行为。

2、中标者一次性交纳人民币肆万元保证金。

三、拍包时间:20xx 年 3 月 31 日 上午 9∶00

四、拍包地点:公告公文写作范文区财政局后二楼会议室

五、咨询报名时间:即日起至 20xx 年 3 月 31 日 9 时整

六、参加投标者注意事项:投标或约标时请携带身份证、驾驶执照、修理技术等级证明原件,经评委审核后当场退回。

有意竞拍者请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驾照、修理技术等级证明复印件)及体检表,到采购中心办理预约,登记手续。

公告公文写作范文区市容环境管理局

20xx年三月二十六日

关于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文书一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公务活动中,使用的极为普遍和广泛。它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既可以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文书还可以指一种职业,如某某人在做文书工作,也可以指职务名称,如文书、文书科长、文书处长等。

文件同文书一样,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如一次大型会议,会议结束之后,要将会议文件立卷归档保存。这里说的文件,即指会议形成的有规范格式的正式文件,如会议纪要、决议等,也包括会议进行中的简报、领导讲话、代表发言、会议纪录,甚至还包括录音、录像、照片等有关资料。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如:中共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等具有规范格式的正式文件,人们往往郑重地称之为“文件”,而不称文书或公文。就某一单份的文件来说,人们也习惯地称之为一份文件,而不叫一份公文或一份文书。

至于公文的概念,它的特指范围是很清楚的,是指各级关单位为了办理公务二产生的文书或者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公务文书或者公务文件的简称。

从一些史籍的记载来看,文书、文件和公文这三个要领是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有一个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文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贾谊《新书·过秦下》:“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王充《论衡·别通》也有关于“文书”的记载:“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这些地方所说的“文书”,是泛指古代的文籍图册。在我国先秦时期,“文”与“史”是很难分开的。“文书”的概念范围要大些,一些有史料价值的文字材料都可称之为文书。

汉代以后,文书作为公文与案卷的含义才逐步被确定和沿用下来。《汉书·刊法志》:“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唐元稹《望喜驿》诗有“满眼文书堆案边,眼错偷得暂时眠”的句子。这些地方所说的“文书”就是指的公务文书。

“公文”一词,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汉代多称文书,称公文较少。三国以后,多称公文,指官府之间往来的公事文书。如《后汉书·刘陶传》:“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是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等人势力强大,可能聚众起事,但州郡官员只是口头相互转告,不肯以公务文书的形式上奏朝廷。《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中也有“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的记载。自此以后,公文就成为公务文书的统称了。

“文件”一词,大约在清末才出现,当时在外交文书中提到“寻常往来文件”,“交涉文件”等。宣统三年五月,朝廷三年五月,朝廷颁布的《内阁属官官制》,将“掌本阁公牍文件”,作为承宣布厅职责之一。后人承袭历史,文书、公文、文件这三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领导干部职务任免的公文是机关、单位运转和干部履职的现实依据,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约占机关、单位公文总数的10%左右。不但是干部领导职务的历史凭证,而且还是编写组织沿革和史书、志书的基本史料。这类公文的篇幅一般较短,词句较少,错的机率相对较低,但若不精益求精,往往也容易出错,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试从这类公文的写作技法着墨,就其5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同仁。

一、职务任免与任免职务。职务任免是编正词组,强调的重点是“任免”;任免职务是谓宾词组,“任免”是谓语,职务是宾语。这两个词组相对行为的主持者与支配者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切不可互用,也不可省去“职务”二字,只用任免。譬如某单位干部任职的公文,其文题是关于任免职务的决定,某单位是主语,文题是谓语部分,在定语中的任免职务是一个主谓宾句子,是主语,任免是谓语,职务是宾语,也就是说这个职务任免的行为动作是由主使的,这显然严重背离了此公文的主旨。如果将此文的“任免职务”改为“职务任免”,那就符合句法和发文主旨了。“职务任免”还有下列几种写法,一是“任职”,二是“免职”,三是“人事任免”,四是实写某人某职务,如关于担任保卫处处长的决定。

二、免去职务与自然免去。这两个词组是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中常用的。其中免去职务用得更多,常见的下列5种情况都应下文“免去职务”。其一,调任新的领导职位,原任领导职务免去,属于递进职务的,应全部免去,如市委委员、书记;其二,新担任非领导职务,原领导职务免去,如由副厅长职务改任巡视员;其三,由领导职务改任技术或业务工作职务,原领导职务免去,如由副局长改任总工程师;其四,领导职务已达卸任年龄,原领导职务免去;其五,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不合格,原领导职务免去。上述5种情况必须发文“免去原任职

务”,不适用“自然免去”。“自然免去”主要适用于下述4类状况。其一,实行选举制的领导职位,如党委正副书记、人大正副主任等,新一届领导人选举产生以后,前一届领导人职务自然免去;其二,在同一机关的同一领导岗位上由副职升为正职,副职自然免去:其三,原任领导职务的机构撤销,原机构领导职务自然免去;其四,由某一主体领导职务衍生的另外相关的若干个领导职务,当主体领导职务被免去,其衍生领导职务自然免去。如省级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主任、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组长等领导职务,都是由省委副书记兼任的,也就是说,上述的主任、组长都是由省委副书记衍生出来的,如果省委副书记职务免去了,那主任、组长这些衍生职务自然免去了。自然免去,一般不要专门下文,但有的机关和单位却按常规下文,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三、机构调整与职务任免。某些机构调整时名称变了,职务名称应跟着发文改变。但有时机构名称调整变化下了文,而这个机构的领导干部职务名称却没有下文改变,而到新机构运转一段时间后,领导干部调换需要下文任免,职务任免的机构名称肯定是新机构,却发现调整机构前的职务在机构名称变化时没有下文,这个问题笔者姑且叫作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前后失去照应。这不仅给领导干部职务名称带来混乱,而且给档案利用、编研、以及编史修志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凡机构调整名称发生变化时,该机构领导干部的职务名称均应发文明确,其中机构级别上升或下降了的,还要重新明确领导干部的级别。

四、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一般情况下,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是对应的,稳定的,如人事司与人事司长,人事司是正厅级机构,人事司司长是正厅级干部。但是有的机构名称与职务级别既不对应,也不稳定,一般应在公文中标明职级为准。常见的有下述3种:第一种,有的机构名称在一个系统或一个地域内是相同的,但在这个机构内任入,党内任职文件,可在人名之后加“同志”,行政任职文件可加“同志”,也可以不加,直写其名。二是党内任职文件与行政任职文件用词雷同,如任命担任党委组织部长、任命担任科研处长。其实是应该加以区别的,党内任职的行文不用“任命”,而多用“决定”,也可用通知,如关于任党委组织部长的通知,而行政任职文件则用“任命”。三是乱用简称。如中共*党委,其中“中共”与“党”字的内含是重复的,应为中共委员会,或*党委。又如某单位党委决定下属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文件中有“行政机关支部”的句子,支部之前省去了一个“党”字,虽然从整个文件的意思中可以推断出是党支部,但单独从这个句子中理解,意思表达并不完整,因为团支部也是支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也称支部,所以这个“党”是不能省的,以免发生歧义。二类是错别字的问题。一般来说,因领导干部职务任免的公文字数较少,错别字相对来说也比较少,但又客观存在,其中最突出的是姓名用字,如将“阳”写成“杨”,把“受”写成“授”,还有“建”写成“见”的,“亨”写成“享”的,“尤”写成“龙”的。主要是“音”同字不同或字型相似而出现的问题,在文件起草和校对时要特别重视,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

上述5个方面的事项,虽有正面的立论,但其主要倾向是针对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大都是笔者的粗陋之见,用以抛砖引玉,期望公文的起草者、审批者、打印者、校对者都能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消除这类问题,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的质量,以便充分发挥此种公文的现实效用和历史效用。

职的领导干部的级别并不一定相同,如工会副主席,按有关规定,可以由这个单位内设行政机构的正职担任,也可由副职担任,假如将一个没有职级的一般干部提拔为工会副主席,下发公文任职时就必须在职务名称后用括号标明职级。第二种,机构名称与职级不对应,如在一些县市设立的局级机构,下设了科,这种科的级别并不与处级机构设立的科相同,而是低一个级别,与“股”是同级的。如果对这种科长的任职下文,一般来说,是应在职务之后用括号写明职级的,如不写明,一旦过了若干年这个干部调到别的不设科的县市局级机构任职,其职级的确认就会费尽周折。第三种,一个机构名称的领导干部属两种职级的。如一个省属局,有段时期为正厅级机构,有段时期改为副厅级机构,是副厅级机构时,正职属于副厅级干部,副职属于正处级干部,其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正职属于副处级干部,副职属于正科级干部。一般来说,这种机构领导干部的任职文件也应在职务之后用括号写明职级。否则,有可能对在这些机构任职的领导干部职级,或后人编史修志时带来困惑。另外新设机构与新配领导干部时,应先就新设机构下文,明确机构的级别与职责,然后再就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发文,而不能将新设机构与新配领导干部在一个文里下达,更不能先将新配领导干部下任职文件,再补发新设机构级别与职责的文件。

五、职务任免公文中的其它用词。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公文用词的首要条件是准确,因为只有用词准确方可能起到应有作用,从全局来说,公文的起草者和批准者做得很不错,但差错也不少见。主要有3类,一类是用词的规范化问题,表现有三:一是职称、学衔写入任职文件,如博士任主任,*教授任处长。其实职称、学衔都不要写。

关于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正确使用文种

能否正确选用文种,事关党政机关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问题。应正确认识文种在公文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掌握文种的含义、适用范围、基本属性和特征,以及各文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否则,可能会错误使用公文,或者给收文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与不便。

(一)依据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法规性文件,对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普遍约束力。起草公文时不得随意使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以外的文种(如方案、计划、要点、总结、纲要、建议、答复等)。

(二)依据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正确选用文种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列的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选用何种文种行文是有条件的,要与发文机关的地位和职能权限相符,切不可乱用,不可超越职权。例如,公告虽属于告知性的名称,但这个“公”字包含代表党和国家的意思,也就是只有党和国家才有资格使用它,而目前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招生公告”、“招干公告”、“征订公告”、“开业公告”等,它们的作者或发文单位(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商店、学校等)无权代表国家,不能随便乱用“公告”。

(三)依据行文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正确选用文种

一个机关在发文时使用什么文种由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决定,在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内又由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及职权范围决定。行文关系决定着行文方向,行文方向决定着文种选择和使用。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同一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党的系统中的中共中央与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系统中的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二是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教育部与各省(区、市)教育厅;三是同一组织系统中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党的系统中同级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之间,政府系统中的财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四是非同一系统中的机关之间(级别相当)的不相隶属关系,如地方党委工作部门与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之间。以上所列的四种类型的机关之间由于工作需要相互行文,构成了一定的行文主体与受体之间的行文关系、行文走向。如:一个地方党委拟行文请求批准事项,主送机关必须是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党的机关,应该使用上行文的请示;若是上级机关向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行文,行文方向是下行文,应当选择通知、意见、决定、决议、通报等文种。属于平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主要选用函。

(四)依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根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来选择文种,就是在同类的公文种类中,选取有助于实现行文目的、要求的文种。具体地说,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如按中央的要求,每年地方党委、政府要向上一级党委、政府汇报计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应选用报告;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帮助和支持的,应选用请示;行文目的为了推动、指导下级机关工作的,应选用意见或通知(指示性通知);行文目的是就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应选用意见;行政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行文的目的是审议通过人事任免案的,就应选用议案。

(五)按照文种的适用对象正确选用文种

公文文种,既有党政机关通用的,也有属于各自专用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列的公文文种有15个,其中通用的文种有10个:决定、公报、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党的机关一般不使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决议这个文种。

(六)按照层级的不同正确选用文种

有的文种适用范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一级使用,但有一个使用层级问题。如公报的种类有会议公报、联合公报、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会议公报的发布机关属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委员会,规格高,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都不宜使用这个文种;联合公报的内容反映的是两个国家的外交事宜,层级高;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一般由国家或省(区、市)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层级也较高。

(七)按照公文内容的差异正确选用文种

拟制公文选择文种时,往往会出现好像这个文种也行那个文种也可以的现象。如通过会议作出的有关某一重要事项的决策时,是用决定还是用决议?我们知道,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分析,慎重选用,从公文内容上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公文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全面,是全方位并带有指导性的,应选用决议行文;如果公文内容集中、直接、具体,针对性较强并带有指导性的,则应选用决定行文。

(八)按照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

有时应用以上几点依据、要求还不能最后确定文种,就要按照以往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例如,某党的机关或行政机关拟表彰某些集体和个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中的命令(令)、决定、通报这3个文种都可用于嘉奖、表彰,到底选用哪个文种?在这种情况下,应着眼表彰对象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及社会影响度等具体情况来考量,同时结合长期以来本机关、本系统、本单位文种使用的习惯,恰当地选用相应的文种。例如,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劳模,一般都选用决定这个文种行文;省(区、市)党委办公厅(室)系统表彰业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者,长期以来使用通报这个文种。

总之,选用文种应慎重,不可随意而为。只有熟悉各个文种的性质、适用范围,切实把握各个文种的内涵与外延,按照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隶属关系和行文目的、要求,才能准确无误地选好用好文种,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关于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遗憾)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需要)文而显(显扬) ,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往昔;日前;以前。“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疏索。”——骆宾王《畴昔篇》)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实现愿望。壮志未~)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来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

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古同“悌”, 敬爱哥哥,引申为顺从长上) ,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

答案:c(酬:实现。)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士有自京师来者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

b.尽以告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

答案: 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答案:(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

(2)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关于公文起草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公文格式易错项整理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根据安排,今天我与大家交流探讨公文格式易错项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公文起草过程中常见的用词错误、行文错误、标点错误、格式错误。

相信大家对2012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并不陌生,而与之配套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也已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今天我们所讲的,所交流的也是根据这一条例进行梳理,并对新旧版进行一个说明。

一、公文起草过程中常见的用词错误

公文公文,一是姓公,二是为文。

文字是公文的生命。是公文的主体和“躯干”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出错的部分,一个小小的笔误就可能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也是大家常改常错,常错常忽略的问题。笔者在公文审核过程中,经常碰到文笔流畅但“错别字”屡犯错误的情况,归纳起来,常见的“错别字”使用错误有以下3个方面:

(一)关于易错的字词写作的正确与规范

在这里举几个常见的例子(见课件)

“制定”与“制订”的例子有很多。

1、人民有了政权以后,就不仅依靠政策,还必须把成熟的政策制定为法律,依法办事。(来源:彭真《谈监督政策和法律的关系以及改革等问题》)

2、白天劳动上一天,晚上还要和当地团员社干部们开会,帮助他们修改跃进计划,制订新的增产计划。(来源:马烽《停止办公》)

“做出”与“作出”的例子:

1、今年开展“学做榜样,奋勇争先”主题活动。

2、韩方将继续为改善南北关系和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作出努力。

“截止”和“截至”的例子:

“急待”和“亟待”

1、这件事情亟待解决。

2、这片森林里的珍稀鸟类亟待保护。

“亟待”带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因此“亟待”一词一般用于书面语中。《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亟待解决”的用例。《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中有“急待”(跟“亟待”同义)。可见“急待”在社会语文生活中也有一定流通性,但词典多未收录这个词形。在人民网上搜索,看到“亟待”的使用率远远大于“急待”。

“其它”和“其他”

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都推荐使用“其他”。主流媒体一般也都使用“其他”而不用“其它”。建议您使用“其他”而不用“其它”。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不同的写法.“其他“正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其它“正在被淘汰。

“度”和“渡”:“度”一般对于时间来说的,“欢度国庆”是指过一段时间,不是“从此到彼”,且与“水”义无关。如欢度春节,度假,度日如年,欢度国庆。“渡”一般对于空间来说。由这一岸到那一岸;载运过河;渡口。“渡”字与“水”有关,它是形声字,“氵”表意。如:渡过难关远渡重洋轮渡,渡口。

“决不”与“绝不”

“决”用在否定词‘不、无、非、没’等前面,是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那么,“决不”就是“坚决不”的意思。说到这里可能没啥错误。我们再看。

“绝”“用在否定词‘不、无、非’等前面,是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完全”是“全部”,也就是“各个部分的总和”的意思。所以,“绝不”可以理解为“全然不”,进一步说,就是“所有情况下都不”或者“任何情况下都不”的意思。可能用的也对。那用在具体的语境中怎么适用。

因此,“绝不”跟“决不”虽然都表示态度鲜明的否定,但有细微差别。例如:

(1)我绝不去。是说“我”绝对不去,任何情况下都不去。

(2)我决不去。是说“我”坚决不去,强调态度坚定。

“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决不的意思是“决定不”。里边有“考虑后的表示”的成分。而“绝不”的意思是“绝不妥协”没有相商的余地,里边有些主观色彩。

即:1、就是之意,例:知识即力量;科学即第一生产力。2、当时或当地,例:即时,即刻,即席。3、就,便,例:黎明即起,扫洒庭除。4、假如的意思,例:即便,即使。

像这种易混词语还有很多,还是要靠大家平时的积累,留心处处皆学问,在学习材料、学习公文的同时多留心,就会量变产生质变。

(二)关于机关名称未使用规范化简称

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公文中的机关名称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多数部门和单位上报市人民政府的公文,把主送机关写为:市政府。规范的应写成xx市人民政府;不能写成:市政府或xx市政府。

比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误写成“发改委”,应为“发展改革委”;“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误写为“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不知道对方到底是用的哪个简称,一定要提前询问,避免出现笑话。

(三)关于数字、日期表述的问题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了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应当使用汉字的情况

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等数字。

(一)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

例如:“十二五”规划、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心二意、零点方案、第三季度、十六届四中全会等。

(二)邻近的多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多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例如七八十种、一千七八百元、五六万套、七八个、十五六岁等。

(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三。

(四)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

如:万历十五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初五等。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五)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用汉字数字。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避免歧义,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外加引号。如:

“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六)用“几、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使用汉语数字。

如:几千年、百多次、十余年、八万左右、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该省从机动财政中拿出近20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3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七)行政机关公文和军队系统公文成文时间用汉语数字。

但党委系统公文成文日期应按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

注意2:成文日期一般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二、公文起草过程中常见的行文错误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4月16日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行文规则如下:见课件

公文中四种公文格式、十五个文种。起草公文,根据行文规则和公文内容,首先确定文种,然后选择适当的公文格式。起草“意见”,可能使用通用格式,也可能使用信函格式。起草“通知”,可能是平行文或下行文,也可能使用信函格式,但不可能使用上行文。

(一)向上级机关行文

(二)向下级机关行文

(三)向同级机关行文

注意:

1、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

2、上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发;

3、下行文或平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由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三、公文起草过程中常见的标点错误

(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

(四)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

……

四、公文起草过程中常见的格式错误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以上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版头、主体、版记。

这就涉及到了公文中的版头部分:

份号:顶格标注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如“№000017”。

密级:用3号黑体,顶格标注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份号下方),两字之间空1个字。绝密★30年,机密★

20年,秘密★

10年。

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角,密级下放。

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

签发人:只有上行文才需注明签发人,“签发人”用3号仿宋

。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签发人姓名使用3号楷体。

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35mm,红色小标宋体字。联合行文时,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文件两字在其右侧。

主体部分:

标题

一般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位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

标题字体为2号小标宋体字,排列分行合理、美观、醒目。

多行标题排列为梯形或菱形,不采用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和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型。

多个发文机关名称之间用空格分开,不加顿号,换行时省略。

正文中的层次序数

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一般依次用汉字“一”、汉字加圆括号“(一)”、阿拉伯数字“1”、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1)”,不得逆向使用。

层次序数:

第一层

“一、”

(黑体)(作为小标题时句尾无标点);

第二层

“(一)”(楷体)(作为小标题时句尾标点可有可无);

第三层“

1.”(仿宋)(无论是否作为小标题,要有标点);

第四层

“(1)”(仿宋)(必须有标点)。

附件:

另面编排,在版记前,与公文一起装订。3号黑体字,顶格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版心第三行。如附件不能与正文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附注:发放范围、注意事项、联系人及方式。左空2字加括号标成文日期一下行。

版记

置于公文最后一面,最后一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1.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4号仿宋。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后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抄送机关名称标句号。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2.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印制主管部门,为党政机关办公室。4号仿宋,排在末条分隔线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日期右空一字,阿拉伯数字,后加“印发”二字。

3.页码: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版心边缘下,左右各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右空一字,双页左空一字。版记页前有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页码。公文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连续编排。

(二)发文字号错误

(三)标题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的主要内容和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联合发文机关较多时,只写主办机关名称加“等x部委”字样即可。标题所表示的内容一般只概括一项最主要的主题,避免多主题标题。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标题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标题应简练,一般不超过50个汉字。

同一标题文种只可使用一种。

(四)文种使用错误

1.“请示”“报告”混用

请示和报告为两个文种,不能混用;没有“请示报告”文种,在实际工作中常见到将请示报告合用的情况。eg.《关于申请修缮办公用房费用的请示报告》

请示一般为下级单位上上级单位请示事项使用,通常一事一请示,不可在一个请示中请示多个事项;上级单位收到请示需做以回复。

报告为告汇报某项工作情况或告知某事项;收到报告上级单位一般不予回复,在报告中不可夹带请示事项。

2.文种使用错误

15种公文种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不可自造公文文种。

例:《关于第一次保密普查工作的总结》;“总结”不是公文文种,不能单独成文,应为《关于上报第一次保密普查工作总结的报告》

(八)、附件使用错误

附件为正文部补充和说明,当其内容为正文的主体时不能作为附件,而应作为正文的一部分上报;

例:《关于上报2012年办公室工作总结的报告》中,工作总结为正文主体,不能将其作为附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