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2-12-20 11:37:15 |
  • ZTFB |
  • 14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一

2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6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7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9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1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1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12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13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14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15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16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7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裴多菲

18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19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托尔斯泰

20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21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22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23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24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25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麽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26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27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28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2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30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31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32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

3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34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35你爱我们这个国家,苦苦地留恋这个国家……可是这个国家爱你吗?——苦恋

36祖国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常香玉

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二

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飘扬的五星红旗下,代表我们初三一班这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讲话。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是一种强大的责任。

抬头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的是一抹深沉的血色。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是一个怀念故人,激励来者的节日。当我们在缅怀自己的亲人时,你有没有想到用鲜血染红国旗的共同亲人?

我们从小就接受爱国教育,同学们对革命前辈的认识不会比我少。当时,危亡的中国因为有了这群甘洒热血者,以身许国的先烈们,才能够重新复活。他们深深懂得,没有国,哪来的家。他们带着梦想,带着责任,带着浩然正气奔赴战场。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就生在那个年代,你是否有勇气担当起这份责任?你是否也会像我们的前辈们那样视死如归?

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做的,是否对得起头顶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你现在所做的,是否对得起含笑九泉的革命英灵?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中国人的血脉里流淌着无数热血男儿顽强不屈的灵魂。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中华魂,换得华夏河山的阳光灿烂。是先辈的团结奋斗,是先辈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一切。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是祖国的无声召唤,这是祖国的殷切期盼!召唤着我们不断前进!期盼着我们再创辉煌!

爱国需要传承。爱国是一个过程,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需要斗志,如高尔基所说——我们是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今天的我们,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的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猝不及防的地震。我们要发展,我们要富强。不容置疑,我们肩负着更沉重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

一生爱国路,无悔又无求!我们需要时刻铭记——爱国是你我的责任!

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三

主持人(乙):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主持人(甲):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鸡。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

主持人(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过去,听一听英雄的故事。

由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讲故事,班主任适时解释,渲染气氛。

三、爱国歌曲大家唱。

主持人:有一首歌,照亮我们的岁月;

芬芳我们的生活;

有一首歌,

鼓起理想的风帆;

填平征途的沟壑;

有一首歌,

越唱眼睛越亮;

越唱心胸越阔;

它是前进时的火炬

它是焦渴时的清波;

它是沉闷时的惊雷,

它是迷路时的星座;

它是心上的一轮明月,

它是生命之树的一片绿叶;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四

31、美人香草

32、舍身为国

33、富国强兵

34、乡土难离

35、香草美人

36、碧血丹心

37、国而忘家

38、见危授命

39、浩气长存

40、忠贞不贰

41、赴汤蹈火

42、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43、故土难离

44、毁家纾难

45、济世爱民

46、赤心报国

47、乃心王室

48、精忠报国

49、以身许国

50、大好山河

51、忠君报国

52、忧国忧民

53、存亡继绝

54、披肝沥胆

55、万里河山

56、杀身报国

57、尽忠报国

5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9、爱国如家

60、徇国忘身

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五

中学爱国广播稿

我用行动赞祖国 为了庆祝建党62周年,xx乡中心学校组织开展了“我用行动赞祖国”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以师生艺术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师生知国情,明己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了解我国62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次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开展“革命故事”读书活动

乡镇中心学校校园活动广播稿:我用行动赞祖国

为了庆祝建党62周年,xx乡中心学校组织开展了“我用行动赞祖国”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以师生艺术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师生知国情,明己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了解我国62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次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开展“革命故事”读书活动。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队员开展“革命故事”读书活动,忆苦思甜,并在此基础上各班开展讲“革命故事”比赛,对表现出色的学生颁发获奖证书

(二)、开展国庆62周年师生文艺汇演。学校在9月30日举行了师生文艺汇演,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文艺汇演,歌唱家乡、赞美祖国……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举办了国庆62周年师生艺术作品展。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国62周年以来家乡的新貌,以色彩画为主,师生的艺术作品在教学楼三楼进行了展出。

通过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增长了学生对国情、国史的相关知识的教育,营造了校园热烈的节日气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快乐中积累;提供积累模式,使其易于积累,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重视对学生语文积累方面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使语文教学水平得以扎实提高。

一、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语文知识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

1、广泛涉猎

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引导在课外书、报刊杂志和电脑媒体中积累。既可以选一些名著,也可以选一些杂志、报刊之类文章让学生阅读,

广泛涉猎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读,能自己抽时间自我阅读。

2、精心阅读

通过课内阅读文章的精读,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精读的方法,精读细读优秀作品,学会做读书笔记。积累优美词、句、段的书写模式是:(1)我读了什么书或什么课文。(2)好词。(3)好句,写明好在哪里。(4)好段,写明好在哪里。(5)体会。(6)仿写。给学生提供积累模式后,学生明确了积累要求,易于完成,方便交流,而老师便于检查、讲评。《三国演义》、《西游记》、《成语故事》、《中外名人故事》等书籍,学生们都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每天阅读一篇课外文章,日积月累,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能阅读6万字左右的课外书报。早读课,常请学生朗读积累作业,这样就把口才的训练提到日程上来,让学生参与到说的实践中来,让其在实践锻炼中积累自身说的经验,使学生从系列训练中得到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而使学生能想说、敢说、能说,并且能说得好。同学间经常交换互读积累作业,反复温习,把优美词句段记在心中,即能运用自如。

二、生活知识的积累

一方面,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生活理想,积累丰富深刻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语文学习才有基础,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语文又是生活的工具,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更好地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让自己、让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美好。

1、参与生活

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日常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丰富生活见识,教会学生用心观察、体验生活,并学会思考,如:“走进生活”作文系列生活实践,结合日记、作文,使感性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性的心灵感悟;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校园生活中去,在班级中创造和-谐氛围,带动学生融入集体之中,同时也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如:参加校运动会并为校广播站提供广播稿;看系列爱国书籍等活动既加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同时使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将为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体验生活

在阅读时指导学生时常能置换角色,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意境,让学生感悟作品的情境;读同龄人的作品时能置换角色,时时刻刻都能想到倘若我来写,我哪些地方会写得更好,哪些地方不如作者,应该学习,以后碰到要表达类似的题材时我怎样去构思等等。在实际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多多变化角色,从父母、师长及他人的角度去设想理解别人,使彼此的情感沟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置换角色能有效填补学生阅历不足的缺陷,使学生能有更丰富的生活积累。

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六

1、盛世中华,和平统一。

2、两岸一心,振兴中华。

3、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4、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乡爱国。

5、和谐社会促华夏,华夏儿女亦光荣。

6、人人动手,清洁单位,清洁家庭。

7、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加强锻炼,努力学习。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10、纳四海灵气,扬改革春风,铸祖国辉煌。

11、我的中华,我的魂。

12、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13、卫生城市为人民,城市卫生靠大家。

14、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15、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献给祖国。

16、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17、祖国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

18、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19、流逝年华无法还,长存唯有爱国心。

20、用最热情的血液喷薄出祖国最辉煌的明天。

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七

老师们、同学们:

还记得吗?66年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一二.九运动的儿女们被-迫着喊出了爱国学生的共同呼声“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于是他们赶快行动起来救亡图存!他们发出了更强烈的火光照破了国民党政府的虚伪欺诈;他们锻炼成尖锐的小刀刺破了与工农之间的隔膜;他们燃烧着青春的热情团结了一切可斗争的力量;他们倔强地挺着脊梁在寒风中示威游-行;他们撞击着血肉之躯冲出铁的城门;他们不吝惜鲜血争取中国人民的胜利。

21世纪的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烈士的鲜血已经拂上了时间的薄砂。但革命的成果仍在我们眼前,斗争的成果仍在我们身边。

烈士们看到香港、澳门陆续回归祖国他们会感到安慰。

烈士们看到北京申澳成功会为我们欢呼!

烈士们看到中国加入世贸会为我们骄傲!

烈士们看见我们的莘莘学子有那样好的学习环静,他们会高兴!

烈士们看见我们全国人们结为创造祖国未来的辉煌而奋斗会为我们祝福!

革命先烈为我们踏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革命光烈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生活。祖国又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难道我们还有不热爱祖国的资格吗?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推卸我们报国的责任?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幸福的,这幸福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放到我们手里的。

够了!同学们!不要再指望看别人来帮你了!。也不要妄想父母会养你一辈子,因为你中终将要独立,终将要自食其力的生存。当你失去了所有的拐杖,你能昂首挺胸自信地迈开大步吗?当你失去了父母坚实的臂膀,你会得软骨病吗?当你要承担一切的社会责任,却力不从心时,你还会有退一步的自由吗?

我希望能得到一个坚定的答案:不会!不会!不会!

同学们!擦亮你的眼睛,也许在这里你是优秀的,但不要忘了这里只是上海地图上的一个点。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图上找不到任何踪迹。

同学们!爱国、报国是我们12亿中国人永远的心愿、永远的追求、永远的奋斗目标,而我们将会是这个心愿和追求的实现者。

同学们!祖国在关注我们;社会期待着我们!是时候让我们回报祖国了!

同学们!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们是自信的。我们有的是热情、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动力。我们已经付出了90%的努力。再努力一把吧!发挥你所有的潜能,点燃你所有的智慧之光。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相信我们会有足够的奋斗资本!

相信我们会有无比辉煌的未来!

2022爱国李大钊心得体会实用八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唐末皇帝唐宣宗的后裔孙李洞,自祁门浮溪新田迁居到此建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李坑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人杰地灵。自宋至清数百年间,先后走出了十八位进士和一个武状元,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达三十二人,并有十七位饱读经书、能文善诗的学士留下传世著作二十九部,一大批徽商高贾卓有成就,堪舆大师、名医名士更是享誉乡里、远近闻名。到清朝末年,李坑村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村里有总祠一座、支祠十二座、九百十七户人家,人口达五千多人,被誉为“婺东第一村”。今天的李坑村仍是一个有着二百六十多户,一千多人口的行政自然村。

[至游览入口] 请大家往前看:田野、古桥、石碣、牌坊、柳堤、楼阁、古树误....田园般的景致充满了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这就是我们李坑的水口。说到水口,我要告诉各位,在古徽州的每一一个村落,都有水口.水口是村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落景观和风水的重要体现。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道沿着这乡间小道去探寻-下李坑水口的奥秘,感受一下李坑水口的文化魅力。

〔至中书桥]“不嫌慢步观山景,何妨小坐听溪声”。现在我们来到了村中一座最古老的宋代廊桥一“中书桥”上,这座饱经风雨的古桥建于北宋末年,桥长4米,宽2.5米,高3米。桥面青石板铺就,为一座单孔砖拱桥,这座古老的桥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李坑宗谱》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xx年),李氏十ー世祖李侃考中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在京城为官多年后,“逐欲上硫归养,适闻父丧弃归,继遭内艰,志隐不出”。回乡后,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破旧不堪的木桥,有摇摇欲坠之感,遂决意捐资修建了这座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激他的恩德,便以李侃的官职称之为“中书桥”。八百多年过去了,虽饱经风雨有些破败,却依然屹立在村外的小溪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因此,也成为李坑唯一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远处的那道石坝,村里人叫它杨柳磁,传说建造年代比“中书桥”更远。李侃归隐后,“当题理田八景”,其中“柳碣飞琼”指的就是这道景。大家看,在堤柳的映村下弯碧水,由碣顶奔腾直下,哔哗的溪水,宛如一道飞泻的白玉,真是美不胜收。

[至牌坊处]“美景不胜收,转眼到牌坊”。牌坊,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牌坊文化源远流长。一般牌坊有二类、一类是旌表类,还有一类是标志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座三间四柱三楼的牌楼,就是李坑村的标志性建筑,额坊上题有“李坑"二字。也许有些朋友会问,村名为什么叫“李坑”?这个问题提得好!其实李洞来此定居后,取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据村里老人说,他们的远祖在尧帝时,担任大理(执掌刑法的官)因公平正直深得尧帝信任,后历经五朝,世代担任大理之职,故以大理官职命族,由赢姓改为理姓,后到商约王时,理氏商孙理徴,因直言约王的戏暴无道而被处死,其子利贞与一名叫契和氏的女子侥幸选。选难中,算吃“木子之果”(即李子)得以活命,为不忘李子救命之恩,利贞遂改理姓为今天的“木子”李,李洞取村名为“理田”,意在不忘祖姓,永思祖德。到了元朝末年,聚族而居的李姓人家,沿村中小溪两岸居住,由于当地人习惯把小溪叫“坑”,故而人们把理田俗称为“李坑”,从那时起“理田”村名渐渐被淡忘,代之的是“李坑”的叫法,清末民初,村里还留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叫“李坑五百年”。

[至文昌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八角楼阁,就是李坑的文昌阁,文昌阁属于风水建筑。过去,在古徽州的每一个村子水口处,人们为了给村里培植“文运",以求村人科举高中,出官入仕,往往建起诸如文笔、文峰塔、文昌阁之类的风水建筑。这座文昌阁里面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他是各路神仙中主管文运的。

大家看,这里是座门庭坊,号左春坊,对面那座号右春坊,两座对称而建的坊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有一点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竖坊是为了纪念旌表有德行的人,这两座坊旌表的是南宋末年潭州知府李坑人李芾和他的孙子。李芾和他的孙子都是翰林出生,过去祠堂里有块,區题“祖孙翰林”指的就是他们祖孙俩,有句老话叫“翰林不开坊,开坊无抵挡”,李芾祖孙俩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李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时,元军已兵临潭州城下,李带誓死保卫潭州,战至最后,以身殉国,成为我们南宋时期与文天祥齐名的爱国名臣。李芾死后,被朝廷追赠为端明殿大学士,李氏族人感念李芾尽忠报国之举,在李坑村头建了一座忠观阁,塑李芾像以祀之,其孙也不愧名臣后裔,登进士,人翰林,仕途春风,官至礼部侍郎。因礼部官员通称“春官”故这两座坊就有左春坊、右春坊的坊名。

“山村无尘神仙境,圣地有缘翰墨香"。清静之地,并不清静,过去常有莘莘学子来此烧香叩拜,祷求文昌帝君保佑科举中榜,每年二月初五祭文昌,九月初九文人墨客在此赋诗作词,文昌阁是村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李坑村的文昌阁始建于南宋初年,当年李侃归隐后,在此建阁,整日读书习文,邀友讨究诗赋,归隐生活,道遥自在,以至元代文学家、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的婺源太白曹门人汪泽民站在文昌阁前,睹物思人,感叹不已。“建阁區月,星阁高隐”。“高隐”是对侃公的尊称,也寄托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文昌阁修建后,曾多次修葺重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婺源大茶商、李坑人李镜明出资三千两规银,对文昌图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重建,落成后,敬邀清末婺源四大进士,潘超、赵文元、李昭炜、江峰青来文昌阁助兴捧场,并当场为文昌阁提对作诗,这些精美的“诗”、“对”可惜都已遗失,只留下李昭炜的这幅“楼宇喜登临看两涧流清双峰峙秀;人文欣慰起愿五经共读六艺兼通”的对子,对子表达了李昭炜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家乡学子共勉的良好愿望。这次重建使李坑文昌阁名气大振,远近闻名,于是就有了“+亩祠堂、八田阁”的说法。村里人至今还津津乐道,以此为骄傲。现在我们进文昌阁里看看。

[至文昌阁内]现在大家看到的有关文昌阁历史变迁的简介,背面是我们李坑自宋至清担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官宦榜和村人所著的29部传世著作目录,中堂上这幅清式魁星点斗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传说天上的北斗七星,每颗星都主管着我们生活的某个方面,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魁星,他面似鬼容,右手高举神笔,左手执一方墨斗,只要他这轻轻一点(叫做“魁星点斗"),被他点中者就将迎来大运、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大家看他脚下鳏着的这条鲤鱼经他这么一点不就跳过“龙门”,成龙了吗?

这幅图除讲述了一个道教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外,还是一幅隐字图,你们看!魁星右手高举的神笔,象不象“魁”字的第一笔-左脚后勾象不象“魁”字中“鬼”的竖弯勾,左手拿着墨斗,不就是“鬼字左边的“斗”字吗?这幅魁星点斗”图,真是设计巧妙、形态逼真,乃上乘之作。

下面请随我上楼参观[至二楼],这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君,过去读书人常来此烧香叩拜,为的是祈求文昌帝保佑科举中榜,一旦科举及第,便会千里迢迢赶回还愿,诚心可鉴。这里还有我们李吭村18位进士中的8位进士画像,大家可随意看看。登高望远,观景怡情,请各位随我一道上三楼观光,从高处领略下我们李坑的水口风光。

[清石板路]漫步在乡间小路上,青山作伴,溪水浅唱,田野在望,好一番清新、自然、宁静的乡村景象,而我们脚下的青石板路,虽说走着舒坦,却总让人有一种岁月月悠悠的感觉,总让人想起当年那行色匆匆、外出经商和进京赶考的身影。青石板路是婺源常见的乡间道路。据说,徽州人都有一个爱家乡、造福乡里的习惯,一且他们做了官或经商发了财,便会回乡资助公益事业,修桥、铺路、造祠、建亭,善行义举无不乐施。就这样,婺源境内几乎所有的乡间道路,都是青石铺就,曾有人这样形象的比喻“一路走到头,石路跟到头,出门脚无泥,来家鞋不洗”"。

[至路亭]“出门想歇息,不远找路亭"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样的常识人人皆知,在婺源民间,各种路亭、桥亭、岭亭随处可见,三里一亭、五里一루.段路便有一亭,这些连串在道路上的亭子,是为过往行人提供歇息的场所,也为进山耕作、砍柴的农夫提供避雨歇息方便,许多路亭里有干柴、简易灶,可供路人热饭取暖,烤衣之用,靠近村庄的路亭,还由村里祠堂拿出部分田租请人或轮流烧茶待客,这在民间叫“施茶",可惜今天我们已无法享受到这样的服务了,据说这种做法已延续了好几百年。

刚才我们走进路亭,亭子上方有“见田”二字,什么意思呢?说来话长,这是李坑这支李姓氏族,当年移居南方ト居所遵守的一句风水术语。相传宣宗的孙子李京,在唐朝灭亡后隐居饶州昌水,为求子孙世代兴旺,决定请人帮助选一块风水宝地择居,结果“得乾九二之占”即所谓的“见田吉”称李氏子孙迁居有“田”字的地方,就能吉利兴旺。因此李京后代笃信“九二在田”之占,三个儿子分别迁往祁门浮溪新田,婺源严田和浮梁界田,果不其然,三地李氏人丁兴旺,被称为“三田李”。这里顺便说一下,李宗仁先生就是“三田李”的后代,李鸿章也曾与在京城坦任六部中五部侍郎的李坑人李昭炜过宗亲,但无结果。当年李洞由新田迁居这里,取名“理田”,其中的“田”字,就是遵守“见田吉”择居而取的村名

对面小溪旁那座旋转的小水车,我想很多人在电影中都曾见过其实在当地叫“水碓”,过去村民们用它来春谷,把稻谷加工成米,他们利用小溪水流做动力,驱动水车转动,从而带动春杵在石白中春米,不难想象,过去的农家就是利用这样的原始加工方法解决吃饭问题的。听村里老人说,以前这一带小溪边有五支水確,忙起来日夜不停,十分热闹。

[双桥叠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桥叫“彩虹桥”。因桥拱建得高如一道彩虹横卧溪上,故名“彩虹桥",其实这座桥不是专供行人走路的,而是一座用来补风水的风水桥,早在明朝景泰年间,村里就有位德高望重的名士捐资修建了前面那座呈岗岭桥,解决了村民过岭进庙的问题。而为什么后来在这座桥的后面又建了一座桥呢?说起这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堪舆大师、李坑人李景溪。据《婺源县志・方伎》篇记载,李景溪精通堪舆,曾著《阳宅秘诀》和《雷選心法》二书传世,他依据风水学理论“水养财"之说,认为一村水口,为一村风水命脉所系,水口紧,则村安财旺,而李坑“地户”不济(紧),则需补风水以护卫乡里,于是便差人在这里筑碣建桥,拦财锁气、提“卫乡”于桥之上,以示建桥之用意。从此,村里又多了一道景观,谓之“双桥叠锁"。

[至李坑村ロ]现在我们来到了李坑的内水口,也就是李坑村口,古木森森,溪水潺潺,青石小路径直村庄,透过树梢,李坑村已依稀可见。村口,是村庄的象征,过去每当村里有人出门远行,家人总是恋不舍地送至村口,干叮万嘱,依依惜别。出外多年的游子返乡回家、只要见到村口,便会激动不已,格外亲切。在村口种植樟树,是徽州人的习惯,茂密的村口水口林,能保佑村民、美化村庄。因此村民们从和植樟树、爱樟树、敬樟树到神化樟树,把樟树当作神来供奉。大家看!树底下搭建的这庄神龛,就是村里人用来祭拜樟老爷的樟神庙庙”,村里如果有小孩病难养家里人就会用红纸写小孩的生反八字贴在德树上,说是将小孩过寄给樟树老爷,可治病消灾保平安。到今天,村民们依然还是这样做的,由于对樟树的过份崇拜和信率,民间衍生出一句这样的顺口溜叫“樟树底下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樟树底下摸一摸能活一百多”,各位游客朋友,不妨我们们也来试一试。

[进入李坑村]有人说,来到李坑,就仿佛走进了江南水乡秀丽的画画卷,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中流过,小溪两岸是一栋栋枕溪而建具有江南徽派特色的古老民居,一座座小桥凌架于溪上,古朴、灵秀而典雅,为我们展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画面,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眼前的这条小溪是由东向西流的,古徽州有句老话叫“东水西流吃穿不愁”。当年李氏先祖选择在这里筑屋建村,是不是也相信了这句风水术语,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奇托在村址的选择和布局上呢?

大家看!这些古老的徽派民居是不是很独特?说到徽派民居,我想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徴州民居建筑形成于明朝中叶,由在苏浙一带经营盐业的徴商吸取杭州、场州一带的建筑形式加之徴州本地的“古风”溶合而来,其主要特点是,外部特征:粉墙黛瓦马头墙;内部特征三间五架加天井;精华部分是“三绝"(砖雕、木雕、石購)。你们看!风火培两头的装饰部分各不相同,头是“中斗”.俗称“文头",一头翘首直刺苍穹,形似雀尾,“叫鸣尾"(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俗称“武头"。一文一武,文武兼备备这里给各位介绍一下徴派建建筑的一个小常识就是徴派民居的大门鼓是开在武头方向的,因为人们相信,武能镇妖避邪,保一家平安吉祥;而“文头”其后,指望文振家声,在古徽州由于深受理学文化思想影响,朱子格言,始终是每个家庭恪守的箴言“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只有崇儒务本、读书人仕,方可振家声,知晓了这么ー个小小的常识,今后遇到这种徽式建筑,就能从风火墙上的装饰判断出大门的朝向。也许有些朋友要问,为什么在婺源的每个村庄,都能见到不少这样样建筑气派、雕刻精美、风格独特的明清古建筑呢?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谈到明清时期,雄居东南、称中国商业舞台三百年之久、十大商邦之首的徽商了,李坑是著名的徽商故里,历史上曾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商业俊オ,他们“商贾四方”,以自己的勤劳和才智,为李坑续写了最辉煌的一页。下面请随我一道;去参观一下清乾嘉年间木商李瑞材的故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