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九节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和方法(四篇)

  • 上传日期:2022-12-18 13:59:36 |
  • ZTFB |
  • 8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十九节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中国今后五年到十五年的发展画卷,这幅壮丽的盛世宏图令人鼓舞,令人兴奋。为深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了解各项决策部署,经济日报社、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最近共同主办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现在出版部分参加者的精彩发言,向读者请求。

中共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李忠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主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政的重要方法。中共是中国的执政党。五年计划(计划)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所有5年计划(计划)都是在中共中央统一的指导下制定的。从1953年开始,中国已经实施了13个5年计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8个计划,有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党的中央全会讨论通过五年计划(计划)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五年计划(计划)是计划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其任务和内容主要计划五年以上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比例关系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方向和任务。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科学分析一定时期的国际性国内形势,深层次掌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广大群众的盈利、愿望,根据制订方案策划建议的方式,确定每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特定时期的远景目标,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形成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从总体规划和确定一定时期的国家发展方向、步骤和主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通过这样的建议变成宏伟的蓝图,变成全社会一致的行动,使全国和社会稳步有序地向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当然,党的中央全会通过的不是5年计划(计划)本身,而是关于制定5年计划(计划)的建议。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5年计划(计划)必须履行规范的法律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因此,根据中央全会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将领导制定完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计划),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同时征求中国人民政治协议会议意见,最后全国人大会议决定通过。

围绕中央全会的建议,中国共产党还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操作和管理方式,这些都是根据党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为一定的惯例。全会建议通过后,进入正式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长期目标的阶段,此时有严格的程序和方法。这样的一套运营流程和方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充分体现了中共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体现了中共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管理中实施的这种方式具有显着的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的领导,而且坚持人民主义原则。它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确保了规划(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它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需求,还满足了长期的发展目标和国家整体利益。它不仅统一了宏观的整体局面,也突出了问题的导向。它不仅在进行顶层设计,而且坚持对人民的问题。它反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管理体系优势的集中体现。

(作者是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以科学技术自立支持国家创新发展。

□汪克很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学技术自立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持,面向世界科学技术的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学技术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科学技术强国的建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

要实现科学技术的自立,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大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将创新发展建立在科学技术自立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中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本身的自立自强,必须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来支持和保障我国产业和经济、国家和民族的自立自强。

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来源。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学技术自立自强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创新国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科技实力稳步提高。但是,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革新实力和科学技术自立自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国实现科学技术自立的最大瓶颈是基础研究弱,原创能力不足。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创新能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投入,优化投入结构,健全多样化支持机制。另外,基础研究具有不确定性,要区分科学和技术,不能直接将发展技术的构想、管理技术的革新方式转移到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正确稳定的支持,鼓励优秀人才挑战科学问题,致力于基础研究。

实现科学技术自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国家战略科学技术力量是很重要的。

目前,中国创新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创新体系各单元功能定位不明确,合作性能低。一些科学研究院、大学和企业对自己的功能定位认识模糊,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同质竞争、碎片化发展的地方政府在热点领域盲目增加科学技术投入,造成无序发展和资源浪费。与此相对,必须在顶层设计中合理定义各种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引导各创新单元集中在主要责任主体上,构建主体多样、定位明确、有序合作、合作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另外,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战略技术力量,就很难实现科学技术的自立。在世界科学技术最前沿和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和地区创新高地,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在具体工作中,要遵循科学规律,依靠现有优势创新单元,持续支持,以长期工作为中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高标准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激发各种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优化制度和政策环境,建立现代科学研究院治理体系,加强科学研究风格和学风建设,创造风格清新、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核心是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实现良性循环。

围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加强重大创新领域的战略布局。立足科技需求,科学选择创新方向和重点,构建自主可靠、安全可控、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在科学技术布局中,要考虑前瞻性和现实性、现在性和长期性、重点和全局性,瞄准重要前沿和重大战略领域,积极配置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战略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

面对重大战略产业的发展,必须进行重要的核心技术攻击。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加强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着重于痛点、堵塞点,着力解决燃眉之急,围绕难点、要点,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

提高科研产出的适应性,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换效果。我国科技创新存在高质量科技供不应求的问题,也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畅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设计和应用脱节,科技之花难以产生产业果实。与此相对,加强科研项目与需求方和产业链的正确对接,产生成果,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辅助等提高转移转换的效率和利益。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做好蛋糕促进共同富裕。

□汪同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以全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远景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为了实现所有人的共同财富,必须进一步扩大蛋糕,进一步分开蛋糕。《建议》提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从做好初次分配、完善按因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等方面明确落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重大举措。

分配是形成国民经济循环的生产、分配、分销、消费四个环节的重要环节。生产创造的价值财富必须经过分配环节才能进入消费使用,分配结构直接决定了消费环节的内容,而且分配对生产结构和发展、更换机制等产生重要影响。总的来说,收入分配问题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处理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分配结构问题。居民收入与公共收入的结构关系是收入分配环节的重要内容。收入分配结构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也是重要问题,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其表现形式不同。改革开放前,表现为积累率问题的现在,表现为居民可以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关系。处理这种比例关系,有利于经济平衡的稳定发展。处理这种比例关系,至少要把握两点。一是根据建议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中等收入组显着扩大的精神,有助于尽快形成和扩大稳定的中等收入组,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兼顾需求和可能性,兼顾国家短期和长期利益,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

从微观上看,主要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毕竟要实现所有人的共同财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很多,处理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平衡效率和公平,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理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培养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收入分配工作的重点。本次《建议》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措施。这些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的坚定性和一致性。未来,我们将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到现场,从微观上切实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开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踏入现场,长期工作,向这个目标积极努力。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们一定要在十四五时期努力奋斗,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最终实现。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倩:

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

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面向未来,我们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研发强度,改善研发结构,增加对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

二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展多元金融业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劳动力在城乡间、地区间以及产业间更有效的配置;等等。

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主要由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组成。未来一段时间,需在增加人们的财产性收入等方面切实发力。

四是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伴随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动能的变化,未来有高增长潜力的行业包括新兴工业、新消费产业、互联网产业和健康产业等。需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产业结构。

五是切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一些中心城市产业功能过于集中,尚未形成和周边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未来,需通过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等,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差异互补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往往由其资源禀赋所决定。大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条件建立起相对健全的产业链,因而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可以把内需拉动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点。当然,我们强调内部可循环,强调扩大内需,并不是不要外循环。选择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点,与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贸易并不矛盾。

我国具备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条件。今天的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完全有条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可以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动态的、发展的、上升的,正是不断满足这种动态需要的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有利于对冲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并可能持续低迷。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有效恢复,保持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基本条件。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必将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进而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前线杂志社社长 丁 力:

深刻认识新形势新阶段新格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需要深刻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新发展形势、所进入的新发展阶段、所构建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唐立军:

2022十九节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今年的新冠疫情对中国社会经济,乃至全球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xx的经营和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全体党员和干部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努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的经营和改革目标任务,充分彰显了xx“创新、开放、责任、拼搏、卓越”的企业精神。根据公司党委安排,下面由我讲专题党课,题目是:《跨越寒冬拥抱春天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定力向着目标奋勇前进》。这次党课既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再学习、再贯彻,也是对冲刺全年经营改革目标的再部署、再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本次党课共分为四部分: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次会议除了政治经济意义外,还让人们感受到了一股向上的力量,它让逆势前行的国家脚步更稳健,让团结一心的国人更加坚毅,让人们在全球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迷雾中,看到了一道指向正确方向的亮光。经受过无数暴风骤雨的中国,在千难万险中已经练就了“以变应变”的能力,有足够的底气直面任何挑战,有强大的信心闯关夺隘,实现新的发展。

(一)底气和信心,来自基本盘的稳定。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和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巨大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看中国的发展,要辩证、全面、发展地看,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环比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这些亮眼的指标,印证了经济运行的总体平稳。

(二)底气和信心,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小河有水大河满,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有了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社会才会安宁。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到落实“六保”任务,民生保障始终是发展的首位。城镇新增就业人口900万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这些政策兜牢的是基本民生的底线。

(三)底气和信心,来自对问题和困难的清醒认识。疫情全球爆发,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困难。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短板和不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仍然存在。直面客观现实,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疫情暴露出城市治理、能源安全等问题,而更多的机遇,就藏在问题的解决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议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明主攻方向。马克思曾言,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面向未来,任务艰巨繁重,但只要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变危为机,我们就拥有了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就取得了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

<>

“难”是今年的一个高频字。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个“难”字,“最难啃的硬骨头”“湖北经济重振面临较大困难”“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等。xx历经25年的发展,已悄然迈入了最为艰难的一年,已无限逼近企业生死的临界点和生存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艰难,怎么看?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才能走上实现新目标的新道路。xx面对艰难,探索和奋斗的底气和信心从何而来?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底气和信心,来自坚定的初心和使命。

在20xx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阶段,我们在广泛听取意见、研判形势和环境、立足当期和长远、深度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xx的初心和使命,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价值创造,共筑美好生活。xx的初心使命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三者之中,共筑美好生活,不断提升广大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企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员工的幸福感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持久生存的源动力,只要我们心中时刻想着员工、员工心中时刻装着企业,上下同欲、共创共享,我们就能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力量,这也是我们风雨无阻、奋力向前的底气和信心。

(二)底气和信心,来自母公司的支持与期盼。

自20xx年下半年以来,xx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每面临一个艰难抉择,上级都会及时为我们指引方向,为全体xx人加油鼓劲。20xx年底,面对矛盾叠加、处在生死边缘的xx,上级董事长于20xx年11月8日带队调研xx,他指出:xx要重新思考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重新寻找未来发展道路、重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让xx以此为契机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正式开启“113”重生行动计划;进入2020年,面对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内外改革的紧迫性加剧、员工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董事长于2020年5月7日再次率队调研xx,与三个板块的班子一道,研判形势、共商发展,对开发、建设板块提出要解决活下来并长期活下去的问题,对物业板块提出要聚焦“传承”、“变革”、“跨越”,深度思考物业公司在上级的价值定位。可以说,董事长的指示犹如黑暗中的一道光、冬日里的一束暖阳,为xx鼓舞了士气,增添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对xx生产经营和改革转型工作,上级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上级分管公司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为xx把脉会诊,充分体现了母公司对xx通过不懈努力健康活下来并长期活下去的初心和期盼,这是我们应对挑战、闯关夺隘的底气和信心。

(三)底气和信心,来自改革的战略定力和坚韧不拔。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xx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要推动企业活下来并长期活下去,改革创新是我们的必由之路。xx开发、建设、物业三大板块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外抓体制改革,内抓管理提升,健全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用改革的办法来破解体制机制的障碍,并做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比如:开发板块,主动从外部改革的配合者转变为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快推动体制转换。

对建设、物业实施集中管控和授权管控相结合的管控模式,推动分兵突围。大幅压减职能部门和人员,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等;建设板块,突出问题导向,形成了“1+n”制度体系。整合职能部门、简化业务流程,大幅减少运行节点。实施eva星级员工评选,开展作风大整顿,员工精神风貌得到改善;物业板块,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兵装体系内客户开拓获得较大突破。推动合作共赢机制,与资源方、知名地产企业合作。持续探索多种经营,加快智慧小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xx积弊已久、问题复杂、矛盾众多,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绝非一朝一夕,需要久久为功、长期坚持。当前的外部改革和内部变革尽管困难重重,但总体基调依然是稳步向好,这充分展现了各板块领导班子无比坚定的改革定力和无比坚定的必胜决心,这是我们解决复杂难题、突破重重关卡的底气和信心。

(四)底气和信心,来自xx人的坚韧与追求。

初心使命是方向和目标,是xx人心中的梦。在追梦的过程中,我们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甚至是无法跨越的鸿沟,特别是今年存货销售的压力、改革改制的压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压力、资金链安全的压力、项目风险化解的压力等等,当多个战场的仗同时开打,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事,就是坚韧不屈、顶住压力,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今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发板块和建设板块的人数均有一定幅度的减少,每个人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均有增加。加班加点、彼此支援已经成为常态,但大家依然无怨无悔。为什么?因为我们心中有梦,这个梦是基于对公司各板块领导班子、对xx领导班子的信任,是基于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憧憬,是基于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所以我们才会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有句话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xx人已经深刻认识到,改革维艰,奋斗以成,从来就没有什么轻而易举,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收获任何美好的事物,都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人人都是普通之人,人人都可做非凡之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创造奇迹、诞生英雄的时代。每个人向前跨出的一小步,汇集起来就是xx改革发展的一大步。这就是我们打赢硬仗、取得胜利的底气和信心。

2022十九节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十九届四中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敬爱的党组织: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群众工作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顾名思义“路线”其要义重在“走”。最近,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9月份,我有幸参与了公司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公司领导在实际行动中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本人也有了切身体会。

群众路线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有要求,对于我们群众也有要求。作为一名群众,要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施民之政,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善于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检举揭发违法乱纪行为,用意识觉醒和人民力量进一步推动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依法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与主张,切实增强自身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

作为一名信息化工作者和入党积极份子,如何在本职岗位践行走群众路线,实时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看齐呢?

第一,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和基本要求,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公司信息化工作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力争做先进工作者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化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第二,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公司各单位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工作才硬气。

第三,踏实做事。大部分分子公司都已实施了pdm系统,部分分子公司还实施了capp系统、文档加密系统,有的公司正在开展三维软件设计的学习实践活动。做为企业信息中心工程信息化处的一员,工作无论大小,都必须要用心做;系统反映出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各单位提出的新需求,必须及时消化并作出回应;同时,切实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确保各单位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以上就是本人的思想汇报,希望组织不断教导、帮助我,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好运范文网

2022十九节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而且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来加以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只有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实现党的对基层的领导力,才能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此,要着重提升基层党组织“五力”,即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先锋带动力、群众凝聚力、支撑保障力。

<>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掌握党章的基本内容,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是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发挥统筹协调和服务群众功能、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为重点,强化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重点,强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维护群众各项合法权益为重点,坚持党建带群建工作。

三是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坚持和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规范化、示范化要求,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持续整顿后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参加,推动党支部主题党日的活动内容、方式和实效不断提升。持续深化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运用城市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健全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发挥巡察作用,持续整治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处“小官贪腐”和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开展x专项斗争,坚决打击“村霸”,支持和保障村(居)民选好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按要求做好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继续选树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一是扩大农村(社区)党组织覆盖。加大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重点领域中建立党支部的力度。推广“党建+”模式,以选派党建指导员、联建共建的方式,把党支部的工作手臂延伸到农业产业基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拓展社区网格化党建。推动党组织覆盖社区、党小组覆盖网格、党员覆盖居民楼栋,将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到网格中,将服务供给实现在家门口。推广在居民楼栋建立党员连心驿站有关做法,公示楼栋党员责任人职责及联系方式,增进党员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探索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团体中建立党组织。

二是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设立党组织,由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在产权单位、市场管理部门、物业公司、骨干企业率先建立党组织,向入驻单位和商家店铺延伸。创新推进互联网业党建,对规模较小、党员较少的互联网业单位党组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兜底管理责任。跨区域的大型互联网业单位党委下属的党组织,党员分散跨区域的,可突破时空限制,设立网络党支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加强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园区党建。根据入驻园区企业的类型、规模、层级和分布区域,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多种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并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在园区内员工居住生活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楼栋和党员工作性质、兴趣爱好、作息规律等,探索建立特色党支部和党小组。

三是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体系。积极适应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发展变化,坚持做到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组织的同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在企业章程或相关协议中,明确党组织设置方式、职责定位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洛阳国有企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地企党建工作交流。按照“管人管党建相统一、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原则,理顺市县属国有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企业党组织关系集中统一管理。

三、锻造过硬队伍,提升先锋带动力。

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以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为契机,坚持“三有三带”标准,采取村内“选”、上级“派”、社会“招”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条件,列出不适宜任职的负面清单。建立一批功能配套、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基层干部示范教育基地,重点对换届后的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轮训。强化工作绩效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做到奖优罚劣。拓宽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出路,加大关爱帮扶力度,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开展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等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注重发挥驻村指导帮扶作用。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二是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重视抓乡促村作用,切实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配备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配强专职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确保每个乡镇抓基层党建工作人员不少于4人。落实乡镇干部工作补贴等政策待遇,在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方面进一步向乡镇倾斜。优化乡镇工作生活环境,全面完成乡镇“五小”建设。市县机关新招录的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有计划地安排先到乡镇挂职锻炼。

三是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从严把好入口关特别是政治关,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保证队伍源头质量。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有序调控党员发展规模,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开展在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跟踪联系、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四是严肃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不落实、不经常、不规范的问题。加大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力度,用好用活“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创新组织生活、党员教育方式。同时,在流动党员聚集地,跨地域建立流动党支部,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难的问题。

<>

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困难。以提高阵地利用率和群众满意率为重点,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坚持支部引领,发挥好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服务群众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在群众生病、家人亡故等困难时刻,或娶妻生子的喜庆日子,及时提供帮助,着力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推行社区服务窗口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值班制度,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当场办结业务比例,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结合区域化党建平台,用好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开展组团式服务。加强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变“群众带着材料跑”为“网络带着信息跑”。

二是拓展服务渠道。认真落实“一编三定”,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公开公示,纳入民主评议党员范围。全面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推动市县两级机关党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对接社区居民群众需求,认领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督促评价机制。根据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组建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体活动团队。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直接联系服务社区。

三是推进“三社联动”。完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社工人才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开发设计社会服务项目,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逐步将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实现政府转移职能与社会组织服务有效对接。每个城市区须培育引进3个以上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基层治理。

<>

一是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好《关于巩固提升年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建立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二是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力争使全市40%以上村实现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总结挖掘一批试点村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推进工作阵地规范化建设。着力将金融、医疗、文化、旅游、购物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项目引进党群服务中心,将阵地建设成为凝聚人心、提振人气的综合性开放式服务平台。开展以推动全市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新思想、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为主要目标的新时代“三新”讲习所建设,按照有设施完善的讲习场所、有结构合理的讲习队伍、有丰富实用的讲习课程、有科学有效的讲习方法、有务实管用的讲习制度、有简明必要的讲习资料的“六有”标准,2020年底实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加大对广大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

抓好基层党建,关键在创新,核心在做实。大家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开拓思维、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为聚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坚强组织保障,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