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优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3:51:41 |
- ZTFB |
- 11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励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并不断追求进步。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一
教育改革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也就是说,教育改革有着显见的具体效应或结果。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深化教育改革。
希望大家喜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xx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xx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学习中,我深刻。
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二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_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_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更令人欣喜的是,20_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_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_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三
训练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念。
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化:各地间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训练后在当地参与升学考试的政策,“流淌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讨论生训练深化改革,将推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讨论生分类考试;”学校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剧烈、制约训练事业科学进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动身,深化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训练改革扎实稳步推动。
人才培育模式是训练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审慎、科学地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育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将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高校,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疆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高校,正是得益于“面对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方案'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高校梦。将更多优质高等训练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育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讨论生招生改革、通识训练与创业训练、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育模式改革的“热词'。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连接贯穿的高技能人才培育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动各级各类训练体系的连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训练阶段还是高等训练阶段,无论是职业训练还是一般训练,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育朝向“共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渐渐搭建。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训练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训练资源配置,提高训练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更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6月,《关于推动中学校训练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看法》出台,通过品德进展水平、学业进展水平、身心进展水平、爱好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同学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养训练和为同学“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分散、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训练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拥有一支素养过硬的老师队伍是训练事业进展进步的根本,老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训练事业的成败。
训练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老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老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老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
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育一支素养过硬的老师队伍成为训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训练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看法》和《义务训练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亮,”一票拒绝'措施严峻,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老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状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老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头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老师培育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育'模式,学校和幼儿园老师实行全科综合培育;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学校老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老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老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举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日,中国训练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状况、新问题、新冲突,很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究。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四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更令人欣喜的是,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六
xxx太原十九中正高级教师(教授)、山西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科研教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人才、山西省师德标兵、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骨干教师,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太原市优秀人才(龙城之星)、太原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被山西省教育厅聘任为山西省义务教育学科建设指导组成员、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山西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核类行政审批专家等学术兼职。
20xx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教育系统,组织了深入的学习宣讲活动,我校也在学期末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深入领会方案精神,指导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方案的制定,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从事三十年教育教学工作,深感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蕴含的意味。如果说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评价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统编新教材的实施、教研活动的指导等方面相继推出新政,极大地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但是,教师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面对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文化轻德育、体育、美育,重分数轻能力和素养,“刷题”、“机械记忆”、“不注重实践”等等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出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要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要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要更加科学。改革学校评价,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而引导我们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因此,通过深入学习领悟,使我们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对学校办学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坚定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敢于真正放开手脚,践行素质教育,落实好方案的要求。
方案中指出改革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这些有关教师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使我们教师再次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身高为师、行为世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潜心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知识和精神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方案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提出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贯彻落实方案改革学生评价的具体要求,作为思政教师,就是要在学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入课堂。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心、强国志,努力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不懈奋斗,执着前行,为20xx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七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_》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_》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学习了新《教育法》使我感受到新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因为它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利国利民。
首先,新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明确了: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从这点看来,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法律原则,必将惠及全国的广大适龄儿童、少年。特别在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作为乡镇中学的我们也将是的受益者。我想这些内容也必然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其次,新修订的《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教育均衡就是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都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再次,,新修订的《教育法》提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这一规定将目前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了起来,将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修订案还明确了诸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等规定,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都会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新法规定了学生家长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如果家长不送孩子上学或者在家里自我教学、送个人私塾等,都属于违法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最该学习法律的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是学校、学生和家长。只有我们都了解了义务教育法,具有了相应的_意识,才可能形成更严密,更有效的监督体系,为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八
在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使我们国家尽快走上繁荣富强、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应该对教育问题形成共识,抓紧抓实抓好。
《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我们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我们既应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应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做学生的朋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
我们要真正做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力求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我们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文档为doc格式。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九
在7月5日举行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同时指出,“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为我们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动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这次改革不是简单加减法,而且是整体性的智能优化协同高效;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大刀阔斧;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建梁加柱。这次改革力度大、影响广,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积累了经验、凝聚了共识、焕发了生机。
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坚持和加强这个“统领”作用。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民群众优势,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结合,不断激发机构改革向纵深推进。
严明整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纪律规矩严明是全面完成机构改革的有力监督,要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切实推动改革平稳推进、有序运行。
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机构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机构改革凸显的有力实效。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履好职、尽好责。扎实履职尽责、忠诚许党报国,在履职尽责中展现人民公仆风采,在履职尽责中书写壮丽奋斗青春,在履职尽责中推动改革蹄疾步稳向前迈进。
增强干事创业敢担当本领。创业敢担当本领强的干事,是机构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生力军力量。要增强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本领,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守人民立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只争朝夕、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尽锐出战。越爱艰险越向前,抓好工作落实不迟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十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公布,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迈开了稳健向前的步伐。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八次机构改革。与以往七次机构改革相比,这次机构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就在于“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的这一表述,明确规定了此次机构改革是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国家治理为根本引领的。
以国家治理为导向的机构改革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机构改革必须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前七次机构改革,或是以大幅裁减机构和人员、或是以因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或是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实行大部门制为问题导向,这些都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但是,当下的机构改革,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导向,则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做出了高度的定位,廓清了广阔的新视野,阐明了三个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第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是上层建筑,如果上层建筑有弊端、出问题了,就会阻碍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机构改革成为引发上层建筑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内在的、深刻的变革。
第二,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如果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国家治理就会受到根本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机构改革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治国理政之大小事,无不通过机构和职能进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是与机构和职能紧密联系的。机构改革事实上已成为国家治理的主轴和发展的路径。只有通过机构改革,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以国家治理为导向的机构改革具有全新的目标领域任务。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的机构改革,决定着本次机构改革在改革的目标、改革的领域和改革的任务等方面,与以往历次机构改革相比,都发生了新变化。
首先,这一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是怎样一种体系呢?概括起来就是四大职能体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简洁地说,就是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弄清楚职能体系问题,是顺利、正确、有效推进机构改革的前提。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应在这四大职能体系要求下通盘考虑、进行改革,并要服务于构建四大职能体系。
其次,本轮机构改革要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为适应建立四大职能体系的根本要求,就必然需要进行党政军群四大机构的系统改革。党政军群机构改革,是对此次机构改革的总体性概括,它大大超出了以往机构改革的范围。以往历次机构改革仅限于政府部门的行政体制改革,而此次机构改革涵盖所有机构,深入众多部门领域。具体而言,此次机构改革涉及五大领域,一是党政军群四大领域各自的机构改革,即党政军群要科学、合理设置各自的相关机构;二是第五个领域的跨领域改革,即党政军群之间机构改革的相互配合,将它们中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或合署办公,充分理顺和优化党的部门、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好地完善党政机构布局。
最后,这次机构改革的任务之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把相同职责的机构整合起来。从已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看,以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为例,它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都完全地整合了。这么多职责的整合,有效地克服了多头管理、群龙治水的弊端。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日,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针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也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基础教育领域又一个重磅政策性文件,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是引领全国高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思想统领和行动指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意见》以“立德树人”为纲,系统设计发展路径,对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于深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二
我校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学习了教育部长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政治思想认识方面。
通过学习领会了精神,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通过认真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会在“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中,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实现中国梦之教育梦的重大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策略,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更加坚定“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理念。我们深化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学校的生命化六育,进一步创新实现生命化德育的机制和途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激发基层教师的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依法办学,加强各位教师的权责,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职能,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层级管理和民主建设,练好“内功”,积极应对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3、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我们期待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安教乐业,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
二、业务素养方面:
1、对自己选择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学习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学习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
2、认真学习教学基本常规和管理规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虽然这几年,我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通过这次深入的学习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还认识到,作为基层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这次学习后使我明白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到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关键在于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质量立校。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反过来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都有所不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虽然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但是也具有共同的.内容和特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入手,特别是要学近代史和现代史,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把爱国之心化为爱国行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1994年8月23日,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体现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1995年3月,民政部确定了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5月,中宣部、国家教委、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和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的通知》,把阅读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和学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作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同时也是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十四
深化教育改革是对教育工作高瞻远瞩的一种部署,也是实现教育进步和思想进步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深化教育改革。
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学习中,我深刻。
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xx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xx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我校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学习了教育部长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政治思想认识方面。
通过学习领会了精神,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通过认真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会在“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中,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xx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实现中国梦之教育梦的重大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xx大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策略,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更加坚定“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理念。我们深化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学校的生命化六育,进一步创新实现生命化德育的机制和途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激发基层教师的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依法办学,加强各位教师的权责,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职能,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层级管理和民主建设,练好“内功”,积极应对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3、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我们期待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安教乐业,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
二、业务素养方面:
1、对自己选择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学习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学习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
2、认真学习教学基本常规和管理规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虽然这几年,我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通过这次深入的学习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还认识到,作为基层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各种教学。
规章制度。
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这次学习后使我明白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到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五
学习了新《教育法》使我感受到新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因为它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利国利民。
首先,新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明确了: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从这点看来,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法律原则,必将惠及全国的广大适龄儿童、少年。特别在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作为乡镇中学的我们也将是的受益者。我想这些内容也必然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其次,新修订的`《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教育均衡就是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都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再次,,新修订的《教育法》提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这一规定将目前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了起来,将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修订案还明确了诸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等规定,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都会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新法规定了学生家长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如果家长不送孩子上学或者在家里自我教学、送个人私塾等,都属于违法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最该学习法律的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是学校、学生和家长。只有我们都了解了义务教育法,具有了相应的意识,才可能形成更严密,更有效的监督体系,为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十六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究竟要在哪里深化?怎么深化?10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教育改革确实需要深化。我这里谈的主要是基础教育。我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要问题,已不是教育供给总量的不足,而是优质教育供给严重不足。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大幅度增加优质教育的供给。这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所谓“优质教育”,当然要有符合标准的、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及优质的教育行为。从实际情况看,这几方面显然都很不足。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比较容易做到,只要增加教育投资就行。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容易,优质的教育行为就更难做到。就拿所谓的重点学校来说,教学设施和条件都很好,教师素质也较高,但教育行为不一定就是优质的。优质的教育行为,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真诚地热爱、关怀,所谓“爱生如子”;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尽心尽力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请问,有多少校长、教师做到了?我看多数没有做到。我认为大多数教师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到,没有“尽心尽力”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受到的关怀、培养并不是充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总体上是低效益的教育,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有问题。从管理体制看,对学校、教师的教育行为的管理,基本上是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管理,教育督导人员也是由教育部门任命的,缺少学生、学生监护人等社会管理环节,对教育行为的社会监督机制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包括校长)队伍很难得到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很难得到优化。一方面,不合格、不称职的校长、教师很难被淘汰;另一方面,对适合做教师的优秀人才又缺乏吸引力。因此,我认为教育改革主要应在完善这些体制和机制方面深化。深化教育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难度是很大的,涉及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要做很多工作。我认为可以从民办教育得到有益的启发。民办教育的.生命在于提供优质教育。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是优质的,否则不会有学生来。民办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同时,民办学校的教育行为除受办学者和政府教育部门的管理、监督外,还自然地受学生、学生家长的监督、制约。因此,民办学校不会留用学生、家长、社会不满意的教师,同时又为优秀教师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条件,对教育机制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当然,民办教育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有些办学者办学思想不明确,急功近利,导致管理上的错位;有些教育部门对民办教育采取歧视态度,使民办教育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等等。但我认为民办教育的兴起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化。首先,民办教育的兴起引起了教育投资体制的重大变化,节省了国家财政支出,为社会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其次,民办学校创造了效率和效益较高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对长期存在的低效益教育产生了冲击;第三,民办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办学竞争,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要充分重视民办教育的作用。(本文作者为宁波华茂集团董事局主席)“教育论坛”今天开栏了。这个栏目的定位是提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阐发自己独到的观点。它既是专家学者探讨教育问题的论坛,也是广大读者发表见解的园地。欢迎投稿,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教育论坛”栏目收,邮政编码:100733。《人民日报》(04月04日第八版)。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七
《总体方案》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虽然不是专业教师,但从事着接触学员的一线工作,更要深刻领会《总体方案》的精神实质,以《总体方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教育评价改革的排头兵,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工作者,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依据来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从业人员,以文凭、论文和帽子为依据来评价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具体分析:唯分数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升学评价学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和综合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深刻反思、克服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五唯问题,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总体方案》部署的五项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均是围绕破五唯的中心目标展开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和切入点,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多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正快速发展,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学历的在职人士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网络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含金量最低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网络教育就是花钱买证书,基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对网络教育文凭不屑一顾。为了摆脱学历歧视观的现象,网络教育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例如提高报名要求,缩减部分专业,毕业要求更加严格等,自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到2021年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在不断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升网络教育的含金量。
为贯彻落实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近年来,我院逐步完善了招生管理、考试管理、毕业论文管理及毕业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制度。毕业论文管理方面,自2019年起,不断进行改革,增加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查重检测、改革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完善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加强写作毕业论文指导培训等。今后仍将持续优化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毕业论文政策,严格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规定,全面有力的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9篇)
- 党史新中国史心得体会及收获(通用16篇)
- 2023年有关学习强国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3篇)
- 最新个人防控疫情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19篇)
- 教师十九大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优秀17篇)
- 2023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
- 最新伟大的抗疫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8篇)
- 新时代面对面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12篇)
- 西安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及收获 西安研学旅行感想(三篇)
- 医护人员疫情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