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铸牢军魂心得体会精选 坚定信念铸牢军魂心得(六篇)

  • 上传日期:2022-12-18 08:10:49 |
  • ZTFB |
  • 14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如何铸牢军魂心得体会精选一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强调认清民族关系的主流、大力倡导民族团结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促进了新时期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他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集中体现了党中央从中华民族的整体视角、从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战略思想。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总体部署,包括援藏、援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的开展,都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共同理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其中有关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笔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旋律和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自觉和根本前提,是增强“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情感依托和思想前提,为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治方向和理论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正确途径和必由之路。

<>

民族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要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高度,认识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精神实质,推动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理论体系。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永远也不可能停止。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目前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理论体系主要是对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前30年等历史时期民族工作实践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提炼还不深入,尚未形成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不少观点和话语体系陈旧、理论与现实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学术话语跟不上实践的创新。既不能准确反映我国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也不能有效指导下一步的民族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学术界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在民族工作领域尽快形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当前解决精神方面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大力推进“五个认同”教育。“五个认同”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和底线。

推进“五个认同”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共同体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五个认同”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各族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基础保障,必须抓好抓实。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教育,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教育群众。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公民意识,让各族人民不仅要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地域身份、群体身份,更要明确自己的中华民族成员身份、公民身份、国民身份,把“五个认同”作为每个公民第一位的意识,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

民族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要把自己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言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多为民办实事、不与民争利,时刻牢记处理好干群关系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认真研究民族工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各级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切实为各族群众服务。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深化细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举措。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切实解决人口双向流动、多向流动过程中涉及民族因素问题的处理,按照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个体的事件上升为民族问题。推进嵌入式社区建设,推进少数民族群众在内地就业、流动的保障政策落实,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持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消除针对民族交往过程中各民族自然交融的理论顾虑和担忧,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体现。围绕上述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践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八个坚持”。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度基础。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落实好。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体系,民族政策也必须与时俱进。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改革完善民族政策。调整政策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进行科学论证、严格评估,以减少某些过时政策的负面影响。通过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最大限度地把各地区、各民族的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团结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是主流,最后汇集成占据世界人口相当比重的中华民族,同时又在内部保持着多种多样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类型。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大国,历史上的执政者和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思想资源,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政策,其中都涉及了如何处理多样性和整体性、差异性和一致性的问题。多样性和整体性并不是相互矛盾、截然对立的,而是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关系。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多元组成一体,一体包括多元。“多”和“一”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整体表述,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具体工作方向。民族工作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明确中华民族整体性、一致性的发展趋势,在大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强调各民族内在联系,促进共同体特征的增强,强化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

<>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原则,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不能以汉族代替中华民族,各民族更不能置身于中华民族之外。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即大民族主义(尤其是大汉族主义)和狭隘地方民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这“五个并存”说明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事业尽管成就巨大,但也面临挑战。在这一阶段,大民族主义和狭隘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必须强调宪法权威,用法律来维护和保障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民族歧视。

有关如何铸牢军魂心得体会精选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位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上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患上了急性心肌炎,当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吗?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授不上课、副教授少上课、提了职称减少课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在我校争创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征途中,一流的师德师风必将反映着我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更是哈理工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看到,正是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哈理工56年的光辉历史,才谱写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美丽华章,才可以让我们展望哈理工的宏伟蓝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有关如何铸牢军魂心得体会精选三

按章操作是每位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可是事故总是不断的发生,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每起事故的背后都有违章的现象存在,而绝大部分事故都是习惯性违章导致的,因此,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的毒瘤,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它,在行动上上必须坚决打击、摒弃这种行为,努力培养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自身做起,按章操作,杜绝违章作业。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伤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一、习惯性违章的特性及危害

一是具有一定的顽固性。既然习惯了,职工心理也就比较认可了,违章动作也就不以为然了,习惯养成了,他们工作起来也就把违章当成理所当然了,久而久之,自己脑海里也就固化了这种认知,比如:因工作需要临时撤除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后不及时恢复;没有安全措施就进入煤仓捅煤;未经许可,擅自代他人开启设备;在起重物下逗留或通过;工作中图方便,钻越遮拦或私自移动遮拦;高空作业不系保险带、穿软底鞋;高处作业随便上下抛掷物件或工具等等都是习惯性违章,习惯性动作不及时纠正、纠偏,违章行为就时常发生,直到行为人受到事故的伤害和处罚时才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具有危害的潜在性。习惯性违章因其司空见惯,职工往往不重视,打心里忽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习惯性违章,表面上看99%都没有出事故,却忘记了那1%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人身伤害事故,“一时侥幸,终身悔恨”的事故比比皆是,比如:不试车检查,就直接启动设备;不发出开车信号就直接起动设备;下班时,未将开关把手打到“0”位(检修位置或停电位置);在设备运行中,清扫、擦拭或润滑转动部位等等行为,都有潜在的危害。冬季到来,按照规定,生产现场要做到人走灯灭或人走火灭等,但一些职工却忽视这点,未做到人走火灭,无形中就留下了火灾的隐患。

三是具有一定的感染性。由于习惯性违章属于习惯性、经验性行为,从表面上看似乎具有某种合理性,符合人们的通常思维和逻辑。因此大多数人不认为它是一种违章行为,在操作中便自觉或不自觉的执行这种行为,你叫他改正,他还很不情愿。比如:夏季到来,天气炎热,戴上安全帽感觉很热或不舒服,于是有人不戴安全帽就进入作业现场,一人不戴,其他人见到也跟着效仿,一旦遇到检查人员还振振有词,要是检查人员不逗硬处罚,这种“进入施工作业现场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安全帽”的习惯性违章就长期形成了;再比如,安全规程规定:设备运行中,严禁擅离工作岗位。个别职工不遵守劳动纪律,在设备运行中就擅离岗位,其他职工也跟着一起效仿,这种习惯性违章就形成了大的气候。

二、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

上面我们分析了习惯性违章的一些特性,我们就要根据它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企业各项管理的最基础管理,没有安全保障,今天出事故,明天出事故,必将导致人心不稳,人心不稳,谁还安心工作呢?人最起码的生命安全都到得不到保障,还怎能去谈论其它?安全教育能够提高行为人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促进员工安全活动的活力,促使人们自觉地认识安全规程、安全科学性与人之间的联系,因此,一是要坚持抓好职工培训学习工作。各单位在安排、部署学习内容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加强培训学习,日学日新,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常抓不懈,让职工牢记心中,达到培训目的和效果。主要学习内容:1、规章制度、规程措施、操作规范、质量标准。2、常见的隐患、习惯性三违。二是要抓好“师带徒”工作,“师带徒”就是以师傅的经验为“中介”,使徒弟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徒弟经历一个“模仿→思考→巩固→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能独立承担工作的目的。师傅多年好的工作经验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心血凝结而成,对于我们现在处于改革脱困阶段、人员严重匮乏的时期更应重视此项工作。

(二)加强管理人员安全作风建设,加大对习惯性违章的处罚力度

干管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干管人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如何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从自身做起,转变作风,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履职,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切忌拖沓、推诿、扯皮。

首先要抓实。各级管理者要深入现场、深入实际,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要了如指掌,不放过一些具体的问题,不回避矛盾,要正确、客观看待问题和矛盾。现场是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是习惯性违章的“重灾区”。管好了现场,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各级干管人员必须深入现场,查习惯性违章,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不冒险蛮干;对习惯性违章要敢抓、敢管,敢于自我揭丑,决不能姑息迁就。对身边的习惯性违章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应该坚决制止、及时纠正、严肃处理,从每一件小事抓起,养成良好的遵章守纪习惯。

其次是要抓细。要细到具体的环节上去,抓好具体节点。各级管理者要有“三讲”(讲规矩、讲纪律、讲原则)意识,按规章制度依法治企,落到实处,形成从严管理的良好风气。

(三)以质量标准化作业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要通过抓好此项工作,使每位员工都牢固树立“标准”意识,自觉地干标准活,干放心活,杜绝操作中的随意行为和习惯性违章。同时要搞好生产现场文明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真正实现安全生产、文明作业。一是要在基层单位之间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竞赛评比活动,实行日常检查与季度检查、年度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该项工作上台阶。二是突出重、难点,狠抓关键环节,切实抓好职工行为规范的约束、工序质量的监管、设备“三率”的保证、现场文明生产的整治。三是加大安全效果和对习惯性违章的考核权重。四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动态达标和岗位达标。

(四)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调动一切力量投入到反习惯性违章的活动中来

有人错误地认为“抓安全、反违章是安监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安全部门作为“生命的守护神”,其职责自然很重大,但是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要从每个干部、每个职工、每件事情抓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团员在抓安全、反违章中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党团员、群监网、青安岗应当坚持深入车间、现场,深入生产第一线反违章、刹事故,组织开展好安全查岗、安全演出、安全宣讲、“党组织保安全”、党团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带动、影响周围的人都加入到反习惯性违章的行列中来,让习惯性违章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可藏。只要各级组织、各个部门都积极行动了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安全氛围,必然会带来风清气顺的安全生产环境。

反习惯性违章的斗争是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够杜绝,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向习惯性违章宣战。

有关如何铸牢军魂心得体会精选四

安全生产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进一步更加有效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既要紧密结合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全面客观总结成绩、提炼经验,又要态度端正、直面现实,查找、剖析短板和薄弱环节,更加有效把控所面临的安全风险点、攻坚点、重大隐患等。结合自身工作,谈以下几点体会:

<>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安全管理也是渐进深化的系统工程。面临着河市转运站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相对不足等问题,如何在安全管理上实现“守得住、走得出”的目标,站区安全管理自身面临着安全基础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环境尤其是设备老化,很多设备步入更新换代时期,同时也面临着部分关键岗位人员短缺、员工思想波动、安全意识和职业危机感不强等诸多难题。只有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困难,明确目标,系统分析和统筹考虑,全面、系统地制订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扎实工作,方能保持来之不易的安全生产形势、经济平稳运行态势以及和谐稳定大局。

<>

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首先要树立安全“三心”,即高度的敬畏心,坚定的信心和严反“三违”的决心。要时刻保持对安全工作的红线意识,牢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贯彻好公司的“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安全指导思想,摆正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敬畏生命,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从思想上严守安全红线,把安全生产抓实抓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以对党、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要做到要防患未然,树立严反“三违”的决心,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安全防线建立在生产组织的最前沿。其次现场安全监管者要有系统观和全局观。陈谵然曾讲过"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现场安全监管人员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综合技能,能够站位于整个系统和全局高度,预先分析判断,为现场工作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同时要掌控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调配,实现整体管理和细节管理的有机结合。再次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即安全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树立“流程管事,制度管人”的理念,要提高各级人员的执行力,狠抓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管理者身份角色要明确,到位而不越位,严查现场管理中的安全管理盲区、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管控措施的落实,做到守土有责与齐抓共管相结合,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

<>

一是要突出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思想和意识,严格把控各班组预防措施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督导各班组做足做细做实的防范措施落实,严格落实隐患闭环管理制度,真正的实现现有和潜在的隐患的科学防控。二是建立持续的安全分析、优化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思路和措施,充分发挥体系整体优势和个体的聪明智慧,群策群力,对症下药,切实丰富安全管控的各种手段。三是要充分建立安全宣传平台,利用班前会、政治安全学习会、黑板报等平台宣传厂安全精神、剖析事故案例、学习安全条例。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宣传安全知识,充分利用科技的手段,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中的掌控力。

有关如何铸牢军魂心得体会精选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位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上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患上了急性心肌炎,当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吗?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授不上课、副教授少上课、提了职称减少课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在我校争创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征途中,一流的师德师风必将反映着我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更是哈理工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看到,正是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哈理工56年的光辉历史,才谱写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美丽华章,才可以让我们展望哈理工的宏伟蓝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有关如何铸牢军魂心得体会精选六

同志们:

一、什么是党性修养?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修养,是一个人通过一定的准则进行自我矫正、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共党员的党性修养,就是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宗旨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修正自己的错误和缺陷,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行为上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政治信念、阶级觉悟、组织纪律、道德修养等方面,可以说,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对党员本质的改造,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由之路。毛泽东说过,党的作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xx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人安身立命之本,对马克思主认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学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正是因为信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高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前赴后继﹔正是因为信仰,和平年代,共产党人“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鞠躬尽瘁﹔正是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从历史的正反两面看,前苏联共产党人失去了理想信念,失去了民心就丧失了政权,最终造成了亡党亡国的结果。现今,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的多无化,使一些人在放弃了对传统价值体系的依附之后,出现信仰缺失,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

二、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表现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坚持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净化,总体是健康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绝大部分党员干部理念信念是比较坚定的,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利益需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一是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认识渺茫论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表现在行为上不能严格按照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原则立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

二是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部分党员干部内心只记住了权利而淡化了党员义务,有的甚至把权利当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和手段,只是想怎样不失去个人利益。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淡漠甚至忘记了党的宗旨,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淡化为人民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

三是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甚至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有的党员由于党员意识淡化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意志衰退,落伍僵化,不积极做群众工作,脱离人民群众。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道德缺失,缺乏感召力。现实生活中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特别是在极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个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党员的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减弱,党员缺乏自觉自律。像以往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的精气神明显弱化。党员、干部队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现象屡见不鲜,“老虎”、“苍蝇”屡打不净,这些问题深层的根源都在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淡化。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作风,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价值观谋事、以正确的人生观做人,坚持共产党人的时代追求,习象65年前的毛泽东一样在西柏坡再次提出了“赶考”的问题——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把理想信念做为“总开关”,成了第一大考题。

三、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又具有其时代性。在现阶段,党性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理论修养。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础,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觉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来指导实践党的宗旨、实践党的目标和任务。

二是政治修养。党员政治修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个党员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经得起生与死、公与私,成功与挫折、重大政治风浪与复杂局面的考验。

三是思想修养。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党员的思想纯洁和崇高的品质。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能力修养。党性修养是党员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它不仅包括理论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作风素质,还包括不同历史时期所需要的知识和业务能力素质。

五是作风修养。作风与党风互为表里,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了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优良作风,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必备的政治素养。

六是纪律修养。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任务,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同时,又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就是因为我们党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原则,严肃的政治纪律。党性修养的这六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关联,缺一不可。

四、加强党性修,坚定理想信念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之课。

1、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觉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就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要求,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宗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修正自己的错误和缺陷,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行为上的先进性。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就是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和实践党的性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焦裕禄、牛玉儒、孔繁森、杨善州等一大批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广大党员中传递着无限的正能量。加强党性修养,不仅的党员个体素质的提高的源泉,是加强和保持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源泉,是党和党员不断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

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应该成为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自我要求和精神追求。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既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还要坚持党员个体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每个党员都是党的肌体的一个细胞,细胞健康,肌体才能健康,通过党的各种活动和党内生活,开展广泛而有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党员之间和党群之间的相互监督与促进,实现由个体的完善和健康到党的全面健康和完善。

2、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历史及价值自觉

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政治自觉,政治自觉又是建立在深刻的价值自觉的基础上的。这种价值自觉是以符合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理想为引领的一种科学世界观,并形成一种神圣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信仰是指对一种思想或主义的笃信和践行。信念是被一种理论所征服,并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依然自觉自愿、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去为之奋斗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目标。马克思40年如一日潜心探索,最终奉献出工人阶级的巨著《资本论》。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杰出代表,一大批知识青年,如留学生、黄埔军校毕业生,他们追随革命的理想而来,坚守信念,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不渝的执著与坚守;延安的“宝塔山”象一座指航的灯塔,成为指引无数仁之仕和革命者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为之奋斗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中,邓小平面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失败的论调,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这就是信念;在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坚持不懈的改革开放和加强党的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放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就是信念。现阶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词,要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坚定不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不移。如何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打牢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是非鉴别力。其次,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近年来,先后开展的“三讲教育”、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效能风暴及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活动等,这些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对党员干部的政治洗礼、党性洗礼,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四风”问题为抓手,以强化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为纽带,以转变工作作风,服务群众满意为标准,每个党员干部要搞清楚“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再次,要加强党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学习,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3、密切依靠群众,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实践自觉

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求党员个体通过建立一种内在的心智和理性模式,增强对党性的政治自觉和对理想信念价值自觉,保持良好作风则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现实体现和实践再现。现代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告诉我们,一个政党的蜕化变质,往往是从作风演变开始,从淡化、丢掉自己的优良传统开始。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把千百万人民群众组织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正因如此,我们党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确定为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9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宗旨学是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人力资源市场作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单位,接触最多的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一个需求,或须很小,但对由他们来说就是大事,一个岗位、一份工作可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大事,一个合理的就业指导建议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一份真心的答复解释,可以消解他们心中的一团迷惑,一次有益的培训可以点燃其创业的梦想,因此,我们所做的每份工作都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用一份份热情赢得群众的好评和信懒。因此,我们应该牢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化群众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推动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推动我们工作的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推动我们工作的第一原则,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把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真正体现到服务群众的工作之中。坚决克服“四风”之垢,以“三严三实”的标准和要求立身、立德、立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