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2:55:39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做出的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一种反思。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以便于更好地提升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可以更加理清思路,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也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多参考一些优秀的案例和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心得体会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第一段:引入观摩课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最近,我有幸观摩了一堂小学数学课程,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受益的经历。观摩课是为了让教师们互相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这堂观摩课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一系列宝贵的体会和启示。

第二段: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200字)。

这堂观摩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老师在引入的时候使用了生动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接着,老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乐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老师在课堂上耐心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的表现,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欢乐。

第三段:注重巩固和拓展的教学方法(200字)。

在这堂观摩课中,老师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提示。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了成长,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老师还提供了许多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这种注重巩固和拓展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段: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200字)。

观摩课中,我还发现了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快,老师会给他们提供更高难度的问题,以挑战他们的思维。而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兴趣。

第五段:总结观摩课的收获和反思(200字)。

通过观摩这堂小学数学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注重巩固和拓展、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的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发展。通过反思这堂观摩课的经验和启示,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总结:通过观摩小学数学课程,我认识到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注重巩固和拓展、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的价值。这次观摩课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20xx年12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海口海职院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五节数学优质课,五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刘德武老师的讲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三、想清楚我们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讲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及专题报告后,体会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认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分配时因数只和前一项相乘,而忘记和第二项相乘,但是通过知识前测,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类错误,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抓第一个易错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会不理想。刘松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举例说学习委员小陈是我的朋友,班长小郑是我的朋友,让学生合成一句话,(小陈和小郑都是我的朋友)再把这一句话分开成两句话来说,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接下来,刘老师用他搞怪的方言、独特的跺脚记忆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读算式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别发现3×(5+1)=3×5+3×1然后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

钱守旺教师的讲座“我的二十个课堂教学主张”也有许多观点值得回味。如:教学口号“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他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唤起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慈祥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一朵象征性的小红花,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布卢姆也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怜悯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牲,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更应“偏爱”学困生。激励、鼓励正是教学艺术的真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自信心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不断培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要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学困生在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令人惊喜的成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常对学生说:要勇于大胆地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不同一般的独到见解,一句话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这就是创新精神。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只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拓展。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儿童心理学表明:动手实践、操作参与,符合儿童好动的年龄特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当学生动手训练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教学除法的意义时,先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自然的过渡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对除法倍感熟悉和亲切。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日用品的、学习用品的价格,统计家庭成员的年龄、收入情况等,并制成统计图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很多同学感受到:父母的收入不高,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花销大,我要珍惜父母的劳动,不乱花钱,不浪费。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受到了教育。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也能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得到帮助。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为“动态的集体力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自主学习,当问题有矛盾时,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讨论、交流,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多向的反馈,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互相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各有其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承认与肯定。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我们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8月的尾声,我有幸参加了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为经开区老师举办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24学时培训,聆听了雷祖听、符玲利、陈加仓等名师的精彩讲座。通过几位老师精彩的讲座和分组讨论参与活动,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最新的教材教法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浅。

什么是单元整体设计?以我的理解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单元中各个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并将相似内容或有紧密联系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归类,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探究方法及数学核心素养点进行统一安排和细化,最终进行统一性的教学。

进行单元整合后,单元知识内容和结构更加紧密,因此要求教师对课时安排进行重新划分,在划分时要将时间向重难点内容倾斜,将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有效合并。单元教学的课时少了,那么自然就有时间对学生开展数学拓展的学习和数学文化的渗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让我们教师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去看待单元教学内容,而不是以往的孤立的一个一个知识点。单元整体教学的提出,老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个单元乃至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发展这一高度去考虑,老师就要至少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整体把握到位,所以也促进了老师平时的学习,加强了老师对教学的.研究。

当然我也有一些困惑尚未解决,某些单元对整合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如何顺利的过渡整合点,整合后课堂教学能否让后进生学有所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该如何把握,多出的课时的教学内容该如何确定和把握等等,希望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能有所进步。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在这两天时间里我有幸在沧州参加了“北派名师”第xx届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名师教学研讨观摩课活动,观摩了来自福建省教研室的罗明亮,江苏省张冬梅,余颖,我们泊头教研员李海军,苏州无痕教育研究所所长徐斌这5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取了他们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罗明亮老师与学生互动问好,缓解课堂紧张氛围,李海军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叫什么,还有余颖老师解答了学生“为什么周末还要上学,因为要上一节游戏课”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罗老师整节课以自己买了一辆摩托车,以拍卖的形式让学生估价,猜对并赠送小礼物为主线;张老师向学生提供了“测距神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李海军老师和徐斌老师都是讲解的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这一类型题,向同学们提供了村庄有一鱼池要扩建这一信息,引导学生自主画图理解题意,分析问题,从而解答问题。并且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新知,老师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他们的精彩报告和学生独特的思维,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期待下次学习的机会。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20xxx年4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去xx参加了《第十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柏xx、刘xx、徐xx、吴xx、唐xx、刘xx、张xx等老师的示范课及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几位名师的课。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有人说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开头很重要,万事开头难,我想也就是这个意思了。新课改就是要注重儿童的心理教学,尤其是小学生甚至是低年级段的学生。他们注意力涣散,对新事物的关注不会是持久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中去。

在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探索,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时间讨论,多了一些讨价还价式的交流,而老师是忠实的听众,在听中又能及时捕捉到学生想法中的有价值的信息。

名师们在上课时所用的语言,那是相当的精辟,比如:“你真聪明”、“你是我的老师”、“孩子”、“宝贝儿”、“能,一定能,绝对能”等等充满鼓励和幽默的语言。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容易接受,进而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样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兴趣,更好地学习。

这次xx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益却很多。不过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数学素养,才能适应数学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很荣幸有机会观摩了一堂小学数学课,通过这次观摩,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课堂活动和学生参与度。

在观摩的数学课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游戏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老师还给学生设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第三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观摩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展现出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通过图形、图表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观摩中,我还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勇于发言,不怕犯错,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段:教师的指导和个别辅导。

在观摩课中,我看到老师不仅把重点放在了讲述知识点上,更注重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和思维模式。老师还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这些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被关心和被重视,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段:对观摩课的总结和启示。

通过观摩课,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不只是简单地传递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游戏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而启发式的提问和个别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被关心和被重视。这次观摩课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教学,我将努力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