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实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0:12:51 |
  • ZTFB |
  • 7页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具体事件或经验的理性思考和总结。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写作结构和技巧,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说服力。每一篇心得体会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值得一读。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泰井高速公路(泰和至井冈山)是319国道的组成部分,也是通往井冈山风景区的最便捷的通道。该项目建成后将缩短从泰和至井冈山茨萍的行车里程约14公里。泰井高速起于泰和县南溪乡南源垅村,与赣粤高速公路昌傅至泰和段相交,途经3个县市、泰和机场,终于井冈山市厦坪镇,总投资22.91亿元。项目建成后,原 319国道仍然保留。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将于6月28日奠基,今年9月中旬开工建设,2005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2004年6月26日,我们班乘车到泰和实习,早上6点半出发,上午11点到达,在泰和实习了3个小时,我认识到: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是江西省路网规划中的旅游高速公路,也是通往井冈山风景区的便捷通道,全长62公里。同时建设厦坪至井冈山旅游城茨坪镇连接线,长22公里。泰井高速公路工程按全线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连接线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16 米。全线共设桥梁42座,其中主线特大桥1座,大、中桥23座,涵洞218道,隧道3座,累计总长4008米,其中津洞隧道左线单洞长2016米,是江西省迄今为止最长的公路隧道。目前,上万名建设者克服雨水多、工期短、环保要求高、地形地质复杂等困难,科学安排施工,全面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在2005年 5月建成通车。

实习中,负责那个路段的总工程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路基的压实作用,方法,步骤及路面施工的具体措施,具体讲到:气候因素影响着路基施工的质量,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季节。四季差别不明显,但夏季多雨,路基填土含水量难以控制,故不是理想的施工季节。其它时间降水较少,气温适度,便于路基填土含水量及路基压实度的控制。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土质不良,即使松铺厚度适中,碾压合乎规范,仍然很难达到压实度标准。所以,一切路基填土都必须经过试验。在高速公路的施工中,路基填土普遍采用粗粒土,这种土的.级配良好,加之本身的性质,一般只要机械碾压合理、松铺厚度适中,比较容易达到规范的要求。沥青面层由三层组成,下面层和中面层均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各为6cm。中、下面层中的粗集料一律采用石灰岩碎石,虽料源尚可满足,但粒形不好,针片状含量较高。实践证明,用鳄式轧石机不可能生产出粒形完全符合要求的集料。交通部公路二局镇江段油面施工中采用锤式轧石机自行加工的集料,由于粒形好,其配比设计较顺利,摊铺后的油面质量也高出一筹。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将书本上的东西与实际相结合,又向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请教了很多平时不明白的问题,获益不浅。希望以后能经常进行这样是实习,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也体验了工地的辛苦,天气的酷热。

我们的实习虽然已经结束,我的心也在不停地跳跃着...... 朋友们,来吧!建筑工地虽说杂乱无章,但正是这些杂乱无章合奏了一支强悍有力的交响乐,唱响祖国大地。相信祖国的建筑事业明天更美好。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第一是路桥路面不够平坦,路桥工程的路面工程一定要保证道路是平整一致的,否则会给行驶的车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施工,没有严格按照平整度进行施工,铺设路面的时候摊铺机没有对沥青混凝土均匀的摊铺,另一个因素就是当时施工人员没有对其认真对待,并且在施工水平上比较落后,不能够将其完善的做好。若根基没有打好,那接下来再做多大的努力都是于事无补的;第二是路基路面在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些路面坑洼的破损和裂缝[3]。来往的车辆比较多,对路面的压力就比较大,若在施工时没有按照规范规定进行铺设,就很容易造成这种现象出现。其主要是因为在施工时没有注重混凝土真正夯实的情况,并且在材料的的配比中规格不符合规定,都够造成路面受力不均匀,使得路面产生下陷或者凸起的现象产生。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若不能妥善的处理,也会减少其使用的寿命。例如雨水的冲击和冬天雨雪的冰冻,都会对地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坏。经过日积月累,这种伤害潜移默化的进入到路面中,会造成路面断裂或者承载力降低。第三就是现在很多桥路出现了安全事故,例如桥面突然断裂或者桥柱突然倒塌,这些危险现象的产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桥身和桥头设计的比例不够合理,或者说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打好路基基础,若夯实度不够或者是材料不达标也是造成坍塌的原因,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针对分析的路桥工程中路基路面施工的问题,要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解决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对路桥中的路基路面出现的破损进行填充,并且也要对路桥中的路基路面进行技术改善,还要针对路基路面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决策方案和施工技术,最终也要对路面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管理。针对路面上的坑洼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方案和方法。首先要对路面的情况进行勘测,然后针对勘测的结果进行填补。要将路面进行分层铺设,铺设好之后要进行夯实,在夯实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机械夯实的力度是一致的,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在施工的过程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外在条件,考虑外在的环境是否适合施工,如遇阴雨天气或者雨雪天气,就要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施工[4]。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基础防护,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原料和成本不会被自然因素所影响。路桥工程中路基路面施工问题也存在着排水的问题,要防止路基施工中土壤防止被冲走,土壤的密实度不够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是否牢固。排水程序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地区的差异和当地地形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和地形要设计不同的施工方案[5];路桥工程中路基路面中的桥体断裂和桥柱的坍塌主要是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所在,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土壤不够合适,可以进行换土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更大力度的器械对软土进行强力压制,从而形成预想中的土壤密实度,或者也可以通过高压对其注浆,形成牢靠的土壤构造。在施工时不仅要依靠施工技术,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施工过程中去。还要加强纪律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对其工作的范围要负责,增强责任心。

3结语。

路桥工程是陆路交通的重要的交通纽带。它将地区和地区之间进行了连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路桥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是保证路桥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晖.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9).

[2]徐慧泉,徐刚.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

[3]刘志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的常见问题探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7).

[4]卢小华.浅谈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

[5]张春玲.探讨路桥工程见着中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先学后做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精心设计系列任务,覆盖课程,推进学习。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独立。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强化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建设成区别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5结语。

高职院校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改革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改革应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在学生做任务的同时灌输路基路面的基本知识,做完任务后,通过教师总结和小组互评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实践能力及现场的管理能力都得到协调发展。目前,教学改革还刚刚起步,处于摸索阶段,在完善了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学改革的实施会更进一步完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到建筑施工单位,以一个高层住宅小区为实习场所,在项目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加工程施工工作,顺利完成了一个月的实习任务。同时,也为以后从事工程时间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个群体工程,位于龙岗区深惠大道与怡翠路交汇处,是龙岗区核心地段,临近深惠路和地铁3号线的爱联站。项目总占地面积699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3940平方米,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69522平方米,工程造价:3.5亿元,建成复合型高尚商住小区,含障性住房约12985平方米,幼儿园3200平方米以及4270平方米的配套。

三、实习内容。

3.1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仅参与了施工过程的具体操作,现作简要概述如下:

3.1.1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每道工序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3.1.2项目经理责成各专业工程师填写“施工日志”。工程经理应记录并保存一份详细的“施工日志”。“施工日志”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当天施工部位、该部位的施工人数、具体的施工班组、具体的现场负责人、施工用材料和设备情况、依据的作业方法或哪个技术交底、当天气候、当天施工部位的检验和试验状态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等。

3.1.3工程施工过程中,由工程室负责现场劳动力调配、进度管理、机械使用和施工安全等工作,并保存相关记录。工程经理负责每周主持召开一次工程例会,总结上周的工程进度情况,找出工程实际进展同计划之间的差距,安排本周的工作。项目总工总结上周的施工质量状况,并对下一步的质量管理提出建议和要求。

3.1.4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专检制度,施工队质检员对每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表,经相关工班长签认后,由项目质检员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工序必须进行返工,再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项目通过建立联检制度,填写质量联检表,对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加强控制。砼施工前必须填写砼浇灌申请。

3.1.5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由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按本质量计划“合同变更管理”部分的规定,及时传达到各业务口及相关施工队。

3.1.6砼、砂浆、防水材料由试验员负责取样,送公司试验室进行试验,合格后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产品试验合格后方可发放。

3.1.7隐蔽工程项目质检员检查合格后,由专业工程师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报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验收。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

3.1.8由技术室编制月进度计划,工程经理负责将月进度计划分解细化到每周每天,实行动态监控、量化管理,确保施工进度。

3.2施工技术的具体操作。

3.2.1编写施工技术交底、参加技术交底会议技术交底是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开工的前提,也是贯彻始终的技术指导,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其可靠度至关重要。因此,我作为技术员在编写完交底后必须交技术室主任审查通过,方可向施工队队长进行交底。实习期间具体编写了《楼板管道洞封堵》、《空调洞打孔》、《肥槽回填》等技术交底,在此过程中,我大量查找资料,受益菲浅。编写《楼板管道洞封堵》技术交底时,主要是对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后的处理,这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上很少接触。管道洞是在楼板施工过程中为水电管道预留的孔洞,其孔径大于管道半径,如不封堵或封堵不严密,极宜发生漏水等现象,因此需要进行技术处理。对于一般情况,主要是将管道井剔凿成到“八”形,再安装模板(采用木胶板),模板与主体结构和管道交接处贴海绵条塞封,要求模板安装牢固,与楼板以及管体接缝严密,然后搅拌、浇筑细石混凝土,并用钢筋插捣密实,最后拆模养护。对于特殊情况,如楼板配筋挡住管道通过,需要熔断钢筋,技术处理时剔凿结构楼板或用膨胀螺栓与主体连接(剔凿洞口成到“八”形),钢筋采用搭接焊,焊接采用反面焊,焊接长度5d,其后操作程序与一般情况相同。

通过编写技术交底,使我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但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了相关规范,而且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3.2.2整理工程资料实习期间我整理了一些的工程资料,如《混凝土浇灌申请》、《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等。如《混凝土浇灌申请》,施工队在钢筋绑扎后项目部和监理验收通过,由项目部工程室专人向混凝土搅拌站报所需混凝土的方量以及地点,然后,混凝土运输车进场时需提交混凝土开盘自查等随车小票,由项目部填写浇灌申请,交监理存档。通过这些这些资料的整理,我了解了工程施工的相关程序和规范。

四、思考与创新。

学习是无止境的,通过看到的结果,积极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知识,真正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实习效果,在处理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构造柱配筋验收过程中,设计单位在立筋的采用上选择光圆筋,而施工队在施工过程时绑扎的箍筋与光圆筋之间的摩擦力过小,导致箍筋向下滑移,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施工队擅自将光圆筋改为螺纹筋来增大摩擦力,以便于箍筋的绑扎施工,但这一变动极大的增加了成本。通过积极思考,我向技术室主任提出如下整改方案:暗柱四根立筋采用2光圆筋和2螺纹筋,施工时交叉对角放置,这样既增大了箍筋的稳定性,便于施工,又减少了成本。此方案得到主任的肯定。

五、总结。

经过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感受深刻。在施工技术上,实际操作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但又比理论知识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工作中积极思考,灵活应用,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这次实习机会接触社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明确了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需要锻炼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努力学习,踏实工作,积极面对每一次挑战。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路面路基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工程师,我深深体会到路面路基工程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在我所参与的各个项目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路面路基工程的一些体会。

第二段:有效的规划与设计。

在进行路面路基工程时,有效的规划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规划阶段,需要综合考虑交通流量、地形地势、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安排路线、道路宽度和路段布局。同时,设计人员还需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新颖的施工方案。只有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经济可行性。

第三段:精细的施工管理。

在路面路基工程中,精细的施工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首先,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编制和工程进度计划,合理安排设备、人力和材料的使用。其次,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确保施工人员依法操作、工序衔接紧密,遵循安全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同时,做好现场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只有通过精细的施工管理,才能保证路面路基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段:合理的养护与维修。

路面路基工程在运营过程中会遭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害,因此合理的养护与维修是非常重要的。养护与维修既可以预防和修复损坏,也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养护工作包括定期巡查、清理路面杂物、修补路面裂缝和破损等。而维修工作则涉及到更大范围的修复,例如重新铺设路面、更换路基等。合理的养护与维修措施可以保障道路的使用安全和通行效率。

第五段: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路面路基工程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际工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例如,使用软土地基处理和加固技术,提高路基质量;采用新型路面材料,增加路面的耐久性和防滑性。另外,我还注意到现代化技术,如无人机和机器人等,在工程施工和监测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我们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效率和可持续性。

总结:

路面路基工程是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工程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维修和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出充分的努力,才能确保路面路基工程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探索,为推动交通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先学后做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精心设计系列任务,覆盖课程,推进学习。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独立。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强化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建设成区别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5结语。

高职院校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改革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改革应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在学生做任务的同时灌输路基路面的基本知识,做完任务后,通过教师总结和小组互评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实践能力及现场的管理能力都得到协调发展。目前,教学改革还刚刚起步,处于摸索阶段,在完善了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学改革的实施会更进一步完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面路基工程是保障道路安全和交通畅通的关键环节。在参与过多个路面路基工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心得。以下是我对路面路基工程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路面路基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进行路面路基施工时,一定要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例如,在进行基层处理时,需要提前编制好施工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合理安排各种施工机械和人力,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人员之间要做到密切配合,互相协调,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认识到路面路基工程的质量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是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重要保障。而路面路基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路面路基工程施工时,质量始终应该放在首位,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质量标准。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规范要求,保证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再次,我认识到路面路基工程的施工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路面路基工程施工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路面路基施工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例如,在进行路基填筑时,应尽量使用可回收的科学填料和环保材料,避免采用大量的天然原料,同时要做好排水和防污染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只有将环保要求与施工工艺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外,我认识到路面路基工程的施工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道路建设行业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作为从事道路工程的从业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与时俱进。例如,在新材料的应用方面,我们要及时了解新的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尽早引入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同时,要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研讨,借鉴其他地区和企业的经验,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最后,我认识到路面路基工程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更需要人文关怀的理念。道路建设对于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关心用户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例如,在进行路面设计时,要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种类,合理确定路面的宽度和布局,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舒适性。同时,在工程完工后,要做好道路的养护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巡视和维修,保证道路的长期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路面路基工程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质量。通过参与路面路基工程施工,我深刻认识到施工过程需要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质量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需不断学习和创新,更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的理念。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道路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第一段:引言(概述主题、阐述意义)。

路面路基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有幸参与了多个路面路基工程项目,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路面路基工程的重要性,并体悟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

第二段:合理设计(重视规划和设计阶段)。

一项成功的路面路基工程首先需要有合理的设计。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全面考虑道路的用途、交通流量、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出经济、安全、可行的设计方案。此外,还需要密切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和要求。

第三段:精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精细施工是确保路面路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以工程师为核心的施工团队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织和管理,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和运输,确保质量合格并及时到位。同时,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需要细致入微、精心安排,如路基开挖、挡土墙的建设、路面铺装等,每个细节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

第四段:科学监测(及时解决问题)。

科学监测是路面路基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设立监测点,对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五段:维护管理(延长使用寿命)。

维护管理是路面路基工程后期的重要工作。一旦工程竣工,就需要加强对路面路基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定期进行巡查、清理、修补和涂覆保护层等工作,可以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后期维护费用。维护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使相关部门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维护工作。

结尾段:总结(重申主题、展望未来)。

通过参与路面路基工程,我深刻领悟到合理设计、精细施工、科学监测和维护管理等因素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未来,在路面路基工程建设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我能够为我所参与的每个工程贡献出更多的力量,为现代交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路基路面工程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土木工程专业(civilengineering)从狭义范围来说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及铁道工程等。由于包含的范围广,目前高校根据学科发展在该专业设置不同的方向,大部分开设的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等方向。其中,路基路面检测技术是该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路基路面的试验检测工作是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道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竣工验收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1]。交通设施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组成中,道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中转少、覆盖面广的优点是其他运输方式不能比拟的,从而成为最活跃的运输方式。公路的建设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投资规模大、质量标准高,如何有效保证工程质量,提升道路服务品质,减少工程养护成本并推动公路行业施工技术的进步,这就需要在施工的各环节加强路基路面的试验检测。试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因而试验检测人员应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了解技术标准和规范,理解检测原理,熟练试验操作,正确处理试验检测数据;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检测方法和最新技术标准和规范。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道路检测技术工作的数量越来越多,学好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对今后毕业从事道路行业设计、施工、管理及质量监管等工作具有深远意义。鉴于问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本论文针对的土木工程专业路基路面检测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仅限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路基路面检测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中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试验检测服务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的质量等级评定,因而,检测工作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然而,这些标准和规范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会不断更新和调整,尤其是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的出现,客观上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需调整与改变。根据近年来课程教学情况、毕业生的调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2.1教材内容滞后。

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了解基本测试方法和熟练试验操作后可从事相应的道路检测工作。为了更好地让毕业生转变为工程技术人员,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交通部曾于规定公路工程检测人员需参加相应的科目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然而,国务院在在国发[50]号文件中取消了该项考试。虽取消了职业资格考试,但并不意味着降低检测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反而要求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土木工程毕业生在学习阶段应掌握检测知识,熟练试验操作,不断学习技术标准、规范。然而,现行的路基路面检测技术教材内容落后于新标准和新规范,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2.2教学课时不合理。

由于该专业方向还设置了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主干课程和课程设计,在有限的学分里须缩减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的课时。土木工程专业就业较好,某些地方示范类院校也开设了此专业,但对新建专业不够重视,实验室投入严重不足,缺少基本的试验教学设备。同时,因缺乏师资队伍,教学计划根本没安排实践教学,导致该课程成了纯粹的理论课。一些院校虽设了实践课,但课时少且实践场地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试验需要,使得只能通过网络视频了解试验操作,影响学生动手能力。

2.3不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灵魂。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关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文件旨在引导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办学经费不足,地理位置居于非省会城市人才吸纳能力有限,留不住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公路行业的企业较少,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该课程的实践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学生人数多,加上不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试验仪器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此课程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检测方法需掌握基本试验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操作,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恰当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利于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反之,则与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某些院校安排了论文作为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本科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不如研究生,且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规定的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较为成熟,不适宜作为论文形式。尽管一些检测项目可能存在多种测试方法,可以用论文的形式对比分析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但是这样的试验项目较少,远远不能满足一人一题的要求,最终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照搬规范将试验步骤抄写一遍,不能检验学生对基本检测知识和试验操作的掌握情况。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虽出现了新的检测技术,若将新检测技术作为题目,由于学生基本通过网路搜索,论文可能导致千篇一律。因此,该课程采用论文考核存在诸多弊端。传统的闭卷考试局限于简单的背诵和记忆,而此课程实践性强,不利于考查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合适的考核方式值得探讨。

3课程教学改革。

3.1教学内容改革。

鉴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其内容应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等。不仅要紧贴工程实践,满足公路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试验检测需求,还应了解公路检测行业的发展方向,掌握检测效率高、精度高和可靠性好的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尽量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若新版教材的部分内容不符合最新技术标准和规范,在讲授过程中应及时补充,且将新、旧内容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本科层次土木工程专业的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约32学时,然而内容较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尤为重要。同时,因国家取消了公路检测人员资格考试,授课内容也不能简单照搬原有的考试大纲。笔者结合近几年从教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处理:(1)梳理教材内容,按照道路结构从下至上划分为3个模块即路基工程检测与评定,路面底基层、基层检测与评定,路面面层检测与评定(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2)对上述模块按施工时间先后划分为准备阶段的检测、阶段检测及相应的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评定。(3)根据各模块、阶段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对工程影响较大或检测方法较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如路基工程施工阶段检测的项目有压实度、cbr、弯沉及厚度等,由于厚度检测比较简单可选择前三项内容讲解。(4)该课程的知识相对独立,链接性差,按照以上的划分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整体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由于道路自身的特点,尽管所在的模块不同,可检测项目部分相同,这就需要调整部分重复内容。材料所在的结构层位不同,重点对比检测项目的细微差异,如路面工程施工阶段部分检测项目即压实度、弯沉、厚度等与路基工程施工阶段相同。

3.2“理实”一体化教学。

该课程内容针对道路不同结构层位的检测与评定,各部分知识相对独立,实践性强。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需组织安排相应的试验操作。该专业大部分课程实践教学都是在理论授课完毕后再进行的。鉴于课程的特殊性,对实践教学安排如下:穿插进行,也就是完成理论教学后立即进行实践教学,使理论和实践更加贴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具体的实训项目。按照前文授课内容模块的划分,每完成一个模块后即可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一些高校专门设置了实训教学部负责课程实践教学。考虑到实践教学对基本理论要求低,主要聘任具有一定实践的工程师或本科学历教师。这种方式对于试验项目少的课程比较合适,然而,该课程的试验类型多,且许多试验的数据处理需要大量的理论分析,如沥青路面弯沉支点变形修正、温度修正等。实训部的`教师并非对所有试验项目都能熟练掌握尤其欠缺必要的理论知识,因而难以胜任。另外,理论教师只偏重理论,实训教师却注重实践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能及时发现理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灌砂法测定密度,试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操作存在诸多细节问题如基板位置发生了变动、洞的壁面不垂直、凿出的材料丢失等,这就需要在以后的理论教学中强调试验的关键环节,或在试验前,引导学生回顾试验操作并提示注意事项,避免实践环节出错。

3.3加强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参照技术标准、规范对试验项目进行检测,若单纯地讲授试验步骤课堂气氛较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做到教与学互长,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3]。例如在讲授土的击实试验,含水率、击实功等因素对压实度影响规律时可先通过ppt动画演示这些因素与压实度的关系曲线(隐藏具体的规律描述),接着采用提问的方式,如含水率、压实功对压实度有什么影响?土的类型对的最佳含水率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对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给予高的成绩,这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答案的种类也较多,对偏离答案的回答要及时地引导。总之,在某些试验的关键环节或注意事项要多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在实践环节出现差错,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3.4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搞好实践教学对当前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4]。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高校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地方高校办学资金本来就少,故易忽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导致实践教学主要依靠校外基地。然而,学生的人数较多且校外实训基地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践的要求。该课程的许多实践教学不同于一些需要完整的工程实体的实习(如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基地只需基本的试验设备,凭借校内简单的工程实体即可,如压实度试验、摩擦系数试验等;同时,这些设备的投资较低且整个试验花费少。学生进入施工场地,施工现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也会发生较多交通费用。因此,学校在有限的办学经费抽取少量资金用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实体工程且设备造价高的试验操作可分批次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应积极主动与当地检测中心(或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机制,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原则。高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对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进行深层次的科研合作;企业利用工程场地、试验设备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学生的实践服务。

3.5考核方式改革。

考虑到该课程的实际情况,注重中间过程考核,并将传统的卷面考试和试验操作相结合,中间过程考核主要有日常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所占比例为20%—30%。期末测试采取卷面考试的形式进行,比例为40%—50%,侧重测试方法、数据处理的考核。试验技能操作部分比例为30%—40%,针对实践教学中所有的能由单人完成的试验项目,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考核。考虑到学生人数较多,技能考核部分可分散进行,教师根据操作要领和试验数据处理结果给分。因此,这种考核方式考查了基本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4结语。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后期运营养护需要复合应用型的道路维修检测技术人员。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的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从整合教学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互动式教学、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及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当前学生的教学信息反映该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根据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从事道路检测工作的毕业生能比较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尽管当前的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致力于把此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从而不断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