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个人问题查摆整改措施

  • 上传日期:2022-10-27 18:04:11 |
  • GL顾 |
  • 12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个人问题查摆整改措施一

<>

xx委政法委成立于xx年,现实有干部职工xx人。其中书记x名由县委常务委员会担任,副部级专职副书记x名,兼职副书记xx名,均为实职正科级研究生学历xx人,大学本科学历xx人,大学学历xx人,中学学历xx人,高中学历xx人,平均年龄xx岁。

xx委政法委成立以来,积极发挥政法工作参谋助理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精准领导下、上级政法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政法团队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处理,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充分发挥领导、管理政法工作职能作用,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正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主要做了六项工作:

(一)着力构建维护稳定的工作结构。紧紧抓住维护稳定工作,宏观统一安排维护稳定工作,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安全建设。加强与政法各部门的联系沟通,统一行动,紧密配合,提高政法部门协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稳定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政法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政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建立和推进稳定领导责任制,促进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各部门共同管理、共同参与的稳定工作结构。

(2)大力提升政法团队整体素质。近年来,坚持不懈组织政法部门开展学习党的理论、渠道、方针政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政法干部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提高政法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政法干警执法行为,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教育活动。始终坚持三至上,努力四心,有效解决政法干部法律不依赖、执法不严格、事件不公平、浪费法律等问题,提高全体干部的综合素质。及时组织政法、综治干部培训教育,切实提高政法干部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

(三)不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从强化执法纪律监督开始,逐步改善政法部门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体系和团队管理体系建设,制定了《中国共产党xx委员会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和《xx政法系统案件评价检查制度》,每年开展二次执法大检查活动,促进政法部门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文明执法。针对大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组织特别管理活动,切实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推进政法部门健全规范执法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执行执法公开、执法责任和错误追究制度,促进政法部门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理顺社会监管机制,精准引导群众监管、舆情监管,营造有利于公正执法的社会环境。

(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根据社会治安形势情况,适时组织严厉打击整治斗争,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特点,落实严格管理责任制和监督制度,确保不发生大事故。建立基层治安防范组织,创新群防群治模式,构建基层治安防范网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部门、单位责任,加强社会管理,将社会成员全部纳入部门等组织管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查机制,加强调查队伍建设,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动员各方参与社会治安工作,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治安控制体系。

(五)建立健全政法工作机制。坚持宏观科学统一政法工作,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健全完善政法委员会会制度,对全县政法工作重大部署、重大事项、重大困难事件进行集体研究安排,有力推进各项工作执行政法部门干部日常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政法干部管理机制,同时建立政法工作协调保障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政法综合工作,保障政法综合经费,提高政法综合部门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政法干部待遇

<>

近年来,虽然政法委员会建设得到了强有力的加强,但职责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充分发挥了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将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委员会改名为社会管理综合管理委员会后,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工作任务更加重要,现有人员、工作机构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主要表现在人员、经费、设施、制度等方面。

(1)机构设置不统一,编制、人员不足。政法委员会的体制、编制及其内部设置机构的设置和水平,相关政法部门和省级编制部门共同制定执行,由当地自行决定,各地装修机构的设置不统一,名称不统一,水平不统一。同时,县委政法委承担的任务很重。

巨,但编制相对不足,人员缺少。目前县委政法委有xx人,却有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610办、油区办、见义勇为协会六个单位合署办公,还有执法监督室等内设机构。“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导致工作力量分散,有些工作处于应付被动,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从而使得有些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影响了政法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政法委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业务经费紧缺,基础设施簿弱,待遇相对偏低。县委政法委与综治办等六个单位合署办公,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属党委综合部门,既无办案收费权力,也无罚没资格,办公业务经费来源主要靠县财政拨付。由于经费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县委政法委虽说是整个政法机关的中枢,一般都是与县委在同一场所办公,没有独立的办公楼,而且政法委的交通、通讯、办公设施在政法各部门中也是最差的。待遇方面,在工资改革中,政法委干部享受的政法津贴被取消,造成政法委系统的干部与其他政法部门原本相当的工资收入被拉开了档次,使政法委干部职工的工资普遍低于政法各部门同职级干警的工资,极大地挫伤了政法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官多兵少”。由于受编制的制约,xx政法委工作人员中,领导职数多,一般工作人员少,科级以上干部有x人,科员仅有x人。二是干部交流困难,人员更新缓慢。政法委难进难出,干部交流渠道不畅,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有x名科级干部在政法委工作已超过x年,最长的达xx年;有x名任职时间超过xx年,最短的也有xx年之久。因此,经常造成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导致许多政法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加上政法委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除了要履行县委政法委原有的领导、管理政法部门的职能外,还要承担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等方面的大量具体事务,现行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已经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

(四)干部协管难履行,政法委权威不高。一是当前县委政法委只是在县委确定人选后才去协助组织部门去考察政法干部,而实质性的“协管干部”,并没有真正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意见》文件精神去落实。二是目前县委政法委更多的是履行知晓权,难以充分履行协管的权力,没有真正确立对政法部门科级干部任用报批备案制度。县委政法委有协管干部的职能,但是对协管的范围、程序、方式没有统一规定,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具体怎么协管、权限到底有多大不明确。三是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县委政法委在履行加强队伍建设这一“重要责任”时往往“力不从心”。政法部门主要领导在级别待遇上与政法委书记相同都是副县级,行政级别的无差距,造成党委政法委协管乏力。

(五)缺乏制度保障,整体效能难发挥。一是尽管县委政法委的职能职责、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已经明确,履行职能具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政法委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领导管理政法工作,实际上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县委政法委的职能开始呈现出复合化、多元化的趋势,除了要履行县委政法委原有的领导、管理政法部门的职能外,普遍要承担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任务。由于县委政法委自身领导管理水平、工作制度机制、力量整合等方面的欠缺,在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多发的特殊时期,要取得更大工作成效难度增大,加上政法委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开拓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

(六)执法监督难开展,淡化了监管作用。一是县委政法委编制和人员配备数量过少,内设机构不健全,不能形成专门机构管理和专职人员负责,而对政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往往是体现在具体的案件上。就算有执法监督机构,但专业人员较少,专业性不强,法学理论水平明显落后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司法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县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显得力量薄弱,深度不足,影响不大。二是县委政法委在监督当中,多数是过问过问和督促督促,不能从案件的受理到结案后形成一套工作规范。有始无终,抓而不实,削弱了监督的作用。同时,也由于县委政法委没有一定的处理权限,只有建议权,所以县委政法委在监督中,费力不讨好,不愿去深挖细究,从而淡化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

在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作为县委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政法委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当具有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和地位,使其在履行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应赋予政法委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包括必要的管人管事的权力以及物质保障能力。一是建议按照中央意见,由省级党委或政法委统一制定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协管干部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使县委政法委全方位参与对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推荐、考察、选任、管理和监督。重点是县委组织部门支持政法委切实履行好协管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能,对县委政法委协助管理的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按照干管权限,由县委组织部会同上一级政法部门和同级政法委,共同考察提出任免意见。根据政法部门工作需要及干部状况,政法委也可直接向组织部或有关部门提出任免、调动的建议。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在报县委组织部的同时,抄报同级政法委和上一级政法部门党组(党委)。考核县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应听取县委政法委的意见。二是建立健全轮岗交流机制,实行政法委机关与政法部门干部相互交叉挂职锻炼,提高机关人员素质,使政法委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优化,切实把中央关于政法委要加强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协助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考察管理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规定落到实处,不断树立党委政法委的权威。

(二)提高干部待遇。在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下,政法委系统的工作人员与其他政法部门干警一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及影响较大的案件中,政法委干部都是冲在第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宣传者,又是实施者,而且政法委要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全县的政法工作、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维护稳定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工作压力与其他政法部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政法委系统的干部队伍都是工作最忙、最累、最苦、最紧张的群体之一,所以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建议制定统一的工资、津贴、福利标准,恢复原来“比照享受公安待遇”,或者参照其他政法部门享受干警同等待遇。

(三)加强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政法委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足够的办公业务经费,对开展工作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县委政法委的经费保障工作应引起各级高度重视。要根据政法委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落实经费标准,增加县委政法委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设施、技术装备和车辆、通讯条件,更好地适应政法工作的需要,并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将综治维稳、禁毒、防范和治理邪教问题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专项经费预算,分级负担,按时足额拨付,确保政法委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理顺机构设置。一是大力推进政法委系统的机构改革,规范政法委机关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统一内设机构的名称和级别,增加人员编制数量,提高政工部门建制级别,根据当前县委政法委担负的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情况,加强县委政法委机关工作人员力量,配备必要数量的机关干部,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改革政法系统党组织,建议组建政法系统党委,让县委政法委在领导、管理、监督、协调政法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把管人与管事的工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政法系统内各政法部门的党组织设置既有党委,又有党总支、党支部,而县委政法委却只设立党支部。让一个党支部去领导党委(党组),存在逻辑上的混乱,也严重违背了组织原则。建立政法系统党委,既可以实现党对政法工作领导应承担的职责分工,也可以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协助组织部门实施对政法部门的有效管理,又能坚持党管司法机关的原则,强化党内司法监督力度,弥补当前司法监督乏力的问题。

(五)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能够规范县级政法工作的运行机制,从组织领导、责任权力、监督约束、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公正合理、操作性强的政法委工作制度规范。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严格规范各部门、岗位责任,明确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机关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认真落实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重大事项议决制度等工作制度,根据县委的决策部署,充分运用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这一集体领导有效载体,统一政法部门的思想和行动,切实做到组织不越位,支持不干预,指导不包办,监督不手软。

(六)强化执法监督。促进司法机关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预防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司法公正是县委政法委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职能作用,配齐配强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加强对政法各部门的执法监督。研究制定加强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办法和措施,明确执法监督的内容和重点;在目前编制难落实的情况下,抽调具有较高法律知识水平和司法、执法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强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执法监督工作人员法律实务能力和执法监督的水平,通过对执法行为和影响较大的案件的监督,确保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从源头上防范错案的发生,并通过强化监督,规范和制约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杜绝执法犯法、徇私舞弊的现象。同时把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职能与干部管理职能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工作与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严格奖惩。

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个人问题查摆整改措施二

××镇地处**北部沿海,位于风光旖旎的象山港畔,背靠大陆,三面环海,总面积76.2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1平方公里,现辖有21个行政村,人口16213人。××自古以来物产富饶,民风淳厚豪放,是有名的水产养殖基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快速前进。特别是今年国华浙能**电厂落户××,为我镇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镇已被列为临港开发区。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3.07亿元,财政收入达924.7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

目前,全镇共有中心学校1所,小学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6所。全镇初中共有8个班级,教师20人,学生323人;小学共有21个班级,教师39人,学生856人;幼儿园入园幼儿359人。基本建成了农村教育合理的网络体系。

我镇于一九九五年顺利完成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工作,通过了“两基”验收,一九九九年通过宁波市“两高”验收。自县委、县府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之后,我镇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迎难而上,经过多方努力,全镇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这为我镇教育迈向现代化铸就了广阔的平台,这将为地方经济的辉煌,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将我镇在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中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1、高度认识,统一领导,努力营造“创强”的气氛。

创建教育强县是全面实现我县人民走上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拉动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创建教育强县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不光光是县委、县府的事,而是我们全县人民共同的大事、要事,也是我们××人民的重事。

自县委、县府提出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之后,××镇政府立刻把教育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把“创强”作为一项首要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日程之上。镇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有关教育发展计划,目标。并且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带队走访每一个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教育副镇长为副组长,教育干事、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强”领导小组,提出了本镇“创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方向等。并且把“创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责任考核内容之中,使“创强”工作在我镇真正落实到实处。

今年初,县委、县府向××镇政府下达了有关“创强”的工作任务。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我镇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了。接着,镇政府与各部门、各学校签订工作责任状,主管领导亲自抓此项工作,一层一层落实,一层一层严抓,切实把“创强”工作的各顶内容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自年初以来,××镇的“创强”工作逐步加强,镇政府与各部门、各单位、各村经过充分协商,认识到一切工作以“创强”为重,于是,全镇上下展开了一场以“创强”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运动,镇文广站、各校大力宣传“创强”的意义,各村也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强”氛围,使每个家长都知道“创强”工作,使每个群众都认识到“创强”工作的重要性。

各校在“创强”工作中更是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到“创强”工作中来,每个学校都争创“强校”,使各学校的管理及日常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推动了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经过努力,我镇形成了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龙头的办学体系,使我镇的教育得到了优化。

2、政府重视,社会筹资,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我镇在教育的投入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实现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筹资为辅的体制,使办学条件和教育设施得到切实改善。

伴随着我镇的工业产值逐年稳步增长,教育附加费也逐年增长。为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镇政府力保“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做到足额征收,专款专用。自2003年至2005年教育附加费这一项收入就已累计达215万元,镇政府已将教育附加费全额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上,重点用于危房改造和新建校舍上。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镇这个大家一向以来群从基础好,集体观念强,对公共事业十分关心,对教育事业更是热心。自1999年开始,我镇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危房改造、新建校舍工作。但要彻底改变我镇原来的教育格局与面貌,单靠镇政府的能力一下子难以达到。我镇在原来,除中心小学外,其余中、小学校舍都是危房和破旧校舍,教育基础建设较为薄弱。但自从要建造校舍的消息传开以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出力,就2003年10月至20xx年9月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镇自筹资金达到300万元,其中企业家捐款达140万元,建成了中心小学新校舍。2003年5月,当镇政府决定要建中学的消息传开后,××镇的社会各界又一次掀起新一轮捐款浪潮,各位企业家纷纷解囊相倾。宁波生命力集团老总尤明杰早在20xx年就出资15万元资助建造镇中心小学,这次又划拔了30万元捐助学校。他的一番肺腑之言更是道出了一名××人的"心声,让人感动。他说,加快××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我们也有责任,我曾当过民办教师,深知教师的辛苦,只有改善教学条件,才能让他们安心为我们家乡工作。华东机电刚刚征地150亩建了新厂房,总经理尤孝文听说家乡建校舍缺钱,硬是挤出40万元无偿捐给学校。宁波福托有限公司老总尤林茂也捐了30万元。宁波天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江峰搪铝、三木、变流设备等企业老总们都来了,相继解囊相助,又一次捐得150万元,至20xx年8月,顺利建成了投资280万元的中学新校舍。到今年,当再次要建造镇中心学校教师宿舍与薛岙九年一贯制新校舍的消息传出后,薛岙及峡山的企业家们又一次捐款相助,到目前资金已到位,并成功招标。峡山经济合作社早在制定建设规划时,就把当时被称为“夹心肉”的黄金土地无偿提供给学校,一共40亩,不久又预留30亩用地作为学校长远发展之用。真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因为如此,所以我镇的诸多教育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到20xx年下半年投资300万的薛岙九年一贯制新校舍及投资120万元的中心学校教师宿舍相继动工建设并建成后,届时,我镇将全面告别身处破旧校舍的历史,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基本达到省、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的要求。

3、合理布局,夯实基础,逐步走向教育现代化。

学校要发展,规划是龙头。只有合理布局了,学校的现代化才会得到保障,才会得到发展。

我镇原有小学八所,地域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基本上是一村办一学,生源不集中,校舍破旧问题突出,这样师资力量得不到合理的分配,并且由于学校的分散,各村经济能力有限,大多数小学还存在着危房的问题,办学条件极差,制约了××镇经济发展的后劲力量。1998年,镇政府到现场办公,做出撤并学校的决策。为了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化了大量的精力,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使村民从落后的村族观念转移到正确的科学思想观念上来,从而成功撤并了2所小学,到20xx年中心小学新校舍建成后又乘机撤并了4所小学,现只剩下中心学校和薛岙小学两所。学校数量减少了,财力也集中了,办学的力量自然也就加强了。2003年镇初中新校舍建成后,在县教育局领导及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把镇初中和镇中心小学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镇中心学校。并规划到20xx年九月,把薛岙初中教学点和薛岙小学合并成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薛岙学校,现薛岙学校已成功招标,马上将动工兴建。这样全镇学校调整为两所,从而做到合理使用经费,资源共享,均衡教育,减少重复建设,从而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减少学生流动,使生源稳定并充足。使我镇的办学方向成功走出了一条由“小校”到“大校”,由“大校”到“优校”,由“优校”到“强校”的道路。

随着中小学新校舍的建成,配套设施和相应的设备也逐步跟上,除20xx的镇政府拨款20万元建成小学食堂和学生餐厅外,2003年又拨款40万元建好中学食堂和学生餐厅,使食堂和餐厅符合卫生安全规定,经县卫生监督所检查合格,另外又投资40万元建造与新校舍配套的活动场地和校园绿化。中心学校的中学部还在今年配齐音乐室、劳技室等设备,目前在办学设备方面已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办学设施的要求,办学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

4、强练功底,提升素质,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

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在我镇遍地开花,跟据县委、县府颁发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我镇在办学思路上也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特色的运行机制。

要办好学校,除了硬件条件外,还要有好的教师,现我镇小学教师学历均在中专以上,合格学历100%,中学教师学历均为大专学历以上,合格学历100%。并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高学历培训,每年镇财政都拨出一部分经费奖励获得高学历的教师。近几年来,参加并获得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共有18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56.25%;中学参加并获得高学历的教师共有7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6.67%。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和指导下,我镇让全体教师都参加校本培训、按需培训。近几年来,广大教师参加了教师基本功培训、新大纲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通过培训,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有教育教学论文在县里、市里获奖;不少教师被评为教坛新秀,极大地提高了我镇广大教师的业务素养。

在学生思想上,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几年来,中小学都获得“县文明学校”等称号,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0。尤其是中心学校的小学部还被评为“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省十佳少年科技校”、“县安全综治先进集体”和“少先队县雏鹰大队”等荣誉称号。学校还非常重视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优化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每个学校常年开设教研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心学校还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注重体、艺、科技教育,形成了富有我镇特色的书、画、数奥等教育科目。如在小学开展的艺术和科技等特色活动中,经常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近几年,学生书画作品在县、市获奖的累计达四五十人次;学生舞蹈与器乐等多次获县级以上奖项;数奥兴趣小组的学生多人次在县里获奖,并闯入决赛,获全国二、三等奖。

通过素质教育,学生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得到了个性的充分发展,也使我镇的教学质量常年名列全县前茅,为高一级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在20xx年的中考中,四个班级212人参加考试,**中学正取生达8人,超过分配指标一倍以上,被知恩中学录取的达17人。在风华书院招生文化素质测试及小学毕业考中,历年成绩都名列农村学校的前茅。这些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我镇的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份付出,一份回报,正是在我们××镇政府的广大工作人员、尤其是学校的教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辛勤劳作之下,源源不断地为教育事业输入各种养分,我镇的教育事业才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才会如此蓬勃发展、永保活力。才会使地域面积小、人口小的××小镇打造成教育强镇,经济强镇,在**之中屈指一数。

5、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整体盘活教育的潜力。

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是全面推进素质的根本保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时教育的要求。在我镇的教育事业上,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有益的发展道路。

自镇教委机构撤销以后,成立了镇教育经费结算中心,各校财务工作统一由结算中心管理,使财务制度得到了规范,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在镇教育结算中心的统一领导之下,合理、有序、有利地利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层领导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通过自荐、资格审查、演讲、考评和公示等程序,使一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走上了学校中层领导的岗位,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领导班子,使学校的老师更发挥出其内在潜力,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我镇在教育工作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镇政府在政府工作中明确制定全镇教育的计划,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扶持成人教育、幼儿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为了巩固“普九”的工作,每学年都做好摸底排查工作,逐个对照学龄儿童入学情况,制定好各种各类表格。对不明情况的学龄儿童,派专人专门登门拜访,摸清情况,落实学校,绝不使每一个学龄儿童流失在外。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不断规范收费工作,使学生满意,使家长满意,使社会满意。正因为如此,自1996年以来,中小学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都达到100%,初中升学率达到80%以上。

学前幼儿教育也有长足发展,全镇现有6所幼儿园,其中镇中心幼园为国有民办,其它均为民办。在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中,许多优秀的教师扎根农村,其中有三名教师为公办。这样我镇的幼儿教育形成了以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辐射全镇的格局。

弱势群体在我镇的教育问题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全镇共有54名特困生,我镇通过与各单位、全体党员、干部结对子的形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并且学校还采用减免学杂费,社会各界捐赠的形式,使一批在经济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能安心学习。对外来民工子女,针对民工为我镇、我县的经济做出不少贡献但经济相对困难的情况,采取一系列减免借读费的优惠政策,畅开接纳民工子女,使民工子女能得到教育,使民工安心为**工作。

成人教育也稳步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在水产养殖这个品牌上大做文章,针对××地处沿海,水产养殖较多的特点,成校特地请有关技求人员下乡为渔民讲解知识,有时深入海岛为渔民服务,收到了不错的成绩。

<>

1、普及程度

(1)全镇6—11周岁儿童1092人,已入小学1079人,已入初中13人,入学率100%。

(2)全镇12-14周岁少年740人,已入小学140人,已入初中550人,初中毕业50人,入学率100%。

(3)6-14周岁残疾儿童1人,已入学1人,入学率100%。

(4)小学毕业生135人,已毕业135人,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167人,已毕业166人,毕业率100%。

(5)小学毕业生135人,升入初中135人,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166人,升入普高46人,升入职高88人,升学率80.24%。

2、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4952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2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1142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69平方米。

(2)学校装备

教学仪器:中心学校达到i类;薛岙小学达到iii类。

电教设备:中心学校达到ii类;薛岙小学达到ii类。

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劳技器材:中心学校均达到规定要求。

图书:19444册,生均16.49册。

电脑:63台,平均每18位学生1台电脑,达到省平均水平。

中心学校体育运动场地10200平方米,相关体育设施正在建设完善中。

3、教师队伍

(1)小学教职工总数39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大专学历18人,中专学历14人,学历达标率100%。继续教育参加率100%;校长培训率100%。

(2)初中教职工总数20人,专任教师15人,其中大专学历8人,本科学历7人,学历达标率100%。继续教育培训率100%;校长培训率100%。

4、教育经费

(1)教育附加费征收

20xx年48.49万元

20xx年61.87万元

20xx年105.6万元

(2)年生均教育事业费

小学:20xx年953元;20xx年1593元;20xx年1970元。

初中:20xx年868元;20xx年1376元;20xx年1959元。

<>

对照教育强县的要求,我镇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是:

1、校舍不够完善。虽然我镇已加大投资力度,建造了镇中小学的教学楼和师生的食堂、餐厅,但还未建造师生宿舍,使师生只能暂住于教学楼上,影响了教学辅助房的正常发挥。

2、设施不能满足。教学仪器劳技、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设备按教学需要还有较大距离,电脑及有关电教设备体育设施、图书等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3、生源不足。虽然中心学校合并后已基本达到18班,但初中的学额不足,生源外流现象比较严重。明年的薛岙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只有9班。

虽然我镇的教育还存在着以上几个不足,但我们会加倍努力克服,争创教育的辉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计划投资100万元,力争在20xx年3月份前建成中心学校师生宿舍。

2、配齐中小学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及教室“四机一幕”等设备;并且发挥图书室功能。

3、争取生源不流失。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并提高教师地位,使优秀教师安心本镇的教育事业,使本镇的教学质量在全县独树一帜,使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社会赞同。并且全免民工子弟入学借读费,以此来吸引民工子弟生源。

4、完善成人教育,发挥成人教育中心的作用。

5、建造田径运动场,明年首先建造好校内田径场及相关的活动设施,其次把峡山经联社规划的运动场土地用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在20xx年前建造好标准运动场。

6、推进教育改革,办好特色学校,使××教育成为我县的一个窗口。

我们相信,不管我们将要面临的发展道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如何漫长,只要通过我们全镇上下干部、教师、群众的共同协作、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镇的教育明天将会更加光明灿烂,××镇的经济明天也将会是天马行空,一跃千里。

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个人问题查摆整改措施三

强省之基在于强县。经过10年强县建设,27个强县(市、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有力支撑了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省要更加解放思想,深化经济强县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县,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加快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具体措施。经过10年努力,全省建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走前列、争跨越的工作目标,凸显出积极引领发展、发挥辐射带动的现实作用。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推进强县建设,还必须在继续解放思想上下功夫,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促进建强工作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跃上新台阶,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强县建设是我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重大举措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经济强县建设正是我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产物,是针对贵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作出的与扶贫开发相对应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在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反弹琵琶”,将基础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通过统筹规划,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形成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大中城市群,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以此增强自信,引领发展,推动跨越。早在1999年,省委、省政府就将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市的20个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资源比较富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望发展成为带动效应较大的中心城区和市县列入贵州省第一轮经济强县建设范围;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中,于2006年8月增加了小河、汇川、福泉等3个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市区作为建强单位;2008年三轮建强工作启动后,经批准当年又新增息烽、修文、平坝、桐梓4个县为省对经济强县。从区域经济布局看,27个经济强县区位优势明显,均处于铁路、公路交通主干线上,形成以贵阳为中心,市州地所在地城市为重要增长极,以点串线,连线成片的区域发展布局。

经过10年强县建设,建立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社会稳定等4类23项指标的考评体系,各建强县每年经考核达标后可获得省财政400万元的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形成了省直29家建强成员单位在人力智力支持、扩大经济管理权限、重大项目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大力扶持的良好工作格局。建强县(市、区)积极依托比较优势,发挥特色经济,不等不靠,励精图治、奋勇当先,积极发挥辐射带动的核心作用,真正体现了“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贵州精神。2008年,27个建强县(市、区)生产总值达到2193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5.8%。在遭受雪凝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各建强县(市、区)总体上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其中有10个县(市、区)增速在15%以上,修文、仁怀2个县市分别达到17%和19%。27个建强县(市、区)税收总收入达到223.57亿元,地方税收收入达到99.03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3.5%和21.2%,占全省县级总额的66.7%和6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水平。云岩等10个市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2142元至13817元之间,高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至2059元,各项社会指标优于全省预期水平。

实践表明,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县建设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更好更快地推进建强各项工作。

更加解放思想,奋力争先做好建强工作

在充分肯定建强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强县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对建强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建强工作已走过10年历程,但仍然存在对建强工作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建强工作有无皆可,或者认为在贵州这样欠发达、欠开发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也不能搞经济强县。有的地方抓建强工作虎头蛇尾,奋勇争先的意识不强,“强县”与“富民”统筹得不好。甚至个别建强县在报项目、跑资金失败后将其原因归咎于省列建强县的牌子在作祟。思想上的认识缺位,成了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二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二轮建强县(市)平均规模为生产总值61.7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788.62元,仅分别相当于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平均规模的66.15%和52.45%。目前贵州省只有盘县、仁怀、兴义、遵义、清镇5个县(市)进入西部县域经济百强,没有一个县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全省经济强县农民纯收入也仅相当于全国的70%。三是促强政策措施落实不够理想。一些部门在制定促强政策时抠得很紧,担心大权旁落,给的政策没有用好用足,甚至还有不想落实的现象等。

强县建设中所蕴含的力求突破的引领精神,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对贵州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看得更远、干得更实,准确把握所处的发展方位,正视自身发展差距、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推进强县建设,是适应省情新定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举措;是适应发展新形势,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是适应宏观环境新变化,寻求加快发展新突破的必然要求;是在推进农村改革新阶段,深化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从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居安思危,自加压力,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在更加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建强中奋力追赶先进,争创发展优势。

求真务实,推进强县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省建设经济强县工作实施10周年。要积极适应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新形势,把省委、省政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施第三轮经济强县建设的重大部署落到实处。

以“更加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的精神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善于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来统筹产业布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走好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形成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新支柱,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千方百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奠定良好基础,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协调促进。

多管齐下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扩权强县政策措施落实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意见》(黔党发[2004]6号)和全省经济强县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落实促强政策,加大建强支持力度,创造性地推进建强工作发展。按照“适当下放事权,加强统筹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权”的要求,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继续赋予建强县以市、州、地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按照优化区域布局的原则,重点支持建强县(市、区)加快交通、市镇基础设施等建设,促进区域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继续加大省财政对建强县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扶持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建强县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拓宽利用外来资金渠道,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建强县用活用好支持建强的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市场的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推动发展。

充分发挥省建设经济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协调、指导职能,统筹协调推进建强工作。一是协调制定下发支持建强配套政策的省建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时修订完善促进经济强县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支持建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具体化,认真履行职责,发挥部门职能,实实在在地为建强县办实事。二是在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同时,认真做好建强考核评价工作,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造成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深入研究扩权强县政策措施,从实际出发提出完善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和推进建强工作的对策建议,协调承担建强考评工作的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负责地做好建强指标测算和工作评价,及时提供考核评价结果,切实体现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和时效性。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与省内外有关县域经济、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和社团等的工作联系与交流。广泛吸收各方面重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根据工作进展和需要,及时向省建强领导小组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四是要组织开展好建强工作宣传,联系新闻媒体、党报党刊关注建强、支持建强、宣传建强,反映建强工作亮点,营造科学发展、奋勇争先的舆论环境,形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我省经济让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良好局面。

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个人问题查摆整改措施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发展为主题,以知识经济为特征,以人才争夺为核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才资源代替自然资源,代替资本、技术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未来。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鸡东要实施建设“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战略,开创“十一五”伟业,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牢牢抓住人才战略这个根本,建设人才强县,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一、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多年来,我县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不能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1、高层次人才匮乏。

我县经济定位以工业经济为主,又地处鸡西近郊,城郊型农业经济也是一大特色。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县各行各业在市级以上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人才微乎其微。高级农艺师很少。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才更是缺乏。最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往往因待遇、环境或其他人为因素等原因而募集不到,只能望“才”兴叹。纵观全县经济领域,能称得上企业家并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的企业管理层人才是很少的。

2、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在全县人才总量中教育、卫生类人才占了40%左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才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全县企业众多,包括市属以上的大型企业在内,职工人数相对较大,而科技人员占比例不高,可见我县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程度是滞后的。二是职类结构不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790人,其中大部分在教育与卫生领域,有些具有中高职称的同志也先后进入了机关,因而行业一线的中高级科技人才相对少且分布不合理。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和企业管理、生产、研发、营销等一线人才紧缺。

3、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我县人才队伍从数量上看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历史原因,低学历者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其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复合型、开发创造型的人才极少。有些专业技术人员满足现状,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意识不够。部分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认识不足,支持不够,投入少,影响了他们素质的提升。

4、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人才一般都向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流动。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县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走的都是优秀的,都是我县多年来精心培养的骨干。单就教育而言,外流的十几名教师,都是县内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企业人才流失得也很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县人才待遇还不够高,留住人才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人才的关怀还不够深入,致使高层次人才外流现象较为突出。

5、人才资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县人才问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还不能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实施建设“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战略的要求。一方面是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尚未从根本上消除,人才的“部门所有制”、“单位所有制”还没有完全冲破。另一方面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亟待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技术贡献的价值在分配中还不能得到体现,影响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县人才队伍的现状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发展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实施“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必须构筑人才战略高地,大力培育、开发人才资源,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县人才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

1、人才观念落后。对人才这一战略资源认识还不到位,对日趋激烈残酷的人才争夺战认识不足,一些领导或管理者还没有从经济发展与事业成败兴衰的高度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官本位”意识依然存在,把本来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有成就的科技人才导向官场的现象仍有发生。

2、产业结构的制约。受资源禀赋的影响,40多年发展中,我县形成了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落后产业占据主要地位,矿产开采接替产业没有形成,新技术产业起步缓慢,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很不发达,农业靠天吃饭局面没有根本改观。传统产业结构的惯性和刚性,很大程度上使人才需求的层次偏低,素质要求不高,创新意识不浓,一定程度上限制人才水平的发挥,限制多样化人才的涌入。同时许多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人才在我县找不到用武之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用才机制制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够深入,尚未建立起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现代人事制度,依然执行传统的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灵活的、多样的拉开档次、体现巨大差别、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

4、外部政策的制约。虽然我县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重奖人才的政策,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已出台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人才政策兑现落实的较少,以至于现状仍然是“孔雀东南飞”,“凤凰不来栖”。恢复高考以来,我县考入全国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回鸡东工作的不足1/5,足以说明我县在吸引人才工作上还需加大力度。

三、对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需要的人才留得住、急需的人才引得来,各类人才用得好”的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形成“育才、成才、用才、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形成奖勤罚懒的社会风尚,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和政策环境。

2、创新人才分配机制。打破平均主义,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机制。通过按劳、按业绩、按贡献、按责任、按项目、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办法,调动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积极探索建立年薪制、股权奖励制,技术与管理要素入股等多种分配制度,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使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在收入分配上得到充分体现。

3、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外来人才采取候鸟迁徙式的人才流动方式,不求所有,唯求所用,使人才有发挥才能的最佳位置。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可预留或增加部分编制和职称限额。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采取企业留人政府津贴的办法。对拥有国内外先进技术项目的高层次人才,要敢于适用超常的方式、待遇聘请。力争通过聘用一个优秀人才,带出一批优秀人才,带起一个重点学科,完成一个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一个产品开发,带动一个产业。

4、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制订出台对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牵引机制和扶持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规范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条件、方法、程序,规范各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特别是针对我县实际,面向煤化工企业、高新技术农业、流通领域等,大力发展新型职业教育,大批量培养实用型初、中、高级技工人才,造就既土生土长又掌握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集团军”,积极开展与有关大学合作,通过预订招聘专门学科毕业生、委托定向培养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办法,集聚急需的专业人才,为我县实施“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5、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快我县人才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高级人才数据库建设,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市场主体到位,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才市场供求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我们唯有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形成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环境和机制,才能更好地实施“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实现“十一五”和更长远的宏伟目标。

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个人问题查摆整改措施五

按照县委县政府目督办关于下达《成都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大邑县专项工作目标》的通知(大目督【20xx】8号)精神,我局对照目标,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落实责任,保证了我局质量强县工作的深入推进。现将我局质量强县阶段性工作和目标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1、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刘东明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张徐平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质量强县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具体落实。

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包括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市场准入许可机制、商品质量监管机制、行业协会引导机制、商务管理部门服务机制、市场巡查和专项检查机制等,全方位进行商品质量的动态监管。

二、抓好质量提升,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

1、抓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组织本县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成百超市、九龙超市、红旗连锁、红艳超市、鑫红星超市、家福来电器商场、豪门电器等10余家超市(商场)和江口醇、蜀之源、贵妃等10余家酒类产销企业搞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认真按照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改进活动经验,我局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开展质量失信惩戒,将严重违反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诚信体系。

2、开展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活动。今年以来,我局落实相关科室,组织晋原镇主要街道的商场商店、家电商场、粮油专卖店等商贸流通行业开展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活动。为了使各商家明确示范点建设活动的目的意义,我局共出动人员35人次,车次10余次,散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在城区和各乡镇主要街道进行了示范点建设的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加强对示范店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商品销售月报制,加强跟踪检查;建立投诉制度,设立投诉电话,对消费者反映的商品质量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3、抓好商品质量专项检查。今年以来,我局共组织开展质量专项检查3次,检查对象主要有城区大型超市(商场)、酒类专卖店和酒类生产企业。检查内容主要有商品质量标准执行情况、食品卫生标准执行情况、名优土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执行情况、国家名白酒零售许可证办理情况、酒类销售随附单使用情况等。

每次检查按20%比例进行抽检,从检查结果反映,各超市(商场)、酒类专卖店、酒类生产企业均能严格按照相关质量要求和执行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名白酒零售许可证办理率达80%,酒类销售许可证办理率达98%,酒类随附单使用率达70%,未出现假冒伪劣、过期产品以及三无产品情况。

4、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可溯源体系建设。认真抓好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监管和市场终端溯源体系建设,在市场销售终端实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截止目前,电子秤正常使用率和市场巡检率分别达90%和95%以上。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私屠乱宰和宰杀病、害、死猪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进一步强化了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净化了生猪屠宰市场的秩序,确保了全县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5、建立健全服务业品牌保护机制。我局按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规定,经常性开展严厉打击无证经营、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服务业企业商标、域名被恶意抢注等现象。坚持创牌和保牌并举,鼓励服务业企业成立商标、商号和品牌保护自律组织,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协会的作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保护和司法维权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保护体系。

总之,我局质量强县工作在上一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一步我局将在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着眼于全县质量强县工作大计,联系实际,加强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全面提高我县质量总体水平,为加快大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质量强县工作总结三】

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个人问题查摆整改措施六

我县质量强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创先争优活动,以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方针,发展品牌经济,把质量强县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与经济突破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略,促进了xxx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质量强县工作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我县质量强县工作的稳步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确保质量强县工作“四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县政府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 “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经济强县”首先必须是“质量强县”,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存、消费者利益、辖区发展、全县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重要保证。

二是领导到位。县政府及时成立了质量强县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质量强县活动的组织协调。及时召开工作会 议,对20xx年工作进行部署,确保“质量强县”活动的顺

利开展。三是责任到位。实行质量强县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切实落实了相关部门的质量强县责任。四是宣传到位。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以及张贴公告等形式对质量强市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质量强县、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为质量强县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质量强县工作成为全县各村(社区)、部门和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突出重点,对照目标任务,做好相关工作。

1.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xxx县2012年质量强县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了质量强县工作动员会议进行部署,与4个村和1个居委会签订了《xxx县质量强市目标责任书》。将质量强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并实行年度考核,通过政府强有力地推动,全县上下已经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抓,有关部门协同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村(居)、相关部门、企业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2.抓好质量监督管理。

为了形成质量强县工作合力,我们充分发挥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不断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上下联动,推动质量强县、质量强村(社区)、质量强业、质量强企活动;今年共开展各类检查指导活动1次,检查指导各类企业20多家,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进行不定期督查次,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质量理念,推进质量强县工作全面开展。

3.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发展,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抓产品的关键就是抓质量的理念。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一是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

二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三要建立完善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实施标准良好行为评价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四要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共开展各类质量培训3次,重点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五要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做到“一企一档”。

4.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县党委政府出台《中共xxx县委员会xxx县人民政府20xx年度引导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x委[20xx]23号),进一步加大对品牌建设扶持力度,促进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核心竞争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企业群迅速成长,品牌带动效应日益显著。加大对优质产品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争创各级品牌。

5.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

广泛推广产品技术及服务业行业标准,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同时不断优化政务环境, 经抽查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为98.3%以上,同时深化了规范化服务建设,并搭建了两个公共服务平台,从而提高了服务效能。另外还加大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标准化示范项目(基地)已通过申报,有望年内得到批复确认。

6.规范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进一步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积极引导建筑企业推行iso9000 标准,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抓好建设市场管理和重点工程项目及住宅工程项目质量。严格质量检查和监督,大力推行工程质量回访和保修承诺制,认真实行工程质量投诉制度,有效确保工程质量。

7.健全监管体系,确保信息畅通。

根据工作要求,我们在全县5个村(居)设立了质量监管信息员,每月定时报送监管情况,及时通报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员也充当了质量强市活动的宣传员,为工作的开展制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8.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舆论氛围。

为了广泛宣传质量强县工作,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质量强县宣传活动的通知》(x政?20xx?43 号),在要求各村(居)有关单位做好质量强县的宣传工作同时,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政府网上开设质量管理知识专栏,在xxx县广播站开办专题节目,充公利用农历二月初八皇岗“轧太平”和安全生产月。

【质量强县工作总结四】

强县有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个人问题查摆整改措施七

一年来,xx乡,紧紧围绕建设“产业新城,品质崇州”的战略目标,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突出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重点,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质量强县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质量责任落实。

成立了以乡长xx同志为组长,分管领导xx同志为副组长,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的“xx乡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管理,保障经费,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具体协调承担工作任务;并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我乡目标管理,提出了质量强市乡级工作目标和措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做到层层签订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坚持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推进质量强县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学习宣传,科学安排质量建设。

为切实落实质量强市工作,我乡详细制定了《xx乡质量强市工作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质量强市活动精神,截止20xx年12月31日,我乡、村(社区)、企业共组织质量强市相关培训5场次,累计培训人员150余人;积极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强市工作。科技下乡进村服务活动,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活动,农副产品质量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等载体,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广播、横幅、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宣传,把质量强市工作融入在全乡工农业生产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种养植户和一般百姓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为我乡质量强市工作打下了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

三、抓好标准建设,大力开展示范生产。

以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主要的种植基地、大户为抓手,通过农业标准化示验示范、典型引导、重点扶持及项目实施,开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全乡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进程,建立完善农、工产品标准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善了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规程和高产、有机、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逐步完善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生产技术规程。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优势,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和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

四、落实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狠抓产品质量安全软环境建设,提升全乡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工作,全乡环境质量得到了提高,连续多年来未发生过重大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安全及环境污染事故。

五、明年工作打算

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乡将本着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方针,大力实施名牌、生态、有机、无公害战略,努力促进产业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质量强市工作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我乡工业、农业竞争的综合能力,开创质量强市的新局面,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质量强县工作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