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汇总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0:28:30 |
  • 李华驿 |
  • 7页

报告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报告的写作风格要客观中立,不要带有个人情感和倾向,以保持信息的客观性。借鉴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写作任务和挑战。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做好精准文章,通过强化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优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等,推动扶贫产业落地生根,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重要论述,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了解全镇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产业扶贫的成效,我先后走访有关村社,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对全镇产业精准扶贫现状进行了与题调研,形成了。

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牢牢把握产业选择、产销对接和基层党建等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坚持因地制宜优化结构、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品牌、坚持长短结合持续增收,选好产业让脱贫更有“底气”。

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把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形成助推贫困户发展的长效利益链接机制。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注重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已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2期,培训2000人次。通过培训促进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业脱贫,以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实现脱贫致富。

(二)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我镇有合作社173家,其中形成规模经营的有20家。县委县政府依托阿西娅、县农投公司等龙头企业,针对产业未达标贫困户(土地少),非贫困村的贫困户按照人均5000元,户均不超过30000元的标准,深度贫困村的贫困户,按照户均2万元入股配股县农投公司,每年按8%的标准保底分红;对纯务工及纯兜底贫困户,按照人均5000元,户均不超过30000元的标准,选树治河种植、银洲养殖两家合作社采取入股配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对接龙头企业、贫困户参与分红将100万元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按照每年8%的比例进行入股配股,进一步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

(三)探索了一些助农增收扶贫路径。围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林果业等产业,重点做好“瓜文章”、“菜产业”,着力打造南部“瓜果蔬菜之乡”,使特色产业真正成为促农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村“两委”班子、农民党员带头进村入户宣传,积极动员群众利用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铺压砂田,打造“旱砂西瓜”重要产区。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探索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一核多元”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创新发展“合作经济”、“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等特色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等帮扶联接模式,形成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四)投入了一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积极争取金融融资、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了扶贫资金投入增长长效机制。对周湾村、常塬村、刘沟村和大塬村四个深度贫困村及xx村7户贫困户按照户均2万元实施光伏扶贫入股配股。对非贫困村196户产业未达标贫困户申请县农投公司统筹我镇未达标到户缺口资金320.19万元进行入股配股。直接带动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促进了一批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贫困户通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如落实公益性岗位人员49名,为其购买每人200元的人身意外保险,主要从事村社日常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护等工作;加强10名村级生态护林员的管理,做好辖区林带的管护工作。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虽然全镇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面脱贫。

(一)帮扶部门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当前精准扶贫在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帮扶仸务,都会或多或少投入一定资金、物资到贫困地区开展帮扶脱贫。但是由于一些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之间合力不够,统筹协调能力弱,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使得扶贫资金使用呈现“碎片化”,发挥的作用有限,总体效益不高,难以形成资金合力。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加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不能有效带动群众受益。

(二)产业扶贫联动机制尚未形成。一是产业带动能力弱。贫困村“一村一品”没有完全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明显,优质品种比例较小,缺少能够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还未能体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仍是劳务用工,带动能力不强,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二是技术服务能力弱。农技队伍人员偏少,专职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不够到位,尤其是特色产业技术人才缺乏,新技术、新品种引用、推广力度不大,菜单式的技术服务更是难以落实。三是信息、市场等要素制约。产业没有形成规模,营销市场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除此之外,特色果蔬产业发展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较大。比如2018年,受寒冷霜冻气候的影响,全镇范围的果菜产业受灾严重,农民收入大幅下降。

(三)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交通、水利等支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贫困村群众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金融资金发挥效益程度不强。金融资金额度较低,对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作用不大,对没有基础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作用小。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发展集约经济缺资金但有技术,而不少贫困户享有小额扶贫贷款却无技术无产业,虽有不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开始联合,但紧密度不高、不系统、不完整,效果不明显。

(四)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成效不大。当前,扶贫以被动“输血”为主,产业发展水平低,主导产业不明显,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产业扶贫成效不显著且持续性较差,贫困地区主动“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外出打工人口较多,贫困户老弱病残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弱,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把准产业扶贫的方向。结合农业资源禀赋,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要立足贫困村的地域特点、基础条件和贫困人口个性化需求,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相衔接,自下而上,精心设计,科学论证,长短结合。既要立足第一产业,联结二、三产业,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连片开发,又要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坚持市场导向,激发产业扶贫的动力。扶贫产业发展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掌握市场动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分析市场供需变化和产品价格走势,选准发展前景好、预期收益高和区域性、特色性显著的产业项目。要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拉长扶贫产业项目链条,加强信息引导、产销对接和科技支撑,着力引进和建办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促进扶贫产业项目可持续。

(三)坚持特色发展,提高产业扶贫的命中率。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统筹力度,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四)坚持利益共享,唱响产业扶贫的大合唱。牢固的利益联接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的稳定剂。要把共享理念贯穿到扶贫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贫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接关系,试行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工作,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形式,推进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资源变股权,让沉睡资源活起来;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农民受益等方式,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资金变股金,让分散资金聚起来;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实现增收致富,农民变股民,让农民富起来。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云南省领导干部转作风下基层析民情奔小康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要求,xx县委于6月26日召开了十二届四十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为进一步摸清我县贫困状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思路,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由县挂钩处级领导、县挂钩扶贫单位、新农村指导员组织各挂钩联系的镇村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开展了全县扶贫摸底调查工作。现结合各乡镇调研组的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根据本次摸底调查统计,我县贫困人口总数为24768户96118人(超出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分解下达给xx县总数80135人的19.95%,超出净人数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的贫困人口有14557户56055人,占总数的58%;需移民搬迁安置的贫困人口有5311户2xx63人,占总数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贫困人口有3850户15000人,占总数的15%;需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人口有xx50户4000人,占总数的5%。目前,全县贫困状况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程度深。全县贫困人口总量为24768户96118人,占全县30.82万农业人口的31%,8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高寒偏远山区、深山石山区等重点贫困村,也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2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重点村。全县现有住房困难户18814户,其中破烂茅草房2080户,丧失生存条件的有1725户5304人。

(二)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全县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缺生产资金、缺致富办法、缺技术、缺劳动力、缺水、交通不便、用电困难、通讯及社会事业落后等13类。其中,因病致贫1558户、因缺生产资金致贫8237户、因缺技术致贫6679户、因缺少劳动力致贫xx42户、因交通不便致贫5412户、因学致贫1xx1户、因灾致贫183户、因缺水致贫992户、因残致贫202户、因缺致富办法5307户。致贫原因比重较大的为因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办法、交通不便,占总人数的80.84%。

(三)贫困农户收不抵支、增收困难。全县贫困人口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全县现有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共xx42户,这部分农户基本无任何收入来源。同时,由于贫困人口素质低、文化落后、观念保守、自我谋生发展能力低,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只能靠天吃饭,加之产业单一,更无力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贫困农户增收根本无从谈起,甚至会加深贫困程度,返贫率反而有增无减。此外,因劳动技能低,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外出务工多选择在建筑工地、矿厂等生产一线,不仅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而且工资相对较低、务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极为有限,增收脱贫十分困难。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数据显示,全县用电困难的贫困户有680户,农村中住危房的农户有20894户,占总量的25%;饮水不便的农户有14812户,占总量的18%。全县还有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组286个,通路不通车的村民小组930个,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组之间道路不畅通,严重影响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贫瘠。全县55个贫困村普遍地处边远山区,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发展的产业也存在小、散、乱等特点,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想发展但苦于无门路,不知道该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发展了产业,但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造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经营格局无法形成,使得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政府一旦取消扶持,产业也就随之消失。出现年年扶持产业,年年不见产业的怪象,农民看不见增收前景,产业也壮大不起来,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基本为零。

(六)公共服务不足、社会保障有限。调查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缺技术的共有9540户,占总量的38.52%。由于卫生医疗保障、社会救助能力不足,致使贫困人口看病难、上学难、获得救助、减免和技能培训更是难上加难,如此恶性循环,只会造成贫困的代际相传和扩大蔓延,出现原本贫困的人会越来越贫穷的情形。

(七)重视不够、人员不整、经费缺乏。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要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需要全县、全社会更加重视扶贫、关注扶贫、共同参与扶贫。目前,由于县、乡两级扶贫办工作人员较少,尤其乡镇扶贫办人员大多为事业人员且身兼多职,流动性较强,其工作业绩既不能参与评职称,又不能享受其他方面待遇,工作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队伍难以稳定。同时,因乡镇财政困难,人员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贫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个别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一)精准识别难。一是受建档立卡对贫困对象总数控制的要求,贫困对象统计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我县的实际情况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灾因病返贫对象较多,出现僧多粥少现象。二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三是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多由村干部决定,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关系户、人情户依然存在。

(二)精准实施难。一是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运行机制也不够成熟,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扶贫干部、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思想上有为难情绪。二是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差,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过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油水,现在实施精准扶贫一改过去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求项目要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乡村无利可图,工作热情减退。同时,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认识还把握不清,在政策宣传层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贫政策讲的不详不透、宣传也不到位,在组织实施上也欠周密严谨。三是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现有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信贷扶贫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而部门资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资金难度大。同时,在整合有关涉农资金项目时,一些部门认为扶贫只是扶贫办的事,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象。四是扶贫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地位不高。县扶贫办现有工作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处于小牛拉大车现状,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扶贫开发不重视、不关注,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对业务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对本地方情况不明,扶贫人员不能专职专干,部分乡镇扶贫办业务人员更换频繁,严重影响精准扶贫的实施开展。五是财政预算无法充分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经费。当前,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面攻坚期,工作任务量成倍增加,乡镇是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主体,而乡镇没有扶贫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费,致使工作难落实、难推进。

(三)精准到户难。一是一户一策实施难。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虽对每户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措施,但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明白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受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呈现不稳定、阶梯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就算产业搞起来了,但终因市场因素而半途而废,一直也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但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壳子、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四是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有些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也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明,观念不清,缺失资金,缺少引导,盲目发展,导致失败,最终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四)精准帮扶难。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单位部门要挂钩帮扶9.6万贫困人口,平均每名干部就要帮扶2户贫困户以上,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也要帮扶多位贫困户。很多机构较小的单位和部门也相应安排挂钩联系1个村,由于机构小、单位干部职工也少,任务相对也更重。全县一个村就有贫困户几十户、甚至是上百户,县、乡干部按照县领导每人包联3户,县直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联2户,县直一般干部职工每人包联1户的帮扶要求进行帮扶,结对帮扶剩余的全由村干部帮扶,大部分村干部每人包联8户以上。由于精力有限,导致帮扶效果不明显,实施帮扶被动应付,甚至不少单位把扶贫帮扶按照民政救济来做,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就算帮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开发式扶贫帮扶应有的作用。

(一)瞄准贫困对象,切实做到扶真贫。

一是及时更新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更换,应该纳入而没有纳入的要及时加进来。二是对五保户、低保户和无发展潜力的对象,与民政部门做好有效衔接,纳入民政保障。三是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让其早日脱贫。四是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因户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这样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措施,调集有限的资源,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记准扶贫理念,切实做到真扶贫。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的扶贫理念,带着真实感情真扶贫。一是落实第一责任。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以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人力调配、检查指导等工作。二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打破以往的政绩观,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要把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转移到边远高寒落后的山上。要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对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履行扶贫责任制的考核问责力度,每年对扶贫开发成效进行考核问效,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实行问责机制。三是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配强配优县乡扶贫队伍,增加人员编制,保证扶贫干部能够专职专干,队伍稳定。四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因村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选准致富路径,切实做到真脱贫。

脱贫致富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要选准致富路径,变输血为造血,否则会出现一边扶贫、一边反弹现象。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规模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培育出贫困户增收项目。二是培育市场主体,发展产业要与市场衔接。通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引导贫困户加入发展生产,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激发贫困户致富愿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建立惠农政策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四是将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打破行业部门限制,进行扶贫资源的大整合、大规划,在片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的贫困特征和不同的制约因素,从点、线、面不同层级立体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问题,使最贫困的人群既能够分享到精准扶贫开发的资源,又能够从片区扶贫开发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受益,真正实现集中各方力量,彻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环境。

(四)精准帮扶责任,切实做到真落实。

落实精准帮扶责任就是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要根据包村、包户任务,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施策。一是明确帮扶责任。各级帮扶单位要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为挂钩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办实事;要加强对社会扶贫力量的动员、整合和配置,使各种社会扶贫力量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合力。一方面要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参与指导贫困村扶贫各项工作,尤其是产业培植上,另一方面要做好督促监察工作,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村的资金落实及项目实施情况,监督项目实施进程和质量。二是加强情感帮扶,驻村帮扶党员干部要积极走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宣传政策,了解贫困群众的思想,积极鼓励其增强信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三是形成帮扶合力。要积极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要在税收减免、扶贫贴息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要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加强对资金短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和帮助。要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建立健全技术扶持体系,用足用好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到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不断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综合素质,保证贫困户户均有1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充分显现出科技扶贫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各界帮扶资源也要向贫困村、贫困对象聚集,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精准扶贫的最大合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通过开展此次全面摸底调查,彻底摸清了我县贫困人口现状,也有效掌握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为今后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下步,全县将以实现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特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户十有一保障为目标,以xx县贫困村扶贫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苦干、合力攻坚,确保到2020年完成减贫脱帽,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体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批精准脱贫总体思路,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4557户56055人。计划从20xx年至2020年分年度实施产业扶持增收和劳动力就业引导培训,逐年逐批完成全县14557户56055人的脱贫任务。各乡镇要将符合此类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扶持、引导贫困户劳动力发展种养产业,并配套建设好水利、道路、电力等公共基础实施,充分实现贫困户稳定创业、就业,达到增收脱贫。

(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实现贫困人口脱贫5311户2xx63人。计划从20xx年至2020年分年度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安置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县生存条件恶劣的5311户2xx63人的搬迁安置及脱贫任务。各乡镇要将现仍居住在高寒、偏远及生存环境恶劣复杂、不适宜发展生产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彻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安置地分配新的土地给搬迁户发展生产或是转移就业,确保贫困户搬得来、住得下、能脱贫。

(三)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3850户15000人。计划从20xx年至2020年分年度对无劳动能力及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低保政策兜底全覆盖,逐年逐批完成全县残、孤贫困人口3850户15000人的减贫任务。各乡镇要将因灾、因祸、因病等原因而致残并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给予低保救助,保障贫困户生活,缓解其困难,逐步减轻其贫困程度。

(四)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实现贫困人口脱贫xx50户4000人。计划从20xx年至2020年分年度对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贫困户,采取医疗减免补助、社会救助、助学帮扶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县病患贫困人口xx50户4000人的减贫任务。各乡镇要将因病、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同时,实施社会救助、助学帮扶,对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进行生活救助和助学帮扶,缓解其实际困难,阻止其再次返贫,从而巩固扶贫成效。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三

20__年我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几年来,我县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加扶贫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实施自治区千村扶贫工程、世行贷款扶贫项目、整村推进项目、移民扩镇以及国家安全部的定点帮扶、北京怀柔区的对口帮扶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使全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使5620户20780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一、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移民扩镇项目进展顺利。

自20__年开始共实施了三期扶贫开发移民扩镇工程,共投资2421万元,移民437户1734人。建移民住宅999间23700平方米,蔬菜大棚149座,牛舍624间15315.2平方米,青贮窖288座8640立方米。移民新区农户分别从事水浇地和大棚蔬菜种植、奶牛、肉牛养殖项目,初步实现了迁得出、稳得住、富得快。富泉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和新仓村的奶牛养殖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富泉村的125座大棚,年产蔬菜250万斤,户均收入达8000元。新仓村奶牛养殖已经达到952头,户均增收6000元。

(二)世行贷款扶贫项目稳步推开。

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自1999年实施以来,共提款报帐1900多万元,现已基本结束。项目覆盖全县5个乡镇(撤乡并镇前),44个村,8848户3.2万贫困人口。几年来,共购买绵羊5000多只,奶牛、肉牛4500多头,新建日光温室暖棚8500处,建青贮窖8000个,为舍饲养殖打下良好基础,使项目区白音坤兑、白沙梁等15个项目村走上养殖奶牛、肉牛产业化之路。新打小管井4500眼,开发水浇地45000亩,22个项目村通过小管井水浇地种植无公害蔬菜,十七号、十五号、炮台等村种植返季节蔬菜亩产效益由不足150元/亩提高到1100元/亩,使项目农户整体脱贫。结合380工程为白音坤兑、九号等9个缺水自然村打深机电井并安装了自来水。

(三)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取得新成效。

20__20__年实施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全县20个重点村投入专项资金560万元,新打小管井1360眼,新增水浇地1.1万亩,扶持农户1200户,现项目区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20__年20__年实施自治区整村推进项目,在全县14个重点村投入资金420万元,主要实施奶牛养殖项目,三年来共购买奶牛1710头,扶持贫困农户1360户,5340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推动了项目村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项目村向整村脱贫的目标迈进。

国家安全部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自20__年以来,国家安全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新建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2处,100户,累计捐赠衣物、办公用品、医疗设备、车辆等物品价值达600多万元。同时,积极协助我县完成多丰公路建设项目、大河口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协助推进大唐煤化工项目、超大集团等大项目在我县落地。

北京__区自20__年帮扶我县以来为我县无偿捐赠资金900万元。

县直单位也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每年都为贫困户解决一系列生产、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实施科技扶贫项目,20__年以来争取科技扶贫资金300万元,扶持养殖户400户,1500人,对科学饲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__年以来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三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6万元,培训农民2100人,转移劳动力1740人,为部分农民摆脱贫困提供了一技之长。

二、今后三年工作思路。

今后三年我县扶贫工作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重点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点工作,围绕我县新农村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继续发展奶牛养殖、适当扶持肉牛育肥,在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扩大水浇地建设,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尤其是保护地蔬菜(蔬菜大棚)建设,做大做强乳、肉、菜产业,尽快推动农村主导产业的形成,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继续组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

要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后三年计划每年争取整村推进项目村68个,每村扶持资金60万元,项目村力争达到人均2头奶牛以上。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使项目村贫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

(二)加快推进产业化扶贫进程。

要大力扶持发展农牧业支柱产业,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一是加快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乳、肉、蔬菜等产业,促进种养业专业村建设。

二是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加大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争取力度。

三是加快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计划每年争取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200万元以上,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2个,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20__年重点实施好__镇十五号村和__镇富泉村蔬菜大棚种植项目。

(三)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农民外出打工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人而宜、分类培训、多渠道就业的原则,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意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采取订单、定点、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抓好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努力实现稳定就业,为贫困人口拓宽致富渠道提供保障。计划每年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90万元,培训贫困农民1500人,转移输出1200人。

(四)积极做好移民扩镇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

三年计划争取自治区扶贫移民项目资金400万元,移民搬迁200户,800人。

(五)抓好外资项目争取工作。

制定世行贷款项目资金回收管理办法,切实管好回收资金,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取自治区800万欧元(亚行资金)外资项目在多伦县落地。

(六)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安全部对我县重大项目给予支持和协调,争取国家安全部扶持整村推进重点村5-6个,同时继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继续组织县直各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为帮扶村多办好事实事。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四

中央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喀什地区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岳普湖县铁力木乡依勒提孜力克村(1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宗教氛围和谐,社会环境良好。为进一步推动1村各项事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广大村民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不断巩固1村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1村工作组针对该村扶贫工作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扶贫精准度的工作建议。

[调研对象]岳普湖县铁力木乡依勒提孜力克村(1村)村民、低保户、贫困户、村两委班子、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妇联、团委、村警务室、医务室、1村小学教师,乡领导,县扶贫办。

[调研方式]。

1、通过与村民、低保户、贫困户在田间地头交谈、入户走访交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了解村民对扶贫工作的真实需求,了解村扶贫工作的实际薄弱环节,了解影响扶贫效果的因素和原因,也让村民了解工作组此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任务意义。

2、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妇联、团委、村警务室、医务室、1村小学教师会议座谈、交流,就村民反映的扶贫需求、建议进一步与各界交流沟通,并听取他们关于扶贫工作的现状分析和意见建议。

3、通过与县扶贫办、乡领导沟通,把在村征求收集和分析反馈出的意见建议与他们交换意见,以确定哪些方面上级已有安排,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

[调研内容]。

一、经济发展概况和贫困情况现状。

(一)经济发展概况。

1村位于乡政府西北部,距离乡政府10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05户,2576人,其中:男1350人、女1226人;有农业户口2521人、非农业户口55人;共有劳动力910人;现有贫困户234户、850人,低保户97户、23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89户、215人,城市低保户8户、15人。

一村经济结构主要为第一产业,占到90%以上,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村集体经济实力十分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经济增长乏力,经济拉动能力不强。农业基本为传统型,机械化程度低,效益不高。传统的农业种植用地多,但每亩地的纯收入较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缓慢,20xx年1村人均年收入为5017元,远低于自治区农民20xx年人均收入7296元,以及铁力木乡农民20xx年人均收入6320元水平,距离实现国家提出的小康生活水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贫困群体现状。

全村有农户605户、2576人。到20xx年底,有贫困户234户,占总农户的38.7%,有贫困人口850人,占全村人口的33%。

1、贫困人口收入构成情况(以岳普湖县数据为例):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为442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58%,养殖业收入占24%,林业收入占4%,其它收入占10%,务工收入占4%。

2、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构成情况:贫困人口中大学、大专文化占0.07%,高中、初中文化占42.97%,小学占56.96%。

3、贫困人口年龄构成情况:村民人口平均年龄为35.6岁,贫困人口平均年龄为44岁。

(三)致贫原因分析。

1村村民99.7%为维吾尔族,民族、宗教问题与贫困问题交织,扶贫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未形成规模,产业基础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民生底子薄;水资源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开发难度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其它村存在较大差距,减贫任务重。

1、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民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1村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29.2%,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2、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3、自然环境较差,土地资源缺乏。

1村水资源匮乏,人均土地面积较少,约3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受到自然环境限制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4、缺资金,缺项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5、劳动力文化素质差。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研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者为56.96%,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也缺少技术,缺乏脱贫致富的手段。

6、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7、供养子女读书。

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贫困人口的4.9%,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岳普湖县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表:

序号致贫原因人数所占比例(%)。

1缺乏劳动力24829.2。

2灾害586.8。

3缺乏土地资源10612.5。

4缺乏增收项目和资金688。

5上学728.5。

6患病20425。

7劳动力文化素质低516。

8其它原因435。

多年来,1村村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辛勤努力,克服困难,在经济收入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从20xx年到20xx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从4261元增加到5017元,贫困人口从955人降到850人,低保户从507人降到230人;同时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建成抗震安居房238套,修建牲畜棚圈65套,累计发放扶贫羊530只,扶贫鸡2万只。

二、热点难点问题及分析。

当前,还存在一些影响扶贫效果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

(四)“路边花”。由于要考虑示范,而扶贫资源又有限,有时就难免出现种好了“路边花”,却忽视了纵深居住的农户,点面不平衡。

(五)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六)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社会各界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部份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给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

(七)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就难以彻底消除贫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工作的主抓手。

[提高扶贫精准度的理念及办法]。

一、树立理念。

(一)精准扶贫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考虑劳动力现状,特别是贫困户的劳动力现状问题。农村现实的“贫困户劳动力”只能在各类“龙头”带动下做一些辅助工作,让他们单打独斗搞开发,成功可能性小;其次,要考虑扶贫资金量的问题。总体上看,扶贫资金的数量比较大,但平摊到每个贫困人口,岳普湖县年人均不到300元,如果分散发放到每个贫困农户,对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最终脱贫,意义不大;第三,要考虑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问题。在传统产业(农业)+弱势群体(贫困农户)+市场的现实情况下,让贫困农户自己去“探雷、扫雷”(调整结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精准扶贫需要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要走产业化扶贫之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切实让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开发成果,使贫困户最大化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从而脱贫致富。

(三)精准扶贫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方式,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扶贫,也不是输血式扶贫,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简单的发钱发物到户,不能“穿开发新衣,走救济老路”。输血式扶贫不但滋生贫苦地区群众等、靠、要思想,很大可能越扶越贫。而是从探索致贫原因入手,解决导致贫困的思想、环境、资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难题,保障群众利益,标本兼治,深入研究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二、明确概念。

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一)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二)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三)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四)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三、提高扶贫精准度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一是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在必行。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三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

(二)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度的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五

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矛盾集中的系统工程。各镇(街)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有序推进。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一)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大力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综合扶贫开发,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已经初步建立。但长期以来,由于扶贫认定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导致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扶贫的具体措施和相应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扶贫资源精准地用到贫困人口身上,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撒胡椒面的现象,离群众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直接指向并立足贫困人口脱贫解困,管当前、利长远,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1、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一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提高帮扶质量。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瞄准扶贫对象,能够打破贫困需求和扶贫力量间的沟通不畅,贯通帮扶政策、资源进村入户渠道,与贫困户进行有效对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聚焦扶贫对象。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下,通过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农户信息系统,不仅为扶贫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为各个行业部门工作提供一个通用平台。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帮困、投身扶贫公益事业畅通了信息渠道。三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对帮扶成效实施动态监测。通过调查,准确掌握贫困户家庭成员住房、交通、饮水、教育、社保、产业、技能等详细情况,既能对各乡(镇、街道)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估,也能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科学研判,增强扶贫工作的前瞻性,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措施。

2、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推进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多次提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特别强调要推进精准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2014年是扶贫的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其核心就是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我们只有抓住贫困人口这个核心,用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这个平台,才能有的放矢、创新思路和方法,切实推进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3、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扶贫工作事关民生,是典型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集中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就是对贫困户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为我们扶贫开发找准一个个具体对象,然后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量,分年度、分批次对这些贫困对象进行帮扶脱贫,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真、做出成效,真正体现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接地气,真正体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各相关部门必须按照省、市、县的部署要求,统筹谋划,周密安排,有序推进。

1、准确把握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要按照《安塞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底前,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与国家数据平台相衔接的全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要通过建档立卡,对全县贫困户、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

2、准确把握建档立卡对象和标准。一是要搞好贫困农户的识别。贫困户识别执行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20xx年2500元不变价)的省级农村扶贫标准;同时,识别出国家扶贫标准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20xx年2300元不变价)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今年市级下达我县建档立卡人口规模控制数为29470人。二是要搞好贫困村的识别。贫困村识别按照我省2013年底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全省国家扶贫标准下贫困发生率为15.1%,一倍为30.2%)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全省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503元,60%为3901.8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高一低一无标准执行。

3、准确把握关键环节和步骤。本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准备。主要任务是确定建档立卡对象、标准及规模,编制工作方案,宣传发动,开展培训。这个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开展识别工作。要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审定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规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积极开展贫困对象识别工作。这个阶段的工作正在进行,必须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第三个阶段是联网运行。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这个阶段的工作必须在今年xx月20日前完成。

4、准确把握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要严格按照《安塞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建档立卡工作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一要始终坚持公示公告。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的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二要落实结对帮扶措施。识别贫困对象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因户制宜,要统筹安排各类帮扶资源,结合需求与实际,研究提出对贫困户、贫困村结对帮扶的方案,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明确结对帮扶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三要实行动态管理。贫困户、贫困村的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动态管理。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矛盾集中的系统工程。各镇(街)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有序推进。

1、强化组织,加强领导。此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镇(街)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以赴、整合资源,将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各镇(街)要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配备专用电脑、档案柜等设备,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及时推进工作,按照《安塞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实施方案》中的识别标准、工作方法和步骤安排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按时完成任务。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召开群众会议、标语、专栏等进行宣传发动,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到每个农户和每个村,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要加强对基层工作力量的宣传发动。这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仅靠镇(街)的工作人员是难以完成的。要依靠基层组织,广泛动员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等工作力量积极参与,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3、严肃纪律,确保实效。这次建档立卡工作要求高、标准严,各镇(街)要细致调查核实,做到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认可满意。在识别过程中,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对照国家确定的识别标准、识别规模、识别方法,从严把好贫困对象识别数据核实关,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况准确、数据详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无偏差,政策执行到位不走样,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现象,坚决防止漏报、虚报、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经民主评议、科学核定的识别数据客观真实,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六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国良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本,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xx年x月27日星期一上午x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国良介绍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七

xx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是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的发源地。5月22日至23日,我采取到田间地头察看现场、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等方式,到花垣县作了两天的调查。联想20xx年前到花垣县作扶贫调研的情景,感到“精准扶贫”号准了“脉”,看准了“病”,开对了“方”,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

一、20xx年扶贫,老百姓最大收获是自信。

花垣距离省城450公里,是湖南最偏远的县之一。20xx年前,从长沙到花垣要走一天半时间。仅翻越矮寨盘山公路就要花1个多小时。湘西民谣:“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这次到花垣全程高速公路,只花了半天时间。投资13.5亿元修建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全长1073米,工程为双层公路、观光通道两用桥梁,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真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花垣县的同志介绍,全县所有乡镇和99.7%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到村到户。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大增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能力。

人穷颜色低。过去山区闭塞,老百姓见世面少,羞于见生人;因为穷,老百姓抬不起头,缺乏自信。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县城建了不少高楼,农村盖了不少新房。从基层干部到普通群众,讲到农村的变化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十八洞村,年逾七十的娭毑龙德成,挽着我们的手就往家里带,谈起习到她家里考察的情形,一脸的幸福。村支部书记龚海华介绍,村集体和村民入股600万元,与花垣苗汉子果业公司在二道乡流转土地1000亩,共同开发精品猕猴桃,进入丰果期后,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级集体年收入近100万元。在麻栗场镇立新村,村支部书记吴进文讲,全村种养大户30户,养乳鸽、土鸡、土鸭都在万羽以上,还种了杜仲、烟叶、百合等多种经济作物,村人均年收入7193元。在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参加的座谈会上,大家发言之踊跃,思路之清晰,精神状态之好,与20xx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县委书记罗明告诉我,同20xx年前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五番,财政总收入翻了五点四番,居民存款余额翻了七点三番,县城扩大了2.2倍,老百姓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倍,60%的农民盖了楼房,2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屋里头,房前屋后绿山头,精准扶贫有奔头。”花垣的老百姓找回了自信。

二、关键是政策要“滴灌”到根部。

花垣扶贫成绩巨大,但深入分析贫困人口的现实状况,感到扶贫仍是一个大问题。花垣县还有162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6.3%;贫困人口仍有6.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3.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山旮旯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贫困村占2/3。这些地方山高坡陡,交通落后,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尤其是矿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空区达136处,有7个乡镇2478户农民需要整体实现生态移民。

在调查中,基层干部讲:“扶贫政策是好,就是不能大水‘漫灌’,如果‘滴灌’到根部,脱贫更快,效果更好。”可见习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深得人心、深入人心。

干部群众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还源于花垣县采取了“八个到村到户”的办法,即: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考核验收到村到户。为此,从去年开始全县下决心每年从县财政挤出1.5亿元,加上上级财政每年扶贫资金5000万元,连续6年支持“八个到村到户”。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精准识别方面,全县推广十八洞村“三榜三审九个不评”(“三榜”即群众申报公示征求意见“第一榜”,无异议后公示名单“第二榜”,最终确定公布名单“第三榜”;“三审”即必须经过村支两委、乡政府、县扶贫开发办三道审核程序;“九个不评”即明确有楼房或商品房的家庭不评等“九个不评”标准)的经验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干部结对帮扶方面,162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6.2万名党员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建立了密切联系,制定了脱贫方案,落实了帮扶措施。产业发展扶持方面,立足花垣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全县扶持龙头企业100余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形成了14万亩优质稻基地、11万亩水果基地、12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9万头黄牛养殖基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在5个乡镇连片68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50.7亿元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多元,引进23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开发,流转土地5万多亩,3万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或获取租金收入。

“八个到村到户”让政策真正“滴灌”到了根部,照这样抓下去,花垣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

三、好班子、好作风比什么都强。

“班子强,领头羊;作风好,带着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薄,矛盾困难多,更要重视建设“扎硬寨、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强乡镇“五小”设施建设,即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场所,为乡镇干部办了件实事、好事,对稳定基层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对极少数还没有“五小”设施的偏远乡镇,要给予财力支持,使之尽快完善;另一方面,对一些“五小”设施标准不高的困难乡镇,要加快改造提升,为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工作创造条件。

2.选准带头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次看的菖蒲塘村很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水果专业村,去年全村水果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户2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95%的农户修了楼房,98%的农户实现了电器化,组组通公路,户户自来水。谈到村里的变化,老百姓众口一词,全靠村支部书记王安全这个村民的“主心骨”、致富的带头人。花垣县委组织部介绍,全县288个村,像王安全这种“能人当村官、村官做能人”的,大约占37%;28%的村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强,但缺乏致富本领;还有26%的村支书既缺能力又缺本领。花垣县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选拔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加强村支两委建设,下一步准备把致富能人作为村级带头人培养,这是一个好办法。扶贫先建班子。只有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才会出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新局面。

3.建好工作队。“村村有工作队,户户有干部帮”的帮扶格局在花垣县已经形成。在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龙秀林说:“和农民打交道,你得实打实,要带着感情、带着技术、带着效益帮助他们。”工作队就要这样,真扶贫、扶真贫。但有些驻村工作队还不是这样。有的下车伊始,一厢情愿,这里开荒种树,那里劈山修路,还有的强迫老百姓把“吊脚楼”改为砖瓦房,结果水系改变了,生态破坏了,习俗丢掉了,老百姓“被幸福”了。扶贫工作一定要顺应老百姓的幸福意愿,决不可盲目蛮干。因此,工作队不能滥竽充数,要挑选那些熟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

4.健全责任制。花垣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的责任体系,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帮扶单位分管领导一个月入村指导一次,主要领导两个月入村调研一次,党员干部一季度入村帮扶一次。这些做法都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严格的考核验收机制,重点要考核验收到村到户,将考核验收结果作为帮扶单位绩效评价、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和晋职晋升的依据。同时,对帮扶不力的要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加强督促,明确“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对工作不力的工作队员要及时予以调整。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八

1、基本村情现状。xx村位于xx县xx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0公里,距县政府约88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和1个林场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亩,水田32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xx村村内主要资源有闪长岩、石煤、黑板石、魔芋、猕猴桃、蜂蜜和烟叶等。

2、贫困人口现状。xx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约300人,实有劳动力825人,贫困人口177户673人,贫困人口超过50%。在贫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可以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贫困户。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除了35户烟农收入较为稳定外,其他贫困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基础设施现状。xx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较差,遇到雨天,大多数道路无法通车。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两层小楼外,其他农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条件极差。村内无学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镇上上学,目前有8名在读大学生和6名高中生。村内无卫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xx镇,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则忍。村党员活动中心是4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墙房,办公环境差。因环境限制,该村电力资源短缺,经常晚上供电,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没有网络,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通讯极其不便。

4、产业发展现状。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烟、种粮、发展林特产业和打工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4242元。烟叶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在烟叶公司支持下,种植面积达到850亩,有烤房22座。由于条件所限,招商引资相对困难。2012年引进一家石材加工厂,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5、基层组织现状。xx村现有党员22人,村两委班子5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3人长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妇联主任是一名20多岁年轻女性,很少参与到村集体事物中来,村两委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九

1、结对帮扶增强干部责任。今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精神,扎实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细化干部一对一帮扶的任务,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帮扶干部与包联户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减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

2、资金帮扶增添基础设施。市质监局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xx村启动“一中心三室”建设,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扶贫资金,协调相关单位,逐步解决xx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3、产业帮扶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重点发展蜜蜂养殖和猕猴桃产业,帮助群众连片规划建设,着力优化品种,努力提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尽快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引进企业拉升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帮助xx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壮大蜜蜂养殖产业。帮助发展猕猴桃产业,免费提供猕猴桃树苗,力争在明年春季推广种植200亩。事先做好与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沟通合作,开辟猕猴桃销售渠道。

4、联动帮扶增进村企共建。结合xx村实际,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村企合作,互助互动,借助企业的技术、资金,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降低农民发展产业遇到的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计划引进猕猴桃、魔芋、蜂蜜产业龙头企业各一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同时争取市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结对共建美丽乡村和“两创”(创文明新村、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加快建设文明新村。

5、迁移帮扶增快脱贫进程。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边远以及水电路不通、资源匮乏、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为重点,实行生态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目前该村已规划两个搬迁安置点,有18户村民有搬迁意愿。通过搬迁让村民集中居住,同时配套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教育帮扶谨防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培训,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鼓励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劳动力的能力素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防止出现因学返贫的情况出现,市质监局继续对该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助学帮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增强致富能力,巩固扶贫成果。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十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县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四个一工作法和市书记到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村、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村500亩蔬菜基地,村、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镇村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到、等村组织农民培训2期1289人,职业院校到村举办培训班1期60人,农民讲师培训10次600余人,计划输送60人到职中学习培训。

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施涉及、、、、、、、等8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共26.4公里硬化工程,现已完成路基13.6公里、路肩8.5公里、基础垫层1公里、路面硬化0.3公里;投资各200万元的村、村的烟草扶贫新村建设工程,一事一议部分已基本结束,涉及招投标的项目,目前正进行人饮工程水池的修建、管道的铺设和太阳能路灯的安装等设施施工中;清塘村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总投资226万元,目前进度已过半;、、等村计划农网改造1057户,新水村已改造51户,村、村正进行线路施工中;区对口帮扶项目已落实规划和制定方案上报;烟草机耕道建设项目正在协调中;村移民整村推进及避险解困项目也正在规划中。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十一

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山区人口最多的县,也是集革命老区、库区、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随着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倾斜和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县以工代赈、水利、交通等扶贫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纵观全县项目扶贫还是有限的,怎么把有限的项目用在刀刃上,从而发挥的扶贫效益,我们通过走访乡镇,深入项目区,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涉农项目实施情况。

1.以工代赈项目。在项目投资额中,上级补助资金额占总投资额的60%以上,反映出省、尤其是中央近三年来对金寨的扶贫扶持力度很大,为全县扶贫开发发展给予重要支持,更为“抓金寨促全省”的大别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提供引擎。油坊店乡朱堂村位于响洪甸水库上游,该村民组都是缺水少电、无路,基础设施极端落后,且人均耕地不足0.2亩,粮食不能自给。通过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90万元,同时带动其他支农资金及农民自筹建房资金投入近1000万元,兴建152套住房,600余人住进新居,并建容纳100人的幼儿园1所先前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通讯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2.移民后府项目。后扶政策实施以来我县共建设项目3195个,投入项目资金51833.54万元。其中,新修水泥路1049公里、砂石路1411公里,新修驳岸4033米、桥梁310座,铺设涵管519米;新建高位饮水工程135处,新修河堤58千米,整修大塘305口、河道1835米、堰坝155道、渠道36千米。上述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至,我县共投资2.9亿元,建设后扶项目1100个。

3.土地整理项目。20以来,县国土局紧抓政策机遇,先后申报实施了一批土地整理项目,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群众收入,有效保护了耕地,有力促进了全县扶贫工作开展。共实施项目五个,累计投资6778万元。

4.道路交通项目。20共实施项目9个,总投资约1.30亿元。―20,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交通运输扶贫开发项目,共实施项目26个,总投资约5.14亿元。作为“5+1”项目之一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设项目,是将全县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项目设计和规划,它的建设完成,让全县旅游资源实现快速链接,形成旅游圈效益。

二、项目实施取得的实效。

1.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几年来,我县始终将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发展类项目作为重点,集中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634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修和硬化乡村道路404公里,架设桥梁20座,配套涵石罢168个,同时配套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解决了20万群众的行路难和运输难问题。

2.推动了贫困人口的转移。11年以来,全县通过产业扶贫到户、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有利的推进贫困人口的脱贫。如12年斑竹园镇金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搬迁户住房126套、建筑面积15090平方米,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26户、503人。

3.沟通了与市场的联系。近年来,全县破除交通瓶颈,把通路作为全县重点扶贫对象。如受益于全县扶贫开发旅游通道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大别山农产品如金寨黑猪、六安瓜片等得以走出去,在消费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并占有一席之地。

4.带来了贫困户直接增收。在移民后附项目中,我县采取“四自”的原则,项目由项目村村民自建,充分利用本村劳动力和沙石木竹等资源,让群众既能从劳务中获得报酬,又能出售一些相关建设材料,增加收入。

三、主要做法。

1.创新工作机制。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和体制创新完善方面,我们做了不懈的探索和总结,比如在扶贫项目运行中实行“四自”(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和政府监管服务的建管机制,引入了群众参与机制,组织项目区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保证了项目工程的质量,节约了工程成本,助推农民增收。

2.认真编制规划,明确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在总结“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县直各部门(单位)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既定的开发式、开放式、开拓式扶贫方针,按照全县整体扶贫开发工作格局,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本部门规划之中,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3.拓展扶贫资金渠道。全县上下通过“跑项目、抓政策、抢机遇”等形式,加大对上资金争取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存在问题。

1.项目投资与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近年来,全县通过以工代赈、整村推进等项目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农田水利与人居环境等得到了很大改善,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但因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山多住户散等,致离群众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项目实施区域不平衡。纵观全县格局,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甚至在同一乡镇不同的村也存在很大差距。

3.“四自”机制尚待完善。以移民后扶为主的农村公共设施项目实行的“四自”机制,虽得到了广大干群的充分认可,取得了群众收入得到增加、工程成本得到降低、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等实实在在的效果,但其机制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如自建项目由群众自己讨论选择。

五、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认真谋划,摆在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盘考虑。确保扶贫规划的顺利实现。

2.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计划。要根据国家、省市扶贫纲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计划,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效推进。要加大全县贫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贫困人口的现状、需求、脱贫路径,为扶贫计划推进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城镇农村统筹规划,各乡镇、村要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作出具体扶贫规划,做到上下衔接协调推进。

3.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扶贫效果。要坚持把扶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壮大增收产业,作为实现开发式扶贫的着力点,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从根本上使贫困人口走出困境脱贫致富。要巩固现有产业化建设成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技能,指导扶贫对象加强产业管理,发挥产业脱贫效益。

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十二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重心和工作重点,从这八个字上来看,贫是问题,扶是手段,脱是目的。我想找到了问题的出处,辅之以正确的手段和措施,目的就会达到。

一、**县的基本情况。

**属老、少、边、穷和库区移民重点县,是国家实施**山片区开发的试点县之一,也是**山片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全县国土总面积3351.6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2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9.1万人。重点贫困村118个,非重点贫困村204个。末全县农业人口为41.5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扶贫对象53982户、17.25万人(按3072元标准)。

为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真正把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贫困原因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县按照“选主持、定地点、明对象、讲政策、听意见、贴公示、核信息、留痕迹”八步走的标准在全县所有村庄召开屋场院子会,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倾听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想法、让老百姓当“裁判”、民主评议筛选贫困户对象,精准识别到人,脱贫计划制定到户。全县共召开屋场院子会5000余场次,收集村民意见建议6万余条,拟定帮扶措施近10万条,对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共筛出12539户38350人,对原未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内但又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共纳入12344户34094人。(20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治国理政新实践·脱贫军令状”栏目,以《建档立卡“回头看”确保扶真贫》为题,播发了**县精准识别屋场院子会的情况。湖北省扶贫办主任杨朝中批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精准扶贫来不得半点虚假,确保扶真贫,必须抓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六个精准是以识别精准为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屋场会’上到了中央《新闻联播》,是**县委、县政府最讲认真的结果,我们推介**的做法,号召全省向**看齐”。**委书记**在全州大会上指出:“**县的这种做法值得全州各地学习借鉴”)。

按照“五个一批”的标准锁定了全县“六个对象”,找准了贫困原因、贫困程度。一是我县地处偏远山区,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留守的基本是“老、弱、病、残”群体,再加上缺少新型农业技术和能人帮带,传统的耕作模式还根深蒂固,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贫困人口对发展产业信心不足,增收门路不多,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全县需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866户115360人;二是我县地处**山区,最高海拔3005米,最大相对高差2938.2米,地表平均坡度28.6度,其中25度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66%,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37.09%,800至1200米中山区占33.07%。再加上地表崎岖,峡谷幽深,沟壑纵横,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地震和滑坡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导致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需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757户26607人;三是需要通过生态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从事天然林和集体公益林资源管护等生态补偿政策来实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28户45696人;四是因贫困户家庭子女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和劳动技能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家庭知识结构需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0429户42719人;五是因病因智因残等情况导致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弱需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113户41824人,其中需通过低保、五保政策兜底对象有11960户24284人,需通过医疗救助扶持对象有7428户17814人。找对了穷根,为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准施策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措施。

(一)强化脱贫举措,实施“五个一批”政策。**县“五个一批”政策文件已经全部出台,根据贫困原因实施政策,根据政策找到、找准脱贫措施和手段,让政策到户到人、措施落地生根,解决好了“怎么扶”的问题。一是坚持把发展生产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要实现脱贫致富,既要靠政府扶持,也要靠社会帮扶,更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我们坚持“烟畜茶果药菜”六大传统特色产业不动摇,又把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电子商务信息等新型产业模式作为富民产业来打造,制定重点针对贫困群众的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逐步实现就地增收脱贫。二是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自然条件差,有不少贫困人口居住地生存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很难就地实现脱贫致富。在贫困户自愿的前提下我们将严格按规定、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三是坚持把生态补偿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就地将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努力通过生态补偿、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绿色产业等措施,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四是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我们将努力争取国家教育经费向**地区倾斜,推动**的教育资源、资助政策、招生政策向贫困学生倾斜,决不让贫困代际相传。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快推进教育均等化。五是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之策。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推动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等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对低保、五保对象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对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实行大病救助。

(二)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保障,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前提。融合交通、水利、国土、住建、文体、电力、通信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集中,大力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土地治理、农网改造、危房改造、宽带乡村等工程,优先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信息化程度低、公共文化设施落后等问题。

(三)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一是完善到户工作机制。严格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四个到村六个到户四项工作机制”工作模式,完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全面推进扶贫政策资金到村到户。二是建立扶贫利益链接机制。按照“121+x”模式(即:发展一片特色产业基地、组建两个左右农村合作组织、对接一个以上龙头企业、链接一批贫困户),总结推广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探索实施“基地+合作组织+涉农企业+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合作组织共同发展的利益链接关系。鼓励贫困劳动力通过外出或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三是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着力解决金融扶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扶贫贷款贴息力度,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金融扶持实现脱贫。加大金融扶贫创新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允许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投入。

四、精准推进让精准脱贫见实效。

(一)落实“五个一批”政策,让贫困户得到实惠。一是发展生产脱贫方面,依托县域“烟畜茶果药菜”六大特色产业,发展产业49.2万亩,通过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致富能人+贫困群众”扶贫开发模式,全县现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1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95家,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1万余人;发展电商近500户,举办信息赶集13期,参与农民7万余人、带动农产品交易1.8亿元;已向1857户贫困户和157家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5983万元;发展农家乐5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304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计划实施44万千瓦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其中,溪丘湾乡谭家湾3000千瓦试点建设预计于8月中下旬可全面完成安装并网发电。二是易地搬迁脱贫方面,已精准摸清贫困户安置意愿,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初选了11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4443户13490人,并按照“12×2”模式,每个乡镇选取了2个集中搬迁安置点,现在已完成地形测量、环评、地勘、设计等前期工作。三是生态补偿脱贫方面,目前已落实贫困人口生态公益林46.42万亩,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561.85万元,聘请贫困人口护林员389名,发放护林工资116.7万元;贫困户退耕还林还草退耕2万亩,兑现资金1000万元。四是教育脱贫方面,今年春季学期已发放学前教育补助、义务教育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职生免学费、中职生助学金1316万元,教育救助资金将于8月底全部发放到位。五是社会兜底保障方面,我县现已整合资金1.5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兜底,并按照国家新标准实施兑现,县财政也追加资金3000余万元解决贫困人口医疗保障问题。

(二)驻村帮扶责任到人,贫困户帮扶实现全覆盖。让每一户贫困户家庭有一个熟悉国家政策、掌握相关技能的帮扶人在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路上给予参谋和建议,是落实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的初衷,同时也是解决“谁来扶”的问题。省、州、县136个驻村帮扶单位,组建40个工作队,选派118名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及镇直单位全体党员干部、村支两委干部、种养能人大户组建380个工作队。全县动员544名常驻工作队员及全体乡镇干部,共组建420个工作队,按“一对一、一对多”的原则,对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县1200家民营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捐款捐物、发展基地,结对帮扶贫困户5000余户。持续开展“结穷亲”活动,1349名党员领导干部、73名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结穷亲”1422户。

三是强化资金统筹,实行项目对接。全县统筹精准扶贫、重大项目、城镇建设三大平台,整合财政专项资金23.6亿元,统筹项目101个,其中整合涉农专项资金16.6亿元,用于精准扶贫项目建设73个,并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集中用于贫困地区生产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确保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工作一直在路上,**县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县,从“八七”扶贫攻坚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也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发展的扶贫之路,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在十三五期间,**人民将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