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读后感(汇总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4:48:54 |
  • 游客 |
  • 8页

这本书给予我很多启发,读后感中包含了我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那么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要全面理解书中的内容,仔细品味每个细节,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次,我们要注意提炼出书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这样才能在读后感中表达清晰明了。同时,我们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仅仅局限于书中的故事情节,还要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和体验,让读后感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我们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们的读后感。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读者自身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与概括,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读后感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一

因为假期很长,天天待在宿舍没事干,就去图书馆借了《毛泽东选集》进行翻阅。

专门挑了几篇特别有名的文章来读,例如《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实践论》等等。因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是我第一篇阅读的文章,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就谈一下《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从下文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分析是由对革命态度最消极而来的也是按照当时经济地位由上至下的次序,一步一步递进的阐述各阶级的革命性,达到区分敌我及驳斥当时党内的陈张两种倾向的目的。

他首先分析的是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指出它们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附属帝国主义的,代表着中国最落后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极端的反动派,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与国民党右派。

其次分析了中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推翻了中国根深蒂固盘根交错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阶级,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但是他们确实具有局限性,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他们对帝国主义是即反对又依赖,对封建主义是即反抗有妥协他们即革命又反动。所以毛泽东指出他们对于革命是具有矛盾的态度,并预见他们是一个动摇的阶级,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并在文末指出对待他们的态度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使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是我们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用让他们扰乱我们的阵线。

小资产阶级。按照经济地位毛泽东又把这这个阶级分成三个部分。有点余钱的是一个部分,他们渴望成为中产阶级,所以对中产阶级的宣传颇为相信,对革命持怀疑态度。这部分占小资产阶级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只能在经济上自给的,比上一阶级经济地位下降了一层。他们取中立态度不反对革命,但有不敢贸然参加,他们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最后是生活质量较以前下降的一部分。毛泽东认为他们在革命运动中是颇为要紧的。毛认为总体上看这个阶级也是不坚定的。其实这个时期分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毛泽东对阶级革命性的规律认识。这和该阶级的社会经济的地位是分不开的,通俗一点说就是“愈穷愈革命”,这样看来一般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人群是革命的中坚分子,那就应该是半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把阶级分析完之后,毛泽东在文末指出了对待各阶级的态度,以达到前文中的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特别领导权问题,与革命的同盟军问题,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为他在日后进行的农民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对于中国革命这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革命的政治和政治的革命中国革命和革命中国是中国在当代的声音,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二次革命。革命的时代仍在继续,并未结束。孙中山的声音还在荡漾: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上学时便听说过毛泽东的很多文章,如《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对毛泽东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后,对毛泽东思想更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认真阅读了《毛泽东文选》后,则是系统全面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文选》,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们既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也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团结就是力量”=“载人航天精.也是毛泽东选集突出的精神之一.

读完《毛选》二卷,《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20xx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20xx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团结就是力量”=“载人航天精神”,今天、明天、后天,中国人想干的事就一定能干成!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二

此篇并非书评,只是我边读边写的一些理解。

《实践论》。

《实践论》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基本可以概况为大家熟知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同志是一名社会学家,他主张在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要实践。具体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观察)--感知(感性)--实践(理性)--修改理论--感知--实践--修改理论。

如此往复,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不可缺失。基本上科学研究方法目前就是这样的,呈现出一个负反馈系统的状态。

具体的细节理论不谈,我更愿意直接联系到生活中。目前我从事的工作为资产管理,做一些复杂资产的投资。很多资产类型的投资市面上诸多书籍也都会讲到,但是我发现阅读再多的书籍都不如感知-实践-反馈学的多。做投资必须要上手实操,本本主义是行不通的。不过,投资是没有真理的,但是是有心得的-通过实践发展心得最后指导投资,这样的路径便应和了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也是优秀的投资人常常采取的方式。

《矛盾论》。

《矛盾论》是一篇非常艰深的哲学论文,我的理解应该是非常粗鄙简略了。在我看《矛盾论》的核心就是讲述什么是毛泽东同志理解的“唯物辩证法”-即何为唯物,何为辩证法。

有p是因为有非p,二者无法孤立来看,这点是黑格尔发展出来的。统一即对立的两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相互转化,这一点我理解的不是特别好,只能粗略的解释成对立的矛盾会造成斗争(运动中势能的存在)的势,而斗争的结果则是对立的逐渐消融和新的对立的产生(这里的“对立”和原文的“矛盾”是一个意思)。

唯物这部分就有些不太明白了。表面上的意思是矛盾是客观事物中绝对存在的,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存在前提的。所以事物的发展几乎就是必然的,因为矛盾是必然的,而矛盾就是运动的原因。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寻找运动的规律,就必须“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这便是我理解的唯物精神。

我窃以为《矛盾论》中矛盾二字稍微有些重了点,“矛盾”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斗争的(也许这也是主席的意思),这样会让文章的表达受限。《矛盾论》背后的哲学含义比社会斗争可能要广泛的多。在我看,矛盾论已经带有系统论的影子-文章中多次提到系统的矛盾和具体的矛盾、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联系到生活中,《矛盾论》告诉我要以发展变化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规律,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都是发展变化的。这让我不禁在脑海里给之前读过的康德的先验道德哲学打上了一个小小的问号。我认同先验的存在(形而上的),也认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可能二者都不是全面的,理解复杂的世界需要把它们结合起来看。当然了,再具体到投资中,毫无疑问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白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不要抱着自己过去几笔类似交易的成功经验肆意应用,这终将导致灾难,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会发展变化的,作为投资者,要有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打算。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三

经验是指经过阅读和实践后形成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言的阅读体验与数学笔记相似体验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写下来,类似于体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初读《毛泽东选集》是在初二,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不得而为之,觉得中国革命都胜利了,毛泽东思想离我们如此之远。但上大学后,我闲暇细读《毛选》时,才发觉自己错的离谱,其实毛泽东思想在现今依然可以为我们所受用,它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是《毛选》的第三卷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篇,我读后感触颇深,思绪万千。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主席围绕“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这一中心来写的,文章主要是提出了“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的观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这明显也是我们现今许多人的缺点。

文中写道“”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我初二时读《毛选》不也是这样,为了单纯的学习而学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何等肤浅,何等贫乏,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对于学习,浅尝辄止,不作深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又或者有很多学生非常努力的学,却总是学不好,事倍功半。这皆因不注重研究现状,盲目地学,无的放矢地学习,或者“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地学习,这尽管是学习了,但却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所学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渐觉得学而无味,迟早会落得“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悲哀。

“认真地研究现状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确实我们许多人越来越崇尚西方,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如何好,“而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思自己,我也曾认为外国的福利好,制度好,教育好,也为此认真研读了下外国的历史,而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似乎懂得很少甚至有些东西是一无所知。以前我以自己是理科生,而认为没有学好历史是理所当然,每次都以为知道点皮毛就好,应付下考试就行了,不去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想想是多么的惭愧,有时还觉得或许生活在外国更好,在我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样我们是不是在现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下已经失去了自己最传统,最本质的东西呢?不懂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不懂得认真学习历史,不懂得自己的过去,那又怎么配得上去谈将来啊!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今天,更要知道昨天和前天”,这样才能跟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应为了单纯的学习,要联系自身,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把所学的运用到实际中,多到社会中实践。

我们要注重研究现状,不要盲目学习,要培养有的放矢的态度,尊重并研究祖国的历史,不要让一些最美好的东西,如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还要把自己所学,前人的经验运用到实际中,这样才能真正改造我们的学习。

这些天,在我读了《毛泽东选集》后觉得里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航标,也可以应用于当今商战之中。我将在我的博文中陆续写一些感言,今天我就将我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如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的开场白就可以应用到商战之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一个个体户就要明确一个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就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未来客户、自己的渠道伙伴要充分的分析。这是一个企业决策者或老板要搞清楚的东西,大的方向是不能搞错了的。

对某一领域的行业中,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寻找盲区,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寻找盈利的空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分析,认为“是我们的敌人”,这就确立革命的目标,革谁的命。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可以说是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大的企业要垄断这个行业,不愿意看到本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因而会不择手段打压小企业。而小企业为了生存,则会避免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寻找大企业忽视的软肋,而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和理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始终矢志不移,从不放弃共产党信念。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创建根据地,但他的战略思想得不到“共产国际”和当时部分中央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曾先后多次受到错误的处分、降级、撤职,但毛泽东一方面服从,一方面不消极,围绕党的事业,总是尽量做些有益的工作。他非常有个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走什么道路?他非常清晰并坚决坚持自己的观点。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动摇,不因自己的一时得失而左右。在党的历史上,多次重大紧急关头,他当时的意见不被认可,他是孤立的,但事后证明,他的主张的正确的。毛泽东的大局观,体现在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攻大渡河、跨雪山、越草地,冲破敌军重重包围,战胜天险,克服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在困难中总是找到新的希望。毛泽东的胸怀大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敢开拓的非凡魄力,深受全党信服、敬爱和崇拜。

毛泽东一生爱读书、爱思考、勤于实践、勤于调查。他一生博览群书,精通历史文化。他终生学习,富有政治学习的睿智,理论学习的精深,军事学习的谋略。在不同时期,及时提出不同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抗战时期,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及时提出“我们全党全军继续保持戒骄戒躁作风,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出了军威,树立了国威。他的大智慧、大战略,纯洁了全党,纯洁了社会。中美建交规避了国际危机,开创了国际安全环境,人民热情空前高涨,人口红利,为邓小平留下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好时代。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衣服、被子、鞋子都是破了补了又补,吃饭不喜酒不择菜。他爱家,爱生活,爱运动,爱人民,他一生爱百姓,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袖。毛泽东对工作讲原则,对内部犯错误的同志总是批评教育,总是说服引导,他深入群众,与民同乐,与民亲和。

毛泽东的一生从建党、建军、建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为我们留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毛泽东是伟人,也是普通人,读他的书永远读不完,学习他的心得永远也写不完。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

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就是要坚定党的信念;就是要有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引领的敬业精神;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就是要心系员工,平易近人,成就我们自己人生更多精彩。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奋发图强!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从事法律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

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最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对于第五卷,官方的态度有点暧昧不太想公开,所以索性我就先读一至四卷。社会上许多很有成就的人对这套书推崇备至,说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读完的感受也是如此,认为这套书浩浩汤汤,不愧其屠龙术之称。但“如鼠饮河,自得其量”,我感到自己认识还不够全面,理解还不够深刻,也没有实践支撑,所以恐怕只能学得其中一点点。接下来,我准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体悟到的一些点。

辩证法,对立统一,中庸,不极端,不过左过右,全面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就是让人们去寻找中间最佳的“度”。我在各种具体问题中学习如何把握度好多年了,还要一直学习下去。我认为这个点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但这个点太通俗了,大家都有体会,我还是不多举例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可以衍生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困难环境下的乐观积极,毛是真的相信并且一直以来都相信,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他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这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魄力带领着大家坚持直至走出困境。顺境下的居安思危,自我批评,平津战役后,统一全中国指日可待,但他在社论中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战士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城市。看问题全面是什么意思比较好理解,看问题有高度的意思不是很好理解。我试着猜测一下,或许高度就来自于全面。所谓大局观,高度,格局,应该就是从这种全面来。1938年毛写下论持久战,那是抗战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但毛那时就极有底气的乐观的准确的估计出整个战争形势必将从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再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直至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种大局观和高度,非常震撼人心。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大气最令我印象深刻。最近华为事件是风口浪尖,我拿任正非的采访举例。我看了他的采访,发现很多处有毛选的影子,果然他自己曾经也说过自己是学毛标兵。就这个乐观悲观问题来说,记者问他现在是不是到了华为最危险的时候,任说孟晚舟被捕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发展的很好了,兜里也都有钱了,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都指挥不动一些人。反之他说现在很好,正是万众一心的时候。

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于我最有利的办法,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说这是党性。过于看重理论被称为教条主义,唯书本是从,书呆子;过于依赖身边的经验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所以每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抽象一般化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从下一次实践中再进行认识的升级,如此循环,这就叫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山水的三重境界),这就叫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前有过一个很蠢的问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认识但认识有正误有深浅,所以人的实践有成败。我自己好总结经验,实践上是弱项。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篇幅上来讲这个点不是毛选里的重点,但我觉得这个点非常重要,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就靠这种能力,一针见血,看问题看本质,说的都是这种能力。我说不好这种能力怎么锻炼,只是知道确实有很多人绕来绕去绕不明白。

学习和自我批评,毛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武器。任正非说他传承到毛的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对于我,我从很小就有意识的这样做,虽然有时任性,但这种向别人学习,不断自我进步的思想一直在,根深蒂固。我愿意把自己剖析的很彻底,仔细分析,找出问题。哪怕我现在的价值观还接受不了,但是只要我觉得自己应该那么做,我就会在心里先埋下这种观念的种子,慢慢向那个方向努力。

关于领导力,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带领大家做一件事要注意两方面,一有使命感,能给大家精神激励;二有物质利益分给大家。政策不能只有领导人知道,也必须向被领导人解释清楚,要求讲群众路线,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发表命令,必须同时解释清楚形势和目标,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要真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先讲清形势再分配任务,注意气氛,民主集中。这种领导方法我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讲话里都明确感受到了,他们也都非常注意政治气氛,尤其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不是完全的一言堂,即便有个人影响力,他们还是得注意其他人意见。不管怎样,这种真诚的领导方式我很喜欢,也符合我的风格。毛说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使主意意见实行,必须要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不敢放手,不能调动积极性的结果就是上下交困,无法解决问题。具体方法上,毛建议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带领一些积极分子,带动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这给我的一点启示就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三种人,我以后要做集体里的积极分子,因为时间精力怎样都得消耗,做积极分子自己更融入心里更舒服,而且对自己发展也有好处。不过领导力是我的弱项,我确实没什么经验。以后需要找机会再尝试。

关于宣传,宣传的目的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泽东非常注重宣传和政治氛围,群众路线如此,在他的政治局里也是如此,在他决定作出某项重要决定之前,他可能要事先放出风声,他要考虑到大家整体的意见和整体气氛。宣传要真诚,言之有物,不可对牛弹琴,实际只为自己出风头,要用被宣传对象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宣传。毛在这说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用对牛弹琴批评弹琴者不顾被宣传对象具体情况,只想自己装逼。这点说的太好了,有的人张嘴说话就是为了装逼,我自己也要时刻引以为戒。要敢于表达观点,观点要显明,不可钝刀子割肉。毛泽东的文章以及演讲的论调朴实真诚,又常用问答,排比,举例和讽刺等手段,大气稳重又不失幽默锋利。我认为关键点还在于真诚,我自己在演讲或发言的时候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多半原因就在于我的质朴真诚,确实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话白话无病呻吟。但是近来我的表达能力下降了,因为价值观上怕太跳抢风头,所以表达时会因为不想耽误别人时间流露出急迫和不自信,但我知道,只要我这种价值观变回去,我的表达能力可以非常稳。其次由于忽视了表达,遣词造句开始词不达意了,开始不能很快很好找到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应该注意加强锻炼。真诚是很好的,搞的很精明的样子不会有人相信,只有给人真诚和坦白的印象才能使人相信。另外想表达不争功不争权时,尽量用别的词代替我/我们;指责时可以用他/他们来代替你/你们。

政治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选里很多政策明显的显示出这种目的,比如释放俘虏,医治伤兵;要打击的地主户数不能超过总户数的8%,人数不能超过总人数的10%,注意保护中农利益;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甚至美国政府中普通工作人员和做决策的人;1948年分化国民党时提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统一战线问题就是联合所有可能的朋友和敌人斗争的意思,包括联合部分其他国家附属的买办阶级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甚至哪怕明知道将来要对立的现在也可以联合,比如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毛一直争取政治主动,在任何对外战争中都宣传自己是被动的,自己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他为表示强硬,一般都会加一句,要打的话我们可以一直打下去)。当时重庆谈判,毛敢于去谈并就某些条件做出让步就是为谋求政治主动,当然蒋介石邀请他去也是为谋求政治主动。毛说外地干部(一般是上级)和本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外地干部负主要责任;老干部和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老干部负主要责任。同样我觉得,父母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父母要负主要责任。此外我发现一个处理纠纷的好策略,有理(师出有名)有利(战必胜)有节(胜即归),毛特意强调,不可被进攻不反击,不可同时打击很多敌人,要选择最恶劣敌人予以消灭,休战期间要讲团结。据说这恰好是博弈论中长期博弈的最优解。任正非在采访里也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他低调克制也有利于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不过我有个担心,他还是在夸川普,我担心他再这么夸下去会被认为软弱,引起国内民众舆论的反感。

在军事上,毛泽东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他提出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持久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歼灭战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占领城市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不是目的。战术上速决,战略上才能持久。他要求必须要有战略,必须有对形势的预期,可以不断调整,但不能没有,不可以战略懒惰,要分主次明重点。毛的战略思想诠释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生动的用法。这里有一个问题,敌人后期也知道他的战略思想,为什么无法打败他?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人民战争。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支持的战争。人民为什么支持?有好处。什么好处?物质上打土豪分田地,精神上当家作主(阶级斗争)。所以回到领导力,精神物质两方面,团结多数人。有百姓的支持,他的军队才可以打游击战,他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他才可以不在乎占领地盘,所以根据地的建设是核心。这和以前的起义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共产党有精神武装,有使命感,相对有规矩。任正非说自己公司的战略也是农村包围城市,他讲他为什么能领先别的相同策略的公司,他说是他给的钱多。

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我觉得也很有趣。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在自己政治主张和上级不符合时,都没有妥协,而是明确的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样的好处是显得立场坚定具有人格魅力;会被人记着,历史也会给出评判。坏处就是受排挤和冷落,赌自己将来的命运。邓小平的起和落可以说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立场必须要有,这会被人记住,并给自己带来因果,不过自己就是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要听音辨义,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演讲说二十年来革命形势没有这么坚固过,就是他感受到威胁的反应,他反复说不要丧失我们的信心,就是已经有很多人丧失了信心的反应。再比如,我们还得判断某些国家的宣传口号是不是声东击西,某些和平空气是不是为了筹备战争,某些强势威胁是不是只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

一个政府或集体对外宣传口径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政府或集体强大,其首脑有控制力的体现,反之则是衰弱和分裂的体现。毛邓都据此做过很多类似的判断。毛在解放战争后期好几次借此讽刺南京政府,邓也批评过戈尔巴乔夫政府类似问题。

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是小,忽视情绪产生隔阂是大。高岗《我的反省》:“对少奇产生隔阂,大概始1947年。当时赵德尊去平山开土地会议,我们让他向少奇汇报东北的情况,其中包括对东北工作方针的争论、彭真等人的错误,以及根据中央决定对东北局进行调整等情况,希望少奇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少奇听了汇报后,不说东北争论的是与非,只说‘要注意团结,不要落井下石。过去满洲党和朝解党就是因为不团结,结果被敌人搞垮了。’赵德尊回来传达少奇的谈话后,我们很不理解:明明是纠正错误,怎么说是‘落井下石’、‘不团结’?因此认为少奇对彭真等人的错误有些袒护,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此对少奇产生了隔阂,但这只是工作上的问题。

毛选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我知道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挖掘和认识不够深刻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我要警惕,这些终究是方法论,是认识和理论,不是我的实践。千万不能因为这些思想和认识,因为自己读过什么书自以为是,思想就像屁眼,每个人都有,要有真正成绩。另外不可被任何一种思想方法论束缚住,要跳出去,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从事法律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

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辩证法,对立统一,中庸,不极端,不过左过右,全面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就是让人们去寻找中间最佳的“度”。我在各种具体问题中学习如何把握度好多年了,还要一直学习下去。我认为这个点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但这个点太通俗了,大家都有体会,我还是不多举例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可以衍生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困难环境下的乐观积极,毛是真的相信并且一直以来都相信,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他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这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魄力带领着大家坚持直至走出困境。顺境下的居安思危,自我批评,平津战役后,统一全中国指日可待,但他在社论中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战士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城市。看问题全面是什么意思比较好理解,看问题有高度的意思不是很好理解。我试着猜测一下,或许高度就来自于全面。所谓大局观,高度,格局,应该就是从这种全面来。1938年毛写下论持久战,那是抗战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但毛那时就极有底气的乐观的准确的估计出整个战争形势必将从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再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直至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种大局观和高度,非常震撼人心。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大气最令我印象深刻。最近华为事件是风口浪尖,我拿任正非的采访举例。我看了他的采访,发现很多处有毛选的影子,果然他自己曾经也说过自己是学毛标兵。就这个乐观悲观问题来说,记者问他现在是不是到了华为最危险的时候,任说孟晚舟被捕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发展的很好了,兜里也都有钱了,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都指挥不动一些人。反之他说现在很好,正是万众一心的时候。

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于我最有利的办法,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说这是党性。过于看重理论被称为教条主义,唯书本是从,书呆子;过于依赖身边的经验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所以每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抽象一般化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从下一次实践中再进行认识的升级,如此循环,这就叫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山水的三重境界),这就叫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前有过一个很蠢的问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认识但认识有正误有深浅,所以人的实践有成败。我自己好总结经验,实践上是弱项。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篇幅上来讲这个点不是毛选里的重点,但我觉得这个点非常重要,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就靠这种能力,一针见血,看问题看本质,说的都是这种能力。我说不好这种能力怎么锻炼,只是知道确实有很多人绕来绕去绕不明白。

学习和自我批评,毛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武器。任正非说他传承到毛的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对于我,我从很小就有意识的这样做,虽然有时任性,但这种向别人学习,不断自我进步的思想一直在,根深蒂固。我愿意把自己剖析的很彻底,仔细分析,找出问题。哪怕我现在的价值观还接受不了,但是只要我觉得自己应该那么做,我就会在心里先埋下这种观念的种子,慢慢向那个方向努力。

关于领导力,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带领大家做一件事要注意两方面,一有使命感,能给大家精神激励;二有物质利益分给大家。政策不能只有领导人知道,也必须向被领导人解释清楚,要求讲群众路线,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发表命令,必须同时解释清楚形势和目标,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要真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先讲清形势再分配任务,注意气氛,民主集中。这种领导方法我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讲话里都明确感受到了,他们也都非常注意政治气氛,尤其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不是完全的一言堂,即便有个人影响力,他们还是得注意其他人意见。不管怎样,这种真诚的领导方式我很喜欢,也符合我的风格。毛说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使主意意见实行,必须要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不敢放手,不能调动积极性的结果就是上下交困,无法解决问题。具体方法上,毛建议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带领一些积极分子,带动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这给我的一点启示就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三种人,我以后要做集体里的积极分子,因为时间精力怎样都得消耗,做积极分子自己更融入心里更舒服,而且对自己发展也有好处。不过领导力是我的弱项,我确实没什么经验。以后需要找机会再尝试。

关于宣传,宣传的目的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泽东非常注重宣传和政治氛围,群众路线如此,在他的政治局里也是如此,在他决定作出某项重要决定之前,他可能要事先放出风声,他要考虑到大家整体的意见和整体气氛。宣传要真诚,言之有物,不可对牛弹琴,实际只为自己出风头,要用被宣传对象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宣传。毛在这说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用对牛弹琴批评弹琴者不顾被宣传对象具体情况,只想自己装逼。这点说的太好了,有的人张嘴说话就是为了装逼,我自己也要时刻引以为戒。要敢于表达观点,观点要显明,不可钝刀子割肉。毛泽东的文章以及演讲的论调朴实真诚,又常用问答,排比,举例和讽刺等手段,大气稳重又不失幽默锋利。我认为关键点还在于真诚,我自己在演讲或发言的时候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多半原因就在于我的质朴真诚,确实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话白话无病呻吟。但是近来我的表达能力下降了,因为价值观上怕太跳抢风头,所以表达时会因为不想耽误别人时间流露出急迫和不自信,但我知道,只要我这种价值观变回去,我的表达能力可以非常稳。其次由于忽视了表达,遣词造句开始词不达意了,开始不能很快很好找到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应该注意加强锻炼。真诚是很好的,搞的很精明的样子不会有人相信,只有给人真诚和坦白的印象才能使人相信。另外想表达不争功不争权时,尽量用别的词代替我/我们;指责时可以用他/他们来代替你/你们。

政治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选里很多政策明显的显示出这种目的,比如释放俘虏,医治伤兵;要打击的地主户数不能超过总户数的8%,人数不能超过总人数的10%,注意保护中农利益;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甚至美国政府中普通工作人员和做决策的人;1948年分化国民党时提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统一战线问题就是联合所有可能的朋友和敌人斗争的意思,包括联合部分其他国家附属的买办阶级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甚至哪怕明知道将来要对立的现在也可以联合,比如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毛一直争取政治主动,在任何对外战争中都宣传自己是被动的,自己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他为表示强硬,一般都会加一句,要打的话我们可以一直打下去)。当时重庆谈判,毛敢于去谈并就某些条件做出让步就是为谋求政治主动,当然蒋介石邀请他去也是为谋求政治主动。毛说外地干部(一般是上级)和本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外地干部负主要责任;老干部和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老干部负主要责任。同样我觉得,父母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父母要负主要责任。此外我发现一个处理纠纷的好策略,有理(师出有名)有利(战必胜)有节(胜即归),毛特意强调,不可被进攻不反击,不可同时打击很多敌人,要选择最恶劣敌人予以消灭,休战期间要讲团结。据说这恰好是博弈论中长期博弈的最优解。任正非在采访里也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他低调克制也有利于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不过我有个担心,他还是在夸川普,我担心他再这么夸下去会被认为软弱,引起国内民众舆论的反感。

在军事上,毛泽东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他提出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持久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歼灭战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占领城市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不是目的。战术上速决,战略上才能持久。他要求必须要有战略,必须有对形势的预期,可以不断调整,但不能没有,不可以战略懒惰,要分主次明重点。毛的战略思想诠释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生动的用法。这里有一个问题,敌人后期也知道他的战略思想,为什么无法打败他?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人民战争。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支持的战争。人民为什么支持?有好处。什么好处?物质上打土豪分田地,精神上当家作主(阶级斗争)。所以回到领导力,精神物质两方面,团结多数人。有百姓的支持,他的军队才可以打游击战,他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他才可以不在乎占领地盘,所以根据地的建设是核心。这和以前的起义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共产党有精神武装,有使命感,相对有规矩。任正非说自己公司的战略也是农村包围城市,他讲他为什么能领先别的相同策略的公司,他说是他给的钱多。

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我觉得也很有趣。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在自己政治主张和上级不符合时,都没有妥协,而是明确的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样的好处是显得立场坚定具有人格魅力;会被人记着,历史也会给出评判。坏处就是受排挤和冷落,赌自己将来的命运。邓小平的起和落可以说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立场必须要有,这会被人记住,并给自己带来因果,不过自己就是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要听音辨义,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演讲说二十年来革命形势没有这么坚固过,就是他感受到威胁的反应,他反复说不要丧失我们的信心,就是已经有很多人丧失了信心的反应。再比如,我们还得判断某些国家的宣传口号是不是声东击西,某些和平空气是不是为了筹备战争,某些强势威胁是不是只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一个政府或集体对外宣传口径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政府或集体强大,其首脑有控制力的体现,反之则是衰弱和分裂的体现。毛邓都据此做过很多类似的判断。毛在解放战争后期好几次借此讽刺南京政府,邓也批评过戈尔巴乔夫政府类似问题。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是小,忽视情绪产生隔阂是大。高岗《我的反省》:“对少奇产生隔阂,大概始1947年。当时赵德尊去平山开土地会议,我们让他向少奇汇报东北的情况,其中包括对东北工作方针的争论、彭真等人的错误,以及根据中央决定对东北局进行调整等情况,希望少奇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少奇听了汇报后,不说东北争论的是与非,只说‘要注意团结,不要落井下石。过去满洲党和朝解党就是因为不团结,结果被敌人搞垮了。’赵德尊回来传达少奇的谈话后,我们很不理解:明明是纠正错误,怎么说是‘落井下石’、‘不团结’?因此认为少奇对彭真等人的错误有些袒护,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此对少奇产生了隔阂,但这只是工作上的问题。

毛选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我知道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挖掘和认识不够深刻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我要警惕,这些终究是方法论,是认识和理论,不是我的实践。千万不能因为这些思想和认识,因为自己读过什么书自以为是,思想就像屁眼,每个人都有,要有真正成绩。另外不可被任何一种思想方法论束缚住,要跳出去,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自己作为我们企业里负责重要工作的一名高层领导,自然对高层领导的工作思路思考的最多。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方向”和“方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方向”好比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短期发展战略。“方法”好比是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计划、制度、流程。作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员,公司所赋予的权利很大,那麽其所对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会更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压力迫使自己“战战兢兢”的去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懈怠与马虎。我们要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负起全部的责任,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去制定,兢兢业业、最小偏差的去执行。高层必须完全清楚,公司战略出了问题或者说“方向”出了问题就是高层的工作失败,这个责任我们决不可以推委,也推委不出去。所以说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能力是高层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第一能力。公司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是高层领导们必须抓的“方法”的内容。如果把“战略”比喻成公司的头的话,那麽“计划、制度、流程”就是公司的腿和脚。没有腿和脚,即便我们的头脑再灵活睿智也跑不过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每一位公司的高层领导,都要对“方法”问题提起足够高的重视,必须认真督促、监控自己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把相应的制定计划、制度、流程的本领练硬,把自己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制定好、制定科学。在这项工作进行的前期,尤其是目前我们每位高层领导肯定要投入相对多的精力,多监督、多检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将来的时间争取出来,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去。

正确的“方向”和得当的“方法”相互匹配,我们高层人员才能象主席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善于当班长的党委书记”。

第二,“团结、透明、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应该成为我们高层团对,成为全公司的优良作风。

我们高层人员是公司的“脑袋”,我们的思想、办事方法直接决定着我们这麽大一个公司的所有动作。如果我们这十几个人的动作、步调都不能协调一致,那么我们全集团的一百多号人该如何办。公司让每位老总负责一摊相对独立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工作职责一定要有相对独立性,但这就对我们彼此之间沟通本领的加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层人员一定要更加加强工作团结、相互信息沟通的良好习惯。出现了问题,象主席说的那样“把它摆到桌面上来”,我们大家认真沟通、认真协调,把所有潜在的原因都找出来,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如果我们能永远保持这种优良作风,我们的工作也会永远是做好的。

公司现在拥有十几个部门、分公司、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公司,虽然各个职责不同,但是相互工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部门与部门之间,总公司与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分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顺畅与否、流程合理与否,将会是我们未来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我们高层有责任要自己所负责的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养成互通情报、互相支持的习惯。一项工作如果这样去做:下手部门送一步,上手部门接一步。那么我们何愁工作沟通不顺畅、不能高效完成。工作需要下属去做,但良好的工作习惯却是我们高层人员帮大家养成的。我们不但要自己会“弹钢琴”,还要教自己的下属学会“弹钢琴”。大都把钢琴弹好,十个手指头相互协调、抑扬顿挫。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是最有效率的。

第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读到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对“力戒骄傲”问题的阐述,我想到的更多的是艰苦奋斗的问题。正象王总在始终向全体员工强调的那样“艰苦奋斗永远不能丢,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不能让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利润在毫无意义的浪费中白白流失掉。在王总的带领下,几年来华夏地产是创造了一些利润,但是我们有着更多的项目、更多的机会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抓住。企业竞争,已经不是“不进则退”,而是“不进则亡”。我们全公司上下不应有丝毫的懈怠与骄傲,我们没有沾沾自喜的机会,我们也永远不要让自己坐吃山空,我们要努力把钱用在刀刃上。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真切的走进毛主席应该是在我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深情并茂的讲解,让我对那段红色的风云岁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对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萌生出崇高的敬意。

好奇之下我打开了《毛泽东选集》,想象中的毛选应是深奥难懂,且枯索无味的,我以为我会感到乏味无聊,但没想到除了因年代原因对旧事的生疏感,我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相反,里面的言语让我热血沸腾,这也让我明白,真理是不分新旧的,更甚至比时间还深情,与其说这是一次阅读,倒不如说这是一场思想的洗礼。

这里也注入了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以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刻的道理,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并引领着中华民族复兴以江河奔涌之势一路向前,让沉睡百年的“东方睡狮”站起来了,感慨之余,也让我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不但在于提出了准确的思想指导,将之付于实践,更在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并非空谈空想。

不管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不管是“百万雄狮过长江”;还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始终坚定不移,从不放弃革命信念,如今看到《毛选》,我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书中所传递的理想信念,所蕴含的实践真理,不但让我对毛泽东同志经历的这段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珍惜现在的和平岁月,理解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时间水平所限,我并没有能很透彻的去读这本书,但是哪怕只理解了其中的三四处,也会让人受益匪浅。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拿着这本毛泽东选集,与我发出一样的感慨——他比时间更深情。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五

小时候听奶奶说,我姥爷和领袖同岁。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领袖。上了大专之后,利用周末时间,我读完了学校阅览室所有关于领袖的书籍。那些书籍几乎都是粉丝向的个人传记。言语间的吹捧,回想起来让人反感。此为第二次“近距离”接触领袖。

2014年,在我被辞退与重新找工作的间隙,和两位好友去了一趟北京。这一次是物理接触。从主席身边经过,那股气吞山河的霸气扑面而来。抛开粉丝见偶像的激动心理,我确定那刻的情景已经上升到了生理层面。当时我整个人浑身是颤抖的。

那是虔诚的信徒,遇到真神时一种“恍然隔世”的触感。如今拜读了《毛泽东选集(1卷)》,真切感受到了领袖的过人之处。对于书中的革命纲领,历史薄弱的我可能只领会到来了10%。这不妨碍其中的思想策略,有着照进生活的实用性。接下来就以我有限的文案工作经验,结合领袖在《毛泽东选集(1卷)》的革命纲要,谈谈文案人成长路上的“敌与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其为《中国社会阶级分析》这篇著作的核心观点。领袖指出,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小,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1.学习方向。

在文案人学习进阶过程中,往往也会遇到这种“敌友不分”的问题。以为关注了几个文案类公号,每期不落地追着前辈的经验推文,抽空看几本文案类书籍,就当是学习了。熟不知这些“技巧”层面的“朋友”,却成了你学习进步的“敌人”。

文案的学习在文案之外。

《叶问3》甄子丹大战泰森的时候,甄子丹险胜半招。抛开剧情需要,现实生活中谁胜?这个答案是肯定而且绝对的。甄子丹的搏斗技巧,不比泰森少吧!但是取胜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技巧”,更在于“抗揍系数与输入力度”。

文案学习也是如此。不要深陷方法论无法自拔,多看看经典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此以来在撰写文案的时候,才能引经据典信手捏来。

武打造型和深厚内功,一个也不能少。

2.属性认知。

文案不是文学。文案是为商业目的而存在的(公益广告除外)。更多要考虑到目标群体的喜好,不要把文案人自己的个人喜欢太当回事。很多时候“只要998”就是比“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能带来更多的销售额。消费者又不是诗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文艺情怀。

文艺情怀可以有,但是文案人将其带到工作中去,恨不得每次写文案都要“文艺一把”,就有点“敌友不分”了。

哪怕有些名典中的句子,被直接拿来当文案商用,我们也要清晰的知道“文案就是文案,它不是文学”。

3.判定标准。

当一条文案还未投向市场,或者投向市场之后并未做数据跟踪,这个时候评价它的好坏是可笑的。很多时候我们说一条文案写得好,只是从文学角度来判定的。这条文案的数据如何,你也许就不了解。

一条从文学角度来说很好的文案,当它火了之后,也不能下结论说它是“好文案”。它火仅仅只能代表它火。当转化收益不行的时候,这条文案的写作者该吃泡面还得吃泡面。

4.谁是裁判。

既然文案只有投入市场之后,才能判定好与不好,那是不是意味着想产出一条成功的文案,就只能凭运气了?严格地说:是的!没有人敢拍胸脯说,自己写的文案一定能带来预期的转化收益。就像电影导演一样,没有谁跟保证自己的电影一定大卖。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这样的:口碑佳票房不一定好,口碑烂也不见得票房一定差。

而面对这无计可施的扯淡规律,有些导演却部部电影都能赚钱。比如周星驰,比如沈腾,比如诺兰。难道这些人都是被幸运之神偏爱的?非也!原因在于:他们了解裁判的喜好。

他们不故作高冷地一味地表达个人观点,而不顾观众的观影体验;他们不会为了探寻个人的艺术造诣,而连一个故事都不给你好好讲。摸清裁判的脾气至关重要,当你写完一条文案之后,你要寻求你的裁判(目标消费者)的观点和建议。关于美食的文案,你就征求身边吃货朋友的观点;关于口红的文案,你就征求身边爱美女士的观点。而不是询问你的文案同行。

一部电影好不好,帮忙站台的其他导演说了不算,因为他们忽悠不了几个观众。一则文案好不好,同行说了不算,因为同行也买不多少产品。有事问裁判,因为裁判说了算。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六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还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这两者的差别在于,后者是因为透彻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有了充足的自信在没有到来的时候去预测未来。

而前者往往不被人所喜,只在大势将成之时,才敢去相信去行动。而时机已晚,只能喝汤。

不管哪个,都涉及到了掌控和预见的能力。

其中清晰的描绘未来蓝图的能力很重要。如果想象力加上强大的推演逻辑能力,做事就会清晰有干劲。

而很多事情我们在将来未来之时都是犹疑,两可之间。事后给自己自圆其说。就比如自己预测tiktok在美国一事。只要不决断,就说明还没有把握。没有把握就说明还有信息没掌握。掌握信息不敢决策说明思维还不够完善。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七

终于在迫不得已之下,拿出了尘封已久的《毛泽东选集》进行翻阅。

专门挑了几篇特别有名的文章来读,例如《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实践论》等等。因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是我第一篇阅读的文章,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就谈一下《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从下文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分析是由对革命态度最消极的阶级到最积极的阶级从最反动的阶级到最革命的阶级的顺序而来的也是按照当时社会经济地位由上至下的顺序,一步一步递进的阐述各阶级的革命性,达到区分敌我及驳斥当时党内的陈张两种倾向的目的。

他首先分析的是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指出它们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附属帝国主义的,代表着中国最落后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极端的反动派,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与国民党右派。

其次分析了中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推翻了中国根深蒂固盘根交错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阶级,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但是他们确实具有局限性,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他们对帝国主义是即反对又依赖,对封建主义是即反抗有妥协他们即革命又反动。所以毛泽东指出他们对于革命是具有矛盾的态度,并预见他们是一个动摇的阶级,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并在文末指出对待他们的态度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使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是我们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用让他们扰乱我们的阵线。

小资产阶级。按照经济地位毛泽东又把这这个阶级分成三个部分。有点余钱的是一个部分,他们渴望成为中产阶级,所以对中产阶级的宣传颇为相信,对革命持怀疑态度。这部分占小资产阶级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只能在经济上自给的,比上一阶级经济地位下降了一层。他们取中立态度不反对革命,但有不敢贸然参加,他们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最后是生活质量较以前下降的一部分。毛泽东认为他们在革命运动中是颇为要紧的。毛认为总体上看这个阶级也是不坚定的。其实这个时期分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毛泽东对阶级革命性的规律认识。这和该阶级的社会经济的地位是分不开的,通俗一点说就是“愈穷愈革命”,这样看来一般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人群是革命的中坚分子,那就应该是半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把阶级分析完之后,毛泽东在文末指出了对待各阶级的态度,以达到前文中的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特别领导权问题,与革命的同盟军问题,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为他在日后进行的农民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八

读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后,不仅使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更全面的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准备,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谈谈读完这一文我的感受和体会。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进一步从思想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风,即为书中讲的主观主义的态度,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毛泽东号召改造我们的学习,展开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文中的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共产党建党这二十年来党为革命作的努力,以及党对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对马克思有了更多的了解,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是作为我党解放民族的最好武器,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会使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

文中的第二部分,毛泽东具体分析了广泛存在党内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风,即主观主义的倾向,并且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____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

文中具体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非马克思主义,即主观主义的态度详细说明了三方面的情形:一是不注重研究现状,二是不注重研究历史,三是不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而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违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于是,自己造出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与实际分离。毛泽东对这种主观主义态度的人作了一个很形象的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文章中着重突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巧用对比手法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对照,正反鲜明,有力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可贵,文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注重研究现状;就是注重研究历史;就是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华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要长期坚持的思想态度,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才有了今天的毛泽东思想,有了中国的飞速发展,有了现在的空前景象,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中国各届领导人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在不断升华,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一届党领导人呼吁中华儿女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定会在中国开花,结果。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九

毛泽东是一伟人,一巨人,凡夫俗子难以能及。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毛泽东选集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几十年前曾经接触过的《毛泽东选集》,如今学习起来居然发现了这麽多的新知识。真是“真理永远没有新旧之分”呀。

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自己作为我们企业里负责重要工作的一名高层领导,自然对高层领导的工作思路思考的最多。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方向”和“方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方向”好比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短期发展战略。“方法”好比是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计划、制度、流程。作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员,公司所赋予的权利很大,那麽其所对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会更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压力迫使自己“战战兢兢”的去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懈怠与马虎。我们要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负起全部的责任,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去制定,兢兢业业、最小偏差的去执行。高层必须完全清楚,公司战略出了问题或者说“方向”出了问题就是高层的工作失败,这个责任我们决不可以推委,也推委不出去。所以说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能力是高层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第一能力。公司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是高层领导们必须抓的“方法”的内容。如果把“战略”比喻成公司的头的话,那麽“计划、制度、流程”就是公司的腿和脚。没有腿和脚,即便我们的头脑再灵活睿智也跑不过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每一位公司的高层领导,都要对“方法”问题提起足够高的重视,必须认真督促、监控自己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把相应的制定计划、制度、流程的本领练硬,把自己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制定好、制定科学。在这项工作进行的前期,尤其是目前我们每位高层领导肯定要投入相对多的精力,多监督、多检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将来的时间争取出来,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去。

正确的“方向”和得当的“方法”相互匹配,我们高层人员才能象主席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善于当班长的党委书记”。

第二,“团结、透明、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应该成为我们高层团对,成为全公司的优良作风。

我们高层人员是公司的“脑袋”,我们的思想、办事方法直接决定着我们这麽大一个公司的所有动作。如果我们这十几个人的动作、步调都不能协调一致,那么我们全集团的一百多号人该如何办。公司让每位老总负责一摊相对独立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工作职责一定要有相对独立性,但这就对我们彼此之间沟通本领的加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层人员一定要更加加强工作团结、相互信息沟通的良好习惯。出现了问题,象主席说的那样“把它摆到桌面上来”,我们大家认真沟通、认真协调,把所有潜在的原因都找出来,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如果我们能永远保持这种优良作风,我们的工作也会永远是做好的。

公司现在拥有十几个部门、分公司、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公司,虽然各个职责不同,但是相互工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部门与部门之间,总公司与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分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顺畅与否、流程合理与否,将会是我们未来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我们高层有责任要自己所负责的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养成互通情报、互相支持的习惯。一项工作如果这样去做:下手部门送一步,上手部门接一步。那么我们何愁工作沟通不顺畅、不能高效完成。工作需要下属去做,但良好的工作习惯却是我们高层人员帮大家养成的。我们不但要自己会“弹钢琴”,还要教自己的下属学会“弹钢琴”。大都把钢琴弹好,十个手指头相互协调、抑扬顿挫。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是最有效率的。

第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读到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对“力戒骄傲”问题的阐述,我想到的更多的是艰苦奋斗的问题。正象王总在始终向全体员工强调的那样“艰苦奋斗永远不能丢,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不能让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利润在毫无意义的浪费中白白流失掉。在王总的带领下,几年来华夏地产是创造了一些利润,但是我们有着更多的项目、更多的机会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抓住。企业竞争,已经不是“不进则退”,而是“不进则亡”。我们全公司上下不应有丝毫的懈怠与骄傲,我们没有沾沾自喜的机会,我们也永远不要让自己坐吃山空,我们要努力把钱用在刀刃上。

读了《毛选》,心得不要太多,哪怕是一条,只要能用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就是成功了。愿我们大家共同进步。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

作文。

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20xx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20xx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20xx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从事航天领域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

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首先,我和很多人的感受一样,不相信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的。以为是网友恶搞。于是我专门翻阅了原版的“毛选”,确为毛选第五卷里的话,能专门收录在毛选里应当是比较慎重的。所以我觉得,这是毛泽东的本意。

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或许是时代不同了,就是某些人自以为的“素质高”了,不再有“点名批评”了,大家一团和气就真的一团和气了。比如对贪污犯取消死刑,仿佛就真的没有应该判死刑的贪污犯了!毛泽东作为,应为全国最高层,居然会点名批评同样处于“高层”的同事,后来也同样成为“伟人”的邓小平同志,这要在现今,怎么可能呢!官官相护,相互吹捧都唯恐不及呢,怎么可能批评,还指名道姓的批评,确实让人惊讶。这大约也应该归功于“受党的教育多年”罢!

这样对事不对人的点名批评仿佛是毛泽东习惯用的一种方式,似乎唯这样方可不愧为同志。就在这本《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有收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

“北京清华大学,有个学生公开提出:‘总有一天老子要杀几千几万人就是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来,这一‘家’也出来了。邓小平同志去这个大学讲了一次话,他说,你要杀几千几万人,我们就要专政。”

又提到这个邓小平同志,他依然在“领导岗位上”,因为毛泽东前次点名批评的是邓小平同志的方法问题,按毛泽东的话说,应该是“治病救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错误不要紧,只要改正,就是好同志”。可见毛泽东对邓小平并不像很多自以为自己是大人物的那样对某某有成见之一说。毛泽东才是真正的大人物,一个真正的伟人!在他心里的词典里就根本没有某些自以为大人物的小人们总想着的那个词。

现在为什么不太批评或者不点名批评了呢,是不是现在的“领导者”们没有错误,或者犯的都是“普遍错误”而不是“个人错误”呢?很显然不是的。这个问题要深入说开去是相当复杂的,我辈非领导者,更不是所谓的“高层”大人物,信息少,孤陋寡闻,就更只能说一些毛皮,所以也就只好让大家姑且听之,权作闲聊而已。

第二,是党内,特别是所谓“领导”们,他们总保持“一团和气”,甚至打着“维稳”的旗号,官官相护。自己身边的部下或者同事出了问题,能掩饰且掩饰,对待“民怨”能压制就压制,能逃避就逃避。从不客观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情况出现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是今天看到别人的错误害怕就是自己的明天,今天我护着他了,寄望着下次他保住我;或者本来就有自己的一份,不先死保护他自己怎么办?批他就等于批自己,所谓要倒大家都得倒!所以,现在常常一犯案就是大案,窝案;让老百姓都误以为共产党怎么啦!仿佛都坏了似的,长期的捂住盖住堵住,势必“积重难返”,都下刀割肉了,岂有完肤!

第三,有些所谓的领导,自己没有什么能力,看不出贪污腐败分子的丑恶伎俩,或者看出了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像毛泽东那样一针见血批评了人,还可以给人指明一个解决的办法,哪怕例举另一个有利的案例。这样的人原本就不能做领导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错误的当上了领导,也许不是你一个人的错,但你没能耐,占着茅坑不拉屎,还自以为屁股坐在领导位置上就人五人六,小丑腐败分子明目张胆在你面前耍花枪,严重危害党的形象,你居然毫无察觉或者束手无策,那就是你的错!有错就改,犹未为晚。所以,领导者一定是有点才能,庸才最好趁早下台。

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不要以为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了,人民生活有点保障了,不造反了,这个官就容易当了,就不需要努力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做人做事,时代的发展都是这样的,你不学习,人民学习,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处事方式和方法就会跑到你的前面去,靠压制,靠蒙骗,靠和稀泥打哈哈都不可能是长久之计,依靠粉饰终究不可能有长治久安。所以毛泽东说“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他的话不是没有得到过验证。只是,作为共产党员的我辈,不希望我们的党,接受这样那样的教训太多,特别是不要太严重,一个受伤过重的身体是要损害根本的。把教训尽量吸取在最初阶段,把产生教训的行为和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则应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责任。

“现在,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的矛盾也基本上解决了,别的方面的矛盾又突出出来了,新的矛盾又发生了。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末,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这些震耳欲聋的囊囊诤言,被不少党员干部耳边风,当成了不合时宜。不知道他们“与时俱进”到何处去了,餐馆酒肆里还是娱乐城休闲中心去了?长此以往,还是毛泽东的那句话“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至少,也如他所说“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当年有一大批大公无私的优秀的共产党员,一批先人后己,甚至从来就不想自己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如今怎么样?什么“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什么“忙碌的公仆在包厢里,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该抓的工作在。

口号。

里,妥善的计划在抽屉里,应煞的歪风在通知里,辉煌的数字在总结里。”等等等等。长此以往,如何得了!杜牧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毫无“怕怕”乎!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十

《毛泽东选集》需要有菩萨心肠,也要有金刚手段。站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上看当下的悲欢冲突,都不过一时云烟。

在湖南,发起农民运动。当大家都在发愁去哪里找革命盟友时,好像只有毛泽东敏锐的观察到,占比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下中农才是最好的革命力量。虽然工人集聚的力量最大也最方便搞革命,但当时的中国工人阶层只有200多万。显然还不足以当主力。

很奇怪为什么这么明显的数据,几个主要带头的共产党领导观察不到。也许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在环境待久的认知偏差。以为只有工人才有知识和能力搞革命。而农民的素养水平太低,连基本识字能力都没有。只适合被领导,被奴役,被跟随。

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智慧藐视。而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跟一帮连饭都吃不饱,每天在发愁粮食和天气的人讲情怀?讲革命?讲权力?太书生意气了。

和多年后的红卫兵革命一样,一群毫无道理的最底层农民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打砸抢,地主的田地没收,缴纳,牛羊重新分配。原有秩序全部破坏。新的秩序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建立。人间炼狱,鸡飞狗跳。

正当众人惴惴,不知这种运动是好是坏时。毛泽东毅然支持这场农民运动。敢于正视破坏行为,也敢于指出背后隐藏的革命力量。正所谓不破不立。革命不是闹家家,必然伴随着流血和冲突。而当时的毛泽东好像也就而立如许。认知和心性决定了未来势能的差异。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十一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和理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始终矢志不移,从不放弃共产党信念。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创建根据地,但他的战略思想得不到“共产国际”和当时部分中央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曾先后多次受到错误的处分、降级、撤职,但毛泽东一方面服从,一方面不消极,围绕党的事业,总是尽量做些有益的工作。他非常有个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走什么道路?他非常清晰并坚决坚持自己的观点。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动摇,不因自己的一时得失而左右。在党的历史上,多次重大紧急关头,他当时的意见不被认可,他是孤立的,但事后证明,他的主张的正确的。毛泽东的大局观,体现在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攻大渡河、跨雪山、越草地,冲破敌军重重包围,战胜天险,克服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在困难中总是找到新的希望。毛泽东的胸怀大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敢开拓的非凡魄力,深受全党信服、敬爱和崇拜。

毛泽东一生爱读书、爱思考、勤于实践、勤于调查。他一生博览群书,精通历史文化。他终生学习,富有政治学习的睿智,理论学习的精深,军事学习的谋略。在不同时期,及时提出不同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抗战时期,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及时提出“我们全党全军继续保持戒骄戒躁作风,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出了军威,树立了国威。他的大智慧、大战略,纯洁了全党,纯洁了社会。中美建交规避了国际危机,开创了国际安全环境,人民热情空前高涨,人口红利,为邓小平留下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好时代。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衣服、被子、鞋子都是破了补了又补,吃饭不喜酒不择菜。他爱家,爱生活,爱运动,爱人民,他一生爱百姓,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袖。毛泽东对工作讲原则,对内部犯错误的同志总是批评教育,总是说服引导,他深入群众,与民同乐,与民亲和。

毛泽东的一生从建党、建军、建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为我们留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毛泽东是伟人,也是普通人,读他的书永远读不完,学习他的心得永远也写不完。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

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就是要坚定党的信念;就是要有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引领的敬业精神;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就是要心系员工,平易近人,成就我们自己人生更多精彩。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奋发图强!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十二

每次拿起《毛泽东选集》,都会被伟人毛泽东那朴实的文风和字里行间透出的果断刚毅的风范所折服。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著作家,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诗人。综观其一生,风风雨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要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19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第二卷中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求恩这个名字我很熟悉,小时候看过《白求恩》电影,那部电影的主题歌我还能记住几句,“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纪念白求恩》中的最后一段,我很喜欢,也很有感触。

这篇文章我们是学过的,虽然如此,现在看到它和两年前看到它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了。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很高,也就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高评价的前提只有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根据我目前的理解,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我觉得,共产党员的最根本的任务是为人民服务,而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持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保持本性,何为本性?就是最基础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中,时刻把持着本性,才能无坚不摧。

此外,《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工作的。”

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党员干部。

这都展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的集中体现。

这就是我读了《毛泽东选集》的所思所悟!我觉得,心得不要太多,哪怕一条,只要能够运用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去就是成功了。

愿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几十年前曾经接触过的《毛泽东选集》,如今学习起来居然发现了这麽多的新知识。真是“真理永远没有新旧之分”呀。

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自己作为我们企业里负责重要工作的一名高层领导,自然对高层领导的工作思路思考的最多。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方向”和“方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方向”好比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短期发展战略。“方法”好比是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计划、制度、流程。作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员,公司所赋予的权利很大,那麽其所对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会更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压力迫使自己“战战兢兢”的去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懈怠与马虎。我们要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负起全部的责任,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去制定,兢兢业业、最小偏差的去执行。高层必须完全清楚,公司战略出了问题或者说“方向”出了问题就是高层的工作失败,这个责任我们决不可以推委,也推委不出去。所以说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能力是高层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第一能力。公司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是高层领导们必须抓的“方法”的内容。假如把“战略”比喻成公司的头的话,那麽“计划、制度、流程”就是公司的腿和脚。没有腿和脚,即便我们的头脑再灵活睿智也跑不过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每一位公司的高层领导,都要对“方法”问题提起足够高的重视,必须认真督促、监控自己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把相应的制定计划、制度、流程的本领练硬,把自己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制定好、制定科学。在这项工作进行的前期,尤其是目前我们每位高层领导肯定要投入相对多的精力,多监督、多检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将来的时间争取出来,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去。

正确的“方向”和得当的“方法”相互匹配,我们高层人员才能象主席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善于当班长的党委书记”。

第二,“团结、透明、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应该成为我们高层团对,成为全公司的优良作风。

我们高层人员是公司的“脑袋”,我们的思想、办事方法直接决定着我们这麽大一个公司的所有动作。假如我们这十几个人的动作、步调都不能协调一致,那么我们全集团的一百多号人该如何办。公司让每位老总负责一摊相对独立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工作职责一定要有相对独立性,但这就对我们彼此之间沟通本领的加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层人员一定要更加加强工作团结、相互信息沟通的良好习惯。出现了问题,象主席说的那样“把它摆到桌面上来”,我们大家认真沟通、认真协调,把所有潜在的原因都找出来,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假如我们能永远保持这种优良作风,我们的工作也会永远是做好的。

第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读到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对“力戒骄傲”问题的阐述,我想到的更多的是艰苦奋斗的问题。正象王总在始终向全体员工强调的那样“艰苦奋斗永远不能丢,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不能让我们辛辛劳苦创造的利润在毫无意义的浪费中白白流失掉。在王总的带领下,几年来华夏地产是创造了一些利润,但是我们有着更多的项目、更多的机会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抓住。企业竞争,已经不是“不进则退”,而是“不进则亡”。我们全公司上下不应有丝毫的懈怠与骄傲,我们没有沾沾自喜的机会,我们也永远不要让自己坐吃山空,我们要努力把钱用在刀刃上。

读了《毛选》,心得不要太多,哪怕是一条,只要能用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就是成功了。愿我们大家共同进步。

终于在迫不得已之下,拿出了尘封已久的《毛泽东选集》进行翻阅。

专门挑了几篇特别有名的文章来读,例如《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实践论》等等。因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是我第一篇阅读的文章,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就谈一下《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从下文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分析是由对革命态度最消极的阶级到最积极的阶级从最反动的阶级到最革命的阶级的顺序而来的也是按照当时社会经济地位由上至下的顺序,一步一步递进的阐述各阶级的革命性,达到区分敌我及驳斥当时党内的陈张两种倾向的目的。

他首先分析的是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指出它们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附属帝国主义的,代表着中国最落后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极端的反动派,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与国民党右派。

其次分析了中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推翻了中国根深蒂固盘根交错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阶级,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但是他们确实具有局限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他们对帝国主义是即反对又依赖,对封建主义是即反抗有妥协他们即革命又反动。所以毛泽东指出他们对于革命是具有矛盾的态度,并预见他们是一个动摇的阶级,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并在文末指出对待他们的态度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使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是我们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用让他们扰乱我们的阵线。

小资产阶级。按照经济地位毛泽东又把这这个阶级分成三个部分。有点余钱的是一个部分,他们渴望成为中产阶级,所以对中产阶级的宣传颇为相信,对革命持怀疑态度。这部分占小资产阶级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只能在经济上自给的,比上一阶级经济地位下降了一层。他们取中立态度不反对革命,但有不敢贸然参加,他们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最后是生活质量较以前下降的一部分。毛泽东认为他们在革命运动中是颇为要紧的。毛认为总体上看这个阶级也是不坚定的。其实这个时期分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毛泽东对阶级革命性的规律认识。这和该阶级的社会经济的地位是分不开的,通俗一点说就是“愈穷愈革命”,这样看来一般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人群是革命的中坚分子,那就应该是半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把阶级分析完之后,毛泽东在文末指出了对待各阶级的态度,以达到前文中的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特别领导权问题,与革命的同盟军问题,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为他在日后进行的农民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十三

闲来无事,寒假中挑了本《毛泽东选集》读读。前四卷读完了,脑子里有些想法不待启开第五卷就冒出来。我从未想到过,读毛选竟然能读得意兴盎然,觉得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从未想到过,毛选竟会如此平易可亲,除了因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现在捧读这套书,深深觉得相见恨晚。这样的好书,这样有趣有味的书,这样说理清清白白的书,怎会今日才去拜读!这样的文字实在是当下那一大堆一大堆文字垃圾所不能比的。

毛选诸多篇章之中我最喜爱的是他1927年3月所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还有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的问题》,其次还有《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比如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的问题》的讲话中谈到的知识分子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象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象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真真佩服毛泽东高妙的语言,没有一个高深的字眼,朴朴素素的口语化文章,深邃而有力!

即使是《实践论》和《论持久战》这样理论性强的著名篇章,也是能够比较轻松读下去的。因为它们思路简明清晰,语言仍是一贯的平易嘛。比如说在《论持久战》毛泽东的批评用语,大意是:什么叫做了等于白做?难道说吃了饭拉了屎就等于没吃,睡了觉醒来就等于没睡吗?《反对党八股》中的犀利语言一直都可以发挥出耀眼光芒,要知道现在学术界论文的有气无力难道还不够严重吗?而“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深信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靠得住的话。

对于毛选,我就说到这儿吧。总之,它们不会叫人乏味,不管是不是已经腻了一些文字。

毛泽东是我国的一代伟人。他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团结统一、和谐稳定的时代,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难以忘记,而且他的文采非凡,留下的各卷书籍都对我们有莫大的益处,特别是《毛泽东选集》,精炼的阐明了我国形势以及未来动向,对我们现阶段的发展乃至全世界的发展稳定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提到: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2019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仍未结束,我国仍处于社会初级阶段,许多制度未完善,祖国统一尚未完成,需要我们团结一切力量面对各项挑战,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才可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繁荣的愿望。在2019年两会中提出的经济要在“稳中求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就是团结一切力量,改善经济格局,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团结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强大自身的首要条件。缺少团结的国家,就缺乏民族凝聚力,就会缺少世界影响力,就会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团结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是我们最重要的宝贵力量!

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阅读中对《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很是亲切,原因是在早些年前在党章学习小组里读到过、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听到过、在革命战争影片里看到过。然而,今天重温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更深的意义。

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曾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把这种关系比喻为血肉关系、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儿子和父母的关系等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检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是党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胜利之本,是为革命和建设提供强大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党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作为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凡事想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工作依靠教师、家长和学生,一切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觉深入到教师、家长和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他们的智慧。

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检验党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的最高标准。“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学校、教师、学生中间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作为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篇十四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泽东选集》读后感【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天,在我读了《毛泽东选集》后觉得里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航标,也可以应用于当今商战之中。我将在我的博文中陆续写一些感言,今天我就将我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如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的开场白就可以应用到商战之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一个个体户就要明确一个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就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未来客户、自己的渠道伙伴要充分的分析。这是一个企业决策者或老板要搞清楚的东西,大的方向是不能搞错了的。

对某一领域的行业中,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寻找盲区,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寻找盈利的空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分析,认为“是我们的敌人”,这就确立革命的目标,革谁的命。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可以说是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大的企业要垄断这个行业,不愿意看到本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因而会不择手段打压小企业。而小企业为了生存,则会避免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寻找大企业忽视的软肋,而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62年前我们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领导全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把处于饥寒交迫中的中国大众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在这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抗争与斗争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主义”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中国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这里除了历史必然性因素之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等品质是其必不可少的前提。然而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少数知识分子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是其中一个,而且是了解的最透彻的一个。从**到北京大学的图书馆,这是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关键一步,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一步步成为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正是因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的理解,他才能在历经曲折之后成为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才能在同帝国主义、封建官僚主义的斗争中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做过多少事情,而在于他把一件事情做得多好。我想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就只做了一件事,却把这一件事做得那么好,那么成功,而这件事却也是那样的不平凡。毛泽东同志取得这件事成功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想在诸多原因中,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若不以此为前提,成功就无从谈起。从想要读《毛泽东选集》到真正去实现再到开始认真的阅读,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当你开始一字一句的品读它时,你就会陷入那细致而又形象的描述,你会惊叹一个人把全中国的情况掌握的如此清晰而全面。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到《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再到《实践论》和《矛盾论》等文章,你都能深深感受到毛泽掌控全局的气势和他的智慧。

4各阶层和**、**、**、**和镇宇等5各地区的社会阶层做了专题性的研究。我想这一份报告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研究无所谓敌人还是朋友,只是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样,都是服务于它所处的社会,为了社会的进步,更好的发展。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仅有的两篇纯哲学的文章,其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完整而彻底的理解深深为我所折服,再看看现在的中国社会,又有多少所谓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了解能像毛泽东那样的透彻呢?再读这两篇文章,感觉又有了一点新的体会,我想是因为这两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是事物普遍规律的论述。在两次阅读的时间间隔里,我的周围发生了很多事情,当我再次阅读的时候会自然地联想到周围环境的改变和发生的事情,我想这样就会有新的体会了吧。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彻底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它们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对于实践的叙述是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下的,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我们不一定能很容易的理解,但毛泽东的《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篇文章系统而清晰地将马克思主义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人事发展过程的理论展现给我们,同时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和国情。虽然这个理论是外国的,但毛泽东对于它的理解却十分的透彻,在阐述的过程中语言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相比于马克思的原著就容易理解多了。在《实践论》的最后,毛泽东写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知道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就是这一百几十个字的道理,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却存在相当一部分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是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却不能在自己的实践或是行为中照着这个道理来,就像现在高校里的一些老师为了拿到科研经费,在学术研究上造假,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不是从实践中得来,而是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编造的(当然不能完全否认其研究成果),作为高校的老师都这样做,更不要说学生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论文造假,论文发表用钱买等现象频频出现。还是呼吁大家在没事的时候都读一读《实践论》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纠结”一词成为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话,我认为其实所谓纠结就是内心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矛盾挣扎。这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古城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就爱那个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可以看出“矛盾”二字虽然写起来很简单,但理解起来却十分复杂和困难。我想毛泽东思想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对矛盾特殊性的解读吧,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找到那个问题的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问题,就像我这次写这份读书心得一样,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下手开始写,后来通过对这次作业特殊性的分析,即是写《毛泽东选集》的心得,它的作者和树的内容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且写得时候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不能像别的读书心得一样只是些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从书的作者和内容开始写,就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读书心得的书写。

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读书体会,我想会随着我反复的阅读而加深,当我开始去体会它的时候,我想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和理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始终矢志不移,从不放弃共产党信念。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创建根据地,但他的战略思想得不到“共产国际”和当时部分中央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曾先后多次受到错误的处分、降级、撤职,但毛泽东一方面服从,一方面不消极,围绕党的事业,总是尽量做些有益的工作。他非常有个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走什么道路?他非常清晰并坚决坚持自己的观点。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动摇,不因自己的一时得失而左右。在党的历史上,多次重大紧急关头,他当时的意见不被认可,他是孤立的,但事后证明,他的主张的正确的。毛泽东的大局观,体现在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攻大渡河、跨雪山、越草地,冲破敌军重重包围,战胜天险,克服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在困难中总是找到新的希望。毛泽东的胸怀大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敢开拓的非凡魄力,深受全党信服、敬爱和崇拜。

毛泽东一生爱读书、爱思考、勤于实践、勤于调查。他一生博览群书,精通历史文化。他终生学习,富有政治学习的睿智,理论学习的精深,军事学习的谋略。在不同时期,及时提出不同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抗战时期,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及时提出“我们全党全军继续保持戒骄戒躁作风,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出了军威,树立了国威。他的大智慧、大战略,纯洁了全党,纯洁了社会。中美建交规避了国际危机,开创了国际安全环境,人民热情空前高涨,人口红利,为邓小平留下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好时代。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衣服、被子、鞋子都是破了补了又补,吃饭不喜酒不择菜。他爱家,爱生活,爱运动,爱人民,他一生爱百姓,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袖。毛泽东对工作讲原则,对内部犯错误的同志总是批评教育,总是说服引导,他深入群众,与民同乐,与民亲和。

毛泽东的一生从建党、建军、建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为我们留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毛泽东是伟人,也是普通人,读他的书永远读不完,学习他的心得永远也写不完。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

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就是要坚定党的信念;就是要有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引领的敬业精神;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就是要心系员工,平易近人,成就我们自己人生更多精彩。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奋发图强!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从事法律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

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初读《毛泽东选集》是在初二,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不得而为之,觉得中国革命都胜利了,毛泽东思想离我们如此之远。但上大学后,我闲暇细读《毛选》时,才发觉自己错的离谱,其实毛泽东思想在现今依然可以为我们所受用,它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是《毛选》的第三卷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篇,我读后感触颇深,思绪万千。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主席围绕“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这一中心来写的,文章主要是提出了“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的观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这明显也是我们现今许多人的缺点。

文中写道“”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我初二时读《毛选》不也是这样,为了单纯的学习而学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何等肤浅,何等贫乏,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对于学习,浅尝辄止,不作深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又或者有很多学生非常努力的学,却总是学不好,事倍功半。这皆因不注重研究现状,盲目地学,无的放矢地学习,或者“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地学习,这尽管是学习了,但却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所学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渐觉得学而无味,迟早会落得“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悲哀。

“认真地研究现状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确实我们许多人越来越崇尚西方,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如何好,“而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思自己,我也曾认为外国的福利好,制度好,教育好,也为此认真研读了下外国的历史,而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似乎懂得很少甚至有些东西是一无所知。以前我以自己是理科生,而认为没有学好历史是理所当然,每次都以为知道点皮毛就好,应付下考试就行了,不去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想想是多么的惭愧,有时还觉得或许生活在外国更好,在我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样我们是不是在现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下已经失去了自己最传统,最本质的东西呢?不懂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不懂得认真学习历史,不懂得自己的过去,那又怎么配得上去谈将来啊!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今天,更要知道昨天和前天”,这样才能跟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应为了单纯的学习,要联系自身,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把所学的运用到实际中,多到社会中实践。

我们要注重研究现状,不要盲目学习,要培养有的放矢的态度,尊重并研究祖国的历史,不要让一些最美好的东西,如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还要把自己所学,前人的经验运用到实际中,这样才能真正改造我们的学习。

读毛泽东一生的经历,从1983年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到1976年晚年的毛泽东,慢慢走近我们心中所为的伟人,你会发现毛主席并不是我们表面上想象的那样巨大。

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从小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尽管他的父亲是富农,毛泽东生活在相对宽裕的家庭里,但是他的思想在走出他生活的地方之前始终是封闭落后的,他反对着他的父亲,依赖着自己的母亲,他爱读《水浒传》,崇拜梁山好汉,这些思想对后来毛泽东领导的运动和他的一些土地政策有很大的影响。

他一直的反叛思想,也是受到《水浒传》的影响,他没有在一个学校读过太久,但是就是他这种似游学的学习经历在那个时候造就了这样一个伟人,他的气魄,他做事的方法总是会让你不得不佩服,当然,晚年的毛泽东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致使中国出现了大的混乱,这也是很让人心痛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一个伟人,有时候是我们把伟人想的太伟大,其实他们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会犯错。邓小平曾说:毛泽东七分功三分过。理性的看待和评论一个人,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我读毛泽东,是因为他是一个伟人,我一直崇拜伟人,但是我想真的看清一个伟人,不想去听别人怎样评论,我想通过自己对其了解去评论这个人,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评论。毛泽东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不管这个收获是不是你最初想要的收获,只要努力了就会让你成长,你的经历就会很丰富。

读毛泽东真的能让你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学到很多,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怎样说才切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的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

军事统帅?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在战争时期那样好过。

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

近代以来,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是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未知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蔑视束缚中国人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或许他最终也是自感绝望,竟立起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的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

所以,晚年的毛泽东的错误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去否定,我们要客观理性的看待身边的每个人,客观的去评价而不要一味的跟风。

最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对于第五卷,官方的态度有点暧昧不太想公开,所以索性我就先读一至四卷。社会上许多很有成就的人对这套书推崇备至,说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读完的感受也是如此,认为这套书浩浩汤汤,不愧其屠龙术之称。但“如鼠饮河,自得其量”,我感到自己认识还不够全面,理解还不够深刻,也没有实践支撑,所以恐怕只能学得其中一点点。接下来,我准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体悟到的一些点。

辩证法,对立统一,中庸,不极端,不过左过右,全面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就是让人们去寻找中间最佳的“度”。我在各种具体问题中学习如何把握度好多年了,还要一直学习下去。我认为这个点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但这个点太通俗了,大家都有体会,我还是不多举例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可以衍生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困难环境下的乐观积极,毛是真的相信并且一直以来都相信,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他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这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魄力带领着大家坚持直至走出困境。顺境下的居安思危,自我批评,平津战役后,统一全中国指日可待,但他在社论中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战士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城市。看问题全面是什么意思比较好理解,看问题有高度的意思不是很好理解。我试着猜测一下,或许高度就来自于全面。所谓大局观,高度,格局,应该就是从这种全面来。1938年毛写下论持久战,那是抗战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但毛那时就极有底气的乐观的准确的估计出整个战争形势必将从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再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直至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种大局观和高度,非常震撼人心。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大气最令我印象深刻。最近华为事件是风口浪尖,我拿任正非的采访举例。我看了他的采访,发现很多处有毛选的影子,果然他自己曾经也说过自己是学毛标兵。就这个乐观悲观问题来说,记者问他现在是不是到了华为最危险的时候,任说孟晚舟被捕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发展的很好了,兜里也都有钱了,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都指挥不动一些人。反之他说现在很好,正是万众一心的时候。

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于我最有利的办法,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说这是党性。过于看重理论被称为教条主义,唯书本是从,书呆子;过于依赖身边的经验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所以每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抽象一般化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从下一次实践中再进行认识的升级,如此循环,这就叫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山水的三重境界),这就叫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前有过一个很蠢的问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认识但认识有正误有深浅,所以人的实践有成败。我自己好总结经验,实践上是弱项。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篇幅上来讲这个点不是毛选里的重点,但我觉得这个点非常重要,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就靠这种能力,一针见血,看问题看本质,说的都是这种能力。我说不好这种能力怎么锻炼,只是知道确实有很多人绕来绕去绕不明白。

学习和自我批评,毛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武器。任正非说他传承到毛的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对于我,我从很小就有意识的这样做,虽然有时任性,但这种向别人学习,不断自我进步的思想一直在,根深蒂固。我愿意把自己剖析的很彻底,仔细分析,找出问题。哪怕我现在的价值观还接受不了,但是只要我觉得自己应该那么做,我就会在心里先埋下这种观念的种子,慢慢向那个方向努力。

关于领导力,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带领大家做一件事要注意两方面,一有使命感,能给大家精神激励;二有物质利益分给大家。政策不能只有领导人知道,也必须向被领导人解释清楚,要求讲群众路线,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发表命令,必须同时解释清楚形势和目标,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要真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先讲清形势再分配任务,注意气氛,民主集中。这种领导方法我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讲话里都明确感受到了,他们也都非常注意政治气氛,尤其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不是完全的一言堂,即便有个人影响力,他们还是得注意其他人意见。不管怎样,这种真诚的领导方式我很喜欢,也符合我的风格。毛说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使主意意见实行,必须要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不敢放手,不能调动积极性的结果就是上下交困,无法解决问题。具体方法上,毛建议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带领一些积极分子,带动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这给我的一点启示就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三种人,我以后要做集体里的积极分子,因为时间精力怎样都得消耗,做积极分子自己更融入心里更舒服,而且对自己发展也有好处。不过领导力是我的弱项,我确实没什么经验。以后需要找机会再尝试。

关于宣传,宣传的目的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泽东非常注重宣传和政治氛围,群众路线如此,在他的政治局里也是如此,在他决定作出某项重要决定之前,他可能要事先放出风声,他要考虑到大家整体的意见和整体气氛。宣传要真诚,言之有物,不可对牛弹琴,实际只为自己出风头,要用被宣传对象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宣传。毛在这说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用对牛弹琴批评弹琴者不顾被宣传对象具体情况,只想自己装逼。这点说的太好了,有的人张嘴说话就是为了装逼,我自己也要时刻引以为戒。要敢于表达观点,观点要显明,不可钝刀子割肉。毛泽东的文章以及演讲的论调朴实真诚,又常用问答,排比,举例和讽刺等手段,大气稳重又不失幽默锋利。我认为关键点还在于真诚,我自己在演讲或发言的时候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多半原因就在于我的质朴真诚,确实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话白话无病呻吟。但是近来我的表达能力下降了,因为价值观上怕太跳抢风头,所以表达时会因为不想耽误别人时间流露出急迫和不自信,但我知道,只要我这种价值观变回去,我的表达能力可以非常稳。其次由于忽视了表达,遣词造句开始词不达意了,开始不能很快很好找到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应该注意加强锻炼。真诚是很好的,搞的很精明的样子不会有人相信,只有给人真诚和坦白的印象才能使人相信。另外想表达不争功不争权时,尽量用别的词代替我/我们;指责时可以用他/他们来代替你/你们。

政治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选里很多政策明显的显示出这种目的,比如释放俘虏,医治伤兵;要打击的地主户数不能超过总户数的8%,人数不能超过总人数的10%,注意保护中农利益;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甚至美国政府中普通工作人员和做决策的人;1948年分化国民党时提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统一战线问题就是联合所有可能的朋友和敌人斗争的意思,包括联合部分其他国家附属的买办阶级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甚至哪怕明知道将来要对立的现在也可以联合,比如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毛一直争取政治主动,在任何对外战争中都宣传自己是被动的,自己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他为表示强硬,一般都会加一句,要打的话我们可以一直打下去)。当时重庆谈判,毛敢于去谈并就某些条件做出让步就是为谋求政治主动,当然蒋介石邀请他去也是为谋求政治主动。毛说外地干部(一般是上级)和本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外地干部负主要责任;老干部和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老干部负主要责任。同样我觉得,父母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父母要负主要责任。此外我发现一个处理纠纷的好策略,有理(师出有名)有利(战必胜)有节(胜即归),毛特意强调,不可被进攻不反击,不可同时打击很多敌人,要选择最恶劣敌人予以消灭,休战期间要讲团结。据说这恰好是博弈论中长期博弈的最优解。任正非在采访里也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他低调克制也有利于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不过我有个担心,他还是在夸川普,我担心他再这么夸下去会被认为软弱,引起国内民众舆论的反感。

在军事上,毛泽东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他提出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持久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歼灭战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占领城市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不是目的。战术上速决,战略上才能持久。他要求必须要有战略,必须有对形势的预期,可以不断调整,但不能没有,不可以战略懒惰,要分主次明重点。毛的战略思想诠释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生动的用法。这里有一个问题,敌人后期也知道他的战略思想,为什么无法打败他?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人民战争。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支持的战争。人民为什么支持?有好处。什么好处?物质上打土豪分田地,精神上当家作主(阶级斗争)。所以回到领导力,精神物质两方面,团结多数人。有百姓的支持,他的军队才可以打游击战,他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他才可以不在乎占领地盘,所以根据地的建设是核心。这和以前的起义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共产党有精神武装,有使命感,相对有规矩。任正非说自己公司的战略也是农村包围城市,他讲他为什么能领先别的相同策略的公司,他说是他给的钱多。

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我觉得也很有趣。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在自己政治主张和上级不符合时,都没有妥协,而是明确的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样的好处是显得立场坚定具有人格魅力;会被人记着,历史也会给出评判。坏处就是受排挤和冷落,赌自己将来的命运。邓小平的起和落可以说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立场必须要有,这会被人记住,并给自己带来因果,不过自己就是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要听音辨义,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演讲说二十年来革命形势没有这么坚固过,就是他感受到威胁的反应,他反复说不要丧失我们的信心,就是已经有很多人丧失了信心的反应。再比如,我们还得判断某些国家的宣传口号是不是声东击西,某些和平空气是不是为了筹备战争,某些强势威胁是不是只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

一个政府或集体对外宣传口径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政府或集体强大,其首脑有控制力的体现,反之则是衰弱和分裂的体现。毛邓都据此做过很多类似的判断。毛在解放战争后期好几次借此讽刺南京政府,邓也批评过戈尔巴乔夫政府类似问题。

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是小,忽视情绪产生隔阂是大。高岗《我的反省》:“对少奇产生隔阂,大概始1947年。当时赵德尊去平山开土地会议,我们让他向少奇汇报东北的情况,其中包括对东北工作方针的争论、彭真等人的错误,以及根据中央决定对东北局进行调整等情况,希望少奇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少奇听了汇报后,不说东北争论的是与非,只说‘要注意团结,不要落井下石。过去满洲党和朝解党就是因为不团结,结果被敌人搞垮了。’赵德尊回来传达少奇的谈话后,我们很不理解:明明是纠正错误,怎么说是‘落井下石’、‘不团结’?因此认为少奇对彭真等人的错误有些袒护,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此对少奇产生了隔阂,但这只是工作上的问题。

毛选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我知道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挖掘和认识不够深刻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我要警惕,这些终究是方法论,是认识和理论,不是我的实践。千万不能因为这些思想和认识,因为自己读过什么书自以为是,思想就像屁眼,每个人都有,要有真正成绩。另外不可被任何一种思想方法论束缚住,要跳出去,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已经有好长时间没看《毛泽东选集》了,再次翻开这本书,依然有初次阅读时的萌萌冲动。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同一个优秀的人进行交流,毛泽东是个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为我指明了方向,帮我解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生活。

《毛泽东选集》最大的特点就是教会人们要说真话,做真事,一切要以实际为根源,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平心而论,现在社会中,又有几个大学,单位,政府部门,能做到这点。就连当年新思想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都已经不再是象征新思想,新人类的代表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曾经失望过,寒心过,认为社会抛弃了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时我想起了那个曾经拯万民于水火,扭转了中国历史命运的人——毛泽东。

我开始翻看他的著作,我想得到在中国最很暗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他是如何来应对比当今社会问题更复杂百倍的历史问题。

最后我明白了,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年轻的一代,是国家的主人,不管我们的国家如何破败不堪,不管现在存在多少个社会问题,他还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还是他的主人,他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我们应当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坐享前辈的劳动成果。

《毛泽东选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他教导人们永不放弃,不管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要有一种乐观的精神。

1.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思想的精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改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说研究解决问题,一定要从事物本身出发,详细掌握事物的情况以及规律,然后才谈得上解决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是凭空想象,往往要犯错的。毛是搞革命的,也就是要变革中国社会。基本要求就是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这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完成。他也非常重视和提倡这一点。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他在湖南和江西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写出多篇调查报告。其方法主要是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通过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他认识到中国社会,尤其农村的阶级分层,意识到广大农民尤其是贫下中农是革命可以而且必须依靠的力量。“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解决问题,第一步也应该是通过各种手段详细的了解问题的本身,了解其来龙去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问题的解决方法甚至答案往往就显而易见了。而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解决方案是否合适,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就是毛最根本的思维模型了。

2.矛盾的分析方法。

除了实事求是这一原则,毛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事物又有其特殊的矛盾。矛盾的双方的力量并不是均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一个系统有不同的矛盾,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属于次要矛盾。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其内部矛盾,即内因。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所谓矛盾的分析方法,就是要找到主要矛盾,认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或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矛盾,我们要具体分析其矛盾,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的革命历程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典范。他分析了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矛盾,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从而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帝反封。而其它社会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因而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无产阶级有可能联合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其它阶级共同革命。另一方面,矛盾的一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力量很强大,因此革命不能速胜,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之间也有矛盾,使得其代理人在中国形成军阀割据。于是弱小的革命力量有可能在军阀统治的薄弱区域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仔细分析所面对的问题的矛盾,找出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研究自己的解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矛盾论》)。

3.群众路线。

毛领导的革命之所以能打败强大的敌人,除了坚持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条就是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了。“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不是毛选的内容,我自己加读的。)一切为了群众,说明了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说明革命的力量来源。从群众中来,向群众学习,及时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可以接受的方法,把党的主张贯彻下去。我们干事情很少能有一个人能干成的,必须要团结其他人。怎么团结呢?“一切为了群众”,用利益来团结他人。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一切依靠群众”,合作就要信任他人。“从群众中来”,善于向别人学习。“到群众中去”,要把自己的主张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输出给对方,变成其自己的自发的主动的行动。

4.学习方法。

毛的学习方法同样值得借鉴。首先是其学风:“理论和实际统一”(《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的态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把知识给背下来复述,这在毛那时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在今天这个可以随时掏出手机谷歌百度的时代更是如此。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学习实用性的知识,如计算机编程,口腔修复学等,检验学习效果最主要的方式是亲手写个程序出来,亲自给人镶一颗牙齿。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所谓“思维模型”),然后用这些思维模型去解释、理解现实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效果来验证思维模型。看来道理都是相通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即要结合实际来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整顿党的作风》)“不读书不行,读书太多了也不行。本事,光靠读书不行,要靠实践。我们的国家主要靠在实践中读书的干部掌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总之学习和实践不能偏废,否则都要犯错误。

再来说说读书。毛一生酷爱读书,也很重视书本的学习。但他却不唯书,主要还是唯实。“知识分子接受前人的经验,主要是靠读书。书当然不可不读,但是光读书,还不能解决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看毛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他对书里的东西并不全信,摘出很多论述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他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书不用读得太多,消化不了反而不好。另外,关于书的选择,“我劝在座的同志,你们如果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那就还需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需要读一读。不懂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东西,就驳不倒它。”(《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也就是各种书都要读,博览群书。

5.工作方法。

毛很注重工作方法,关于工作方法的论述遍布于很多文章中。毛提倡的工作方法是“具体的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是耐心说服而不是命令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有问题有矛盾“摆到桌面上来讨论”,同志之间“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对主要工作要“抓紧”,不要耻于向下级请教。(《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不要什么事情总是捂着。”(《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5.写作。

另外毛的文章,总是结构很清晰。一般都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语言很平实,不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就能看明白,这就是本事!毛文章里也有关于写作的阐述。关于写作者的责任:“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反对党八股》)关于文章结构:“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反对党八股》)关于文章形式的:“现在许多同志的文章,空话连篇的也有,但比较少;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还要讲文法。许多同志省掉了不应当省掉的主词、宾词,或者把副词当动词用,甚至于省掉动词,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还要注意修辞,怎样写得生动一点。总之,一个合逻辑,一个合文法,一个较好的修辞,这三点请你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文法,修辞。

6.精神因素。

在重视实践的同时,毛也认为精神因素的作用。“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井冈山的斗争》)对待思想问题:“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不让发表错误意见,结果错误意见还是存在着。而正确的意见如果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见过风雨,没有取得免疫力,遇到错误意见就不能打胜仗。因此,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总结一下,毛思想的精髓就是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看起来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了,可惜真正能做到的,不多。连他自己,晚年也没做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