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肩起历史的重任(精选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0:44:33 |
  • |
  • 12页

总结是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改进的方向。完美的总结需要结构清晰,贯穿始终。在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些值得一读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一

内容摘要:。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

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件,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事半功倍,甚至出现了负效应。比如,在运用幻灯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把片子设计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样,有些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喧宾夺主”,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高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科学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栩栩如生,有的甚至比教师准备的投影片更形象、丰富。若教学时,一开始就展示投影片,则会禁锢学生头脑,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人如是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由于各个人的理解、想象、知识面的不同,再加上性别、性情、处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必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高潮,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善于做到三大舍弃:。

首先,不要过分热衷于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展示媒体本身。在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

其次,在教学过程重要适时取舍。比如《安塞腰鼓》一课,为了使同学们把握感情基调,我想通过听录音以来解决。结果,录音还没放完,大部分同学已经体会到文中粗犷强悍、奔放洒脱的情感,并情不自禁的朗读起来。此时,我干脆关闭录音机。让学生充分表现,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文中的律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应努力做到三忌、三要,即:忌滥用、强行用、准备好的统统用;要会用、妙用和活用。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二

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

教师语言在传递知识,沟通情感,感受智慧的同时展现个人修养,突出个性,从而展现语言的优美,彰显知识的魅力。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语言美,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彰显语言的魅力,知识的力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做到语言美呢?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干练简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有严密的逻辑性、有强烈的感染力。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这些,只要你有意识的去注意、训练、培养自己的教学语言,认真积累,学习总结,天长日久,做到这些也不是难事。

教师语言要干练简洁,不拖泥带水。

作为教师,每天离不开书本,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所选的范文都是经过专家一审再审,最后通过的,书上的例文或理论事例都是用最精练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叙述的。在教学之前,只要我们认真的研究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思考一下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方法与教学语言,我们的心里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大致的、明确的目标,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如何上好?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会想法把书本语言变成我们自己的.语言,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语言特点,课堂上有意识的去组织教学,提炼教学语言,用干练简洁的话语表达教学内容,就不会漫无边际,胡乱扯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了。

教师语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言简意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我们却没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曾经听过某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是上七年级的《孙权劝学》,我不知道那老师课前是否有所准备,课堂上,他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孙权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说完后在黑板上板书课文译文,有的学生则是沉浸在他的历史故事中而思想还没能反回到课堂现实中来,呆呆的盯着讲台上的老师,极少数的几个在下面机械性的跟随着老师,把黑板上的内容抄写在自己的书的空白处,就这样在讲故事与抄写中结束了一堂语文课。我认为,上这节课应试突出孙权的“劝”和吕蒙的“学”才是目的。历史故事作为背景材料可以,但不能成为全部教学内容,译文也不能取代课堂上的启发引导与积极思考。而该教师就没有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明白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师语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不繁而杂。

(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教师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语言表达严谨,要有严密而滴水不漏的逻辑性,决不能想到哪就说到哪,信口开河,颠三倒四。如果教师语言做不到这点,课堂教学表面上显得生动活泼,趣味性很浓厚。然而由于教师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时间花了半天,说者口干舌噪,听者不明究理,人云亦云。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要说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就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很难。我也曾听过某些学校领导,在会上或国旗下讲话,本来他手里就拿着一份稿子,却一会儿说这样,一会儿说那样,前面刚刚讲了学生要遵纪守法,接着谈食品安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遵守交通法规,接下来又是如何搞好值日卫生,不乱图乱画,又必须怎样怎样搞好学习,你们的父母怎样怎样,最后还来个我再补充几点……我不知道,遵守交通法规,搞好环境卫生,是不是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纪律?遵守学校纪律与他们的父母又有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一两句简洁而明确的话来概括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不让学生不知所云,一头雾水。严密的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语言表达的完美,精练,也体现了一个教师语言表达的吸引力,展现了汉语言的魅力。

教师语言要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要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教师就得在教学语言上下一番功夫。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于亲和力而不显得呆板枯燥的课堂语言,学生是乐意接受的。富于情感,亲和平等的语言,才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学生才容易接受。而那种板起面孔,师道尊严,而又只会一惯照本宣科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不要说学生听着累,自己讲起来可能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吧。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喜欢的是日新月异;学生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不喜欢长篇大论;学生的思维是丰富的,不喜欢一成不变;学生又是情感丰富的,严肃生硬的而缺少人情味的教学语言,学生很难喜欢。只有那些紧扣教学,话语简洁,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知识性与趣味性同在,能跟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强烈亲和力,富于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才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教学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简洁、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富于亲和力,才会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学生才会容易接受。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三

黄小超。

语文教师的现代化是其从事语文教学必备的重要素质,是历史赋予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特质以及语文教学的特征等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论断的千真万确。

社会现代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源,又是教育现代化的规范场和资料库。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需要面向现实,能够认识和发展自然,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需要超越现实,能够认识和改善社会及人生,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人文精神的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越来越快,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人们往往只重视功利意识、物质需求、消费心理及其生产生活技能的发展,而往往忽视人的超越意识、精神需求、社会责任、道德自律和终极关怀,从而造成了人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物质满足与终极关怀等的失衡和矛盾,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塑造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具有人性的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所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最重大课题。社会现代化必须追求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人的高层次需要给予终极关怀,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说:现代社会“首先应当为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英格尔斯曾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现代化的实际承担者,社会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才是社会现代化获得成功的保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的社会虽大大分化,但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关心人的生存和发展,这种发展不是对一部分人的,而是对一切人的,不是发展人的某一方面,而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这是领导当代潮流的新的发展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社会成员中的重要一员,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语文教师的角色特征十分显著,他们是从事培养高素质现代人的实践者,理应具备现代化特征。语文教师只有具备现代特征和品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忠实履行社会现代化所规定的“新的发展观”,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成员,才能为国家的现代化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正如英格尔斯说:“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家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度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没有现代化的人,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人既是社会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生活的享有者,语文教师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创造者,也是语文教学的享用者,不具有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同样不能做现代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教育以人为中心,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自身的特性也决定了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须提前培养。“现在社会难道不应把学习实现自我,即人的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吗?”(《学会生存》)教育效益的周期性比较长,今天播撒下的种子,明天才会开花结果,教育的目标从来都是指向未来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说:“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人的现代化或使人转向现代化,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再生产和再创造。教育也正是通过所培养的人这一中介和桥梁,与社会发生双向互动关系。教育不仅培养着受教者,同样也培养施教者,而施教者的素质则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未来。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的过程,教育的革新要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有利于现代中国人的培养;有利于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教育超越现实,领导未来变革。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的事业,教育已不再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是变成了先行者,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就首先应是先行者。虽然教育现代化过程就是教育效益不断受到重视的过程,但是教师缺乏现代化素质,就将使教育滞后发展或冒进过度发展,那样,教育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特征和品质,既能冷静反思又能踏实前瞻未来。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未来性和超前性,才能发挥语文教师在教育这一巨系统中应发挥的作用,跟踪世界现代化的前沿,超越现实,以培养能够改变和超越现实生活的具有主体性的人为己任。

语文教师的现代化是教育的特征赋予语文教师的最崇高最伟大的历史使命,“人之所以最高,就在于人是以主体性的方式存在的,他能够超出他所属的那个物种所给予他的限制,而表现出与动物根本不同的创造性特征;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超越一定的有限的存在而获得短暂的满足之后,仍然继续其超越有限的壮举,为自己的生存设计更完美的理想”(庞学光《论教育之超越》)。语文教师具备了这样的超越情怀,不仅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合理需要,而且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显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为自己的人生找准理想的坐标。

语文学科的现代性既有其工具性的一面,又有情感性的一面,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要完成语文学科现代化的重任,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人的特征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语文教学的独特个性。然而,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不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恰恰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关系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才有利于教育现代化的顺利进行。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现代化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并使之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充当主力和先锋,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这样才能完成语文教师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真正的现代人。

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者的现代化,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关键是语文教师的现代化,否则,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都一定是空中楼阁。语文教师的现代化是迈向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的现代化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素质。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四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广大青年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不仅是对广大青年寄予的期望,更是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政治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程,续写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是中华民族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伟大奇迹、不朽丰碑。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百年前饱受蹂躏、苦难深重的古老中华大地。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党就把人民的利益看作自己事业的出发点、归宿和最高准则,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百年以来,这个在建立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如今发展成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个在建立初期农民占据绝大多数的党,在革命斗争中,锤炼出一批批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外交家,留下了无数的佳话。这个在建立初期,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人运动、土地革命、人民战争的党,既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如今已将一个一穷二白、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建设成为整体摆脱贫困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百年以来,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以顽强的定力、坚韧的意志、卓越的智慧,跨越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党用鲜血、汗水、勇气、智慧、力量谱写出壮丽的诗篇,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中拨乱反正、在奋斗中开创新局面,党的百年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党百年风雨征程的记录,更是百年斗争经验的总结。回首百年,我们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坚定回答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命题。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赢得战略定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正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构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开展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赢得人民拥护,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有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我们党一路走来,爬坡过坎、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也在于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了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为了人民群众。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让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这些生动实践,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

三是坚定理想信念,赢得科学指引,不断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从成立之初,我们党就确立了鲜明的政治纲领、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宏伟的奋斗目标。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信仰,为的就是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赢得制度优势,不断凝聚各方面力量智慧,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东方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显著优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五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赢得政治智慧,不断在伟大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社会革命。”党最可贵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找准道路、开展斗争、摸索开放、寻求民族复兴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不是进行简单化和教条化的搬用,而是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苏联模式,我们既不是不加区分地一概排斥,也不是一概照搬,而是总结反思、吸取教训、以苏为鉴,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西方模式,我们既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又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必须长期坚持。

回首百年,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的光荣使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一是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表率。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世界格局的“东升西降”中,从中国发展的稳步前进中,从抗疫斗争的现实表现中,深刻认识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中国之问,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表率。要敢于扛起时代重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练就干事创业的宽肩膀,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是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表率。坚持把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

四是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表率。要牢记参事室首先是政治机关,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忠诚于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任何时候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把建言献策的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研提更多符合实际、有利民生的意见建议,努力谱写参事室、文史馆工作的新篇章。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五

作为一名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我深感肩上承载着历史的重任。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射出我们的起伏和荣光,同时也预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承担历史重任为主线,我将从传承文化、砥砺品行、增强责任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社会关怀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勇担历史重任意味着传承文化。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后裔,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和底色。而肩负历史重任的人,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这种文化传统。我们应当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历史的价值转化,将其发扬光大。

其次,勇担历史重任需要我们砥砺品行。历史赋予了我们伟大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当以身作则,力争成为时代的楷模。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当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第三,勇担历史重任也需要我们增强责任感。作为时代的担当,我们应当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着深切的责任感。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当积极投入、勤奋努力。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主动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第四,勇担历史重任要求我们培养创新意识。历史是在不断发展变迁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当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要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科技,不断探索和坚持创新,我们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勇担历史重任也需要我们实践社会关怀。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实际行动来传递温暖和希望。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捐助贫困学生等方式,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当然,社会关怀并不仅限于此,还包括对于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怀。

在新时代,我们年轻人特别需要勇担历史重任。只有承载历史的重任,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这种重任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使命和动力,激励着我们不断拼搏和进取。我相信,在勇担历史重任的道路上,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一定会用智慧和激情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六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初一历史教师教学论文,我们来看看。

摘要:历史复习课是初中学业考试备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复习课效果好、效率高,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如何优质、高效、自主、科学地安排好历史学科的复习,这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自主;高效;初中历史;复习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生为本,强化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最优化和教学效率最大化,我校历史组教师构建了历史复习课“三部曲”教学模式。

一、“三部曲”教学模式的由来。

长期以来,在进行传统的历史复习课教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出示复习提纲,学生自由复习,教师缺少对课堂的调控指导,部分学生目的性不强,复习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更不能进行能力的提升与相应的训练,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倦情绪;还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地讲,不顾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是无味地听,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课堂效率极低,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旨。我校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吸收新课改带来的全新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新课改的实施,从而摸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历史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三部曲”教学模式。

二、“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外显特征。

“三部曲”教学模式旨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生为本、高效课堂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化。

(一)基本结构分析。

“三部曲”教学模式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的三个复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复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结构图如下)。

1.“三部曲”前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复习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在历史学科的复习中,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话语,以灵活的方式、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复习本部分教材的迫切欲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转入课堂。在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教师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踏上红色之旅,走访革命圣地,探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方式新颖、灵活,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更浓了。

2.“三部曲”解析。

(1)第一部――我梳理,我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体系,找两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学生根据知识体系和教师设计的复习学案,自主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强化记忆,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课堂展示环节随机抽取学生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全面、细致讲解,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2)第二部――我分析,我归纳。

教师或学生提出本单元具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学生小组分析、讨论,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谈自身观点、认识、启示;谈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借鉴、经验……在学生相互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精讲点拨,起到较好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究、释疑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唯物史观,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第三部――我训练,我提升。

本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及时巩固学生的劳动成果,试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辛苦后成功的喜悦,又要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容易出错的问题。反馈方式多样化,集体订正、小组订正,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反思所学,升华认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三部曲”尾声――课堂结束语设计。

要想让课堂教学结构达到美的境界,必须设计富有特色的结束语,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还要继续向课外有机延伸,学生在课外仍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去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的课堂结束才是最高境界的结束。在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教师的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单元,正是因为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才能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舞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也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

(二)模式的外显特征。

本模式突出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优化,以生为本。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表现在:教师激情导入,充分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想学习的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有收获,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优化学习活动。通过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复习教材基础知识,利用充分的时间主动地获取知识,展示所学内容,认真思考、主动质疑,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培养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三、“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为使“三部曲”模式更适合学生自主复习,更具操作性、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复习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复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复习课的评价过程中,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的公正性、全面性,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偏见,不能受先入之见的影响,评价工作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必须让具有不同兴趣和精力的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

(三)做好复习过程的过渡、衔接工作。

过渡本身并不承载或传递明显的实质性信息,过渡语好比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一艘渡船,它引导学生从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历史复习课上,需要作为摆渡者的教师巧妙地从一个复习题目及内容转入到另一个题目及内容的复习上来。教师在处理课堂过渡语时注重的是其导引性和衔接性,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体自如,在“导”与“接”上显能耐,既要简明概括又能富有感染力,还要善于变化,这给授课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认真研读课标。

(二)注重以课本为主,习题为辅。

(三)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四)每一堂复习课都是新课,都要认真备课。

(五)强化整体史观,熟知整体脉络。

(六)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七)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八)追踪练习的落实巩固。

(九)多关注时事热点,多读书,了解身边的历史。

(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自修内功强化外功。

复习是优秀生锦上添花的阶梯,是中等生更上一层楼的跳板,更是学困生重拾信心的关键。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历史复习课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加强对复习课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七

深圳特区是一个移民城市,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语言不同程度地带有方言色彩,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齐备,录放机、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应有尽有。特区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来自各个方言区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掌握以至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教材和教法等都适应特区的实际,适应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以下,笔者从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有关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一、语文教材的现代化1.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就语文教材来看,由于很多课文历史较久,思想性太强,语言的差别也较大,远离学生的生活,不适宜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名篇及外国文学名著占有不少的比例。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名著的价值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疲于疏通文字障碍,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及深刻的思想内容,难得闲暇去学习写作手法,况且这些不朽的名著的写作手法也绝非一朝一夕,三、二节课的时间就领会得了的。那么,能否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有着指导写作意义且易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文,就成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特区语文教学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保留了人教版教材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了一些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并适合采用现代化教法的课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

2.教材形式的现代化书本是传统的教材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反复阅读。但这种形式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且形式单一,显得呆板,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传统的教材形式进行改革。我们可以使用诸如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过程形象、生动、轻松、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编写适合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特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深圳市电教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各种教学软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些软件把教学、练习、批改、考试和有趣的电脑活动融为一体,既帮助了教学,也帮助了学生学习。这些软件已成为了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手段,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教育学等科研成果,在继承以往合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掌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深圳特区的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整体改革的同时,大胆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特区的一部分小学已实行双语教学法。这种方法将普通话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母语和其它课程的同时,像学习汉语一样地学习英语。双语教学法可以早期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促进儿童智能发育,减轻儿童长大后学习英语的负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法,切合深圳的实际,为1997年香港回归创造了条件,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要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多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能够操作现代电子设备的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意识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优劣,发扬优良传统,摒弃陈旧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正确运用现代化手段,使语文教学适应特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应该是开放的,现代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接受现代意识的广阔胸怀和视野,有丰富的学识,有教学改革的胆识和能力。

目前,在深圳特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学历日趋提高,大多数小学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教师则不乏研究生乃至博士、教授。这就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当然,深圳特区的教育并未满足于高学历。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近年来,深圳市教育局不断地组织教师参加岗位培训和各类进修班(如电脑培训、英语培训、教学法培训、双语教学培训等),为教师队伍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深圳特区开展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成绩,初尝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成果,同时也坚信,语文现代化教学必将在深圳乃至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蓬勃地展开。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广大青年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不仅是对广大青年寄予的期望,更是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政治要求。

一、百年历史波澜壮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担当者的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程,续写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是中华民族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伟大奇迹、不朽丰碑。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百年前饱受蹂躏、苦难深重的古老中华大地。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党就把人民的利益看作自己事业的出发点、归宿和最高准则,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百年以来,这个在建立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如今发展成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个在建立初期农民占据绝大多数的党,在革命斗争中,锤炼出一批批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外交家,留下了无数的佳话。这个在建立初期,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人运动、土地革命、人民战争的党,既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如今已将一个一穷二白、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建设成为整体摆脱贫困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百年以来,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以顽强的定力、坚韧的意志、卓越的智慧,跨越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党用鲜血、汗水、勇气、智慧、力量谱写出壮丽的诗篇,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中拨乱反正、在奋斗中开创新局面,党的百年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二、百年历史斗转星移,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党百年风雨征程的记录,更是百年斗争经验的总结。回首百年,我们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坚定回答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命题。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赢得战略定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正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构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开展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了人民群众;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为了人民群众。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让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这些生动实践,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赢得制度优势,不断凝聚各方面力量智慧,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东方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显著优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五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赢得政治智慧,不断在伟大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社会革命。”党最可贵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找准道路、开展斗争、摸索开放、寻求民族复兴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不是进行简单化和教条化的搬用,而是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苏联模式,我们既不是不加区分地一概排斥,也不是一概照搬,而是总结反思、吸取教训、以苏为鉴,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西方模式,我们既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又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必须长期坚持。

三、百年历史铸就丰碑,中国共产党的接续奋斗永远不会止步。

回首百年,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的光荣使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一是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表率。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世界格局的“东升西降”中,从中国发展的稳步前进中,从抗疫斗争的现实表现中,深刻认识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中国之问,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表率。要敢于扛起时代重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练就干事创业的宽肩膀,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是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表率。坚持把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

四是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表率。要牢记参事室首先是政治机关,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忠诚于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任何时候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把建言献策的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研提更多符合实际、有利民生的意见建议,努力谱写参事室、文史馆工作的新篇章。

肩起历史的重任篇九

历史是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人民伟大奋斗的历程。作为高中生,能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及其影响,勇担起历史重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历史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也看到了自己作为新一代的责任所在。

首先,历史是人类进步的秘诀。历史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宝库,包含了人类文明的瑰宝。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领悟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同时,历史也警示着我们不能重蹈前人的覆辙,让我们能够在前人智慧的指引下,避免重复犯下错误。历史告诉我们,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需要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不断追求进步。

其次,历史有助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不同价值观与世界观。这些不同的观念带给我们了解和思考的机会,并且发掘出人类共通的价值和目标。历史告诉我们,尊重他人、和平与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再次,历史有助于我们培养审美情趣与文艺欣赏能力。历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记忆和精神世界。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时代的文化瑰宝,欣赏到各种形式的人类智慧创造。历史告诉我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艺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最后,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和展望未来。历史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和发展的积淀。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为解决当下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同时,历史也给我们提供了寻找未来发展方向的线索,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历史告诉我们,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勇于创新和变革。

“勇担历史重任”是我们这一代的使命。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我们也需要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作为中国的新一代,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责任,为国家繁荣富强、为人民幸福安康而奋斗。我们要勇担历史的责任,对历史的遗存怀以敬畏之心,对历史的发展有着天下之责。只有勇于担当,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奋斗者。

总之,历史是我们珍贵的财富,我们要用心去追求历史真理,用行动去书写自己的历史。勇担历史重任是我们高中生的使命,我们要以身作则,引领时代的前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历史,认真思考历史,就能够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勇担历史重任,实现自己的辉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