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优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8:30:01 |
  • |
  • 12页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是为了将过去的经验融入到未来的成长中。在总结中,可以提出对自己未来学习和工作的规划和期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总结写作参考,供大家参考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写一份总结。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一

立脚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列为将来一具阶段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湖南的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养党外人才。

近年来,全省党外人士队伍别断壮大。省市县三级政协党外人士的安排均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比例也逐届提高,全省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总数1.4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911人,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全部配齐,省市两级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基本配齐,省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党外正职220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整体素养别断提升,队伍结构别断优化,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关系别断改善,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在湖南经济社会进展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别够,对多党合作制度重视别够,成为妨碍和制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突出咨询题。要紧表如今:一些同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班子中别配备党外干部也别妨碍大局,将安排党外人士作为一种政治摆设来看待,将党外领导干部作为“花瓶”来使用;一些同志政治胸怀别够宽广,认为“优秀人才都在党内,党外没有人才”,“党外干部挤占党内职数”的抱怨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同志工作态度别够积极,个别地点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降实会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中央和省委强调就抓一阵、别强调就放一边。

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依然以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要紧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缺乏规范有效的联系渠道,存在工作视野窄、选拔渠道别畅等咨询题,以致所选拔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诸如注册会计师、外资企业的治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港澳中产阶层和专业人士等领域中一大批代表人士未能及时进入我们工作的视线。

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人物储备别脚,民族、宗教等领域尤为突出。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水平别高,党外代表人士数量别够充脚,分级分类别够精细,离建设统一规范、数据完备、科学治理、操作便捷的数据库目标还有别小差距。调查研究还别够深入,对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总体事情掌握得别够准确、全面,尤其对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事情的了解远远降后于其代表人士涌现的速度;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认知有待提升,对党外人物工作的特点特别是进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

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紧表如今:物色发觉党外人才缺乏规范性,由于对各领域党外人士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评价程序和标准,少数地点尚未建立常规性的、规范的党外代表人士物色发觉机制,尤其是体制外的党外人士的物色发觉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载体、手段和方式;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市县未能依照党外代表人士的职业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和培养方向进行分级分类培训,重视共性需求,忽视个性需求,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别强;选拔使用缺乏科学性,一些地点和部门在安排党外人士时违背了党外人才成长规律,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任程序,甚至凭领导亲疏好恶和印象深浅选人,选人用人识别别准、考察别深、了解别够,别说条件、别论标准、别走程序、越级安排、破格擢升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监督治理缺乏严密性,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治理存在别严格、别规范、别及时、别到位的现象。

在思想引导一致性与人物价值观念多样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同意新生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他们给统一战线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那个社会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的时代,怎么样巩固党与党外人士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坚决别移跟党走,做到“关键时间站得出来,使得上劲,帮得上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政治资源有限性与政治诉求强烈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诉求日益高涨,希翼得到更多更高层次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而目前能提供的岗位十分有限且别可能无限制增加。所以,怎么样对有限的政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尽可能地满脚党外代表人士的合理政治诉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主义者也有唯心主义者,迫切需要有习惯各种身份特点的多样化工作手段和方式。而目前我们在教育培养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选拔任用上缺乏更灵便的机制,在考核评价上缺乏更管用的方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人物大众性与传统意义上人物权威性的关系方面。由于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团队分工协作精神,淡化个人妨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呈现出一般性大众性的趋势,别像建国初期的老一代旗帜性党外代表人士那样妨碍大、威望高,可以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就对我们做好新阶段党外人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帮助增强其代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扩大工作覆盖面,将更多优秀党外人士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来。

在政治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竞争性的关系方面。我们作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时必须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近年来,各党派、各团体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上的竞争日趋激烈。怎么有效幸免无序竞争,实现政治资源的动态均衡,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一具新的亟待解决的咨询题。

深化认识。要从坚持和进展中国特色政治进展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治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经验。

总结。

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一大批党外代表人士的别断涌现、成长和参与正是确保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别断巩固进展的关键。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团结引领作用。党外代表人士政治上坚决、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其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别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关于所联系的成员和广阔群众有着独特的引领作用。要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集智引才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动效应。党外代表人士或专业成就突出或学术造诣很高或实业实力雄厚社会贡献和妨碍力都很大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又是探究者、开拓者可以带领群众实践和推动科学进展。

把握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按照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抓住四个要紧环节。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培养为重和以用为本相促进,坚持严格要求和热情关怀相兼顾,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四个要紧环节是:要把握发觉那个前提,打牢培养那个基础,抓住使用那个关键,强化治理那个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协调统一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作用,以大统战格局的完善推动大人物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一具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所在单位、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形成队伍建设的内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作用,争取广泛支持,最大限度地开辟利用好党外人才资源,形成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展示党外人士服务科学进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的知名度和妨碍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全社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深化调查研究。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先导工程抓紧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咨询题,深入研究、联合攻关,努力形成高质量、有重量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政策、创新政策、降实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二

今年2月2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xx〕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主要精神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要适应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第三,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要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推荐机制,规范推荐程序,实现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有机结合。要把综合评价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使用的必经环节。要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继续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

第四,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要强化理论培训,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重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要认真贯彻党外代表人士安排的政策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的规定。政协机关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市、县政府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数量要有增加。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外代表人士要达到中央要求的比例。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时,本地没有党外干部合适人选的,应通过交流选配;达不到配备要求的,应留出空额,适时增补。除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外,其他政府部门可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配备。

加大党外正职安排力度。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加大力度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数量要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需要配备党外干部的,在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应优先配备党外干部。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中一般要配备党外干部。统战部门要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研究重大政策、重要事项,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等工作。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党委统战部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党外人大代表、党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各级政协委员的人选推荐工作,党内的由党委组织部门提名,党外的由同级党委统战部门提名,建议名单由统战部门汇总,在征求组织部门、政协党组意见后,报同级党委审定,然后按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

第六,注重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要突出管理重点,丰富管理形式,明确管理责任。党委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所属党派团体和同级人大、政协的联系,从总体上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

第七,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谊交友。要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党员领导干部和统战干部要带头做好联谊交友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八,加强和改善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三

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人士已经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努力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重要组织保证,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事关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水平,事关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事关民主党派不断深化政治交接及自身建设的健康发展。

培养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从实现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养一大批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

实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宽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渠道。近年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培养选拔工作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按照“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要求,要坚持政治标准,注重业务素养、道德修养,大胆选拔,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素质更优良、结构更合理、数量更充足。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才能为搞好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要充实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加大对重点人物培养的力度,下大力气培养出一批各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注重实践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的变革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本身的新老交替,目前,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无党派、新社会阶层等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1、选拔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任务繁重而复杂。随着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无党派、新社会阶层等对象的扩大和数量增加,拓展了党外代表人物挑选余地,但这也使得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任务变得繁重而复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范围在扩大,整体数量也在增加。党外人士在数量上的绝对增加,从量上为新一代代表人物的产生提供了保证,同时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量也进一步加大,任务更加繁重。

2、党外知识分子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主要来源。在改革开放后新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中,党外知识分子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历来都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参政意识强,在各个领域里常常成为领头性人物。因此,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就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上的重点和主要职责。做好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等于抓住了各个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就能源源不断地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输送人才,确保这支队伍的长盛不衰。

1、建立从物色到培养的机制。新时期,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产生及所处的社会背景都明显不同于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因此,一是要明确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在判断标准上,应从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四个方面来要求和衡量。在坚持政治第一的标准的同时,代表人士还应具备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特点。二是要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纳入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三是在物色和培养上要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四是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锻炼。在培养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选定的代表人士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不断地为他们铺设台阶、搭舞台、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或作一定的政治、实职安排,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水平。

2、建立从推荐到使用的机制。适时地发现优秀人才进行推荐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关键。有培养无安排使用必将造成党外代表人士积极性的消退,造成党外代表人士的流失。因此,在党外代表人士的推荐使用上,一是要严格标准。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尺度,保证各方面代表性人士脱颖而出。二是适时推荐,搞好安排。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特长和专业,尽可能作对口安排,以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施展。

3、建立从管理到监督的机制。管理和监督是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培养和推荐使用,对管理和监督讲得不多,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难以培养出优秀党外人才,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党外干部言行上的一些小问题积累发展成大问题。因此,要在抓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中的正面教育、挖掘内在积极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作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加强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共同把好关,夯实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基础。

4、建立从联系到服务的机制。要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就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要求。一是要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要坚持党政领导与代表性人士联系制度,建立和运用各类座谈会、通报会、谈心会等制度和形式,来保持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二是要建立对重点部门、重点代表人物定期走访制度,包括节日慰问,伤病探望。三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党外代表人士排忧解难。在沟通联系中除了做好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更重要的还应该树立服务思想,对党外代表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反映。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做好协调,排忧解难,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推动和促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得到落实。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四

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列为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湖南的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党外人才。

外人士的安排均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比例也逐届提高,全省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总数1.4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911人,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全部配齐,省市两级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基本配齐,省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党外正职220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关系不断改善,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多党合作制度重视不够,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班子中不配备党外干部也不影响大局,将安排党外人士作为一种政治摆设来看待,将党外领导干部作为“花瓶”来使用;一些同志政治胸怀不够宽广,认为“优秀人才都在党内,党外没有人才”,“党外干部挤占党内职数”的抱怨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同志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个别地方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中央和省委强调就抓一阵、不强调就放一边。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还是以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缺乏规范有效的联系渠道,存在工作视野窄、选拔渠道不畅等问题,以致所选拔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诸如注册会计师、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港澳中产阶层和专业人士等领域中一大批代表人士未能及时进入我们工作的视线。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人物储备不足,民族、宗教等领域尤为突出。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水平不高,党外代表人士数量不够充足,分级分类不够精细,离建设统一规范、数据完备、科学管理、操作便捷的数据库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总体情况掌握得不够准确、全面,尤其对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情况的了解远远落后于其代表人士涌现的速度;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认知有待提升,对党外人物工作的特点特别是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物色发现党外人才缺乏规范性,由于对各领域党外人士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评价程序和标准,少数地方尚未建立常规性的、规范的党外代表人士物色发现机制,尤其是体制外的党外人士的物色发现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载体、手段和方式;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市县未能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职业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和培养方向进行分级分类培训,重视共性需求,忽视个性需求,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选拔使用缺乏科学性,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安排党外人士时违背了党外人才成长规律,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任程序,甚至凭领导亲疏好恶和印象深浅选人,选人用人识别不准、考察不深、了解不够,不讲条件、不论标准、不走程序、越级安排、破格提拔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监督管理缺乏严密性,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管理存在不严格、不规范、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呈现出普通性大众性的趋势,不像建国初期的老一代旗帜性党外代表人士那样影响大、威望高,能够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就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党外人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帮助增强其代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扩大工作覆盖面,将更多优秀党外人士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来。在政治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竞争性的关系方面。我们作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时必须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近年来,各党派、各团体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实现政治资源的动态均衡,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规范有序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展示党外人士服务科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全社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深化调查研究。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先导工程抓紧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联合攻关,努力形成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政策、创新政策、落实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五

今年2月2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主要精神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要适应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第三,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要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推荐机制,规范推荐程序,实现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有机结合。要把综合评价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使用的必经环节。要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继续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

第四,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要强化理论培训,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重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要认真贯彻党外代表人士安排的政策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的规定。政协机关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市、县政府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数量要有增加。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外代表人士要达到中央要求的比例。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时,本地没有党外干部合适人选的,应通过交流选配;达不到配备要求的,应留出空额,适时增补。除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外,其他政府部门可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配备。加大党外正职安排力度。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加大力度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数量要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需要配备党外干部的,在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应优先配备党外干部。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中一般要配备党外干部。统战部门要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研究重大政策、重要事项,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等工作。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党委统战部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党外人大代表、党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各级政协委员的人选推荐工作,党内的由党委组织部门提名,党外的由同级党委统战部门提名,建议名单由统战部门汇总,在征求组织部门、政协党组意见后,报同级党委审定,然后按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

第六,注重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要突出管理重点,丰富管理形式,明确管理责任。党委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所属党派团体和同级人大、政协的联系,从总体上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

第七,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谊交友。要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党员领导干部和统战干部要带头做好联谊交友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八,加强和改善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

3.打造平台,切实发挥联谊交流作用。《条例》提出,要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切实发挥知联会、留联会的联谊交流作用,以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始终,以建立爱国主义战线为依托,以民主管理高校事业为着力点,逐渐引导其发展为具有自我运转、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活动平台。在联谊活动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学习、讲座和工作交流,并将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逐渐完善基层单位领导和党外人士联系交流制度、学校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和日常管理考核制度。将联谊交流平台不仅打造为党内外人士广泛深入建交的桥梁、纽带,同时建设为发现、培养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的人才蓄水池和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的集散地。

4.凝聚力量,深入挖掘“智庫”潜力。智库,顾名思义,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智慧和才能,为高校、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在“智库”建设方面,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一定优势,一是体现在高校统战工作性质、方法使其本身具有“智库”应有之义,广泛联合、博采众长;二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学历高、能力强、专业精的特征,对其引导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尊重,能有效发挥“智库”作用。首先要抓好思想统战,促进同心同行,把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识作为第一要务,引导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4];其次要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激发其爱国爱校热情,巩固其与社会主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后,继续加强“心桥工程”活动建设,立足高校、服务社会、共促发展,以首善标准指导各项工作。

5.畅通渠道,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条例》强调,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将党外干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总体安排。实践锻炼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充分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进一步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校岗位编制有限,应结合干部任用选拔管理规定,拓宽校内挂职渠道,打通校地、校企通道,将校外挂职和校内挂职有机结合,将挂职锻炼和实职安排有机结合,将党外干部任职政策和学校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有机结合。在重要岗位磨练,进一步增强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能力。关口前移,重视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工作,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储备和梯队建设工作,保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稳定性。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六

今年,市委统战部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全年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按照“工作早开展,情况早掌握、问题早解决”的要求,及时制定调研方案,稳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目前,全市共确定1836名党外代表人士,其特征:队伍不断壮大,但整体层次不高。据统计,市党外代表人士呈不断增长趋势。以为例,党外代表人士达1836人,较以往有大幅增长。但是,市仅有省一级党外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1人,市一级党外人大代表11人、党外政协委员8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1人,而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行业、领域缺乏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位置的带头人,党外代表人士影响力大多局限于本市。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成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主流。从登记的党外代表人士数量可知,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分别占党外代表人士总数的57.8%和20.37%,占绝大多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年纪轻、见识广、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理想抱负大。他们大多是自己从事行业、领域的成功者,注重个人价值,有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积极性,政治参与意识强;他们更愿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思想认识上具有“混合属性”。由于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大都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种媒介影响下,受西方民主化思想影响较大,在思想认识上就形成了“双重性”: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肯定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绩,又认为共产党监督机制不健全,羡慕西方政治制度。

1、坚持出大政策,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环境。政策营造的环境是让党外人士最放心的发展环境。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两办名义下发所有涉及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切实加强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实打实优化环境。一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优化舆论导向。从到,我们共下发《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评选表彰“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的通知》等文件12个,组织开展评选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市纳税过百万元企业、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先进个人、市工商联优秀会员等全市性评先评优活动12次,并逐步从部门开会表彰向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表彰过渡,强力提升宣传层次,旗帜鲜明地表明市委对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态度,引导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工作。二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规范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先后发文建立健全了市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战系统各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市司法机关同派、市工商联工作联系制度等,制定了《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并多次调整市委常委会议成员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名单,不断强化各部门支持、参与统战工作的联席机制,严格按照发展规划培养选拔干部,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为党外代表人士排忧解难。把排忧解难的重点放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人数最多、领域最广、反映问题最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上面,先后开展了“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企业服务年”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等6次,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切实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四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发展。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我市工业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办公会议纪要》,用实实在在的措施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帮助非公经济成功渡过金融危机。

2、坚持搞大培训,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针对党外代表人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工学冲突严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的现实状况,我们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寓教于乐的培训模式,着力创新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一是建立新的培训机制。组建党外代表人士与基层统战委员混合培训班,实行周末培训制度,推动党外人士与统战干部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省、市高校建立长期讲课联系机制,高标准聘请省、市着名学者、教授以及、市领导讲课,提升培训水平。二是建立新的培训方式。把召开“认识自己”恳谈会作为培训班的第一课,引导学员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展现自己;在教学中大胆采用“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辩、扣子大家解、收获大家谈”的互动方式,确保学员对每一个专题学得深、学得透;制作“正视自己、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成长提示卡,并辅以大量的异地教学、实地考察,切实变教员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坚持每月由学员组织举办一次大型活动,提升学员的培训兴趣,提高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学员快速成长。特别是量身定制的成长提示卡,不仅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和发现的缺点、不足,还跟踪学员三年内的发展情况,并反馈给学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改正缺点和不足,变有限的集中培训为无限的跟踪培养。三是科学选择新的外出培训地点。把国内发达地区、高校和发达国家作为外出培训的首选,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强化学习,提高能力。先后组织15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到等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考察,到大学、大学等高校举办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

3、坚持建大平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一是搭建组织平台凝聚力量。先后建立了市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台胞台属联谊会、侨胞侨属联谊会以及宗教协会和行业商会等10余个社团组织,基本将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六个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囊括进来,为党更好地团结党外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市率先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谊会,吸纳“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独立从事一定职业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自主择业脑力劳动者”191人,将松散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成一个有组织、有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团体。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助推科学发展。搭建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的平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创新思路开展“尖点子”、“共谋发展,共建和谐”、“进村入企、问计于民”等主题活动。搭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科学发展的平台,围绕“非公企业现在遇到什么困难?非公企业急需我们解决什么困难”活动主题,组织发动全市统战干部和党外干部参加“排忧解难”、“双联双促”、“共同约定行动”等系列活动,深入企业调研,解决企业困难490多个。拓展党外知识分子助推科学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和企业项目资料库,同时在《统战网》设置“科技与生产力”专栏,将党外知识分子按其掌握的技术技能分类设立“人才榜”,将企业按所需技术类别分类设立“求才榜”,推进党外知识分子与企业合作。搭建海外人士参与科学发展的平台,定期组建赴台经贸考察团,定期参加全国部分中等城市海外联谊会网络年会,据不完全统计,四年里共接待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台商子弟学校师生和台湾浚辰科技有限公司等台湾同胞28批(次)320多人来资考察,引进郴丰鞋业等台资企业4家。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促进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坚持按标准给乡镇、市直单位配齐党外副职,积极探索配备党外政协联络组长、工会**,拓宽党外干部任职职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党外科技特派员21名,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33个,帮助非公企业推广新技术96项,引进新品种137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9家,创办专业协会或合作社12个,共实施科技项目136项,其中部级5项、省级20项。

4、坚持大胆使用,在实践中检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效。长期以来,市在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上,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政治安排,按照规定进行实职安排,并且积极拓展党外职务领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展迅猛。目前,我市共有党外领导干部133名,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6名,正科级干部22名;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及28个乡镇均100%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其中党外乡镇长3名、党外政协联络组长1名;全市26个政府工作部门,有16个部门配备了17名党外班子成员,其中政府部门行政正职1名;在省市县三级换届中,市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1人,市人大代表11人、政协委员8人;在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上,也确保了派人士、无党派人士比例达到要求。

大胆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成果。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85.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44%;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东江湖鱼成为航空指定食品,冷水鱼获全省首张水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合格证,狗脑贡茶多次在国际茶博会上获金奖;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九三学社市基层委员会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题教育先进基层委员会;积极参加抗洪、抗冰、抗震救灾活动,矿业集团机电公司总经理、九三学社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王菊生被中共省委、省政府记“抗冰救灾二等功”,全市工商企业主们捐赠了价值400多万元的物资支援抗冰救灾和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实践证明,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经得起考验,是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特征现状,认真研究我市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我们认为:

1、制度建设是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大胆使用干部,让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促进个人发展,提升个人形象;要大力推动省委统战部提出的“五大平台”制度化,展现党外代表人士服务科学发展实效;要大力推动参政议政制度化,建立健全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情况通报会制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

2、培养教育是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培养造就一批能与我们党团结合作,肝胆相照的党外代表人士,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要积极探索把群众公认、组织肯定、学术造诣高、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优秀知识分子培养成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强化统战理论相关政策的学习培训,教育和帮助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德。

3、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是基层深入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基层最需要的是一些具体的标准和硬性的措施。一是要科学确立选拔培养标准。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标准要进一步突出其社会影响力、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格形象、较强的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要出台选拔培养的硬性措施。在各级党委制定的领导干部中长远培养选拔规划中,要明确在乡镇、人大、政府、政协、政法系统和政府工作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比例,党外职位可从正副乡镇长、正副局长逐步拓展到党外人大**、政协联络组长、工会**和专业技术性职位;要明确统战部门对党外干部的提拔使用有着不可或缺的推荐权。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立足党的需要、社会需求、个人追求,全面反映各级领导和普通群众对被评议对象的评价;要有目标导向作用,利于引导、鼓励被评议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四是要为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搭建适用的平台。要让评价体系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评先评优中发挥其指导、引导作用,体现其权威标准。

4、好的制度更需要好的队伍来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在编制、待遇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切实提高统战干部整体战斗能力。

近年来,市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为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特征,切实**建设难题,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七

近年来,霍邱县委统战部围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第一,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重视不够。一些乡镇、县直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缺乏足够认识,片面强调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给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党组(党委)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深度不够,对新时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

第二,基层党外代表人士素质仍需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但是多为专业型人才,缺乏多岗位的实践锻炼,组织领导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乡镇、县直单位可供挂职锻炼的岗位难以完全满足干部培养的需要,长期以来,只有极少数党外干部能得到挂职锻炼机会。

第三,党外代表人士流失现象有所显现。基层工作相对较为具体、琐碎,政治安排和参政议政平台等与上级机关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各方面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向上流动的愿望比较强烈。近年来我县有9位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加入民主党派。另外,每年选配党外干部人数较少,比例小,部分党外干部看不到希望,不安心继续留在党外,导致基层党外代表人士的流失。

第四,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培养不够系统。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没有清晰的工作目标和规划,虽然建立了“六支队伍”名单,但是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还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有约束力的工作机制,致使党外代表人士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一旦需要人选时,往往仓促上阵,现找现用,或者束手无策,听之任之。二是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各方面原因,乡镇干部晋升路径,由科员先提任党委委员,之后才能安排乡镇副职,一步步晋升。基层党外干部要想发展,必须首先入党,无形设置了“门槛”,从源头上制约影响基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第五,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在统战工作中,县级没有成立知联会,凝聚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平台缺少。港澳台和海外代表人士数量不多,资源贫乏,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其统战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地发挥。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八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我是东山镇党委委员***,分管宣传、统战等工作。今天很荣幸参加此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座谈会,和各位领导、朋友们面对面促膝谈心、学习交流、相互提高。我发言的题目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一、加强理论认识,充分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实施办法》(简称《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新要求,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事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热情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作用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5名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村委班子;对政治参与热情比较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对尽可能地提高各种参与机会。在我镇制度重大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实施之前,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和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三、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带有探索性的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成长渠道不畅、政治素质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我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外代表人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联系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工作中,要看到党外代表人士的特殊地位、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以坦诚的态度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

士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对那些已进行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才,各尽其能。

三是加强村级党外后备队伍建设。在选拔标准上,既体现政治素质,又重视经济能力和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真正体现出靠得住,过得硬,有本事。在选拔对象上,既要面对退伍军人、大中专学生,又要注重从致富能手、私营企业主、外出经商的能人中选拔后备力量,特别要用好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这一队伍,要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快成长起来。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九

邓小平曾明确提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知识分子工作是重要的统一战线工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是高级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汇集了一大批非党知识分子和一定数量的有一定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队伍建设,对搞好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外代表人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人才的聚集地,也是我国各民主党派组织比较齐全、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比较密集的地方,汇集着党外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是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和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中许多著名代表人物均来自高校。2007年7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教育部党组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贾庆林同志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了高校统战工作在整个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四大任务”,其中一大任务即是“认真做好物色培养工作,努力壮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统一战线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刘延东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也把“大力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统一战线各方面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作为重点要做好的六个方面的工作之一。可见,做好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1、学历高、职称高,文化素质较好,年轻有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都生在新中国,接受过社会主义的系统教育,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文化层次高,年富力强,眼界比较开阔,思维比较活跃,开拓进取精神强,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思想基础和基本素质好。

2、业务能力强,在教学科研方面独挡一面,工作积极进取。由于高校党外干部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技术职称,许多人都是教学和科研骨干或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有的还是学科带头人。他们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取得了显著成绩。

3、社会交往和与海外联系广,视野开阔。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有不少有海外关系或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社会交往较广。他们与外界联系密切,信息灵通,容易接受新观念,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和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在国际国内发展的最新动态。

4、民主意识增强,积极参政议政。高校党外干部大多生活在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中,民主意识普遍较强,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反腐倡廉活动等要求比较强烈,并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他们热心高校事业发展,对于依法治校、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较高;同时,积极寻求参与国家事务的舞台,寻求表现自我、发挥作用的机会,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成为各党派开展工作和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主要力量。

1、思想重视不够。从近几年看,高校的领导层对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看到了高校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源头作用,但仍存在一些模糊观点,对如何抓好这项工作没有作为系统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十

今年2月2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主要精神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要适应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第三,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要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推荐机制,规范推荐程序,实现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有机结合。要把综合评价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使用的必经环节。要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继续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

第四,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要强化理论培训,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重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要认真贯彻党外代表人士安排的政策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的规定。政协机关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市、县政府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数量要有增加。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外代表人士要达到中央要求的比例。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时,本地没有党外干部合适人选的,应通过交流选配;达不到配备要求的,应留出空额,适时增补。除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外,其他政府部门可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配备。加大党外正职安排力度。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加大力度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数量要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需要配备党外干部的,在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应优先配备党外干部。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中一般要配备党外干部。统战部门要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研究重大政策、重要事项,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等工作。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党委统战部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党外人大代表、党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各级政协委员的人选推荐工作,党内的由党委组织部门提名,党外的由同级党委统战部门提名,建议名单由统战部门汇总,在征求组织部门、政协党组意见后,报同级党委审定,然后按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

第六,注重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要突出管理重点,丰富管理形式,明确管理责任。党委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所属党派团体和同级人大、政协的联系,从总体上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

第七,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联谊交友。要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党员领导干部和统战干部要带头做好联谊交友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八,加强和改善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篇十一

近年来,霍邱县委统战部围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第一,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重视不够。一些乡镇、县直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缺乏足够认识,片面强调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给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党组(党委)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深度不够,对新时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

第二,基层党外代表人士素质仍需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但是多为专业型人才,缺乏多岗位的实践锻炼,组织领导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乡镇、县直单位可供挂职锻炼的岗位难以完全满足干部培养的需要,长期以来,只有极少数党外干部能得到挂职锻炼机会。

第三,党外代表人士流失现象有所显现。基层工作相对较为具体、琐碎,政治安排和参政议政平台等与上级机关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各方面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向上流动的愿望比较强烈。近年来我县有9位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加入民主党派。另外,每年选配党外干部人数较少,比例小,部分党外干部看不到希望,不安心继续留在党外,导致基层党外代表人士的流失。

第四,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培养不够系统。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没有清晰的工作目标和规划,虽然建立了“六支队伍”名单,但是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还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有约束力的工作机制,致使党外代表人士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一旦需要人选时,往往仓促上阵,现找现用,或者束手无策,听之任之。二是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各方面原因,乡镇干部晋升路径,由科员先提任党委委员,之后才能安排乡镇副职,一步步晋升。基层党外干部要想发展,必须首先入党,无形设置了“门槛”,从源头上制约影响基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第五,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在统战工作中,县级没有成立知联会,凝聚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平台缺少。港澳台和海外代表人士数量不多,资源贫乏,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其统战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地发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范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内容,尽请关注工作范文站,小编将为您更新更多的优秀范文哟!

党外干部培训班结业讲话党外干部培训班结业总结发言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