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9:30:48 |
  • HLL |
  • 14页

总结是一种成长和进步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有效的团队合作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但同时我们也要懂得适度的休息和放松。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一

在抗击疫情里,在他们身上,散发着最美丽的光辉,给人希望和力量,向战疫英雄致敬,关于抗疫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抗疫英雄感人事迹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自从拉响抗疫的警报,在抗疫的战场中,没有旁观者。在护佑生命的旋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最美的逆行者,呈现了一个个最美的抗疫家庭!这些平凡的家庭中的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不平凡的举动,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__是__县第二人民医院注射室的护士长。得知定点医院在募招志愿者,她在第一时间就报名。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2月1日通知太突然,都没来得及好好准备就匆匆踏上了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到达抗疫战场的当天,__火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加入这场战役,与全国的医护人员党员干部一起奋斗,一起成长,深感自豪!”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是直面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你得慎之又慎!严实的防护服和隔离衣,一穿就是六个小时,身上的衣服都湿了。为了不上厕所,她上班前就不喝水,穿上了纸尿裤。护目镜内的雾气和水珠,模糊了视线。戴着厚厚的防护口罩,呼吸都很困难,体能也消耗的很快。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要准确地为患者治疗,给予他们心灵上的疏导和安慰。她说:“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疫情很快结束,不要再有第二批志愿者!”

__的丈夫__在__铺一所学校任教,也是防控系统中的一员。从正月初三到现在连续上班30多天了。每天早晨进行简单的办公室整理后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要对全校进行三类人员的调查登记,对学生的体温、身体状况和居家观察情况摸底,对重点防控人员进行电话问询,了解他们的身体、心理情况,及时的解决他们居家观察期间生活上的困难。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将各种信息精准上报。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做就是一上午。通过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他说:老婆在前线冲锋陷阵,我在后方守家护院。大闺女的学习、生活照顾全归我啦!你就在抗疫一线安心地工作吧!他总是报喜不报忧。

这是最普通的千千万万抗疫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健康,守护平安。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

“亲爱的同学们,非常时期123:只关注一个信息源——班级群。注意疫情防控,读《红楼梦》等经典著作,看《平凡的世界》等经典影视剧;坚定两个信念,即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一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定会尽早结束;坚决做到‘三不’,即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没有错误的学科组合,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一种组合,都可以成就最好的你……”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学生延迟开学。在确保人群不聚集,师生不见面,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中小学教学的影响的情况下,宜城市教育局党组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情况下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做好网络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学校提前谋划并做好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试用工作,于在2月9日前(高中学校在原定开学前)制定好网络教学的实施方案并完成平台的选用、远程培训、平台注册及备课等教学准备工作,确保2月10日正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开创教学新模式,实现“跨时空互动教学”,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

备课组长和科任教师“三线”工作法。班主任通过班级群发布具体学习要求检查方式等内容,并在班级群做好检查和反馈;备课组长安排具体学科学习内容;班级教师按课表在群里和线上布置具体学习任务并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学校组织班主任强力做好提前入住城区租赁房学生及家长劝返工作,有效地减少了人员流动,降低了感染传染的机率。

宜城二中为学生增补了大约10天的假期作业,班级教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利用假期培优补弱,及时和“铭师堂e网通”系统平台负责人联系网上在线学习事宜。预计近日高三年级全部学生能免费领取一人一账号、一人一密码,进行网上学习。宜城三中疫情期间“老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学校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群,及时发送电子教材,指导学生利用升学e网通和国家网络云课堂等平台,开展网络学习,教师在网上进行学习辅导和答疑,对学生心理和身理健康开展指导。宜城职高在高三工作群里要求所有高三专业教师秉承“成也专业,败也专业”的理念,按“应知”“应会”两大模板再一次布置专业作业,每天在线上讲解一些专业的疑难知识点,从容应对每年四月中旬在武汉举行的专业技能高考。结合疫情,学校还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爱护环境,爱护动物。

面对肆虐疫情,宜城市教育局党组。

书记。

局长张保华同志表示:宜城教育人在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质量不打折,为宜城教育品牌增辉添色。

事迹。

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__就在__村的下洛卡点值守,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工作,严格认真检查过往车辆、人员,并对车辆人员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提醒过往行人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在一次排查中,一位过往的妇女通过测量体温达到37。6度并带有一点感冒和咳嗽。该名妇女当时也很紧张并手足无措。__来不得多想。做了一些简单的防护后,马上开车把该名妇女送到镇中心卫生院检查。通过检查是该名妇女因为是生理期造成体温比较高,排除危险后,他悬着一颗心才放下来。下洛卡点是通往龙化、白鹅、黄麟的通道,车多人多,截止2月3日下洛卡点共检查车辆和人员达230多人次。每次有不配合检查的人员,__都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卡点检查的人员都是分散在各个屋场的党员干部,为有效节约时间和防止人员来回走动的不方便。__就安排他的老婆统一做好饭送到卡点上和供应必要的茶水。

全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攻坚战打响以来,为有效解决防疫一线急需的.n95口罩、消毒用品等物资和经费紧缺的问题。在2月1日__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捐款10000元用于镇抗击肺炎病毒疫情防控。__做到了在国家危难的时候。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做到不计报酬、不惧危险,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效筑牢了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安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线。

材料。

“疫情当前,我们党员应当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__镇__村党员__说道。

__,出生于19__年,中共党员,退役军人,__镇__村__村民。20__年12月入伍,20__年底退伍,20__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在部队上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遇到艰难险阻,主动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受到领导和战士的一致好评。

此次疫情防控战中,__积极响应村党支部号召,自愿投身到党员服务岗,主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村党支部安排,__主动。

申请。

担任__村__路口。

疫情。

防控。

带领党员群众清扫道路积雪和村域环境卫生,最大力度保障群众生命。

安全。

我已经很熟悉检疫流程经验更为丰富在这个争分夺秒的非常时期换掉一个人又需要重新熟悉工作流程我是军人身体素质好还能继续坚持!”

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每个坚守在一线的共产党员压力很大,但他们不退缩、不畏惧,责无旁贷地扛起了重担。“我在__村生活十多年了,我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做这些一方面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真心实意想保护好村民,所以我做再多也不觉得累,心里很踏实。”谈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__眼神里透出军人的锐气和党员的自信。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先锋。像__这样的先进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奋战在全镇疫情防控一线,亮明身份、挺身而出、稳定民心,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因为有了他们,全镇疫情防控工作信心百倍!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二

__省__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大字沟乡朝阳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战斗在防疫的第一线,“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主动担当作为,抗击疫情。80后的共产党员__同志就是其中一员,该同志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这场硬战之中,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色。

防疫中最“美”宣传。__,平时话不多,普通平实中透着一股坚韧果敢。疫情蔓延开来之时,他一直关注党和国家的号召,关注动态新闻,他常说:“做为一名党员,脑子要知道国家大事,手脚要紧跟党委政府”。该同志积极利用村微信交流群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消除群众恐惧心理,引导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对于孤寡老人等没有微信渠道的群众,他不辞辛苦频繁入户宣传,做到网格内不漏户、户不漏人。

防疫中最“暖”的声音。为了打通疫情防控信息宣传最后一公里,该同志自己跑到县城自费购买了扩音器材,扩大了农村宣传覆盖面。充满浓浓方言味道、包含直白贴心话的“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边到处走;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觉,增强体质很重要;不信谣,不传谣,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门必须要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响彻每个角落,他用老百姓都能听懂的大白话和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将春节期间的防疫防控常识通俗易懂地传达给了群众,把疫情防控的一系列常识和一个党员的责任诠释淋漓尽致。

防疫中最“坚”的力量。“乡村干部人手有限,怎么能守得住这么多路口呢?”正当乡包村干部和村“两委”为如何才能守护住路口想办法时,__主动加入防疫志愿服务队,奋战一线。在进村路口设立交通劝导队,对外来车辆24小时进出管控,对外来人员来访进行测体温。每天坚持劝返外来群众,进一步阻断疫情传染,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对本村确需外出的群众或生活物资的配送,该同志主动担当起运输员的职责,亲自驾车接送,既不耽误本村群众外出办事,又有效的避免了外来人员进入,维护了本村安全的防疫环境。

抗疫中最“刚”的身影。风雪中,党旗下,他坚守在劝返岗上,成了一道暖心的风景。他用坚定的党性、刚强的意志,在急难险重的防疫工作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基层防疫一线,用传统式的说教和劝导,在路卡上提醒和劝说每一个路过的行人,为阻止疫情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使命,是无悔的选择。"疫情一日不除,共产党员一日不退。"坚定有力的声音,无不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本色。__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全村党员群众,始终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为我乡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为一名党员,上不了硝烟战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怎能不体现党员的本色”。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三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来势迅猛。在沙洋滨江新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志愿者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处处留心、默默坚守,切实保障了所在长林社区服务点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月2日大年初九以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共计三批12名志愿者到滨江新区长林社区报到。除一名同志因交通管制隔离在外地,其他11名志愿者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先后圆满完成了社区交办的入户走访、网格组建、再次摸排、重点跟踪、日常监测、分发临时通行证等工作,同时还积极协助物业开展巡查、清洁、消毒等工作,化身“店小二”“外卖员”,为业主代购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和药品等,以实际行动践初心、赢民心。

——“班子成员不带头,谁带头?”

副局长陈鹏身先士卒,第一批到岗,第一个对接社区干部,第一个认领包联网格。2月2日到岗以来,他率先在包联网格建立业主微信群,主动将私人新购的车报备到社区,用于接送同一个网格的社区干部、志愿者,经常帮助社区拖运接收捐赠的防疫、生活物资。

2月8日元宵节,当天下午全县城区各社区统一制印下发居民临时通行证,第二天开始实行“211”政策限制居民外出购物频次。为了不耽误居民第二天出门买菜,陈鹏带领小组成员王会敏、贾中平迅速分工、加班加点发放通行证。从5点36分做完当天网格“大摸底大调查”开始,一家一户打电话,不到一个小时,三人包保的发改局、电信两个小区共计41户的居民代表全部领到了临时通行证。天色慢慢暗了,时间滑向了6点半,他们才在家人电话的催促里踏上归家的路。

——急事及时报,返岗不耽搁!

“王局长,这么晚打扰您!有个急事跟您汇报!”2月6日晚上10点52分,土地整治局的志愿者王梦君第一时间上报疫情。原来,当天早上上班路上同车十分钟的一名干部被隔离了。该同志属于密切接触者,10点多刚被通知隔离观察。得知这个消息,她和丈夫迅速上报所在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开始两人居家隔离。

第二天一早,王梦君自觉居家隔离的同时,积极配合滨江新区长林社区工作人员迅速摸清那名密切接触者相关情况,交接包联网格入户走访调查数据资料。之后,她每天两次对社区、单位和包联人报备个人身体状况,及时了解、转达那名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情况。

终于,2月11日晚上6点33分,王梦君第一时间传达了好消息:那名密切接触者隔离检查无虞后回家了,警报解除,她和丈夫安全过关了。原本单位和社区都劝她继续在家休息,以便好好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她却义无反顾重返志愿者岗位。“这几天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能把事都推给社区包联人和其他一个小区的志愿者,明天我就到岗!”

自觉落了几天的工作,2月12日一大早,王梦君先到包联的龙湖湾小区与其他志愿者碰头分工,再迅速找到社区包联人,连续两天加班加点核查龙湖湾小区“大走访大排查”的台账资料。“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是社区包联人对她的中肯评价。面对肯定和褒奖,她只淡淡微笑,“我就是做了一名普通志愿者该做的事、能做的事”。

——人心齐,泰山移!

11名志愿者把使命记在心头,将责任担在肩上。

截止目前,前期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台账均已顺利完成,三类人员台账得到进一步完善。他们持续深入长林社区各个包联小区,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一日双报、密切跟踪武汉返沙人员,现场督导、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排查不漏一户、宣传不漏一人。他们响应指令迅速,总是第一时间转发防疫信息、《通告》、《公开信》等;他们管理服务主动,积极参与包联小区卡口值守管控、楼道垃圾清理、楼栋电梯消毒;他们服务群众贴心,及时为包联网格居民代购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和蔬菜、水果、粮油等生活用品。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四

抗美援朝战争,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它只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持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侵略的群众运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奋勇斗争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

英雄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第九区第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今年二十一岁。他在三岁时就死去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缝缝洗洗,一把汗一把泪地把他养大。他从七岁起就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给地主做了十一年长工,放牛、砍柴,挨打受骂,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的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四川,给这个苦孩子带来了温暖和幸福,他和他的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他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与残余的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热情,青春的火焰在他身上燃烧。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黄继光为了保卫给他带来幸福的祖国,就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村欢送大会上,黄继光的母亲把一朵大红花挂在她爱子的胸上,对他说:"光儿,为了我们的好日子,为了救命恩人毛主席,去吧,到朝鲜前线多杀死几个美国鬼子!"。

到了朝鲜,黄继光参加的那个志愿军部队正在开庆功大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许多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都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万分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在战壕里,在阵地上,在战斗中,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本描写战斗英雄的连环画册,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一块儿热心地读着,他拿郭忠田、杨根思……做为自己的榜样。他决心要做一个人民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讯员。他知道:要做一个人民英雄必须首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经常穿过敌人层层的炮火封锁线到前线阵地去传命令、送弹药,并且在战场上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电线断了,他就成了接线的电话员;战友负伤了,他就成为救护他们的担架员和卫生员;他还常常帮助前线上的狙击手们洗衣服。他飞快地进步着,不久便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九日--范佛里特用两个多师兵力向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势的第六天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营在激烈地战斗了四天四夜之后又奉命反击上甘岭右翼的五九七点九高地。我军炮火进行猛烈轰击之后,勇士们很快地攻下了高地的一半。在继续战斗中,突然在山顶附近出现了一个敌人的中心火力点,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我军攻击部队暂时被阻止了。要打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指挥战斗的营参谋长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但是爆破手都在途中伤亡了。离天亮只有四十分钟了,上级的命令是要在天亮前把高地攻占。营参谋长焦急地考虑着,他在想:"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

这时站在旁边的黄继光伸手向营参谋长递过一份参战决心书和一封他母亲寄来的信。母亲的信上说:"光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保卫祖国的意志、母亲的期望、青年团员的荣誉感……在黄继光的身上汇成了一股不可抑止的力量,他向营参谋长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当组长,带领战士吴三羊、萧德良去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在战斗开始以来,黄继光就随着营参谋长不分昼夜地跑前跑后,眼睛熬红了,腿也跑酸了,但他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后,全身又来了一股新的劲头,他提起两个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勇敢地跨出了坑道口。临走时,他对营参谋长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象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

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

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

战斗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黄继光烈士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编者按:十一月二十日发《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系前线通讯员在战斗中仓卒写成,与实际战斗情节略有出入。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汇编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1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孔庆三和李胜永、弋会东很快把火炮架到了岭岗上面。但岭岗的地面上全是冻冰,根本无法构筑火炮阵地。孔庆三只好将炮架上的左柱锄架在岩石上,但右柱锄又悬空了,还是无法进行有效射击。时间已不再允许多想,此时的孔庆三毫不犹豫地拿起铁锹抵住了炮架上的右柱锄,用肩膀顶住了火炮腿……。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登高英雄”杨连弟。

天津北辰区一处院落,四周绿荫环抱,不时有清脆的鸟鸣声,院落中央有一座金黄色的军人半身塑像,下方镌刻着“登高英雄杨连弟”。杨连弟,1919年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14岁开始便帮工种地补贴家用,做过电工、架子工等。1949年3月,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杨连弟创造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的及时修复。1949年8月,杨连弟参加了陇海铁路8号桥的抢修工作。该桥高45米,是当时全国最高铁路桥。大桥遭到炸毁后,因施工难度极大,先前工程队耗费较长时间未能修复。

面对无法攀爬的桥墩,杨连弟琢磨出用铁钩绑杆子登高的办法,他带领18名战士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冒险登高作业。前后耗时4个小时,9月4日下午1点,杨连弟成功登上8号桥2号桥墩。他所创造的“单面云梯”施工法,为大桥提前修复奠定了基础。当年10月18日,8号桥顺利通车,比预定计划提早了12天,杨连弟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杨连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连,当年11月赴朝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杨连弟均做出了贡献。1951年3月,杨连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看完的感觉真是无法言喻!

1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决,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2杨根思。

特级英雄,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根思率全排击退美军8次进攻,只剩他和一受伤士兵。他下令让受伤士兵撤离。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他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喊着:向我开炮!拿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以杨根思为原型人物的。

3孙占元。

一级战斗英雄,第15军45师135团连排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2号阵地实施反击,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摧毁3个火力点。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4邱少云。

一级战斗英雄,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5杨育才。

一级战斗英雄,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他率侦察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

6张桃芳。

二级狙击英雄,24军214团8连狙击手。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在537高地利用一支机瞄的(没有瞄准镜)莫辛纳甘步枪,创下击杀或毙伤214名敌人(全部是美军)的击杀纪录。

7王海。

一级战斗英雄,空军3师9团1大队大队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年轻的我空军王海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他本人击落敌机四架、击伤五架,先后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

8罗盛教。

一级模范,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朝鲜平安南道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三次跳入冰窟中抢救落水朝鲜儿童而不幸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9黄继光。

特级战斗英雄,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通讯员。在上甘岭战役中,进攻部队受到机枪火力压制,他身体多处受伤,突然迎着敌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堵住敌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10解秀梅。

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第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1951年11月30日下午,敌机袭击志愿军手术所。解秀梅冲进大火燃烧的屋子,把伤员背出。敌机追着她俯冲轰炸,炸弹落下来,她放下伤员,紧紧地抱住,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伤员。炸弹爆炸,飞起的碎石和土块把他们埋起来,解秀梅顾不得伤痛,爬起来,又背上伤员向前跑,背到了防空洞。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胡修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奉命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军进攻。在班长调往其他阵地、战友负伤的情况下,孤胆奋战,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数十次冲击,毙敌200多人。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传到国内后,赞颂信象雪片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飞向朝鲜前线,一致赞扬胡修道的英雄行为。

胡修道,1931年10月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上甘岭战役。1935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投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破,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41次冲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为表彰胡修道孤胆歼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3年1月15日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铁腿通信员李家发。

李家发,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一次敌机空袭中,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1952年冬任通信员,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13日夜,在金城战役反击南朝鲜军的轿岩山战斗中,所在排担负攻击116高地任务。在部队受敌地堡火力阻滞时,他主动请战,接受爆破任务,机智地炸毁主地堡外围3个火力点。身负重伤后,忍着剧痛,继续艰难地向前爬进,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敌主地堡,随之陷入昏迷。反击部队遂发起冲锋,复遭敌另一暗堡火力封锁,再次受阻。部队连续组织爆破,均因敌火力猛烈未获成功。这时,他从昏迷中醒来,以惊人的力量顽强地爬向敌暗堡,靠近地堡时,毅然挺身而起,以胸膛堵住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夺取轿岩山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根据李家发生前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当年曾唱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歌曲,一下子又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50年前那场难忘的战争。

50多年前,当朝鲜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祖国的安全受到战火威胁之际,240万中华儿女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开赴抗美援朝战场。黄继光、罗盛教……一个个人们熟知的名字,成为中国亿万人民心目中的“最可爱的人”,也是朝鲜几千万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广东省广饶县广饶镇十五村巩德修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参加了著名的反金城战役,并且目睹了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李家发舍身堵枪眼的壮举。

巩德修老人回忆说,当年他和村里的王新勇、贾瑞芝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来王新勇和贾瑞芝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而李家发也是他们一个连队的。李家发牺牲时只有19岁,是一位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李家发是安徽省南陵县岩村人。巩德修和李家发相处有两年的时间。1951年夏季阻击战以后,部队撤下来休整,那时巩德修被提升为班长,并且入了党。两人都编在67军199师595团1营1连。李家发进步很快,1952年10月光荣入了团。他平时最爱看《钢铁战士》、《大渡河》等连环画,黄继光等人的英雄事迹更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心向英雄们学习,为人民多立功。

1953年春天,部队整编,巩德修和李家发都调到了1连2排6班,李是排长的通信员,巩则是排里的信号员。他们不仅是战友,而且也都爱好文艺,两人一起编排了《马道舞》、《团结舞》等节目,且常常在与朝鲜军民联欢时同台演出。

部队没有战事,生活搞得非常活跃,连与连、排与排之间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李家发事事跑在前头,二排在各项工作中从未落后过。打坑道、修防空洞,战士们还经常帮助朝鲜老百姓种田。

1953年6月,李承晚集团公然破坏停战协议,从17日起,以“就地释放”的名义扣留大批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并且继续叫嚣“北进”、“单独干”,企图破坏和平。为保证停战协议签字后的和平局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彭德怀司令员于6月22日22时,在前往签字地点的过程中提出建议: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给李承晚集团以沉重打击。因此,反金城战役打响了。

7月13日,巩德修所在部队奉命向险峻的轿岩山发起反击,任务就是突破轿岩山的南山脚,然后把红旗插上轿岩山主峰。南山脚是敌人轿岩山防御阵地中最强的部位,有重兵据守。

李家发、巩德修和战友们全副武装进入潜伏位置,等待着冲锋的号令。当晚九时许,我军无数门大炮一齐轰鸣,把轿岩山打成一片火海。突然三颗红色信号弹从后方升起,巩德修向排长喊道:“进攻信号弹!”

张连长一声令下,全连的火力一齐开火,部队开始冲锋。突然间,一阵密集的子弹从山腰上的碉堡里射出来,冲锋部队被挡住,只见前面有三个火力点封锁着要道。三个爆破员上去都牺牲了,后面的机枪手也牺牲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家发拿着三颗手榴弹和爆破筒,对巩德修说:“你掩护我!”话音未落,他就冲了上去,巩德修接过一挺苏式转盘轻机枪,瞄准碉堡火力点就打。

只见李家发用爆破筒炸开了铁丝网,匍匐到一碉堡跟前,用炸药和手榴弹炸掉了一个火力点。然后迅速地从地上爬起来弓着腰径直向大碉堡冲去。冷不防,不知从何处射来一串子弹,李家发左脚挂彩了。他忍着剧痛,仔细搜寻,只见在大碉堡前还有一个小地堡,那串子弹就是从这里打出来的。不先炸毁这个小地堡,就不能接近大碉堡。李家发拖着伤腿,从小地堡的右侧一步步地向目标接近,顺着这小地堡口准确地投进去了一颗手榴弹,一声巨响,里面的敌人哑了火。李家发没有停下来,他继续向正在喷着毒焰的大碉堡爬去。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五

“当我说要报名去参加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时,他不太相信。”xxx回忆,丈夫看到了她的决心,没有多劝,支持她的决定,虽然眼神里流露出许多不舍。

xxx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目前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护理着30多名确诊患者,其中绝大多数病情较重。

“我瞒着公公婆婆,说自己科室紧急加班,赶紧收拾行李就出发了。”xxx说,“后来婆婆知道我去武汉了,一直在担心我的安全。”

出征时,xxx结婚才20多天。她和丈夫本来打算春节期间休婚假,去云南度蜜月。“旅游的路线,我和老公计划了好久,只能以后再去。现在来了武汉,我们通过微信视频缓解思念。”xxx说。

“疫情发生后,急缺医护人员。我本来就是学医的,去武汉支援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当朋友问她为什么新婚后就来武汉时,她如此回答。

xxx每天在重症监护室里事无巨细地照顾患者:为患者翻身,戴着3层手套给患者打针采血,为病房打扫消毒……xxx与很多来支援的护士姐妹一样,在家里有亲人的宠爱照顾,但在武汉,她变成了英勇的战士。

“把整套防护装备穿戴好那一刻,感觉喘不过气,需要使劲呼吸。”不久前,xxx收到了一批黄色防护服。她穿上后去病房,坚持了20分钟,实在受不了。在走廊上调整了10分钟,她咬牙回到病房,一直坚持到下班。

每天面对那么多确诊患者,难道不害怕吗?

xxx在日记里写道:当我亲眼看到一名医生不慎被感染住进了金银潭医院5楼监护室时,我还是忍不住心疼。但我看到他毫不畏惧的眼神,心里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还有无数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六

孙xx的大女儿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到了上学年龄,家里连4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她仅上了半年学就退学回家务农,“俺爸是生产队长,只要写个介绍信,学费就能免,可他就是没给开”。

山城村地处丹东市近郊,那些年经常有单位来招工,孙xx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有一年,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手工活麻利的孙美丽,“俺爸一看名单上有我,就硬给拿下去了,我瞪眼没捞着去”。

孙xx7个儿女,5个是农民。眼看招工的路走不通,大儿子孙富贵报名参了军,这一次孙xx没拦着,还难得地送给儿子一件礼物,一块写有“祖国人民慰问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字样的毛巾。

和孙富贵同龄的张德胜那时也想去当兵,却没走成。“我父亲那时在县城粮食局上班,我虽然在村里生活,可户籍上不符合农村征兵的政策。我家和二大爷家走得挺近,本以为他能松松口,可他愣是没同意。”

参军的心愿未了,张德胜和家人对孙xx却怨不起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产队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农民自留地全部收归生产队。时任红旗公社古城作业区主任的孙xx考虑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饭,坚持提出不同看法,结果被撤职,3年后才得以平反恢复职务。

孙xx的为人,村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

这个“人”,一撇一捺,堂堂正正。

这颗“心”,至真至诚,为民所系。

生活碰到困难,工作遭遇不公,孙xx都没有亮出军功章向组织张过口、提过任何要求。

旁人不解,孙xx也不辩。

他有想倾诉的人。

丹东是座英雄之城,市内有多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许多曾和孙xx一起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的战友。

蹲在烈士墓前,孙xx仔细擦拭着墓碑。“你们为国家把命都搭上了,和你们相比,我现在生活得很好,有啥放不下的……”

走下战场,孙xx最喜欢穿的,还是军装。

前不久,为了更好地照料他,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排他住进市光荣院。孙xx唯一的要求,就是把那身志愿军老军装挂在床前。

这辈子,孙xx永远是个兵!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七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八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府、军队机关为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为本单位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的书面宣传材料。它们是官方文件。先进事迹写作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九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它只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战争期间,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和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队伍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队伍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十

1948年,孙xx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坚守初心。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老复员军人孙xx,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xx的军功章。

孙xx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xx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xx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xx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xx,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xx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xx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xx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xx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xx。

1953年,孙xx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xx受到了亲切接见。

“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烟散去,孙xx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xx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xx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xx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xx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xx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xx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xx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xx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抗美援朝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例篇十一

抗美援朝运动,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它只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持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运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登高英雄”杨连弟。

天津北辰区一处院落,四周绿荫环抱,不时有清脆的鸟鸣声,院落中央有一座金黄色的军人半身塑像,下方镌刻着“登高英雄杨连弟”。杨连弟,1919年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14岁开始便帮工种地补贴家用,做过电工、架子工等。1949年3月,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杨连弟创造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的及时修复。1949年8月,杨连弟参加了陇海铁路8号桥的抢修工作。该桥高45米,是当时全国最高铁路桥。大桥遭到炸毁后,因施工难度极大,先前工程队耗费较长时间未能修复。

面对无法攀爬的桥墩,杨连弟琢磨出用铁钩绑杆子登高的办法,他带领18名战士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冒险登高作业。前后耗时4个小时,9月4日下午1点,杨连弟成功登上8号桥2号桥墩。他所创造的“单面云梯”施工法,为大桥提前修复奠定了基础。当年10月18日,8号桥顺利通车,比预定计划提早了12天,杨连弟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杨连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连,当年11月赴朝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杨连弟均做出了贡献。1951年3月,杨连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看完的感觉真是无法言喻!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孔庆三和李胜永、弋会东很快把火炮架到了岭岗上面。但岭岗的地面上全是冻冰,根本无法构筑火炮阵地。孔庆三只好将炮架上的左柱锄架在岩石上,但右柱锄又悬空了,还是无法进行有效射击。时间已不再允许多想,此时的孔庆三毫不犹豫地拿起铁锹抵住了炮架上的右柱锄,用肩膀顶住了火炮腿……。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奋勇斗争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

英雄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第九区第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今年二十一岁。他在三岁时就死去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缝缝洗洗,一把汗一把泪地把他养大。他从七岁起就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给地主做了十一年长工,放牛、砍柴,挨打受骂,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的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四川,给这个苦孩子带来了温暖和幸福,他和他的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他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与残余的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热情,青春的火焰在他身上燃烧。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黄继光为了保卫给他带来幸福的祖国,就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村欢送大会上,黄继光的母亲把一朵大红花挂在她爱子的胸上,对他说:"光儿,为了我们的好日子,为了救命恩人毛主席,去吧,到朝鲜前线多杀死几个美国鬼子!"。

到了朝鲜,黄继光参加的那个志愿军部队正在开庆功大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许多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都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万分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在战壕里,在阵地上,在战斗中,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本描写战斗英雄的连环画册,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一块儿热心地读着,他拿郭忠田、杨根思……做为自己的榜样。他决心要做一个人民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讯员。他知道:要做一个人民英雄必须首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经常穿过敌人层层的炮火封锁线到前线阵地去传命令、送弹药,并且在战场上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电线断了,他就成了接线的电话员;战友负伤了,他就成为救护他们的担架员和卫生员;他还常常帮助前线上的狙击手们洗衣服。他飞快地进步着,不久便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