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大全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4:40:15 |
- HLL |
- 8页
读后感是一个人对所读内容的心理和情感的体验和反应。撰写读后感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一
十二封信,一封封,一沓沓,一笔一划汇成潺潺教诲,在书中聚集成了一本颇有分量的书——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本小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朱光潜先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青年人的赤诚关怀和殷切希望。读罢此书,如同和长者交心,恳切的言辞,语重心长的教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悟与思考,更是温暖和感动。
一封封书信,流露出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情恳意切。
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通篇下来,好像一位熟悉你的老朋友与你交心,而不是一位刻板严肃的学者再长篇大论。每封书信,每个不同的话题,探讨读书。,升学选课等等,面对青少年的迷茫,他总是倾心尽力地给与忠告,亦师,亦友。他会在每封信结束说“再会!”会给与青少年最真诚的祝福:“就在此祝你,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会为你加油打气:“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罢!”合上书,脑海中朱光潜的形象仍挥之不去:笑容和蔼,目光温和,眼里总含着笑;纵然满头银发,身形消瘦,不变的是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
一封封书信,引着我们去思考生活学习。
读书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该读怎样的书?朱光潜先生给了读者青年一个满意的答复。读完后细细深思,信里所写的,不正是我的真实写照吗?读一本书,大多时候囫囵吞枣,只讲求读一遍的快乐与刺激,疏于思考,到头来读过的书不少,学到的东西委实不多。但好书应多读,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快读,…第二遍须慢读。”
一本小书,十二封信。我知道,这本书带给我的力量,会让我继续昂首阔步地走下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二
如果不是心底孕育着一颗梦想的种子,如果不是诗歌氤氲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如果不是大一偶遇第一封《给青年诗人的信》,或许我永远不会去找寻那完整的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甚至,我永远不知道里尔克这位伟大文人的存在。
卡卜斯把他的诗的试作寄给里尔克,请里尔克批评。《给青年诗人的信》正是里尔克写给卡卜斯的回信,一共有十封。近日我阅读了序言和前七封信,还剩三封信没看。以下纯属我个人在看完这部分后的些许感想,没有所谓的正误。
里尔克以第一封《给青年诗人的信》震慑了我。阅读了第一封信后,我喜欢上他的那些话语。一个著名的诗人会回一个青年的信,而且言语是如此的亲切,完全没有一点盛气凌人。更重要的是,看了第一封信,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暗自想象了我的未来。未来的某部分,是个很美的梦,于我却始终带着些羞涩,不敢随意说出口。但同时,我又为这个羞涩的梦感到迷茫,我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该不该往下走。我想创作,写文章,写诗歌……所以,我感谢命运如此的安排,让我遇见了那些信,让我在迷惘的时候找到了一点答案。
第一封信中有段话我反复咀嚼,在此引入其中两句:“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这些天,我三番五次地问自己:我一定要写吗?不写我会死去吗?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找不到答案,我想我是不是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呢?呵,不是的,那时我也睡着了。后来,我想通了。其实不会,我不写,不会死,一样可以活下去,死不了。只是,如果生活不再有写作,或许会变得枯燥无味,只是或许。所以,我认为,写作,还是一样可以成为我规划的未来的一部分,还是可以作为一个梦而存在,只是,它不是工作,只是业余,它也不再羞涩。
另外,在第三封信中里尔克提到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艺术家:是不算、不数;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的到来。我喜欢这段话。因为它,我不会再勉强自己在文思枯竭抑或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写出个什么旷世之理、千年之情。因为它,我也不会在迷惘中怀疑那无法预测的未来,我应该更乐观更坚定地相信未来。
第七封信中里尔克回答了卡卜斯先生关于爱与寂寞的一些问题。在此不多说,只摘抄其中一句话: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每个人对这话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此外,里尔克诗人还把卡卜斯先生的十四行诗眷抄给他,因为里尔克觉得在别人的笔下又看到自己的作品充满新鲜的体验。他希望卡卜斯在读这首诗时把它当作别人的,在最深处感到它怎样更像自己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有新的发现。
好,就此打住。生活,容得下梦想,却不等于梦想。梦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有一个很美的梦,却不可以把它当作你生活的全部。梦想与理想不同。未来究竟会怎样没有人知道,但我们都要勇敢地微笑。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三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一生有多部美学创作和译作,对我国的美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开明书店1929年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作品是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针对当时国内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迷茫、彷徨、苦闷以书信方式撰写的。它由夏丐尊的序、十二封信、两篇附录、一篇代跋组成,文体舒缓,娓娓道来,对文学、人生、升学、审美以及情理等多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作品篇幅较小,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一版再版成了当时的畅销书,朱光潜也成为了广大青年的朋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可以说是朱光潜的奠基作。这本书不仅对当时青年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亲切,整部作品朱先生都是以朋友的口吻和读者平等对话,信中以“你”为对象写,读时感觉像一位朋友正在与我轻松对话,每封信署名“你的朋友”让人备感亲切与真诚。并且作者在阐明问题时不是站在高处谈大道理而是走近读者举出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读者谈文艺谈人生,这种方式是读者最喜欢,也最容易被读者接受。
“谈读书”他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和怎样读书,他没有告诉我们必须读哪些书而是举出自己爱看的书和读书的经验指导读者自己选择书籍。在第七封信“谈升学与选课”时作者又结合自己在高等师范学校选国文课的经验,说明选课要符合自己的兴趣。“谈摆脱”是说要懂得舍弃,但不仅是舍弃而是有取舍的舍弃。其中举了“禾”、“禹”,他们都是作者的朋友,也就是说作者完全把自己摆在和青年们平等的位置上将心比心的谈这些事。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四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
文学上只有好坏的分别,没有新旧的分别。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
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五
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不同的一点就是,只强调五讲四美,不讲怎么去实现完整、独立的自我。事实上义务教育背诵的关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理论,恰好背道而驰了。知乎上有个精彩的例子,讲的是一个211大学生目前就读金融,但有机会转入材料学。在他的父母看来材料学有利于目前他的一个前景。
真的非常喜感,要是人类有机会回到原始社会,材料学或许值得转。
不知道后来这个大学生转了没有,问题他明摆着喜欢金融,却还在认真思考转系。因为体制内的父母给了他太大影响,我主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但并不意味着天性不会被遏制——种瓜得瓜的前提是有水和阳光等。再说一个触动我几年的例子,那就是我的挚友尚真。尚真是我接触浅显的心理学之后,唯一发现的一个自我人格完整的现实个体。她在很多同学看来虽然是不谙世事的,但后来只有她拿到了500强offer。
学生时代她没有被压抑天性,即使她讲过关于双亲的一些微词,在我看来倒像是值得炫耀的东西。没有被干涉学习或者太多感情、思考方式,造就了她完整的人格。
她是唯一一个会就人生三观问题与我探讨的人,不同于其他人的茫然,她已经基于很大的价值观在思考自己的对错得失了。
可以做出自己的决策,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格里程碑。高考过后,天才少女尚真毅然选择了天津财经大学,而没有去那些听起来很唬人的大学。这也是我最欣赏她的一点了,包括当年分文理,她理科实在是好,却选了文。就像前阵子的电影《无问西东》里吴岭澜一样,尚真思考生命的真实感。不同于浮躁的同龄人,她一直认真的去想我在讲什么,虽然蒙田的一生只有一个知己的理论并不是很可信,但高山流水确实是让人愉悦的。
人总说三观不同没法沟通,其实包容要基于彼此的思考,如果两个人都在思考,那么即使三观不甚相同,也可以促膝长谈。这就是我一个坚定的仇韩人士和韩星粉尚真和平相处的原因。思考是建立健全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基于朱光潜先生的论调,这篇浅显的文章里姑且把负面人格状态分为“绝世”与“绝我”两种状态。深山里的农民自然不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就是“绝我”;梵高也不会去关心隔壁邻居少女的感情,这就是“绝世”。去切断某一条联系,即使人格一开始清澈,久了也会因为单一的境地而浑浊。那么我们凡人不可能久居大山抑或把自己关在画室,单一的联系不足以支撑人的社会职能。
不绝世,不绝我,才是完整的人格。现在的社会一如1925年,“类我”思想还是根深蒂固,读书的看不起经商的,经商的看不起读书的,大概就是这意思。所以温和派退出历史舞台之后,90后这一代依旧被类我思想影响着,过度被干涉、父母的类我思想作祟,认为下一代应该也按自己的想法去走。这和混乱的新文化运动年代是一样悲哀的。
“如今中国弊端就在在学者不言学,在工者不言工,大家都抛弃分内事而空谈爱国。结果学废工弛,而国也就不能救好,这是显然的事实。恽先生从中国历史证明读书无用,也颇令人怀疑。法国革命单是丹东、罗伯斯比尔的功劳,而卢梭、伏尔泰没有影响吗?思想革命成功,制度革命才能实现。辛亥革命还未成功,是思想革命未成功,这是大家应该承认的。”(摘自《给青少年的十二封信》论十字街头)有感于独立人格的缺乏与治学的衰败,我所见的这一代,大多数都浑浑噩噩,讲起学问来,一问三不知。殊不知,人类能走到今天,哲学与文艺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莫说什么百无一用,文艺复兴时也有人这么讲。若是这样云里雾里的一直追着唯物,迟早与野兽无异!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六
朱光潜对朋友写下的十二封信中,都能看出作者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人。在第五封信"谈十字街头"中,作者提出“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需实施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青年人需要创新来推进时代的发展,若墨守成规,那便止步不前。社会的发展需要驱动力,就如门锁在生锈时也需加一些润滑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静态的事物,那么一切都将是可变的,可以富有创造的。如果永远不愿意跨出那第一步,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在第七封“谈升学与选课”的信中,“至少在大学头一二年中,你须得尽力多选功课,所谓多选功课,自然也有一个限制,贪多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我是说,在您的精力时间可能范围以内,你须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选课这一个话题与我们息息相关。我认为大学生在选课时应该选自己感兴趣的功课,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每次在选课前,我都会十分谨慎和纠结。我考虑的是机会成本如何最大化。课程种类繁多,深思慎取才是上策。但具体的方法还得根据不同的人,我不敢胡乱指点。
在第十二封“谈人生与我”的信中引用了《无言之美》: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我认为拼搏努力的人生才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呆板无趣的生活与机器人的麻木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反反复复的,同样的工作只会让我们觉得枯燥乏味,也会拉低工作效率。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在岔路口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虽没有作者想的那么深远,却只知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走,它只是属于你自己的。为了不留遗憾,我愿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换取那快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七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就像朱光潜先生站在我身边语重心长地与我谈话一般,诚恳真挚,亲切自然。里面的每封信都令我受益匪浅,很多的话读来虽然浅显易懂,但都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下面选取几封信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封,《谈读书》。读完这封信,不禁想了想过去的自己,空闲的时候还能抽出一点时间看看书,但稍微忙一点,就会将读书这件事置之脑后。不仅是看书,背单词,锻炼也是如此但扪心自问,再忙的日子,其实也能抽出时间完成这些有益的小事,只是自己不断给自己找借口一样。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退伍落后。我们在大学正是吸收各种养分的时候,应该抓紧一切时间,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第二封,《谈情与理》。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三句话: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我们都知道,理性固然重要,但感性却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性能让我们置身事外看清某个东西,但感性更能让我们深入其中感受这个事物。感受加思考,感性与理性,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拥有的态度。
十二封信,各有各的侧重点,各有各的哲理,朱光潜先生的十二封信,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八
在朱光潜的给青年的12封信中,其中有十二谈,分别为谈读书、谈动、谈静、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摆脱、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谈人生与我。
在谈读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我认为这句话无论是放在从前还是现在,都是合适的。社会中有很多流行文化,但我们不能盲目跟风。我们应该多读有用之书,找寻读书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动静结合,乃为平衡之理。谈动与谈静都有其特色。在谈动中,是围绕闲愁来讲。愁生于郁,郁由于静止,而求泄的方法在动。里面讲到,要想消除闲愁就应该多活动活动。在谈静中,谈到人生境界。作为青年,要学会静,要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这有利于求学处事。
对于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当中有一句话“救国读书不可偏废。”这让我想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注重实践,不可空谈,将学习与社会相结合。然后对于谈十字街头,我认为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十字街头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从容抉择。
谈多元宇宙,听上去像物理学那样深奥,其实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来说,每个领域,每项专业,甚至个人,它们的宇宙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能笼统地用某个词汇去衡量其价值标准。我很喜欢里面一句话“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
接下来是谈升学与选课,作者认为是大学还远远不够,选校应该以有无诚恳、和爱的空气为准,而选课更应注重个人的享受。我是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在学习中开心快乐才最重要。在谈作文中,我了解到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真正学作文,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理智不能控制情感,也离不开情感。只有理智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只有情感的世界是过分冲动的。比如说孝不只是一种义务,更是出于情感。这便是我对谈情与理的理解。陶渊明做澎泽令,不愿束带见督邮向县吏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摆脱禄位以行吾心所安。人人都想从某些东西中摆脱,但若人人都摆脱不开,生命便成了悲剧,这便是谈摆脱后的感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家兴。作为青年,任重道远。
文档为doc格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九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欢的是谈动和谈静。古诗中曾写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闲愁,多半是因为太闲了!当代青年人若谈起闲愁,必定会被说过于矫情,当你读了孟石先生的这篇谈动,便会释然。他承认了“朋友,闲愁最苦!”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于动”。无论你是怎样的心情,世界还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在运转。若想排解心中的闲愁,就要以动制静,享受生活中质朴的乐趣,去跑跑跳跳、谈谈笑笑一番,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如果说谈“动”是跑跑跳跳,那么谈“静”则是感受、是领略趣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心性难免浮躁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信中的一首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读到这里才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悠然无虑的静趣。小时候还觉得诗人是在凑字数,现在仅仅是读一读都觉得心静下来了。在浮世中保持一颗镇静的心是难能可贵的,愿我们即便溺于周而复始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巍峨江山的壮观和寻常巷陌的温暖。
每当在一封信的最后看到署名“你的朋友孟石”时,内心便充盈着感动。看完书后甚至心中一丝惋惜,为什么只有十二封信呢,我想,哪怕是二十封三十封我也一定会一封一封的'细细读完,或许是为了在这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吧。
孟石先生的十二封信,穿越时空而来,犹如挚友,言真词切,能感到先生真诚地期盼年轻的朋友们能有美好的生活。大道至简,这些朴素的道理在如今时代依然适用,任时光流转,难的始终是践行。生活忙碌,偶尔忘记,好在有这样的好书帮助我们回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
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
书中的“谈多元宇宙”“无言之美”以及“谈美”三篇短文,堪称伟文。我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三篇短文的赞美了,来个无言之美吧。最惊叹于作者的分类方法以及说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达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的这些分类,也将会是我今后所采用的分类。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去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有三个这样的宇宙。第一个为“道德的宇宙”或称“实用的宇宙”,第二个是“科学的宇宙”,而第三个则是“美术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为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在这个宇宙中,我们采取的是实用的态度。这里是实际生活,在这里“有所为而为”。“善恶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在”科学的宇宙“中,价值标准只是真伪。在这个宇宙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他们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于直觉时的特质。”
居然可以这么分类,还是,就应该这么分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一
我们的生活过得太躁。看完朱光潜老先生送给我们的十二封信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十二封信,每一封有着一个主题,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我看来却包含了所有。每一封信中都显示着这位美学大师的学识渊博,相比之下,我们太过渺小。渺小的我们可能一生本就达不到那种高度,却仍不肯踏实下我们那颗浮躁的心。
先生在开端便推荐的那些书目,坦白讲,看过的聊聊无几。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有时连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大赛、学生会工作,每天忙到不可开交,没时间上课、没时间做作业、更没时间看书。每天熄灯后,静静躺在床上,好累,却想不出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对被消费的时间又充满愧疚,无能为力的进入梦乡。一个月后,又发现我们想做的一件都没有做成。我们真的很忙吗?答案,不忙,浮躁且急于求成。
每天抽出点时间读点书,在朱光潜先生看来这是最重要的吧,要不然也不会放在第一封信的位置。是啊,我们都在忙,不过应该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看看书,并不一定要获得黄金屋,至少可以修身养性,增加修养。俞敏洪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现在想想,平均一天半一本书,这还是要算上放假的时间。我们四年下来,能看上80本书的人,应该都算不少了吧。我们缺少的不是看书的时间,而是一颗愿意静下心来看书的心境罢了。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涤我们浮躁的心,无论是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的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渊博的知识,一位长者的口吻,引发着我们的思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刘同,用他亲生的经历,引发着每个共鸣器发出自己声波;用他奋斗的经历述说着,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他曾经说道:现在的学生,特别希望有人能告诉自己一个如何能够快速成功的方法,越来越焦急,可大多数只停留说,远离了做。是啊,我们多么渴望成功,能够有一番作为,太着急了。一颗急躁的心,又怎能造就一个踏实前进的自己。刘同像哥哥一样劝诫着众多的弟弟妹妹“现在大学生很多说话会经常伤害到他人,用词不准确,需要多读书。”
诚然如此,每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的我们,是时候需要静一静了。“终南捷径”隐居是入仕的捷径,同样静心是我们成功最大的捷径。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奔波于各个讲座,希望能从中获取如何成功的方法,可我们却错过了最简便的一种。
十二碗圣水喝下,明一词:静心。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二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一生有多部美学创作和译作,对我国的美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开明书店1929年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作品是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针对当时国内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迷茫、彷徨、苦闷以书信方式撰写的。它由夏丐尊的序、十二封信、两篇附录、一篇代跋组成,文体舒缓,娓娓道来,对文学、人生、升学、审美以及情理等多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作品篇幅较小,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一版再版成了当时的畅销书,朱光潜也成为了广大青年的朋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可以说是朱光潜的奠基作。这本书不仅对当时青年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亲切,整部作品朱先生都是以朋友的口吻和读者平等对话,信中以“你”为对象写,读时感觉像一位朋友正在与我轻松对话,每封信署名“你的朋友”让人备感亲切与真诚。并且作者在阐明问题时不是站在高处谈大道理而是走近读者举出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读者谈文艺谈人生,这种方式是读者最喜欢,也最容易被读者接受。“谈读书”他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和怎样读书,他没有告诉我们必须读哪些书而是举出自己爱看的书和读书的经验指导读者自己选择书籍。在第七封信“谈升学与选课”时作者又结合自己在高等师范学校选国文课的经验,说明选课要符合自己的兴趣。“谈摆脱”是说要懂得舍弃,但不仅是舍弃而是有取舍的舍弃。其中举了“禾”、“禹”,他们都是作者的朋友,也就是说作者完全把自己摆在和青年们平等的位置上将心比心的谈这些事。“谈人生与我”信中作者剖析了自己的人生观,让读者触摸作者的心灵,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这种仿佛和作者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真的让人很放松,不会因为他是大家就让人觉得他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反而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温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三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一封就是关于读书。正处于青年的人们,有大好的青春时光,可以去尽情的读书。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当然,书是读不尽的,知识也是永远学不完的,但是要想成为终身学习的人,那就要不断的去读书。读书也应该读经典,从兴趣出发。
这十二封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朱光潜心中的青年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十二封信,也是朱光潜的思想的一部分。
除了这十二封信,后半部分就是关于朱光潜的美学。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接触美学,我曾经以为是深奥的,但是读完朱光潜讲的美学,觉得美学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可以从最简单的身边入手。由浅及深,不断向美学深处迈进。
朱光潜也算是递进来讲的,从美学到创造到游戏到复制,带你去一点一点了解这个深奥的学说,最后再回归生活。
我很喜欢最后谈美学的一章。我们生存于极速的时代,但是从未想过慢下来。希望我们也能慢一点,停下来,看看周围的时间,处处都是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四
有感而发吧,我看了这本书后,总想写点什么。
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
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
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五
作为青年,我们总会关心一些事情,如:读书、运动、社会、情理、艺术、人生等等。有一本书,就是作者把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囊括到十二封信中,指引我们前进。这本书就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写的书信集。作者在信中的观点全都用上一系列真实的例子佐证,令人信服。信中语言和蔼可亲,令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阵阵挥之不散的暖流。
朱光潜先生对于“孝”的看法令我非常赞同。在当今这个时代,孝敬父母早已被纳入了法律,成了像他所说的那种“义务”。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他们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孝”也是一种爱,一种源自于知恩图报的理所当然的爱,而不是你给我多少,我还你多少的酬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所以当我们有能力报答他们的时候,请把孝敬当做义务而非报酬,尽心尽力地感恩,就像小时候他们耐心地教我们走路的样子。
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也让我感触颇深。朱光潜先生曾写道:“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正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句话其实不是不通顺,而是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果世界是完美的,那人们的审美、生活都将单调无比;正是因为现实世界有完美和不足,才会有成功和失败;有富裕和贫穷,才会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生命的顽强和心灵的脆弱,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们……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是有趣的,精彩的,有意义的。我从来不赞同种族歧视、战争等令人发指的事情,谁都不想这些坏事发生。但在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总避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尽管如此,还是有这么一群人,不断为消除世间不公而努力,那不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吗?这个有喜有悲、充满希望的世界,才是值得我们去奋斗、拼搏的!所以,人生的得意和消沉都是正常的,它们给世界带来了精彩,我们也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活出精彩的人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像三伏天的凉风、三九天的阳光、新一年的春雨,抚平着、温暖着、滋润着读者的心。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人生,让我更加信心满满地走向光明的未来!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六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二、谈动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微型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三、谈静,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七
全书是朱光潜先生以朋友名义写给全国青年的十二封信,话题宽泛随意,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
朱先生希望青年早早养成读书的习惯,才能永生受用。因为读书“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用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
但是年青人有个好处,他知道自己的兴趣指向,可以在兴趣这条路上或跋涉或飞奔,慨然向前。
“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担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当然,愁源多种多样,像现在许多同龄人那种没愁楞喊愁,事事都称愁的态度,纯属扯淡了。像屈原那种愁,虽不能说是应该鼓励的,却只叫人怜悯,继而产生爱国和做人的力量了。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是的,像小孩子那样,用一双无知幻想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人、物和事,也会生出无穷乐趣,纵然这种乐趣在成年人严重极其无聊,然而独慰己心不已足够了吗!昨晚,一同学误把闪盘认作打火机,另一同学说:“你把闪盘插到电脑上,盘后面就会冒火,成打火机了。”我就说:“然后,电脑就轰地飞到天上了,‘神七’就发射了。”后来,想到一首歌《星星点灯》,想必是星星的一角上挂着一个喷火的电脑,成所谓的“星星点灯”了。自己想,自己笑,心里觉得很有趣。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在这个社会,你是一个20来岁的青年,你的同学有30来岁的老同志,又有比你小两岁的比较年轻的同学,然而现实却是这样:“围着你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办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
我希望真正有值得烦恼的事的烦恼的人最终都能冲突出烦恼,而那些无愁生非的卑贱小人都绝迹就好!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学习到底是倾向于兴趣还是囿于现在的专业,死死抠一些自己本不在行,本不在意的东西?
对于自杀,朱先生说:“前几天听见一位国学家投河的消息,和朋友们谈,大家都觉得他太傻。他固然是傻,可是世间有许多事项得有几分傻气的人才能去做。纯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计算,有许多不利于己的事他绝不肯去做的。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仁胜于义,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我是赞同以情感指引生活的,情感跟理智可以并存,但是情感会深入人心,使人终为真正的人,使生活终为真正的人的生活。
“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文章之术在知遗漏,生活也要知所遗漏。正如“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制胜,汝才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搏骛也。”
我理解的是,人要在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兼容并包,在泛的基础上钻研专业成为小专家。像我,在杂看文学书的基础上,着重看中国近代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成为广博塔的塔尖——沈从文研究专家,我的远大理想。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优秀篇十八
看这本书之前我特别好奇: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一位关心后生的前辈会对青年朋友们说一些什么呢?看过后,如果把十二封信的忠告总结一下,那就是:青年人要能沉下心,做学问做事业都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要从自己本心出发,戒骄戒躁、不贪容易,不随波逐流亦不急功近利。这样的人生态度何止当时的青年人要具备呢?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也不论是否是青年,凡是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理应如此。
《作者自传》中曾言:“这本书反映当时一般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理现状,所以我和广大的青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我在读书后最有感触的莫过于朱光潜先生所言的谈动、谈静、谈摆脱、谈人生与我......恰好反映了我们在成长历程中所面对的读书学习、道德、个性、人生等多方面的问题。虽然不尽相同,却大致如此。先生娓娓道来,读来让人如沐春风。仿佛遥远的一位长者在用谦逊又诚恳的语言关切着,既想指出一条明路,又不忍重言,只将自己的肺腑之言尽数道尽,期望小辈们能有所收获。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欢的是谈动和谈静。古诗中曾写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闲愁,多半是因为太闲了!当代青年人若谈起闲愁,必定会被说过于矫情,当你读了孟石先生的这篇谈动,便会释然。他承认了“朋友,闲愁最苦!”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于动”。无论你是怎样的心情,世界还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在运转。若想排解心中的闲愁,就要以动制静,享受生活中质朴的乐趣,去跑跑跳跳、谈谈笑笑一番,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如果说谈“动”是跑跑跳跳,那么谈“静”则是感受、是领略趣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心性难免浮躁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信中的一首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读到这里才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悠然无虑的静趣。小时候还觉得诗人是在凑字数,现在仅仅是读一读都觉得心静下来了。在浮世中保持一颗镇静的心是难能可贵的,愿我们即便溺于周而复始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巍峨江山的壮观和寻常巷陌的温暖。
每当在一封信的最后看到署名“你的朋友孟石”时,内心便充盈着感动。看完书后甚至心中一丝惋惜,为什么只有十二封信呢,我想,哪怕是二十封三十封我也一定会一封一封的细细读完,或许是为了在这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吧。
孟石先生的十二封信,穿越时空而来,犹如挚友,言真词切,能感到先生真诚地期盼年轻的朋友们能有美好的生活。大道至简,这些朴素的.道理在如今时代依然适用,任时光流转,难的始终是践行。生活忙碌,偶尔忘记,好在有这样的好书帮助我们回忆。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绿色中国征文800字-绿色中国征文素材(优秀10篇)
- 关于高中做事与做人作文800字(大全8篇)
- 2023年环卫工人慰问信(模板10篇)
- 美和实用主题作文800字(模板12篇)
- 最新舍己为人高三作文800字(大全8篇)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活动征文优秀(实用11篇)
- 2023年青春向党强国有我征文800字(精选17篇)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这十年征文(模板14篇)
- 2023年新时代塑造新青年作文精选(实用12篇)
- 2023年百年光辉历程争做时代新人满分征文(优秀1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