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精选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17:18:49 |
  • WZX王 |
  • 12页

难以言喻的美妙故事,总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用词准确,不偏离主题,表达清晰。如果你正在写总结,这些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和技巧。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一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它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更是我们先人勤劳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既重大又深远,从古至今,传统文化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高深的、值得我们研究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甚至全世界去学习的。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生存的各个角落都有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传统习俗、传统节日、传统品德等。当然,传统文化也深深地渗透在艺术设计的各方各面。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运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艺术文明。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简单的俗语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但是别小看这简单的八个字,这八个字当中不光蕴藏着人生哲理,它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艺术之中。中国人喜欢方,也喜欢圆,我们的桌子、椅子甚至是文字都是方方正正的,给人一种严谨、规矩、正气凌然之感,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会发现,方方正正、有菱角的艺术品往往给人一种严肃、规矩之美。方桌四边,这就形成了饭桌文化,根据人们地位等级的不同,其所坐的四边位置也会不同。延伸到艺术设计中,这一点为现代的公司会议桌奠定了基础,公司会议桌的设计一般为矩形,老板单独坐一边,员工两边散开,这是传统文化,也是艺术文明。

2、中国人不光喜欢方,也喜欢圆。

人们常说:“说话要能圆场,做人要圆滑,声音要圆润等等”。“圆”是一种生活技巧,更是一种生活能力,说话办事圆滑的人往往能交到许多朋友,从而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而说话耿直有棱角的人往往会得罪他人,让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国有个词语叫做“外圆内方”,这句话就很有哲理,很有艺术,外表圆润,不与人争吵,事事左右逢源,内心有自己的原则,不允许别人践踏,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事,说话办事艺术中的明显表现。这两点仅仅是众多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语言、文字既方方正正,又耐人寻味。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设计教育中的运用。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人喜欢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吟诗作赋,寓情于景。他们的内心是高雅的、是清澈的、是放荡不羁、片飘飘欲仙的。中国传统古诗词在描写山水景物上是十分卓越的,诗人、词人往往能把景色描写的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置身于景中。王维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我们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中常常提及的案例,我们在学习美术绘画的时候要能够描绘出自己想要的意境,能够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心境。比如王维有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叶扁舟,自由自在地在河中飘荡,不知不觉小舟竟然走到了水的尽头。既然无路可走,那不如就地欣赏那云卷云舒罢了!看到文字我们脑海中便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而当现实生活中我们泛舟湖上,抬头望云时,也一定会想到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美术设计就是这样,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一定会交给大家什么是意境,什么是印象,这些艺术设计知识都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文化当中。2)我们都知道“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的字写的清新秀丽,那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亦是如此,清新脱俗,干净整齐,如果一个人的字写的歪三扭四,乱七八糟,那我们一般会觉得这个人,办事不靠谱,为人不利索。其实,绘画也是这样。我国古代文人大多喜欢泼墨山水画,喜欢有禅意昂然的作品,因为他们大多心胸豁达,想要脱离凡尘俗世的干扰,隐居在那山水之中。所以,在美术设计教育中,泼墨山水画的元素无处不在,也在影响着每一位学着的思维和行动。再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称美。在我国,以对称为美,以成双成对为佳,所以不论是在建筑方面还是在绘画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对称美。环顾我们现在生活的四周,到处都是绘画艺术设计当中的对称美,不管是包装封皮、墙体广告,还是其他的平面设计,都存在着传统的对称元素。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对称的东西,喜欢成双成对的东西,尤其是在帝王之家,皇亲贵族之中,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在绘画艺术教育中仍然会把对称美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方式和高雅的绘画水准。

三、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教育中的运用。

1)相信建筑工程专业的同学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我们不说深奥的建筑学原理,就拿我们都熟悉的故宫来说,故宫就是古时候的皇宫,是皇家居住的场所。在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存在了上千年,所以等级制度非常明显,这也毫无保留地表现在了我国的建筑工程上。乾清宫是皇帝的居所,它的位置在整个故宫的中心线上,表示皇帝是整个国家的中心,而后宫所在的几所宫殿则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代表着后宫的身份和地位。在现代的.建筑艺术中,传统文化仍然很明显地存在,比如我们国家新盖的房子都会在房顶上放一块泰山石,“泰山石敢当”,这既是祈求平安的意思,也是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元素。2)现在流行复古建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古香古色的旅游区,比如公园的凉亭,小区的门楼,饭店的装潢和牌匾的设计等等,这些都会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气息和韵味。旅游区的复古凉亭往往能够让人心旷神怡,语言谦和,这都是因为在古代,好友知己往往在凉亭中把酒言欢,吟诗作赋,以文会友,所以现代设计的凉亭也会带给人谦和、温驯之感。饭店的装潢更能体现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教育中的运用,饭店想要打造什么样的气氛,就会模仿哪个朝代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会把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教授给学着,也会把这中建筑风格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教授给学着,所以在饭店或游乐场所的建筑设计中,一定要请专业的、受过建筑设计教育的设计师来为自己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四、结语。

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潜心研究,总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传统文化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去研究和学习的。传统文化存在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美的存在。

作者:刘源单位: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略清.浅谈中国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出版社.(10)。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二

6月5日,中外留学生们在张同泰国药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传统端午香包的制作。当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同泰道地药材项目保护单位的杭州张同泰国药馆举办了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我国历经五千多年风风雨雨,沧海桑田,如今屹立东方,山河依旧,文化遗产遍布各地,优秀传统世代相传,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尚未中断的国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人口的转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导致一些千百年来优秀农耕文化,世代相传的老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无人继承、鲜人知晓、濒临消亡甚至遗失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但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量多、面广,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度极大。一些“非遗”尚未采取措施,就已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交汇中走向消亡;一些“非遗”虽然保护了,但无人继承,草草结束了历史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手工工艺、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在农村最为集中。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正酣战,乡村振兴正当时,高质量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既是迫切需要,也是时代之问。答好这一时代之问,还需拿出硬核举措。

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从目前紧迫的形势来看,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大保护力度的,营造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乡村活力;另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方式,将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挖掘能工巧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乡村车间,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通过发展产业,统一传统工艺流程,传承传统文化,培育非物质文化继承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今日中国,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更离不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新时代的拷问,我们应当,也必须答好传承传统文化这一“时代之问”。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三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www.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伟大任务,要完成这一伟大任务,需要综合考虑传承什么,为什么传承,怎样传承,在传承中应注意什么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样的文化,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甄别出来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样,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前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后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这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时,要对传统文化的这两个层面进行区分,搞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载体,不至于一提起传承传统文化,就仅仅想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戏曲,恢复传统节日等等,而忽视了我们传统的自然观、天人观、伦理价值观等等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反之亦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之“体”,更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魂”。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首先明确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指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把握的基础上,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发掘、阐发,使它们进入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化为我们精神的血脉,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整理、保护,使它们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当下的人们拥有进入传统的现实渠道和方式。

第二,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应考虑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说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仅仅是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还是为了解决当今中国甚至人类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而传承传统文化?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固然必要,但传承优秀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参与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为解决现实中的中国乃至人类世界的问题提供启示,而不是让它进入历史博物馆供人瞻仰,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拥有这些东西。传统要成为活的传统,它必须与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发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中国的现实,分析当下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文化建设的方向,根据文化建设的方向,来反观中国的传统文化,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神理念,能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启发和思路。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生态环境危机,精神心理疾患,道德滑坡,贫富加剧等等。面对现实世界中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党先后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应该考虑能否为解决或改善现实中的这些问题,能否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启发和思路。当然,研究中国当下的“现实”,不仅指研究当下的生活世界的现实,还指研究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当今的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判断我们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外,关注文化现状的现实,也包括关注当下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在文化开发、文化保护、文化园区建设和文学经典改编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等。对于这些文化现实的关注,可以避免在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继续走一些弯路。

第三,在搞清楚了要传承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现实、最艰巨的任务也就是怎样传承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有很多,具体要采取哪一种途径,应依据要传承的主要是哪一层面的传统文化而定。我们前面提到,传统文化存在两个层面:即精神理念层面和形式载体层面。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传承来说,系统的教育应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这里的教育既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的各个水平层级上的国民教育,也指受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担当着基础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国家和政府主办的教育。无论是国家和政府办的,还是私人团体或个人办的这类教育,他们都有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履行这一教育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义、诚信、爱人、敬业、合和等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并不是赤裸裸地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文化遗存、传统艺术、传统技能、传统节日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载体之中。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凭空进行传承,而是要借助各种文化形式。虽然各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但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的显现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在文化典籍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理念无疑是更加直接、更加明显的,因此在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更多地引入一些哲学、文学、文化的经典名篇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像现在一些小学的《传统文化》课本那样主要以介绍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之类的传统文化形式为主。学生对于形式载体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对各种文化遗存、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传统节日的了解,则可以通过课堂外的教育和生活实践来进行。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接近传统文化形式,前提是必须有可被接近的“实在”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

最后,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应注意的是不能泥古不化,而是要推陈出新,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以生态和谐和审美生存为指向的生态审美文化。而要进行文化创新,则不能仅仅依赖中国传统的文化。它需要我们站在中国当下现实的基点上,从中国问题出发,既要批判继承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批判地汲取世界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相信,在以“自然”为根本,以混沌“中和”为境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着代表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能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良性作用的文化基因,但我们并不能由此滑入对民族文化的自炫,陷入抛弃他者视角、无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危险。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四

3月16日,联合中心学习组组织了第二次集中学习,邀请我区社会科学首席专家__教授作《认祖归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这次学习从深层次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认知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以身作则,努力践行。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身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夷陵区建设发展、为史志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五

“90后”非遗传承人__,立足传统文化产业,挖掘“赤水竹编”特色潜力,让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网络视频达人”__,用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国漫骄傲《哪吒之魔童降临》取材中国经典传统神话英雄故事,唤起文化自信……当打之年,“国货”正当“潮”,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在民间民俗、非遗元素、经典文化中进行创新创意衍生,让“国潮”风生水起,传统与创新、经典与潮流的融合逐渐成为文化传承、守正创新的新步调,中国青年要扛起文化传承大旗、担起文化传承重任,当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结合中的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并具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当代青年要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在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筑牢文化认同的坚实根基,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结合。文化是连接历史与现在及未来的一种精神力量,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的结合根本是旧与新、传承与创新的冲突化解与相互共生,既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也要不断挖掘、保护、整合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以共同的价值情感培育起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础。正确价值观引导正确的文化认同,当代青年应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坚持文化创新,了解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在自我发展中既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让中华文化展现出经典魅力和时代风采。

“国潮风尚”崛起背后的文化自信。

从时尚大牌到综艺节目,从非遗传承到文创产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以潮流的方式传承中国传统元素及文化,“国潮风尚”在各行各业掀起了一波时代风潮,也成为当代青年喜好的“复古热”,这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各方力量汇聚推动的成果。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当下“国潮风尚”的崛起正是以时代创新创造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在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展现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志气,要对中国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激发新时代新时期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国潮风尚”的背后正是不断的创新,有一种潮流叫做经典,有一种创新就叫做“国潮”,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以开阔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国潮青年”用传统定义“潮范”的文化精神传承。

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大力弘扬那些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又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出去,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努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是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是刚柔相济的坚韧精神,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等等,从古至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始终指导和推动着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继承和弘扬文化精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当下,以90后为主体的“国潮青年”正在成为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主力军,无论是“国潮”还是“国学热”“传统文化热”,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当代青年正在用年轻的方式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活力,用传统定义“潮范”,赋予文化精神以新的时代光芒。

“国潮”背后,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文化精神的接续传承,“国潮”趋势势不可挡,“国潮”动力坚定而强大。当打之年,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在传统中定义“中国潮”,青年一代是最重要的角色担当,中国青年要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承者。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六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精彩文化的大民族。传统节日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它是我们民族每个时代文明的载体,连续着中华文明的深深血脉。

春节,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贴春联、放鞭炮、拜岁、舞龙、挂灯笼等等是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庆祝方式。但是,今年2月1日起,阳泉市开始禁燃烟花炮竹。意味着这将是一个没有炮竹声声的安安静静的年。

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我和小伙伴们在春节走上街头,宣传禁放烟花爆竹。

我们制作了宣传板,印制了签名墙海报布,设计了调查问卷。活动开始了,我和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同学向路人散发关于禁燃烟花爆竹的问题知识调查;有的同学向来往的行人介绍我们的活动;有的同学邀请行人在签名海报墙上签名。

我和好朋友接到的任务是做调查。一开始,我羞涩不愿开口,我害怕大过年的每个人会很匆忙,没人会停下脚步接受一个孩子的提问。所以我和好朋友忐忑的找到一位阿姨接受我们的调查。没想到阿姨对我们设计的问题都很感兴趣,认真一一做了回答,还给了我们好多有用的建议,赞赏我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活动。得到肯定后,我和好友都有了信心,再次向行人提问起来就自信了好多。我和伙伴在人群中穿梭,收集到近二三十份的报告。在这些报告中,反映了人们了解并支持禁烟花爆竹活动,绝大多数的群众认为虽然春节不放鞭炮有些小小不适应,但是保护环境更加重要。看到这样的报告,我真为我的市民们感到骄傲,大家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社会陋习,携手呵护城市的蓝天!

今年的这个春节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节日,它虽然是传统的节日,但是,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文明,健康,环保;更加适应我们的时代;更加进步!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七

中国历有“礼仪之邦”之称,历代的读书人都很注重道德和情操的培养。讲礼貌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要内化为个人素质,要晓之以“礼”,才能导之以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从我做起实践公民道德典范。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或送卡片,或给父母扫地,或送上一句祝福:节日快乐。其实,是不是节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平时与父母的融洽相处,用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海燕,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一桌子的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价的。

中学生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也要尊敬师长。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培育我们成材的辛勤的员园丁,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劳动。老师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如火种,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如石阶,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习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杨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我们去体会、学习。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弘扬中华美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美好的世界添上一笔绚丽的中华的印记吧!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八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指的是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正因为有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营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状大有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为了把握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要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败为最大的耻辱,增強囯家的认同,培养爱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做一个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小学阶段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搓,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骛求知问学。

同学们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感到自豪!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九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xx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十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十一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是科学,是艺术,管理更是一种文化,因此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有必要融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尽管翻遍中国古代著作典籍,并没有明确的关于管理的定义,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到处蕴含着深刻的管理哲学,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庸”,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等。这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其现实指导意义,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有选择地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或是已经过时了的管理思想,比如,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还有严重的平均主义思想,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学会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做到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使其真正的为我所用。我国的现代企业,需要西方的管理思想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更适合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儒家思想。儒家有四部经典之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弟子言行的著作,孔子的一系列思想和主张都记录在其中。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名人叫赵普,他是辅佐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代名相。史传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只用半部《论语》就把天下治理得一派开平景象了。由此可见,儒家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本文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孔子主张“和为贵”,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就是和谐统一。故宫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从大殿的名称当中我们即可以看到古代的国家管理者们对“和”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对于“和”的思想也同样十分重视,“和气生财”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与下属要“和”,整个企业才能上下一心,领导者下达的命令才能够更好的执行,整个企业才能高效运行;各部门的管理者之间要“和”,企业的管理职能才能顺利执行,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战略目标才能准确,企业的管理者协调合作,才能把握住企业在市场中的方向;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和”,在同一个团队工作,一定要讲究合作,和谐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团队更快完成既定目标。在企业外部,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链的上下游要“和”,唇亡齿寒,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与政府要“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的存在首先要合法,另外,企业的发展方向符合政府的鼓励方向,将会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补贴等,深圳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到大城市的崛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企业与竞争者也要“和”,竞争中存在合作,尊重竞争者。儒家思想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竞争者良性竞争,才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和”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念,但是究竟如何达到“和”的境界,孔子提出了“中庸”,便是“和”的方法论。在儒家经典《中庸》一书中,开篇就解释了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并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没有主见,墙头草。“中庸”是一种状态,一种不走极端符合外在情势和内在规律的状态。“中庸”是达到“和”的方法论,用现代哲学的观点来解释,“中庸”是对度的把握与灵活运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想要达到“和”的效果,管理者要有“中庸”的态度,管理者的“中庸”要在企业日常管理事务中对自己的管理方法、管理职能、管理范围等有一个灵活的对度的把握。管理好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既不能放之任之,做甩手掌柜,更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这个度的灵活把握,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孟子,孟子受业于孔子嫡孙子思。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无论是一个大的国家,还是一个小的团队,其中的领导者必须要从自己修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够去影响他人,管理他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自己要有非常明确的管理理念,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拥有管理者必需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影响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实践中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的.核心文化。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明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可谓一脉相承。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必须重视“民本”思想,企业的成功并非只是依靠给员工制定严苛的管理条例,而是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在企业中存在的归属感,企业的管理者体恤员工,信任自己的员工,在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实质性的帮助,管理者要把企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将自己融入企业中去,将企业的兴衰荣辱作为己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全力以赴。

(二)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师承荀子。在韩非子的思想中,管理者要从人的自私的本性出发,寻求管理的最优方式。韩非子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理论。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认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法、术、势”相结合。“法”是指公开颁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法治的刑罚制度。现在的中国已经是法制社会,“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定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术”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能授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根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下属合适的职位,也就是人尽其用,既不要埋没了有能力的人,也不能分配给下属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二是“循名责实”,这是术的主要思想。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待用员工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情况要互相统一,共同加以验证,必须综合来考察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这就是“法家”所谓的“形名之术”。

三是“叁五之道”,这是法家考察员工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如果不分析成功的原因,员工就会逐渐对管理者产生傲慢的心理,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不严厉追究过失,手下的员工就会松懈工作,相互勾结,做一些小动作,试图隐瞒过失,推卸责任。

四是在领导谋略上,要使用“七术”,也就是七种策略。这七种策略是:

(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员工的言行;。

(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以树立威信;。

(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

(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员工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

(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这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强调要“防微杜渐”。注意消除管理过程中的细节过失,防止发生质的变化。韩非子在《内储说》提出了著名的“六微”。韩非子认为,在管理过程中会有一些微妙细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管理者不易察觉,但是如果任由这些微小的变化进行下去,会对管理产生巨大的威胁。“六微”分别是:

(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

(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

(6)“乱国废置”,竞争对手插手本公司内部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

“势”是法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韩非子认为: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

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领导者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技巧和计谋,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学会去管理员工做事,从而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三)道家思想。道家的主要思想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家的老庄思想是一种逍遥自在的自然哲学,强调凡事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这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要求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尽量要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后,最好不要随便改动,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才能达到“无为”。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观点与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观念不谋而合。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融合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现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把企业建设成绿色环保型企业,自觉肩负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这样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在此只能列举一二。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来自于西方,西方的管理思想有其科学性,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对炎黄子孙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员工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行为特点,如果管理者只是盲目地采用西方的管理制度,而不去考虑中国的传统国情,久而久之,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影响公司的管理工作。因此,现代中国企业的管理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管理思想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唐药隐.儒家语录.重庆:重庆出版社,.

[2]巨天中,李放.孟子智慧今说.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十二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一撇一捺总关情,一横一竖传文脉。历经3000多年的时间洗礼而不朽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千年中华文明的标志,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勾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有力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筑牢了最坚实的文化认同、最坚挺的文化自豪和最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要倍加珍视甲骨文,更好地传承发展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壮大新时代的文化基因。

读懂甲骨文,筑牢最坚实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同心勠力,用辛勤劳动创造的成果,凝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血,在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甲骨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接力棒从来不是由历史传递给我们,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主动学习、自觉传承、用心发展。我们要积极响应十九届四中全会号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大甲骨文等汉字文化的学习与宣传力度,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社会,系好文化认同的第一颗扣子,努力营造崇尚甲骨文的热潮与风尚。

读深甲骨文,筑牢最坚挺的文化自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5000多年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精品高潮迭起,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成为中华文化自信屹立于世界的生动注脚。作为文化精品的根本基础,文字的多样性成就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无论走多远,不忘来时路。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最古老而又正在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作为汉字源头,承载着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与创新禀赋,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更加自信向前。

读透甲骨文,筑牢最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用智慧、汗水和家国情怀,破译了甲骨文的“文明密码”,开创了甲骨文到汉字的“文明奇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优良学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大力推进以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必须进一步走上更高水平,走进更深层次,作出更大贡献。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甲骨文跨越时空,见证了中华民族一路前进的光辉足迹,必将书写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新篇。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打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十三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话题,现代设计中如何恰当、有效的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是设计师们倍受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以及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的多种方式都应当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力求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恰当、合理的继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累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正是在这种因素的基础上,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正潜移默化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风格多样的艺术门类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表现得是精美绝伦。如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几何形状融合的设计形式;现代社会热衷的“中国风”风格的房屋设计理念;甚至在音乐领域都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戏曲曲调为主旋律的现代流行歌曲,在不同年龄阶段引起了广泛、高度的追崇。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新思潮的不断涌入,影响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偏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果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不加以利用和宣扬,必将会导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更为广泛和深入应用,是当今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新课题。现代设计只有符合时代的脉搏和节拍并不断地推陈出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无穷价值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正是这三种美学思想的不断冲击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使社会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现代平面设计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的,但这种和谐不是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因素的简单堆积或叠加,而是通过图形创意、文字编排、色彩冷暖等视觉元素的运用,使各元素之间以有机的整体性来呈现不同的视觉形式美感,同时也能够使它们更准确、有效的达到为主题概念服务的目的。

比如对家国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是中国人极其敏锐的心理感受,在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注重团圆了。所以说到团圆这个字眼,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处,可以说是流传深广。中国人借用传统文化把人们美好的祝愿画成优美的形象、吉祥的图案,并用这些元素去装饰礼品。馈赠者的情感和愿望不仅得到了表达,受礼者也得到了精神慰藉和心理满足。

1、传统图形的创新。

古代艺术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元素,如龙、凤凰、太极等基本图形,这些图形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如驱除灾难,追求幸福,长寿等美好愿望。中国传统图形蕴含着永恒的时代内涵,因为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现代人与未来人也是相通的,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设计者可以运用这些古代的图形表现出时代精神,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图形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要研究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并提炼出特定文化的精髓,将中国传统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之中。我们还要把传统图形等一系列元素进行变化、重组,使其既保持传统图形的形体特点,又含有现代设计的韵味,进一步表达出某种情感和思想。目前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大量运用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崛起。

北京奥运会一系列精美绝伦的设计可以说是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宣扬到全世界的完美诠释。奥运奖牌就是传统文化在奥运题材设计中的运用。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的中间位置镶嵌着北京奥运会会徽的金属图形。整个奖牌从整体上来说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赞誉,也形象的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高尚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真挚褒奖。另外在火炬、标志、志愿者、礼仪小姐服装等种.种设计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味,又具有现代设计所具有的时尚感。

运用传统图形为设计符号,可以在完成主题的情况下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国际大环境中发展的结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传统字体的变形。

现代设计中常常会用到文字的组合编排,说到字体,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我国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书法,书法字体运笔的轻重、虚实、强弱、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从最初阶段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到篆刻、宋体等其它字体,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对中国传统文字进行再设计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甲骨文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既是图形又是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说过“甲骨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把象形的图形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在平面设计领域卓有成就的年轻设计师陈楠,尤其对甲骨文、东巴文等字体深有研究,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研究甲骨文,其价值在于他能够把一套非常古老的元素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供给今天的青年人参考借鉴。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创新方面的重要体现。

古代文明创造的蕴含中国传统瑰丽文化的各种字体,应将它建立在现代设计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中,在字体设计上做不同程度的“加法”或“减法”,使它能充分反映传统文化内涵并具有时代个性的设计风格。形式多变的中国古代字体已震惊世界,作为中国设计师更应该深入探索、研究它,把它的神秘面纱揭开,让它在现代经济中充分发挥魅力。

3、传统色彩的提炼。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对于现代色彩设计,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设计财富。传统色彩作为历史文化的结晶传承下来,并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用色习惯,通过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介转化为现代人生存所需求的东西。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如黑、白、黄、绿等颜色成为了中国人应用的主要色彩参考标准。比如:红色是中国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灯笼、剪纸、中国结等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红是最具中国传统的色彩,因为只有热烈的红色才最能表达人们心中快乐的心情。

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唐装”成为各国首脑的服装,形成了一种时尚。唐装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服饰,它款式独特,颜色艳丽,蕴含着美好意义。唐装的色彩基本以斑斓的红、蓝、黑为主,兼有明黄、金黄、墨绿等,体现了中国传统装饰的色彩观念,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吉祥、幸福理念的永恒追求。

色彩的再设计中,应当对色彩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色彩的创新是以体验、感受、领悟、发现为前提条件,我们既要想到传统的古朴和原始色彩,又要想到时代潮流色的发展趋势。另外对现代或传统的优秀色彩作品进行欣赏,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当你在欣赏一幅名作时,首先就是画面的色彩印象驱动了你的视觉冲击力,欣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启动思维不断自我追问或相互交流的过程。总之色彩再设计归纳起来有四个统一,即:观察与描绘的统一、再现与创新的统一、附丽与独立的统一、印象与联想的统一。我们对色彩再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并有所突破,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设计色彩的表现能力。

三、结束语。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设计的竞争,而设计的竞争背后则是文化的较量。中国的现代设计要具有中国特色就必须继承传统。秉承和发展一切优秀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具有50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个大品牌有着永恒、智慧、神秘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当今社会大谈国际化的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血脉,因此,既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又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产品,将受到中国人的青睐,也将成为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李研祖.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书报出版社,2005.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十四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伟大任务,要完成这一伟大任务,需要综合考虑传承什么,为什么传承,怎样传承,在传承中应注意什么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样的文化,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甄别出来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样,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前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后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这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时,要对传统文化的这两个层面进行区分,搞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载体,不至于一提起传承传统文化,就仅仅想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戏曲,恢复传统节日等等,而忽视了我们传统的自然观、天人观、伦理价值观等等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反之亦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之“体”,更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魂”。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首先明确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指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把握的基础上,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发掘、阐发,使它们进入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化为我们精神的血脉,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整理、保护,使它们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当下的人们拥有进入传统的现实渠道和方式。

第二,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应考虑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说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仅仅是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还是为了解决当今中国甚至人类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而传承传统文化?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固然必要,但传承优秀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参与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为解决现实中的中国乃至人类世界的问题提供启示,而不是让它进入历史博物馆供人瞻仰,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拥有这些东西。传统要成为活的传统,它必须与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发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中国的现实,分析当下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文化建设的方向,根据文化建设的方向,来反观中国的传统文化,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神理念,能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启发和思路。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生态环境危机,精神心理疾患,道德滑坡,贫富加剧等等。面对现实世界中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党先后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应该考虑能否为解决或改善现实中的这些问题,能否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启发和思路。当然,研究中国当下的“现实”,不仅指研究当下的生活世界的现实,还指研究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当今的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判断我们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外,关注文化现状的现实,也包括关注当下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在文化开发、文化保护、文化园区建设和文学经典改编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等。对于这些文化现实的关注,可以避免在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继续走一些弯路。

第三,在搞清楚了要传承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现实、最艰巨的任务也就是怎样传承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有很多,具体要采取哪一种途径,应依据要传承的主要是哪一层面的传统文化而定。我们前面提到,传统文化存在两个层面:即精神理念层面和形式载体层面。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传承来说,系统的教育应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这里的教育既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的各个水平层级上的国民教育,也指受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担当着基础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国家和政府主办的教育。无论是国家和政府办的,还是私人团体或个人办的这类教育,他们都有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履行这一教育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义、诚信、爱人、敬业、合和等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并不是赤裸裸地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文化遗存、传统艺术、传统技能、传统节日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载体之中。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凭空进行传承,而是要借助各种文化形式。虽然各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但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的显现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在文化典籍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理念无疑是更加直接、更加明显的,因此在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更多地引入一些哲学、文学、文化的经典名篇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像现在一些小学的《传统文化》课本那样主要以介绍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之类的传统文化形式为主。学生对于形式载体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对各种文化遗存、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传统节日的了解,则可以通过课堂外的教育和生活实践来进行。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接近传统文化形式,前提是必须有可被接近的“实在”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

最后,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应注意的是不能泥古不化,而是要推陈出新,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以生态和谐和审美生存为指向的生态审美文化。而要进行文化创新,则不能仅仅依赖中国传统的文化。它需要我们站在中国当下现实的基点上,从中国问题出发,既要批判继承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批判地汲取世界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相信,在以“自然”为根本,以混沌“中和”为境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着代表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能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良性作用的文化基因,但我们并不能由此滑入对民族文化的自炫,陷入抛弃他者视角、无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危险。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议论文800字篇十五

我的故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龙台镇。我喜欢称它为“龙镇”。龙台镇地处德阳市中江县中部,正如这个地名,龙台镇的山水条件优越,更有着中华优秀传统的龙文化。镇中多处遗址颇具古香古色气息,它也是武术之乡,我每年都会去看镇上举办的武术节活动,看着一套套的“龙功法”——道家龙门七八缠丝九步连环(七八九步拳法)、道家龙门四门拳、道家龙门青龙出洞······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首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会唱的一首歌《龙的传人》,“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首歌便回响在我的耳畔边,坚定有力,雄浑豪迈······,当然,“古龙镇”里面也有龙的传人。

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龙人”,我们经常叫他“锦顺”。在一次班会演讲上,锦顺他说:“在我小学的时候,我还是个圆墩墩的小胖子,不仅体育差,学习还不冒尖儿,因此在班级里备受别人的嘲讽,但我从来对自己不失望,我只是做最真实的自己。我在班上,只要是老师吩咐的事情,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认真地做,而且还要做得又好又快,从来没有欺骗过谁。我一直默默努力,尽管没有看见什么成效。直到六年级,我因为自己的努力,成绩终于有巨大的进步,在那一年,我开始接触篮球,也让我爱上了篮球,爱的很深,篮球给了我动力,给了我自信,自己的一身“肥肉”逐渐消失,我开始被别人尊重,一直到现在。现在,我回想起以前的自己,我很庆幸,庆幸当时没有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放弃。如今初三的我,学习和体育都不错,性格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很开心,只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谁都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在初中三年的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感受到他身上传承着龙的文化和精神。每次课间,我都会在操场看见锦顺在打篮球,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身影,他一如既往地挥汗如雨,每天练习打篮球,一打就是半个小时,有时他还自创花式篮球打法,他非常享受篮球带给他的快乐,看他纵身一跃似“飞龙”,身姿矫健,篮球在他手上变得有魔力一般,与他合为一体,篮球离开他的手,形成了一条完美的抛物线,篮球进筐了,这时,我感受到了他如“飞龙”般要向上进取的力量,看到了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上,锦顺也是大胆创新、勤奋努力,他经常为一道难题思考半天,最后那些难题都被锦顺迎刃而解了,一道题就算他做出来了,他也不局限于一种思维,他会思考那道题最简单、最合适的解题方法,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总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正在传承着龙文化,他就是龙的传人,我也看见了社会上许多人也都在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们是炎黄子孙,流传着祖辈的基因,更是新时代的青少年,我号召: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养成坚持、勤劳的品质,遇到挫折不气馁,有点进步不骄傲,不沉迷于一时的成功,大胆创新,积极进取,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龙镇里面有龙人,愿我们做一条真龙,继续光大龙的精神,永永远远做一个货真价实的龙的传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