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节约高中作文(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4:26:39 |
  • LV_ZW |
  • 10页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展望未来是总结文章中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解决方法的展望部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总结的佳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节俭节约高中作文篇一

我们的生活虽然富有了,但还是要节俭。节约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那么关于节俭节约高中作文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白话文为大家整理的节俭节约高中作文五篇_高三节俭作文800字五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兴之臣曾国藩曾经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勤俭而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文王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昼夜从不懈怠,事无巨细,勤到这种程度。陶侃综理密微,就是竹头木屑都储于有用之物。范仲淹划粥为食发奋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由节俭到挥金如土,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在菜肴里点缀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更有甚者,他们拿俸禄、吃皇粮,却不为人们办事。

可是,举手投足之间,浪费却又是我们的惯常之举,面对食堂里面我们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饭,我们可曾有过一丝的怜惜,面对寝室里流过的自来水,我们可曾有过一丝自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节约的可贵,随即把浪费当作无所谓。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还有许多人正在饱受饥饿的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啊。

我们学习勤俭节约,是在学习一种道德品质,学习一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失败做保险,因为任何一个人,一旦奢侈浪费,必然败家或自取灭亡。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俭朴,用冷静的眼光,着眼于我们的一生。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站在这里与大家高唱一支节约之歌。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叩问心灵,崇尚节约》。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杂志社举行“打造节约型社会”有奖征文活动,应征的稿件堆积如山。作者中不乏专家、名者,也有很多真知灼见。但出人意料的是,特等奖却由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获得。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把征文稿件打印在正反两面纸上的人。

节约是一种财富,是那镶嵌在如宝石的美德上最朴素的东西。我们不曾忘记,明朝清官海瑞用“公以生为明,俭以养其廉”为勉励;我们也还记得,周总理那件破了又补,补了又穿的睡衣;我们也曾听说过,德国前总理科尔毫不犹豫地舔掉盘子里剩余的汤水。这是节约的感召,节约的力作,节约的呼唤!

今天,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但“加快建设节约性社会”不是一句普通的口号,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积累;它需要让每一份资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们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国虽说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但就人均占有量而言,我国却是一个穷国,而且能源的浪费现象还在持续不断,难道真的要让子孙后代去讨残羹冷炙吗?树立节约意识,提倡节约,迫在眉睫。

怎能忘,节约飞扬传四海,辉煌永驻;榜样辈出笑华夏,前景更佳。当看到水龙头里的水哗哗直流时,你主动伸手拧紧;当离开教室看到未关的电灯时,你顺手关上;当别人让你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你毅然拒绝。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做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节俭蔚然成风。

朋友们,节约的星星之火已在校园燃起,节约的圣洁之花已在祖国大地绽放,节约的理念已在你我心中。行动起来吧,叩问心灵,崇尚节约,奏响节约的主旋律,开创华夏的新篇章!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断繁衍、兴旺发达。勤俭节约还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正是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一种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现以铺张浪费为荣,艰苦朴素为耻的歪理。浪费的现象,在我们的学校里也屡见不鲜,例如:水龙头中的长流水,教室、办公室中人去灯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还可以用的书包、文具、还没有吃或者没有吃完的水果、点心、牛奶,食堂里每顿倒掉的剩菜剩饭,还有,每到暑假时候,毕业班的同学,把还可以穿的衣服当作垃圾丢到垃圾房里,那几天,石岩镇很多收垃圾的,三轮车、摩托车的工友穿着我校的校服在街上游荡。

勤俭节约真是一种过时的观念而应该丢弃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尚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在城市里,还有许多下岗工人靠社会救济金金生活,在农村,还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在西部山区,还有许多人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比阔斗富的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多少人,贫困时勤俭节约,奋发有为,终于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贵时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使千万家财、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

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讲勤俭,其意义已经不止是物质上的克勤克俭,而更多体现为一种高尚品格,一种可贵的精神,体现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勤俭节约美德更不能丢。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的本意是:能够不用的资源就尽量不用,能节省的就不要奢侈,但现在的许多人都把这种美德看为吝啬。

在公共场所,我经常看见有些人,洗完手后没关水龙头,我便上前去请他们关掉。可他们却满不在乎,说:“怕什么,反正这水费低,再说了,这水费又不要我出钱。”听了他们的话,我才明白,原来,现在的人看重的是水费,而不是水资源本身。水费贵就节约,水费便宜就浪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已渐渐的忘却了勤俭和节约。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会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待!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肉、水果。还有雷锋、格朗台、严监生等这些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皇帝伟人都如此节约,而我们现在呢?现在,有许多餐馆都非常的浪费。客人们为了扩大排场,只有几个人,却要点一满桌子的菜。客人们吃饱后,却有一大堆菜没吃完,没办法,只好全部倒掉。这样,既浪费了钱财,又浪费了粮食。

大家都知道,巴西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但当地人民还是很节约,用完水会很自觉的把水龙头关上,也没有人接一盆水,实际只用一半,另一半白白流失的情况,水龙头坏了也会及时的修理。还有,在英国的一些学校新发的课本只准用铅笔写名字,在书上也不能写其他的东西,还要保存完好,如过违反任意一条,都要处罚并买一本新的给学校,这种做发是为了让下一界学生接着用,做到尽量少浪费纸资源。

节约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司空见惯。但是这一点一滴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数字也慢慢增加,不久后,这数字一定大得惊人。任何资源,它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每人都浪费一点,长年累月之后,可能就不复有存在了!

现在的全球变暖就是体现浪费最好的例子,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就我而言,我有以下办法:一、用完水龙头、电器以后及时将其关闭。二、打印机的纸最好把两面都用上,用过的纸还可一留下来打草稿。三、送家人的礼物最好不要买包装华丽的,偶尔还可以自己做。四、浇花时,把花盆放在另一个大盆里,以防外漏。五、水用完了还可以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浇花。六、出门时,天不黑又是晴天时尽量少开车。七、吃东西是能吃多少要/做多少。八、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上的东西,尽量用物美价廉的。

在我们学习语文时都接触到不少关与勤俭节约的词,比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和一些名言佳句: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欲求温饱、勤俭为要。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都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它牢记心头!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很难。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它强调要自觉保持节俭,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节俭节约高中作文篇二

大凡历史上的伟人,名人都很注重勤俭,他们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奉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最高哲学!

读罢《我又到了老虎尾巴》这篇文章,我对鲁迅先生的为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认识。不必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为中国文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也不必说他的骨头是最硬的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就是他超于常人近于苛刻的俭朴,使我更加钦佩鲁迅先生的为人了。不受国民党高官厚禄的拉拢与腐蚀,凭着自己的文胆与学识指引了多少有志青年,走上了挽救国家危亡的道路;他的稿费可谓收入颇丰了,但是他并不是用它们换取自身的安逸享乐。我们从阿累的《一面》中看到了他对有志青年的殷切关怀与希望;我们从《同志的信任》中再次看到了他伟岸的身影!视钱财如粪土;视人格如圣洁;视人生为国运;视享乐为草芥,刚直不阿,洁身自好,做人有原则,铮铮有傲骨,对敌人行文如刀枪,对朋友挚爱如父母。这就是真实的鲁迅,伟大的鲁迅。

从你的俭朴,使我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勤俭持家、勤俭建国”是一句永恒不变的真理。对常人说,它乃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与名人说它乃轶闻佳话之美谈;与伟人说它乃治国安邦之术;与国家说,它乃盛衰荣辱之所在!

范仲淹在年青求学时,异常刻苦勤奋。一日友人来访,看他这样清苦地过日子,便遣人送一挂肉表示问候。时隔月余,友人来访竟惊讶地发现所送之肉依然放在那里,没有丝毫动过且有腐臭之味,便问何故?范仲淹答道:“我过惯了清苦的日子,好不容易养成了勤俭致学的习惯,如果食了你送的美食,就会侵蚀了我的肌体,磨灭我的意志,岂不是毁了自己的前程。”友人听了惭愧万分,从此再没送肉给他。这和鲁迅先生的素衣寒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说明了,大凡有志向的人一定会对生活要求看得很淡,如果他脑海里整天想的就是穿什么名牌服装,住什么高档楼房,享用什么山珍海味的话,那他的大部份精力就会被这些“琐事”所耗费掉,还谈什么理想作为了?难怪毛主席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向这个世界索取什么的,而是要创造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这是什么样的大气魄呀!

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的中国革命,在三大战役的决胜关头,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然而在胜利的喜讯传来之际,他只要求卫士长搞一碗红烧肉来。这和我们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厂矿公司领导相比,动不动签个协议,搞项工程剪个彩什么的就要大吃大喝一番,相对毛主席老人家的索取何其微薄啊!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国有企业不景气,造成大批职工下岗,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这些“败家子”给搞垮了!”享受了个人,苦了劳苦大众和亏了自己幸福了人民百姓的人相比,这究竟是一个人的思想差距呀?还是我们在享乐的过程中失去了人的本性。可见勤俭,不仅从物质讲至关重要,就是在精神生活方面也起着影响社会风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尽管党和政府下决心惩治腐败,但腐败的势头依然持高不下,且有向高层次蔓延的趋势。从沈阳市长马向东豪赌到人大委员长成克杰巨贪;从赖传星走私集团数额惊世骇闻到各级中小干部违法乱纪层出不穷,无不说明享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勤俭持家”、“艰苦奋斗”才是国之命脉、强国之本。国家发展得再快再好,如果蛀虫、硕鼠不除,那么我们拥有的也只是一间空中楼阁!

“成由节俭败由奢”的千古良训应警示我们每一个人,且莫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再次出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身上!

节俭节约高中作文篇三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兴之臣曾国藩曾经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勤俭而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文王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昼夜从不懈怠,事无巨细,勤到这种程度。陶侃综理密微,就是竹头木屑都储于有用之物。范仲淹划粥为食发奋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由节俭到挥金如土,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在菜肴里点缀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更有甚者,他们拿俸禄、吃皇粮,却不为人们办事。

可是,举手投足之间,浪费却又是我们的惯常之举,面对食堂里面我们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饭,我们可曾有过一丝的怜惜,面对寝室里流过的自来水,我们可曾有过一丝自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节约的可贵,随即把浪费当作无所谓。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还有许多人正在饱受饥饿的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啊。

我们学习勤俭节约,是在学习一种道德品质,学习一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失败做保险,因为任何一个人,一旦奢侈浪费,必然败家或自取灭亡。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俭朴,用冷静的眼光,着眼于我们的一生。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站在这里与大家高唱一支节约之歌。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叩问心灵,崇尚节约》。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杂志社举行“打造节约型社会”有奖征文活动,应征的稿件堆积如山。作者中不乏专家、名者,也有很多真知灼见。但出人意料的是,特等奖却由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获得。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把征文稿件打印在正反两面纸上的人。

节约是一种财富,是那镶嵌在如宝石的美德上最朴素的东西。我们不曾忘记,明朝清官海瑞用“公以生为明,俭以养其廉”为勉励;我们也还记得,周总理那件破了又补,补了又穿的睡衣;我们也曾听说过,德国前总理科尔毫不犹豫地舔掉盘子里剩余的汤水。这是节约的感召,节约的力作,节约的呼唤!

今天,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但“加快建设节约性社会”不是一句普通的口号,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积累;它需要让每一份资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们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国虽说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但就人均占有量而言,我国却是一个穷国,而且能源的浪费现象还在持续不断,难道真的要让子孙后代去讨残羹冷炙吗?树立节约意识,提倡节约,迫在眉睫。

怎能忘,节约飞扬传四海,辉煌永驻;榜样辈出笑华夏,前景更佳。当看到水龙头里的水哗哗直流时,你主动伸手拧紧;当离开教室看到未关的电灯时,你顺手关上;当别人让你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你毅然拒绝。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做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节俭蔚然成风。

朋友们,节约的星星之火已在校园燃起,节约的圣洁之花已在祖国大地绽放,节约的理念已在你我心中。行动起来吧,叩问心灵,崇尚节约,奏响节约的主旋律,开创华夏的新篇章!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断繁衍、兴旺发达。勤俭节约还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正是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一种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现以铺张浪费为荣,艰苦朴素为耻的歪理。浪费的现象,在我们的学校里也屡见不鲜,例如:水龙头中的长流水,教室、办公室中人去灯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还可以用的书包、文具、还没有吃或者没有吃完的水果、点心、牛奶,食堂里每顿倒掉的剩菜剩饭,还有,每到暑假时候,毕业班的同学,把还可以穿的衣服当作垃圾丢到垃圾房里,那几天,石岩镇很多收垃圾的,三轮车、摩托车的工友穿着我校的校服在街上游荡。

勤俭节约真是一种过时的观念而应该丢弃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尚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在城市里,还有许多下岗工人靠社会救济金金生活,在农村,还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在西部山区,还有许多人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比阔斗富的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多少人,贫困时勤俭节约,奋发有为,终于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贵时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使千万家财、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

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讲勤俭,其意义已经不止是物质上的克勤克俭,而更多体现为一种高尚品格,一种可贵的精神,体现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勤俭节约美德更不能丢。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的本意是:能够不用的资源就尽量不用,能节省的就不要奢侈,但现在的许多人都把这种美德看为吝啬。

在公共场所,我经常看见有些人,洗完手后没关水龙头,我便上前去请他们关掉。可他们却满不在乎,说:“怕什么,反正这水费低,再说了,这水费又不要我出钱。”听了他们的话,我才明白,原来,现在的人看重的是水费,而不是水资源本身。水费贵就节约,水费便宜就浪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已渐渐的忘却了勤俭和节约。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会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待!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肉、水果。还有雷锋、格朗台、严监生等这些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皇帝伟人都如此节约,而我们现在呢?现在,有许多餐馆都非常的浪费。客人们为了扩大排场,只有几个人,却要点一满桌子的菜。客人们吃饱后,却有一大堆菜没吃完,没办法,只好全部倒掉。这样,既浪费了钱财,又浪费了粮食。

大家都知道,巴西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但当地人民还是很节约,用完水会很自觉的把水龙头关上,也没有人接一盆水,实际只用一半,另一半白白流失的情况,水龙头坏了也会及时的修理。还有,在英国的一些学校新发的课本只准用铅笔写名字,在书上也不能写其他的东西,还要保存完好,如过违反任意一条,都要处罚并买一本新的给学校,这种做发是为了让下一界学生接着用,做到尽量少浪费纸资源。

节约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司空见惯。但是这一点一滴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数字也慢慢增加,不久后,这数字一定大得惊人。任何资源,它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每人都浪费一点,长年累月之后,可能就不复有存在了!

现在的全球变暖就是体现浪费最好的例子,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就我而言,我有以下办法:一、用完水龙头、电器以后及时将其关闭。二、打印机的纸最好把两面都用上,用过的纸还可一留下来打草稿。三、送家人的礼物最好不要买包装华丽的,偶尔还可以自己做。四、浇花时,把花盆放在另一个大盆里,以防外漏。五、水用完了还可以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浇花。六、出门时,天不黑又是晴天时尽量少开车。七、吃东西是能吃多少要/做多少。八、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上的东西,尽量用物美价廉的。

在我们学习语文时都接触到不少关与勤俭节约的词,比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和一些名言佳句: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欲求温饱、勤俭为要。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都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它牢记心头!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很难。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它强调要自觉保持节俭,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节俭节约高中作文篇四

节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个人涵养,是一种文明的传承、美德的延续,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时尚。因为富足,我们有权享受生活,但我们无权废弃和浪费有价值的物质、资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否则,是一种罪过。能变废为宝、节支创收、挖潜资源是智者所为;铺张浪费、挥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乃愚人之举。

节俭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可观而必要的储蓄。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我们国家,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32。5吨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节约一度电,就可以节约5亿多元人民币;每人节约一滴水,13亿人就可节约126吨。我们不仅是一个大国,有这样一组数据足以表明我们还是一个穷国:我们有着3000多万失学儿童,26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1100多万低保对象和上亿流动民工,尽管我国大部分人算得上丰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浪费点点滴滴,因为还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不让此举成为一种习惯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来虽小,却体现着一份挚诚的责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内在品格。我国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费一点儿,长期如此,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因此我们办一切事情都必须节俭当头。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对于国家大有利弊,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诸葛孔明“以俭养德”传为佳话;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节俭使人安乐幸福,奢侈使人没有退路。贫穷需要节俭,富裕不忘节俭,“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才是适宜消费之道。节俭是兴家立业之本,不仅有其经济意义,更有其道德意义。

谈节俭。

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俭。

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就非常讲究节俭,《悯农》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人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节俭是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节俭节约高中作文篇五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生存环境也离不开地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已经逐渐枯竭,所以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来杜绝浪费。

我们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洗拖把或冲厕所。这些都可以使资源得到再利用。去卫生间或者厨房,看到没有旋紧的水龙头,很可惜,水白白流走了。

不仅仅是电视机,所有的电器在“闲置”的时候都要和外界“隔离”,这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不仅对我们没有伤害,还增加了电器的使用寿命。电对人类很重要!

教室里的多媒体不用时应该关掉。当我们洗手时,试着关小水龙头。

我们在洗拖把的时候,也要学会储水。

几十个人的拯救,正在慢慢感染着我们;

成千上万的人储蓄,说明我们理解了“储蓄”。

节约是我们能做的。几个简单的小动作就能给我们的地球母亲带来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爱地球母亲,她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现在能为地球母亲做的就是地球母亲带给我们的。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节俭节约高中作文篇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一个同学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这首诗让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同时,也深深懂得了节俭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的先辈们一直都把节俭当作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就拿身边的同学来说,有的同学一味追求新的文具,频繁地更换文具;有的同学禁不住诱惑,每天都买很多的零食;有的同学经常攀比,炫耀自己的衣物,说起名牌来如数家珍。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浪费在有些同学眼里似乎非但不是让人羞耻的事,反而成了一种值得追求的时尚。吃饭只吃几口就倒掉才显得有派,好好的衣服不想穿了随手扔掉才显得酷,更有甚者,当你批评这些现象时,一些学生甚至说:“我花的是自己的钱,我的东西怎么处理又没有损害你的利益,何必要你来指手画脚。”“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

但我们要知道,虽然我们现在的条件很好,可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够上学,许多失业家庭的生活尚待改善,许多受灾地区的人还吃不饱,穿不暖。

据许多报纸杂志介绍,即使是富裕的西方国家,也是很注重节俭的,他们大都是富日子穷过,而我们呢,比起人家的富裕程度来,人均收入尚不值一提,却学会了穷日子富过。

节俭节约高中作文篇七

粮食是宝贵的,要珍惜粮食。这谁都会说。但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体会粮食重要性的人却为数不多。近段时间,由于天气变热,学生倒剩菜剩饭的现象比较严重。为此,朱坊乡中心小学少先队组织了一次爱惜粮食教育。没有经历过苦难,就很难体会幸福的欢乐;没有经受过饥饿、寒冷,就难以感受到衣食无忧的幸运。我们的学生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饥饿,为此对他们来说,没有节约的概念。无形当中,造成了一些浪费。只有通过学校经常性的教育,通过一些故事,一些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爱惜粮食的重要。从会读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用于行动中。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做起,不倒剩菜剩饭,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爱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供生产粮食的耕地并不多,而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被不断地蚕食。就全世界而言,粮食并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几亿人口因贫穷或自然灾害或战乱经受着饥饿。可以这么说: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低碳从我做起。

往事点点,汇成了我记忆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几朵银白的浪花,让我回味让我珍藏,我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与乐趣。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爱惜粮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大家不应该浪费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低碳从我做起!

“粮食”,相信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粮食是从农民伯伯长满老茧的手中困难地“流”出来的。对于我们来说粮食也不怎么贵,所以有许多人会浪费粮食,对于这些人来说粮食只是一种好不值钱的东西,但是其实它是沾过农民伯伯辛勤汗水的宝贵物品。我们不应该浪费粮食!!

当我们面向国旗时,我们可曾想过浪费粮食对不对得起祖国!农民伯伯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没有他们辛勤地劳动,我们也不会吃得各个白白胖胖!所以请尊重农民伯伯,尊重粮食,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低碳从我做起!不要挑食,认认真真把每一顿饭不浪费地吃完。

吃别人的东西出汗,吃自己的东西出眼泪,所以只有吃自己中的东西才能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同学们,珍珠为宝,稻米为王,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低碳从我做起!

节俭节约高中作文篇八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民以食为本,我们爱吃,更因为我需要吃饭。只是对于吃饭,我觉得现在最多的问题,不是吃不吃的饱,吃不吃的好,又或者健康不健康。而是,对于食物,我们的态度。

在我的家庭中,就有这样的明显差距。老一辈的人,舍不得丢,小一辈的人,不愿意吃。中间人,难做。

老人们经受过那些苦头,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别说浪费粮食,就是一点饭渣子,都不带放过的。固执一点的老人,就算你和他说隔夜的饭菜对身体不好,他们甚至都会说自己没多久可活,不怕。我不知道这算什么,但是人在哪个年纪,都应该珍惜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将老人们带向正轨,让他们知道生活已经不是过去的时代,应该学着对自己好一点了。

说起吃饭,相信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阶段,开始嫌弃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就是我们这群小屁孩了。我不是一个挑食的人,基本没有什么讨厌的食物,可能也是小的时候穷,能够有的吃,就不错了。但是,我也确确实实看过那些挑剔的孩子,比如我的表妹,我能够感受到,她是怎样让人讨厌的。

小孩子吃饭都比较麻烦,任性一点的,没吃完就想要逃离饭桌了。刚开始和表妹一起吃饭,我就深深的觉得,自己小时候,还好穷。小孩子吃饭靠哄,不仅要做的他们喜欢吃,还要“骗”着吃,一会吓她不吃动画片的反派角色会生气,一会说再吃一口就好了,吃了几口之后还要夸两句。真的很是麻烦。要是拍拖太久,大人也真的会经受不住,发起脾气,又成了一场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战争。

再大一些的我们,吃也懂得自己喜欢吃什么,不会要人哄着吃,我们也知道什么东西是不健康的,要少吃或者尽量不吃。可是,对于幸福的我们来说,美食多,诱惑大,我们最容易被美食牵着鼻子走,时而会浪费粮食。哪怕你觉得原本可以吃下,哪怕你打包回家基本就没有人动过,对于食物来说,都是一种浪费,一种不尊重。

我想,我们对于吃,越来越讲究了。可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想吃什么好,而是要先想好,自己适不适合吃,能不能吃,又能吃多少。一定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大多数人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不管是谁,都要吃饭。有时候,吃饭是一件维持生命的任务,可是,有的时候,吃饭却是一种享受。我们要吃,就要尊重粮食,不奢望吃饭的时候,想农民的苦,想土地的伟大,仅仅是一种对自我的要求和对食物的尊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